2021年中药丸手工制作方法
中药丸剂的制作过程

中药丸剂的制作过程本人蜜丸的制作过程1、中药细火焙干2、中药研粉3、炼蜜(要注意老嫩)4、搅拌混合5、必须混匀拌透6、揉团7、制条胚8、搓丸即成(待发汗,外表变硬,方可包装)手工制作中药蜜丸,主要工艺如下:1、将配方的药物干燥后磨粉。
制丸前装入消毒盆。
2、以药粉的重量按1∶1.5的比例备好蜂蜜,如1000g药粉,备1500g蜂蜜。
药料中糖质、胶质、淀粉较多的,则以1∶1~1.2即可。
3、熬炼蜂蜜,先用武火,熬沸后改为文火缓熬。
4、按丸药药料的成分,分别熬为老密、中蜜、嫩蜜。
即药料以草根、树皮为主,纤维多不易粘结的用老蜜(但绝对不是“滴水成珠”,那样己超过了老蜜的粘结度,制成的丸药干硬难服)。
药料中以含糖或含胶质或含淀粉较多容易粘结的用嫩蜜。
药料成分适中的用中蜜,制蜜丸大多用中蜜。
而老蜜、中蜜、嫩蜜的判断,习称“看火色”,如何掌握,待明后天另文告之。
但若掌握不好,做出的丸药就质量不高。
5、调药。
将熬炼好的蜂蜜用勺子倒入盆装的药粉内,同时用粗竹筷在药粉内成园周搅动,就象平时做饺子前加水和面一样,边倒蜂蜜边调药粉,以基本上看不到干药粉时停止加蜜,但又不能加得太多,蜜多了丸子不易成形。
如开初蜂蜜的总量没掌握好,此时在调蜜时就可根据药粉的干湿度来补救。
调好后,用消毒的双手在盆中和为一团。
6、搓条、和丸。
(用消毒刀具、菜板)和丸时可用少许芝麻油点于掌心以使久药光亮。
如按每粒丸药重10g计,一料共重3000g,就要做成300粒。
可将和好的药团分为三坨,每坨再分为5小坨,每小坨搓条后,按菜板上已刻的刻度分切为20节,每节搓一丸。
7、包装。
先备好无毒塑料薄膜(过去用皮纸或蜂腊),每张大约10X10cm大小。
每和一丸就用薄膜包裹一丸,不必另作“阴干”。
和完后再用消毒器具装存备用。
药丸制作流程流程:处方-选(制)药(质优上乘)-洗净-干燥-打粉(粗细二道)-混和-灭菌-配密-捶打-搓条-成丸-凉干(可放置低温消毒柜减少染机会)-包装。
中药丸手工制作方法

中药丸手工制作方法中药丸是中医治疗常用的剂型之一,具有制作简单、用药方便、服药量准确等优点。
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一种中药丸的手工制作方法。
材料准备:1.中药材:根据需要选择所需的中药草材,比如枸杞子、黄芪、白术等。
2.补充材料:淀粉、蜂蜜等。
3.制作工具:研钵、研棒、研磨机、干净的托盘、药撮等。
步骤一:研磨材料1.先将所需中药草材准备好,确保干净无杂质。
2.根据准备的药材数量和比例,将药材分别放入研钵或研磨机中。
3.用研钵和研棒或研磨机将药材研磨成粉末状,需研磨至细腻均匀。
步骤二:调配药粉1.将研磨好的药材粉末倒入干净的托盘中。
2.依据配方,将所需的药粉按比例混合均匀,以此确定所需的剂量。
步骤三:添加辅料1.将药粉逐渐加入一定量的淀粉中,边加边搅拌均匀。
2.在药粉混合均匀后,开始逐渐加入一定量的蜂蜜,同时用药撮搅拌均匀。
3.持续搅拌,直至混合成具有一定粘稠度的药团。
步骤四:制作丸剂1.将调配好的药团放在净桌面上。
2.取适量的药团,用手掌揉搓成圆形药丸,直径约为0.5厘米至1厘米,大小均匀。
3.将制作好的药丸放置在干净的托盘上,确保不粘连。
步骤五:晾干贮存1.将制作好的药丸放置在通风干燥的地方晾晒。
2.约一天后,药丸会逐渐变干硬,完全干燥后即可贮存。
3.将药丸储存在干燥、阴凉处,以避免潮湿和变质。
小贴士:1.制作过程中,要注意材料的选择和比例的掌握,以便保证药丸的疗效和安全性。
2.在添加辅料时,可根据需要适当调整淀粉和蜂蜜的用量,以便达到适合制丸的黏稠度。
3.制作药丸时要保持手部清洁,使用干净的工具和容器,以避免污染。
总结:制作中药丸,需要准备好材料,研磨成粉末并混合调配成药团,然后按照适当大小的比例揉搓成圆形的药丸。
最后晾干贮存。
制作过程需要保持清洁和精确,以确保制作的中药丸的质量和疗效。
希望以上的方法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手工制作中药蜜丸

手工制作中药蜜丸中药蜜丸免除了煎煮的繁琐过程,服用、携带都很方便,又规避了汤药的苦涩口感,更适宜于大众接受。
丸剂通过消化道吸收,有效成分释放相对较慢,可以延长作用时间,药效更持久。
中药蜜丸适合慢性病的长期治疗,或经汤药治疗后的收尾巩固。
蜜丸制作第一步:处方蜜丸处方的规模比较自由,在满足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下,可根据体质或特定症状有的放矢进行组方。
因在制作时需要将中药打细粉,所以部分无法打粉的中药则不宜使用。
第二步:打粉药粉越细,药与蜜的混合越均匀,消化吸收越好。
个人建议100目左右。
第三步:炼蜜蜂蜜加入锅中,小火加热,直至达到“滴水成珠”的效果。
第四步:和药在药粉中徐徐加入炼好的蜂蜜,一边加入一边顺时针搅拌,待药粉与蜂蜜混合成块后,可进行搓揉操作。
如和面一般反复搓揉、敲打,直至药团均匀,粘性降低,充满韧劲儿。
制好后得药团可以静止10-20分钟,达到类似“醒面”的目的,使药丸更具韧性。
第五步:制丸如有蜜丸工具,可以依法制作。
因我手边没有工具,只好手工搓丸。
(便便要是这样成条就很健康)先将药团制成直径约2.5cm的药条,再将药条切成小块,然后将小块搓成药丸。
为保障药丸的相对均匀,我对每颗药丸逐一称重,确保其质量为10±0.5g。
(质量相近的药丸,大小尺寸也相近)搓好的药丸可以在药粉中轻轻滚动,沾上一层药衣,如此可以防止药丸粘连,还可隔离空气,延长药丸的保质期。
(这把刀不错吧~)沾好药衣后,用蜡纸包裹,也可以用蜡丸壳进行封装。
制作好的蜜丸置于通风、干燥处保存即可,无需放入冰箱。
蜜丸的保质期通常为一年左右。
总结来说,蜜丸的制作并不难,需要的只是一份耐心和细致,大家在不想喝汤药时,也可以选择制作蜜丸(当然,也可以请人加工)。
中药蜜丸制作,你学废了吗?。
家庭中药丸子制作方法

家庭中药丸子制作方法
家庭中药丸子的制作方法有以下几个步骤:
材料:
- 中药材: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中药材,例如黄芪、枸杞、白术等。
- 粘合剂:蜂蜜或枫糖浆等可以用作粘合剂。
- 辅料:澄粉、米粉或细砂糖等可以用作包裹材料。
步骤:
1. 准备中药材:根据需要选择所需的中药材,并将其研磨成粉末状。
可以使用研磨器或研钵来研磨中药材。
2. 混合粘合剂:将粉末状的中药材与适量的粘合剂混合在一起。
根据需要,可以按照比例将中药材与粘合剂混合在一起,以便制作成丸子。
3. 形成丸子:用手将混合物搓成小丸子状。
可以根据需要控制丸子的大小。
4. 包裹材料:将澄粉、米粉或细砂糖等包裹在丸子的外表面上,以防止丸子粘连。
5. 储存:将制作好的丸子存放在干燥、阴凉处。
可以使用密封盒或玻璃瓶等容器储存丸子。
注意事项:
- 在制作中药丸子之前,最好先咨询中医师或药剂师的建议,以了解所选药材的适用性和用量。
- 在制作中药丸子时,保持清洁和卫生,以避免细菌污染。
- 如果不确定中药丸子的使用方法和剂量,请咨询专业人士的建议。
以上是一种家庭制作中药丸子的方法,具体的操作步骤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中草药丸剂的制作方法

中草药丸剂的制作方法一、水丸:1、辅料:水·水本身虽无粘性,但能湿润溶解药物中的粘液质、糖、淀粉等,湿润后产生粘性,即可泛制成丸。
酒·具有活血通络,以及降低药物寒性的作用,所以舒筋活血之类的处方,常用酒做赋形剂泛丸。
酒有黄酒、白酒。
醋·醋能够散瘀活血,消肿止痛,入肝经散瘀止痛的处方用醋为做赋形剂。
药汁·如果处方中在纤维丰富的药材.质地坚硬的矿物、树脂类、浸膏类、粘性大难成粉的药材可以其药汁为粘合剂2、制作步骤:(1)起模:首先将所用的中药材粉碎,过筛。
制成药粉。
(这一步可在药店买药后让其打粉过筛)使药粉粘合成为0.5—1mm大小的丸,并在基础上层层增大而成丸。
起模应该选择粘性适中的药粉,粘性过大,容易粘结,粘性过小,不容成模。
·起模的方法:·药物细粉加水起模·湿粉制粒起模。
·起模用的药粉量是总量的2—5%(2)成型:将起模所制的小丸放入药粉中,摇动泛制成丸。
(即将小模放入大量药粉中,像滚雪球那样使其增大,成丸。
)注意控制丸子的大小,加水、加药量均匀,经常分档,大的或者小的可以调成稀糊泛入。
·芳香性、刺激性的药粉可以泛入中层。
(3)盖面:指将已经加大、合格、筛选均匀的丸剂,选用适当的材料操作至成品大小,使丸剂的表面致密、光洁、色泽一致。
·常用方法·干粉盖面·清水盖面·清浆盖面二、蜜丸:1、蜂蜜用量:一般药粉与炼蜜的比例是10:3,炼蜜与水的比例为1:3。
药粉的粘性的大小不同改变蜜水浓度与用蜜量。
2、制作步骤:(1)起模:·使药粉粘合成为0.5—1mm大小的丸,并在基础上层层增大而成丸。
起模应该选择粘性适中的药粉,粘性过大,容易粘结,粘性过小,不容成模。
·起模的方法:·药物细粉加蜜起模·湿粉制粒起模。
·起模用的药粉量是总量的2—5%(2)成型:将起模所制的小丸放入药粉中,摇动泛制成丸。
中药丸手工制作方法

中药丸手工制作方法制作中药丸是中医药理论应用的重要环节,通过将药材粉末制成丸剂,方便患者服用和保存,使药效更好地发挥作用。
下面是一种常见的中药丸手工制作方法:材料准备:1.需要用到的中药材:如黄芪、白术、党参、茯苓等。
2.工具:药材粉碎器、研钵、研杵、研纸、计量勺、天然胶、酒精擦拭棉片、药丸机等。
步骤:1.将中药材按照处方准备好,并进行质量检查和质量筛选。
2.将材料常规表积(将整枝削成薄片,测量长宽,计算面积)。
3.将材料晾干,准备搅拌、研磨的工具,并将其进行消毒处理。
4.将材料分别放入不同的研钵中,使用研杵慢慢捣磨,直至变成较为细腻的粉末。
5.将不同药材的粉末混合在一起,根据处方要求进行比例调整。
6.将混合好的药材粉末过筛,以去除杂质和大颗粒。
7.预备普及平底的材料,天然胶或其他植物胶水制成胶浆,涂在平底上做为粘合剂。
8.将筛选好的药材粉末和粘合剂混合均匀,直至形成易于搓揉的状。
9.预备工具,如药丸机或手掌。
10.取适量的药材粉末,用手揉搓成球状(也可以使用药丸机辅助搓制)。
11.用重新擦拭的酒精擦拭棉片将丸剂各面轻轻抹平,使外观更加整齐美观(也可选择不抹平)。
12.将制成的药丸放在干燥处晾晒,使其内部和外部水分平衡。
注意事项:1.制作药丸时应保持周围环境的干净和整洁,防止花粉、毛发等杂质进入。
2.在制作过程中,尽量避免直接接触药材,以免因汗水、油脂等对药材产生不好的影响。
3.注意保持材料的干燥,防潮霉变,并定期检查药丸的质量和保存状况。
4.制作药丸时,应严格按照处方及相关技术规范进行操作,确保药丸的质量和使用效果。
通过手工制作中药丸,可以更好地了解药材的特性和配伍规律,并保持药材的原有药性。
而且制作的药丸可以方便患者服用和携带,提高中药的便利性和疗效。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制作过程中要遵循相关的卫生规范和操作规程,确保制作的药丸的质量和安全性。
中药蜜丸的制作方法

中药蜜丸的制作方法中药蜜丸是一种将中药研磨成粉末后加入蜂蜜制成的固体球状剂型,具有口感可口、易于保存和携带等特点。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药蜜丸的制作方法。
材料准备:1.中药材:选择优质的中药材,根据需要选用相应的药材。
2.器具:研磨机、筛网、搅拌器、秤盘、天平、锅铲、滤网、火炉等。
3.辅助材料:蜂蜜、淀粉、植物油等。
步骤一:研磨药材首先,将所选中药材洗净,晾干后研磨成粉末。
可以使用研磨机将其粉碎,也可以用研钵、研杵等工具慢慢研磨成粉末。
研磨时避免过度研磨,以免影响药材的药效。
步骤二:筛选药材将研磨后的药材粉末通过筛网过筛,去除较大的颗粒,确保药材粉末的细度均匀。
步骤三:加入辅助材料在筛选好的药材粉末中加入辅助材料。
辅助材料的使用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常用的辅助材料有淀粉、植物油等。
淀粉可增加药丸的稳定性和粘合性,而植物油可提高药材粉末的粘附力。
根据药材粉末的量和需要达到的药丸数量,适量加入辅助材料,将其充分混合,使药材粉末与辅助材料均匀融合。
步骤四:加入蜂蜜将混合好的药材粉末加入蜂蜜中,适量搅拌均匀。
在加入蜂蜜时,应保持搅拌的力度适中,以免过度搅拌导致药材粉末过于湿润或出现成块现象。
步骤五:调制成团将搅拌好的药材蜜糊按照所需药丸大小分割成小球状,再使用手或工具将其调制成团。
调制时要注意力度的掌握,既要使药材蜜糊紧凑,又要避免过度压实而导致团块过于硬实。
步骤六:晾晒或烘干将调制好的药材团晾晒或烘干,直至表面干燥。
晾晒或烘干的时间根据药材的湿度和环境温度而定,一般需要几天至数周的时间。
步骤七:包装保存药材团晾晒或烘干后,即可进行包装保存。
可将其放入干燥、阴凉的容器中,以防潮湿或受潮变质。
1.选择优质的中药材,确保药效和安全性。
2.药材的研磨和筛选要均匀细致,以确保药材粉末的质量。
3.辅助材料的选择要考虑药丸的稳定性和粘合性。
4.加入蜂蜜时要适量、均匀搅拌。
5.药材团的调制要掌握合适的力度,避免团块过于硬实。
6.晾晒或烘干的时间需要根据药材的湿度和环境温度来决定,以确保药材团的干燥程度。
中药丸手工制作方法

中药丸手工制作方法制作工具:1.研钵:用于研磨中药的容器。
2.研杵:用于研磨中药的工具。
3.秤:用于称量中药的重量。
4.筛网:用于过滤粉末。
制作材料:1.中药材:根据需要制作的丸剂的配方选用相应的中药材。
2.蜂蜜或糯米粉:用于粘合中药粉末。
制作步骤:1.称量:按照丸剂配方的比例,将中药材进行称量,并记录好每种中药材的重量。
2.浸泡:将中药材加入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可以使中药材软化,并且有利于研磨。
3.研磨:将浸泡好的中药材放入研钵中,用研杵反复研磨,直至将中药材磨成细粉末。
注意,要避免使用金属器具,以免与中药材产生反应。
4.过筛:将研磨好的中药粉末通过筛网进行过筛,去除杂质,使粉末更加细腻均匀。
5.加入蜂蜜或糯米粉:根据需要,将中药粉末适量加入蜂蜜或糯米粉中,用手搅拌均匀,直至形成可塑的糊状物质。
6.揉制成丸:将加入蜂蜜或糯米粉的中药糊搓揉均匀,用手将其塑成大小均匀的丸子状。
7.曝晒:将制作好的中药丸放置在通风干燥的地方,进行曝晒,以使中药丸变干。
8.包裹保存:将干燥好的中药丸装入干燥、密闭的容器中,以免受潮变质。
需要注意的是,在制作中药丸时,应遵循以下几点:1.粉末细腻:中药材研磨成粉末时,要尽量研磨得细,以便于服用时更好地吸收和溶解。
2.烘干透彻:制作好的丸剂在曝晒时,要确保充分的烘干,以防止湿度过高导致丸剂变质。
3.注意配方:根据不同的病症和需要,选择适合的中药配方,以保证丸剂的疗效和安全性。
4.存放保存:制作好的中药丸应储存在干燥、阴凉、通风的地方,以免潮湿和曝晒使丸剂变质。
总结:中药丸作为中医中药的剂型之一,制作过程比较简单,但仍需要一定专业的知识和技巧。
在制作中药丸时,最重要的是保证中药粉末的质量,尽量细腻;烘干过程要彻底,防止丸剂受潮变质;同时要注意配方的合理性和中药的储存条件。
中药丸的制作,可以根据个人需要和方便性,可以自己制作,也可以购买现成的丸剂。
无论何种方式,均要按照医师的指导和剂量使用,以确保安全和疗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制作中药丸
欧阳光明(2021.03.07)
手工制作中药大蜜丸,主要工艺如下:
1、配方与打粉:将按配方抓好的药物细火烘焙或暴晒干燥后,用打粉机打成细粉,制丸前装入消毒盆内备用。
2、配蜜:配蜜即以药粉的重量按1∶1.2-1.5的比例配好蜂蜜(如1000g药粉,配备1200~1500g蜂蜜,若药料中含糖质、胶质或淀粉
较多的,则以1∶1-1.2的比例配备即可)。
3、炼蜜:炼蜜即熬炼蜂蜜,炼蜜的目的是去除杂质,破坏酵素,杀灭细菌,蒸发水分,增强粘性。
炼蜜时先用武火熬沸,然后改为文火慢熬,同时在旁边放一碗凉水,并注意观察蜂蜜的颜色,当发现蜂蜜泛黄沫时,用一根竹筷在蜂蜜中沾上一滴,然后把竹筷挪到凉水碗上方,让蜂蜜滴入水中,如果蜂蜜在水中不散开而沉底(即“滴水成珠”),蜂蜜就算炼好了。
(如果蜂蜜炼不到火候,就作不了药丸,当然,太过火也不好,所以一定掌握火候。
炼蜜分为三
种,即嫩蜜、中蜜和老蜜:“嫩蜜”是将生蜜加热煮沸直到温度达到105℃~115℃,过滤去沫即成,其颜色变化不显著,失水量较少,稍带粘性,适用于含较多淀粉、粘液质、糖类、脂肪等粘性较大的药材制丸;“中蜜”是将生蜜加热熬沸较长时间或将嫩蜜继续加热至116℃~118℃,泡沫呈浅红色光泽,手捻有粘性,但不能拉成长的白丝,适用于含部分粘性或部分纤维的药材制丸;“老蜜”是将生蜜加热更长的时间或将嫩蜜、中蜜继续加热至119℃~122℃,使水分充分蒸发,气泡呈红棕色,有光泽,手捻甚粘,且可拉出白丝,适用于含多量纤维性或矿物等粘性较差的药材制丸。
制蜜丸大多使用中蜜,1000g蜂蜜大约能出炼蜜800g左右,1000g中药粉,大约须用炼好的蜂蜜1200g左右。
)
4、调药与和药:将熬炼好的蜂蜜用勺子倒入消毒盆盛装的药粉内,同时用粗竹筷在药粉内搅拌,就象平时做饺子前加水和面一样,边倒蜂蜜边调药粉,当基本上看不到干药粉时停止加蜜(注意不能加得太多,蜜多了药丸不易成形)。
如果开始时蜂蜜的总量没掌握好,此时在调蜜时就可根据药粉的干湿度来补救。
调好后,像和面一样将药和蜜在消毒盆内和成团状。
5、搓条与和丸:为避免药团粘手或粘器具,搓条与和丸时可用少量甘油、芝麻油或花生油等点于掌心进行,这样不仅不易沾粘,还能使丸药圆滑光亮。
如按每粒丸药重10g计算,一料共重3000g,就要做成300粒。
可将和好的药团分为三坨,每坨再分为5小坨,每小坨搓条后,切为20节,每节搓一丸即可,余皆准此。
6、包装与贮藏:制成的蜜丸,外形圆整光滑,表面致密滋润,无可见纤维或其它异色点,待药丸发汗(3天),外表变硬,然后用蜡纸、玻璃纸、塑料袋或蜡壳等包好,贮存于阴凉干燥处。
图制作方法
制作水蜜丸
取好小米,选材要好,要求大小均匀,颗粒饱满
水煮,不要不到位,也不要过火了,
道出水后淋干
晒干
加水(或蜂蜜稀释液)和药粉
图2.3.4小米首先去除碎半,取尽量完整的用凉水煮开锅,小米《母子》不可过嫩,嫩则上面时不易沾药面,过老《大开花》则不能支架,药丸易扁。
图5.6.7.8.9.先以小扫蘸少许冷水或《药液;可浓缩不易粉碎的药物如,鸡血藤,海风藤,丝瓜络等》。
制作过程:用水刷于药签的一边,然后把母子放于药签内撒少量药粉,双手旋转药签,再加药粉,刷水、旋转.反复操作《注:初期不可过急,防止母子粘连》直至大小合适《干燥后1克药丸25粒—32粒》。
泛水丸药签手法:推,拉,揉,摔,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