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比较阅读
读《长恨歌》《马嵬清·袁枚》比较阅读答案(一篇)

读《长恨歌》《马嵬清·袁枚》比较阅读答案(一篇)读《长恨歌》《马嵬清·袁枚》比较阅读答案 1读《长恨歌》《马嵬清·袁枚》比较阅读答案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8分)读《长恨歌》宋·李觏马嵬清·袁枚蜀道如天夜雨*,乱铃声里倍沾襟。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⑴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以▲为题材而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2分)⑵ 上面两首诗都是读《长恨歌》后所抒发的感慨。
请概述这两首诗所感慨的对象与内容有什么不同。
(2分)答:▲⑶ 两首诗中运用了哪些相同的表达技巧?请作简要赏析。
(4分)答:▲18.(本题共8分)⑴ 白居易/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每空1分,共2分)(详见课标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赏析示例”)⑵ 李诗主要感慨的是唐玄宗只顾个人的享乐而不顾将士的生死(1分);袁诗主要感慨的是《长恨歌》只在反映李、杨之间的生离死别而没看到百姓们的生离死别(1分)。
(共2分)⑶两首诗中都运用了对比手法和比喻、夸张。
(能指出相同的表达技巧给2分)如李诗将将士的死与杨贵妃的死作对比,将“不动心”与“倍沾襟”作对比;袁诗将两个人的生离死别与百姓的生离死别进行对比。
李诗中用了“蜀道如天”的比喻、夸张,袁诗中也用了“人间亦自有银河”和“泪比长生殿上多”的比喻、夸张。
[知识拓展]长恨歌读后感(一)因为白居易的《长恨歌》,更让我对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长恨歌》感兴趣,趁着暑假的空闲终于拿起了这本书。
“精致”一词是我读着《长恨歌》一书时最深的感触。
小说的语言是精致的:对上海特色景物的描写运用的是极其细腻绚烂的笔触,不是诗却胜似诗,参差交错的长短句,整齐划一的排比句,生动形象的修辞,打造出了全书精致的语言。
作为语文老师,深感受用,心中想着一定要推荐给学生看看,学习其中精致的语言。
高二语文必修3知识点归纳:李商隐诗两首

高二语文必修3知识点归纳:李商隐诗两首【导语】以下是xx为大家推荐的有关高二语文必修3知识点归纳:李商隐诗两首,如果觉得很不错,欢送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李商隐诗两首》课文题解1、《锦瑟》《锦瑟》或名无题,题目“锦瑟〞是取句着两字。
瑟,中国原始的丝弦乐器之一,共有二十五根弦。
最早的瑟有五十弦。
2、《马嵬》:天宝十五年(756年)6月,安史之乱爆发玄宗逃往四川,至马嵬(陕西兴坪),随行将士不前,杀了杨国忠,并坚决要求处死杨贵妃。
不得已令其自缢而死。
史称“马嵬之变〞。
《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是一首政治挖苦诗。
诗作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贵妃)故事为抒情对象,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
《李商隐诗两首》中心意思1、《锦瑟》:这首诗的主旨隐藏得很深,我认为是作者追忆心中思念的亲人。
众说纷坛,莫衷一是,可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不妨自己品味。
2、《马嵬》: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乱、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李商隐诗两首》导读1、《锦瑟》:这首诗是李商隐的代表作,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首难诗。
自宋元以来,揣测纷纷,莫衷一是。
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第一句可以看作是诗人的痴人痴语,锦瑟五十弦,有什么“无端〞的?不过是为引出下句“一弦一柱思华年〞。
诗人抚琴,一弦一柱无不牵系着逝去的美好年华,繁多的丝弦,该记载着多少往事啊!思念已逝的青春年华,往事千叠,应是愁肠百转。
颔联和颈联以典故和传说,抒写了回忆往事所勾起的种种情思,以庄生梦蝶喻往事如梦,以望帝啼鹃喻往事堪伤,以海珠盈泪喻往事足悲,以日照美玉喻往事如烟。
这一幅幅画面隐含着诗人往事不堪回首而又不由得不回首的复杂心理。
尾联收束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与开端的“华年〞相为照应。
这两句是说: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才感到无穷叹恨,就是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怅惘了。
联系诗人一生志不得伸,始终在被排挤、被冷落中挣扎的情况来看,多少大志与理想早已化为泡影,全诗的感伤情调还是不难理解的。
李觏《读长恨辞》袁枚《马嵬》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李觏《读长恨辞》袁枚《马嵬》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阅读理解题目】:
读长恨辞
宋·李觏
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
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
马嵬
清·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1)两首诗都是读《长恨歌》后所抒发的感慨,两诗的感慨是否一致?为什么?(4分)
(2)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是否一致?请作简要的分析。
(4分)
(3)第一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效果如何?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⑴都持批评态度,但批评的对象不一致。
(1分)李诗主要讽刺唐玄宗爱美人不爱江山,只顾个人的享乐而不顾将士的生死。
袁诗批评的对象是《长恨歌》,是因为此诗只歌颂两个人的爱情悲剧而没看到百姓流离失所的悲剧。
(3分)
⑵是一致的,都采用了对比的手法。
(1分)李诗将将士的死与杨贵妃的死作对比,将“倍沾襟”与“不动心”作对比;袁诗将两个人的生离死别与百姓的生离死别进行对比。
(3分)
(3)采用对比的手法,将“倍沾襟”与“不动心”作对比,一代君王唐玄宗对浴血奋战的军中将士之死并不动心,却对于宠妃杨玉环之死却哀恸万分。
两相对比增加了对唐玄宗的谴责、批判的分量。
[说诗]马嵬坡即马嵬驿,在今陕西兴平县西。
唐玄宗天宝15年(公元756年)6月,安禄山叛军攻破潼关,危及长安,玄宗仓皇出逃。
路经马嵬坡时,迫于护驾官兵的怨愤,只得缢死贵妃杨玉环。
人教版必修3语文《马嵬》评课稿

人教版必修3语文《马嵬》评课稿一、引言《马嵬》是人教版必修3语文课程中的一篇课文,该课文以马嵬作为视角,描述了文人对历史事件的感慨和思考,呈现了历史文化的厚重与渗透。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重点突出文人的情感表达、历史背景的解读以及文学形式的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这篇经典文学作品。
二、课文概述1. 课文简介《马嵬》是一篇散文随笔,作者通过描写马嵬那座黄土丘陵和其中嵌入的一块石碑,追溯了历史上赵王召寇世代守陈情的事迹。
通过这篇课文,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沉淀和文人的情感表达。
2. 文章结构《马嵬》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开篇的马嵬与石碑的描写,中间的历史背景解析,以及结束部分的情感表达。
•开篇部分:作者以独特的视角描写了马嵬这座丘陵和嵌在其上的石碑,引发了对历史的好奇和思考。
•中间部分:作者通过解读石碑上赵王召寇的故事,让我们了解到这段历史的背景和意义。
•结束部分:作者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思考和情感的抒发,以及对文学表达形式的探讨。
3. 主要人物本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赵王召寇和其他历史人物。
通过对赵王召寇的描述和其他历史事件的提及,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背景和文章的主题。
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马嵬》的文学背景和历史背景;•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和思考;•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重点词句;•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表达方式。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思考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重点•文章结构的分析和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的解读;•课文中的生词和重点词句的学习。
五、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学背景;•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和思考。
六、教学策略1. 问题导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课文的主题和背景,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
【高考语文】教材中的10个古代诗歌阅读提问方法和答题思路(3)

教材中的10个古代诗歌阅读提问方法和答题思路1.词的下片转到“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围绕“同学少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怀?(《沁园春长沙》)【设题意图】引导考生把握词的思想内容和情感表达。
【参考答案】词的下片写了风华正茂、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同学少年,表达了“同学少年”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创造新天地的战斗精神。
【答题思路】①列举词中描写人物的具体内容;②概括人物的思想情怀。
2.《采薇》的最后一章在内容和写法上都与前面各章大不相同,谈谈它在整首诗里所起的作用。
(《〈诗经〉两首》)【设题意图】准确、全面地把握这首诗表达的感情,了解这首诗的结构特点。
【参考答案】诗的前面各章写的都是服役时的心理活动及紧张生活,最后一章写的是还乡途中的所见所感。
最后一章在整首诗里起的作用:一是表明此前各章是退伍士卒对服役生活的追忆,二是增加了感情的浓度,三是增强了诗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答题思路】①分析每一章描写的具体内容;②分析最后一章在人物形象、思想感情和表达效果方面的具体作用。
3.《涉江采芙蓉》首句写到“芙蓉”,这对全诗意境的营造有什么作用?以花草赠给亲朋是古人常有的一种行为,你对这种行为怎样理解?(《诗三首》)【设题意图】引导考生抓住一个切入点来把握诗的关键之处和耐人寻味之处。
【参考答案】芙蓉,即荷花。
荷花给人以清幽、高洁的感觉。
因此,“涉江采芙蓉”一句,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
花草娇艳、美丽,同时又给人欣欣向荣的感觉。
以花草赠给亲朋,既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
【答题思路】①分析这种事物在传统文化中的代表意义;②分析这种事物对营造意境的作用;③分析这种事物具体体现的感情。
4.与李白同时代的诗评家殷璠称本诗“奇之又奇”,试以第一段为例,说说诗人展开了哪些艺术想象,奇在何处。
(《蜀道难》)【设题意图】通过对本诗第一段的赏析,让考生体会这首诗想象丰富、奇特的特点。
马嵬其二原文及翻译

马嵬其二原文及翻译马嵬(其二)原文及翻译古文翻译是指将文言文、古诗词等古代语言翻译成现代常用语。
其中古文翻译分为直译和意译。
今天店铺就给大家带来马嵬(其二)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参考。
马嵬(其二)全文阅读:出处或作者:李商隐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季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马嵬(其二)全文翻译:传说,天下九州之外,尚有大九州。
恐怕他们的今生,缘分已尽,而来世,尚且未知。
相守与分离,有与谁知。
回想明皇当年,暂驻马嵬,空闻金沱声,不见宫室繁华.短短几夕间,物是人非,斗转星移。
岂料玉颜已成空。
胞弟不正,三军怒斩其姐。
那夜的天,正如那晚在长生殿嗤笑牛郎织女的天。
谁料,竟然连牛郎织女也不如。
想来,天子也不过如此,连自己心爱的人都无法保护。
早知如此,倒不及小家的'莫愁女了。
马嵬(其二)对照翻译: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传说,天下九州之外,尚有大九州。
恐怕他们的今生,缘分已尽,而来世,尚且未知。
相守与分离,有与谁知。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回想明皇当年,暂驻马嵬,空闻金沱声,不见宫室繁华.短短几夕间,物是人非,斗转星移。
岂料玉颜已成空。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胞弟不正,三军怒斩其姐。
那夜的天,正如那晚在长生殿嗤笑牛郎织女的天。
谁料,竟然连牛郎织女也不如。
如何四季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想来,天子也不过如此,连自己心爱的人都无法保护。
早知如此,倒不及小家的莫愁女了。
高一必修三李商隐诗两首《马嵬(其二)》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教学设计

高一必修三李商隐诗两首《马嵬(其二)》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教学设计湖南省省示范性中学隆回二中罗志辉李商隐诗两首2 .马嵬(其二)教学目标1 .品味诗歌意境,领会诗歌美质。
2 .学习艺术表现手法,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3 .通过涵咏诗文,加深对李商隐诗歌特点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1 .学习艺术表现手法,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2 .引进比较阅读篇目,加深对李商隐诗歌特点的理解。
教学方法:诵读、点拨、讨论、总结。
教学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当盛唐的繁华落下帷幕,中唐又以其匆匆的步伐走过。
曾经空前绝后的大唐王朝到了日薄西山的时候。
李白登仙而去,杜甫困顿而逝,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的身影也渐渐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末世的余音里,李商隐走来了,这位晚唐的才子,旷世的情种,为大唐的黄昏添上了一道绚丽的余霞。
要求学生记忆出李商隐的名诗: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二、关于咏史诗咏史诗以史为鉴,多抒发兴亡之慨。
咏史之作,东汉的班固首开其端,但止于叙述史实,平实无华。
至晋朝左思《咏史》、陶渊明《咏荆轲》之类,始借题发挥,寄寓怀抱。
唐代诗人,如杜甫、刘禹锡等人,则多把咏史与咏怀古迹结合起来,扩大了诗的境界。
安史乱后,唐王朝由极盛走向衰败,李商隐对玄宗的失政特别感到痛心,讽刺也特别尖锐。
李商隐的咏史诗,主要写南朝和隋朝覆灭旧事及唐朝国家战乱。
三、题解:天宝十五年(756 年)6 月,安史之乱爆发玄宗逃往四川,至马嵬(陕西兴坪),随行将士不前,杀了杨国忠,并坚决要求处死杨贵妃。
不得已令其自缢而死。
史称“马嵬之变”。
《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是一首政治讽刺诗。
诗作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贵妃)故事为抒情对象,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
《马嵬》比较阅读

❖ .比较一下:两首诗的主题哪一个更深刻?结 合诗句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两首诗都马嵬之变,兼讽喻之意。第 二首诗更胜一筹。第二首尾联“如何四纪为天子, 不及卢家有莫愁”点明题旨,反问含蓄有力。启 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 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36、失败者任其失败,成功者创造成 功。 37、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 境绝望 的人。
38、天助自助者,你要你就能。 39、我自信,故我成功;我行我一 定能行 。 40、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 容易: 被习惯 所掩盖 ,被时 间所迷 离,被 惰性所 消磨。
41、从现在开始,不要未语泪先流。 42、造物之前,必先造人。
8、有些事,不可避免地发生,阴晴圆缺 皆有规 律,我 们只能 坦然地 接受;有些事 ,只要 你愿意 努力, 矢志不 渝地付 出,就 能慢慢 改变它 的轨迹 。
9、与其埋怨世界,不如改变自己。管好 自己的 心,做 好自己 的事, 比什么 都强。 人生无 完美, 曲折亦 风景。 别把失 去看得 过重, 放弃是 另一种 拥有;不要经 常艳羡 他人, 人做到 了,心 悟到了 ,相信 属于你 的风景 就在下 一个拐 弯处。
56、成功与不成功之间有时距离很短 只要后 者再向 前几步 。 57、任何的限制,都是从自己的内心 开始的 。
58、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 不是一 飞就到 的,而 是他们 在同伴 誉就很 难挽回 。 59、不要说你不会做!你是个人你就 会做!
60、生活本没有导演,但我们每个人 都像演 员一样 ,为了 合乎剧 情而认 真地表 演着。 61、所谓英雄,其实是指那些无论在 什么环 境下都 能够生 存下去 的人。5、心情 就像衣 服,脏 了就拿 去洗洗 ,晒晒 ,阳光 自然就 会蔓延 开来。 阳光那 么好, 何必自 寻烦恼 ,过好 每一个 当下, 一万个 美丽的 未来抵 不过一 个温暖 的现在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三、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毛泽东
•
四、拥有梦想的人是值得尊敬的,也让人羡慕。当大多数人碌碌而为为现实奔忙的时候,坚持下去,不用害怕与众不同,你该有怎么样的人生,是该你亲自去撰写的。加油!让我们一起捍卫最初的梦想。——柳岩
•
五、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的梦想,最重要的是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勇气和行动。——俞敏洪
•
十七、梦想只要能持久,就能成为现实。我们不就是生活在梦想中的吗?——丁尼生
•
十八、梦想无论怎样模糊,总潜伏在我们心底,使我们的心境永远得不到宁静,直到这些梦想成为事实。——林语堂
•
十九、要想成就伟业,除了梦想,必须行动。——佚名
•
二十、忘掉今天的人将被明天忘掉。──歌德
•
二十一、梦境总是现实的反面。——伟格利
»
一、我们因梦想而伟大,所有的成功者都是大梦想家:在冬夜的火堆旁,在阴天的雨雾中,梦想着未来。有些人让梦想悄然绝灭,有些人则细心培育维护,直到它安然度过困境,迎来光明和希望,而光明和希望总是降临在那些真心相信梦想一定会成真的人身上。——威尔逊
•
二、梦想无论怎样模糊,总潜伏在我们心底,使我们的心境永远得不到宁静,直到这些梦想成为事实才止;像种子在地下一样,一定要萌芽滋长,伸出地面来,寻找阳光。——林语堂
2.这首诗在写法上与李商隐《马嵬(其二)》有 无共同点,请联系作品加以分析鉴赏。
❖ 参考答案:⑴运用典故。李诗运用莫愁女的典
故,反思皇帝不如老百姓过得幸福并引发深刻思 考;袁诗里运用的典故有:白居易《长恨歌》对 李、杨爱情的赞美;牛郎织女银河的阻隔;杜甫 《石壕吏》里夫妻的生离死别。该诗典故的活用 妙用,浑然天成。⑵运用对比手法。李诗前面已 经分析。袁诗将民间疾苦与帝王家的生离死别对 比,表现作者对民间疾苦的同情与关注。
参考答案:两首诗歌都以安史之乱中李隆 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悲剧为素材。
❖ 2.比较一下:两首诗的主题哪一个更深刻? 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两首诗都马嵬之变,兼讽喻之意。第 二首诗更胜一筹。第二首尾联“如何四纪为天子, 不及卢家有莫愁”点明题旨,反问含蓄有力。启 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 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
二十五、梦是心灵的思想,是我们的秘密真情。——杜鲁门·卡波特
•
二十六、坚强的信念能赢得强者的心,并使他们变得更坚强。——白哲特
•
二十七、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
二十八、青少年是一个美好而又是一去不可再得的时期,是将来一切光明和幸福的开端。——加里宁
•
十一、一个人的理想越崇高,生活越纯洁。——伏尼契
•
十二、世之初应该立即抓住第一次的战斗机会。——司汤达
•
十三、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鲁迅
•
十四、信仰,是人们所必须的。什麽也不信的人不会有幸福。——雨果
•
十五、对一个有毅力的人来说,无事不可为。——海伍德
•
十六、有梦者事竟成。——沃特
《马嵬》比较阅读 九台一中语文组
❖ 马嵬(其一) 李商隐
冀马燕犀动地来, 自埋红粉自成灰。 君王若道能倾国, 玉辇何由过马嵬。
马嵬(其二)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 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 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 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 不及卢家有莫愁。
❖ 1.这是李商隐写的两首同题诗,这两首诗都 以什么为素材来写?
•
二十二、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苏格拉底
•
二十三、“梦想”是一个多么“虚无缥缈不切实际”的词啊。在很多人的眼里,梦想只是白日做梦,可是,如果你不曾真切的拥有过梦想,你就不会理解梦想的珍贵。——柳岩
•
二十四、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鲁迅
•
六、将相本无主,男儿当自强。——汪洙
•
七、我们活着不能与草木同腐,不能醉生梦死,枉度人生,要有所作为。——方志敏
•
八、当我真心在追寻著我的梦想时,每一天都是缤纷的,因为我知道每一个小时都是在实现梦想的一部分。——佚名
•
九、很多时候,我们富了口袋,但穷了脑袋;我们有梦想,但缺少了思想。——佚名
•
十、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屠格涅夫
4.从内容顺序看,先有“马嵬之变”,而后才有“玄 宗之
悲”,最后才有“义山之叹”,但诗歌在谋篇布局上
却不是这样的,说说第二首诗在章法结构上有何特点?
❖ 参考答案:这首咏史诗从章法上看,采用了倒 叙的手法。先说唐玄宗“召魂之举”的荒唐, 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 质,尺幅之间,可谓一波三折,曲折幽深。另 外,五、六两句,也是运用倒叙:“当时七夕 笑牵牛”事发在前,反而置后说;“此日六军 同驻马”事发在后,反而先着笔,如水流遇阻, 回环幽咽,蓄势待发,波澜起伏。
•
二十九、梦想家命长,实干家寿短。——约·奥赖利
•
三十、青年时准备好材料,想造一座通向月亮的桥,或者在地上造二所宫殿或庙宇。活到中年,终于决定搭一个棚。——佚名
•
三十一、在这个并非尽善尽美的世界上,勤奋会得到报偿,而游手好闲则要受到惩罚。——毛姆
•
三十二、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
马 嵬 【清】袁枚
❖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1. 虽然也以《马嵬》为题,但在内容上与李商 隐的两首诗似有不同,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 样的思想感情?请做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作者一反前人着眼于皇家的生离死 别的写法,认为其实民间夫妻离散的悲惨,远 甚于帝王之家。表达了对民间疾苦的关注与同 情。
3.《马嵬(其二)》哪几句诗写了这一马嵬之变的事件?
这几句诗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收到什么艺术效果?
❖ 参考答案: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空闻” 对“无复”,只是听到传来的“宵柝”之声, 却不能再听到熟悉的宫内“报晓”声了。显 然写出玄宗不在宫内,而身在军营,逃离了 皇宫,已在逃难途中,极尽狼狈和慌乱。对 比和反衬,突出玄宗的昔安今危,昔乐今苦 的生活境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