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多宝案例分析报告
风险管理案例分析:加多宝集团

3.3 全资收购王老吉品牌
这对加多宝来说,是最好的一条路,也是从依附战略向自 主战略过渡的一个捷径;但同时也是最困难的一件事情, 虽然是加多宝成就了王老吉这个品牌和凉茶这个品类,但 是未来王老吉这个品牌和凉茶这个品类是否属于加多宝还 存在着诸多变数。
四、 结语
• 面对即将到来的2012大限,加多宝如果失去了王老吉品牌 的使用权,那么该如何布局自己的战略,市场发展是否因 此全面受挫呢?不管到时候的结果如何,王老吉的品牌问 题还将一直存在,除非加多宝一次买断整个王老吉品牌, 否则这种局面还会再次出现。 • 加多宝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市场案例,给我们带来的 启示是;品牌就像自己的孩子,一定要自己亲生的才好, 如果要收养的话就必须选择那些父母双亡的,否则最后难 免会出现类似于加多宝这样的困局。 • 如何“破陈出新”并继续成功下去,将是加多宝面临的最 大问题。毕竟来自外界的、来自内部的问题都在不断地影 响着加多宝。是的,王老吉的老大地位一时犹在,但未来 仍然存在无限可能性。当消费者对“怕上火,喝王老吉” 的广告语产生审美疲劳时,当黄振龙继续占领市场,当邓 老凉茶逐渐吸引消费者眼球时,加多宝在应对变相裁员事 件后,应更加注意内部建设和树立公众形象,同时提炼出 新的品牌诉求点,只有这样才能继续保持凉茶行业第一的 地位。
3.2 增加新的自主战略增长点
• 以目前加多宝的销售收入,特别是当凉茶这一品类还处于 高速增长的状态来看,加多宝应该没必要去开发增加新的 市场和利润增长点,但是在市场瞬息万变的今天,特别是 当加多宝的全部身家的发展全部寄托在王老吉这个单一租 赁的品牌上,提前将新的市场、利润增长点纳入议事日程 也并不是坏事。 • 对于消费者来讲,无论加多宝对凉茶或者王老吉的辉煌贡 献有多么大,他们都不会联想到加多宝,更不会感谢加多 宝的,因为只要说到凉茶,人们必定会联想到王老吉,而 说到王老吉,人们必定会联想的凉茶,这中间没有加多宝 的任何事,所以这种品牌依附战略将会给加多宝埋下众多 的市场和发展隐患。只有通过开发自有品牌、自有产品, 开创新的利润增长点,从依附战略向自主战略过渡才能发 挥加多宝的主观能动性,在经历任何市场变故时,才能从 容应对,处变不惊。
加多宝广告案例分析

篇一:加多宝凉茶广告策略分析加多宝凉茶广告策略分析摘要:凉茶是广东、广西地区的一种由中草药熬制,具有清热祛湿等功效的“药茶”。
众多凉茶中又以王老吉(后更名为加多宝)最为著名。
加多宝电视广告主要集中在电视广告片、冠名广告、标版广告、赞助广告、植入广告。
不同程度上利用了消费者感性和理性心理,使广告对其销量的提升和促使消费者对品牌形成良好认知产生了不可忽略的影响作用。
所以本文以加多宝广告为例,依据广告心理学的部分内容对其广告的成功之处进行分析。
关键字:广告心理学加多宝注意知觉消费心理凉茶是广东、广西地区的一种由中草药熬制,具有清热祛湿等功效的“药茶”。
众多凉茶中又以王老吉最为著名。
广药集团与加多宝集团曾经一起经营王老吉凉茶,1955年加多宝集团的董事长陈鸿道从广州羊城药业(广药集团前身)手中租赁了“王老吉”这一商标。
成为王老吉品牌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分水岭。
至此王老吉品牌开始了其更为传奇的营销征战,加多宝公司的也凭借着经营王老吉品牌的成功,一举成为中国饮料行业最具营销战斗力的企业之一。
2012年广药集团与加多宝集团就“王老吉”品牌使用权申请了仲裁,广药集团收回使用权,而加多宝集团则正式将“王老吉凉茶”更名为“加多宝凉茶”,由于曾经的“王老吉凉茶”是在加多宝集团介入之后凭借广告一炮而红的,所以本次以加多宝凉茶系列广告为例进行分析。
加多宝电视广告主要集中在电视广告片、冠名广告、标版广告、赞助广告、植入广告。
在电视广告片方面,加多宝在央视各个频道、浙江卫视、湖南卫视、江西卫视、辽宁卫视、湖北卫视、四川卫视、深圳卫视、北京卫视、东方卫视、安徽卫视等几十个省级卫视,和相对应的地面频道都购买了一定时段的广告时间,覆盖面积广。
所播放的广告片随着地域、时间、季节有所变换,广告词主要有几个方面:“功效”——“怕上火,喝加多宝”、“红耀”——“红罐凉茶改名加多宝”,以及“正宗配方”——“配方正宗,才有更多人喝”、“销量”——“中国每卖十罐凉茶,七罐加多宝”“中国销量第一的红罐凉茶”等。
“王老吉”和“加多宝”事件案例分析

“王老吉”和“加多宝”事件案例分析2012041106 陈之勤一、事件背景:始于2008年的商标追溯案,王老吉之所以有红绿之分,系因1997年广药集团与香港鸿道集团签订了商标许可使用合同,后者授权子公司加多宝集团在国内销售红罐王老吉,2000年时再签合同,双方续约至2010年5月2日。
可是,在2001年8月和2002年8月,广药集团原副董事长李益民分别收受香港鸿道集团董事长陈鸿道100万港元,并在2002年11月时,双方签署了补充协议,将商标续展期限延长至2013年。
2003年6月,李益民再次收受陈鸿道100万港元,并在同月签署了第二份补充协议,约定将王老吉商标租期延长至2020年。
如今,李益民早已因受贿罪被判刑,陈鸿道也早已保释外逃,至今未能将其抓捕归案。
但王老吉商标却由此被贱租给了鸿道集团,从2000年至2011年,广药集团的商标使用费仅增加56万元。
从2008年开始,就与鸿道集团交涉,未果之下,2010年8月30日,广药集团就向鸿道集团发出律师函,申诉李益民签署的两个补充协议无效。
2010年11月,广药启动王老吉商标评估程序,彼时王老吉品牌价值也被评估为1080.15亿元,跻身目前中国第一品牌。
2011年4月,广药向贸仲提出仲裁请求,并提供相应资料;5月王老吉商标案立案,确定当年9月底开庭;后因鸿道集团一直未应诉,开庭时间推迟至2011年12月29日,但当日仲裁并未出结果。
2012年1月,双方补充所有材料,确定2月10日仲裁;但贸仲考虑到王老吉商标价值,建议双方调解,并将仲裁时间再延期3个月至5月10日。
而因鸿道集团提出的调解条件是以补充合同有效为前提,广药无法接受,调解失败。
2012年5月11日,广药集团收到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日期为2012年5月9日的裁决书,贸仲裁决:广药集团与加多宝母公司鸿道(集团)有限公司签订的《“王老吉”商标许可补充协议》和《关于“王老吉”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的补充协议》无效;鸿道(集团)有限公司停止使用“王老吉”商标。
加多宝成功营销案例分析

加多宝成功营销案例分析场如战场,商战中的智慧博弈,其精彩程度一点不亚于战场。
那么接下来小编跟读者一起来看看加多宝成功营销案例分析吧。
加多宝成功营销案例分析一加多宝对不起:悲情营销开山之作2012 年,加多宝在与广药的商标争夺战中输掉了官司,广药集团收回鸿道(集团)有限公司的红色罐装及红色瓶装王老吉凉茶的生产经营权,从那以后两家企业的战争便愈演愈烈。
2013年2月4日,加多宝在微博上做出了一组兼具视觉力与传播力的“对不起”系列图片,这组图片选取了四个哭泣的宝宝,并配以一句话文案诉说自己的弱势,图片表面悲情,实则却如利剑一般,剑剑刺在竞争对手的痛处,给予对手致命的打击。
如果用一种武功来形容的话,那就是杨过在悲情中释放力量的黯然销魂掌。
加多宝的悲情牌一经打出,立刻博取大量网民的同情,其官方微博上的四张图片获得了超过4万的转发量,加多宝也一举将输掉官司的负面新闻扭转为成功的公关营销事件。
广药王老吉在这次事件中则像是哑巴吃黄连——有口难言,被加多宝打得一败涂地。
从加多宝对抗广药的策略来看,其“悲情营销”的具体表现就是在宣传中通过不断强化对比自己与广药的地位差别(民企与国企)来博得民众对民企的同情,对国企的痛恨。
这一招在这个国度真可谓稳、准、狠。
分析1,“对不起体”帮助加多宝摆脱了市场竞争当中的消极品牌联想,并从营销的角度,让业内人士及普通消费者联想起了之前在汶川地震时捐的一个亿,提升了品牌的美誉度。
根据拓尔思社会化媒体研究提供的数据报告,以2月4日为时间节点,分别截取前后一个月的微博数据做抽样分析,加多宝在微博上的品牌美誉度由29.62%(1月3日-2月3日期间)上升至50%(2月4日至3月4日期间),增长20%。
此次传播中有87.73%的网友力挺加多宝,有76.56%的网友认为加多宝的营销很出色。
有评论认为加多宝是“输了官司,赢了人心”。
2,加多宝最大的品牌困境在于很多消费者迄今仍分不清王老吉和加多宝两个品牌。
加多宝广告案例分析

加多宝广告案例分析加多宝广告案例分析随着现代快速节奏的生活和高压工作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于保健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而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加多宝作为中国民间传统饮品的代表,凭借着其较好的保健功效和良好的口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同时,加多宝也在丰富其品牌形象和扩大市场份额的过程中采取了大量的广告行销策略,赢得了大量消费者的喜爱。
本文将对加多宝广告案例展开深入的分析,以期为广告策划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一、广告概述广告是加多宝公司为推广其自己的品牌和产品、拓展市场份额而制作的一种传播方式。
在广告运作中,公司针对不同阶层、不同消费群体制作了多样化、富有特色的广告,通过广告有效地向消费者传递产品的品牌、形象、功能等信息,突出自身的特色和差异性。
同时,公司通过长期的广告投入,加速了品牌和产品形象的扩张,进一步提升了品牌价值和市场占有率。
二、广告创意1.绿色健康广告加多宝公司长期坚持“优质、营养、健康”的原则,把质量放在第一位,以丰富自己的产品线,满足顾客多样化的需求。
同时,公司强调健康饮品的概念,通过广告和宣传推广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倡导健康的饮食习惯。
例如,加多宝公司在2014年推出的健康广告,以“健康无忧”为主题,表现了加多宝的健康品质和功效,打造了加多宝之“绿色、安全、健康”的品牌形象。
2.创新广告创新是公司生存的动力。
加多宝不断创新其产品线,并且利用广告的力量,让消费者感受到其所带来的创新性。
加多宝公司在2015年的一则广告中,以“锻炼身体、放松心情、享受生活”为主旨,强调了加多宝的健康功效。
同时,该广告通过花式制作,创新设计的手法,将产品形象展现出来,让消费者直观地感受到其新颖、时尚的品牌印象。
3.文化广告加多宝公司尝试将其文化元素融入广告设计中,引起广泛的消费者关注。
比如,加多宝在2016年推出的大型文化广告中,引进了汉字文化,以“涓涓之流汇聚大海、千年时光见证周公、历经沧桑茁壮成长”等加多宝自创语言旁白,营造出自己独有的文化氛围,让消费者熟知其文化渊源,同时又为产品塑造出独特的品牌形象。
加多宝危机公关案例分析--

加多宝危机公关案例组长:刘晓冰小组成员:刘晓冰、李杰、岁诗琪、赵雨菲、张凯琳、吴玛瑞雪1.事件背景1.1.王老吉和加多宝王老吉凉茶由王泽邦始创于清道光八年,至今已有184年历史。
在动荡的社会中几经周折依然维持着经营。
1949年之后,王老吉凉茶分成了两支:一支被收归国有,后更名为“羊城药业”,隶属于广药集团。
另一支由王氏后人带到了香港,经营王老吉香港及海外业务,即“香港王老吉国际”,1993年,王氏后人王健仪出任该公司执行董事。
按理说,王老吉分家后隶属不同主人,本应互不相干,怎又牵扯出这么大一桩品牌诉讼案件?这要从一名东莞籍商人陈鸿道说起。
陈鸿道是一名活跃于粤港两地的贸易批发商,1995年,有意在内地经营凉茶产业的他与王氏后人王健仪进行了接触,并获得红罐装王老吉凉茶的配方。
然而,王氏后人仅拥有香港及海外的商标所有权,欲在内地经营王老吉凉茶饮料的陈鸿道,便转而与广州羊城药业寻求合作。
1.2.合作和共赢1997年2月13日,广州羊城药业王老吉食品饮料分公司(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与陈鸿道的香港鸿道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商标许可使用合同,合同规定鸿道集团自1997年取得“王老吉”商标生产销售红色纸包装及红色铁罐装凉茶饮料的独家使用权,合同有效期至2011年12月31日止,有效期为15年,后双方又于2001年续签合同,有效期共计20年。
为了王老吉凉茶的发展,鸿道集团投资成立了香港加多宝(广东)股份公司,由香港王老吉集团提供配方,经广州王老吉药业特许在中国内地独家生产,专门负责“红罐”王老吉凉茶的生产和销售,加多宝集团在内地先后设立了四个加工厂,把广药集团授权的王老吉凉茶品牌运作的风生水起。
从1997年广药集团将红罐王老吉商标授权给鸿道集团后,加多宝就开始了对王老吉品牌的苦心经营,然而在2002年以前,王老吉凉茶只是一个区域品牌,销售业绩连续数年维持在1亿元左右,无法走出广东和浙南一带。
为此,陈鸿道聘请成美公司对“王老吉”进行了重新定位——明确了红罐王老吉是在“饮料”行业中竞争,竞争对手应是其他饮料;品牌定位为“预防上火的饮料”,独特的价值在于——喝红罐王老吉能预防上火。
加多宝危机公关案例分析--

加多宝危机公关案例组长:刘晓冰小组成员:刘晓冰、李杰、岁诗琪、赵雨菲、张凯琳、吴玛瑞雪1.事件背景1.1.王老吉和加多宝王老吉凉茶由王泽邦始创于清道光八年,至今已有184年历史。
在动荡的社会中几经周折依然维持着经营。
1949年之后,王老吉凉茶分成了两支:一支被收归国有,后更名为“羊城药业”,隶属于广药集团。
另一支由王氏后人带到了香港,经营王老吉香港及海外业务,即“香港王老吉国际”,1993年,王氏后人王健仪出任该公司执行董事。
按理说,王老吉分家后隶属不同主人,本应互不相干,怎又牵扯出这么大一桩品牌诉讼案件?这要从一名东莞籍商人陈鸿道说起。
陈鸿道是一名活跃于粤港两地的贸易批发商,1995年,有意在内地经营凉茶产业的他与王氏后人王健仪进行了接触,并获得红罐装王老吉凉茶的配方。
然而,王氏后人仅拥有香港及海外的商标所有权,欲在内地经营王老吉凉茶饮料的陈鸿道,便转而与广州羊城药业寻求合作。
1.2.合作和共赢1997年2月13日,广州羊城药业王老吉食品饮料分公司(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与陈鸿道的香港鸿道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商标许可使用合同,合同规定鸿道集团自1997年取得“王老吉”商标生产销售红色纸包装及红色铁罐装凉茶饮料的独家使用权,合同有效期至2011年12月31日止,有效期为15年,后双方又于2001年续签合同,有效期共计20年。
为了王老吉凉茶的发展,鸿道集团投资成立了香港加多宝(广东)股份公司,由香港王老吉集团提供配方,经广州王老吉药业特许在中国内地独家生产,专门负责“红罐”王老吉凉茶的生产和销售,加多宝集团在内地先后设立了四个加工厂,把广药集团授权的王老吉凉茶品牌运作的风生水起。
从1997年广药集团将红罐王老吉商标授权给鸿道集团后,加多宝就开始了对王老吉品牌的苦心经营,然而在2002年以前,王老吉凉茶只是一个区域品牌,销售业绩连续数年维持在1亿元左右,无法走出广东和浙南一带。
为此,陈鸿道聘请成美公司对“王老吉”进行了重新定位——明确了红罐王老吉是在“饮料”行业中竞争,竞争对手应是其他饮料;品牌定位为“预防上火的饮料”,独特的价值在于——喝红罐王老吉能预防上火。
王老吉加多宝案例分析

王老吉加多宝案例分析
王老吉和加多宝是中国饮料行业的两大知名品牌,它们之间的竞争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市场定位、产品特色、营销策略等方面对王老吉和加多宝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了解它们之间的竞争关系。
首先,从市场定位方面来看,王老吉和加多宝都定位于传统中草药饮料市场,强调产品的天然、健康属性。
然而,王老吉更加注重清热去火的功效,而加多宝则更注重滋阴补肾的功效。
这种微小的差异在市场中却有着不同的定位效果,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其次,产品特色方面,王老吉和加多宝在口味、包装、配方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差异。
王老吉的口味更加清淡,包装更加简约大方,而加多宝口味更加浓烈,包装更加华丽炫目。
在配方上,两者都有着独特的秘方,这也是它们长期竞争的一大亮点。
再者,营销策略方面,王老吉和加多宝都通过明星代言、广告宣传、赞助活动等手段来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然而,王老吉更加注重线下渠道的建设,通过加盟连锁店、超市等销售点来扩大市场份额;而加多宝则更注重线上渠道的拓展,通过电商平台、社交媒体等渠道来吸引年轻消费者。
最后,从市场反馈来看,王老吉和加多宝都有着稳定的消费群体和市场份额,但随着消费升级和市场竞争加剧,它们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如何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提升产品品质,拓展销售渠道,将是它们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综上所述,王老吉和加多宝作为中国饮料行业的两大品牌,虽然在市场定位、产品特色、营销策略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但它们都在不断创新、发展,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相信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升级,王老吉和加多宝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实现长久稳健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多宝案例分析报告目录企业简介3企业案例延伸4企业理论支撑. 4人本原则4企业力量的整合5集权与分权5企业管理层次的基本形态5品牌的力量6企业的成功之处6策略取胜6战略取胜6企业的失败之处8对于中国企业的启示10企业简介加多宝集团是“加多宝(中国)饮料有限公司”的简称,是一家隶属鸿道集团的外资企业。
加多宝集团是在英属维京群岛注册的外资企业,是鸿道集团全资子公司,其企业性质为外资企业(英资)。
主要从事饮料、矿泉水生产及销售。
加多宝集团旗下产品包括红色罐装、瓶装"加多宝"凉茶饮料和"昆仑山天然雪山矿泉水"。
加多宝集团出品的凉茶依据传统配方,采用上等本草材料配制,秉承传统的蒸煮工艺,经由现代科技提取本草精华、悉心调配而成;其含菊花、甘草、仙草、金银花等具有预防上火作用的本草植物。
1996年经广药集团授权许可使用“王老吉”商标,并按合同从广药集团手里得到了红罐、红瓶王老吉凉茶的经营权,广药则保留了绿盒王老吉的经营使用权。
1999年以外资形式在中国省市长安镇设立生产基地。
2003年1月1日,加多宝集团委托成美营销顾问公司,制定了红罐王老吉的品牌定位战略,将其定位为预防上火的饮料,并且确立了'怕上火,喝王老吉'的广告语。
同时,为配合开拓全国市场策略,集团先后在、、石狮、北京、、、佛冈、资阳、仙桃成立凉茶生产基地,并有多处原材料种植生产基地。
2002年至2003年期间,时任广药集团的益民又与加多宝签订了“王老吉”的商标租凭期限延长合同,商标租借期限至2013年和2020年。
之后益民被调查出接受加多宝的贿赂,广药集团认定王老吉商标被“贱租’了,再加上王老吉品牌在市场上上的高歌猛进势头不减,从2008年起,加多宝和广药集团双方在“王老吉”商标是用户费和商标使用年限上,开始出现杂音。
就在双方为品牌使用权而互相博弈的时候,广药集团宣布实施“大健康产业战略”,把“王老吉”品牌向药酒、药妆、保健品、食品、运动器械等多个领域扩,,加多宝不满广药集团无形中稀释加多宝红罐装王老吉的品牌价值,加多宝做出“去王老吉化“的决心。
2012年5月12日,广药宣布加多宝将停止使用王老吉商标。
在加多宝去王老吉化后,加多宝做出了一系列的努力,重塑“加多宝”品牌,使灌装“加多宝”在市场上站稳了脚案列引申现如今,许多民族品牌都已纷纷破产或被收购,但加多宝在重塑品牌后在凉茶市场上依然占据了重要地位。
这离不开加多宝集团在守诚信和保证质量下,利用各种各样的营销策略。
首先,广告宣传告诉消费者“怕上火,现在喝加多宝。
”先将十多年建立在王老吉身上的心智资源移植到新品牌名称加多宝身上。
其次,传递“全国销量第一的红罐凉茶,现改名加多宝。
”利用原来的销量领先(红罐凉茶确实连续销量在全国第一,消费者比较认可的。
)树立领导地位,告诉消费者原来红罐凉茶改名加多宝的信息,从而印证前面讲到的“现在喝加多宝”。
最后,在消费者接受改名的事实后,消费者可能担心凉茶的配方与口味有改变,加多宝马上在广告宣传中消除消费者的疑虑:“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
”达到“名改质不改”的目标,让原来支持王老吉的消费者一样支持加多宝。
在广告宣传策略正确的情况下,加多宝马上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攻势。
除了在覆盖面及影响力最大的央视媒体上投放广告,而且选择重点区域的媒体,如消费者对凉茶认知比较深厚的地区的卫视、的南方卫视、体育频道等,进行那种狂轰滥炸般的广告投放。
整个广告宣传策略及投放,就是通过改名“加多宝”,让所有的消费者都知道王老吉真的改名了终端执行力的强弱,关系到重新塑造品牌的成败。
虽然终端不为加多宝所控制,但是其通过自身那种渗透的终端执行,将凉茶终端争夺战发挥得淋漓尽致加多宝的业务团队类似开始了二次创业,不断加大人员的投入,拼命地去这些士多店贴海报、搞终端列、包装终端形象等,而为了鼓励终端多进货,又搞包装箱回收、买赠等活动,目的就是将渗透的终端执行到底。
用无孔不入来形容加多宝这种的终端执行,那是最恰当不过的。
加多宝之所以如此重视终端执行,目的就是在王老吉还没有铺货到渠道时,让消费者方便买得到。
这是最直接的也是最有效的移植心智资源的方式。
当消费者在一定阶段里不断重复购买某一品牌,就会形成相对固定的消费习惯。
等到王老吉上架时,消费者已经形成了消费加多宝的购买习惯,这种加多宝重新塑造凉茶品牌就会水到渠成,其销售量猛增。
北京大宝化妆品有限公司,简称大宝,是专业生产化妆品的大型国有骨干企业,大宝也是曾在市场上风靡的民族品牌,但,现如今她的地位已被其他化妆品代替。
相对于加多宝的营销策略,大宝在市场营销上存在许多不足。
大宝目标市场未细分,采取无差异化策略,市场细分不足,定位不准,大宝在广告中只但方面宣传自己的品牌而忽略自身的优势,没有将自己产品的成分效能有效传播,而加多宝在注重品牌宣传的同时,也宣传加多宝凉茶的质量与优势;大宝在包装上不能跟着时代而变动,包装单调乏味,一成不变。
加多宝企业的理论支撑1.人本原则以人为中心的人本原则要求对公司的经营活动的管理既是实行民主管理也是要为企业员工服务的。
加多宝公司在这一方面有着成功的一点。
企业对待员工平等,公正。
加多宝筹建部员工维华(化名)出身农村,上有体弱多病的父母,下有还在念高中的儿子,2010年初被确诊为癌症晚期。
老生病的时候刚好他的劳动合同即将到期,为了让他能消除顾虑、安心养病,人力部门给他邮寄了续签的劳动合同,期限为6年,就这一点来看,不难看出企业是真心为员工着想的,而不是只把企业的员工当成一个打工的。
加多宝凭借着对员工的关心使得员工对企业有着认同感、归属感。
也就是这小小的举动,让加多宝这三个字能够坚定地留在企业员工的心中。
2.企业力量的整合设计合理的企业机构中的各个部分,要求企业的全体成员能和谐一致地进行工作,使其能够协调地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积极的贡献。
在王老吉商标被广药夺回之后,加多宝集团面临着生死抉择。
后来由于集团面对突然出现的品牌转换危机,人力资源部密切配合企业的策略,在第一时间整合了整个企业的力量去对抗这次空前的危机。
由于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企业的所有员工的即时通讯工具头像一律换成了加多宝红罐凉茶。
在与广药分手之前,员工去餐厅吃饭都会自带饮料,但从离开广药之后,员工去餐厅吃饭都会主动向服务员强调要“加多宝”。
也有不少的员工在打出租车的时候会主动送加多宝给司机,并告知凉茶换商标了。
这种非正式组织对企业的影响可谓是无穷之大。
我想这就是一个企业与它的员工的关系的体现,这也可以很好的看出一个企业凝聚员工力量的强大之处。
3.集权与分权把较多和较重要的经营管理权责集中于企业的高层组织叫做集权;而分权则是与之相反的做法。
在现在社会中的企业,可能是集权多一点,也可能是分权多一点。
加多宝集团在这一方面提出了三权分立体系,它隶属于4M中的Management。
其中4M 代表着Marketing(市场机会)、Model(模式)、Management(管理系统和资源)、Money(与钱有关的系统)。
在4M的发展模型中,三权分立体系算是Management里比较有亮点的一个部分。
加多宝是把市场、销售和监察三个部门独立运作并相互监督。
这有点像是中国古代的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他们各司其职,使得企业的运作规格化、系统化。
三个权力互相分开相互制衡,保持整个管控体系的平衡。
这也是加多宝集团为什么能够在离开广药之后能独立生存的原因之一。
4.企业管理层次的基本形态在管理企业的过程中,都有自己独特的管理方式。
由于扁平式的管理结构不能有效的对每一位企业主管都了解,所以加多宝集团采用了锥形结构来管理自己的销售模式。
加多宝在全国实行的是总经销商制,把全国市场划分为六大区,每个区设立一名总的经销商。
然后总经销商又去开发一些具有专业配送能力的经销商或分销商,这些经销商或分销商只管物流运输,其他的费用,包括进店费、终端维护费等都由加多宝来承担。
加多宝深入渗透全国每一个市场,每一个终端网点。
由于加多宝很好地发挥了锥形结构的管理特点,使得它成为了加多宝成功路上完美的铺路石。
5.品牌的力量品牌拥有强大的力量:它可使企业获得高额利润;统一的品牌形象,减少企业大量的宣传成本;获得顾客的高度信赖,从而使得企业自身的利润做到最大化。
在与广药合作的那段时间里,加多宝与广药创造出了“王老吉”,这个曾经广誉中华大地的三个字。
可惜在加多宝与广药“分手”之后,这三个字使得加多宝黯然失色。
最后通过了企业员工的努力,成功地重塑了“加多宝”这个品牌,使得它重新回到了消费者的心中,这也使得加多宝的竞争力如虎添翼。
加多宝的成功之处(一)策略取胜1、加多宝运用“”对不起“”策略,“对不起”这个词爆红网络,打动了不知多少软心肠的消费者。
加上网络的传播力度,加多宝很是红了一把。
“对不起”中诉说了自己的换名辛酸史,更是走感情路线,让消费者以“没关系”回应“对不起”。
加多宝的煽情路线使得它爆红。
持,随着《中国好音响》的热播,加多宝的暴光率频频飙升,这还不包括随时在更新的网络点击。
网民对其"精准投放广告"的赞许声一片。
3、营销渠道广,目前加多宝的销售网络遍及中国大陆30多个省、市、自治区,并销往东南亚、欧美等地。
它的终端网络遍布全中国,全面覆盖商场超市等现代终端、所有的餐饮终端、以及特通渠道终端和路边小店终端。
可以说,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加多宝正在销售。
4. 速度取胜在快速消费行业,拼的便是速度。
加多宝的迅猛营销,为其品牌重塑急迅铺路。
大概从接到诉讼的第一天起,加多宝便以独立的姿态和战略向王老吉发动了攻势。
2011年7月的第三周,随着《中国好声音》的热播和"奥运推广"活动中,在几乎一边倒的口碑中,加多宝的重塑品牌行动正全面摊开。
加多宝的一系列行动根本是颠覆性的策划。
加多宝的"去王老吉化"战略早就开展,在牌号劫夺大战的同时就麻利地为新品牌铺路。
从更名到变包装再到转换推广语,从视听传媒、户外灯箱等各个层面进行"地毯式"推广轰炸,到对王牌电视节目投放,层层促进,稳步求成。
有数据显示,仅4月份加多宝投入的广而告之用度就高达4个亿,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打造自己的品牌。
(二)战略取胜加多宝时代的王老吉,在对销售和市场的管理上,所开创出来的一些独特的做法,比如三权分立体系和4M战略发展模型,以及对渠道和终端的开拓与管控能力,才是促成加多宝时代王老吉成功的根本原因。
1、4M战略模型 + 三权分立体系4M,就是指Marketing(市场机会)、Model(模式)、Management(管理系统和资源)、Money(与钱有关的系统)。
市场机会,对于加多宝而言,就是指其在凉茶这个市场中拥有巨大的商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