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湘教版语文下册古诗阅读专项复习
湘教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专项真题

湘教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专项真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下面的边塞诗完成练习。
陇西行[唐]陈陶誓扫匈奴①不顾身,_________。
_________,犹是春闺④梦里人。
(注释)①匈奴:指西北边境部族。
②貂锦:这里指装备精良的将士。
③无定河:在陕西北部。
④春闺:这里指战死者的妻子。
[1]补全古诗。
[2]从第一、二句诗中,我感受到了一种_____________的精神。
2. 古诗文阅读。
春望[唐]杜甫国破①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②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③欲不胜④簪⑤。
(注释)①破:沦陷。
②烽火:这里指战争。
③浑:简直。
④胜:能承受。
⑤簪(zān):一种束发的首饰。
[1]从题目上看,这首诗是作者在______(季节)的时候写的。
[2]从“草木深”三个字可以看出长安城的现状是()A.荒芜破败,人烟稀少,草木杂生。
B.草木繁茂,一片生机。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句诗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
[4]诗中反映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和平安定的美好愿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5]古诗的最后一句,作者通过描写______的变化,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______和______,更加体现诗人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3. 读古诗,完成练习。
蝉[唐]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句是说蝉吮吸清露,暗示着身居高位要杜绝腐败。
B.第二句写出了蝉栖身的地方,照应了第三句中的“居高”。
C.最后两句写蝉栖身高处,声音自然会传得很远,这并不是借助秋风的原因。
D.这首诗中,诗人以蝉自比,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
[2]你还知道哪些咏物诗?写出一首与大家分享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湘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专项复习

湘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专项复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己亥杂诗·其五》,然后回答问题。
己亥杂诗·其五(清)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
B.用“浩荡”修饰离愁,写离愁之苦;用“天涯”映衬离愁,写离愁之多。
C.诗的后两句以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
D.“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现常用来赞美老一辈对下一代的关心、爱护和奉献。
[2]“落红不是无情物”中,诗人以落红暗喻(___________)。
“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润中。
[1]用一个字概括山涧的特点,应该是___________。
[2]下列对古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人用花落、山空、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描写,反衬出春山月夜无人声的幽寂。
B.这首诗生动地勾勒出一幅“鸟鸣山更幽”的图画。
C.全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淡雅而意境幽远的春山月夜图,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 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乡村四月[ ]翁卷_______________,子规声里雨如烟。
_______________,才了蚕桑又插田。
(注)①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光。
[1]把诗人所处的朝代和诗句填写完整。
[2]请你发挥想象,描绘“子规声里雨如烟”所展示的优美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四句中的“蚕桑”照应上面“___”,“插田”照应上面的“______”,一个“才”和一个“又”两个虚字极富表现力,勾画出乡村四月农家的_____。
五年级湘教版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专项精选练习

五年级湘教版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专项精选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闺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1]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
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示儿》,然后回答问题。
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九州”在诗中是指_______________,“乃翁”是指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看出诗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怀。
[3]诗中,临终前,诗人的遗憾是(用原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诗人的遗愿是(用原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
3. 古诗鉴赏。
马上作(明)戚继光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1]解释词语。
驱驰:________横戈:________[2]“报主情”的“主”指的是________。
“江花边月笑平生”这句诗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把这两句诗翻译成现代汉语:________。
[3]诵读这首诗时,语气应该是()A.平静B.豪迈C.悲凉D.喜悦[4]在这首诗中,你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查一查戚继光写的其他爱国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阅读练习。
己亥杂诗[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1]圈出诗中押韵的字。
[2]这首诗中包含了“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两个四字成语。
五年级湘教版语文下册古诗阅读专项过关题

五年级湘教版语文下册古诗阅读专项过关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理解。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这首诗描写了钱塘湖早春的景色,诗中哪些字是紧扣“早”字来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全诗以______为线索,诗中的“钱塘湖”是指___________。
[3]诗中最能突出诗人感情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
[4]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把诗句填写完整,回答问题。
题西林壁[宋]苏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中有三组反义词,分别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____、______不同的角度,处在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不同位置看______的感觉,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4]俗话说:“当局者迷。
”诗中有哪句诗说明这个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提升。
长相思·其一(唐)李白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诗人通过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的描写抒发了感情,表现出______________的痛苦。
五年级湘教版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专项辅导题

五年级湘教版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专项辅导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下面小诗,完成练习。
小小的花/也想抬起头来/感谢春光的爱——/然而那深厚的恩慈/反使他终于沉默/母亲呵,你是那春光么?[1]这首诗选自诗集《繁星》,作者是______,表达的主题是____________。
[2]唐代诗人孟郊《游子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与本诗表达的思想很接近。
2.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天净沙①·秋[元]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②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③红叶④黄花。
(注释)①天净沙:曲牌名。
②飞鸿:天空中的鸿雁。
③白草:枯萎而不凋谢的白草。
④红叶:枫叶。
[1]这首曲子中“______”“______”两个关键词点出时间是傍晚。
[2]这首曲子在景物的选择上动静结合,其中孤村、落日、残霞、老树、寒鸦都是静止不动的,唯有“______”在动,增添了情趣。
[3]这首曲子运用表现色彩的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作者笔下的秋景美丽而有韵味。
[4]本曲前后两组景物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前一组景物的特点是(_____),后一组景物的特点是(______)。
a.明朗、清丽;b.热烈、向上;c.宁静、孤寂3. 阅读《山行》,完成下列各题。
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解释诗中加点的词。
(1)径:___________________(2)霜叶: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霜叶红于二月花”包含着怎样的哲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课内阅读。
小学五年级湘教版下册语文古诗阅读复习专项题

小学五年级湘教版下册语文古诗阅读复习专项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快乐阅读。
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理解下面的词语。
①散学:________ ②纸鸢:________[2]这首诗前两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描绘了乡村特有的明媚春光;后两句写________。
全诗洋溢着一种________的气氛。
[3]品读前两句诗,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怎样的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课内阅读。
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风一更,雪一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园无此声。
[1]把词补充完整。
[2]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代的__________。
“长相思”是这首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连一连。
故园无此声路途之艰难山一程,水一程气候之恶劣风一更,雪一更队伍之庞大夜深千帐灯思乡之情切[4]这首词表达了词人行军在外时强烈的思乡之情。
你还知道哪些表达思乡之情的名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读诗句,完成练习。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暗究可哀。
[1]由“万马”一词我想到了这样的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这首诗的写作背景,选一选。
(1)“风雷”指的是(______)a.风雨雷电。
b.一场巨大的变革。
(2)“万马齐暗”实际上是写(______)a.所有马都停止了嘶鸣。
b.迫于压力,朝野一片沉寂,都不敢说话。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再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五年级湘教版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专项真题

五年级湘教版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专项真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古诗理解。
示儿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九州在诗中是指___________,乃翁是指__________。
[2]这首诗看出作者的______________情怀。
[3]作者希望“王师”是_________________。
[4]诗中,临终前,诗人的遗憾是(用原句回答)__________,诗人的遗恨是(用原句回答)_______,诗人的遗愿是(用原句回答)____________。
[5]我还知道本诗作者写的《_____》一诗,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 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书愤①早岁那知世事艰②,中原北望气如山③。
楼船夜雪瓜洲渡④,铁马秋风大散关⑤。
塞上长城空自许⑥,镜中衰鬓已先斑⑦。
出师一表真名世⑧,千载谁堪伯仲间⑨!创作背景: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
陆游时年六十有一,这已是时不待我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
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于是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
词句注释:①书愤:书写自己的愤恨之情。
书,写。
②早岁:早年,年轻时。
那:即“哪”。
世事艰:指抗金大业屡遭破坏。
③中原北望,“北望中原”的倒文。
气指气概。
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迈气概坚定如山。
④楼船,指采石之战中宋军使用的车船,因这种战船高大有楼,故把它称之为楼船。
瓜洲:在今江苏邢江南长江边,与镇江隔江相对,是当时的江防要地。
⑤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西南,是当时宋金的西部边界。
⑥塞上长城:比喻能守边的将领。
⑦衰鬓:年老而疏白的头发。
斑:指黑发中夹杂了白发。
⑧出师一表:诸葛亮出兵伐魏前曾写了一篇《出师表》,表达了自己“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坚强决心。
小学五年级湘教版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专项易考题

小学五年级湘教版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专项易考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四时田园杂兴》是宋代诗人________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园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__________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的一个场景。
[2]“村庄儿女各当家”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承首句____________________,日夜辛劳,各担其责,启____________________句儿童也力所能及地在桑树荫下学习种瓜,赞颂了农民勤劳(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体现了家庭的____________________。
诗中,家庭成员各自承担家务劳动,男耕女织,儿童则学习种瓜,家庭内部关系和谐。
[3]诗中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歌一、二两句写了什么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歌三、四两句写儿童天真可爱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快乐阅读(默写古诗并回答问题)。
从军行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湘教版语文下册古诗阅读专项复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已亥杂诗》是组诗。
将下面这首诗与本课中的进行对比,分析其感情上的异同。
已亥杂诗(其五)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这两首诗讲的都是关于( )的问题。
A.朝廷B.人才C.天公[2]两首诗的不同之处在于课文中表达的是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本诗表达的是____________的可贵精神。
2.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诗中僵与孤,写出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处境?它们在诗中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诗歌第三句既是眼前现实情景的描绘,又象征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诗歌首句中的一个僵字,写出了诗人晚年生活的________。
[5]对本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的一,二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
B.诗的三,四句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幻化出的是诗人魂牵梦绕的情境。
C.全诗格调积极向上,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D.僵卧道出了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真切地写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
[6]这首诗反映出诗人怎样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课外阅读。
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1]请写出下面的字在诗中的读音。
径()宿()僧()[2]贾岛在考虑用“推”还是用“敲”时,撞到了___________,并得到了他的指点。
[3]诗中描写的景物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首诗中历来被传诵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5]用自己的画说说这首诗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填空。
(1)“独”和“异”的意思分别是和。
(2)“佳节”具体指节。
(3)诗的第三、四句中写到的两种节日活动是和。
[2]“少一人”在诗中指()。
A.少了作者的兄弟B.少了作者的父亲或母亲C.少了作者自己D.少了一个知心好友[3]诗句“_________”写出了诗人孤独的情绪;诗句“________”表达了诗人思念亲人的情感。
[4]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由“遥知兄弟登高处”可知诗人是思念他的兄弟。
()(2)“异乡”的“异客”表现了诗人身在他乡的孤独,本就思念亲人,又逢“佳节”,思念之情则更加强烈。
()(3)诗题中的“山东”不是今天的“山东省”,而是华山以东的地区。
()(4)王维被称为“诗佛”,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5. 将诗句补充完整,并完成后面练习。
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从军行》的作者是(___)朝诗人(____),他尤其擅长写(_____)诗。
[3]“孤城”中的“孤”如何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后两句可以体会到将士的什么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阅读乐园。
山居秋暝①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②,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③,王孙自可留。
[注释]①暝:日暮,黄昏。
②浣女:洗衣女。
③随意春芳歇:任凭春花凋落。
1.解释加点的字。
(1)空山新雨后: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2)竹喧归浣女:喧: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诗歌内容填空。
诗歌描写的季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气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3.翻译诗中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首诗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宋代苏轼曾经夸赞说,《山居秋暝》是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经典之作,你觉得这首诗中最能体现“诗中有画”的是哪一联?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快乐阅读。
《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
[1]将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作者是________时期_________(填人名),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以下词语的意思。
竹喧_________________。
王孙:_________________。
[4]“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这两句诗中的静态描写是“_________________”,动态描写是“_________________”。
先_______后_______ (视觉听觉感觉),写出了山间自然景物的幽静。
[5]“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两句诗的句序是倒置的,请你试着写出正常的句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写出下面的诗句所描绘的景象: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解释下面两个字在文中的意思。
羞:—_________ 直:—_________[2]诗中有四个词语形象地写出了李白面对着一桌的山珍海味吃不下去,心绪茫然的情景,把它们找出来,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诗歌的最后一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李白怎样的情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①李白江城②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③,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注:①谢朓,是李白很佩服的南齐杰出诗人。
谢朓北楼,即谢朓楼,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是宣城的登览胜地。
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三年(754),李白在长安为权贵所排挤,弃官而去,政治失意,漂泊流荡。
②这里的“江城”,泛指水边的城。
③“两水夹明镜”,是指两水绕城,水如明镜。
“两水”,指句溪和宛溪。
[1]这首诗中,最能体现秋天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最能体现江城的美,请说说其好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联系学过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说说尾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 读诗歌,完成练习。
游小鸟天堂三百年来榕一章,浓荫十亩鸟千双。
并肩只许木棉树,立脚长依天马江。
新枝还比旧枝壮,白鹤能眠灰鹤床。
历难经灾从不犯,人间毕竟有天堂。
[1]“三百年”写出了大榕树的______特点;“浓荫十亩”写出了大榕树______的特点;“鸟千双”写出了大榕树_______的特点;“新枝还比旧枝壮”写出了大榕树_______的特点。
11. 按要求答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宋]陆游僵卧①孤村②不自哀,尚③思为国戍④轮台⑤。
夜阑⑥卧听风吹雨,铁马⑦冰河入梦来。
(注释)①僵卧:直挺挺躺着,这里形容自己穷居孤村,无所作为。
②孤村:弧寂荒凉的村庄。
③尚:还,仍然。
④戍(shù):守卫。
⑤轮台:现在的新疆轮台县,汉代曾在这里驻兵屯守。
这里泛指北方的边防据点。
⑤夜阑:夜深。
阑,残尽。
⑦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创作背景)陆游自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被县官后,闲居家乡山阴农村。
此诗作于南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十一月四日。
当时诗人已经68岁,虽然年迈,收复国土的愿望依然强烈,但在现实中已不可能实现,于是,在一个“风雨大作”的夜里,诗人触景生情,由情生思,在梦中实现了自己金戈铁马驰聘中原的愿望。
[1]从诗歌的题目中可以()(多选)A.知道这首诗写作的时间。
B.感受到环境的凄凉。
C.体会出诗人的爱国情怀。
D.体现出诗人生活的凄苦。
[2]第一句诗中“______”与“______”两个字,写出了诗人卧病在床、孤苦无助的处境。
[3]结合注释,写出前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读了前两句,我想到了《示儿》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几句诗都表现了作者在艰难、悲苦的处境下,仍然想着收复国土,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一片赤胆忠心。
[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由表达理想和记录梦境两部分组成,两者之间是因果关系。
B.诗中“尚”字表现了诗人强烈而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
C.诗中“风吹雨”仅仅是指自然界的风雨。
D.“铁马冰河入梦来”正是诗人日思夜想的结果,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英雄气概。
[6]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说说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 漫步古今,阅读与感悟。
材料一:《舟过实仁》宋·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材料二:《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提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