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小学湘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分课时电子教案三、精读,体味课文,学习第一段。
?出示灯片和课文第一段比较。
水满了,太阳也变红了。
”这灯片上的句子和第一段的内容差不多,但读起来的感觉为什么会差多了?(突出拟人的写法的生动形象,更好表达作者盼春之情。
)——指名读——试背——齐背。
四、作业。
(1)作业本第1题,修改课内组词。
(2)朗读课文3遍。
分课时电子教案一、检查。
二、研读。
(1)齐背第一段,说大意。
(2)学习第二段。
? (小草、花、风、雨。
)③伙伴互学“花”、“风”两个自然段。
?哪些词句写出这特点?最喜欢的句子是什么?为什么喜欢?己的喜爱之情。
——思考——朗读体味——汇报交流——训朗读。
按此法学习。
3、4、5题。
(3)学习第三段。
?在用词上有什么新特点?(AABB式和ABAB式的使用。
)(4)学习第四段。
?这三句顺序能改变吗?为什么?这三句采用什么写法?该怎么读?为什么要一句比一句加强语气?3.作业。
(1)修改课堂上的作业。
(2)准备背诵课文,有能力的先背诵四两段。
分课时电子教案1.导入定向。
》,当你听到“春”这个词时,你脑海里出现的是什么图画?“春”又意味着什么?出示本节目标灯片。
2.指导背诵。
(1)检查个别学生四段背诵,并让学生谈谈背诵的方法与经验。
(2)重点指导背诵第二大段。
按“小草”“花”“春风”“春雨”的顺序打出四幅彩色灯片,让学生借助灯片中之图及图边上的重点“词语”自由试背——全班试背——指名背——齐背。
(3)出示第三大段关键字词,让学生借助词语背诵。
(4)出示全文背诵的板书灯片,指导背诵。
盼东风脚步一切都山水太阳绘春小草偷偷嫩嫩满是的轻悄悄软绵绵雨寻常像……树叶儿傍晚在乡下迎春风筝孩子舒活抖擞一年之计赞春像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3.学会积累。
(1)重读“学习提示”,交流各自积累的办法。
(2)《春》哪些词句特别精彩?该如何积累?(3)延伸练习,听《草原》第一段的配乐朗诵,出示《草原》第一段课文灯片。
让学生试摘录,并说说积累的理由。
湘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

湘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教材中的重点知识点和重要概念;2. 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3. 培养学生合作研究和自主研究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本教学计划以湘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教材内容为基础,包括以下主题:1. 第一单元:传统文化与我们的生活2. 第二单元:写景抒怀3. 第三单元:家风家教4. 第四单元:寓言的智慧5. 第五单元:上下五千年6. 第六单元:见字如面7. 第七单元:闻风而动8. 第八单元:快乐阅读教学方法1. 导入法:通过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起兴趣,为研究打下基础;2.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给学生传递知识,解析重点难点;3. 练法:通过练,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4. 合作研究法: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5. 情景演练法: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6. 创新性实践法:通过开展创新性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教学评价1. 定期检测学生的研究进展和掌握程度;2.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展示,评价学生的表现;3. 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和兴趣开展个性化评价;4. 提供积极反馈,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和进步的方向。
教学资源1. 湘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2. 教学辅助资料:课件、练册、作业本等;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教学安排根据每个单元的内容分配合理的课时,确保学生能够充分掌握和理解教材内容。
每个单元包括导入、讲授、练、巩固等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
教学反思每节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总结课堂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是湘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的完整版,希望能够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祝教学愉快!。
湘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湘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2、通过理解教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培养学生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4、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
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5、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重点、难点1、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学生自学生字、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
(板书:画杨桃)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板书:画杨桃)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1)谁画杨桃?(2)怎样画杨桃?(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二、初步感知,了解内容投影出示思考题: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利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
三、检查预习情况1、指读生字词。
2、指读课文。
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3、你理解了哪些新词意思?怎么理解的?(交流)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想当然:凭主观想象,认为事物应该是这样。
联系课文内容,父亲经常叮嘱“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凭主观想象,画走了样。
四、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
(常识性问题师生当堂解决。
有关课文内容理解的问题师生梳理归纳。
)五、布置作业l、熟记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由于老师的仔细观察,善于分析而找到了“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从而懂得看问题或做事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分
课 题 总 课 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一、检查。 2
课
时
电
子
教
案
执行时间
春(二) 分课时 2
电教课
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感受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 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卖弄”、“抖擞”等词语的意思。 3、积累语言。 1、感受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2.体验春天带给人们积极向前迈进的力量。
教学评析
同学们,你们玩过风筝吗?一般在什么季节玩?我们学过 的课文有写到过风筝的吗?(《春》 “天上的风筝渐渐多了,地 上孩子也多了。”)风筝是报春的天使,孩子们因为渴望春姑娘 的来临,才用风筝去迎接她,打扮她,赞美她。
二、作者、作品简介 鲁迅(1881~1936),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 字豫才,浙江绍兴人。20 世纪 20 年代陆续出版了小说集《呐 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 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 三、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 2.学生根据自己听读或预习的情况,把文中的生字列在黑板 上后,自己动手查字典分别注音。 3、学生将自己在预习过程中发现的难词写在黑板上,然后查 词典注释并走上讲台为同学解释。
三、诵读感悟,边读边想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做到边读边想,将课文中不明白的内容 用笔划下来。 2、集体讨论。 (1)“我”为什么特别喜欢油菜花? 让学生长出有关的语句说明。 (2)帮助学生理解“蓬蓬勃勃”、“浩浩荡荡”等词语。 3、文中哪些自然段描写了油菜花? (1)指名学生读出相关词语。 (2)齐读第四、五、六自然段 (3)全班交流 4、小结写作方法
湘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下册五篇

湘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下册五篇任何一堂成功的课,无不凝结着教师备课的心血。
多一份课前准备,就多一份把握。
不仅要对自己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新课”认真备课,而且要把自己曾经讲授过的“旧课”当作新课来准备,常教常新。
备好课是讲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学会看病》教学目标:1、认识课后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词典理解“雪上加霜、按图索骥”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3、培养学生锻炼自我,自立自强,能感受爱,回报爱。
教学过程:一、欣赏图片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沐浴着父母的爱长大,父亲是你的阳光,母亲是你的月亮,你是父母的希望;我们滋润着人间真情成长,多少次带着幸福的感觉进入梦乡,多少回含着感动地泪花畅想未来。
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亲切的话语,热情的鼓励,严格的要求。
请看大屏幕,一同欣赏一组画面。
(播放课件)师:欣赏了这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请三名学生谈感受)师:是啊,妈妈都是爱孩子的,妈妈的爱就在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妈妈的爱是最无私的、伟大的。
可是,有这样一位母亲,面对生病的儿子,做过多年医生的她不但不在家里给儿子找药治病,反而逼着孩子独自去医院看病,你觉得这是个什么样的妈妈?(生谈看法)我们就一起走进20课《学会看病》去了解这位母亲。
(生齐读课题)二、自读课文。
师:请看自读提示。
(指名读提示)(生按自读提示自读自划,师巡视,了解自读情况)三、品悟母爱内心,感悟母爱真谛。
师:找到描写母亲心理句子的同学请举手,你找到什么句子,母亲当时的心情怎样?四、拓展总结师: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和感受呢?(生逐一回答。
) 师:是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路是靠自己走出来的。
无论是“精彩极了”的鼓励表扬,还是“糟糕透了”的鞭策批评;无论是和风细雨的谆谆教导,还是言辞犀利的告诫警告,其实这都是对我们的爱,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同而已。
语文湘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案

语文湘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案语文湘教版五班级下册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准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仔细感悟“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从钓鱼的启示中受到启发,明白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
过程与方法:1、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词。
2、指导学生通过反复读,来感受的心里变化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阅读,启发学生做一个严格遵守道德标准的孩子。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内容,感悟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准确、流利、有情感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仔细感受“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你们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这个人吗?他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他被我国广大读者所了解,并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
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
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
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我们一起把课文的题目读一遍。
2、理解题目意思。
师:“启示”是什么意思?课文题目的意思是——二、初步了解课文1、生字读音老师把课文中的生字做成了词串,请自己读一读。
2、部分词语的意思。
词串中的词语,有什么不明白的,请提出来。
(重点指导“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3、课文内容生字词掌握得这么好,课文内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谁来告诉大家: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别急,再看看课文才回答)(板书:钓鱼放鱼启示)三、深化体验课文情感(一)初步了解情感提问,随机指导,择要板书(如:得意依依不舍感激)(对获得启示以后感激的情感的体会很难,学生可能说不出来。
在学生真正说不出来之后,可以暗示:明白了所发生的事情的意义后,我对父亲是什么情感啊?)(二)深化体验“我”的情感。
2023年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2023年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我们要做好教案,教案可以反映老师在整个教学中的总体设计和思路,是衡量老师教学水平凹凸,尤其是教学看法仔细与否的重要尺度。
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关于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便利大家学习。
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落花生》教学目标1.相识“榴”等6个生字,会写“亩、播”等8个生字;驾驭“便”这个多音字,理解“便宜、仰慕”等词语的意思。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句,把握课文内容。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朴实无华,静默奉献的精神,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风光,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学习对比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学习对比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朴实无华,静默奉献的精神,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风光,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相识“榴”等6个生字,驾驭“便”这个多音字;会写“亩、播”等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教具打算课件。
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1.谜语导入: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
(打一物)同学们,你们知道是什么吗?生猜谜语2.老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板书:落花生)3.作者简介:许地山,(1894年2月3日-1941年8月4日),名赞堃(kūn),字地山,笔名落华生(古时“华”同“花”,所以也叫落花生),籍贯广东揭阳。
生于台湾一个爱国志士家庭。
许地山是中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先驱者之一。
主要著作有《危巢坠简》《空山灵雨》《道教史》《达衷集》《印度文学》;译著有《二十夜问》《太阳底下降》《孟加拉民间故事》等4.“落花生”就是我们平常常见常吃的花生,可为什么叫它“落花生”呢?课前同学们都查阅了资料,谁来谈一谈?(出示课件2)5.过渡:课文围绕花生讲了一些什么事呢?同学们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出示课件3)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
湘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

湘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湘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1设计理念:抓住重点语句,品词析句,自主感悟。
以读促学,引导学生读出情,品出味,悟出效。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结合关键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把握*的主要内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把握*的主要内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前搜集描写荷花的诗句。
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并出示课题(2′)1、出示荷花flash视频,音乐引入,学生如痴如醉地欣赏师:欣赏到这一池一池的美丽荷花,你特别想做什么?2、师:自古以来,人们总是把目光停留在绚丽的花朵上,却对花的叶、茎不大注意。
俗话说,花红需要绿叶扶持,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描写荷叶的*。
(课件出示莲叶图)这一池青青的莲叶,勾起了我无限的思念与遐想,使我的眼前渐渐地浮现出了祖母那慈祥的、淡淡的笑脸(课件出示祖母)使我生出了许多感动。
到底令作者感动的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再一次走进课文《莲叶青青》,到字里行间去寻找答案。
3、板书课题:莲叶青青指名读。
(青是指颜色的碧绿。
在这,作者用一个青不够,还连用两个青,读出色彩的碧绿给人以清凉的感觉再齐读莲叶\青青)二、整体阅读把握重点(3′)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读完后向老师点头示意并马上坐好。
2、生用一两句通顺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并板书“喜欢莲叶”、“剪叶治疮”。
3、什么事让我如此感动?三、品读2-4自然段,学习祖母喜爱莲叶部分,感悟祖母对莲叶的喜爱之情. (10′)1、过渡:祖母拿几片普通的荷叶给小孩儿治病不是一件很普通的事儿吗?我为什么会如此感动?(因为荷叶是祖母最心爱的东西,祖母在种荷、养荷上下了很大的功夫。
)2、学生找出叙写祖母喜爱莲叶的内容(2---4自然段)3、感受喜爱莲叶a、理解:下面老师请三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找出祖母喜爱莲叶,对荷花下功夫的句子,波浪线划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1、春课型:精读课时安排: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会写“趟、混、酝、酿、巢、嘹、薄、烘、疏、筝”10个生字。
2.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课文3.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重点难点:1.认识、会写10个生字,读通读顺课文2.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教具准备:课文录音带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激发导人。
1.教师谈话同学们,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
你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春》。
读题、质疑。
2.简介作者。
二、学习字词,初读全文。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课文,难认的字都读几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看看能否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2.交流反馈,学习字词。
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可指名一小组的同学分节轮读课文,随机正音。
重点指导字音“趟、酿、烘、筝”的韵母是后鼻音。
“巢、疏、筝”的声母是翘舌音。
“嘹的声母是边音。
“酿”的声母是鼻音。
涨(zhàng)红了脸应和(hè) 散(sàn)在草丛酝(yùn)酿(niàng) 鸟巢(cháo)3.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三、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自由读课文,分别找出盼望春天、描写春天、赞美春天的部分。
2.默读课文,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画出来,体会美在哪里。
3.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品读。
四、作业:抄写生字带的词语三遍五、板书设计:春迎春盼望着绘春草花风雨赞春新美力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1~4自然段。
2.体会文中用语的形象生动、准确传神:学习作者抓住有代表性得景物描写春天的写作方法。
3.理解课文,感受作业笔下春天的美丽,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重点难点:1.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2.难点:学习作者抓住有代表性的景物描写春天的写作方法。
教具准备:课文录音教学过程:一、走近春天,体会“迎春”。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说说:读了这句后,你体会到什么指导朗读。
这句是全文起始句,两个“盼望着”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对春的渴望,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
“春天的脚步近了”,更把春天拟人化,似乎春天正在大踏步向我们走来。
二、走进春天,体会“绘春”。
1.朗读思考:作者分别选取了哪些有代表性的景物来描绘春天。
,一共绘出了几幅图画2.赏读交流:说你最喜欢哪一幅画,为什么赏析第一幅图:春草图。
谁能用一个合适的词语来概括这一幅美丽的图画“小草偷偷地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体会“偷偷地”“钻”等用字的准确、生动,不但写出了草的旺盛的生命力,还写出了小草的生长带给人们的惊喜。
赏析第二幅图:春花图。
默读第4自然段,把选取的景物用波浪线画记。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不仅果树之花争相斗妍,而且野花遍地,万紫千红。
众花还以其特有的色香,吸引无数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蝴蝶翩翩起舞。
这些描写,活现出春意盎然的气氛。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作者不以再现自然花色为满足,还特意驰骋想象的翅膀——让树上坠满丰收之果。
果树之果的想象不仅拓宽了描写的视野,更从未来角度渲染了春花的可爱。
引读,指导背诵赏析第三幅图:春风图“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赏析第四幅图:春雨图“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房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赏析第五幅图:迎春图。
它主要描写了春境中人的活动。
“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
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
”在春天,花卉争荣,各不相让;而“一年之计在于春”,人们也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了工作。
引导回顾:说说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春天3.感悟春天,体会“赞春”。
(1)在绘春后,体会作业满怀喜悦的心情来颂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春天的哪些特点“ 春天像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它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春天先喻为娃娃,再喻为小姑娘,最后喻为健壮的青年,从三个角度,绘出三种形象,形成排比,点出了春天的特点——新、美、力,使人读后产生无尽的喜悦、无穷的活力、无限的希望。
从而让我们悟到:人类也应当踏着春天的步伐,去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2)体会表达:这三个比喻各自成段,它们的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如果把这三个比喻合成一段,表达效果会有什么影响四、体会写法,总结拓展有人说:“春天是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春天是个美丽活泼的仙子”……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同学们可将自己收集的关于春的试问互相交流。
五、作业:背诵课文1至4自然段。
六、板书设计:春迎春盼望着…… 绘春草花风雨人赞春新美力七、教学反思:2、风筝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飞舞、拼命、奔跑、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寻找、垂头丧气、磨坊、继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里的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4.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难点:引导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的变化写具体。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听歌激情:放歌曲《三月三》,“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引发学生对放风筝的美好感受的回忆。
简谈感受:你们喜欢放风筝吗能和大家谈谈放风筝时的感受吗引入正课:风筝带给你们以无尽的梦想和快乐,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尽情享受这份放飞风筝的自由和快乐呢让我们走近文坛巨匠鲁迅先生的兄弟之间,来了解一段关于风筝的故事。
二、整体感知1.概括故事。
要求从时间、人物、事件、情感等角度用一句话概括:这是一个______的故事。
2.略说人物自由朗读集中写风筝事件的两段后,说说这两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大致会这样说:从“体弱多病”可以看出小弟是病弱的,需要锻炼的。
(可见小弟走出户外去活动,对健康有多重要。
)从“惊惶,失了色瑟缩着”可以看出小弟是软弱的,胆小的;从“可鄙”一句看出,“我”是老成古板的;从“惊呼、跳跃”即可看出小弟痴迷于风筝、热切向往放风筝;从“做出蝴蝶风筝”看出小弟是心灵手巧、聪明的;从“伸手抓断”、“踏扁”、“傲然走出”可以看出“我”是粗暴专横的,活脱脱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
三、研读“悲哀”1.朗读体会提问:读全文,我们能感受到全篇都笼罩着一种怎样的感情(悲哀)把全篇抒写悲哀心情的句子找出来朗读,体会作者感情。
指名学生朗读,教师相机指导,及时点评。
个别表演读后,四个小组连缀读完所有抒写“悲哀”心情的句子。
2.合作探究学生从抒写“悲哀”的句子中就表达隐晦含蓄、不合常情的语句进行自主提问,教师将提出的问题归纳成以下几个,先由四人小组合作探讨,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
①教师示范提问:看见风筝本是令人快乐的,为什么在我却是一种惊异和悲哀②“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怎么说春天“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③我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为什么说是“不幸”的④文章结尾为什么说“悲哀”是无可把握的我为什么要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 “四面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有没有别的含义四、思维延展1.讨论主题感悟警句①引导思考:一件记录着某种遗憾的往事,兄长追悔莫及,小弟为何全忘了呢对鲁迅先生而言,小兄弟不怨恨好不好②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是想告诉读者什么道理呢文中有一个警句,请找出来,齐读。
③你赞同这个道理吗谈谈自己的理解。
例如:多玩游戏能使儿童活泼、聪明、健康。
玩游戏(如搭房子、过家家等),能放飞人的想象,想像的世界奇妙无穷。
爱玩的孩子显得机灵、活泼,而在家长管束下老实安静听话的“乖孩子”,可能因天性被抹杀而缺少头脑和灵性,依赖性强。
玩玩具或游戏过程中,人是要仔细动脑筋的,要观察要思考,这将有利于孩子智力的开发。
2.联系生活讲述故事回忆你玩玩具、玩游戏的快乐与忧伤,选一个最难忘的,讲给大家听。
教师小结:玩具与游戏能让孩子得到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快乐、思考、创造和智慧,难怪偶然明白道理的兄长心底的悲哀久久拂之不去,受尽一生的内心折磨。
3.进入文本与人对话学过课文,了解了兄弟二人的行为和内心情感后,你想对哥哥或弟弟说些什么呢说劝慰、鼓励、理解、敬佩的话都可以。
老师范例:对兄长,我想说,你是那么严厉地自责,反省自己,我分明看到了你的美德。
(敬佩)学生四人一组进行第二次合作交流,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
学生的对话会从兄长的善良、严于自省,小弟的怯弱、纯真、宽容,兄弟间的手足情深,封建教育思想的弊端等角度展开,在与人物对话中多角度地理解主题,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学生十分愉悦地、无限向往地齐背“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放纸鸢”,结束新课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节课,让同学们进行自学,要求大家将自己在阅读中的疑问写下来。
为了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我们一起再读一遍课文,只有将课文读透了,问题才容易得到解决。
二、合作探究 1.教师(配音乐)朗读课文。
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这样两个小问题。
(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提示:文章说的是小时侯不许小兄弟放风筝,不准小兄弟弄这种“没出息”的玩意,行为十分粗暴。
等到明白游戏对儿童的意义,鲁迅醒悟过来,自己当年的行为,简直是“对于精神的虐杀”。
虽然事隔久远,鲁迅还是一心想补过,然而小兄弟却全然忘却,“我”的沉重的心只得一直沉重下去。
(2)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件事请从课文中找到依据。
提示:①亲情。
②自我解剖。
③封建教育。
④科学思想。
⑤宽恕别人。
⑥儿童教育。
2.教师点拨点拨:任何一篇文章都有一个主题,且都围绕着这一主题选材。
但文学作品是一种形象的语言,有的作品包容性很强,就不只一个主题了,尤其是大作家高水平的作品。
如《红楼梦》的主题就有多种解读,因为个人的经历不同,解读出来的主题也不尽相同。
有的可能和作者当初写作的初衷是一致的,有的可能是不一致的,这是正常的,所以我们分析文章也可以从多角度来分析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