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执业医师口腔组织病理学:牙齿发育
口腔组织病理学:牙的发育

➢ 熟悉牙齿的萌出和替换
《口腔组织病理学》
牙的发育
牙的发育
? ➢牙及其支持组织是由 发育而来
➢ 上、下颌突和额鼻突的外 胚层及外胚间叶细胞
长期 牙的发育具有
性
从胚胎第4周到25岁,即从胚胎期至出生 后,再到成年
➢ 乳牙:胚胎2个月-3岁多
➢ 恒牙:胚胎4个月-26岁
复杂 ➢牙的发育具有
性
➢ 体内发生,萌出到体外,两套牙齿 ➢ 牙的发育包括生长、钙化、萌出、
成熟等复杂、连续的过程
牙的发育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 牙胚的发生和分 化
➢ 牙体组织的形成 ➢ 牙齿的萌出
执助大纲
1. 牙 胚 的 形 (1)牙板的发生
成
(2)牙胚的形成及分化
2. 牙 体 、 牙 (1)牙本质的形成
周组织的形 (2)釉质的形成
成
(3)牙髓的形成
(4)牙根及牙周组织的形成学 Nhomakorabea要求➢ 牙胚的发生过程 蕾状、帽状、钟状期牙胚的特征
口腔执业医师例题解析口腔组织病理学

口腔执业医师例题解析: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属于氟牙症病理改变的是A.釉柱间区发育不全或消失B.球间牙本质明显增多C.牙本质小管稀疏D.釉牙本质界变得平直E.髓腔狭窄或闭锁【答案】A【解析】牙发育过程中,饮用水中氟含量过高,可导致釉质形成不全和钙化不全。
镜下见釉质矿化不良,尤其是在釉柱之间及有机物较多的地方,釉牙本质界的弧形结构较正常牙齿更加明显。
所以答案选A.【口腔组织病理学】根尖囊肿表现下列病理改变,除了A.囊壁内衬复层鳞状上皮B.基底细胞呈柱状,胞核呈栅栏状排列C.囊壁内常有慢性炎症细胞浸润D.常含胆固醇裂隙E.可见透明小体第【答案】【解析】本题考点为根尖囊肿的病理特点及与其他囊肿的鉴别。
根尖囊肿是炎症性囊肿,其内衬上皮多为来自于上皮剩余的复层鳞状上皮,囊壁中多有慢性炎症细胞浸润,上皮内可见发卡样透明小体,囊腔和囊壁内可有针状胆固醇裂隙。
备选答案中,"A"和"C"、"D"、"E"都符合此囊肿的改变,唯有"B",所叙述所特点符合牙源性角化囊肿,一般不出现在根尖囊肿中,故应选B.【口腔组织病理学】以下不是舌乳头的是A.菌状乳头B.轮廓乳头C.软腭D.丝状乳头E.叶状乳头【答案】C【解析】舌背黏膜表面有许多小突起,称为舌乳头。
可将舌乳头分为丝状乳头、菌状乳头、轮廓乳头和叶状乳头等。
【口腔组织病理学】下列哪一项不是根尖周囊肿组织病理学表现A.囊壁外层为疏松结缔组织B.炎性浸润细胞主要为淋巴细胞、浆细胞C.根尖部牙槽骨完好D.上皮钉突因炎性刺激发生规则增生E.中央囊腔有部分脓液【答案】D【解析】根尖周囊肿镜下见囊壁的囊腔面内衬无角化的复层鳞状上皮,厚薄不一,上皮钉突因炎性刺激发生不规则增生、伸长,相互融合呈网状,上皮有细胞间水肿和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
纤维组织囊壁内炎症明显,炎性浸润细胞主要为淋巴细胞、浆细胞,也混杂有中性粒细胞浸润以及泡沫状吞噬细胞。
口腔组织病理学

口腔组织病理学(一)口腔颌面部发育1.神经嵴的分化、鳃弓及咽囊的发育2.面部发育过程及发育异常3.腭的发育过程及发育异常4.舌的发育过程及发育异常5.唾液腺发育过程6.下颌骨、上颌骨及腭骨的发育(二)牙的发育1.牙胚的发生和分化概述2.成釉器的发育3.牙乳头、牙囊的发育和牙板的结局4.牙本质、釉质、牙髓、牙根的形成5.牙根及牙周支持组织的形成6.牙的萌出过程、乳恒牙交替(三)牙体组织1.釉质概述、理化特性、组织结构、表面结构及临床意义2.牙本质概述、理化特性、组织结构、反应性改变3.牙髓概述、组织结构、增龄性变化、临床意义4.牙骨质概述、理化特性、分类、组织结构、临床意义(四)牙周组织1. 牙龈概述、表面解剖、组织结构2. 牙周膜概述、组织结构、功能、增龄性变化3. 牙槽骨概述、组织结构、生物学特性(五)口腔黏膜1. 口腔黏膜上皮、固有层、黏膜下层2. 咀嚼黏膜、被覆黏膜、特殊黏膜(六)唾液腺1. 唾液腺分泌单位、肌上皮细胞、皮脂腺、结缔组织2. 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小唾液腺(七)牙发育异常1. 釉质结构异常概述、先天性梅毒牙、氟牙症、釉质形成缺陷症2. 牙本质形成缺陷症II型3. 牙变色概述、四环素牙(八)龋病1. 龋病的三联因素学说2. 釉质龋、牙本质龋、牙骨质龋(九)牙髓病1. 牙髓病概述2. 牙髓充血、急性牙髓炎、慢性牙髓炎3. 牙髓变性(十)根尖周炎1.根尖周炎分类2. 急性根尖周炎3. 根尖周肉芽肿、慢性根尖周脓肿(十一)牙周组织病1.牙龈病概述2.慢性龈炎、龈增生3.急性坏死性溃疡性龈炎、遗传性牙龈纤维瘤病、浆细胞龈炎、剥脱性龈病损4.牙周炎的临床表现、病理变化(十二)口腔黏膜病1.口腔黏膜病基本病理变化2.白斑、红斑、口腔黏膜下纤维化、扁平苔藓、慢性盘状红斑狼疮、天疱疮、良性黏膜类天疱疮、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念珠菌病、结节病、肉芽肿性唇炎、舌淀粉样变、口腔黑斑、艾滋病的口腔表征(十三)颌骨疾病1.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慢性骨髓炎伴增生性骨膜炎、慢性局灶性硬化性骨髓炎、结核性骨髓炎、放射性骨髓炎2.纤维结构不良、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巨细胞肉芽肿(十四)颞下颌关节病滑膜软骨瘤病、弥漫性腱鞘巨细胞瘤(十五)唾液腺疾病1.慢性唾液腺炎、慢性硬化性唾液腺炎2.坏死性唾液腺化生、舍格伦综合征、良性淋巴上皮病变3.唾液腺肿瘤的组织学分类、组织发生理论、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4.多形性腺瘤、基底细胞腺瘤、Warthin瘤、腺泡细胞癌、黏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恶性多形性腺瘤、淋巴上皮癌(十六)口腔颌面部囊肿1.口腔颌面部囊肿分类2.含牙囊肿、萌出囊肿、腺牙源性囊肿、根尖周囊肿3.鼻腭管囊肿、鼻唇囊肿、球状上颌囊肿、下颌正中囊肿4.表皮样囊肿、鳃裂囊肿、甲状舌管囊肿、黏液囊肿、舌下囊肿(十七)牙源性肿瘤和瘤样病变1.成釉细胞瘤、牙源性钙化上皮瘤、牙源性腺样瘤、牙源性角化囊性瘤2.成釉细胞纤维瘤、牙瘤、牙源性钙化囊性瘤、牙本质生成性影细胞瘤3.牙源性纤维瘤、牙源性黏液瘤、成牙骨质细胞瘤4.骨化纤维瘤(十八)口腔颌面部其他组织来源的肿瘤和瘤样病变1.乳头状瘤、乳头状增生、牙龈瘤、血管瘤、嗜酸性淋巴肉芽肿、口腔黏膜色素痣2.鳞状细胞癌、疣状癌。
口腔执业医师组织病理学:牙的发育

第⼀节 ⽛胚的发⽣和分化 ⽛板:在胚胎第5周,原⼝腔上⽪局部增⽣形成原发性上⽪带。
上⽪带继续增⽣分裂,在唇(颊)侧形成前庭板,在⾆侧形成⽛板。
⼀、成釉器的发育 (⼀)蕾状期: ⽛板末端的上⽪细胞迅速增⽣,形成圆形或卵形的上⽪芽,如同花蕾,称为⽛蕾。
⽛蕾细胞类似基底细胞,周围有间充质细胞增⽣。
(⼆)帽状期: 上⽪芽继续⽣长,体积增⼤,底部凹陷,形状如帽⼦。
外周的间充质细胞也增⽣聚集。
此时的成釉器分化成三层细胞:外釉上⽪层;内釉上⽪层和星状层。
(三)钟状期: 随着成釉器的长⼤,上⽪凹陷加深,形如钟状。
外周的间充质细胞也继续增⽣。
此期的成釉器分化为四层:外釉上⽪层;内釉上⽪层;星状层;中间层。
1.外釉上⽪层:是⼀层⽴⽅上⽪,借⽛板与⼝腔上⽪相连。
外釉上⽪与内釉上⽪相连处称为颈环。
2.内釉上⽪层:由单层上⽪细胞组成,排列在成釉器的凹⾯的基底膜上,与⽛*相邻。
3.星状层:位于内外釉上⽪之间。
细胞呈星形,有较长的突起。
细胞间充满富含蛋⽩的粘液样液体,有营养保护作⽤。
4.中间层:在内釉上⽪与星状层之间的2~3层扁平细胞。
与釉质形成有关。
5.釉结、釉索: 釉结为内釉上⽪局部增⽣。
釉索是由釉结向外釉上⽪⾛⾏的⼀条细胞条索。
以上均为暂时性结构。
⼆、⽛* ⽛*细胞为成釉器包围的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
在内釉上⽪细胞的诱导下,⽛*外层细胞分化为⾼柱状的成⽛本质细胞。
⽛*是决定⽛形态的重要因素。
并形成⽛髓。
三、⽛囊 ⽛囊由成釉器外周的间充质细胞呈环形排列⽽成。
⽛囊发育成⽛⾻质,⽛周膜和固有⽛槽⾻。
第⼆节 ⽛体组织的形成 ⼀、⽛本质的形成 在成釉细胞的诱导下,⽛*的间充质细胞分化为成⽛本质细胞。
随后,成⽛本质细胞分泌⽛本质基质,并合成I型胶原。
最早形成的⽛本质基质称为罩⽛本质。
罩⽛本质基质的胶原纤维粗⼤。
⽛本质的矿化形态是球形矿化,形成钙质⼩球。
球形矿化遗留的未矿化的基质称为球间⽛本质。
口腔组织病理学2-6章重点

第二章牙的发育第一节牙胚的发生和分化牙板的发生:在胚胎第5周,原口腔上皮局部增生形成原发性上皮带。
上皮带继续增生分裂,在唇(颊)侧形成前庭板,在舌侧形成牙板。
一、成釉器的发育(一)蕾状期:(二)帽状期:此时的成釉器分化成三层细胞:外釉上皮层;内釉上皮层和星网状层。
(三)钟状期:此期的成釉器分化为四层:外釉上皮层;内釉上皮层;星网状层;中间层。
1.外釉上皮层:是一层立方上皮,借牙板与口腔上皮相连。
外釉上皮与内釉上皮相连处称为颈环。
2.内釉上皮层:由单层上皮细胞组成,排列在成釉器的凹面的基底膜上,与牙乳头相邻。
3.星网状层:位于内外釉上皮之间。
细胞呈星形,有较长的突起。
细胞间充满富含蛋白的粘液样液体,有营养保护作用。
4.中间层:在内釉上皮与星网状层之间的2~3层扁平细胞。
与釉质形成有关。
二、牙乳头牙乳头是决定牙形态的重要因素。
并形成牙髓和牙本质,也形成成牙本质细胞三、牙囊牙囊发育成牙骨质,牙周膜和固有牙槽骨。
第二节牙体组织的形成一、牙本质的形成在成釉细胞的诱导下,牙乳头的间充质细胞分化为成牙本质细胞。
二、釉质的形成釉质矿化分四期:I:基质含达矿化总量30%的矿物盐。
II:矿化从釉质表面开始,向深层扩散。
III:由最内层向表层矿化。
IV:外层釉质很快矿化,且矿化度最高。
釉质的矿化方式是:矿物盐沉积在基质中,同时水和蛋白从釉质中被吸收。
最后使釉质达到96%的矿化程度。
三、牙髓的形成当牙乳头周围有牙本质形成时,牙髓的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分化为牙髓细胞。
四、牙根的形成五、牙周组织的形成(一)牙骨质的形成:原发性牙骨质是无细胞的,覆盖在牙根冠方2/3处。
继发性牙骨质是细胞牙骨质,覆盖在根尖侧的2/3区域。
(二)牙周膜的发育(三)牙槽骨的形成随牙周膜的形成,在骨隐窝壁上的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形成新骨。
第三章牙体组织第一节釉质覆盖于牙冠表面的一层硬组织,颜色为乳白色或淡黄色。
在切牙的切缘处厚约2mm,磨牙牙尖处厚约2.5mm。
口腔执业医师-综合笔试-口腔组织病理学-第五单元口腔颌面部发育

口腔执业医师-综合笔试-口腔组织病理学-第五单元口腔颌面部发育[单选题]1.侧腭突出现骨化中心的时间约是A.胚胎第4~5周B.胚胎第5~6周C.胚胎第6~7周D.胚胎第7~(江南博哥)8周E.胚胎第8~9周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约在胚胎第8~9周,在两侧上颌骨骨化中心的后方,还有一个骨化中心,为侧腭突骨化中心。
掌握“腭部与舌的发育”知识点。
[单选题]4.以下哪项常伴有唇裂或腭裂A.腭裂B.上颌裂C.下颌裂D.上唇裂E.下唇裂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上颌裂常伴有唇裂或腭裂。
掌握“腭部与舌的发育”知识点。
[单选题]5.两侧下颌突未联合,则形成A.腭裂B.上颌裂C.下颌裂D.上唇裂E.牙槽突裂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下颌裂为两侧下颌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的结果。
掌握“腭部与舌的发育”知识点。
[单选题]6.前腭突与上颌突未能联合或者部分联合,则形成A.腭裂B.上颌裂C.下颌裂D.上唇裂E.下唇裂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上颌裂为前腭突与上颌突未能联合或部分联合所致。
掌握“腭部与舌的发育”知识点。
[单选题]7.既可发生于上颌,又可发生于下颌的发育异常为A.腭裂B.颌裂C.悬雍垂裂D.斜面裂E.侧鼻裂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颌裂属于腭的发育异常的一种,可发生于上颌,也可发生于下颌,但上颌裂较常见。
掌握“腭部与舌的发育”知识点。
[单选题]8.形成硬腭之大部分、软腭和悬雍垂约在A.胚胎第3个月B.胚胎第6个月C.胚胎第8个月D.胚胎第10个月E.胚胎第12个月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左右侧腭突在中缝处自前向后逐渐融合,并与向下生长的鼻中隔发生融合。
这是口腔颌面部发育中唯一发生融合的部位。
侧腭突的融合,形成硬腭之大部分、软腭和悬雍垂约在胚胎第3个月,腭部发育完成,口腔与鼻腔完全隔开。
掌握“腭部与舌的发育”知识点。
[单选题]9.口腔颌面部发育中唯一发生融合的部位A.侧腭突和鼻中隔未融合或部分融合B.两侧腭突融合并与向下生长的鼻中隔融合C.一侧或两侧的球状突与上颌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D.前腭突与上颌突未能联合或部分联合E.两侧下颌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左右侧腭突在中缝处自前向后逐渐融合,并与向下生长的鼻中隔发生融合。
口腔组织病理学:牙的发育(development of teeth)

牙的发育/牙体组织的形成
学习要求: 掌握:牙本质的形成、釉质的形成、牙髓的发生、牙
根的形成和牙周组织的发育 熟悉:上皮剩余的来源,侧支根管如何形成,牙颈部
牙本质暴露如何形成 了解:硬组织矿化及成熟机制
23
牙的发育/牙体组织的形成
从生长中心开始。前 牙的生长中心位于切 缘和舌侧隆突的基底 膜上,磨牙的生长中 心位于牙尖处
上皮根鞘的重要性
根部牙本质,牙骨质 侧支根管 牙颈部过敏 Malassez 上皮剩余
47
牙的发育/牙体组织的形成
牙骨质的形成(cementogenesis) 牙本质形成后,上皮根鞘断裂 牙囊细胞与根部牙本质接触,分化为成牙骨质
细胞 牙骨质形成
48
牙的发育/牙体组织的形成
牙骨质的形成(cementogenesis) 原发性牙本质 继发性牙骨质
6
牙的发育/牙胚的发生及分化
原发性上皮带(primary epithelial band)发生 前庭板(vestibular lamina) 牙板(dental lamina) 外胚间充质
成釉器+牙乳头+牙囊= 牙胚
釉质
牙本质 牙髓
牙骨质 牙周膜 牙槽骨
7
牙的发育/牙胚的发生及分化
原发性上皮带:未来牙弓的牙槽嵴处口腔粘膜
四、牙板的作用及结局 结局
退化和消失--上皮珠 残留:也称Serres上皮剩余,意义
21
牙的发育(development of teeth)
牙胚的发生和分化的基因调控:同源异形 盒基因(homebox gene): 高度保守的与发育相关的DNA序列(Dlx、 Lhx、Msx、Pax、Barx) 牙发育的启动、定位、形态发生及牙型
《口腔组织病理学》第二章 牙的发育

1.胚胎第周,原发性上皮带形成,此上皮带最终分裂形成向唇颊侧生长的①,和向舌腭侧生长的②。
其中①最终形成,②参与牙的发育。
2.牙胚由①、②、③三部分组成,其中,①来源于,
②、③来源于,乳牙成釉器形成后,在其侧,牙板继续形成恒牙成釉器。
乳牙牙胚发生在胚胎,恒牙牙胚发生于胚胎。
3.成釉器发育可分为、、三期,其中,在期可以看到形成牙及其支持组织的成分(即能看到具体牙的形状),最先发生成釉器的是牙,其次是、、。
4.成釉器帽状期可以分为、、三层,钟状期比帽状期多了一个,该层与形成有关。
5.成釉器最终形成,牙乳头形成,牙囊形成。
6.在牙体形成过程中,最先形成,其次是,两种结构沉积过程有严格节律,交叉进行,层层沉积。
正常情况下,每天分泌釉基质的厚度为,每两天之间的基质界限即为(结构)。
7.Serre上皮剩余来源于,残留于中,马拉瑟上皮剩余来源于,保留在中,缩余釉上皮则是由、、、结合形成的一层覆盖于釉小皮上的鳞状上皮,(釉小皮:新形成的釉质表面形成的一层有机膜。
)缩余釉上皮最终在牙颈部形成牙龈的。
8.内釉上皮和外釉上皮连接处称为,该结构增生形成,然
后继续生长,离开牙冠向牙髓方向呈度弯曲,形成。
9.和决定了牙根的数量、长度和形态,侧支根管的形成则是由于(侧支根管形成的根本原因)。
在规定时间没有断裂,则形成牙骨质缺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腔执业医师口腔组织病理学:牙齿发育
口腔执业医师口腔组织病理学:牙齿发育
导语:牙的发育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生物学过程,经历了成牙组织的分化、生长、组织矿化和萌出及萌出后的发育诸阶段,以恒中切牙为例,约需10年左右。
第一节牙胚的发生和分化
成釉器 enamel organ 起源于口腔外胚层,形成釉质
牙胚牙乳头 dental papilla起源于外胚层间充质,形成牙髓和牙本质
Tooth germ 牙囊 dental sac 起源于外胚层间充质,形成牙骨质、牙周膜和固有牙槽骨
原发性上皮带的形成
胚胎第五周末,覆盖在原口腔的上皮由两层细胞组成,外层是扁平上皮细胞,内层为矮柱状的基底细胞。
在未来的牙槽突区,深层的外胚层间充组织诱导上皮增生,开始仅在上下颌弓的特定点上,上皮局部增生,很快增厚的上皮相互连接,依照颌骨的外形形成一马蹄形上皮带,称原发性上皮带(primary epithelial band) 。
牙板及前庭板的形成
原发性上皮带向深层增生,分裂成两个,向唇颊侧增生的为前庭板(vestibular lamina ) ,向腭侧增生的为牙板(dental lamina) 。
前庭板向深层增生,同时表面上皮变性脱落,形成前庭沟;牙板继续向深层增生,末端发育形成成釉器(enamel organ) 。
一.成釉器的发生
蕾状期 bud stage
在上下牙板的末端20个定点上,上皮细胞迅速增生形成圆形或卵圆形的上皮芽,形状似花蕾,称为成釉器的蕾状期。
帽状期 cap stage
牙蕾上皮继续向外间充质生长,周边上皮增生迅速,底部凹陷,外形如帽状,称为帽状期成釉器。
帽状期成釉器分化成三层:
外釉上皮层 outer enamel epithelium
内釉上皮层 inner enamel epithelium
星网状层 stellate reticulum
钟状期 bell stage
成釉器继续生长,仍以底部周边上皮生长为最快,上皮底部凹陷更深,形似吊钟,称为钟状期成釉器。
钟状期状期成釉器分化成四层:
外釉上皮层 outer enamal epithelium
内釉上皮层 inner enamal epithelium
星网状层 stellate reticulum
中间层 stratum intermedium
釉结enamal knot :牙胚中央内釉上皮局部增厚。
釉结中表达BMP2、4、6、7,TGFβ-1、2、3,Msx等与胚胎发育相关基因,研究认为可能为调节细胞分化和牙形态发生的信号中心。
釉索 enamel cord :由釉结向外釉上皮走行的细胞条索
釉龛 enamel niche :牙板向内凹形成的`腔隙
二.牙乳头的形成
在成釉器发育的同时,诱导其下方的外胚间叶组织分化、密集形成牙乳头(dental papilla)。
当成釉器发育到钟状期,成釉细胞诱导牙乳头边缘的细胞分化形成成牙本质细胞 (odontoblast) 。
牙乳头形状决定了牙齿形状,实验证明,将磨牙牙乳头与切牙成釉器重新组合,则形成磨牙,如将切牙牙乳头与磨牙成釉器组合,则形成切牙。
三.牙囊的形成
在成釉器和牙乳头形成的同时,周围外胚间充质组织分化,呈环行排列,并环绕成釉器和牙乳头底部形成牙囊(dental sac) ,牙囊含丰富的血管,以保证成釉器、牙乳头发育所需的营养,并起着保护前者的作用。
恒牙胚的发生
在乳牙胚发育的同时,恒牙胚开始出现,在乳牙胚舌腭侧,牙板游离端下形成新的牙蕾,发育成为相应的恒牙。
在第二乳磨牙的远中,牙板向远中延伸,依次形成第一、二、三恒磨牙。
四.牙板的结局
在牙胚发育过程中,连接牙胚与口腔外胚层上皮的牙板逐渐被外间充质穿通而发生断裂形成孤立的上皮团,后大部分退化消失,部分上皮可残留在颌骨或粘膜中(Serre上皮剩余 ),成为牙源性囊肿或肿瘤的来源。
孤立的上皮团可发生角化,称为角化珠,移出粘膜表面,婴儿出生后在口腔中发现的“马牙子”即为角化珠。
牙发育的分子调控
控制牙发生和模式发育的相互作用非常复杂,包括控制牙发育的启动、模式发生和形态发生有关的分子和信号通道尚不清楚,目前研究结果认为:许多信号分子包括诱导性和形态发生刺激因子都在牙发育过程中表达。
第二节牙体组织的形成
一.牙本质的形成
冠部牙本质的形成dentinogenesis of crown
成牙本质细胞 odontoblast
成牙本质细胞的分化有特定的时间、空间模式,开始于牙尖和切缘处,向根方不断扩展。
成牙本质细胞来自于外间充质,成熟的分泌型成牙本质细胞secretory odontoblast呈高柱状,细胞核位于基底,有发达的细胞器;静止型成牙本质细胞resting odontoblast呈扁平状。
牙本质基质的形成
成牙本质细胞通过其顶端和胞浆突起中心的分泌泡把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形成牙本质基质,成牙本质细胞向牙乳头中心运动,在后面留下一短钝突起,即成牙本质细胞突起,并有大量胶原纤维沉积在
基质内。
随着成牙本质细胞的后退,突起变长,突起的末端和侧方形成许多末端分支和侧支,在成熟牙,这些分支在牙本质中形成很多牙本质小管的分支。
成牙本质细胞胞浆突起越过釉质与牙本质交界形成釉梭。
最先形成的牙本质胶原纤维(Von Korff’s fiber)粗大,与基底膜垂直,矿化程度高,称罩牙本质 mantle dentin 。
牙本质基质的矿化
牙本质基质形成一层后,即开始矿化,其矿物来源于成牙本质细胞的基质小泡matrix vesicle ,内含羟基磷灰石晶体,随晶体长大小泡破裂,晶体进入到基质中继续长大并融合,使基质矿化。
罩牙本质形成后以形成晶核方式进行矿化。
牙本质矿化的形态主要是球形钙化,磷灰石晶体不断生长,进一步长大融合形成单个钙化团,多个钙化团融合将牙本质基质矿化,钙球之间如不能充分融合,则留下空隙,称为球间牙本质。
二.釉质的形成 amelogenesis
釉基质形成
牙本质基质作用于内釉上皮分化成功能性成釉细胞,内含粗面内质网、线粒体及分泌颗粒,开始在罩牙本质表面形成一层无釉柱釉基质。
成釉细胞离开基底膜并在基底膜一端形成托姆斯突。
釉质基质在粗面内质网中合成,在高尔基氏体中浓缩,然后从细胞顶端和突起中分泌出来,新分泌的釉基质主要是有机成分,含矿物为30%。
釉基质矿化
当釉基质形成到应有厚度时,即开始矿化。
釉质矿化是从釉质表面向深层扩散一直到最内层。
再由内层向表层矿化,外层釉质矿化程度最高。
成釉器的变化
釉质形成后,成釉细胞在釉质表面分泌一层无结构的有机薄膜覆盖在牙冠表面,称为釉小皮
釉质发育完成后,成釉器几层细胞缩合一层鳞状上皮覆盖在釉小
皮上,称之为缩余釉上皮(reduced dental epithelium) 。
三.牙髓形成
牙乳头周围有硬组织形成时,内部细胞进一步分化,形成牙髓细胞,后有较大血管和神经长入牙髓。
四.牙根形成
上皮根鞘的形成
当冠部发育即将完成时,内釉上皮和外釉上皮在颈环处增生,向未来根尖孔方向生长,这些增生的上皮呈双层,称上皮根鞘(Hertwing’s epithelial root sheath)。
上皮隔的形成
上皮根鞘继续生长,向牙乳头中心呈45度角弯曲,形成盘状结构,称为上皮隔。
牙根发育过程中,上皮隔的位置不变,牙胚向口腔方向移动。
上皮根鞘的内釉上皮诱导其内侧牙乳头分化出成牙本质细胞形成根部的牙本质。
根部牙本质形成时,上皮根鞘发生断裂,脱落至牙囊内。
该上皮长期存在于牙周组织中即为牙周上皮剩余(Malassez epithelial rest) 。
牙骨质的发生
根部牙本质形成后,牙囊贴近牙本质,分化出成牙骨质细胞,形成根部牙骨质。
五.牙周膜及牙槽骨的形成
牙囊细胞的外层细胞分化出成骨细胞,形成固有牙槽骨。
牙囊中间部分分化出成纤维细胞,生成胶原纤维,部分埋在牙骨质及牙槽骨,成为穿通纤维,早期纤维向牙冠方向呈斜行排列,直至牙齿萌出到功能位时,逐渐变成各种方向排列的多组纤维束。
第三节牙齿的萌出和替换
一 .牙齿萌出(eruption) :
指牙齿突破口腔粘膜的现象,是从牙根发育时就开始的。
分为萌出前期、萌出期、萌出后期。
萌出前期
萌出前期是指牙胚发育过程中在骨隐窝中的移动,其移动有三:
1.牙根形成过程中牙胚向咬合面移动。
2.随着颌骨发育,牙胚向前庭方向移动。
3.前牙向近中后牙向远中移动。
萌出期
萌出期始于牙根形成持续到牙齿进入口腔达功能位。
当牙齿完全萌出后,缩余釉上皮在牙颈部形成结合上皮。
萌出后期
牙齿萌出到咬合建立时,牙槽骨密度增加,牙周膜主纤维呈一定方向排列并形成各组纤维束。
牙齿刚萌出时,牙根尚未完全形成,萌出后,牙根还在继续发育。
乳恒牙交替
乳牙的脱落是牙根被吸收,与牙周组织失去联系的结果。
牙齿萌出的次序和时间
l 牙齿萌出有一定的时间和次序,与牙胚发育的先后基本一致;但上颌尖牙萌出晚,发育却较早。
l 牙齿萌出有恒定的时间性,但生理范围较宽。
l 左右同名牙大致同时萌出。
l 下颌牙略早于上颌同名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