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特殊句式

合集下载

特殊句式

特殊句式
√D.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解析 “被”是“遭受”之意。
三、宾语前置句 宾语前置句在文言倒装句中最为复杂,判断方法主要是认准标志,辨清类型。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标志是:①有否定词“未”“不”“莫”等; ②作宾语的必须是代词,如“之”“余”“尔”等。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或介词的宾语前置,标志是:①疑问句式;②作宾 语的是疑问代词,如“何”“安”“奚”等。 (3)用“之”“是”“唯……是……”等作标志的宾语前置。
解析 C项“于”应译为“到”。
六、谓语前置句 一般情况下,谓语是放在主语后面的,但在文言文中,有些感叹句或疑问句, 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而将它放到句首,这就是谓语前置,也叫主谓倒装。 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正常语序应是“汝之不惠甚矣!”谓语前置,表强调 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 谓语前置句一般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多为疑问句或感叹句,二是谓语动词后多 有语助词“乎”“哉”“矣”“兮”等。
(1)下列各句中,没有省略现象的一项是 A.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 B.沛公军霸上 C.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D.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解析 A项承前省略主语。 B项“军”后面省略介词“于”。 C项“使”后面省略“之”。
八、固定句式 固定句式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 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根据表达语气和表达作用可分 为以下几种: (1)表陈述语气:“有以”(有可以用来……的办法)、“无以”(不能、没有什么用 来……的办法),“有所”(有……用来的人、事、物)、“无所”(没有……用来的人、事、 物)等。 (2)表疑问语气:“何如”“如(奈、若)……何”,均译作“把(对)……怎么办”。 (3)表反问语气:①“何(奚、曷)以(用)……为”“何……为”,可译作“还要……干 什么呢”“哪里用得着……呢”。 ②“不亦……乎”(不也是……吗)、“何……之有”(有……呢)、“庸……乎”(难 道……吗)。 (4)表揣度语气:“无乃(得无)……欤(邪)”(莫非/该不会……吧)。

现代汉语兼语句综述

现代汉语兼语句综述

现代汉语兼语句综述【摘要】:兼语句是现代汉语的一种特殊句式。

本文从兼语句的定义、分类、结构以及与其他句式的比较和区分来说明兼语句的特性,也是我结合书本知识和个人对其内容的理解而对这一句式展开的综述。

【关键词】:兼语短语语义特征结构区分在学习现代汉语的过程中,兼语句是我不太熟悉,理解也不透彻的一个句式,在经过深入学习和研究后,我对兼语句也有了一定程度上的了解,以下我将结合书本知识和个人的一点理解对现代汉语兼语句进行综述。

一、兼语句的定义黄伯荣、廖序东两位在《现代汉语》中所下的定义是:由前一动词的宾语兼做后一动词或形容词的主语,即动宾短语的宾语和主谓短语的主语重叠,形成一个宾语兼主语的兼语。

兼语句就是由兼语短语充当谓语或独立成句的句子齐沪扬先生在《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中下的定义是:一个述宾短语和一个主谓短语套叠在一起,而且述宾短语中的“宾语”兼做主谓短语中的“主语”,这样的短语为兼语短语。

由兼语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称作兼语句。

结合上述两种定义,我们可以把兼语句的定义概括为:兼语句是兼语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和由兼语短语构成的非谓语句。

比如说:爸爸鼓励我学英语。

二、兼语句的分类从广义上分,兼语句可分为一般兼语句和特殊兼语句两种。

(1)一般兼语句在一般兼语句中,名词兼宾语、主语双重身份,且在语义上名词是前一个动词的受事,同时又是后一个动词的施事。

比如说:老师叫我告诉你这件事。

“我”是前半部分“老师叫我”的宾语,是受事;同时也是后半部分“我告诉你这件事”的主语,是施事。

并且,两个动词“叫”和“告诉”之间也具有目的关系。

(2)特殊兼语句特殊兼语句包括第一个动词是“有”的兼语句和第一个动词是“是”的兼语句。

比如说:我有朋友去法国留学。

“朋友”是“我有朋友”的宾语,是“朋友去法国留学”的主语,也就是说名词“朋友”兼宾语和主语双重身份。

从狭义上来分可以根据兼语句第一个动词的语义特征分类。

(1)表示使令意义的兼语句。

在这种兼语句中,第一个动词是表示使令意义的动词,如“请、使、叫、让、派、催、逼、求、托、命令、吩咐”等。

文言文翻译精讲:如何译好特殊句式

文言文翻译精讲:如何译好特殊句式
5、定语后置 例1 时广州被围久,将士战辄败,禁民出入,樵采绝。 而乡民避贼来者拒不纳,多为贼所害,民益愁苦归贼。信民 至,开城门,发仓廪,刻木锲给民,得出入。 ——《明史·杨信民传》
译:并且躲避贼人而来的乡民被拒绝不让进入,大多被贼人所 杀,百姓更加愁苦而归附贼人。
文言文翻译精讲:如何译好特殊句式
文言文翻译精讲3:如何译好特殊句式
前情回顾
第一课:文言文翻译的误区。 第二课:如何译好关键词(通假字、多义词、古今词、活用词、 疑难词。)
本课内容
1、什么是特殊句式? 2、特殊句式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处理?
一、特殊句式举例
现代汉语 文言文特殊句式
主语+谓语+宾语
定语 / 状语+中心词
判断句 倒装句 被动句 省略句
文言文翻译精讲 :如何译好特殊句式(共39张PPT)
文言文翻译精讲 :如何译好特殊句式(共39张PPT)
2、被动句
例2
寇掠西海,过宁夏,巡抚杨志学议发兵邀。尚文不从,劾解职。 ——《明史•周尚文传》
文言文翻译精讲 :如何译好特殊句式(共39张PPT)
文言文翻译精讲 :如何译好特殊句式(共39张PPT)
译:我,是(先王的)老奴,我并不是替子孙考虑,吝惜钱库的 钱,是为了辅佐你成就霸王大业罢了!
文言文翻译精讲 :如何译好特殊句式(共39张PPT)
文言文翻译精讲 :如何译好特殊句式(共39张PPT)
1、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 廉颇蔺相如列传》) 3、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赤壁之战》) 4、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屈原列传》)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 6、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 7、兵挫地削,亡其六郡。(《屈原列传》)

现代汉语特殊句式语义研究综述

现代汉语特殊句式语义研究综述
中, “ 把” 字句 的语义描写最具代表性。
自王 力 提 出 “ 处置” 说之后 , 对于“ 把” 字 句 的语 法 意 义 的
讨论一直非 常热烈 , 特别是上世纪 9 0年代以后 , 众 多学者都
试 图将 “ 把” 字句 的句 式语 义进行全面的概括 , 进 而从语义上 对“ 把” 字句的结构作出解 释。 薛凤生把“ 把” 字句的句式语义概括为 : “ 由于 A的关系 ,
崔希亮将 “ 把” 字句分为结果类和情态矢量类 ( 包括 即时 态 和尝试 态 ) , 结果类 可以分析成 P 1 和P 2 两个表 述 , 两者之
间存在着 因果关系 。
金立鑫 在前 人的基础 上进 一步把“ 把” 字句分 为结 果类 、 情态类 和动量类 。 张伯江将“ 把” 字句的句式语 义概括为 : “ 由 A作为起 因
黄伯荣 、 廖 序东的《 现代汉语》 里, 除了 以上六种 还包括 :
动和动是一个动 词 , 一个带 宾语 , 一个带 补语 , 同时说 明动 作
谓语动词具有使令意义 ,能够 引发后一个动词 表示 的动作 。 ( 2 ) “ 喜怒” 类 兼语 句。用于这一类句子 的动词通常 是表示喜 欢、 感激 、 厌恶、 怨恨等感情的心理动词 , 没有使令义 。( 3 ) “ 称
句子类别叫特殊 句式 。任何一个语法形式 的研究都离不开其 语法意义 的支撑 , 而任何一个语法形式的应用都要 以其 语法 意义为基础 。目前国外语 言学界 已将语义研究 作为攻克语言
问题 的重点 和基础 , 国内语言学界也注意 到语 义问题的重要
性, 并从句式结构研究转 向语义研究 。现代汉语 特殊句式的
B变 成 了 C描写 的状 态 。 ”
词。他把动态动词定义为“ 有动力 的动词” , 认为“ 它们或者有 大小 , 或者有方 向, 或者有频率 , 或者有变化 的结果 。表现 在

现代汉语中的特殊语法现象

现代汉语中的特殊语法现象

现代汉语中的特殊语法现象在现代汉语中,往往遇到这样一些语言现象:乍看,似乎不合逻辑或语法不通,但已约定俗成,习以为常,谁也不会曲解。

一般语法书上称之为语言习惯,现行统编中学语文教材也说是约定俗成的习惯,结果在学生中间产生了一些副作用:部分学生划不清语言习惯和病句的界限,或错将病句当做语言习惯而放过,或误把语言习惯当病句来修改,使人啼笑皆非。

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呢?应该明确现代汉语中的这些特殊语法现象,取消语言习惯这个编制,使其归口。

事实上,语法(即语言规律)是从人们的语言中总结出来的,哪有人们的习惯语言不合语法、无法解释之理?现就常见的所谓语言习惯归纳如下:一、词类活用现代汉语由古代汉语演化而来,自然留有不少古代汉语的遗传因素。

在现代汉语中,不仅保留了相当数量的成语和语言词汇,同时也保留了许多词类活用的语言现象。

例①,王胡在祠堂前面晒太阳。

例②,这口锅能吃五十人。

例①中晒太阳的晒属动词使动用法,意即让太阳晒,使太阳晒,而不是把太阳晒晒。

太阳是施事宾语,而不是受事宾语。

例②中的吃也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全句的意思是,这口锅所做的饭够五十个人吃一顿,而不是说这口锅能把五十个人吃掉。

另外,如,看医生的看,娶儿媳妇的娶,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即让医生看(病)而不是看望医生,给儿子娶(媳妇)而不是把儿子娶走。

这种用法在古汉语中不乏其例,如,《孟子梁惠王上齐桓晋文之事》中的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史记信陵君列传》中的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候生,其中的朝和从都是这种用法。

还有名词用如动词的情况,如,原来说这是一点小意思,现在演化出意思一点、意思意思的说法,这在古代汉语中更是屡见不鲜了。

二、特殊句式例③,王老大买了四十个肉夹馍。

其中肉夹馍是偏正短语,肉夹是馍的定语,肉夹中的肉又属宾语前置。

肉夹馍实为夹肉馍,即中间夹有肉的馍。

为了突出肉,才把它提到动词夹的前面。

与《左传庄公十年曹刿论战》中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之肉用法相同。

特殊句式

特殊句式

特殊句式(一)表示疑问的习惯说法:如……何若……何奈……何这是三个意义相同的表示疑问的习惯说法,中间可以插入名词、代词和短语,可以译为“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怎样对付(处置、安顿)。

”例如:①其如土石何?②公叔病有如不可讳,将奈社稷何?③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在这种习惯说法中,如果插入“之”,就构成“如之何”、“若之何”、“奈之何”,可译为“为什么”或“怎么办”。

例如: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社稷之卫也,若之何杀之?“何如”,相当于“怎样”“哪个”。

“陛下以降侯周勃何如人也?”上曰:“长者也。

”(《史记·张释之列传》)——“陛下以降侯周勃是个怎样的人?”皇上说:“忠厚长者。

”又如:因问明帝:“长安何如日远?”(《世说新语·夙愿》)——因此问明帝:“长安与太阳哪个远?”“乎哉”,如侧重“乎”,则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吗”;如侧重“哉”,则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孟子·齐桓晋文之事》)——比如我这样的人,可以保护百姓吗?董生勉乎哉!(韩愈《送董邵南序》)——董生自勉啊!“何……为”,表疑问语气,译为“为什么……呢”。

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史记·孙吴列传》)——有人说:“你儿子,只是个小兵,但将军亲自为他吮吸疽脓,你为什么哭呢?”(二)表示比较的习惯说法:……孰与…………何如…………孰若…………何若……这些习惯说法都是表示比较,用来表示人或事物互相比较的结果。

都可译为“跟……比较,哪个更……”。

例如: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②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③吾孰与城北徐公美?④救赵孰与勿救?(三)表示反问的习惯用法1、不亦……乎?可译为“不是……吗?”或“难道不……吗?”例如: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②今吾之优越,犹人只有腹心疾也,而王不先越而乃务齐,不亦谬乎?2、何(以)……为?何……焉为?可译为“要……干什么呢?”或“哪里用得着……呢?”例如:①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3、何……之有可译为:“有……呢?”例如:①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特殊句式——兼语句

特殊句式——兼语句

932016年第12期总第169期No.12. 2016Sum 169哲学文史研究作者简介:钱 琼(1989-),女,汉族,浙江宁波人,沈阳师范大学,15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对外汉语)研究。

兼语句这种特殊句式由来已久,在古代汉语中就已经存在,但对它进行系统的研究却开始于现代汉语。

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1997)把兼语句定义为:“由兼语短语充当谓语或独立成句的句子叫兼语句。

”现有的研究,有很多事从分析兼语句的定义入手,已取得了不少理论成果。

同时许多学者也对兼语句的结构和与之相类似的相关句式做了不同角度的比较研究,主要与下列相关句式进行过对比:一、兼语句和双宾语句的区别双宾语句中,以动词、动词性短语或主谓短语作远宾语时,就容易与兼语句相混淆。

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双宾语的动词是三价动词,两个宾语之间不构成结构关系,但兼语句中 N2 和 V2之间存在结构关系。

兼语句中 V2 回答V1+N2“干什么”或“怎么样”的提问,而双宾语句回答V1+N2什么的提问。

在双宾语句中,当远宾语由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做小句的谓语,它所表示的含义其实是动态的,而兼语句动词所表现的是静态的;其次,由于双宾语的V1是三价的,是可以带三个名词的,而兼语句的 V1 却只能带两个名词。

二、兼语句和连动句的区别连动句是指动词或动词短语连用充当谓语或独立成句的句子。

它所有的动词或动词短语都可以分别跟同一个主语发生主谓关系,是陈述同一主语的;兼语句则是V2和N2构成主谓关系,不与N1构成主谓关系。

由于连动句动词之间结构紧凑,几个动词之间是没有停顿的。

三、兼语句和主谓宾语句的区别:主谓宾语句是主谓短语充当宾语的句子,整个主谓短语一起充当V1的宾语,N2与主谓短语的动词不构成关系。

而兼语句的N2与V2是构成关系的。

例如“我请他来”和“我知道他来”两个句子分别是兼语句是主谓宾语句。

仔细比较能够发现两者有明显区别:(1)停顿处和可加状语的地方不同;(2)第一个动词的性质不同;(3)句子的变换式不同。

空语类理论与汉语特殊句式

空语类理论与汉语特殊句式

空语类理论与汉语特殊句式发表时间:2011-12-29T09:15:39.500Z 来源:《时代报告》2011年11月下期供稿作者:张小会[导读] “空语类是指起语法、语义作用而不具有语音形式的语言成分”[1]。

张小会(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成都 610000)中图分类号:H1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738(2011)11-0104-01摘要:汉语里存在一些特殊句式,例如连动句、兼语句、“被”字句、“把”字句、主谓谓语句等。

按照传统理论来分析这些句式,我们通常将它们进行独立分析,找不出这些句式的相同点。

本文将利用空语类理论来分析这些句式,找出这些特殊句式所共有的特点。

关键词:空语类;特殊句式;移位一、几个简单概念在用空语类来分析这些特殊句式之前,我们要首先来了解一下与之相关的一些其他内容。

空语类。

空语类这一理论近几十年来在汉语学界受到热议。

“空语类是指起语法、语义作用而不具有语音形式的语言成分”[1]。

在语法里有词类,有语类,词类是指名词、动词、形容词、介词这些实词和虚词,语类包括了更大的词组,语类更注重在实际语言中的作用。

语类必须由词来体现。

在一个语言结构中,当这个语言结构的某一个位置本应存在一个由词或词组体现的语类而又没有出现时,我们说这里存在一个空位,这个空位缺少一个语类,也就是空语类。

空语类与省略的区别。

第一,空语类不依据语境和上下文来判定其是否存在,而依据动词的性质和深层的结构来断定其是否存在。

第二,空语类主要指一个句子中没有出现的名词性的成分,其实更准确地说是只这个名词性成分未出现的那个位置,而且这个位置是固定存在的不会改变的。

而省略的成分既可以是名词性的,也可以是其他的成分,且具有不确定性。

论元:论元这个词来自于逻辑学。

逻辑学中的每个命题都有谓词和个体词。

谓词能带一个名词或代词的叫一元,能带两个的成为二元…..,在论元理论中,一个名词不能兼作主语和宾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汉语中特殊句式有六种,分别是:把字句、被字句、连动句、兼语句、是字句判断句、存现句、;
口诀把被连,兼是现;
1、把字句
把字句是一种用“把”字将宾语提前并与宾语一起构成句子的状语的特殊句式;这种句式使得语句的表达变得灵活多样,也为诗歌等韵文的押韵提供了方便;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把”字,还可以用“将”等虚词起到这样的作用;例如:我把我的作文本忘在家里了;
他把他人生的黄金时期硬是这样虚度过去了;
林觉民把自己的一生凝固成了光照千秋的历史册页;
我手执钢鞭将你打
他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了;
注意把字句的本质就是将宾语前置,与介词“把”一起构成句子的状语;在句式
变换中,把字句是一种最基本的变换样式,也是最简单的变换,但是在写作中,它为语言表达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2、被字句
被字句也称“被动句”是一种用“被”字变施事者正常的语序中是主语,相应
的宾语就被称为“受事者”为状语或者用“被”字表示受事者所受的动作、行为的特殊句式;如:
我被这突如其来的事情给吓懵了;/ 我被吓懵了;
我被李老师这重重的一掌给打醒了;/ 我被打醒了;
我被疯娘这篇文章深深地感动了;/ 我被深深地感动了
敌人被我们打败了;/ 敌人被打败了;
他被公司开除了;/ 他被开除了;
注意被字句的本质是表示受事者所受到的动作、行为,突出的是受事者,所以有
时候说出施事者,有时候不说出施事者,这要看表达的重点是什么了;另外,在句式变换中,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形式;比如在“主动句和被动句的变换”、“突出句子的某一表达重点”,被字句就是非常必需的;例如:
改变下列句子的句式,强调我方无辜;
美国军用侦察机在我国南海上空把由王伟驾驶的我国一架军用飞机撞毁了;
改写成为被动句:
答案:由王伟驾驶的我国一架军用飞机在我国南海上空被美国军用侦察机撞毁了;
3、连动句
连动句是一种一个主语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在逻辑上紧密连接的谓语的特殊句式,也可以说连动句是由连动短语充当谓语的特殊句式;
这种句式中几个谓语之间互不修饰限制,相互独立,但是谓语之间存在着目的、
方式、因果、先后等逻辑关系;例如:
他脱下大衣坐在了炕上;先后
他搜集着一片片的干苔藓烧水喝;目的
凭着他的求生的意志,他还是挣扎着蠕动爬行;方式
由于劳累过度,李老师终于生病住院了;因果
4、兼语句略
5、是字句
是字句专指由动词“是”构成的判断句;在是字句中,“是”的作用是判断主语和宾语的关系;主语和宾语有两种关系,一是同一关系,二是从属关系;同一关系就是对等关系,一般的“定义”就是这种关系,即S是P;如:
正方形是四条边等长、四个角相等的四边形;
从属关系是主语属于宾语,即宾语是一个大类,主语是其中之一;如:
读者文摘是很受读者欢迎的杂志;
另外是字句除了标准的“是”字表示判断之外,尚有“为”“叫”“就是”“叫做”“称为”“称作”等词;例如: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我的名字叫人民解放军;
那个消耗了我情感和生命的地方,就是我日思夜想的故乡;
整天学习情绪低落,不知道自己为了什么学习,做一天学生上一天学的人,被叫做“没有灵魂的”人;
6、存现句
表示人或事物存在、产生、出现、消失的句子是存现句;存现句有三个特点:与英语里的“There be”句型非常像
第一,主语常是处所名词或时间名词;如:
门口站着两个兵;
台上坐着主席团;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第二,存现句的谓语多是表示存在、产生、出现、消失的动词,即不表示动作,只表示一种状态的持续;如:
海上生明月;表示出现
到处是欢乐的人群;表示存在
家里来了一个客人;表示出现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表示产生
眼前浮现着李老师那和蔼可亲的笑容;表示出现
第三,存现句的宾语往往是动作的发出者;因此有的存现句可以转换为一般主谓句;如:
门口站着两个兵;/ 两个兵在门口站着;
台上坐着主席团;/ 主席团在台上坐着;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轮金黄的圆月挂在深蓝的天空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