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系统挂载U盘方法

合集下载

linux挂载优盘并显示中文

linux挂载优盘并显示中文

linux挂载优盘并显示中文
载优盘。

为设备建立一个空目录,如/mnt/usb。

然后将设备挂载到该目录下,就可以像使用
本地硬盘一样使用U盘了。

使用如下命令:
# mkdir /mnt/usb
# mount –t vfat /dev/sda1 /mnt/usb
在这里用-t vfat指定优盘使用分区类型是Windows的分区格式。

# cd
/mnt/usb
# ls
优盘使用后,一定要卸载,如果直接拔出,可能回损坏优盘上的数据。

卸载前需要离开/mnt/usb目录,并且确定没有程序在使用这个目录,否则会卸载失败。

离开/mnt/usb目录的命令:
# umount /mnt/usb
如果每次使用优盘都输入一串命令,不够方便,可以使用下面的方法:在系统文件分区文件/etc/fstab中,增加如下命令:
/dev/sdb1 /mnt/usb vfat defaults,codepage=936,isocharser=cp936 0
以后使用优盘就方便多了,可以直接在Shell提示符中挂载,输入命令: # mount /mnt/usb
或者使用硬盘管理工具,挂载优盘。

小技巧:在优盘中使用中文命名的文件,如果按前面的命令,则中文显示会不正确。

为了能
够正常地显示中文,需要在命令后面加几个参数。

完整的命令如下: # mount –t vfat –O isocharset=gb2312,umask=0,codepage=936 /dev/sda1 /mnt/usb。

Linux系统写入U盘方法教程

Linux系统写入U盘方法教程

Linux系统写入U盘方法教程之前我们介绍过怎么把Windows系统放进U盘备份,那么对于Linux系统方法也一样吗?有一些地方不同的,需要注意,所以下面我们就来教大家如何在U盘中安装Linux系统,把Linux系统写入U盘。

操作步骤第一步:首先插入u盘到电脑主机usb接口处(建议插入到主机箱后置的usb接口),然后打开UltraISO软件,再打开选择需要写入u 盘的Ubuntu 10.04或者其他版本的Linux系统的iso镜像包3 第二步:点击“启动光盘”,然后鼠标移动选择到“写入硬盘映像”并点击鼠标左键弹出一个写入硬盘映像的窗口,值得注意的是:硬盘驱动器那里我们要看清楚,是我们刚才插入usb接口的那个u盘,也就是我们需要写入的u盘,千万别搞错了。

写入方式我们默认即可,然后点击“便捷启动”,选择到“写入新的驱动器引导区”,再鼠标右移选择到“Syslinux”项,点击鼠标!u启动温馨提示:“Syslinux”这一项选择很重要,网络上流传的很多关于此类的教程由于都忽略了这一步,导致最终制作失败。

点击“是(Y)”继续接下来会弹出一个“写入引导扇区成功”的提示窗口第三步:也就是继续上一步的操作,我们点击“写入”继续,意思是把整个iso镜像包写入到我们的u盘里面点击了“写入”按钮以后将会弹出一个确定窗口,其表达的意思是让您进一步确认是否将iso镜像包写入到该u盘里面,我们只要点击“是(Y)”按钮即可,如下图:现在开始写入Linux系统的iso镜像包到u盘在写入u盘的时候我们要注意的是:尽量不要去做其他操作,建议耐心等待其写入成功!OK,大功告成,u盘写入Ubuntu Linux系统就完成了,我们接下来可以做的就是利用这个制作好引导的u盘来安装Ubuntu系统了。

补充:系统常用维护技巧1,在“开始” 菜单中选择“控制面板” 选项,打开“控制面板” 窗口,单击“管理工具” 链接2,在打开的“管理工具” 窗口中双击“事件查看器” 图标3,接着会打开“事件查看器” 窗口4,在右侧窗格中的树状目录中选择需要查看的日志类型,如“事件查看器本地--Win日志--系统日志,在接着在中间的“系统” 列表中即查看到关于系统的事件日志5,双击日志名称,可以打开“事件属性” 对话框,切换到“常规” 选项卡,可以查看该日志的常规描述信息6,切换到“详细信息” 选项卡,可以查看该日志的详细信息7,打开“控制面板” 窗口,单击“操作中心” 链接,打开“操作中心” 窗口,展开“维护” 区域8,单击“查看可靠性历史记录” 链接,打开“可靠性监视程序” 主界面,如图所示,用户可以选择按天或者按周为时间单位来查看系统的稳定性曲线表,如果系统近日没出过什么状况,那么按周来查看会比较合适。

Linux系统挂载硬盘

Linux系统挂载硬盘

1、用fdisk -l 查看系统下的磁盘信息
磁盘vdb无分区,需要重新分区并挂载
2.新建硬盘分区
使用fdisk /dev/vdb创建硬盘分区
输入n回车新建分区,接着再输入p回车新建主分区,如图
此处要求选择分区号在1-4间,输入1回车
First cylinder (1-2610, default 1):这里是设置分区起始的柱面,直接回车选择默认即可,回车后如下图
Last cylinder, +cylinders or +size{K,M,G}(1-2610, default 2610):此处是设置分区结束柱面,直接回车选择默认即可.完成后输入p查看分区是否成功,输入p回车,如下图:显示分区成功
最后输入w回车,进行保存退出。

现在再用fdisk –l查看磁盘分区情况
3、使用mkfs -t ext3 /dev/vdb1 格式化分区为ext3格式。

4、挂在磁盘到/yonyou目录下
使用mkdir /yonyou 创建目录
使用mount /dev/vdb1 /yonyou将磁盘挂载到yonyou目录
mount查看挂载详情
5、修改yonyou目录权限
使用chmod -R 777 /yonyou修改目录权限为可写
6、如果想让服务器重启后,挂载的磁盘不需要重新挂载,可以使用vim /etc/fstab
仿照此文件之前存在的去进行添加:磁盘名挂载的目录格式化的格式defaults 1 1
编辑后保存并退出
/dev/vdb1 /yonyou ext3 defaults 1 1
建议最好重启一次服务器保证磁盘已挂载正常。

使用Linux系统安装grub2到u盘并启动系统或者iso镜像文件

使用Linux系统安装grub2到u盘并启动系统或者iso镜像文件

使⽤Linux系统安装grub2到u盘并启动系统或者iso镜像⽂件⼀、使⽤fdisk命令对u盘进⾏分区1、fdisk -l 查看那个设备时u盘(现在以/dev/sdc为例)2、fdisk /dev/sdc 对u盘分区 p:查看当前分区 d:删除当前分区 n:新建分区 w:保存⼆、使⽤mkfs 将u盘格式化为fat32格式,fat32 通⽤性⽐较好mkfs.vfat -F 32 /dev/sdc1 或者 mkfs -t vfat /dev/sdc1三、将grub2安装到u盘1、sudo grub-install --boot-directory=/media/u /dev/sdc 问题:--boot-dircetory 和 --root-dircetory 的区别或:grub-install --no-floppy --boot-directory=/mnt/img /dev/sdc2、 sudo update-grub3、sudo grub-mkconfig -o /media/u/boot/grub/grub.cfg以上代码中的/dev/sdc是U盘对应设备,/media/u是U盘的挂载点。

经过上⾯的操作,grub2被安装到u盘的mbr上了,⽣成了默认的启动菜单/grub/grub.cfg,通过u盘启动就能看到grub2的引导界⾯了,完全可以引导电脑硬盘上的操作系统了。

四、使⽤grub命令⾏启动系统启动linux系统(本⽂的grub指的全部是grub2)1、set root=(hd1,msdos1) (hd1,msdos1)是启动分区。

(在输到"("之后,按⼀下tab,我的能⾃动填充hd1,之后,再按⼀下tab键,可以显⽰出磁盘分区,在我的电脑上显⽰出了2个ext分区,以及这些分区的基本信息,我的安装在hd1,msdos1)2、linux /boot/vmlinux-xxx-xxx root=UUID=xxxxxxxxx 或者 linux /boot/vmlinuz-***** -generic root=UUID=****** (root=后可以使⽤uuid也可使⽤ /dev/sda1 挂载分区,但是本⼈个⼈暂时⽆法获取是sda1还是sdb1,所以⽤UUID,第⼀步tab补全显⽰磁盘分区详情时会显⽰分区的uuid号)3、initrd /boot/initdxxx(按tab补全)4、boot 启动五、grub可以直接启动grub4dos2、配置 grub.cfgmenuentry "Grub4dos"{set root='hd0,msdos1'linux16 /grub/grub4dos/grub.exe boot}六、grub启动winpe1、消灾镜像⽂件到u盘2、配置grub.cfgmenuentry 'winpe'{ set root='hd0,msdos1' insmod lvm insmod xfs insmod memdisk insmod part_msdos echo 'loading memdisk...' linux16 /grub/memdisk iso raw echo 'loading iso...' initrd16 /grub/dabaicai.iso}七、grub4dos启动winpe(grub启动winpe有时候会失败所以使⽤grub4dos启动)修改grub4dos下的menu.lst⽂件(menu.lst⽂件最好拷贝到根⽬录或者boot⽬录,要不然系统可能找不到)title find and boot dabaicai.ISOfallback 6root (hd0,0) (系统默认是在当前磁盘,如果iso和grub4dos在同⼀个磁盘分区可以不⽤写这⼀句)find --set-root /grub/dabaicai.isomap /grub/dabaicai.iso (0xff) || map --mem /grub/dabaicai.iso (0xff)map --hookchainloader (0xff)savedefault --wait=2命令解释set: 设置环境变量,如果不带参数,则是显⽰当前所有的环境变量。

挂载盘原理

挂载盘原理

挂载盘原理挂载盘是指将一个分区或存储设备连接到文件系统的目录上,使得文件系统可以访问该分区或设备。

在Linux系统中,挂载盘的原理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文件系统:挂载盘之前,首先需要创建文件系统。

文件系统是一种组织和管理文件的方法,用来实现文件的读写和存储。

常见的文件系统包括Ext4、NTFS、FAT等。

在Linux系统中,可以使用命令(例如mkfs.ext4)创建文件系统。

2.设备识别:在挂载盘之前,需要识别并确定要挂载的设备。

在Linux系统中,系统会将硬盘和其他存储设备表示为特殊的文件,以块设备文件的形式存在于/dev目录下。

常见的块设备文件包括/dev/sda、/dev/sdb等。

可以使用命令(例如fdiskl)查看系统中的设备列表。

3.挂载点:挂载盘时,需要选择一个目录作为挂载点,用来承载连接到该目录的文件系统。

一般情况下,挂载点是一个空目录,通过将设备挂载到该目录,文件系统中的文件和目录就可以在该目录下被访问到。

可以使用命令(例如mkdir)创建挂载点。

4.挂载命令:挂载盘的最后一步是使用挂载命令将设备连接到挂载点。

在Linux系统中,可以使用mount命令进行挂载操作。

挂载命令需要指定要挂载的设备和挂载点,还可以添加一些其他的选项,例如读写权限、文件系统类型等。

示例命令:mount/dev/sdb1/mnt/data。

5.自动挂载:为了实现系统启动时自动挂载设备,可以在/etc/fstab文件中添加相应的挂载配置。

在该文件中,可以指定设备、挂载点、文件系统类型、选项等信息,系统启动时会按照配置自动进行挂载。

总结起来,挂载盘的原理就是将设备连接到文件系统的目录上,通过创建文件系统、识别设备、选择挂载点和使用挂载命令实现。

这样,文件系统中的文件和目录就可以通过挂载点进行访问。

而自动挂载则是通过配置文件实现系统启动时的自动挂载。

linux u盘热插拔代码

linux u盘热插拔代码

linux u盘热插拔代码在Linux系统中,实现U盘热插拔的代码可以通过编写Udev规则和挂载脚本来实现。

下面是一个示例代码:```bash# 规则文件写好后,我们这里进行挂载文件的脚本编写usb_udev.sh#!/bin/bashMNT_PATH=/media/ # 挂载移动设备的目录DEV_PRE=$1 # 参数1:挂载点的前缀DEV_NAME=$2 # 参数2:设备在/dev下的名字if($ACTION=="add");then/usr/bin/mkdir -p $MNT_PATH$DEV_PRE-$DEV_NAME/usr/bin/mount /dev/$DEV_NAME $MNT_PATH$DEV_PRE-$DEV_NAMEif(($? -ne 0));then/usr/bin/rmdir $MNT_PATH$DEV_PRE-$DEV_NAMEfielif($ACTION=="remove");thenif(( -e $MNT_PATH$DEV_PRE-$DEV_NAME));then/usr/bin/umount $MNT_PATH$DEV_PRE-$DEV_NAME/usr/bin/rmdir $MNT_PATH$DEV_PRE-$DEV_NAMEfifi```上述代码中,`usb_udev.sh`是挂载U盘的脚本,`MNT_PATH`是挂载点的目录,`DEV_PRE`和`DEV_NAME`分别是设备挂载点的前缀和设备在`/dev`下的名字。

当U盘插入时,Udev会触发相应的事件,并执行相应的规则。

规则会调用`usb_udev.sh`脚本,根据U盘的设备名称和挂载点创建挂载目录,并执行挂载操作。

当U盘拔出时,规则会再次调用`usb_udev.sh`脚本,执行卸载操作并删除挂载目录。

请注意,上述代码只是一个示例,具体的实现可能因系统和需求而异。

如何将KaliLinux安装到移动硬盘和U盘

如何将KaliLinux安装到移动硬盘和U盘

如何将KaliLinux安装到移动硬盘和U盘以前在虚拟机中安装过BackTrack 3 R5特别喜欢BT的风格,也很喜欢BT强⼤的功能,所以看到BT后⾯的版本变为Kali后就直接动⼿安装了,不过马上要换电脑了,⽽且电脑上已经有两个系统了,不喜欢⽤虚拟机,所以这次想安装到移动硬盘和U盘,这样以后也容易在新电脑上使⽤,⽹上查了好多资料,失败了好多次,终于成功,特写下过程做个记录,也为想安装到移动硬盘和U盘的朋友提供个教程。

有什么问题下⾯留⾔回复,我看到会尽量解决。

OK,废话不多说,开始我⽤U盘刻录然后U盘启动的⽅法试了好⼏次,图形安装和live盘安装都试了,在最后⼀步安装grub引导时会失败,⽤虚拟机的⽅法安装成功了,我是⽤虚拟机的⽅法安装到移动硬盘和U盘并不是虚拟机⾥⾯的系统。

⽤到的虚拟机是VMware Workstation 9。

⾸先在Kali官⽹上下载Kali镜像,有amd64位和i386两种版本,即64位和32位,还有两种是ARM的,是在嵌⼊式设备上使⽤的,忽略附上下载链接:镜像官⽹下载地址打开链接后如下图所⽰,选择你需要的版本,我下载的amd64的,下载后的是⼀个种⼦⽂件,⽤迅雷打开就会下载镜像了正式安装过程⼀、配置VMware环境1.打开VMware Workstation,新建⼀个虚拟机2.选择典型(这⾥其实选择哪个都⼀样)点下⼀步3.选择第⼆项,然后点击Browse按钮选择你下载的镜像点击下⼀步4.选择Linux在Version中选择Debian 64位,因为Kali是基于Debian的,选择最新版本,点下⼀步,我这⾥最新版本为Debian 65.随便起个名字,选择你存放虚拟⽂件的⽬录,这个⽬录跟你安装在哪没关系,最好不要选择你要安装的移动硬盘或者U盘,就选择本机磁盘下某个⽬录6.设置磁盘空间,这个跟你安装好的系统没关系,保持默认的20就好,选择第⼆项Split virtual disk as multiple files点击next,然后点击完成。

Linux虚拟机怎么挂载U盘

Linux虚拟机怎么挂载U盘

Linux虚拟机怎么挂载U盘
Linux虚拟机怎么挂载U盘
U盘是一种使用USB接口的无需物理驱动器的微型高容量移动存储产品,那么大家知道Linux虚拟机怎么挂载U盘吗?店铺分享了Linux虚拟机挂载U盘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Linux虚拟机挂载U盘方法
在电脑上直接插入U盘,其实是可以直接使用的,会自动弹出一个窗口,不会像网上所说的那样,必须要自己挂载,但是为了学习手动用命令行挂载U盘,我关掉了那个窗口。

可以用df –h查看文件系统的磁盘空间占用情况,我用了这个命令:
从上图可以看出,我的U盘的默认挂载点是/media/MYFENG(MYFENG是我U盘的盘符),此时,可以直接打开该目录,使用U盘。

为了学习挂载U盘,我选择了将U盘挂载在常用的挂载目录/mnt。

首先,我在/mnt下新建一个目录且命名为usb:
再将U盘挂载在/mnt/usb下:
然后,再用df –h命令查看文件系统的磁盘空间占用情况:
发现,U盘出现了两个挂载点/media/MYFENG和/mnt/usb,再仔细观察,其实两个挂载点的设备文件名都一样的,都是/dev/sdb1,由此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一个硬件挂载的设备文件只有一个,但是挂载点可以有多个,关于这个结论的解释以及设备文件到底是什么东西?以后再做总结。

最后使用完了,就要注意卸载U盘的挂载点:
注意,如果是上面那种情况,要卸载两次,因为我用了两个挂载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inux系统挂载U盘方法
1. 挂载前首先要确认U盘的格式是Linux可识别的文件系统
Window常用的FA T32文件系统:vfat
Window常用的NTFS文件系统:ntfs
OS/2用的文件系统:hpfs
Linux用的文件系统:ext2、ext3、nfs
CD-ROM光盘用的文件系统:iso9660
2. 挂u盘之前,运行命令cat /proc/partitions或fdisk –l,看看现在系统中有哪些分区。

3. 插上u盘以后,再次运行上述fdisk –l /dev/sda命令,看看多出来什么分区(通常是/dev/sda1,如果是在虚拟机下装的,就是/dev/sdb1).
4. 查找挂载点:必须确定挂载点已经存在,即在/mnt下的相应子目录已经存在。

如果没有需要新建/mnt/usb,Rat Hat仅可自动挂载光驱
mkdir –p /mnt/usb
新建后可以查看,dir,可以看到/mnt目录下新增一个usb子目录
5. 挂载:
如果是fat16就使用下面的命令
mount -t msdos /dev/sdb1 /mnt/usb
如果是fat32
mount -t vfat /dev/sdb1 /mnt/usb
如果是ext2格式,就用命令:
mount -t ext2 /dev/sda1 /mnt/usb
6. 打开/mnt/usb 就可以看到你的U盘里的东西了!
cd /mnt/usb
7. 此时用dir,可以看到u盘中的所有的文件夹或文件。

注意,只能看到英文名称的文件夹
或文件。

如果想要看到中文文件夹或文件,需要挂载时
mount -t vfat /dev/sda1 /mnt/usb -o pagecode=936,iocharset=cp936
注意:cp936是指简体中文,cp950是指繁体中文。

8. 卸载u盘,注意需要在root环境下卸载
umount /dev/sda1
9. 删除新建的usb子目录
rmdir –p /mnt/usb
10. 查看删除结果
cd /mnt
dir
U盘挂载需要的指令
1.cat指令:显示文本文件内容
基本格式:cat [选项] 文件列表
(1)选项:
(2)文件列表:这是要连接文件的选项列表。

如果没有指定文件或连字号(-),就从标准输入读取
2.fdisk指令:linux下通用的磁盘分区工具,可以操纵硬盘分区表,完成对硬盘分区管理
基本格式:fdisk [选项] [参数]
(1)选项:
(2
设备文件:指定要进行分区或者显示分区的磁盘设备文件
(3)fdisk –l:显示当前Linux系统中存在的所有硬盘的分区列表
Fdisk –l /dev/sda:显示指定硬盘的分区列表
3.mkdir指令:建立新目录
基本格式:mkdir [-m 模式] [-p 目录名] 目录
(1)-m 模式:在建立目录时将按模式指定设置目录权限。

该目录的权限分为:目录所有者的权限、组中其他人对目录的权限和系统中其他人对目录的权限。

这3个权限分别用3个数字之和来表示:对目录的读权限是4、写权限
是2、执行权限是1。

例如:-m 755,7表示目录所有者的权限是读、写、执行;两个5表示
绥中其他人和系统中其他人对该目录有读和执行权限。

即若要rwx属性
则4+2+1=7;若要rw-属性则4+2=6;若要r-x属性则4+1=5 (2)-p 目录名:建立所有不存在父目录的目录
(3)目录:要建立的目录
4.ls指令:显示指定工作目录中所包含的内容
基本格式:ls [选项] [文件目录列表]
(1)选项:
5.dir指令:查看目录、文件权限等详细信息,与ls类似
基本格式:dir [选项] [参数]
6.mount指令:加载文件系统到指定的加载点
基本格式:mount [选项] [设备名称] [挂载点]
设备文件:指定要加载的文件系统对应的设备文件名
加载点:指定加载点目录
(3)注意:挂载点必须是一个已经存在的目录,这个目录可以不为空,但挂载后这个目录下以前的内容将不可用,umount以后会恢复正常。

使用多个-o参数的
时候,-o只用一次,参数之间用半角逗号隔开。

7.umount指令:卸载已经加载的文件
基本格式:umount [选项] [参数]
(1)选项:
文件系统:指定要卸载的文件系统或其对应的设备文件名
8.cd指令:将当前工作目录切换到指定目录
基本格式:cd [选项] [参数]
(1)选项:
(3)使用技巧:cd/cd ~:进入用户的Home目录
cd -:进入上一个进入的目录
cd /:进入根目录
cd ..:进入上一层目录
9.su指令:切换当前用户身份到其他用户身份
基本格式:su [选项] [参数]
(1)选项:
注意:从root切换到普通用户无需输入密码,从普通用户切换到root必须输入root密码10.rmdir指令:删除目录
基本格式:rmdir [选项] 目录列表
(1)选项:
如果目录非空,用rm –R/-r 目录列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