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运河简介及流域
京杭大运河简介

京杭大运河简介京杭大运河的历史是普通中国百姓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是灌溉水源、舟楫之利、浣衣淘米至爱情的原生地。
长城是一尊精神的雕塑,而大运河则是一派灵动的生活,是实实在在的滋润。
大运河显示出来的宽厚、责任、爱和奉献的美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我们深情地称大运河为母亲河。
这透明、悠长而灵性的生命水,串联起繁华与生机,创造了静寂与平和,荡漾着激情与欢畅,记载下苦难和沧桑,这条河流,是一代代中国人情感的归宿。
大运河路线图大运河,这条古老的运河深藏着中国巨大繁荣的神秘信息,埋藏着中国和世界文明沟通的奇妙代码。
逐水而居,随运河形成居民、集市、城市,继而形成运河文化、运河经济、运河民俗,一部水上文明史就此打开。
正是因为有运河的水,才催生了中华民族历史上一系列的经济繁华、城市发展和文化辉煌,催生了人文精神的延展和升华。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这是唐代诗人皮日休对运河的诗论,作为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规模最大、里程最长的运河,大运河经历了两千多年的沧桑风雨,目前在航运、水利等方面仍发挥着巨大作用。
大运河不仅是一条运输线,更是一条文化带和遗产长廊。
大运河串起了一系列明星般的古城:南北两端是北京和杭州;沿线是:苏州、镇江、扬州。
淮安、徐州、济宁、聊城,临清、天津等。
除了文化名城,大运河更汇聚了中华文化顶尖级的东西:衣被天下的丝绸、名闻遐迩的陶瓷、香飘万里的茶叶……四大文学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亦都诞生于运河沿线。
济宁运河段运河两岸的自然景观也十分精彩,苏北和鲁南地区运河沿线的景观尤其值得观赏。
仅说出一些湖泊的名字,就足以令人向往了:扬州的瘦西湖、宝应的高邮湖、淮安的洪泽湖、宿迁的骆马湖、济宁附近的南四湖、粱山旁的东平湖。
运河两岸湖光潋滟,桃红柳绿,菜花金黄,船行其中,如入画屏。
一、京杭大运河来历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道。
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达杭州,流经北京、河北、天津、山东、江苏、浙江六个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
京杭运河简介及流域

长 度
流域面积
注入
钱塘江 688 48,887 杭州湾
瓯江 388 17,900 温州湾 飞云江 176 3,731 东海
流经县市
北源入浙后:淳安县、建德市 南源:开化县、常山县、衢州市区、龙游县、 金华市区、兰溪市、建德市 两源汇合后:建德市、桐庐县、富阳市、杭州 市区、萧山区、海宁市 钱塘江河口段:北岸海宁市、海盐县,南岸绍 兴县、上虞市、余姚市、慈溪市
自清代中叶以后,随着大运河的淤塞,以及 社会经济环境的改善,扬州城市发展缓慢,甚至 停滞。
新中国成立后,现代化陆路交通的发展,加 之京杭大运河的大规模疏浚,才使古城扬州焕发 了青春。
思考:你知道世界上著名的运河吗?
苏伊
巴拿
士运
马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河
河
太
印
平
大
度
西
洋
洋
洋
大
西 洋
2.概况: 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3 + 4 + 5 = 1(一条运河) (三点)(四段)(五大水系)
三点:中心洛阳、东北到涿(zhuo)郡、东南到余杭 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分析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原因:
主观动机: 1、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2、加强对江南地区的经济掠夺 3、对江南繁华地区的巡游
③第3期运河。
主要指元、明、 清阶段。
元朝时全程可分为七段: (1)通惠河;(2)北运河; (3)南运河;(4)鲁运河; (5)中运河;(6)里运河; (7)江南运河。
大运河开凿的影响
大运河的开凿及通航,不仅成为南北政治、 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 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的枢纽。运河的通航促进了沿岸地区城 镇和工商业的发展,特别是江都、涿郡、 余杭等城市迅速繁荣起来。此后历朝历代 对运河不断地疏浚河改造,使它持续发挥 着贯通南北大动脉的作用。
京杭大运河

历史
背景
建设
运用
京杭大运河风光(27张)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开凿运河基本都是为了征服他国的军事行 动服务的。例如吴王夫差命人开凿邗沟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运送军队北伐齐国,公元前360年魏惠王开凿的鸿沟, 基本都是为了征服他国的军事行动服务的。
隋王朝在天下统一后即做出了贯通南北运河的决定,其动机已超越了服务军事行动的目的,因为此时天下已 统一。隋开运河有经济方面的动机。中国古代很长时期内,经济重心一直在黄河流域,北方的经济比南方进步。 但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400多年的混乱使北方经济受到严重的冲击,与此相比,南方经济 获得迅猛发展。隋统一全国后,格外重视这个地区,但隋定都长安,其政治中心不能伴随经济重心的发展变化南 移。因此,国家需要加强对南方的管理,长安需要与富庶经济区,需要南方粮食物资供应北方,不论是中央朝廷 还是官僚贵族或是北方边境。同时,长时期的分裂阻断社会南北经济的交流,而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经济的 发展到这一时期已迫切要求南北经济加强。
京杭运河的流向、水源和排蓄条件在各段均不相同,非常复杂,流向总体概括为四个节点、两种流向:节点1 天津(海河)以北的通惠河、北运河向南流;节点1与节点2东平湖之间的南运河、鲁北运河向北流;节点2与节 点3长江(清江)之间的鲁南运河、中运河、里运河向南流;节点3与节点4长江以南的丹阳之间河段向北流;丹 阳以南河段(江南运河)向南流。
无名氏《隋炀帝挽舟者歌》我兄征辽东,饿死青山下。今我挽龙舟,又困隋堤道。方今天下饥,路粮无些小。 前去三千程,此身安可保。寒骨枕荒沙,幽魂泣烟草。悲损门内妻,望断吾家老。安得义男儿,焚此无主尸。引 其孤魂回,负其白骨归!翻译:我哥哥被征去辽东打仗,最终饿死在大青山下。而我又被抓来为龙舟拉纤,在运 河堤上吃苦受罪。如今正是一个饥荒年头,给我们的干粮少而又少。此去前面要拉三千里路,这条命哪里还保得 住?难免落得个抛尸荒野、魂归无处的下场。想起家中的妻儿和父母,不禁悲从中来。但愿哪位好心人能把我的 尸骨送回故乡,使我在那里得到安息。
京杭大运河美景介绍

京杭大运河美景介绍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的一条历史悠久的运河,全长1794公里,
横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等8
个省市,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京杭大运河被誉为“东方的运河”,它沿途经过了众多古城和名胜古迹,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底蕴。
沿线景点众多,其中最知名的有:
1. 天津古运河:天津段的大运河是运河的始发地,有着众多保存完好的古老建筑和运河文化景观,如古文化街、津门故里等。
2. 扬州古运河:扬州是大运河的重要中心城市,这里有着众多精美的古建筑和历史文化遗迹,如瘦西湖、个园、何园等。
3. 苏州古运河:苏州是大运河的重要节点,这里有着许多精美的古建筑和水乡风光,如拙政园、留园、虎丘等。
4. 杭州古运河:杭州是大运河的终点,这里有着美丽的西湖景色和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如西湖、雷峰塔、宋城等。
京杭大运河的美景不仅来自于风景如画的水乡风光,更源于沿途的历史古迹和文化底蕴。
无论是乘船游览,还是沿岸散步,都能感受到这条千年运河带来的历史沧桑和现代繁华。
京杭大运河介绍(最新)

京杭大运河介绍(最新)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
想知道更多关于京杭大运河的知识吗?随来看看吧!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又称京杭运河或大运河,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古代运河,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
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流经天津、河北、山东、江苏和浙江四省一市,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
历史上,京杭大运河在隋、唐、元、明、清时期都有不同程度的延伸、扩宽,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江南一带在全国农业发展地位不断加强、物流需求日益加大所导致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也对京杭大运河进行过多次疏浚。
京杭大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京杭大运河:景点简介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千米,是中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价值堪比长城。
它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长度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道,长为苏伊士运河(190千米)的9倍,巴拿马运河(81.3千米)的22倍。
京杭大运河流经北京市通州区,天津市武清区,河北省廊坊市、沧州市、衡水市、邢台市,山东省德州市、临清市、聊城市、济宁市、枣庄市,江苏省徐州市、宿迁市、淮安市、扬州市、镇江市、常州市、无锡市、苏州市,浙江省嘉兴市、湖州市、杭州市20个市区,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京杭运河的流向、水源和排蓄条件在各段均不相同,非常复杂,流向总体概括为四个节点、两种流向:节点1天津(海河)以北的通惠河、北运河向南流;节点1与节点2东平湖之间的南运河、鲁北运河向北流;节点2与节点3长江(清江)之间的鲁南运河、中运河、里运河向南流;节点3与节点4长江以南的丹阳之间河段向北流;丹阳以南河段(江南运河)向南流。
至2012年,京杭运河的通航里程为1442千米,其中全年通航里程为877千米,主要分布在山东济宁市以南、江苏和浙江三省。
京杭大运河介绍

大运河无锡段ຫໍສະໝຸດ •京杭运河现在是我国
巨资整 建京杭
北煤南运以及长江三角洲 地区外向型经济的水上运 输大通道,在长江三角洲
运河
乃至华东地区的社会经济 开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千年黄 然而自2003年以来,
金水道
京杭运河堵航现象一度非 常严重,平均每年发生8
将成水 上高速
小时以上堵航事件达46 次,受堵船舶逾10万艘 次.
• 对运河航道进行高标准整治,方案投入巨资,力争“十一 五〞末使苏北运河全线到达二级航道标准,苏南运河全线 到达三级航道标准。“十一五〞期间,山东省将投资1 4.7亿元续建京杭大运河济宁至东平段。这段运河是国 家规划的“一纵三横〞内河航运通道中“一纵〞的重要组 成局部,将利用南水北调河道进行航道建设。
?运河概要?运河历史?运河的开凿原因?运河现状?运河的展望?运河风景?京杭运河北起北京南达杭州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京杭运河北起北京南达杭州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相当于苏伊士运河的公里相当于苏伊士运河的10倍多巴拿马运河的倍多巴拿马运河的22倍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流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
• 国家“八五〞期间安排的一项交通重点建设工程,也是江 苏省的六大交通重点工程之一。本次整治工程,总投资27 亿多元,航道全部到达四级标准,可通航500吨级船队
• 济宁段(山东济宁──江苏徐州蔺家坝),全长约130多千米, 其整治扩建工程,被列为国家“九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内 河工程。本次工程总投资14.96亿元。工程完工后,济宁 段主航道将由现在的六级航道标准提高到三级标准,底宽 由目前的16米拓宽到50米,水深到达3米。
介绍大运河范文

介绍大运河范文大运河,又称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最长、最大的人工运河,被誉为“世界运河之冠”。
它起于北京,经天津、河北、山东、河南、江苏等六个省市,最终汇入长江,在杭州结束,全长约1794公里。
大运河的修建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隋代大运河的主干河段修筑完成。
唐代时,大运河成为了连接北方和南方的重要交通枢纽,也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水上运输通道之一。
在宋代,大运河的规模进一步扩大,成为了世界上最繁忙的商业水道之一。
大运河的修建,不仅改变了中国的交通格局,也对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大运河沿线的城市和乡村,逐渐兴起了繁荣的商业和手工业,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同时,大运河也成为了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众多文人墨客在大运河畔留下了许多千古名篇。
大运河的景点众多,其中最著名的有天津的古文化街和古运河文化带、济南的大明湖等。
这些景点以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
在大运河上游船游览,可以欣赏到沿途的美景和古老的建筑,感受到大运河的独特魅力。
然而,随着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大运河的地位逐渐衰落。
在20世纪初,由于铁路和公路的兴起,大运河的运输功能几乎完全被取代。
大运河的修筑也逐渐停止,一些段落甚至因为自然环境的变迁而消失。
不过,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和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大运河逐渐恢复了一些旅游和文化功能。
大运河作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它见证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变迁,是中国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保护和传承大运河的历史和文化,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结起来,大运河作为中国古代最长、最大的人工运河,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
它的修建和发展,改变了中国的交通格局,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繁荣。
虽然现代交通工具的兴起使得大运河的运输功能几乎丧失,但它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遗产,仍然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保护和传承大运河的历史和文化,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终点入钱塘江)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流,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
它北起北京,南至杭州,流经北京、河北、天津、山东、和浙江六个省市,全长1749千米,它和万里长城并称为我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闻名于全世界。
京杭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在水系。
全长1794千米。
(京杭大运河是由人工河道和部分河流、湖泊共同组成的,全程可分为七段:1、通惠河;2、北运河;3、南运河;4、鲁运河;5、中运河;6里运河;7江南运河)京杭大运河可作为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历史上曾起过巨大的作用,运河的通航,促进了沿岸城市的迅速发展。
历史沿革对于大运河,一般人都认为是隋炀帝杨广开通的,其实严格来讲,这种说法并不准确。
京杭大运河的开凿,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凿了从扬州到淮安的“邗沟”,这条运河就是京杭大运河的起源,这是大运河最早的一段河道。
后来,秦、汉、魏、晋和南北朝又相继延伸了河道。
在公元605年的时候,隋炀帝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动用百万民工挖通济渠,连接黄河淮河,同年,又用十万民工疏通古邗沟,连接淮河长江,构成下半段。
三年后,即在608年的时候,用河北民工百万余人,挖永济渠,通涿(zhuō)郡(现北京南),构成上半段,又过了两年,(公元611年的时候)疏通江南河,直达余杭(杭州)。
这段工程的竣工,全长4000多里的大运河贯通,成为中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到了元朝时,元朝定都大都(今北京)后,要从江浙一带运粮到大都,但隋朝时期的大运河,在海河和准河中间的一段,是以洛阳为中心向东北和东南伸展的,为了避免绕道,缩短从北京到江浙的航线,在1283—1293年的这段时期内,先后挖通了北京到通县的通惠河、山东临清到东平的会通河、东平到济宁的济州河。
把运河改成直线,比隋代京杭运河缩短了900公里的航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 交流,对巩固统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发挥了积极作 用。
三.隋朝大运河
永济渠
涿郡(今北京)
洛阳
通济渠 邗沟
江南河
余杭(今杭州)
①第1期运河。
运河的萌芽时期。春秋吴王夫差十年 (公元前486)在扬州开凿邗沟,以通江淮。 至战国时代又先后开凿了大沟(从今河南省 原阳县北引黄河南下,注入今郑州市以东的 圃田泽)和鸿沟,从而把江、淮、河、济四水 沟通起来。
河流 名称
长 度
流域面积
注入
钱塘江 688 48,887 杭州湾
瓯江 388 17,900 温州湾 飞云江 176 3,731 东海
流经县市
北源入浙后:淳安县、建德市 南源:开化县、常山县、衢州市区、龙游县、 金华市区、兰溪市、建德市 两源汇合后:建德市、桐庐县、富阳市、杭州 市区、萧山区、海宁市 钱塘江河口段:北岸海宁市、海盐县,南岸绍 兴县、上虞市、余姚市、慈溪市
龙泉市、云和县、丽水市、青田县、永嘉县、 温州市区、乐清市
景宁畲族自治县、泰顺县、文成县、瑞安市
灵江 198 6,290 台州湾 仙居县、临海市、台州市区
甬江 105 2,223 杭州湾 余姚市、奉化市、宁波市区
鳌江
82
东海
平阳县、苍南县
浙江省水系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主要河 流大部分源短流急,流域面积狭小。第一大 河流是钱塘江,其正源新安江出自安徽省徽 州地区,南源衢江。两江在建德市梅城镇汇 合,注入杭州湾。建德以下较大的支流还有 分水江、壶源溪、浦阳江、曹娥江等。曹娥 江被认为是钱塘江最后一个大支流。
自清代中叶以后,随着大运河的淤塞,以及 社会经济环境的改善,扬州城市发展缓慢,甚至 停滞。
新中国成立后,现代化陆路交通的发展,加 之京杭大运河的大规模疏浚,才使古城扬州焕发 了青春。
思考:你知道世界上著名的运河吗?
苏伊
巴拿
士运
马运
河
河
太
印
平
大
度
西
洋
洋
洋
大
西 洋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祝您成功!
隋朝的短暂统一。(建立:581年 杨坚 (隋文帝)
统一:589年
隋朝统一全国的条件和原因有: A、江南经济得到发展 B、北方各族基本完成封建化 C、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 D、隋文帝的决策正确
长安
贯通南北的动脉:大运河
1.开凿目的: 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
③第3期运河。
主要指元、明、 清阶段。
元朝时全程可分为七段: (1)通惠河;(2)北运河; (3)南运河;(4)鲁运河; (5)中运河;(6)里运河; (7)江南运河。
大运河开凿的影响
大运河的开凿及通航,不仅成为南北政治、 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 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的枢纽。运河的通航促进了沿岸地区城 镇和工商业的发展,特别是江都、涿郡、 余杭等城市迅速繁荣起来。此后历朝历代 对运河不断地疏浚河改造,使它持续发挥 着贯通南北大动脉的作用。
唐.皮日休《汴河怀古》 尽道隋亡是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扬州的变迁
扬州南临长江,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有 “淮左名都”、“富甲天下”的美誉。自隋炀帝 开凿大运河以后,古代扬州几度繁荣,曾是我国 水陆交通枢纽和盐运中心,南北漕运的咽喉,东 南第一大都会。到了清代,扬州城市人口超过50 万,为当时世界上著名大城市之一。
2.概况: 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3 + 4 + 5 = 1(一条运河) (三点)(四段)(五大水系)
三点:中心洛阳、东北到涿(zhuo)郡、东南到余杭 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分析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原因:
主观动机: 1、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2、加强对江南地区的经济掠夺 3、对江南繁华地区的巡游
②第2期运河。
主要指隋代的运河系统。以东都洛阳 为中心,于大业元年(605)开凿通济渠,直接 沟通黄河与淮河的交通。并改造邗沟和江 南运河。三年又开凿永济渠,北通涿郡。 连同公元584年开凿的广通渠,形成多枝形 运河系统。
隋朝时分为四段: (1)永济渠 (2)通济渠 (3)邗沟 (4)江南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