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运河简介及流域

合集下载

京杭运河简介及流域

京杭运河简介及流域
客观影响: 1、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 2、产生了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 交流,对巩固统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发挥了积极作 用。
三.隋朝大运河
永济渠
涿郡(今北京)
洛阳
通济渠 邗沟
江南河
余杭(今杭州)
①第1期运河。
运河的萌芽时期。春秋吴王夫差十年 (公元前486)在扬州开凿邗沟,以通江淮。 至战国时代又先后开凿了大沟(从今河南省 原阳县北引黄河南下,注入今郑州市以东的 圃田泽)和鸿沟,从而把江、淮、河、济四水 沟通起来。
河流 名称
长 度
流域面积
注入
钱塘江 688 48,887 杭州湾
瓯江 388 17,900 温州湾 飞云江 176 3,731 东海
流经县市
北源入浙后:淳安县、建德市 南源:开化县、常山县、衢州市区、龙游县、 金华市区、兰溪市、建德市 两源汇合后:建德市、桐庐县、富阳市、杭州 市区、萧山区、海宁市 钱塘江河口段:北岸海宁市、海盐县,南岸绍 兴县、上虞市、余姚市、慈溪市
龙泉市、云和县、丽水市、青田县、永嘉县、 温州市区、乐清市
景宁畲族自治县、泰顺县、文成县、瑞安市
灵江 198 6,290 台州湾 仙居县、临海市、台州市区
甬江 105 2,223 杭州湾 余姚市、奉化市、宁波市区
鳌江
82
东海
平阳县、苍南县
浙江省水系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主要河 流大部分源短流急,流域面积狭小。第一大 河流是钱塘江,其正源新安江出自安徽省徽 州地区,南源衢江。两江在建德市梅城镇汇 合,注入杭州湾。建德以下较大的支流还有 分水江、壶源溪、浦阳江、曹娥江等。曹娥 江被认为是钱塘江最后一个大支流。

京杭大运河简介

京杭大运河简介

京杭大运河简介京杭大运河简介:京杭大运河,又称京杭运河或简称大运河,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古代运河。

北起北京,南至杭州,流经天津、河北、山东、江苏和浙江四省一市,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

古代陆上运输只能依靠人力和畜力,速度缓慢,运量又小,费用和消耗却甚大。

所以大宗货物都尽量采用水路运输。

中国天然形成的大江大河大都是从西往东横向流动的。

但是在黄河流域历经战乱破坏,而长江流域得到开发以后,中国就逐渐形成了经济文化中心在南方,而政治军事中心在北方的局面。

为保证南北两大中心的联系,保证南方的赋税和物资能够源源不断的运往京城,开辟并维持一条纵贯南北的水路运输干线,对于历代朝廷就变得极其重要,明清两代更在淮安府城(今淮安市淮安区)中心专门设立漕运总督和下属庞大的机构,负责漕运事宜。

在海运和现代陆路交通兴起以前,京杭大运河的货物运输量一般占到全国的3/4。

历史上,隋代统一南北以后,将以前各朝代开凿的运河水道以及已有的自然水道加上隋代开凿的运河组成了一条自江南到洛阳的水道,主要目的是运送首都所需的物资。

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向北到涿郡,向西到首都大兴,向南到余杭。

隋唐大运河是世界史上最长的运河。

元世祖忽必烈在隋唐大运河基础上改建京杭大运河(仅古邗沟、江南运河等河段与隋朝大运河有重合)。

历朝历代对大运河的延伸、扩宽,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江南一带在全国农业发展地位不断加强、物流需求日益加大所导致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也对京杭大运河进行过多次疏浚。

2014年,京杭大运河作为大运河的一部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近代的衰落1842年,英军在鸦片战争中决胜的一战,就是夺取京杭大运河与长江交汇处的镇江,封锁漕运,使道光皇帝迅速作出求和的决定,不久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

1853年后,太平天国占据南京和安徽沿江一带十多年,运河漕运被迫中断。

战争极其惨烈,期间沿线主要城市都遭受重创,部分甚至全部焚毁。

京杭大运河的简介

京杭大运河的简介

京杭大运河的简介京杭大运河全长1710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长度是苏伊士运河(190千米)的9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纵贯南北,是中国重要的一条南北水上干线。

背负了南北大量物资的运输交换,也有助于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由于年久失修,目前,京杭运河的通航里程为1442千米,其中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经过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和浙江六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全年通航里程为877千米,主要分布在黄河以南的山东、江苏和浙江三省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

大运河北起北京(涿郡),南到杭州(余杭),途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4公里,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其部分河段依旧具有通航功能.京杭大运河与扬州的渊源京杭人运河的开凿,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

当时吴王阖闾为了向西扩张势力范围,下令开凿自太湖直达长江的胥溪。

到隋炀帝(杨广)时,据说炀帝为了到扬州看琼花,也为了南粮北运,开凿京淮段至长江以南的运河,全长2000多公里。

到元朝时,元定都大都(今北京),必须开凿运河把粮食从南方运到北方。

为此先后开凿了三段河道,把原来以洛阳为中心的隋代横向运河,修筑成以大都为中心,南下直达杭州的纵向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按地理位置分为七段:北京到通州区称通惠河,长82公里;通州区到天津称北运河,长186公里;天津到临清称南运河,长400公里;临清到台儿庄称鲁运河,长约500公里;台儿庄到淮阴称中运河,长186公里;淮阴到瓜洲称里运河,长约180公里;镇江到杭州称江南运河,长约330公里。

扬州是里运河的名邑,隋炀帝时在城内开凿运河,从此扬州便成为南北交通枢纽,藉漕运之利,富甲江南,为中国最繁荣的地区之一。

京杭大运河的意义及其发挥的作用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

京杭大运河简介

京杭大运河简介
● 北运河
● 长约180公里,集水面积5.11万平方公里,由天津注入海河。除屈家店至天津段15公里可供小船 作季节性通航外,其余河道均不能通航。
● 南运河
● 又名御河,长414公里。四女寺至临清段称卫运河,长94公里。天津至四女寺段航道窄狭弯曲, 底宽15~30米,水深约 1米,建有杨柳青、独流、北陈屯、安陵4座船闸。由于上游水库拦蓄, 两岸农田灌溉,加之年久失修,现已处于断航状态。卫运河底宽30米,水深约10米,建有四女寺、 祝宫屯船闸,可通航100吨级船舶。由于上游岳城水库蓄水,截走水源,尤当卫运河进行了扩大 治理后,航道情况骤然恶化。
● 春秋吴国为伐齐国而开凿邗沟,隋朝大幅度扩修并贯通至都城洛阳且连涿郡,元朝翻修时弃洛阳 而取直至北京。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2002年,大运河被纳入了“南水北调”东线 工程。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 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 京杭运河的流向、水源和排蓄条件在各段均不相同,非常复杂,流向总体概括为四个节点、两种 流向:节点1天津(海河)以北的通惠河、北运河向南流;节点1与节点2东平湖之间的南运河、 鲁北运河向北流;节点2与节点3长江(清江)之间的鲁南运河、中运河、里运河向南流;节点3 与节点4长江以南的丹阳之间河段向北流;丹阳以南河段(江南运河)向南流。
京杭大运河简介
京杭大运河
● 始建于春秋时期,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 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 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 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主要水源为微山湖,大运河全长约1794公里。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 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京杭大运河的简介资料

京杭大运河的简介资料

京杭大运河的简介资料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最长的运河,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经过多次修建和扩建,最终形成了连接京城(今北京)和杭州的运河系统。

京杭大运河全长约1,794公里,横跨中国六个省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和浙江。

它起于北京的通州,经过天津、河北的保定、德州、济南,然后进入山东的泰安、济宁、临沂等地,最后穿越江苏的淮安、扬州,终至浙江的杭州。

运河的建设始于春秋战国时期,但真正形成规模的是在隋朝。

隋炀帝下令修建大运河,经过多年的努力,大运河于隋朝末年竣工。

隋朝的大运河起于今天的北京,终点在扬州。

大运河的修建对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它成为了中国北方地区和长江流域的重要交通枢纽,方便了水路运输,促进了商品流通和文化交流。

大运河的开通,使得京城与南方的经济中心相连,加强了中央政权对南方地区的控制力。

大运河的沿线也是中国历史上许多重要事件的发生地。

例如,北宋皇帝赵匡胤曾率军经过大运河北上,最终建立了宋朝的统一政权。

元朝时,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也曾在大运河上旅行,并留下了关于中国的宝贵记录。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交通工具的进步,大运河的重要性逐渐减弱。

特别是随着铁路和公路的发展,水路运输逐渐被取而代之。

在20世纪初,大运河的一些河段开始淤塞,航道逐渐不能通行。

到了20世纪中叶,大运河的运输功能已经基本丧失。

然而,近年来,大运河再次受到重视,并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复和保护工作。

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大运河沿线的城市开始重视保护历史遗产和发展旅游业。

一些河段的航道已经恢复通行,人们可以乘船游览大运河的景点,领略古代运河文化的魅力。

京杭大运河的建设和发展,是中国古代工程史上的伟大成就,也是中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见证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变迁,承载了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遗产。

如今,大运河的保护和开发已经成为一项重要任务,目的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的精髓,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这一宝贵的历史遗产。

京杭大运河详细介绍

京杭大运河详细介绍

京杭大运河详细介绍
京杭大运河,又称“北方的运河”,“京杭之运”,位于中国东北部,由京杭北起、江南南至,全长1794公里,历时800多年建设而成,是世上古代最长的运河,其高度的文化建筑、水利施工和智慧的管理,让它被誉为“水治中华”。

它由两大组成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京杭大运河,起点是江南(古称天津),终点是京杭(古称萌口),全长1181公里,延伸至江南。

第二部分是湖海河,起点是京杭,终点是湖海,全长613公里,延伸至海南。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唐朝着名总督张九龄(602-675年),两个城市,北京和杭州之间有一条水路,中间直线距离约1000公里,可以坐船从北京到杭州,一路上台gif霸路,它的建设和修复,不但促进了水陆交通,推动了当时的经济发展,还把两个城市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条大熔炉,鼓足了文化集中的力量,在北方造就了特殊的文化氛围。

京杭大运河,水系蜿蜒曲折,调节水力和航行空间,结合良好的运输系统,在中国的水路货运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也培育了大量的造船技术,因而这里吸引了大量的客商和旅行者。

京杭大运河不仅在文化和旅游上有很高的重要性,而且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通道,至今仍是中国运输量最大的陆地水路网,在一定程度上支撑着中国经济发展,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水路网之一。

京杭大运河长轴整体上分为四个部分,即海河、上段、中段和下段,沿着这条大运河前行,能够看到璀璨的流光溢彩,穿越这个人间仙境,可以体会到水陆交通的盛景和大量运河彩绘精妙之处,也可以欣赏到大江大河自由奔放银河般的奇特场景和人文景观的宏伟美景,相信来此游玩的游客都会有一次难忘的经历。

京杭大运河是从哪里到哪里

京杭大运河是从哪里到哪里

京杭大运河是从哪里到哪里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全长1794公里,是我国最长的人工河。

京杭大运河是从哪里到哪里呢?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京杭大运河的起点和终点,欢迎阅读!京杭大运河的起点和终点京杭大运河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道,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 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达杭州,流经北京、河北、天津、山东、江苏、浙江六个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

京杭大运河建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距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而秦始皇在嘉兴境内开凿的一条重要河道,也奠定了以后的江南运河走向.据《越绝书》记载,秦始皇从嘉兴“治陵水道,到钱塘越地,通浙江”.大约2500年前,吴王夫差挖邗沟,开通了连接长江和淮河的运河。

北起北京,南至杭州,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纵贯南北,是我国重要的一条南北水上干线。

经过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不仅便利了南北大量物资的运输交换,也有助于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由于年久失修,目前,京杭运河的通航里程为1442千米,其中全年通航里程为877千米,主要分布在黄河以南的山东、江苏和浙江三省。

京杭大运河的流域京杭运河自北而南流经京、津2市和冀、鲁、苏、浙4省,贯通中国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和一系列湖泊;从华北平原直达长江三角洲,地形平坦,河湖交织,沃野千里,自古是中国主要粮、棉、油、蚕桑、麻产区。

人口稠密,农业集约化程度高,生产潜力大。

迨至近代,京津、津浦、沪宁和沪杭铁路及公路网相继修建,与运河息息相通;沿线各地工业先后兴起,城镇密集,是中国经济精华荟萃之地。

京杭大运河沿线是中国最富庶的农业区之一,工业发达。

在兖州、济宁、滕州、丰县、沛县、徐州、邳州及两淮等有大中型煤矿,连接上海、南京、徐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扬州、杭州等工业城市。

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终点入钱塘江)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流,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

它北起北京,南至杭州,流经北京、河北、天津、山东、和浙江六个省市,全长1749千米,它和万里长城并称为我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闻名于全世界。

京杭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在水系。

全长1794千米。

(京杭大运河是由人工河道和部分河流、湖泊共同组成的,全程可分为七段:1、通惠河;2、北运河;3、南运河;4、鲁运河;5、中运河;6里运河;7江南运河)京杭大运河可作为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历史上曾起过巨大的作用,运河的通航,促进了沿岸城市的迅速发展。

历史沿革对于大运河,一般人都认为是隋炀帝杨广开通的,其实严格来讲,这种说法并不准确。

京杭大运河的开凿,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凿了从扬州到淮安的“邗沟”,这条运河就是京杭大运河的起源,这是大运河最早的一段河道。

后来,秦、汉、魏、晋和南北朝又相继延伸了河道。

在公元605年的时候,隋炀帝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动用百万民工挖通济渠,连接黄河淮河,同年,又用十万民工疏通古邗沟,连接淮河长江,构成下半段。

三年后,即在608年的时候,用河北民工百万余人,挖永济渠,通涿(zhuō)郡(现北京南),构成上半段,又过了两年,(公元611年的时候)疏通江南河,直达余杭(杭州)。

这段工程的竣工,全长4000多里的大运河贯通,成为中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到了元朝时,元朝定都大都(今北京)后,要从江浙一带运粮到大都,但隋朝时期的大运河,在海河和准河中间的一段,是以洛阳为中心向东北和东南伸展的,为了避免绕道,缩短从北京到江浙的航线,在1283—1293年的这段时期内,先后挖通了北京到通县的通惠河、山东临清到东平的会通河、东平到济宁的济州河。

把运河改成直线,比隋代京杭运河缩短了900公里的航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流 名称
长 度
流域面积
注入
钱塘江 688 48,887 杭州湾
瓯江 388 17,900 温州湾 飞云江 176 3,731 东海
流经县市
北源入浙后:淳安县、建德市 南源:开化县、常山县、衢州市区、龙游县、 金华市区、兰溪市、建德市 两源汇合后:建德市、桐庐县、富阳市、杭州 市区、萧山区、海宁市 钱塘江河口段:北岸海宁市、海盐县,南岸绍 兴县、上虞市、余姚市、慈溪市
自清代中叶以后,随着大运河的淤塞,以及 社会经济环境的改善,扬州城市发展缓慢,甚至 停滞。
新中国成立后,现代化陆路交通的发展,加 之京杭大运河的大规模疏浚,才使古城扬州焕发 了青春。
思考:你知道世界上著名的运河吗?
苏伊
巴拿
士运
马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西




西 洋
2.概况: 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3 + 4 + 5 = 1(一条运河) (三点)(四段)(五大水系)
三点:中心洛阳、东北到涿(zhuo)郡、东南到余杭 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分析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原因:
主观动机: 1、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2、加强对江南地区的经济掠夺 3、对江南繁华地区的巡游
③第3期运河。
主要指元、明、 清阶段。
元朝时全程可分为七段: (1)通惠河;(2)北运河; (3)南运河;(4)鲁运河; (5)中运河;(6)里运河; (7)江南运河。
大运河开凿的影响
大运河的开凿及通航,不仅成为南北政治、 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 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的枢纽。运河的通航促进了沿岸地区城 镇和工商业的发展,特别是江都、涿郡、 余杭等城市迅速繁荣起来。此后历朝历代 对运河不断地疏浚河改造,使它持续发挥 着贯通南北大动脉的作用。
客观影响: 1、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 2、产生了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 交流,对巩固统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发挥了积极作 用。
三.隋朝大运河
永济渠
涿郡(今北京)
洛阳
通济渠 邗沟
江南河
余杭(今杭州)
①第1期运河。
运河的萌芽时期。春秋吴王夫差十年 (公元前486)在扬州开凿邗沟,以通江淮。 至战国时代又先后开凿了大沟(从今河南省 原阳县北引黄河南下,注入今郑州市以东的 圃田泽)和鸿沟,从而把江、淮、河、济四水 沟通起来。
唐.皮日休《汴河怀古》 尽道隋亡是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扬州的变迁
扬州南临长江,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有 “淮左名都”、“富甲天下”的美誉。自隋炀帝 开凿大运河以后,古代扬州几度繁荣,曾是我国 水陆交通枢纽和盐运中心,南北漕运的咽喉,东 南第一大都会。到了清代,扬州城市人口超过50 万,为当时世界上著名大城市之一。
②第2期运河。
主要指隋代的运河系统。以东都洛阳 为中心,于大业元年(605)开凿通济渠,直接 沟通黄河与淮河的交通。并改造邗沟和江 南运河。三年又开凿永济渠,北通涿郡。 连同公元584年开凿的广通渠,形成多枝形 运河系统。
隋朝时分为四段: (1)永济渠 (2)通济渠 (3)邗沟 (4)江南河
隋朝的短暂统一。(589——618)
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建立:581年 杨坚 (隋文帝)
统一:589年
隋朝统一全国的条件和原因有: A、江南经济得到发展 B、北方各族基本完成封建化 C、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 D、隋文帝的决策正确
长安
贯通南北的动脉:大运河
1.开凿目的: 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
龙泉市、云和县、丽水市、青田县、永嘉县、 温州市区、乐清市
景宁畲族自治县、泰顺县、文成县、瑞安市
灵江 198 6,290 台州湾 仙居县、临海市、台州市区
甬江 105 2,223 杭州湾 余姚市、奉化市、宁波市区
鳌江
82
东海
平阳县、苍南县
浙江省水系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主要河 流大部分源短流急,流域面积狭小。第一大 河流是钱塘江,其正源新安江出自安徽省徽 州地区,南源衢江。两江在建德市梅城镇汇 合,注入杭州湾。建德以下较大的支流还有 分水江、壶源溪、浦阳江、曹娥江等。曹娥 江被认为是钱塘江最后一个大支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