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教学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_1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案与反思第【1】篇〗《元日》教案学习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认字3个,写字4个。

2、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3、利用工具书,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4、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

学习重点:1、认字3个,写字4个。

2、理解诗意,背诵古诗。

学习难点: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欣赏画面,揭示课题。

(1)、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特别的礼物,想不想知道,请大家仔细地看,认真地听。

(课件一:,贴春联,舞狮子、放鞭炮等,音乐:欢欢喜喜过大年)(2)、孩子们,都看到了什么?这些喜庆的场面会在什么时候出现?(3)、过年,也叫春节,是一年中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宋代诗人王安石就把这种喜庆的场面用古诗给我们描绘了出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

2、理解题目:这里的“元”该作何解释,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把“元”的解释都罗列出来,选哪个呢?(课件二:元的解释)二、初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1、明白了课题的意思,我想你们和袁老师一样,也想了解古人是如何过春节的,让我们一起走进王安石的这首《元日》。

(课件三:整首诗,把“爆、屠苏、桃”打成红色)。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诗,注意这几个字的读音,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认识它,力求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反馈:指名读一个字、词,再读字、词所在的诗句。

4、认读“爆”,并重点和“暴、曝、瀑”区别,并组词。

三、再读古诗,查找疑惑。

1、读诗,不仅要读正确,还要把诗读明白,请同学们默读古诗,找出你不理解的词语。

学法指导:可以和同学交流,也可以根据前后诗句理解意思,还可以根据字形猜测字义。

2、请同学们说说你不理解的字词,看看咱们之间的交流能否对你的理解有帮助。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案与反思【第1篇】《元日》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屠、苏”等7个生字,会写“旧、符”等12个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清明》。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 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最热闹、最盛大的节日,你们的春节都是怎样过的印象深刻的是什么今天我们先来学第一首写春节的古诗——《元日》。

(板书课题) 《元日》二、初读古诗,扫清字词障碍。

1.让学生诵读三首诗歌,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重点指导: 字音:“苏”是平舌音;“兄”是后鼻音。

字形:“牧”第四笔是提,右边是“攵”;“异”下部的撇、竖上边出头;注意“符、欲、魂、牧、异”等字在田字格中的书写。

2.理解词语。

元日屠苏曈曈桃符杏花村茱萸三、再读古诗,整体感知。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主要作品有《泊船瓜洲》《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

1070年,王安石被任命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不顾大官僚地主的反对,推行新法。

同年新年,王安石见家家忙着准备过春节,联想到变法伊始的新气象,有感创作了此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尝试读出诗的节奏。

(指名学生读古诗—范读古诗—齐读)3.《元日》写了春节的哪些习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放爆竹、饮屠苏酒、挂桃符。

描绘了春节除旧迎新、热闹喜庆的景象。

)四、研读古诗,理解诗意。

1.初通诗意。

师:学习古诗不仅要把诗句读正确、读流利,还要读懂诗意。

请同学们结合注释说说每一句诗的意思。

词语注释:元日:指农历正月初一。

一岁除:一年过去了。

屠苏:这里指一种酒,根据古代风俗,常在元日饮用。

曈曈:太阳刚出来时光辉灿烂的样子。

2.读古诗,展开想象描述画面,体会诗境。

(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古诗《元日》教学设计(优秀10篇)

古诗《元日》教学设计(优秀10篇)

古诗《元日》教学设计(优秀10篇)《元日》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爆”、“屠”、“符”,理解词语“屠苏”、“曈曈日”、“新桃”、“旧符”,了解诗句意思。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感受诗句的喜庆场面,体会诗人借诗抒发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了解诗人创作背景,体会诗人除旧布新、强国富民地情感。

【教学准备】1、反映春节喜庆、热闹的一组画面及背景音乐。

2、查阅关于屠苏酒、桃符的资料。

【教法学法】1、多媒体辅助教学2、自主、合作研学【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课(一)、欣赏画面、揭示诗题1、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份你们非常喜欢的礼物,请同学们仔细地看、认真地听。

(课件出示春节喜庆画面及背景歌曲,学生欣赏)2、说说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汇报预设:家家户户在贴春联、敲锣打鼓放鞭炮、听到《欢欢喜喜过大年》的歌曲……)3、同学们观察地真仔细,知道这喜庆热闹的场面反映的是什么时候的情景吗?(生答师相机板书:过年)4、我们说的过年具体指什么时候?(板书:农历正月初一春节)导语:春节是一年中最盛大、最喜庆的节日,宋代诗人王安石仅用了28个字就把这热闹的场面描绘出来了,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这首诗《元日》。

5、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解诗题1、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学情预设:正月初一春节元旦)2、明确:“元”是“开始”的意思,“元日”就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农历的这一天也就是正月初一、春节。

[设计意图:播放喜庆的画面和歌曲,用以营造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解“元”字的意思,使学生明确“元日”是指农历的正月初一,正确把握全诗。

]二、初读感知、探究词意(一)、一读:读正确1、同学们想知道古代过春节是什么样的情景吗?请大家打开书128页,借助课后生字表自己读读这首诗。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由游戏导入,品字解题1. 今天我们来玩“诗词大会”中的一个小游戏,请你从12宫格中选择一句诗。

(两道题)“两个黄鹂鸣翠柳”,这句诗选自——《绝句》,是描写什么季节的?(春季)“春色满园关不住”,这句诗选自——《游园不值》,是描写什么季节的?(春季)“爆竹声中一岁除”,这句诗选自——(《元日》)【设计意图】学习兴趣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由小游戏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也为进一步学好下文做铺垫。

2.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看老师写课题。

“元”是象形字,像人站在那儿,一个人最重要的部位是头部,人的一切行为都靠大脑思考,所以他画了一个大大的头在上面。

在我们中国人习俗当中,最重要的日子是农历正月初一——过年,是春天真正到来的日子,也是春暖花开的日子,我们叫它元日。

我们不仅可以借助汉字字理来理解词语的意思,通过注释也是帮我们理解诗意的好办法。

3. 这首诗描绘的就是人们欢度春节的情景,一起读课题。

【设计意图】随课题巧妙抓住“元”字探寻汉字字源,帮助学生理解诗题。

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词语,这样学生探寻理解生词的途径就多一样了。

新年快乐,万事顺遂二、初读古诗,了解大意1. 这首诗中有3个生字,请大家对照生字注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 正音。

(1)“爆竹声中一岁除”这一句中翘舌音的字比较多,有哪些?有一个是平舌音,是哪个字?(2)“屠苏”的“苏”字是平舌音。

屠苏是一种药草,文中的“屠苏”指的是什么?看来你学会看注释理解诗意了。

是的,这里指的是用屠苏草泡的屠苏酒,喝了可避邪,不染瘟疫。

3. 释义。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符”字?它是个形声字,付字表音,竹表义。

原来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调兵遣将用的凭证,双方各执一半,使用时将两半相合,可检验真伪。

这里的“符”指的是什么?4. 指名读,师生合作读。

发现七言诗的规律读,男女生合作读。

最新-小学三年级语文《元日》教案、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优秀11篇)

最新-小学三年级语文《元日》教案、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优秀11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元日》教案、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优秀11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本页是细致的飞白为大家整编的小学三年级语文《元日》教案、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优秀11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元日》教学教案设计篇一设计理念1、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教学模式,试图避免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在参与中自悟自得,使学生充分体察个人感受,以学生自身的个性、生活背景、阅读积累等生活情景为基础,从诗中有所感悟。

从而进行有个性的阅读。

2、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关键。

教学中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

3、课后作业收集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认识生字二十三个。

3、完成“课堂作业”中“我来试一试”。

4、理解诗句的内容,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

教学难点: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2、理解语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春节家人年饭的照片,生字、词卡片;过年时家中门上的对联和一些有趣的春联。

课型:古诗。

教学方法:讨论、小组合作式。

教学过程:一、谈春节激趣入课题:同学们,是否还记得去年的春节吗?那时的热闹,那时的亲人相聚,那时火红的对联?(出示一组春联和过年的画面)二、初读感知,想像画面。

1、听老师配乐朗读,看书上的插图,看这篇课文图上有什么?2、轻声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生字游戏――教师:课文上说,过年的时候放鞭炮,这鞭炮,用了什么词?预设:爆竹。

教师:对啊,大家写上这个词,想象它怎么就是鞭炮呢?预设:在竹子里安装火药,爆炸,出花,出响。

小学古诗《元日》教案反思

小学古诗《元日》教案反思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元日》;(2)理解古诗《元日》的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3)学习古诗中的重点字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古诗《元日》;(2)学会欣赏古诗的韵律美,提高审美能力;(3)学会运用古诗中的表达手法,进行创意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珍惜时光,努力学习的良好品质;(3)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元日》;2. 理解古诗《元日》的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3. 学习古诗中的重点字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古诗《元日》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2. 学会欣赏古诗的韵律美,提高审美能力;3. 运用古诗中的表达手法,进行创意写作。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古诗《元日》的文本、译文、图片等;2. 学生准备课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古诗《元日》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教师简要介绍诗人王安石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古诗《元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古诗《元日》的理解和感悟;(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解读诗歌,探讨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4. 讲解与示范:(1)教师讲解古诗《元日》的重点字词,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2)教师示范朗读和背诵古诗《元日》,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

5. 实践与拓展:(1)学生进行古诗《元日》的朗读和背诵练习;(2)学生尝试运用古诗中的表达手法,进行创意写作。

6.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案与反思第【1】篇〗《元日》诗句描绘初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表达了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篇三一、导入1、课件:迎新春2、说说看你想到了什么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过年的感受。

3、揭题:在有关春节的古典诗歌中,有一首古诗流传甚广,影响深远,那便是王安石的作品《元日》。

4、解题:元日二、学文1、初读,同桌互读,指名读,齐读。

2、学贵有疑:预习时你有什么疑问学生质疑,师板书。

3、学应有法,解疑哪位同学能帮助解答你是怎么知道的请把你的学法金钥匙告诉大家。

教师相机指导。

爆竹:炮仗鞭炮指名书写,师范写。

(·)的爆竹声(噼里啪啦噼噼啪啪此起彼伏 )岁:年,哪些词或诗句也曾用到岁岁岁平安“一岁一枯荣”除:除去送走过去屠苏:草名酒曈曈日:初生的太阳太阳初升时光亮的样子新桃旧符:老师也有把金钥匙,每一单元的整体预习是非常重要的。

请同学们翻开123页,拿起笔来,不动笔墨不读书,咱们快速地默读开卷有益:过年,你就明白新桃旧符是什么了。

指名说:桃符是什么它就是现在的春联。

4、理解感悟①明诗意: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吗同桌试试,指名说,课件:结合画面,再次描述。

师描述②想象说话:快过年了,你是什么样的心情根据你的生活经历,说说你过年时总做些什么请同学们闭眼想象,脑子里就像在演电影一般浮现出过年时的情景,你仿佛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师范读,生想象,指名说。

③指导读:同学们的想象力真是丰富,把过年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景象描绘出来。

真棒!不知道你能不能用你的声音和表情把元日的热闹气氛表现出来自己试试。

指3-4名读,评价④背诵,画面辅助。

三、拓展,了解春节的各种习俗1、贴春联: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指名读,渗透春联的知识:春联有上联和下联之分,还有横批。

2、对对联:你能试着对出下联吗爆竹一声除旧岁,桃符万户迎新春。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案与反思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案与反思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案与反思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案与反思第【1】篇〗元复始,万象更新戴学忱先生根据少儿的接受能力,在修复家传的传统吟诵调的基础上,借鉴说唱、古曲、地方戏曲等民族音乐素材为精选的30首古诗创配了新的吟唱调,使这些古诗变成可以吟唱的“歌诗”。

其中就有这一首《元日》,听戴学忱先生唱的《元日》仿佛看到一幅关于春节的风俗画。

一、文本细读《元日》,七言绝句,一二四句押“u”韵。

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古诗吟诵讲究节奏、重音,一般七言绝句的吟诵的停顿、重音有规律,停在第四字后,重音落在第五字上。

戴先生的歌唱方式基本也遵从了停在第四字后,重音落在第五字上的规律。

《元日》二字诗题,点名时间,奠定感情基调。

元日是古人对春节的称呼,是指农历的正月初一。

孔传中写到:“月正,正月;元日,上日也。

”《文选·张衡<东京赋>》中说:“於是孟春元日,羣后旁戾。

”元日还有很多别名,如元朔、元正、正旦、端日、岁首、新年、元春等。

《元日》第一句“爆竹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暖入屠苏。

”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

这句的吟唱声音指导侧重于整句的热闹与快乐。

第一个字“爆”,要读出其爆破音的爆破性及ao音力量,这样就仿佛有一个放爆竹的感觉了。

过年燃放爆竹,由来已久。

《荆楚岁时记》载:“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

”这段记载说明,爆竹在古代是一种驱瘟逐邪的音响工具,这就使得燃放爆竹的习俗从一开始就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

到了唐初,瘟疫四起,有个叫李田的人,把硝石装在竹筒里,点燃后使其发出更大的声响和更浓烈的烟雾,结果驱散了山岚瘴气,制止了疫病流行。

这便是装硝爆竹的最早雏形。

以后火药出现,人们将硝石、硫磺和木炭等填充在竹筒内燃烧,产生了“爆仗”。

到了宋代,中国民间开始普遍用纸筒和麻茎裹火药编成串做“编炮”(即鞭炮)。

关于爆竹的演变过程,《通俗编排优》记载道:“古时爆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日》教学反思
《元日》教学反思
【1】《元日》是北宋大诗人王安石描写新春佳节到来之际的一首颇为世人传颂的诗歌。

本课的教学我旨在让学生感受新春的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情景,人们意气风发,春风得意的感受,通过以下几个层次来进行渲染,进行教学:
(1)结合学生的知识储备进行教学。

先前我们已经学过了《春联》这篇课文,文章对春联的内容以及所表达的情感都有了一定的介绍,学生学完课文后,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例如:“又是一年春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
这些脍炙人口的春联一下子就把人们带入了那个欢乐祥和的氛围当中。

在进行《元日》的教学中,我大量的引导学生们联系春联的学习内容去感受元日中所描绘的欢乐喜庆的氛围,课文之间很好地进行了融会贯通,效果很好。

(2)结合学生的生活进行教学。

春节,对于学生们来说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提到春节,总是会浮现许许多多幅美好欢乐的画面,因此在学习“爆竹声中一岁除”这句古诗时,我提问:你们放过鞭炮吗?谁来说说你们当时放鞭炮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呀?学生们畅所欲言,说到自己捂住耳朵躲在一边,哥哥姐姐们小心翼翼的去点燃鞭炮,爆竹燃放的时候火光冲天,大家又笑又跳,开心极了……这些生活的场景通过古诗再次让学生们很快感受到
了那份欢乐,自己的生活实际很好的帮助他们理解了诗句,而诗句所描绘表达的内容又反过来加深扩大了孩子们对新年到来的感受,相得益彰。

(3)结合拓展内容进行教学。

当古诗学完之后,我们一起交流了古代另外几首描写欢度佳节的情景的古诗,“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这样的诗句又扩大了学生们的理解视野,加深了他们的理解,对元日这首诗歌理解更深了。

【2】今天带孩子们学习了本学期最后一课中的第一首《元日》,学习的要求: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的内容。

3)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

采用小组讨论合作的方式教学。

导入从学生的生活场景入手:同学们一定喜欢过年,那你们在过年时最喜欢做什么?学生有说放鞭炮的,有说穿新衣的,有说吃好东西的,有说走亲戚的……学生的情绪被带动起来。

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古时候人们是怎样过年的吗?想。

这样很快转入正题。

在学生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我设计了几个问题,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目的是让学生体会诗句所表现出的就意境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元日是什么意思?由此你联想的什么?
2)古人过年有哪些风俗?从中感受到怎样的气氛?
3)结合作者简介想一想结尾一句有没有更深的含义。

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体会到诗人所要表达思想感情。

由此我想学习之所以需要,是因为有不懂的问题,没有问题
就没有必要学习。

这堂课我的几个教学问题都设计得很好,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但总觉得是在牵着学生走,没有让学生真正读懂学会。

因此,我们应该充分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

教会学生质疑问题,启发学生质疑,教学问题应从学生中来,让学生在学习的一开始就处于主动地位。

我们不能满足于给学生设计好的问题,应鼓励学生敢问,还要教学生会问,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3】周二,以学案教学的新要求上了《元日》一课。

这是一首古诗,所描绘的场景学生比较熟悉,但有很多过年的习俗因为时代的久远,有些也不是很了解,在设计时,我将语文天地中的开卷有益做为本节课的一个内容,因为此阅读内容就讲到了“年”以及相关的风俗习惯的来历,非常有利于对古诗意思的理解。

对这篇文章的处理,我完全交给学生来完成。

由于是个传说故事,学生读起来兴趣盎然,对内容的把握非常好,完全能按照预设,自主学习,通过朗读,默读,学生便很好的把握了“年”的特点,爆竹,桃符,拜年的来历。

再学习古诗时很多字意的理解便顺理成章了。

由此可见,很好的整合语文天地中的练习也不失为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的好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