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德育教育的化学教案

合集下载

渗透德育教育的化学教案

渗透德育教育的化学教案

渗透德育教育的化学教案第一章:化学与生活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价值观。

1.2 教学内容化学与日常生活中的食品安全、健康、环保等方面进行讲解。

举例说明化学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1.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认识到化学的重要性。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1.4 教学评价学生能列举出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学生能理解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第二章:化学与环境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化学与环境的关系,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关爱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2.2 教学内容化学与环境污染、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讲解。

举例说明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2.3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通过情境模拟感受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4 教学评价学生能理解化学与环境的关系,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学生能提出一些环保的建议,并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第三章:化学与科技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化学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

3.2 教学内容化学在新能源、新材料等科技领域中的应用讲解。

举例说明化学在推动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3 教学方法采用项目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项目感受到化学在科技中的重要性。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3.4 教学评价学生能了解化学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学生能提出一些创新的想法,并具备积极进取的精神。

第四章:化学与健康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化学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认识到化学物质对健康的影响。

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自我保护意识。

4.2 教学内容化学物质与人体健康、药物研发等方面的知识讲解。

举例说明化学物质对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保护自己。

九年级化学下册德育渗透教案(一)

九年级化学下册德育渗透教案(一)

九年级化学下册德育渗透教案(一)九年级化学下册德育渗透教案一、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团队合作能力。

•引导学生树立科学道德观,遵守学术规范和学校纪律。

二、教学内容1. 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探讨科学与道德的关系,引导学生了解科学的社会责任。

•分析科技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正确的科技伦理观念。

2. 引导文化传承•认识化学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如古代冶金、炼丹等。

•通过案例分析,了解古代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和勤奋追求。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分组合作完成化学实验,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信任和尊重。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互相讨论和交流,形成共同解决问题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1. 渗透思想道德教育•介绍科学与道德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科学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分组讨论科学家在实践中的道德选择和社会责任。

•结合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思考科技发展对社会的影响,以及科学家应承担的伦理责任。

2. 引导文化传承•分组研究古代科技与古代文化的关联,如冶金、炼丹等。

•分享研究成果,了解古代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和勤奋追求。

•通过文献阅读和课堂讨论,让学生了解化学在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化学实验。

•每个小组成员负责不同的任务,共同完成实验。

•分析实验结果,小组内成员互相讨论和交流,形成共同解决问题的意识。

四、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价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参与学生的讨论和回答问题,评价学生对于科学与道德关系的理解。

•评价学生的文化传承研究报告,考察学生对于古代科学家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注意:本教案仅供参考,请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五、教学资源•课本《化学下册》•课件/投影仪•化学实验器材和药品六、教学环节安排1.热身活动(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科学家的名言警句,引导学生思考科学与道德的关系。

2.渗透思想道德教育(15分钟):–引导学生探讨科学与道德的关系并讨论。

渗透德育教育的化学教案

渗透德育教育的化学教案

渗透德育教育的化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德育教育的内涵及其在化学学科中的重要性;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提高化学学科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化学实验、观察、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学会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 德育教育在化学学科中的重要性2. 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3. 化学实验技能与科学探究4. 化学与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5. 德育教育与化学课程的融合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德育教育在化学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2. 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与应用3. 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4. 德育教育与化学课程的融合方法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讲解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化学实验技能等内容。

2. 实践法:进行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化学在生活、生产实际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5. 德育教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化学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测验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

2. 学生化学实验操作技能:通过实验操作评价学生的实验技能。

3. 学生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实验报告、论文等方式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4. 学生德育教育成果:通过课堂表现、实践活动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德育教育成果。

5. 学生综合运用能力: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评价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六、教学过程设计1. 引入新课:通过介绍德育教育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引出德育教育在化学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

2. 讲解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讲解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强调其与德育教育的关联。

初中化学体现德育教育的教案

初中化学体现德育教育的教案

初中化学体现德育教育的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团队合作在化学实验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
1. 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 安全实验操作流程
3. 共同完成化学实验
教学难点:
1. 学生合作意识培养
2. 实验操作中团队协作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实验试剂、实验手册、安全警示牌、实验室规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老师简要介绍团队合作在化学实验中的重要性,以及今天的实验内容和目标。

二、实验操作(30分钟)
1. 分组: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人,让他们分工合作完成实验任务。

2. 实验操作:根据实验手册的指导,学生按照分工进行实验操作,并保持良好的团队合作。

3. 安全注意:老师提醒学生注意实验安全,遵守实验室规则,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和试剂。

三、讨论与总结(10分钟)
1. 老师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2. 学生分享团队合作的体会和感受,思考团队合作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四、课堂小结(5分钟)
老师通过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多与他人合作互助。

作业:写一篇感想,分享在实验中的团队合作体会,并总结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评估方式:观察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评价实验结果和安全操作情况,以及学生的讨论与分享能力。

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案例设计

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案例设计

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案例设计第一篇: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案例设计关于化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一、问题的提示指挥棒下的应试教育使学生埋头钻研题海。

而忽视自身心的健康成长于人格品德修养的修炼。

我们的老师也在不断探求教学方式的改革,以提高学生的成绩,培养解题技能。

应对考试是可以在一段时间通过强化训练来完成,但心理的成熟是不能催热的,学生需要体验;需要感悟,能否利用知识传授的平台来体验人生哲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从而指导学生将来的人生道路呢?学生对说教式的政治思想工作已不屑一顾,而对于从自然学科知识中感悟的自然法则,规律是有兴趣的,自然学科与社会学科是相通的,做学问与做人的道理也是一致的,我们亦可用于讲解自然学科中规律的同时浸透人生道路,启迪学生智慧,开培人生。

二、理论依据1.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人如何做人。

如何做一位对社会有用之才。

学生不仅要有专业的知识能力水平。

更要具有为社会服务,为人类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的思想境界,要培养自己的技能,要磨练自己顽强的意志,只有树立高远的志向,才能发挥自己的最大创造潜能。

2.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社会,也是提倡人们在竞争发展自我的同时关心他人。

社会使人如人关系的总和,每个人都不能孤立于社会而存在,要知道没有别人给与你的帮助,没有大的发挥环境,是不可能有你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只有共同向前发展。

才能使整个社会向前迈进。

培养智商的同时,一定要注重情商的培养。

三、可行性分析1.化学这门自然科学充满了辩论法,如元素周期表揭示了量变到质变的规律;氧化-还原反应中体现的对立-统一的规律;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内因与外因的相互关系,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守恒,质量守恒,电荷守恒……等等这些内容对学生感悟辩证法,客观对待事物,把握人生的方向是有积极指导作用的。

2.随着“工业化” “现代化”的飞速发展。

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而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化学知识。

教师可利用此平台可对学生进行和谐发展必要性、重要性的教育,激发学生学习,求真的欲望。

高中化学渗透德育教育教案

高中化学渗透德育教育教案

高中化学渗透德育教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渗透的定义和原理;
2. 掌握化学渗透的影响因素和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4. 引导学生从化学渗透中感悟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
1. 化学渗透的概念及原理;
2. 化学渗透的影响因素和应用;
3. 化学渗透实验操作;
4. 化学渗透与道德教育的联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化学渗透的影响因素和应用;
2. 化学渗透实验操作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相结合:通过讲解理论知识,激发学生兴趣;
2. 实验操作:进行相关化学渗透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 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介绍化学渗透的概念及应用;
2. 学习:讲解影响化学渗透的因素和实验操作方法;
3. 实验:进行相关化学渗透实验,观察结果并记录数据;
4. 总结:讨论实验结果,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5. 反思:引导学生思考化学渗透与道德教育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作业布置:
1. 完成相关化学渗透实验报告;
2. 总结化学渗透的重要性及道德教育的意义。

七、教学反馈:
1. 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评分和点评;
2. 综合评价学生的表现,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准备。

八、板书设计:
1. 化学渗透的概念和原理;
2. 影响化学渗透的因素;
3. 化学渗透实验操作步骤。

以上为化学渗透德育教育教案范本,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完善。

德育渗透教案化学版初中

德育渗透教案化学版初中

德育渗透教案化学版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实验中的德育意义。

2. 掌握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操作规范。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化学实验中的德育渗透教学内容:1. 德育意义介绍:化学实验中遵守规则,保持诚实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自律和责任感。

2. 安全操作规范:学生需要戴好实验服、手套和护目镜,遵守实验室规定,注意实验环境的清洁和安全。

3. 团队合作意识: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实验,互相协助、互相检查,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教学过程:1. 开场导入:通过介绍化学实验中的德育意义,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遵守实验规则和保持团队合作。

2. 教师讲解:讲解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操作规范,重点强调戴好实验服、手套和护目镜的重要性。

3. 分组实验:将学生分组进行化学实验,每组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完成实验任务。

4. 展示成果:学生将实验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并分享实验中的团队合作体会。

5. 总结讨论: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和团队合作经验,引导学生反思并提出改进意见。

评价方式:1. 学生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对实验安全操作规范的掌握程度和团队合作能力。

2. 实验表现评价: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态度和表现,包括遵守规则、团队合作等方面。

延伸拓展:1. 可以组织学生自主策划并开展化学实验项目,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2. 可以邀请相关专业人士来校进行化学实验安全演示和讲解,加深学生对安全操作规范的认识。

教学反思:1. 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安全和心理健康,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

2. 需要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技能的考核,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后记:通过化学实验中的德育渗透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希望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能够自觉遵守规则,保持诚实和团队合作,成为有担当的社会主人翁。

初中化学渗透德育教案

初中化学渗透德育教案

初中化学渗透德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是一门基础科学,可以解释许多日常生活现象。

2.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

3.强调化学实验的安全意识和实验守则。

4.引导学生尊重实验器材,爱护环境,注重合作。

二、教学内容:1.化学是什么?2.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3.化学实验中的安全知识和实验守则。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讲解:介绍化学是什么,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步骤,以及化学实验中的安全知识和实验守则。

3.实践: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让他们动手操作,感受化学的乐趣。

4.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实验中的问题,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5.总结:总结化学实验的经验和教训,强调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意识和实验守则。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化学实验中的表现,包括实验操作的技能和实验守则的遵守情况。

2.听取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的学习收获和困惑。

3.在课后作业或小测验中考察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1.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增强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要重视学生的参与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要注重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六、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化学实验室,深入了解化学实验的实际操作过程。

2.开展化学实验设计比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组织化学科普讲座,引导学生关注化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应用。

通过以上教学方案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科学道德和实践能力。

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养成爱惜环境、尊重实验器材、注重合作的良好习惯,为其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案
(王娟)
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理解和掌握用浓度的变化量所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单位及实际意义。

(2)了解反应速率变化与化学方程式系数的关系掌握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

(3)理解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因是反应物的性质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因是外界条件如浓度、温度、催化剂、固体表面积等并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观察、对比分析和思考与交流等学习方法学会从实验中验证化学原理从物质结构上分析物质的性质并能应用化学原理在生活和生产实际中调控反应速率。

3.情感态度德育目标
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因是反应物的性质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因是外界条件。

它充分体现了“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这一哲学原理说明一个人的成长、成功、成才取决于自身的努力但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条件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单位影响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是本节课的重点。

2. 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与化学方程式系数的关系及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难点。

三、教学仪器
教材实验25、实验26中的有关实验仪器和药品
四、教学方式
通过实际情景引出课题通过实验观察、对比分析验证课题通过思考与交流使学生能运用课题原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
1.引入世间的物质千千万万物质的变化奥秘无穷。

化学变化即化学反应有两个根本问题即物质变化产生新物质和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但还有两个实际问题即化学反应速率快慢和化学反应的限度程度。

2.提问在生活、生产的实际中有哪些是“快”的反应离子反应、燃烧反应、炸药爆炸哪些是“慢”的反应金属腐蚀、食物腐败、塑料老化、溶洞形成化学反应快慢进行的定量描述———“反应速率”。

3.板书
一、化学反应的速率
1 概念: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来表示。

固体、纯液体无浓度。

2 单位:mol /L·min或mol /L·s
3 意义:是平均反应速率,同一反应用不同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数值可能不同但意义相同。

4 反应速率比等于化学方程式系数比。

二、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因是反应物的性质
1内因:金属性、非金属性、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等
2外因:温度、浓度、气体压强、催化剂等
【渗透德育:
从哲学原理可知“内因是变化的根据”,事物的变化取决于事物的内部即内因。

在已学过的碱金属Na、K、Rb、Cs分别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F2、Cl2、Br2、I2分别与H2化合的条件不同及生成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不同,说明反应速率的大小决定于反应物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的强弱。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明一个人的成长、成功、成才取决于自身的努力。

同学们看到的、身边的古代的、现代的例子很多,从中可以得到那些启发和自醒呢?
“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爱因斯坦这句名言说明什么道理?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一个人的成长、成功、成才取决于自身的努力,但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条件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

一个和谐家庭、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外界条件对每个人的成长发展对国家的发展壮大、繁荣富强是何等重要。

结合学生中的事实说明学习成绩的好坏与学习努力程度有关。


三、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条件:温度、浓度、催化剂、反应物接触面积、气体反应的压强、紫外线、电磁波等。

4.学生实验教材『实验25』『实验26』
①温度不同对双氧水分解速率的影响
②催化剂不同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5.思考与交流
见教材p45页学生回答、老师点评
6.小结
升高温度可增大反应速率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反应速率使用催化剂正催化剂可增大反应速率增大固体表面积z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可增大反应速率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可增大反应速率。

但并不是所有反应都必须增大反应速率有些反应需要减慢反应速率如金属腐蚀、食物腐败、塑料老化它可以使用负催化剂。

六、练习与作业
1.练习
①在一个2 L的容器里盛入8.0 mol某气态反应物5 min后测得这种气态反应物还剩余6.8 mol这种反应物的化学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
②的合成极大地提高了粮食的产量解决了人类生存的基本问题若在的密闭容中加入mol N2和3 mol 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分钟后测得N2的物质的量为0.3 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νx=
2.作业教材
P50页习题1、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