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官科专科检查
五官科检查项目

五官科检查项目
五官科检查分耳科项目、鼻科项目、喉科项目。
耳科项目有:耳镜检查,音叉检查,纯音听力计检查,声阻抗检查,耳声发射检查,听性诱发电位检查,多频稳态检查,前庭功能检查。
通过耳镜检查,可以看一下外耳道是否有红肿炎症,鼓膜是否有炎症、穿孔以及是否有感染的情况。
如果耳镜不清楚,可以做电子耳镜会更加清楚一些。
鼻科项目:前鼻镜检查,鼻内镜检查,鼻通气功能检查,嗅觉功能检查,鼻骨及鼻窦X光检查,鼻骨及鼻窦CT检查。
检查时可以初步看一下鼻腔的黏膜以及鼻甲是不是有肥大,是否有息肉。
如果病变比较深在的话,可以做电子鼻咽镜检查。
喉部项目:直接和间接喉镜检查,鼻鼻咽部纤维镜检查,鼻咽侧位片X光检查。
咽喉部的检查就通过压舌板,可以直视看一下咽喉部,对于较深的喉部的病变,要通过电子喉镜进行检查。
对于听力有问题的,或者是耳部有闷塞感的,可要通过一系列的听力的测试来判断听力损失的性质、程度以及病变的部位。
五官科体检操作规程

耳鼻喉科体检操作规程
一、检查项目:
耳部:外耳、中耳、听力
鼻部:外鼻、鼻前庭、鼻腔、嗅觉
咽喉部:口咽部、鼻咽部、喉部
二、操作规程:
(一)耳部:
(1)外耳:
耳廓:外形、大小、位置、对称性、畸形、瘘口、外伤疤痕、红肿、结节、牵拉痛等。
外耳道:炎症、疖肿、溢脓、耵聍或异物堵塞等。
(2)中耳:观察鼓膜色泽、内陷,是否穿孔,有无溢脓等。
(3)听力:通过对话判断受检者听力。
必要时用音叉检查法及听力计检查法。
(二)鼻部:
(1)外鼻检查:有无畸形、红肿、压痛、肿瘤、溃疡等
(2)鼻前庭检查:以左手示指及中指按住患者额部,拇指将鼻尖推向后上方,注意鼻毛多少、有无脓痂、皮肤有无红肿、溃烂、皲裂等。
(3)鼻腔检查:前鼻镜检查法——注意呼吸畅通度,鼻腔有无溃疡、异常组织(肿瘤、息肉),鼻甲大小,黏膜颜色(苍白、淡红、暗红)和湿润度,有无干痂或分泌物(量、质、位置),中隔有无偏
曲(机械性)。
后鼻镜检查法:必要时使用
(4)嗅觉:必要时检查。
(三)咽喉部:
(1)口咽部:令受检者张口。
在检查咽部以前,用压舌板牵开颊部。
注意:悬雍垂、软腭、腭弓有无不对称和有无溃疡、麻痹等。
扁桃体的大小、活动度、表面颜色、有无白膜、隐窝口有无栓子或脓性分泌物。
咽后壁淋巴滤泡是否增生、形状和色泽,咽侧索有无增厚等。
其他如充血、分泌物、假膜形成、肿胀、浸润、肿瘤以及异物等,均应随时注意。
(2)鼻咽部:使用后鼻镜检查
(3)喉部:使用间接喉镜检查。
军检耳鼻喉科检查项目

军检耳鼻喉科检查项目
军检耳鼻喉科检查项目包括:
1. 详细病史询问:询问患者的症状、病程、家族史等。
2. 特殊检查:根据病情需要进行特殊检查,如听力检查、鼻内窥镜检查、喉镜检查等。
3. 外耳检查:包括外耳道和鼓膜的检查,观察是否有炎症、肿物、损伤等。
4. 中耳检查:通过听力测试、鼓膜观察、听骨链震动试验等检查中耳功能是否正常,是否有中耳炎等问题。
5. 鼻腔检查:包括鼻腔的观察、鼻黏膜的检查、鼻腔内窥镜检查等,以了解是否存在鼻腔炎症、息肉、鼻中隔偏曲等情况。
6. 喉咙检查:通过喉镜检查,观察声带、声门和喉咙的情况,以了解是否存在声带炎症、息肉、咽喉炎等问题。
7. 语音检查:通过听、说、读、写等语言测试,评估患者的语音功能。
8. 听力检查:通过听力测试,了解患者听力功能的情况。
9. 听力筛查:通过常规的听力筛查方法,对大量人群进行听力检查,以早期发现听力问题。
10. 其他辅助检查:如鼻窦X线摄影、CT扫描、MRI等,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检查项目可能因不同的医院、医生和患者情况而有所不同,以上仅为一般情况下的常见检查项目。
五官科检查流程

五官科检查流程
五官科检查流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1. 询问病史:医生会询问患者关于症状的详细情况、发病时间、持续时间等,以了解病情。
2. 视觉检查:医生会用眼底灯或放大镜等工具检查眼睛、眼球、角膜、水晶状体等结构,以发现眼部问题。
3. 听力检查:医生会使用声音听觉器等设备检查患者的听力功能,以确定是否存在听力问题。
4. 喉咙检查:医生可能使用喉镜等工具检查患者的咽喉部位,以发现声带、扁桃体等异常。
5. 鼻腔检查:医生可能使用鼻内窥镜等工具检查患者的鼻腔、鼻窦等部位,以确定是否存在鼻腔问题。
6. 口腔检查:医生会检查患者的口腔、牙齿、舌头等部位,以发现口腔疾病或其他口腔问题。
7. 心脏听诊:医生可能用听诊器等工具听取患者的心脏声音,以判断心脏功能是否正常。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还可能进行其他相关检查,如血液检验、影像学检查等,以辅助诊断。
请注意,以上流程仅为一般情况下的五官科检查流程,具体的检查内容和顺序可能会根
据医生的判断和患者的实际情况有所调整。
所以建议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检查。
五官科专科操作规程讲解学习

五官科专科操作规程讲解学习五官科专科操作规程是指五官科医生在临床工作中进行各类检查、治疗和手术等操作时应遵循的一系列规范和流程。
遵循操作规程有助于提高诊疗水平,确保患者安全,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下面将对五官科专科操作规程进行详细讲解。
一、术前准备1.患者信息核对:医生在操作前要核实患者的个人信息,确保进行的是对应患者的操作,避免发生患者混淆。
2.检查仪器准备:医生在操作前要检查所需仪器是否完好,操作是否正常,以确保设备可以正常使用。
3.患者交待:医生在操作前要向患者讲解所要进行的操作的目的、步骤和可能产生的风险,征得患者同意后,方可进行操作。
二、操作流程1.患者准备:将患者安置在舒适的姿势下,让患者放松身心,确保操作的顺利进行。
2.检查操作:根据患者病情和需要,进行相应的检查操作,如眼部检查、耳鼻喉检查等。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细致入微,操作技巧娴熟,保证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3.治疗操作:根据患者病情和治疗需求,进行相应的治疗操作,如眼部治疗、耳鼻喉治疗等。
在操作过程中要细心、耐心,严格掌握操作技巧,确保治疗效果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4.危重患者护理:对于危重患者,医生要加强护理,密切监测生命体征,配备相应的监护设备,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5.手术操作:对于需要手术的患者,医生要提前做好手术准备工作,包括洗手消毒、手术器械准备等。
在手术操作过程中要规范操作流程,严格执行手术操作规范,确保手术安全和手术效果。
三、术后处理1.随访观察:在操作结束后,医生要对患者进行观察,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对于有需要的患者,要及时进行随访,及时处理问题。
2.纪录填写:医生要及时将操作过程和术后处理情况进行记录,准确详细地描述患者的病情、操作过程和术后处理等,以便于医患双方了解情况。
3.术后宣教:医生要向患者进行术后宣教,告知患者术后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反应,让患者了解并掌握术后的护理方法和注意事项。
五官科专科操作评分标准

5. 剪下睫毛:嘱患者向上看,左手分开眼睑,右手持剪刀沿睑缘剪掉睫毛.
6。 将粘附于剪刀上的睫毛擦拭在无菌纱布上,勿落入眼内。
7. 清理脱落于眼部周围的睫毛,剪完睫毛后用抗生素眼药水冲洗术眼.
8. 再次核对患者信息。
未核对扣5分
一项未做到扣3分
一项未做到扣3分
效果评价
20分
1. 操作过程熟练、正确。
2. 尊重、关心、爱护患者动作轻柔。
3. 用物、污物处置恰当.
4。 术眼睫毛无残留,眼部皮肤无损伤。
5
3
2
10
操作不熟练扣3分
未关心爱护患者扣3分
处置不符合要求不得分
操作导致眼部皮肤破损不得分,睫毛有残留扣2分
四、泪道冲洗法操作规程及质量评价
态度、语言不符合要求各扣2分,沟通无效扣2分
一处不符要求酌情扣1~2分
1。 护士准备:着装整洁,洗手(剪指甲),戴口罩、帽子
2。评估:
(1)眼部情况,如眼部是否清洁,有无分泌物,眼睑及结膜有无充血、水肿有无眼痛.
(2)眼部用药既往史,药物过敏史。
(3)患者对治疗合作程度,对眼部用药知识的了解情况.
3。用物准备:治疗盘、遵医嘱备眼药膏(检查眼药水的质量、有效期)无菌棉签、弯盘、污物桶.
5
5
6
4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2分
未评估扣5分,评估少一项扣1分
用物少一件扣1分
环境不符合要求扣4分
操作方法与程序
60分
1。 将病人携带至眼科治疗室,病人平卧于诊断床上或取坐位.
2。 携用物至治疗室,核对床号、姓名、腕带、性别、术眼并解释并取得合作.
五官科诊疗常规学习

鼻出血诊疗常规(鼻科疾病)病史采集1、单侧或双侧出血,出血时间、量,出血前后的表现;2、外伤、手术史;3、高血压、血管硬化等心血管疾病;肺心病等;5、凝血机制异常或血小板量或质异常等方面的血液病;6、长期接触磷、汞、砷、苯等化学性物质,长期服用水杨酸类药物;7、近期急性传染病,流感,出血热;8、月经期。
体格检查1、全身检查:注意一般状态,测血压、脉搏、呼吸;2、专科检查:(1)鼻腔:注意鼻腔各壁、各鼻道有无新生物及血性分泌物、粘膜糜烂、溃疡、血管扩张等,特别是鼻腔顶后段及鼻咽等隐蔽处;(2)鼻咽:有无新生物,腺样体肥大。
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血型、出凝血时间;(2)VCA-lgA, EA-lgA, EB病毒DNA酶抗体。
2、器械检查:( 1)心电图、肺功能、肾功能。
/( 2)必要时胸透。
(3)X线鼻窦照片,必要时鼻窦CT或MRI治疗原则&根据就诊时的情况决定治疗措施。
一、就诊时出血严重,首先抢救、止血,再查找出血原因。
1、全身:( 1)注意失血量。
( 2)测血压、脉搏,注意生命体征,疑有休克者,平卧位。
( 3)冰敷头部及颈部大血管区。
(4)补液恢复血容量:NS 5%GNS代血浆、严重者输同型血。
(5)止血药物:立止血,6- 氨基己酸,抗血纤溶芳酸,止血敏等。
(6)烦躁不安,血压高者使用镇静剂。
(7)血压高者酌情使用降压药。
2、局部:(1)可找到出血部位:①可用浸有血管收缩剂- 麻黄素、肾上腺素的棉条压迫止血;②烧灼法:热烧灼,AgNO烧灼,电凝,微波,激光。
(2)出血部位不明者予填塞:①明胶海绵、止血纱布等可吸收材料;②凡士林纱条前鼻孔填塞、后鼻孔填塞;③气囊、水囊填塞。
(3)出血严重,反复填塞不能止血者给予血管结扎:鼻腔下半部出血(中甲以下),结扎颈外动脉或颌内动脉;中甲平面以上,结扎筛前动脉。
二、就诊时出血已止或反复少量出血者,重点寻找出血原因及出血点,并对病因治疗。
体检五官科检查标准

体检五官科检查标准
摘要:
1.体检五官科检查的重要性
2.五官科检查项目及标准
3.常见五官科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4.保持五官健康的日常生活习惯
正文:
体检五官科检查对于维护个人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帮助我们及时发现潜在的五官科疾病,从而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本文将为您介绍五官科检查的相关标准以及保持五官健康的日常生活习惯。
首先,我们来了解五官科检查的项目和标准。
五官科检查主要包括眼科、耳鼻喉科和口腔科等方面的检查。
具体来说,眼科检查包括视力、眼压、眼底等;耳鼻喉科检查包括听力、耳镜、鼻镜、喉镜等;口腔科检查则包括牙齿、牙周、舌头、唾液腺等。
这些检查项目的标准因年龄、性别、生理状况等因素而异,一般来说,正常范围的数据表示相应器官功能良好。
其次,了解常见五官科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例如,眼科疾病包括近视、远视、老花眼等,可以通过佩戴眼镜、隐形眼镜或进行激光手术等方式进行矫正;耳鼻喉科疾病如中耳炎、鼻炎、喉炎等,需要根据病情采取药物治疗、理疗或手术治疗;口腔科疾病如龋齿、牙周病、口腔溃疡等,则需要进行口腔清洁、药物治疗等。
最后,保持五官健康的日常生活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五官健康至关重
要。
例如,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定期检查视力;注意耳朵和鼻子的清洁,避免污水进入;保持口腔卫生,定期刷牙、使用牙线、漱口等;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鼻得检查法鼻部检查得目得就是研究症状出现得原因进而为鼻病得诊断提供依据。
因此鼻部检查既要重视局部,也要注意临近部位及全身状况。
根据诊断需要,采用相应方法,由外及里、循序渐进,进行详细检查。
第一节外鼻及鼻腔得一般检查法依其病情、合作程度与检查治疗得要求,病人可分别采取坐位、半卧位。
通常使受检者面对检查者端坐,上身稍前倾,头颈放松以便头位随检查者需要作适当调整。
不合作得小儿需由家长抱着固定位置,姿势如图。
调整额镜使光焦点集中在受检部位。
边询问病史,边注意听其发音就是开放性还就是鼻塞性鼻音,其呼气有否臭味。
呼气臭味见于萎缩性鼻炎、牙源性上颌窦炎、长时间得鼻腔异物与鼻腔内死骨及鼻石。
一、外鼻观察外鼻形态及临近部位有否畸形、缺损、肿胀或异常隆起。
鼻梁歪斜、单侧鼻背塌陷可见于鼻骨骨折。
鼻梁低凹(鞍型鼻)可由于鼻中隔软骨受损所致,如萎缩性鼻炎、鼻中隔手术不当等。
鼻翼平直、外鼻孔细长,见于长期鼻塞、经口呼吸者。
鼻尖或鼻翼有显著触痛,提示有鼻疖或急性鼻前庭炎。
鼻梁触痛可见于鼻中隔脓肿,鼻背触诊可知两侧鼻骨位置就是否对称,骨折时一侧下塌并有触痛。
二、鼻腔一般检查需使用前鼻镜(anterior rhinoscope),以便从前鼻孔观察鼻内变化。
检查者左手执前鼻镜,右手扶持受检着得额部,调节受检者得头位,或手持枪状镊作必要得检查操作,如向鼻腔填入麻黄素棉片收缩鼻甲。
(一)鼻前庭检查观察鼻前庭皮肤有无红肿、糜烂、皲裂、结痂,以及鼻毛脱落情况。
皮肤皲裂、结痂、鼻毛减少,轻度充血见于鼻前庭炎。
限局性隆起,触痛明显或隆起顶端有脓点就是为鼻前庭疖肿,隆起位于鼻前庭外下壁,无触痛见于鼻前庭囊肿。
此外还应注意鼻前庭有无赘生物、乳头状瘤等。
(二)鼻腔检查检查者持大小合适得鼻镜,镜唇前端勿超过鼻内孔以防损伤鼻粘膜。
轻轻张开鼻镜镜唇,观察鼻内孔形态。
鼻内孔狭细如缝,见于鼻翼塌陷或先天性梨状孔狭窄。
右手扶持受检者额部,随检查需要变换如下体位。
受检者头稍向前倾(第一位置),可瞧到下鼻甲、下鼻道、总鼻道下部、鼻中隔前下区与鼻腔底部,有时可瞧到鼻咽部及软腭得运动。
头后仰约30º(第二位置),可瞧到中鼻甲、部分中鼻道、鼻中隔与总鼻道中部及嗅裂一部分。
头再后仰30º(第三位置),可瞧到中鼻甲前端、鼻丘、嗅裂后部与鼻中隔上部。
前鼻镜检查不能窥见上鼻甲及上鼻道。
如鼻腔分泌物较多,可嘱病人擤出或用吸引器吸出。
若下鼻甲粘膜肿胀妨碍观察,可先将1%麻黄素生理盐水棉片置于下鼻甲与鼻中隔之间,3min后取出。
或用1%麻黄素生理盐水鼻内喷雾1~2次,待粘膜收缩后再行检查。
正常得鼻腔,其粘膜呈淡红色,光滑、湿润,探针触之柔软、有弹性。
各鼻道无分泌物积聚。
下鼻甲与鼻底、鼻中隔并不相贴,约有2~3mm米宽得得缝隙。
判断下鼻甲大小时应注意与病人得主诉及症状结合。
鼻甲肿大时以1%麻黄素收缩鼻粘膜,如下鼻甲体积无明显变化,提示为慢性肥厚性鼻炎或药物性鼻炎。
正常中鼻甲比下鼻甲小,粘膜颜色略淡。
中鼻甲粘膜肿胀、肥大或息肉样改变可使中鼻道缝隙消失。
正常得鼻中隔完全垂直者少见,只有引起临床症状者方为病理性鼻中隔偏曲。
鼻腔内新生物较易发现。
应仔细观察肿物位置、表面形状,探查其硬度、活动度及表面就是否易出血。
后鼻镜检查法详见第二篇第三章第二节间接鼻咽镜检查。
第二节鼻窦一般检查法(一)望诊与触诊与鼻窦相应得面部皮肤不同程度得红肿、压痛多见于炎性病变。
急性上颌窦炎红肿部位在同侧面颊部,急性筛窦炎得红肿部位在鼻根两侧内眦部,急性额窦炎得红肿部位在眼眶内上角近眉根部。
鼻窦感染若向眼眶扩散,可引起眼睑肿胀、结膜充血、眼球突出或移位等。
鼻窦肿瘤若累及面部可有鼻窦得面部相应部位隆起,或向皮肤表面破溃,触诊质地硬韧感。
上颌窦得后外壁为颞下窝与翼腭窝得前壁,上颌窦癌破坏此壁,可引起患侧颞下窝与翼腭窝饱满,并有张口困难。
鼻窦囊肿引起窦腔扩大,窦壁变薄,也可使面部相应部位膨隆,触诊有乒乓球感。
肿瘤或囊肿若侵入眼眶可引起眼球突出或移位。
(二)前鼻镜检查主要观察有否阻塞中鼻道引流得病变如鼻中隔高位偏曲与粘膜结节,以及中鼻甲肿大或息肉样变。
若嗅裂与中鼻道有脓液则表明鼻窦有化脓性感染。
脓液在鼻腔不同位置有诊断意义,中鼻道前端出现脓性分泌物,多为额窦炎症;中部有脓,多为前组筛窦感染;中部稍后有脓,多为上颌窦炎。
嗅裂部出现脓液则考虑后组筛窦或蝶窦得炎症。
鼻窦肿物或使鼻腔外侧壁内移,或破坏窦壁突入鼻腔,后者表面触之极易出血。
临床上疑有鼻窦炎得存在,但鼻镜检查未发现中鼻道有脓液,可行体位引流。
方法:首先用1%麻黄素生理盐水棉片置入鼻腔,收缩肿大得下鼻甲。
然后再将棉片置入中鼻道,收缩中鼻道粘膜,促使窦口开放。
疑为上颌窦积脓时,侧卧头低位,患侧在上;如疑为额窦或筛窦积脓,则取正坐位,10~15min后取出棉片,再行鼻镜检查,观察鼻道内有否脓液。
(三)口腔检查上颌窦底壁为上颌骨牙槽突,第二前磨牙与第一、二磨牙牙根感染常引起厌氧菌性上颌窦炎。
故行鼻窦检查时应同时检查口腔,注意观察上列磨牙牙龈有否充血,有否病牙,必要时请口腔科医师会诊。
不明原因得牙痛、牙齿松动甚至脱落,就是上颌窦癌侵犯牙槽得表现。
此时可见上列牙槽突宽粗,后期可有硬腭破溃。
(四)上颌窦穿刺冲洗上颌窦穿刺冲洗就是诊断与治疗上颌窦病变得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上颌窦穿刺,可将冲洗液或抽吸物进行实验室与病理检查,以明确窦内病变性质与确定治疗方针。
上颌窦穿刺具体方法见第四章第一节。
第三节鼻内镜检查法鼻内镜(nasal endoscope)以其多角度、视野广得特点,可完成对鼻腔内各个部分得检查。
此外,经下鼻道上颌窦钻孔术可将鼻内镜引入上颌窦内直接观察窦内各壁与自然开口,还可通过鼻内镜得引导取活体组织病理检查、发现鼻出血部位行电凝固或激光止血。
鼻内镜包括0º与侧斜30º、70º、90º、110º、120º等多种视角镜,镜长18cm,外径4mm,一般常配备有照相、显示与录像装置。
使用时先用1%麻黄素生理盐水棉片收缩鼻粘膜,再以1%地卡因行粘膜表面麻醉。
持0º或30º角镜沿鼻底进入,越过鼻中隔后缘,转动镜面观察鼻咽各壁情况。
然后逐渐退出指向鼻腔要检查得部位。
观察上颌窦口须用70º角镜,鼻腔顶部检查以90º角镜为宜。
为防鼻内镜进入鼻腔因温差镜面有雾形成,可事先将镜面用热水加温。
即便如此,仍不免有时有雾。
此时可在鼻内等其升温取出擦干镜面再迅速放入鼻腔。
鼻内镜检查主要观察显示部位粘膜形态,分泌物性质、有否糜烂、血管扩张;中鼻道内各结构得形态,如钩突得大小、额窦、前组筛窦与上颌窦得开口。
各处有否粘膜息肉或真菌团块;有否新生物,其表面形态如何等。
当镜端到中鼻甲后端时镜面外转,应观察蝶筛隐窝、蝶窦开口与后组鼻窦开口得形态、有无分泌物等。
经下鼻道钻孔得上颌窦内镜检查须经下鼻道上颌窦环钻术将0º、70º、110º鼻内镜依次经套管引入上颌窦内进行不同角度得观察。
正常上颌窦粘膜薄而透明,可瞧到粘膜下得黄白色骨壁与细小得血管。
在内侧壁上方有其自然开口。
当有感染性炎症时,粘膜充血、血管扩张且其形态模糊不清,窦内有脓性分泌物存积。
只有在特殊情况下需行蝶窦鼻内镜检查,如诊断蝶窦内得阻塞性病变、蝶窦肿瘤、脑脊液鼻漏等。
第四节鼻功能检查法(一)鼻通气功能检查法(patency test in nasal airway) 鼻通气功能得检查目得主要就是判定鼻通气程度、鼻气道阻力大小、鼻气道狭窄部位、鼻气道有效横断面积等,通过这些指标得测定,对判定病情、确定治疗方针均有重要价值。
1.鼻测压计(rhinomanometer) 用于测定呼吸时气流在鼻腔得阻力。
正常成人鼻阻力就是196~294Pa(2~3cmH2O)/(L·S)。
鼻腔有阻塞性病变时,鼻阻力升高;萎缩性鼻炎或鼻甲切除过大导致空鼻症(nose empty syndrome)时,鼻阻力明显减少。
2、声反射鼻量计(Acoustic Rhinometry)主要用于定量判断鼻腔及鼻咽腔容积、最小横截面积,进而对鼻腔及鼻咽部疾病得病变程度、疗效、甚至疾病得性质作出客观评价。
正常声反射鼻测量曲线可见曲线在鼻腔前部显示有两个明显狭窄处。
第一狭窄处为鼻内孔位置,第二狭窄处为下鼻甲前缘位置。
健康人鼻腔最小横截面积位于鼻腔前部,曲线从前向后呈渐增高趋势。
鼻腔段曲线突然显著增高见于鼻中隔穿孔及萎缩性鼻炎患者,曲线增高程度与鼻中隔缺损面积或萎缩性鼻炎严重程度相关。
鼻腔段曲线突然显著降低见于鼻炎、鼻息肉等鼻腔增生性疾病患者及鼻阈狭窄者。
曲线后段显著增高见于腭裂病人。
曲线后段低平见于腺样体肥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鼻咽癌等鼻咽部增生性疾病病人。
异常曲线得变异位置与鼻腔或鼻咽部病变位置基本一致。
(二)鼻自洁功能检查法 (self-cleaning function test of nose) 主要通过对鼻粘液纤毛传输系统得检查来判定鼻得自洁功能。
常用糖精实验(saccharin test):取直径0.5mm得糖精颗粒,置于下鼻甲上表面距鼻甲前端0.5cm处。
嘱受检者每15s吞咽一次,当其感到咽部有甜味时立即报道,记录从放置糖精颗粒到感到咽部有甜味时得时间即为糖精受粘液纤毛推动由前向后得移行时间。
以细卷绵子由前鼻孔插至咽后壁,测量糖精放置处至咽后壁得距离,以此距离除以移行时间所得之商即为鼻粘液纤毛传输速度。
成人正常值为3、85~13.2mm/s,平均为7.82mm/s。
当有鼻腔炎症时可使粘液纤毛传输速度减慢,近年国内外常以糖精实验结果作为鼻、鼻窦疾病治疗效果、各种鼻部药物筛选得指标之一。
(三)嗅觉功能检查法(olfactory test)1.嗅瓶实验(smell bottles test)将含有常见5种不同气味得溶液(如蒜、醋、香精酒精、煤油等)分别装于形状相同得5个褐色小瓶中,让受检者辨别各瓶得气味。
能嗅出全部气味者为嗅觉存在。
只辩出2种以下者为嗅觉减退。
2.嗅阈检查(smell threshold test)以多数人可嗅到得最低嗅剂浓度为一个嗅觉单位,将该嗅剂按1~10嗅觉单位配成10瓶,选出7种嗅剂,共配成大小相同得70个褐色瓶。
让受检者依次嗅出各瓶气味,测出其最低辨别阈。
也可以7×10小方格绘出嗅谱图,使结果更为直观。
3.嗅觉诱发电位(olfactory evoked potentials, OEP) 嗅觉诱发电位系由气味剂(odrants)或电脉冲刺激嗅粘膜,应用计算机叠加技术,在头皮特定部位记录到得特异性脑电位。
由气味剂刺激诱发者亦称嗅性相关电位(olfactory event-related potentials, OE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