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电电声教材-声学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声学基本知识》PPT课件

《声学基本知识》PPT课件

p L p 20 lg p0
p0 2 10 pa
5
声压级单位:分贝。
用声压级表示人耳听阈与痛阈范围是:0 ~120 dB
2.声强和声强级:
a.声强: 在声传播方向上单位时间内垂直通过单位面 积的声能量,称为声音的强度,简称为声强, 单位是瓦每平方米 。
P I c
2
2.声强和声强级:
(3)中心频率
f
f1
n
每频程的上限与下限频率的几何平均值 称为该频程的中心频率 中间8段称为倍频程中心频率。将每一倍 频程再分为3份,称为1/3倍频程中心频 率。 f
2
噪声测量最常用的是倍频程中心频
f2 2 f 2
n
2
率和1/3倍频程中心频率
n 2
f

f 1 f / 2n 2
在均匀的理想流体中的小振幅声波的波 动方程为:
2 p 2 p 2 p 1 2 p 2 2 2 2 2 x x x c t

2 1 p 2 p 2 2 c t
在直角坐标系中:
x y z
在球坐标系中:
2 1 1 1 2 2 (r 2 ) 2 (sin ) 2 r r r r sin r sin 2
f
• 声音可以分解为若干(甚至无限多)频率分量的合成。为 了测量和描述声音频率特性,人们使用频谱。频率的表示 方法常用倍频程和1/3倍频程。倍频程的中心频率是 31.5、63、125、250、500、1K、2K、4K、8K、 16KHz十个频率,后一个频率均为前一个频率的两倍, 因此被称为倍频程,而且后一个频率的频率带宽也是前一 个频率的两倍。在有些更为精细的要求下,将频率更细地 划分,形成1/3倍频程,也就是把每个倍频程再划分成三 个频带,中心频率是20、31.5、40、50、63、80、 100、125、160、200、250、315、400、500、 630、800、1K、1.25K、1.6K、2K、2.5K、 3.15K、4K、5K、6.3K、8K、10K、12.5K、16K、 20KHz等三十个频率,后一个频率均为前一个频率的 21/3倍。

第一章 电声基础知识

第一章 电声基础知识

电声基础知识引言一、电声学的定义及扬声器技术发展的原因:1.定义:电声学(Electroacoustics)是研究声电相互转换的原理和技术以及声信号的储存、加工、测量和利用的学科,从频率范围来讲主要是可听频段,有的也涉及次声和超声频段。

电声的诞生是以贝尔和华生发明电话机,爱迪生发明留声机为标志的。

扬声器是一种电声器件,它的雏形最初是作为电话用的耳机而发明的。

在这一百多年间,扬声器有了不断的发展,成为目前能适应高保真重放所需要的产品。

2.扬声器技术发展原因:最近扬声器技术的发展,一方面是由于设计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振膜、磁体、粘接剂等材料的发展。

因此,最近高保真扬声器在提高音质的同时,容许输入功率也大幅度地提高。

这是为了适应需要大声压的舞蹈音乐重放,在高保真扬声器方面的发展。

3.扬声器的物理特性与音质间的关系:有人认为,在高保真设备中,对音质起主要作用的是扬声器。

事实上,将扬声器切换后,音质会发生突然的变化。

此外,除去扬声器以外的其他部件优劣几乎都是由物理特性来判断的,但对扬声器都会有“物理特性好的音质并不好”的看法。

这是因为实际听到的音质:①是扬声器本身的特性和听音室的声学特性共同决定的;②对扬声器中细微差别的物理特性还不能被测量到;③对音质判断时,是依靠个人记忆来定出的,容易产生个人的差别。

判断扬声器的物理特性与音质间的关系,是从事扬声器研制、设计的技术人员多年研究的课题。

4.电声学与主观因素的关系:电声学是一门与人的主观因素密切相关的物理学科,原因是从声源到接收都摆脱不了人的主观因素。

声音是多维空间的问题(音调、音色、音长、声级、声源方位及噪声干扰等),每一维的变化都对听感有影响。

复杂的主观感受并不是任何仪表所能完全反映的,这必然联系到生理和心理声学,语言声学,甚至音乐声学等各个方面问题,形成了电声学的特色和它的复杂性。

5.发展趋势:社会的发展和生产的需要对电声学提出了大量的实际与理论问题。

《声学基础知识》课件

《声学基础知识》课件
《声学基础知识》PPT课件
让我们一起探索声学的奥秘吧。从声学基础概述开始,深入了解声音的产生 机制、声音的特性和参数,以及声学波动的基本概念。
声学基础概述
声学是研究声音在空气、固体和液体中的传播和变化的学科。它涵盖了声音的起源、传播和感知等方面的内容。
声音的产生机制
声音的产生涉及物体振动,从声源传递到介质中形成声波。声波通过空气、固体或液体的震动传递,最终被我 们的耳朵接收。
声音的特性和参数
声音具有许多特性和参数,包括频率、振幅、声压级和声色。这些特性决定 了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质。
声学波动的本概念
声学波动是指声音在空气、固体或液体介质中传播的过程。了解波动的基本概念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声音的行为 和传播规律。
声场的传播和测量
声场是声波在空间中的分布情况。了解声场的传播和测量方法有助于我们优 化声音的传递和改善声学环境。
声学信号的处理和分析
声学信号的处理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改善声音的质量。通过采用数字信号处理等技术,我们可以对声音 进行精确的控制和调整。
声学应用的案例研究
通过案例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声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包括音乐演奏、建筑 设计、噪声控制等。这些案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声学的实际应用。

声学基础培训教材

声学基础培训教材

声学基础培训教材第一章质点振动学一、 振动学是研究“声学”的基础1、 质点、振动系统的概念(1) 集中参数系统(2) 质点的自由振动Mm 、KmFk=Km Σ、Km= Cm 、顺性系数,力顺,Σ为位移虑疑律:Fk=-Km Σ牛顿第二定律:ΣΣ=0其中wo 2= M m (Wo 振动圆频率,称角频率)de 2 + ao 2Σ=0(质点的自由振动工程)(3) 自由振动的一般规律:W . Wo=2πf由于Wo 2FO= 2π 或(4)2信能: 2总能:E=Ep+Ek= KmΣ2+ MmU22、双弹簧串接与单接系统的振动(1)双弹簧串联相接Km K2m Mm(2)并联相接K =2Km固有频率提高倍(2)弹簧质量对系统固有频率的影响等效质量:Mm+固有频率:FO=3、质点的强迫振动强劲振动后一般规律:Em=Rm+jxm称为系统后力阻搞,Rm为力阻,WMm为质量抗力阻抗后模:Em=力学品质因素:Qm愈大其振位移振幅也愈大二、电声器件的工作原理:前面已了解系统作强迫振动时,稳定振动与强迫力的关系,我们可以三个具有一定特征的区域。

根据三、音圈扬声器的工作原理:根据电磁学原理,在扬声器音圈上通以电流时,在磁场作用下音圈将产生一电动力F=BLI,在频率较低时,音圈的电感很小,电阻抗菌素主要是电阻,所以在音圈上施加频率恒定的电压。

由此产生一对频率恒定的力,在阻力作用下中音圈和纸盆等元件组成的振动系统就产生振动,因此使用空气辐射了声波,频率不太高时,声辐射阻近的成正比,如果纸盆的速度振幅Va 对频率恒定声辐射功率成正比,在恒力Fa的作用下要保持加速度振幅的恒定,与频率无关。

电声课讲义_第1声学基础

电声课讲义_第1声学基础

教育电声系统
•后期制作合成 1、先对记录在各条音轨上的声音分别进 行必要的加工和处理,如延时、混响或对 某些频率进行补偿等。 2、通过调音台进行声像控制,最后合成 双声道立体声节目。
教育电声系统
电脑音乐系统 组成:计算机、音频软件和音频接口 (声卡)组成。 作用:电脑音乐系统的两大核心是MIDI 技术和数字音频技术。音乐创作和声音制 作.
教育电声系统
四、平面声波和球面声波的区别 波阵面为平面 如细管中声波 I= W/S 它与距离无关。 波阵面为球面 I=W/4πr2
当声源频率较高时和与声源距离较远 时,球面声场可作平面声场处理。
教育电声系统
第二节、声波的传播 1.媒质对声波的吸收 声波在媒质中传播时,声能会有一部 分由于物体的振动或在物体内部传播时介 质的摩擦或热传导而被损耗,所以声波的 声压、声强将逐渐减少,这种现象称为媒 质的吸收。媒质对声波的吸收取决于媒质 的吸声系数 ,它与媒质成分有关。另还与 温度、湿度及声音频率有关。
教育电声系统
三、声波的强度(声压) 用来表示声音的强弱。 在没有声波扰动的空气中,存在着静态的大 气压强10↑5Pa (气压的国际单位是帕斯卡,简称 帕,符号是Pa )。 当有声波传播时,空气发生疏密发生变化, 因而空气的(密度)压强发生变化,也即在静态 的大气压的基础上又产生一个交变的压强。这个 由声波引起的那部分交变的压强就是声压。
教育电声系统
隔板长度比波长大
隔板长度比波长小
教育电声系统
声波的绕射与波长、障碍物的大小有关。 我们能听到的声波,波长在1.7cm—17m 的范围内,是可以与一般障碍物(如墙角、 柱子等建筑部件)的尺度相比的,所以能绕 过一般障碍物,使我们听到障碍物另一侧的 声音。声源的频率越低,绕射现象越明显。 由于声波有绕射的本领,所以室内开窗比不 开窗更能听到邻室的谈话声,而当墙壁存在 缝隙和孔洞时,隔声能力大大下降了。

电声学基础知识

电声学基础知识

音膜(折环)
折环
微型扬声器的折环一般是由高分子薄膜材料(PEI PET,PEN,PEEK等),通过热成型加工成型。在扬 声器振动过程中起到弹簧的作用。 折环的功能有三: ① 帮助保持音圈的中心位置; ② 为振动系统提供弹性恢复力; ③ 振膜边缘提供一个有阻尼的终端;以 阻尼从盆架反射回来的振动。
磁碗
三磁路
级芯
内磁 (主磁钢)
上夹板 外磁
(边磁)
下夹板
五磁路
级芯
内磁 (主磁钢)
上夹板
外磁 (边磁)
下夹板
环形磁路
级芯
内磁 (主磁钢)
音圈
音圈
音圈是扬声器的重要组件之一。当交变音频电流通过音圈时,使音圈受到随音频变化的 交变磁力,上下运动,带动音膜振动发出声音。
F=BLi
导线材质
导线的材质,通常为铜,只有需音圈质量较轻的单元,才使用铝质;但由于铝线焊接 困难,为改善其焊接性能,通常在铝线外,包一层铜,这样的导线,即称为铜包铝线。
扬声器的谐波失真特点: 在附近失真较大,主要是因悬挂系统以及驱动力的非线性所引起的。
扬声器主要电声特性
总品质因数 Qts 在共振频率点声阻抗的惯性抗(或弹性抗)部分与纯阻部分的比值
电品质因数 Qes: 机械品质因数Qms:
Qes

Re Bl2
M ms Cms
Qms

Rms Bl2
M ms Cms
Qts
电声学基础知识
1
扬声器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2
扬声器的主要电声特性
3

扬声器的主要零部件
4
扬声器腔体
5
扬声器测试
磁路部件
磁钢

《电声基础知识》课件

《电声基础知识》课件
《电声基础知识》PPT课 件
电声基础知识的概述,包括电声基础概念介绍和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电声设备
麦克风
介绍不同类型的麦克风,如动圈麦克风和电容式麦克风。
扬声器
讲解扬声器的工作原理和不同类型,如喇叭和震膜式扬声器。
耳机
介绍耳机的种类,如开放式耳机和封闭式耳机。
信号处理
声音的采集
详细讲解声音的采集方法,如麦 克风阵列和传感器。
4
探索智能音箱和虚拟智能助手的工作原理和 功能。
未来发展趋势
声音识别和合成技术的 进一步提升
展望声音识别和合成技术的未 来发展,如语义理解和情感识 别。
智能音箱和虚拟智能助 手的应用场景不断扩大
探索智能音箱和虚拟智能助手 在家庭、商业和医疗领域的应 用。
将电声技术应用到更多 领域
展示电声技术在汽车、游戏和 虚拟现实等领域的潜在应用。
声音的数字化和压缩
介绍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和声音压 缩算法。
声音的处理技术
探索声音处理技术,如均衡器和 混响器。
应用领域
1
录音和音频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处理
介绍录音技术和音频信号处理方法。
音乐产业中的应用
2
探索电声技术在音乐制作和演出中的应用。
3
语音识别和合成
讲解语音识别和合成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智能音箱和虚拟智能助手

电声设计培训教材之一_声学基础

电声设计培训教材之一_声学基础

电声设计培训教材之一向左运动时,则空气层质点膨胀,空气层的密度将减小,压强亦将减小,使空气层处于“稀疏”状态。

活塞不断地来回运动,将使空气层交替地产生疏密的变化。

由于空气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交替的疏密状态,将由近及远地沿管子向右传播。

这种疏密状态的传播,就形成了声波。

频率(Frequency)声源在一秒中内振动的次数,记作f,单位为赫兹(Hz)。

人耳能听得见的声波的频率范围为20~20000Hz,称为可闻声或音频声,简称声音。

低于20Hz的声波,称为次声。

虽然人耳听不到,但可用仪器接收到,它在研究热带风暴、地震及核爆炸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高于20000Hz的声波称为超声,它在无损探伤、切割、诊断、水下探测等方面,均有广泛的应用。

虽然在自然界中能产生单频率的声源很少,大多数声源的振动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产生的大多为复合音。

但是,我们可以用频谱分析的方法,把一个复合音分解为一系列幅值不同的单频声的组合。

因此研究单频声具有基础性的意义,而频率则是描述单频声的一个重要物理量。

在音响和通信中所涉及的声波,就是人耳能感知的音频声。

而研究音频声的拾取、重放、传播及传播过程中的各种物理现象的科学,就称为音频声学。

周期(Period)声源振动一次所经历的时间,记作T,单位为秒(s)。

T =1/f波长(Wave Length)沿声波传播方向,振动一个周期所传播的距离,或在波形上相位相同的相邻两点间距离,记作λ,单位为米(m)。

声速(Sound Speed)声波每秒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记作c,单位为米/秒(m/s)。

声速与传播声音的介质和温度有关。

固体介质、液体介质和气体介质三者之中,固体介质中的声速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例如:钢铁中约为6100m/s;水中约为1480m/s;空气中约为344m/s(常温下)。

在空气中,声速(c)和温度(t)的关系可简写为:c =331.4+0.607t频率f、波长λ和声速c 三者之间的关系是:c=λ·f在空气中,不同频率的声波,具有相同的传播速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声学基础知识

Pr —反射波声压幅值
透射系数 T =
PT Pi
PT —透射波声压幅值
则有 R =
ρ 2 C 2 − ρ1C1 ρ 2 C 2 + ρ1C1
2ρ 2C2 ρ 2 C 2 + ρ1C1
(95)
T=
(96)
当(1) ρ1C1 = 无界面存在。 (2)
ρ 2 C 2 ,即 Z 1 = Z 2 ,则 R = 0
λ2
= (2n − 1)
π
2

ρ1C1 << ρ 2 C 2 时,这相当于 D = (2n − 1)
λ2
4
即D为
λ2
4
的奇数倍时,声波全不透过。 结合(2) (3)可以推断用一固定厚度中间层插入无限媒质中去且中心层的特性阻抗与 无限媒质不同,则中间层透声本领随频率变化有周期性或者说隔声效果也随频率周期性变 化。
处于同一振动相位的两个相邻层之间的距离称波长 △质点速度
λ=
c , c —声速, f —频率。 f
v (m/s)
V(m3/s)
媒质中无限小部分,仅仅是由于声波存在引起的速度。 △容积速度
声波引起的容积速度是媒质中单位时间内垂直通过指定面积的流量。
U =V ⋅S
△声阻抗
S —面积
ZA(N·S/m5)
ZA =
媒质中一点的静压强是指该点处无声波存在时的压强。 大气中取 P0=105(Pa) △声压 P(Pa)
声波在传播时在媒质中产生的愈量压强(静压强的增量变化) 。 对于正弦变化声压, P有效 = △纵波 △横波 △声线 △波长
P峰值 2
媒质中质点的振动与波的传播方向相平行,则此波称为纵波。 媒质中质点的振动与波的传播方向相垂直,则此波称为横波。 声波传播时所沿的方向称为声线。 λ(m)
两者差别很小,在工程中可忽略。 △声功率 PA=I·S 或 PA = U R A = V Rm
2 2
PA(W)
,V:振动速度(m/s) 式中 U:体积(容积)速度(m3/s) RA:辐射声阻(ΩA) △声功率级 PAL(dB) Rm:辐射力阻(Ωm)
PA L = 10 lg(
PA ) PAr
PAr :基准声功率
P U
P —该表面上的平均有效声压
ZS(N·S/m3)
U —经过该表面的有效容积速度
△声阻抗率
ZS =
P V
△特性阻抗
ρ 0 C (N·S/m3)
在自由平面前进中一点的有效声压与该点有效质点速度之比。在数值上它等于媒质密 度与声速之乘积,它的单位名称又称瑞利(Rayl) 。 △声强度 I(W/m2)
Z1 Z 2 2 − ) Z 2 Z1 反射波强度 令 R1 = ,则 R1 = 4C t 2πl Z Z 入射波强度 ( 0 ) + ( 1 + 2 )2 Z 2 Z1 λ2 (
式中 λ 2 为声波在障碍物中的波长
(94)
透射波强度 = 1 − R1 入射波强度
反射系数 R =
Pr Pi
60
Pi —入射波声压幅值
(97)
ϕ = t cos −1 ( P1 A sin ϕ1 + P2 A sin ϕ 2 ) /( P1 A cos ϕ1 + p 2 A cos ϕ 2 )
当(1) ϕ 2 − ϕ 1 = 0 ± 2π 时
2 2 2 PA2 = P 1A + P 2 A + 2P 1A P 2 A = (P 1A + P 2A)
λ
6

2. 声波的传播
2.1 平面波在无反射条件下的传播
所谓无反射是指在空间传播很远而碰不到障碍物, 或在很长的管中传播, 或者虽在很长 管中传播,但管端负载等于管的特性阻抗。 在无反射时,任一点的声压瞬时值和振速瞬时值之比是一常数,而且是一实数,即
P = C 0 ρ 0 。对于空气 C0 ρ 0 = 407mks 瑞利,C 0 ρ 0 称作声阻抗率,一般叫做气体的特性阻 V
C0 ρ n ,此后随 Kr 增加,X0 反而减 2
小,R0 继续增加,但增速益慢,当 Kr → ∞ 时, R0 → C 0 ρ 0 , X 0 → 0 。所以当距离增至
∞ 或频率很高时,球面波性质变成与平面波相同。因 Kr =
2πr
λ
,当 r = λ 时, Kr = 2π 这
时 R0 ≈ C 0 ρ 0 ,所以当距离 r = λ 时,球面波已可视作平面波了。
T = 1 意味着无反射,全透射相当于
ρ 2C2 > ρ1C1 或 ρ 2C2 < ρ1C1 对 于 前 者
R>0 称为硬边界,后者称为软边界,前者反射波声 压位相与入射波位相相同,后者位相相差 180°。 当障碍物作为一中间层时,如图 35 所示,声波 通过中间层时的反射波及透射波的大小不仅与
ρ1C1 、 ρ 2 C 2 有关,而且还与中间层厚度 D 有关,
根据叠加原理,两列或以上声波合成声场的声压等于每列声波的声压之和,所以有:
P = P1 + P2 = P1 A cos(ω ⋅ t − ϕ1 ) + P2 A cos(ω ⋅ t − ϕ 2 ) = PA cos(ω ⋅ t − ϕ )
式中
2 2 PA2 = P 1A + P 2 A + 2P 1A P 2 A cos(ϕ 2 − ϕ1 )
(91)
式中 K 称波数
K=
ω
c
=
2πf 2π = λ c
式(91)的实数部分为声阻率,由于它的存在,才使声源的一部分能量转换成辐射出 的声能,若实数 R0=0 则无声能辐射,虚数部分 X0 是无功分量,它总是正值,所以其性质是
59
第三章
声学基础知识
声质量,它就像在声源的质量之上再加上一些同振质量使之加重一样。 设 X 0 = ω ⋅ m0 则 m0 =
61
第三章
声学基础知识
令 R21 =
ρ1C1 ρ 2C2
则 R21 越小隔声效果越好,隔声效果越好隔声时,绝大多数中间层
是固体,理论证明当声被垂直入射时或中间层较薄时即使斜入射时,层中只有纵波存在。
2.4 声波的绕射、衍射
障碍物的线度与声波波长同一数量级时, 声波全部绕过障 碍物,称之为绕射。障碍物的线度在 5~10λ 时,声波部分绕 过障碍物称为衍射, 广义而言, 全部绕射和部分绕射均可称作 衍射。障碍物的线度愈小,衍射愈强,如果远小于声波波长则 障碍物对声波传播无影响。如果线度比波长大得多,虽然还有衍射,但在障碍物背后边缘附 近 会 形 成 一 个 没 有 声 波 的 区 域 , 这 个 区 域 称 作 声 影 区 ( 见 图 36 )。 图 36. 声波的衍射

PA = P1 A + P2 A
(98) (99)
± 3π (2) ϕ 2 − ϕ1 = ±π,
(3) ϕ 2 − ϕ1 =
则 则
2 PA2 = ( P 1A − P 2A)
即 PA = P1 A − P2 A
π
2
2 PA = P12 A + P2 A
2.8 无相干性声波的叠加
两个频率不同的波,即使具有固定相位差也不会发生相干现象,或者频率相同,相位 差无规律变化的声波也不会相干。 (1)两列声波频率很接近时, 设 P1 = PA sin ω1t
抗。传播过程中声压只是沿传播方向距离的函数,垂直传播方向的平面声压相等。
2.2 球面波的传播
一个球体其半径以微量 dr 作周期变动, 它将在空间产生球面波 (声源尺寸 <
2
λ
6
也如此) ,
球面波传播时的波阵面面积是 S = 4πr 。其空间中任一点声压振幅与距离 r 成反比,其声 阻抗率 =
P C0 ρ 0 ( Kr ) 2 jC0 ρ 0 ( Kr ) = + V 1 + ( Kr ) 2 1 + ( Kr ) 2
2.7 声波的相干性
频率相同、有固定相位差的声波叠加会发生干涉现象,这种相位差可能是同声源声波
62
第三章
声学基础知识
到达某位置因路径不同而造成的。 设到达空间某位置的两列声波分别为:
P1 = P1 A cos(ω ⋅ t − ϕ 1 )
P2 = P2 A cos(ω ⋅ t − ϕ 2 )固定相位差 ϕ = ϕ Nhomakorabea − ϕ 1
P2 = PA sin ω 2 t
则有 P = P1 + P2 = 2 PA cos(
−13
PAr = 10 −12 W W)
(注:在 L.L.白瑞纳克“声学”一书中, PAr = 10 △声级 (dB)
在声级计上通过计权网络读出的声压级称为声级,为了反映人耳听觉特性有 A、B、C、 D 四个计权网络。A 网络是模拟人耳对 40□方纯音的响应。目前噪声测试中常用 A 计权,一 般用 dBA 表示。此外,它还有相应的时间计权与频率计权配合使用反映人耳特性。所谓时 间计权实际上就是时间平均特性,包括三种检波指示特性,即:快(F) 、慢(S) 、脉冲(I) 。 快特性检波电路的时间常数为 125µs,慢特性为 1000µs,两者测稳定连续声时无差别。 所以声级是一种近似的响度级。 △响度 (宋)
m0 即为同振质量
取 r = r0 ( r0 声源半径)
X0
ω
=
C0 ρ 0 Kr0 ω[1 + ( Kr0 ) 2 ]
∴ m0 =
(92)
因K =
ω
c
ρ n r0
1 + ( Kr0 ) 2
(93)
由式(91)可知,当 Kr=0 时(频率=0,无振动)R0、X0 均为零,随着 Kr 增加,最初 R0、X0 均增加,在 Kr=1 时,X0 达最大值,此时 R0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