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式”蛙泳论文浅析“平式”蛙泳与“波式”蛙泳的特点与区别
蛙泳

浅谈蛙泳的学习方法集宁师院附中丁文平摘要:蛙泳是比较古老的一种泳式,在民间广泛流传,从模仿青蛙的游泳动作而得名,使人能像青蛙变王子一样在水中自由游动,但也要经过科学性的系统训练方法才能逐渐的得到挖掘和提高,蛙泳的内部技术结构是四种泳姿中最为复杂的,臂腿变化方向多,与其他泳式的差别很大,所以较难掌握好。
蛙泳也是四种姿势中最慢的一种,这是因为学习者从下水移臂到收腿都会给身体带来很大的阻力,使前进速度骤然下降,身体前进的速度极不均匀。
但蛙泳也有一些独特的优点,如蛙泳的呼吸比较容易掌握,而且每个动作周期结束后都有一定的滑行放松的时间,所以较容易学会,而且掌握动作节奏后很快就能游较长的距离。
此外,还便于观察前方,在实用游泳如救生等领域有重要的地位。
下文正式本人对其研究后的综诉以及见解。
关键词:蛙泳;学习方法;见解Abstract: The breaststroke is a relatively old-style beaches, in the civil widespread, from frogs to imitate the moves named after the swim, people can change like the frog prince, like free swimming in the water, but also a scientific system of training methods Can gradually be increased and mining, the breaststroke is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four Yongzi technology in the most complex, multi-arm leg changes direction, and other beach-style vary greatly, so difficult to master. Four positions in the breaststroke is one of the slowest, this is because learners from launching boom to shift the body or legs will have a great resistance to a sudden decline in forward speed, physical forward speed is uneven. Breaststroke but there are also some unique advantages, such as breaststroke breathing more easily grasp, but every action has a certain period after the end of the taxiway relaxation time, more easy to learn and master rhythm action soon after will be able to travel a longer distance. In addition, for observation of the front, such as swimming in practical areas such as life-saving importance. I formally below its comprehensive study of the views and appeals.Key words: breaststroke; learning; opinion1.前言:游泳教练普遍认为,竞技游泳四种姿势中,最容易教会的是蛙泳,最难教好的也是蛙泳。
平式蛙泳完整配合动作要领

平式蛙泳完整配合动作要领
平式蛙泳是一种游泳姿势,也被称为蛙泳。
它是通过做出一系列协调的动作来推动身体在水中前进。
下面是平式蛙泳的完整配合动作要领:
1. 身体位置:开始时,身体放松地浮在水面上,面向水下。
头部保持与脊柱对齐,眼睛朝前看。
2. 腿部动作:将双腿伸直并并拢,脚尖朝外。
然后,快速地向外张开双腿,使腿与肩同宽。
接着,弯曲膝盖,将双脚向臀部方向拉拢。
3. 手臂动作:先将双臂伸直,手掌朝下,与肩同宽。
然后,将双臂同时向外推出,直到与肩平行。
接着,将手臂弯曲,手掌朝向内侧,再向前划水。
4. 呼吸技巧:在手臂划水的同时,头部慢慢转向一侧,让口鼻露出水面呼气。
当需要吸气时,头部迅速转回正面,张嘴吸气,然后再次将头部转向一侧继续呼气。
5. 配合呼吸:手臂和腿部的动作应该与呼吸配合。
当一个手臂向前划水时,另一个手臂刚开始向外推出。
同时,腿部也要配合,腿向外张开的同时,手臂向前划水。
这些是平式蛙泳的完整配合动作要领。
通过熟练掌握这些动作,你可以在水中游得更快更有效。
记住,练习的重点是保持身体的协调和平衡,同时呼吸要合理配合,以提高游泳的效果。
平蛙与波蛙的区别

平蛙与波蛙的区别平蛙波蛙现在波蛙和平蛙的定义是以身体运动轨迹来区别的:平蛙身体以水平形前进,波蛙身体以波浪形前进。
波蛙起码肩要出水,而平蛙只头出水,相对来说高蛙也可以叫波蛙。
蛙泳技术流派众多,就算高蛙如果细分起来也有不同叫法,不是专业教学没必要分那么细,对广大业余爱好者来说简单点不容易“糊涂”。
至于要从动作区分那就广了,哪个部位都有所不同,这不是一两句能说清楚的。
在蛙泳一划水,一呼吸,一蹬腿大框架下平蛙的动作节奏是:划水―蹬腿,波蛙的动作节奏是:划水―前扑―蹬腿。
前扑是波蛙特有的,在前扑完成四分之三时开始蹬水,后四分之一通过蹬腿完成整个前扑。
如果平蛙还不熟练,不建议了解过多,也不可盲目开始学波蛙,否则容易使1楼朋友那样头晕。
平蛙基础好了,波蛙学起来就快,在学习中遇到各种各样疑问也好对比着来解决。
以下是生命在于坚持的泳友一己之见,仅供参考!波蛙对身体素质有一定的要求,并不是说你的水性不错就可以游出波蛙,和蝶泳的道理是一样的.波蛙要有强有力的暴发力,高肘划水,迅速夹肘,耸肩,快出手,并且对身体的柔韧性也有一定的要求,整个前进路线以肩为准是一个波浪型,波蛙又叫海豚式蛙泳,腿部动作酷似蝶泳,没有明显的蹬和夹的过程,是直接向后向下方鞭水.波蛙基本动作:划手??前扑??蹬腿(前扑就是所谓的猫扑)平蛙基本动作:划手??蹬腿前扑是波蛙的独特之处。
多数人把波蛙也叫做海豚式蛙泳。
人身体最宽处就是肩部,波蛙划手后肩会露出水面,以减少阻力。
波蛙手一般是高肘划水,迅速夹肘,提肩,快速出手,手甚至在水面上前伸。
波蛙身体露出水面相对很高,看起来非常潇洒。
其实波蛙和平蛙的具体区别很多,比如腿,多数人都知道蛙泳的主要动力是腿,手的走水效果和腿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波蛙的腿酷似蝶泳,没有明显的蹬夹,而是向后向下鞭水。
并且采用的是窄打腿技术。
波蛙和平蛙还有许多不同之处,在这里就不详细说明了,以上是主要的区别。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很多人都认为波蛙快,平蛙慢,其实平蛙游好了也不慢,游不好波蛙,不但没有速度,反而浪费体力。
论述蛙泳的特点和规则

论述蛙泳的特点和规则特点蛙泳是一种常见的游泳姿势,其特点如下:1.身体平行水面:蛙泳时,身体保持水平,头部在水面上,身体与水垂直,使得游泳者能够轻松呼吸。
2.腿部协同运动:蛙泳的特点之一是腿部的协同运动。
蛙泳时,双腿同时向外侧张开,然后向内收拢。
这种蛙泳动作使游泳者能够推进身体,快速前进。
3.蛙泳动作独特:与其他游泳姿势相比,蛙泳的动作独特。
蛙泳时,游泳者的手臂呈现一种曲线形状,类似蛙足的扇形运动,保证了游泳者的稳定和平衡。
4.节约体力:蛙泳的动作相对简单,不需要太大的体力耗费。
游泳者可以通过掌握正确的技巧,最大限度地减少体力消耗。
规则蛙泳作为一项正式的竞技项目,有一定的规则和要求。
以下是蛙泳的一些常见规则:1.出发方式:在正式比赛中,蛙泳的出发方式采用起跳式,选手可以跳入水中或者起跳时落入水中开始比赛。
2.手臂动作:蛙泳中的手臂动作应该协调而有力。
在游泳的过程中,双臂应以手掌和手腕为轴进行连续的向前扇形划水,以推进身体向前。
3.腿部动作:蛙泳的腿部动作是这个游泳姿势的重点。
游泳者应该用双腿协同运动,双脚着力后撑水,然后用内旋的方式向内收拢。
在伸展阶段,脚趾向外打开,形成较大的水阻力,以提供更强的推进力。
4.呼吸要领:蛙泳的呼吸要领相对简单。
游泳者可以在手臂划水时,将头抬出水面,吸入新鲜空气,然后在收缩时将头部回到水中,将空气呼出。
重复这个过程,以保证游泳者的呼吸畅通。
5.转身技巧:在比赛中,游泳者需要完成转身动作。
转身时,游泳者应该用侧身的方式接触到池壁,并快速转身,然后再次踢腿和划水,继续游泳。
综上所述,蛙泳作为一种常见的游泳姿势,具有特点明显、动作简单、节约体力的优点。
在正式比赛中,游泳者需要遵守相应的规则和要求,以确保公平和秩序。
通过不断的训练和练习,游泳者可以掌握正确的技巧,提高游泳的效果和速度。
浅析现代蛙泳技术风格特点与个性化

音 体 美
浅析坝代蛙泳技术风格特 点与个性化
河 南省 平顶 山 市 中心体 育运 动 学校 李海 源
[ 摘 要] 代表 当今最优 秀的蛙 泳技术有三种 : 平航式、 高拉式 、 波浪式 。它们有既相 同共性和 不同风格 、 点, 动员应根 据 自己的 特 运 年龄 、 别, 性 游泳距 离 身体条件 来选择这些技 术, 及 以最大限度地发挥 自己的能力。 取得优异的成绩。 [ 关键词 ] 蛙泳技术 泳姿 个性化
了最先进蛙泳技术共性 。 现代 蛙泳技术无论平航式 、 高拉式还是波浪式都具有共同特点: 3 .身体在水 中保持流线型。 .1 1 最大 限度地减少了对水的阻力 , 身体 定的迎 角充分 ,利用流体 中升力和阻力的合力产生的推进作用来推 进蛙泳技术 中的身体位置。 3 .采用高肘浅划水和窄腿蹬水高肘浅划水首先增加 了手臂与水 .2 1 的接触面积 、 划水路线较长能充分发挥上肢力量 , 其次是手臂划水合力 点的轨迹与躯体运动均处在相近 的水层间 ,这样可 以减少 因划水 噎深 或弧度过大而产生 的上下分力和造成身体起伏过大 ,腿 间距离较窄 的 蹬水 , 减少腿 的迎面阻力 , 于加 速游进的频率协调动作 , 便 减轻心脏负
2研 究对 象和 方 法 .
21 . 研究对象 : 全国少年游泳 比赛 1一 4 组 , O1岁 河南省 游泳 队蛙泳 组 以及 国内高水平蛙泳选手 。 2 研究方法 : 资料法 , 索近代蛙泳文献资料 , 析筛选 技术 . 2 文献 检 分 资料进行研究。 23调查访问法: 问河南省游泳队主教 练。 . 访 3分析与讨论 . 31本文对不 同蛙泳 选手根据 自身特点蛙 泳泳姿的选 择进行 了进 . 步的分析研 究, 为以后完善蛙泳技术提供参考 。 纵观近二十年的泳坛 赛况 , 我们 不难发现 , 参加蛙 泳比赛的运动员几乎都是 采用“ 平航式 ” 、 “ 高拉式” “ 、波浪式 ”这三种技术或根据 自身 的特点在这三种技术 中进 行细微调整和改进 。在每次 的大赛 中采用这三种具有代表性技术 的运 动员都曾创造过优异成绩 。如 民主德 国的赫尔纳和美 国的伦德奎斯特 是传统平航式世界冠军和世界纪录创造者 ,而 民主德 国的格韦尼格尼 和美 国运动员穆尔豪斯却采用高拉式打破过世界纪 录并夺得过世界冠
蛙泳的特点和规则

蛙泳的特点和规则蛙泳是一种常见的游泳姿势,也是国际泳联规定的四种标准泳姿之一。
它的特点是在水中的动作要求相对简单,适合初学者练习,同时也是比赛中的一种重要泳姿。
本文将对蛙泳的特点和规则进行详细解释。
一、蛙泳的特点1. 呼吸方式灵活:蛙泳的呼吸方式相对自由,游泳者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呼吸方式。
一般来说,蛙泳者在游泳时会将头部抬起,将嘴巴露出水面,进行呼吸。
这种呼吸方式相对轻松,适合初学者练习。
2. 肢体协调:蛙泳要求游泳者的四肢协调配合,左右手臂和腿部要同时做出相对应的动作。
这种协调性要求游泳者有较好的身体控制能力,能够将四肢的动作统一起来。
3. 节奏感强:蛙泳的节奏感很强,游泳者需要根据自己的呼吸和动作来调整节奏。
一般来说,蛙泳的节奏可以分为“鼓起-伸直-收拢-伸直”四个阶段。
游泳者需要掌握好这个节奏,以保持游泳的稳定性和效率。
4. 泳姿稳定:相比其他泳姿,蛙泳的泳姿较为稳定,游泳者可以保持身体的相对平衡,减少因为波浪或其他因素带来的干扰。
这也是蛙泳被广泛应用于游泳教学和比赛中的原因之一。
二、蛙泳的规则1. 蛙泳起跳:蛙泳比赛开始时,游泳者必须在水中待命,头部低于水面。
起跳时,游泳者可以选择潜水起跳或者站立起跳,但不允许使用跳板。
起跳后,游泳者必须立即开始蛙泳动作。
2. 蛙泳动作:蛙泳的动作包括摆臂和蹬腿两个部分。
摆臂时,游泳者的手臂应从胸部伸直向前,然后向外侧分开,再向内收拢,最后回到胸部。
蹬腿时,游泳者的腿部应从膝盖弯曲的状态开始,然后向外侧分开,再向内收拢,最后伸直。
摆臂和蹬腿的动作应该是协调一致的。
3. 呼吸:蛙泳中的呼吸方式相对自由,游泳者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呼吸方式。
一般来说,游泳者会将头部抬起,将嘴巴露出水面,进行呼吸。
在比赛中,游泳者通常会选择每一次摆臂和蹬腿之后进行一次呼吸。
4. 蛙泳转身:蛙泳比赛中,游泳者需要在泳池的一端进行转身。
转身时,游泳者可以选择翻滚转身或者翻身转身的方式。
蛙泳的特点

蛙泳的特点:1.蛙泳的内部技术结构是四种姿势中最为复杂的。
2.臂腿变化方向多。
3.与其他泳式的差别很大,所以较难掌握好。
4.从水下移臂和收腿会给身体带来很大的阻力,使前进速度骤然下降,身体前进速度极不均匀。
蛙泳技术类型:1.平式蛙泳。
2.波浪式蛙泳。
平式蛙泳身体的姿势特点:1.在每个动作周期中,平式蛙泳的身体姿势相对来讲比较接近水平位臵。
2.呼吸通过向下低头和向上抬头来完成。
3.在一个动作周期(一次蹬腿一次划手)结束后,有一个短暂的相对稳定的滑行瞬间,此时臂腿并拢伸直,身体较平地俯卧与水面。
头略微抬起,身体保持一定的紧张度,以维持良好的流线型。
4.当划水和抬头吸气时,头抬出水面,肩部上升,并开始收腿,但这时身体仍然较水平的俯卧于水面。
平式与波浪式身体姿势的区别:波浪式蛙泳的依据:1.根据几何学原理,两点之间直线最短。
因此人们传统上认为,以直线方式在水中游进是最快的。
但是,规则是限制使蛙泳不能持续在水下前进,而人体又不能克服重力在水面上前进。
而波浪式运动却可以解决这个矛盾。
2.光和声的传播都是以震动的方式进行的,其速度快且穿透力强。
3.猫科动物的奔跑以迅速而见长,它们奔跑的轨迹也呈波浪形。
4. 波浪的速度受对称性和波长波幅的影响。
5.在对称的条件下,波长越长,波幅越小,速度就越快。
波浪式蛙泳的精髓:1.“追逐波浪”。
2.肩的动作轨迹从侧面看是对称的波浪形,波浪呈对称形起落,在吸气后没有突然的下落。
3.在运动员自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波长越大越好。
蛙泳腿:1.收腿2.外翻和蹬夹3.滑行蛙泳收腿:开始收腿时髋关节和大腿、膝关节略微下沉。
收腿时同时屈膝屈髋,两膝边向前收边逐渐分开,踝关节伸展,小腿和脚跟在大腿和臀部的后面,在髋关节的投影截面内轻松地前收,以减小阻力。
当足接近臀部时停止收腿。
平式和波浪式蛙泳蹬夹的区别:1.平式蛙泳蹬夹的特点是蹬水路线长,能充分发挥髋关节和大腿肌肉的力量。
2.波浪式蛙泳大腿收腿的幅度不大,蹬水过程呈螺旋状,速度很快,主要利用脚掌产生的旋转产生推进力。
竞技游泳技术

蛙 泳
• 蛙泳是比较古老的一种泳式,在民间广为
流传。由于模仿青蛙的游泳动作而得名。 • 蛙泳的内部技术结构是四种姿势中最为复 杂的,臂腿变化方向多,与其他泳式的差 别很大,所以又较难掌握好。
身体姿 目前,蛙泳技术基本分为两种:平式蛙 泳和波浪式蛙泳。两种技术在身体姿势、 腿的技术和手臂方面都有很大区别。
三、滑 行
• 腿蹬夹结束后,由于蹬腿的惯性作用两腿
有一个短暂的滑行阶段。这时两腿应尽量 伸直并拢,为下一个动作周期做好准备。
臂部动作
• 两手手心向朝外下方,直臂分手略比肩宽,
高肘抱水、划水,当手划至胸前时,手、 小臂、肘依次在胸前收手夹肘、夹紧。手 向前方伸直。 • 在划臂时两不过,划手时肘不过肩;收手 在划臂时两不过,划手时肘不过肩; 手不过肩。 时,手不过肩。 • 收手夹肘时,动作要连贯,不能停顿。 收手夹肘时,动作要连贯,不能停顿。
(一)平式蛙泳身体姿势特点 (二)波浪式蛙泳的身体姿势特点
腿部动作
• 蛙泳的腿部动作较其他泳式重要,不仅起
到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还可以产生较大 的推进力。腿动动作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即收腿、外翻和蹬夹、滑行。
一、收腿
•
注意控制大腿收腿时的角度,不要过大。脚 和小腿在膝盖外侧。
二、外翻和蹬夹
脚外翻一定要用力,脚心对准水。蹬腿、 脚外翻一定要用力,脚心对准水。蹬腿、 夹水一定要连贯,一气呵成,不要分解。 夹水一定要连贯,一气呵成,不要分解。腿 蹬直夹紧。 蹬直夹紧。
呼吸与臂配合动作
• 分手时开始抬头; • 划臂时抬头吸气; • 伸臂的同时低头。
完整配合动作
• 口诀:划臂腿不动, 口诀:划臂腿不动,
收手又收腿。 收手又收腿。 先伸臂后蹬腿, 先伸臂后蹬腿, 臂腿伸直漂一会。 臂腿伸直漂一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式”蛙泳论文:浅析“平式”蛙泳与“波式”蛙泳的特
点与区别
[摘要] 蛙泳是最为普及的一种泳姿。
所以,从它成为正式比赛项目以来,人们对它的研究越来越多;其技术动作的改变和进步也越来越大。
这一系列的改变与进步,说明它容易被人们所接受,也容易被人们学习和掌握。
所以,蛙泳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宽广的研究平台。
[关键词] “平式”蛙泳“波式”蛙泳特点
蛙泳是一种模仿青蛙游泳动作的一种游泳姿势,也是最古老的一种泳姿。
由于蛙泳的速度比较慢,在20世纪初期的自由泳比赛中(不规定姿势的自由游泳),蛙泳不如其它姿势快,使得蛙泳技术受到排挤。
在当时的游泳比赛中,一度没有人愿意采用蛙泳技术参加比赛,随后国际泳联规定了泳姿,蛙泳技术才得以发展。
一、“平式”蛙泳与“波式”蛙泳的特点
“平式”蛙泳是20世纪70年代之前流行在泳坛的技术。
大多数专家认为游泳时,身体应采用小平姿势,因此被称为“平式”蛙泳,也被人称作“传统蛙统”。
“平式”蛙泳的技术待点:身体位置非常接近水平位,臀部始终接近水面,通过抬头做吸气动作,运动员的肩部不露出水面。
因此,主X采用“平式”蛙泳的人认为,由于“平式”蛙泳身体无须做多余的上下起伏动作,所以可减少迎面阻力,游起来省力。
“波式”蛙泳曾经被人称为“海豚式”蛙泳。
身体以波浪形前进的游法,人们一般将这种游法称之为“波式”蛙泳。
“波式”蛙泳的技术特点:身体起伏大,划手的时候,肩部会露出水面,臀部位置较低,身体姿势是向前倾斜的。
蹬腿时,低头伸肩,前冲和提臂,以波浪式节秦前进,提臂,与上体俯冲同步进行,抬高身体在水中的位置,形成高体位的姿式,形成流线型,减少阻力,提高游速。
二、“平式”蛙泳与“波式”蛙泳的差别
“波式”蛙泳的技术极复杂,在以前,蛙泳主要是手、腿配合,而“波式”蛙泳则是除了手、腿之外,还要有提肩、拱背和髋部的上下波动动作,其中提肩是形成“波式”蛙泳的主要动作。
“波式”蛙泳的发明人,1992年奥运会冠军,创造了200米蛙泳世界记录者巴罗曼的教练纳吉称:“肩应沿着均匀的波型线游进”。
也就是说,肩部应该沿着非常均匀的波形起伏,吸气后,肩部不要突然下沉,这种波浪式的提肩动作,是在蹬腿时,对在水面上的身体在做好前扑动作是至关重要的,被另一位巴罗曼的前任教练厄本称为“饿猫扑食动作”。
如果肩突然下沉,会在均匀的波浪线上突然出现凹陷,这是“波式”蛙泳与“平式”蛙泳的最大的差别。
提肩的第一个目的是为了使肩和臂提到一定的高席,以便于双手、前臂在水面前伸,做好前扑动作。
在“平式”蛙泳中向前伸臂动作是在水面下完成的,这就会产生很大的阻
力。
“波式”蛙泳通过提高身体的高度,在提高的同时,会产生挺腰的动作,可使整个身体受阻部分露出水面。
这时,只有身体胸腔以下的部分和腿部在水下,使阻力减少。
而“平式”蛙泳则是身体的最宽部分——肩部不露出水面。
这就产生了相当大的迎面阻力。
“波式”与“平式”蛙泳的区别,除了提肩外,髋的摆动也是另一大区别,是在“波式”蛙泳时必不可少的动作技术。
游泳运动员的重心是最重要的,重心不稳是不能产生优异成绩的,而引起“波式”蛙泳最大争议,也就是由于它波动的幅度要比“平式”蛙泳大,会直接导致重心的移动,影响运动员成绩。
“波式”蛙泳髋部的上下波动是不可避免的,当然,髋部移动会导致身体重心移动,这会浪费很多体力。
因此,“波式”蛙泳加大了力量的要求,但“波式”蛙泳不会加大人体在水中的阻力。
运动员在采用“波式”蛙泳时,由于肩部要露出水面,身体姿势是倾斜的,所以臀部的位置要比“平式蛙泳的臀部位置要低。
这一特点也使主X“平式”蛙泳技术的人认为:“平式”蛙泳上体无须做多余的上下波动的动作,可节省体力和减弱阻力。
其实,这不但不会增大收腿的动作阻力,反而会大大减少形状阻力。
“波式”蛙泳在收腿后的动作中,可迅速使身体加速前游,不会产生流速突然下降的情况。
所以,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采用“波式”蛙泳技术游进的运动员在收、蹬腿动作
阶段,没有产生较大的阻力,流速较好。
所以。
髋的波动是不会导致阻力加大形成形状阻力,影响彻云霄运动员的成绩。
“波式”蛙泳每一个动作周期内身体的波浪式动作会增大推进力。
在蹬水结束后,身体稍呈屈身姿势时,髋下水流流速暂时减缓,划臂时,腿部上提,髋部下压,可使水流加快后移。
俄罗斯科技人员曾利用海豚做实验,得出结论:运动员游泳时越贴近水面,所受的阻力越小,游的越快。
因此“波式”蛙泳正好采用的海豚式的拱背动作,使身体贴近水面。
因此,这种新技术得到了肯定。
正像“波式”蛙泳技术发明者纳吉所说的那样:“前扑能使运动员波型前进”。
拱背结合有力的向后蹬水动作会有助于运动员身体和肩,臀部在水面快速前移,完成动作后身体最大推力阶段。
正如“波式”蛙泳的典型代表——巴罗曼所说的:“正是因为前扑时拱背动作,让我获得了很大的推力”。
当然,除了推力之外,“波式”蛙泳的前扑还增加了划水的距离,同时结合了有较宽的划水动作和窄蹬腿技术。
三、蛙泳技术的现状
就这几年来看,“波式”蛙泳已经代替了“平式”蛙泳的技术,成为蛙泳技术的主流。
“波式”蛙泳以“海豚式”的拱背动作为前进的推力,但有些选手一味地追求波浪推力,像蝶泳臀部起伏那么大,这就会增大游进时的阻力。
因
此,当时黄晓敏的动作技术的合理性才会如此地受到关注。
就目前来说,蛙泳技术已趋向于动作配合紧密的方向发展了。
减少身体的起伏,最显著的特点是划水的升力,采用小椭圆的划水在配以窄蹬水技术,以日本名将田中雅美的技术特点为例,她的蛙泳动作上下起伏小,蹬水快速有力,滑行中动作的波浪总在身体前后的方向,并且能控制住身体一直在波浪的上方移动,以减少阻力,手臂部肌肉有力,收腿时阻力所产生的减速现像。
在最新的技术动作所显示,蛙泳技术中的小椭圆形划水,已经开始有所改变了,一种大梯形的深划水动作,开始出现了。
这种新的技术动作,波浪有些过大,会造成体力上的浪费。
所以,就加大了对运动员的力理要求。
大梯形深划水的动作特点与“波式蛙泳”的动作技术相似,都是以“波浪式”前进,最大的区别是划水的深度与路线有些不同。
梯形划水的深度大于椭圆形划水,因此会造成大的波浪。
同时,它的划水路线大于椭圆形,在划水开始时,路线也要宽于它。
而且在伸臂,抓水以后直接抱水,快速挺身以达到梯形路线的划水。
以上这些要求都大大加强了对运动员体力上的重新要求。
但就目前为止,这种新的动作技术还未被大家真正地认可,还有待时间的考验和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游泳教材小组.游泳[m].:人民体育,1991.
[2]游泳教材小组.游泳运动[m].:人民体育,2001.
[3]纪锦和.运动生理学[m].:高等教育,1994.
[4]冯妙苑.游泳[m].,人民体育,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