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级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

合集下载

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群体逐渐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各样的心理健康问题,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因此,本文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以期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首先,我们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普遍存
在着焦虑、压力大、情绪波动大等问题。

其中,学业压力是大学生最主要的压力来源,同时社交压力、就业压力等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

此外,调查还发现,大学生在解决心理问题时常常缺乏有效的应对策略,导致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首先,学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教导他们正确的心理调适方法。

其次,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心理咨询服务体系,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帮助。

同时,社会应该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通过各种渠道为大学生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

最后,我们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共同努力改善大学生
的心理健康状况。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努力,才能够有效地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综上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
努力来解决。

我们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一定能够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保驾护航。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现代高校生活节奏紧张,压力较大,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解当前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本报告进行了一项调查,并分析了调查结果。

通过该调查报告,我们希望能够加深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为学生心理健康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和帮助。

调查涵盖了来自不同高校的学生,调查范围包括心理压力、情绪管理、人际关系、学业压力等方面。

调查结果显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一定的问题。

首先,心理压力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之一。

调查显示,高校学生普遍承受着来自学业、就业、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压力。

其中,学业压力是最主要的压力来源,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表示学业带来的压力较大。

此外,社交压力也给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许多学生感到无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同学、老师、室友等之间的相处产生了一定的困扰。

社交焦虑、孤僻等问题时有发生。

其次,情绪管理也是高校学生心理健康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调查发现,很多学生无法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绪,容易因为一些小事变得焦虑、抑郁,甚至产生自卑感。

有的学生表示,由于情绪波动大,经常无法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产生了消极影响。

这一问题尤其需要引起高校教育部门和家庭的重视,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支持。

此外,调查还发现,高校学生在人际关系方面存在困扰。

一方面,一些学生在与同学、朋友的交往上存在障碍,与人相处不愉快,不懂得与人沟通。

另一方面,学生与家庭的沟通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家庭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不畅,难以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有效的了解和帮助。

这些问题可能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发展过程中产生负面影响,加剧学生的心理困扰。

针对以上调查结果,我们应当采取措施来改善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首先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宣传,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的重视。

学校应该建立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和咨询。

同时,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了解和认识,以更好地支持学生。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为了解学院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掌握新生的心理动态,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本文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 90,SCL-90)对4920名大学新生进行测评。

调查结果显示,大一新生的SCL-90各因子与全国大学生常模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调查结果表明,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是良好的,但还是要开展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好地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标签:大学生;心理健康;SCL-90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一直受到国内外心理学界、医学界、社会学界的重视[1]。

大学生属于一个特殊群体,心理发展尚未安全成熟,面临着学习生活的压力、青春期的困惑和烦恼,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大约90%的大学新生入校后,都在不同程度上会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感,采用有效的应对方式和正确的处理新环境中遇到的问题,对大学新生来说就更加重要。

因此,做好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帮助新生尽快适应校园生活,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素质。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选取某一高校的4920名2013级大一新生为本次调查的研究对象,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整群抽样,共发放问卷4920份,收回有效问卷4811份,调查问卷合格率为97.7%。

1.材料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90,SCL-90)来评定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2]。

该量表由Derogatis L R 编制于1973年,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应用非常广泛。

SCL-90 共包含90 个条目,分为10个因子,分别代表了不同类别的症状,涉及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等阳性项目,每一项因子按症状严重程度,采取1~5级计分方法,1分代表了无症状、2分代表稍有感觉、3分代表轻度到中度,4分代表中度到重度,5分代表程度十分严重,量表指出分值为因子分、总分、阳性项目分,以阳性项目分作整体评价,用因子分进行比较。

浙江万里学院2008级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分析

浙江万里学院2008级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分析
活 跃 ” 。
随后 , H 测试 采用 两点 式方 法来排 查具 有非 正常 态人格 的人 员 ,即针 对超 过正态 标准 两个标 准差 P I
的最 主要两 因子进 行分 类 , 结果 排测 出 10人 , 6 占总测 试人 数 的 31 %, . 4 又进 行 “ 单项 独 高模式 ” 排查 , 结 果 排测 出 3 7人 , 7人 )从 排查 的人数 和百分 比 . %, 6 07 4 共 4 , 上看基本 保持 了正 态分布趋 势 , 就是 说学生 心理健 康状况 总体 良好 , 高于 常模水平 。 也 且
为贯彻 国家教 育部 《 关于加 强普 通高 等学校 大学 生心理 健康 教育 工作 的意 见》 的精 神 , 高校 都把 大 各

新生 的心理 健康普 测工 作作 为一项 重要 内容 , 给 予高度 重视 。 过心 理健康 普测 , 并 通 建立 学生 心理健康
档案 , 一方 面让 学 校更 准 确把 握 学 生 的心 理 素质 状 况 , 以便 开 展 有针 对 性 的心 理健 康 教 育活 动 , 一方 另
现实 ( N 和兴 奋状 态 ( A) U R) HM 7个I 临床分量 表及无 法 回答 的题 目数 ( 、 谎分 数 ( ) Q)说 L 和诈病 或装 坏分数 () F 3个效 度量表 。以 T分= 0作 为临界 点 区分 健全 人格 与偏离 人格 。如果某 个 临床分 量表 的得分 为 6 — 6 0
22 不 同性别 学 生的心理 健康状 况 .
表 2 59 0 1名 20 级 新 生 性 别均 值 比较 08
注 : 表 示 在 . 水平 上 呈 显 著 差 异 叭
录 的有效数据 中 , 生 2 2 男 3 6人 ( 4 . ; 生 2 6 占 57 %)女 7 5人 ( 5 .%) 占 43 。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精选教育文档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精选教育文档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基金项目】山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究)项目。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突起,高职院校学生比例占居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随之,高职生的心理成长也越来越受关注。

与普通大学生相比,高职学生在心理层面上呈现什么特点?如求学动机、角色认同、情感困惑、成就抱负等方面,是否具有独特的表现?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以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为例,进行调查与分析。

一、研究方法参考已有研究,结合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际,自编调查问卷。

二、研究对象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2008级、2009级、2010级学生抽样调查。

三、结果分析1.新生心理普查档案分析每年采用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软件,以SCL-90和UPI两个测验为主,开展新生心理健康普查。

整理2008级、2009级、2010级新生心理普查数据发现,三个年级新生SCL-90和UPI各因子预警比例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

新生心理测评指标的动态,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环境、人际变化使新生面临较大心理考验。

独生子女趋于增多,自尊心、虚荣心强,本科情未了,就读于高职无疑被认为是高考失意却又茫然无奈的选择,往往会因此自我否定。

同时生源农村较多,其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因家庭经济贫困、家庭结构不完整等客观因素导致自卑心理严重,害怕新环境、新挑战,缺乏自信心。

这是高职院校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

2.在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与生活,每个学生都不同程度的适应了学校的管理、专业学习及人际交往,基本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模式。

以在校学生为被试,结合日常心理咨询工作中反映出的较为普遍的案例问题,自编问卷,内容主要包括校园适应、学习态度、人际交往、情绪处理、恋爱心理、压力承受能力等6个方面。

问卷共发放350份,收回342份,剔除一份未完成作答的问卷,有效问卷共341份。

采用SPSS13.0做数据统计与分析,由图1和图2看出,现实版的大学生活与内心的憧憬差距悬殊,同时大部分学生表现出较强的现实适应能力。

甘肃省地方高校大学新生心理健康UPI调查分析——以天水师范学院2008级新生为例

甘肃省地方高校大学新生心理健康UPI调查分析——以天水师范学院2008级新生为例
教 育课 程 并 积极 开展 心理 咨询 活 动 。
关 键 词 :大 学新 生 ;心 理 健 康 ;U I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中图分类号 :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 7 —1 5 (0 9)0 — 2 — 4 6 1 31 20 6 01 7 0
近年 来 .大学 生心理 健康 状况 越来 越受 到人 们 的关 注 .一些 国 内外 教育 机构 和相 关人 士也 越来 越 重 视 大学 生 心理 健 康 的调 查 研 究 。有 研 究 资料 表
是5 0 5 0 、2 、3 、5 ,其 余 5 个 是 反 映 学 生 的 苦 恼 、 6
焦 虑 、矛 盾 等症 状 项 目。另 有4 附加 题 ,主要 是 道 了解 被测 者对 自身身 心健康 状态 的总评价 以及 是否
接受 过 心理 咨询 和治疗
2 测 试 过 程 .
级近 3 0 名大 学新生 进行 了心 理健 康测 评 .其 目的 00
明 :大学 生 中有 3 . 31 %的 学 生 受 不 良情 绪 的 影 响 ;
U IP P  ̄ 为大学 生人 格 问卷 fnvr t P r n ly U i sy es ai e i o t
Ivnoy ,它是 为 了早期 发现 、早 期治 疗有 心理 问 n e tr) 题 的学 生而 编制 的大 学生 精神健 康 调查 表 。该 表是 由1 6 年参加 全 日本 大学保 健 管理 协会 的 日本大学 96 心理 咨 询员 和精 神科 医生集 体 编制 而成 的 1 9 年 91 由 日本 筑 波大 学 松 原达 哉 教 授 等人 提 供 传人 我 国 .
然 而 ,由于各 种主 客观 条件 的 限制 .对甘肃 省 地方 高校 大学 新生 的心 理健康 状 况 的调查 和研究 还

湖南某高校2005—2008届新生心理健康状况

湖南某高校2005—2008届新生心理健康状况

【 摘
要 】目的 :探讨大学新生心理健康 状态 的变化趋势 。方法 :方便抽取湖南某 高校 2 0 2 0 0 5— 0 8届大
学新生 14 5人 ( 71 各届分 别为 4 4 3 2人 、4 0 5 3人 、4 4 17人 、4 2 4 3人 ) ,采用教 育部编 制 的中 国大 学生 心理健
・ di 0 36 /.s .0 0—62 .0 00 . 1 o:1 .9 9ji n 10 s 7 9 2 1. 8 0 2
T emetl el f rsme no eu ies yi n n ( 05— 0 8 h na at o eh ni n nv ri Hu a 2 0 2 0 ) h h f t n
化 、依 赖维度分逐年下降 ;焦虑 、抑郁 、社 交攻击 、性心理 障碍 、偏执 、冲动和精神病性倾 向维度分逐 年上
升 ;自卑 、强迫维度分前三届逐年 下降 ,2 0 又开始 回升 。( )不 同届 新生 C S S维度得 分表 现出不 0 8届 2 C MH
同的性别和专业差异 ( P< . 5 o e =00 0 1 ) 0 5届男生社交退缩 、性 心理障碍 、冲动维 均 0 0 ,C hn S d . 3~ .9 。2 0
赖维度分高 于相 应年级文史生 ;( )不同届来 自不 同地区及 是否独 生子女大 学新生 的 C S 3 C MHS维度得分 差 异有统计学 意义 ( P<00 ,C hnS = . 3— .2 。来 自农村地 区的新生 ,20 均 . 5 oe 0 0 0 3 ) d 0 5届 、20 0 7届除社交 攻 击 、偏执维度外 , 0 6届除社交攻 击 、冲动维度 外 ,2 0 20 0 8届 除躯体 化 、社交 攻击 、偏执 维度 外 ,其 他维 度 分均高 于来 自城 市的相应届的新生 。20 、2 0 0 5 0 6届非独 生子新 生 除攻击 、偏执 、冲动 外 ,20 0 7届 非独 生子 新生除躯体化 、偏执 、强迫外 ,其他维度 分均 高于 相应年 级独 生子新 生 ;2 0 0 8届 非独生 子新 生 自卑 、社交 退缩 、社交攻击 、性心理 障碍维度分均高于独生 子新 生 ,而偏执 、冲动维度 分均低于独生子新 生。结论 :湖 南某高校 20 2 0 0 5— 0 8届新生心理健康状况 随着 时 间的发展 而变 化 ,但其 变化 幅度不 大。不 同性别 、不 同专

基于SCL—90的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响因素分析—以西安某高校2008级学生为例

基于SCL—90的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响因素分析—以西安某高校2008级学生为例

2009年6月第12卷第3期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 our nal of X i h n U ni ver s i t y of A rt s and Sci ence(Soci al Sci ences Edi t i on)Jun.2009V01.4N0.3基于SC L一90的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n向因素分析——以西安某高校2008级学生为例贺志武,张丹(西安文理学院经济与管理系,陕西西安710065)摘要: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心理健康状况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

为了了解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找出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运用SC L一90症状自评量表对西安某高校某系2008级全体346个学生进行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发现在客观上生源地差异和性别差异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对此,应加强教师培训、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等方式,以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

关键词:自评量表测试;SC L一90;大学新生;心理健康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8—777X(2009)03—0103一04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但越来越多的人却出现心理和生理健康问题,尤其是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和谐稳定、家庭的和睦团结、个人的成长发展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尽早发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将有助于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其健康发展。

为了了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并及时加以干预,我们对西安某高校2008年入学的全体新生进行了身心症状自评测试。

一、测试对象及方法1.测试对象选取西安某高校某系三个专业七个自然班本科新生346人,共发放心理测试问卷346份,回收问卷324份,回收率为93.“%;有效问卷314份,有效率为96.9%。

其中男生93人,女生221人,城市学生人数66人,农村学生人数248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级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摘要] 本研究用scl—90量表、开放问卷及半结构式访谈分别对3422名、70名2008级大学新生进行测试和访谈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scl-90测试结果发现: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从高到低依次是: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偏执、敌对、抑郁、精神病性、焦虑、其他、恐怖、躯体化。

开放问卷和半结构式访谈揭示:大学生活适应问题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关系密切,不同大学生群体之间存在心理健康状况的亚现象。

[关键词]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独生子
进入新世纪以来,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大学生是国家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我们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应着眼于以下两点:一是预防;二是干预。

而这些工作必须建立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真实了解的基础上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一、研究方法
(一)对象:采用整群抽样原则,随机抽取2008级新生若干人,通过计算机网络测试,实际获得有效问卷3422份。

其中城市应届生是2032人,农村应届生有1049人;非汉族学生中有134名男生。

(二)工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开放式问卷、半结构心理访谈
1.症状自评量表:该量表是诊断性量表,评定被试近一周的身心
状况,包括10个因子:(1)躯体化;(2)强迫症状;(3)人际关系敏
感;(4)抑郁;(5)焦虑;(6)敌对;(7)恐怖;(8)偏执;(9)精神病
性;(10)其他。

2.scl-90量表因子分值的意义:一般认为任一因子分为1~2分提示心理健康;2~3分提示亚健康心理状态;3~4分提示有中等程度心理健康问题;4~5分提示有严重心理健康问题。

(三)时间:scl-90测试和开放问卷调查在2008年10月底;心理访谈在2008年11月。

二、研究结果
(一)scl-90测试结果
在本研究中我们把“异常标准”设定为“任一因子分为3~5分”。

在591名异常者中:强迫症状者占68.0%、人际关系敏感者占46.7%、偏执者占27.2%、敌对者占22.3%、抑郁者占21.9%、精神病性者占20.0%、焦虑者占17.4%、其他占11.3%、恐怖占5.9%、躯体化占3.7%。

其中,城市应届生是320人,农村应届生有187人;非汉族学生中有23名男生;独生子女中有240名独生子。

(二)心理访谈和调查结果
在心理测试之后我们即组织专业人员对scl-90测试结果筛选出的任一因子分为3~5分的大学生进行半结构深度访谈,同时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

1.半结构深度访谈情况
对scl-90任一因子分为3~5分2008级大学生的半结构深度访谈一般用时20-30分钟,由专职心理咨询老师提前预约。

之前,咨询老师会仔细阅读该生的scl-90测试报告;访谈时针对其测试情况及对测试时要求的“一周”情况进行简单询问以排除或帮助解决突发生活事件对其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此外对其家庭情况、上大学过程等也会适当询问。

访谈结束后我们发现,大学新生中scl-90测试结果“任一因子分为3-5分者”其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在分析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时以下几种因素都应该考虑:(1)家庭;(2)人际关系;(3)学习;(4)生活适应;(5)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2.开放式问卷调查情况
随机抽取2008级大学新生70人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自从您到大学以来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有哪些困惑?(请按从高到低顺序排列)。

统计结果“困惑指数”从高到低排列如下:(1)学习方面:大学学习的方式、课程授课速度、作业多少,尤其是英语、数学、c++等课程的学习普遍感觉有压力;(2)时间安排:学习、睡眠、娱乐、兼职等时间的安排;(3)生活适应:气候、交通、校园环境、饮食口味及物价等;(4)理想与现实的差距;(5)思念远方亲友。

3.心理访谈和问卷调查结果的异同
因方式不同,心理访谈和问卷调查反映出来的问题也不尽相同。

我们发现与书面调查相比,访谈涉及的问题更加感性,较多地指向
日常生活:饮食、起居、宿舍人际关系、时间分配等;而书面调查首当其冲的是学习问题,包括:学习方法、教师授课方式、具体课程的
学习、学习与娱乐的冲突等。

三、讨论与建议
(一)2008级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1.从总体上说2008级大学生scl-90阳性筛选率(任一因子分为3~5分)并不比2006级、2007级大学新生的高。

从我们用scl-90量表诊断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纵向来看,scl-90阳性筛选率一直在10(~20(之间徘徊。

2.在scl-90测试结果“任一因子为3~5分者”中,2008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集中表现为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偏执、敌对及抑郁,以上因子分在3~5分之间的人数均超过20.0(。

这可能和这个年龄段的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密切相关:17~18岁的他们刚刚涉世,对人生、未来充满好奇、憧憬,“自我同一”是他们现阶段的人生课题,可由于之前一心读书,无暇他顾,更缺少人际历练,因此在独挡生活的时候会不知所措。

3.无论scl-90测试结果“任一因子为3~5分者”还是“任一因子为3~4分者”、“任一因子为4~5分者”中男大学生都较女大学生更多地发生心理问题,而其发生的概率也要略高于女生,这提示我们男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应予以格外关注。

4.少数民族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他们的生活适应关系密切;他们发生频率高的心理问题与汉族大学生的几乎一致。

通过心理访谈我们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多数生活贫困、语言交流有障碍、有宗教信仰及时常做一些宗教仪式,由于其与汉族学生杂居,容易
产生一些生活起居方面的问题。

5.大学新生中往届生比应届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要高;农村大学生比城市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要多,但在“严重心理健康问题者”中却例外。

6.90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90前。

笔者认为这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教育的进步以及人们关注心理健康可能都有关系。

7.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仍不容乐观,尤其是独生子的心理健康问题更应引起关注。

处于“第二次心理断乳期”的独生子可能由于荷尔蒙的作用较独生女更激越的度过这个时期,当然这里面或许还有社会角色的期待起作用等。

(二)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建议
根据本研究的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1.以团体活动的方式培养和开发大学新生人际沟通技巧能有效促进大学生的心理保健。

大学新生大多数来自遥远的地方,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又面对全新的学业,加之之前大部分学生因为学业而在人际沟通方面较少用心历练或学习,因此在这个时期对大学新生开展此类内容的课内或课外学习特别及时和必要——利用群体的动力和朋辈之间的相互帮助,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会事半功倍。

2.通过心理普查对“任一因子分3~5分”者尤其是高分者应给予心理跟踪并及时给予积极心理干预。

3.大力加强90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这一部分学生现在依然在大学里,而且有的已经在读研究生,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可掉以轻心。

4.男大学生、独生子和城市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应格外予以关注。

因一般他们的家境较好可充分借力于其家人的支持和帮助,齐心协力共同扶助其健康成长。

“木桶理论”告诉我们决定木桶容量的并不取决于最高那块木板而恰恰是最低那块!对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言,其心理素质可能就是制约其发展的最低那块板!有人说:谁赢得了现在谁才能赢得未来。

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应从他们踏进大学校门的那一刻就开始。

参考文献:
[1]陆明.2100名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长春大学学报,2008,(12).
[2]范韶维,李红娇.中国矿业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比分析[j].中国校医,2009,(04).
[3]刘佰桥.2007级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0).
本文得到东南大学学生工作与人才培养课题经费资助(项目编号为:11607000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