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词语
古诗词鉴赏词语解析精选

形容重要的诗句。
古诗词鉴赏常用词语古诗词鉴赏常用词语一、熟悉鉴赏术语,准备对号入座。
1、感情基调:忧愁、伤感、惆怅、寂寞、孤独、郁闷、闲适、恬淡、喜爱、喜悦、欢乐、激愤、悲壮、慷慨激昂等。
2、思想内容:托物抒情、托物言志、忧国忧民、壮志未酬、报国无门、怀才不遇、愤世嫉俗、孤芳自赏、孤傲高洁、坚贞不屈、不流于俗。
古诗词鉴赏常用词语篇一:形容重要的诗句古诗词鉴赏常用词语一、熟悉鉴赏术语,准备对号入座。
1、感情基调:忧愁、伤感、惆怅、寂寞、孤独、郁闷、闲适、恬淡、喜爱、喜悦、欢乐、激愤、悲壮、慷慨激昂等。
2、思想内容:托物抒情、托物言志、忧国忧民、壮志未酬、报国无门、怀才不遇、愤世嫉俗、孤芳自赏、孤傲高洁、坚贞不屈、不流于俗,不同流合污、怀古伤今、怀古伤己、昔盛今衰、物是人非、感时伤怀、淡泊宁静、超然物外、闲适恬淡、闲情逸趣、惜花伤春、悲秋悯己、热爱自然、思乡怀亲、赠人送友、富含哲理、哀怨忧愁、激愤憎恶、欣喜欢快、离愁别恨、怀乡思亲、追古伤今、坚守节操等。
3、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4、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或借物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5、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比照、对仗、借代、反问、设问、双关、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等6、表现手法: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想象和联想、渲染衬托、正面和侧面、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明暗、白描、象征、用典、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意象〔饱含作者思想感情的人、事物、景物〕、意境〔诗人抒的情和诗中绘的景合二为一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等等。
7、语言:清新自然、平淡质朴、民歌风味、绚丽、含蓄〔蕴藉〕、简洁、明快、瑰丽等。
8、风格:陶渊明,朴素自然;李白,豪放飘逸;杜甫,沉郁顿挫;白居易,明白如话;高适,悲壮苍凉;王维,诗中有画,诗中有道;陆游,宏丽悲壮;柳永,雅俗杂陈直抒胸臆;李清照,清新且委婉含蓄;苏轼、辛弃疾雄阔、激昂、悲壮,辛弃疾还擅用典。
语文绝活——赏析词语

一粒木瓜的种子,偶然掉落在市场的水沟边,那是不可预测的因缘,可是从水沟到花园乏路,如果有选择,就有美好的
可能。 一个人,偶然投生尘世,也是不可预测的因缘,我们或者有不够好的身世,或者有贫穷的童年,或者有艰目的生活,或 者陷落于情爱的折磨……像是在水沟烂泥中的木瓜树,但我们只要知
例2
16.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与表达效果。(4分) 向着天空。
就人的本性而言,我们这些融化在大自然中的孩子,更形同草木、露珠、鸟雀,从内向外地生长着,扎根大地,
知识框图
…. / /
赏析词语含义/作用 例2 16.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与表达效果。(4分) 就人的本性而言,我们这些融化在大自然中的孩子,更形同草木、露珠、鸟雀,从内向外地生长着, 扎根大地,向着天空。 解析 含义题:提问法:为什么说我们是融化在大自然中的孩子?
知识框图
赏析词语含义/作用 秋天的黄昏 城里是没有黄昏的。街道的灯,早早亮起来,生生把黄昏给吞了。
…. / /
乡下的黄昏,却是辽阔的,博大的。它在旷野上坐着;它在人家的房屋顶上坐着;它在鸟的翅膀上坐着; 它在人的肩上坐着;它在树上、花上、草上坐着,直到夜来叩门。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 与丰满。 选一处河堤,坐下吧。河堤上,是大片欲黄未黄的草。它们是有眼睛的,它们的眼睛,是麦秸色的,散发 出可亲的光。它们淹在一片夕照的金粉里,相依相偎,相互安抚。这是草的暮年,慈祥得如老人一样。你把手 伸过去,它们摩挲着你的掌心,一下,一下,轻轻地。像多年前,亲爱的老祖母。你疲惫奔波的心,突然止
我看到木瓜树苗并不担心这些,它依靠烂泥和市场中排放的污水,依然长得翠绿而挺拔。
生起了恻隐之心,我想到了顶楼的花园里,还有一个空间,那是一个向阳的角落,又有着来自阳明山的有机土,如果 把木瓜树苗移植到那里,一定会比长在水沟更好,木瓜树有知,也会欢喜吧! 向市场摊贩要了塑胶袋,把木瓜和烂泥一起放在 袋里,回家种植,看到有茶花与杜鹃为伴的木瓜树,心里感到美
中考现代文词语赏析系列副词与叠词的表达效果

中考现代文词语赏析系列副词与叠词的表达效果副词是用来修饰和限制动词和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频率、语气等的词。
所以,在词语的表达效果上,副词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我们在赏析现代文词语的妙处的时候,也要把副词列在其中。
例如:XXX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唯一”点出了XXX的尴尬处境。
因为他穷困潦倒,所以不能“踱进屋里慢慢坐喝”,又因为他不肯放下读书人的面子,所以就永远穿着那件“几十年没有补也没有洗”的长衫。
他在长衫主顾和短衣帮之间,是“唯一”的一个多余人。
赏析副词的表达效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突出人物形象(用于写人记事)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我的母亲》XXX)两个“又”字,写出母亲因责罚儿子而使儿子害病的懊悔与焦急;而一个“真”字更是意味深长,让我们体味到母亲除了“教之严”之外的“爱之慈”。
一个“真”表示出乎意料之外:一是仅仅听说而已,不一定可靠,母亲却信以为真,这是XXX心切,其心之急可知;二是也不顾讲不讲卫生了,也不管病眼的脏是否会影响到自己,恨不能让自己代替儿子受苦,这是护子情深,其情之诚可知。
第二、彰显风景特性(用于写景)如: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XXX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XXX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四周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XXX)作者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这样一组词语,引出15种景物(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鸣蝉、黄蜂、叫天子、泥墙根、油蛉、蜈蚣、何首乌藤、木莲藤、覆盆子)、4件趣事(找蜈蚣、按斑蟊、拔何首乌根、摘覆盆子),前两个“不必说”略写百草园概貌,“单是……就有……”则比较详细地写百草园一角“短短的泥墙根一带”。
先用两个“不必说”宕开一笔,突出“单是”的内容。
新生 汉语词语

新生汉语词语新生,字面意思是指新的生命或新的生活开始。
在汉语中,形容“新生”的词语通常带有积极向上、充满希望的含义。
以下是六个形容新生的汉语词语及其赏析:1. 焕然一新- 赏析: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事物经过改变后变得非常新鲜和美好。
"焕然"意味着光彩夺目,"一新"则强调彻底的更新。
用来形容新生,表达了一种彻底的蜕变和重生后的光彩。
2. 脱胎换骨- 赏析:原指佛教中肉体与灵魂的变化,后多用来比喻人或事物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用来形容新生,暗示了从内到外的彻底转变,如同重生一般。
3. 重获新生- 赏析:这个词语通常用来描述某人或某物在经历了重大困难或挑战之后,重新找到了生活的动力和活力。
它传达了一种强烈的生命力和对未来的期待。
4. 生机勃勃- 赏析:"生机"指的是生命力,"勃勃"形容充满活力的样子。
这个词语形容新生时,强调了充满了活力和生命力的状态,给人以充满朝气和活力的感觉。
5. 浴火重生- 赏析:源自凤凰涅槃的传说,比喻经历严重挫折或灾难后,又重新振作起来。
用来形容新生,它描绘了一种经历了考验后更加坚强和充满活力的形象。
6. 焕发青春- 赏析:"焕发"意味着散发出,"青春"则代表年轻和活力。
这个词语用来形容新生时,给人一种恢复了青春活力,焕发出新的生命力的感觉。
这些词语不仅能够形容人的精神状态,也常用来描绘事物、组织乃至思想观念的更新和发展。
通过这些富有生命力的词语,可以感受到汉语对于新生这一概念的积极评价和美好寄托。
一如何赏析词语

一如何赏析词语1、通常赏析动词、形容词、副词、叠音词、数量词或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词语。
2、赏析的格式:①动词、形容词、副词、叠音词、数量词:这一动词(形容词、副词、叠音词、数量词),生动形象(准确传神、强调突出)地写出_________ 特点(样子、情态、心理等),表达了(表现了)______ 感情(性格)。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情色彩变化的词语:这个词语原意为,是一个褒(贬)义词,这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思,属于褒(贬)义词贬(褒)用,突出表达_________ 感情。
二如何赏析精彩的句子1、找出修辞句、描写句、议论抒情句、哲理句等精彩的句子。
2、赏析的格式:①修辞句、人物描写句:这句话运用了—修辞(描写方法),生动形象(传神、细腻、强调突出等)地写出—特点(心理、内容等),表达(表现)—感情(性格、主题等)。
②环境描写句: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天气、季节、场景等;渲染—气氛;烘托人物___ 心情;衬托人物___ 性格;表现___ 中心;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等。
③议论抒情句:这句话运用了—的表达方式,抒发了(揭示、表达)—感情(道理、观点)。
④哲理句:分析蕴含了什么哲理。
三如何赏析合理的结构重点分析文章的记叙顺序、记叙的线索、题目、开头、结尾、过渡衔接的安排等的作用。
1、记叙的顺序及作用①顺叙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脉络分明。
②倒叙作用:设置悬念、吸引读者;使行文曲折,增强文章生动性。
③插叙作用:补充交待了……;为下文的……做铺垫;表现人物……特点;突出……中心。
2、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类型:①人物②具体事物③核心事件④作者的情感⑤时间⑥ 地点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3、不同段落的作用①开头段: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为下文埋伏笔,作铺垫,奠定全文感情基调等。
语文阅读理解词语赏析

语文阅读理解词语赏析在语文阅读理解中,词语赏析是理解文本深层含义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文中关键词汇的深入分析,读者可以更好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本的主题思想。
词语赏析不仅要求读者具备一定的语言敏感度,还需要对文化背景、语境等因素有较为深入的理解。
首先,词语赏析需要关注词语的本义和引申义。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看似普通却蕴含深意的词语。
例如,“风”字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示自然界的风,也可以象征社会风气或者某种趋势。
理解这些词语的多重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把握文本内容。
其次,词语赏析要注重词语的修辞效果。
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都是作者用来增强表达效果的重要手段。
通过赏析这些修辞手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感和态度。
例如,将“时间”比喻为“流水”,不仅形象生动,也传达了时间流逝不可逆转的哲理。
再者,词语赏析还要关注词语的文化内涵。
很多词语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这些信息往往与作者的创作背景和文本的时代背景紧密相关。
通过对这些文化内涵的挖掘,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
例如,“梅兰竹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高洁的品格,理解这一点对于赏析相关文学作品至关重要。
最后,词语赏析还需要注意词语在文中的重复和对比。
作者有时会通过词语的重复使用来强调某个主题或情感,有时则通过对比来突出事物的特点。
通过分析这些词语的使用,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文本的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技巧。
综上所述,词语赏析是语文阅读理解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对词语的深入分析,我们不仅能够更准确地理解文本内容,还能够提升自己的语言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中国古代成语词语赏析(一)

中国古代成语词语赏析(一)姓名:1、爱屋及乌【出处】这个典故出自《尚书大传.大战》。
【人物】纣王、姬昌、姜太公【故事】殷商末代的纣王是个残忍无道的昏君。
当时的西部诸侯之头领姬昌,因反对纣王被囚禁。
出狱后,姬昌回到周的都城岐山,称周文王,要推翻商朝。
他聘请姜尚(姜太公)为军师,开始扩军备战,并迁都丰邑(今陕西省)。
不久,周文王去逝,其子姬发继位,称周武王。
他联络几个诸侯,出兵伐纣。
大军渡过黄河,直逼商朝京城朝歌。
商纣王早已失尽人心,朝歌很快被攻克,纣王自杀。
纣王虽死,敌人并未完全肃清。
周武王召见姜太公,请教如何处臵商朝遗留下来的权臣贵族、官宦将士,能否使局面安定下来。
姜太公答道:"臣闻之也,爱人者,兼其之鸟;不爱人者,及其胥余。
"就是说,如果喜爱那个人,就连他屋顶上的乌鸦也喜欢;如果不爱那个人,就连他住处的墙壁也讨厌。
姜太公的主张是要把敌对分子彻底消灭。
后来,这个典故常被人们用作描述因为深爱某人,连带也喜爱他的亲属朋友等人这种现象。
2、安乐窝【出处】这个典故出自《宋史.列传.道学一.邵雍》【人物】邵雍、富弼、司马光、吕公著【故事】邵雍字尧夫。
初到洛阳的时候,住在四面透风的破房子里。
富弼、司马光和吕公著等各位贤人,被罢官以后也住在洛阳。
平时他们很敬重邵雍,经常跟邵雍来往,而且为邵雍买了园田与住宅。
到了农时,邵就自己去园田耕种与收割,但收获下来的粮菜,只够一个人的吃用和换取必备的衣裳。
为表示"安贫乐道,不求荣华富贵",邵雍把自己的住处叫作"安乐窝"。
早晨起来,点好香坐着休息,到了傍晚,自己便斟上三、四杯酒喝下,稍微有一点酒意就行了,但从不喝醉。
兴趣来了,他就吟成诗章,然后又放声朗诵。
每到春天和秋天,邵雍就到洛阳城里去游玩。
刮风下雨是不出门的。
出去的时候,就坐一辆小车,让一个人拉着,心里想到哪儿,就到哪儿。
官宦人家的人一听出他的车音,就争着出门等候迎接。
古诗词鉴赏常用词语

古诗词汇观赏时常使用词汇语之阳早格格创做一、认识观赏术语,准备对于号进座.1、感情基调:忧忧、伤感、惆怅、寥寂、孤独、郁闷、忙适、恬浓、喜爱、喜悦、高兴、激愤、悲壮、萎靡不振等.2、思维真量:托物抒情、托物行志、忧国忧民、事与愿违、报国无门、怀才没有逢、愤世嫉雅、孤芳自赏、孤傲下净、脆贞没有仄、没有流于雅,分歧流合污、怀古伤今、怀古伤己、昔衰今衰、物是人非、感时伤怀、浓泊宁静、超然物中、忙适恬浓、忙情劳趣、惜花伤秋、悲秋悯己、景仰自然、思乡怀亲、赠人收友、富含哲理、哀怨忧忧、激愤憎恶、欣喜高兴、离忧别恨、怀乡思亲、逃古伤今、脆守节操等.3、表黑办法:记道、形貌、议论、抒情、证明.4、抒情办法: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或者借物抒情、寓情于景,情景接融)5、建辞脚法:比圆、拟人、夸弛、对于比、对于仗、借代、反问、设问、单闭、起兴(先行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等6、表示脚法:真真分离、动静分离、欲扬先抑、欲抑先扬、设念战偶像、渲染衬托、正里战正里、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明暗、黑描、象征、用典、现真主义战浪漫主义、意象(鼓含做家思维感情的人、真物、风景)、意境(诗人抒的情战诗中画的景合二为一产死的一种耐人觅味的艺术地步)等等.7、谈话:浑新自然、仄浓朴真、民歌风味、绮丽、含蓄(蕴藉)、简净、明快、美丽等.8、风格:陶渊明,朴素自然;李黑,豪搁飘劳;杜甫,重郁顿挫;黑居易,明黑如话;下适,悲壮凄凉;王维,诗中有画,诗中有讲;陆游,宏丽悲壮;柳永,雅雅纯陈直抒胸臆;李浑照,浑新且坦率含蓄;苏轼、辛弃徐雄阔、鼓动、悲壮,辛弃徐还擅用典.现真主义、浪漫主义、豪搁、雄偶、重郁、爽快、婉约、含蓄、浑新、风趣9、体裁:古体诗(唐往日的诗,包罗四行、五行、七行、纯行、乐府)、近体诗(五行律诗、七行律诗、五行绝句、七行绝句、词汇、直)10、意境:恬浓忙适、华好壮丽、浑新自然、安谧恬静、雄伟壮阔、明快下旷、意境少近、意境柔好、幽静,宁谧,迷茫,少近,热烈,下昂,壮阔,悠近,空灵,广大,凄凉,幽好,朦胧,淳朴,荒芜,孤寂,热寂,慷慨悲惨,缱绻宛转,空寂寥降,荒凉荒凉11、情感载体类:杨柳——惜别圆月——思念降叶——得意秋风——得意大海——启阔流火——叹惜古迹——怀旧梅花——傲骨二、牢记解题要领,万变没有离其宗.1.四个闭注①闭注题目②闭注做家③闭注情景④闭注脚法2.赏析角度(闭键词汇):情景、动静、真真、诗画、正反、面里、声色、热温、明暗、近近、下矮、大小、抑扬、哀乐、古今、批驳、有形无形、间接间接(正里正里)、正衬反衬等.3.问题分类与问题本领:①细节提与类:什么季节?什么时间?什么风景?风景有什么特性?什么环境?环境有什么特性?什么氛围?什么情绪?从那些词汇语(语句)不妨瞅出?本领:闭注意象,闭注题目,分离闭键字词汇概括分解.②意境形貌类:形貌(描画)某句诗的画里.本领:要害意象+形容词汇形貌③谈话赏析类:哪个词汇语(句子)佳正在哪里?赏析某个词汇(某句诗).把“某词汇”改为“某词汇”佳短佳?本领:脚法+真量+中心(情感,表示力)④中心情感类:什么中心?什么情感?什么思维?本领:闭注题目(题眼或者诗眼),闭注做家,闭注要害意象的指背三.古代诗词汇的罕睹意象 1.月——思乡,怀人怀乡:举头视明月,矮头思故乡.露从彻夜黑,月是故乡明. 怀人:但是愿人恒暂,千里同婵娟.此时相视没有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2.菊花——浑下人格往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降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没有是花中偏偏幸菊,此花启尽更无花. 3.梅花——下净人格整降成泥碾做尘,惟有香如故.没有要人夸颜色佳,只留浑气谦坤坤. 4.紧——孤直坐崖岸,岁热三友之一岂没有罹热热,紧柏有赋性.岁热,而后知紧柏之后凋也.5.莲——爱的象征,莲与怜谐音,所以可借以表黑恋爱.其余还表示下净的人格采莲北塘秋,莲花过人头.矮头弄莲子,莲子青如火. 6.梧桐——凄凉悲伤,降寞的心境梧桐更兼细雨,到薄暮,面面滴滴.一声梧叶一声秋,一面芭蕉一面忧,三更泪梦三更后.7.秋蝉——下净,悲惨热蝉凄切,对于少亭早,骤雨初歇. 西路蝉声唱,北冠客思深.8.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之悲(也是古代诗歌中传书籍的疑使)雁字回时,月谦西楼. 黑笺小字,道尽仄死意.鸿雁正在云鱼正在火,惆怅此情易寄.9. 柳——与“留”谐音,离情依依挽留惜别今宵酒醉那边?杨柳岸,晓风残月. 渭乡往雨浥沉尘,客舍青青柳色新.10.北浦,少亭,霸陵,劳劳亭——收别之所表黑依依别情那边是归程?少亭更短亭. 少亭中,古讲边,芳草碧连天.11.芳草——离忧别恨与好人或者理念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近讲.12.芭蕉——孤独与忧忧那边合成忧?离人心上秋.纵芭蕉,没有雨也飕飕.13.羌笛——凄凉悲切羌笛何须怨杨柳,秋风没有度玉门闭.14.黑鸦——衰败荒凉斜阳中,热鸦数面,流火绕孤村. 15.孤帆、晓风、残月――伤别情怀孤帆近影碧空尽,惟睹少江天涯流.今宵酒醉那边,杨柳岸,晓风残月16.流火――年华易逝思旧怀人绵绵忧绪花自飘整火自流,一种相思,二处忙忧.问君能有几多忧,恰似一江秋火背东流.流火降花秋来也,天上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培优课——品析词句的意义及表达效果(1)一、品析词语(一)相关训练1.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鲁迅《藤野先生》)问题:《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标致极了”的“标致”是什么意思?4. 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真正要打的意思。
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问题:分析“狡猾”一词的表达效果?(二)方法指导1. 常见题型(1)品析加点词语的作品或表达效果(2)加点的词语能否删除?2.答题步骤(1)理解词语的本义(2)揣摩词语的语境意义(3)分析词语在此处的作用或表达效果3. 答题模式[含义+表达效果]XX一词原指······(本义),这里写出了······(语境意义);XX一词(生动形象/准确具体)地写出了······的······特点(内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巩固提升香伯[2013聊城]①香伯住在一幢很旧的老屋里。
屋子坐落于一条很瘦的老街上。
这间祖传的屋子砖瓦破落,屋内屋外的墙壁,全都被岁月的火把熏得灰黑灰黑的,尽管其貌不扬,可是每天都有不计其数的人慕名而来。
②到老屋来的人,只有一个目的:买饼。
③香伯做的香饼,单是饼皮,便足以令人拍案叫绝:一层叠一层,脆而不碎,烤成很淡很淡的褐色,最上面的那一层,还俏皮地粘着几颗好似在跳舞的芝麻。
充作饼馅的麦芽糖呢,软软甜甜且不说,最不可思议的是它不腻,不滞,不粘牙。
④香伯的一生,好像是为了做香饼而活的。
⑤他做饼的手艺,究竟是从哪里学来的,没人知道。
我只记得,当我还在怡保育才小学读书时,便常常看到皮肤好像古铜一样闪闪发亮的香伯,把他做好的香饼放在纸箱里,用电单车载到菜市去卖。
他的生意很好,才一盏茶工夫,便卖得清清光光了。
⑥一般人想吃香饼,总是顺口说道:“去中央市场找香伯买!”⑦他姓什么,没人探问;他名唤什么人,没人关心;只是人人都喜欢他卖的香饼,所以,顺理成因地唤他“香伯”。
⑧八岁那年,我随同父亲举家南迁,到新加坡落叶生根。
香伯,就像是现实生活里的许许多多小人物一般,慢慢地从我生活的画面淡出,淡出了。
⑨长大结婚以后,婆家在怡保,自此以后,回返怡保省亲变成了常年事务。
⑩有一回,一名姻亲送了一包香饼到婆家来给我,说:“你尝尝,特地订的。
那老头,生意真好,脾气可大呢,一面做饼,一面骂人!”⑪我拿起了一个香饼,无意识地看。
半圆形的香饼,呈淡淡的褐色,薄薄脆脆的饼皮,层层相叠。
咬一大口,那薄若寒蝉的饼皮,依然一层一层若即若离地叠在一块儿。
饼内的麦芽糖,不腻,不滞,不粘牙。
⑫我那份意愿,死亡了的记忆,立刻霍地复活了。
⑬“做饼的人可是香伯?”对方一点头,我立刻便央她带我去看。
⑭香伯早已不在菜市摆卖香饼了,他成日成夜地窝在老屋里烤饼。
烤好的饼放在铁皮桶内,每桶十斤。
凡是上门买饼的,必须拨电话预订。
香伯屋里放了一块大大的黑板,黑板上清清楚楚地写着订购者的姓名和订购的数量,凡是不曾预先订购而贸然摸上门去的,香伯一概不应酬。
除此以外,也将饼批发给附近的杂货店,不过他有个凡人皆知的怪脾气:向他领货的人必须将香饼在同一天内卖完,借此以确保香饼的新鲜度。
⑮有时,他心血来潮,还会“微服出游”,查看别人有没有把他的饼卖完,倘若卖不完,下回去领货时,他便会让你领教领教他那好像石头一般又冷又硬的臭脾气。
有人劝他把这种家庭式的香饼制作业机械化、企业化,他一口回绝。
理由是:“机械死板板,硬邦邦,做出来的饼一个个好像穿上制服的木乃伊,连味道都带着机器那一股冰冷生硬的味儿!”⑯有人见他孑然一身,怕他孤独终老,劝他寻个伴儿。
他倒是听了,一寻便是两个,不过呢,寻来的不是老婆,而是徒弟。
他收了两个年幼失学的少年做徒弟,三个人“生死与共”地窝在老屋里做饼。
可叹的是,徒弟们学得了三分功夫便以为自己是无可匹敌的“香饼大王”了,居然另起炉灶,自设分号。
那些识货的人,不肯随意“屈就”,依然回返老屋找香伯。
然而,许多没有尝过香伯“原装货”的,却傻傻地把“鱼目”当“珍珠”。
两个小徒弟违背道义的做法大大地伤了香伯的心,原本孤僻沉默的他,变得更加古怪寡言了。
他发誓此生不再收徒,所以,在暮年,一个人留在老屋里苦苦拼搏。
⑰姻亲带我到老屋去,远远地,便闻到了烤饼的香味。
⑱屋里,打着赤膊的香伯,正把搅好的麦芽糖放入擀好的饼皮。
他的神情,是那样地专注,是那样地虔诚,好似他做的是惊世骇俗的艺术品,是举世无双的雕刻品。
⑲夕阳透过色漆剥落的木窗斜斜地照了进来,浸在金色余晖里的香伯,像是一枚熟透了的柿子。
尽管这枚表皮起皱、黑斑丛生的柿子已不再新鲜,可是,那种源于内心的坚守精神,却使这枚行将腐化的柿子在这所光线暗淡的老屋里,焕发着一种炫人的亮光……1.香伯有哪些“怪脾气”?(4分)2.第12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3.第③段中加点词“俏皮”“跳舞”好在哪里?(2分)4.从修辞角度看,第16段画线句有什么作用?(4分)5.第段和第段描写内容基本相同,为什么这样写?(4分)6.谈谈你对第19段画线句的理解。
(4分)秋天的黄昏丁立梅[2014济宁]城里是没有黄昏的。
街道的灯,早早亮起来,生生把黄昏给吞了。
乡下的黄昏,却是辽阔的,博大的。
它在旷野上坐着;它在人家的房屋顶上坐着;它在鸟的翅膀上坐着;它在人的肩上坐着;它在树上、花上、草上坐着,直到来叩门。
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
选一处河堤,坐下吧。
河堤上,是大片欲黄未黄的草。
它们是有眼睛的,它们的眼睛,是麦秸色的,散发出可亲的光。
它们淹在一片夕照的金粉里,相依相偎,相互安抚。
这是草的暮年,慈祥得如老人一样。
你把手伸过去,它们摩挲着你的掌心,一下,一下,轻轻地。
像多年前,亲爱的老祖母。
你疲惫奔波的心,突然止息。
从河堤往下看,能看到大片的田野。
这个时候,庄稼收割了,繁华落尽,田野陷入令人不可思议的沉寂中。
你很想知道田野在想什么,得到与失去,热闹与寥落,这巨大的落差,该如何均衡?田野不说话,它安静在它的安静里。
岁月枯荣,此消彼长,焉有得?焉有失?不远处,种子们正整装待发,新的一轮蓬勃,将在土地上重新衍生。
还有晚开的棉花呢。
星星点点的白,点缀在褐色的棉枝上,这是秋天最后的花朵。
捡拾棉花的手,不用那么急了。
女人抬头看看天,低头看看花,这会儿,她终于可以做到从容不迫,稻谷都进了仓,农活不那么紧了。
她细细捡拾棉花,一朵一朵的白,落入她手里。
黄昏下,她的剪影,就像一幅画。
你的眼睛,久久落在那些白上面,你想起童年,想起棉袄、棉鞋和棉被。
大朵大朵的白,摊在屋门前的篾席上晒。
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
玩着玩着,会睡着了,睡出一身汗来——棉花太暖和了啊。
最开心的事是,冬夜的灯下,母亲把积下的棉花搬出来,在灯下捻去里面的籽儿。
你也跟在后面捻,知道有新棉鞋新棉袄可穿,心先温暖起来。
那时,你的世界就那么大,那时,一个世界的幸福,都可以被棉花填得满满的。
人生因简单因单纯,更容易得到快乐。
你有些惆怅,因为,现在的你,离简单离单纯,越来越远了。
竟然还见到老黄牛。
不多见了啊。
人和牛,都老了。
他们在河堤上,慢慢走。
身上披着黄昏的影子。
人的嘴里哼着“呦喝”“呦喝”——歌声单调,却闪闪发光。
牛低着头,不知是在倾听,还是在沉思。
你想,到底牛是人的伙伴,还是人是牛的伙伴?——相依为命,应该是尘世间最不可或缺的一种情感吧。
鸟叫声在村庄那边,密密稠稠,是归巢前互道晚安呢。
村庄在田野尽头,一排排,被黄昏镀上一层绚丽的橙色,像披了锦。
炊烟升起来了,你家的,我家的,在空中热烈相拥,久久缠绵。
还是村庄好,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不设防。
突然听得有母亲的声音在叫:“小雨,快回家吃晚饭啦——”你忍不住笑,原来不管哪个年代,都有贪玩的孩子。
周遭的色彩,渐渐变浓变深。
身下的土地,渐渐凉了,你也该走了。
再贪恋地望一眼这秋天的夕阳,它一圈一圈小下去,小下去,像一只红透的西红柿,可以摘下来,炒了吃。
1.本文写景以什么为序?请找出表明顺序的词或短语。
(3分)2.说说文章第1段中“街道的灯,早早亮起来,生生把黄昏给吞了”中“吞”字的含义。
(3分)3.文章第7、8段插叙了童年时关于棉花的回忆,有什么作用?(3分)4.文章很多句子富有诗意美。
请赏析第7段中“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这句话。
(从修辞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入手)(3分)5.秋天的黄昏富有诗情画意。
文章第3段作者认为“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
这是为什么?(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