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制度与大革命》导读下80分
旧制度与大革命读书报告

《旧制度与大革命》读后感最近在读一本19世纪的法国哲学家或者说是法国学者托克维尔的名着《旧制度与大革命》。
2012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曾推荐此书给幕僚,使这本书也一时洛阳纸贵。
通篇读下来,这篇文章并不是一直再说大革命,也不是一直重复说旧制度如何促使大革命的到来;而是一直在阐述一个思想——自由。
这在他35岁写的《论美国的民主》体现的尤为显著,他崇尚美式民主,而美式民主的核心思想就是自由。
刚领会到这个思想时,我倍感诧异,因为熟悉托克维尔身世的人都知道他是传统贵族,崇尚自由也就会对贵族阶层产生不利影响。
本篇文章核心思想可以用四个问题来概括:一、为什么封建制度在法国更遭受人民的憎恨?首先是法国农民已变为土地所有者,如果农民没有土地,便会对封建制度强加在地产上负担无动于衷;若不是承租人,什一税也与他们无关;如果他们不是土地所有者,地租不会与他们有关。
只有关切到自身利益问题时,人们才会反抗,在法国封建制度盘剥了农民的收益,因此法国人民非常憎恨封建制度,而德国英国的农民没有土地便不会对封建制度产生很大的愤怒。
最后托克维尔就说:封建制度已经不再是一种政治制度,但他仍然是左右民事制度最庞大的一种。
虽然范围缩小了,他激起的仇恨反倒更大:人们说的有道理:摧毁一部分中世纪制度,就是剩下的那些令人厌恶百倍。
二、为什么在18世纪的法国,文人成为最重要的政治家?实际上文人通过三种方式获取了当时最重要政治家的地位。
思想文人对古怪旧制度嗤之以鼻,那些旧制度已丧失效力却还要延续,因此他们就很容易对旧制度感到厌恶,自然趋向理性来描绘新世界。
群众因为愚昧,民众对文人言听计从,衷心拥护。
假如法国人像以前一样在三级会议中参政,每天在省议会中继续致力于地方行政,那么可以断定,法国人决不会像18世纪中叶那样,被文人的思想所煽动;他们会维持事务的一定规章,以防止纯理论。
最后他得出结论:假如同英国人一样,法国人也能够不废除旧的制度,而是通过实践来逐渐改变体制的精神,他们也许就不至于心甘情愿地臆想出所有新花样。
解读《旧制度与大革命》

解读《旧制度与大革命》“我将试图说明:同样是这些法国人,由于哪些事件,哪些错误,哪些失策,终于抛弃了他们的最初目的,忘却了自由,只想成为世界霸主(拿破仑)的平等的仆役;一个比大革命所推翻的政府更加强大、更加专制的政府,如何重新夺得并集中全部权力,取消了以如此高昂代价换来的一切自由,只留下空洞无物的自由表象;这个政府如何把选举人的普选权标榜为人民主权,而选举人既不明真相,不能共同商议,又不能进行选择;它又如何把议会的屈从和默认吹嘘为表决捐税权,与此同时,它还取消了国民的自治权,取消了权利的种种主要保障,取消了思想、言论、写作自由—这些正是1789年取得的最珍贵、最崇高的成果,而它居然还以这个伟大的名义自诩。
”——这是托克维尔当年写作《旧制度与大革命》时的初衷,也是解读其“法国大革命启示录”的切入点。
托克维尔在研究法国大革命的时代背景时发现了一个“悖论”:大革命是在人民对苛政“感受最轻的地方爆发的”:“大革命的特殊目的是要到处消灭中世纪残余的制度,但是革命并不是在那些中世纪制度保留得最多、人民受其苛政折磨最深的地方爆发,恰恰相反,革命是在那些人民对此感受最轻的地方爆发的。
”托克维尔如此解释这一“悖论”:“革命的发生并非总因为人们的处境越来越坏。
最经常的情况是,一向毫无怨言仿佛若无其事地忍受着最难以忍受的法律的人民,一旦法律的压力减轻,他们就将它猛力抛弃。
被革命摧毁的政权几乎总是比它前面的那个政权更好,而且经验告诉我们,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
只有伟大天才才能拯救一位着手救济长期受压迫的臣民的君主。
人们耐心忍受着苦难,以为这是不可避免的,但一旦有人出主意想消除苦难时,它就变得无法忍受了。
当时被消除的所有流弊似乎更容易使人觉察到尚有其他流弊存在,于是人们的情绪便更激烈;痛苦的确已经减轻,但是感觉却更加敏锐。
封建制度在盛期并不比行将灭亡时更激起法国人心中的仇恨。
路易十六最轻微的专横举动似乎都比路易十四的整个专制制度更难以忍受。
读《旧制度与大革命》体会

读《旧制度与大革命》体会
《旧制度与大革命》是关于中国自古以来的社会转型历史的著作,由汪涵和张家祥共同撰写。
这本书全面论述了中国从古代至今的社会转型历史,从最初的封建社会到当前的市场社会,中国经历了多次社会革命,而大革命是其中独特而重要的一次,使中国从封建主义社会转型为社会主义社会。
“旧制度与大革命”分析了现代中国转型历史的起源以及封建社会弊端的具体情况。
书中指出,中国的传统封建社会长期以来存在着多种诸如官僚主义、贫富差距、社会不公平等问题,这些缺陷深深影响了中国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因此,必须开展一场大革命,以期解决封建社会的弊端,使中国发生实质性变化。
这就是1949年大革命的历史背景。
书中还指出,1949年大革命不仅带来了中国从封建社会到社
会主义社会的历史转折,而且还以无数社会主义思想革命为核心,开创了一种新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
在政治上,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宪法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在经济上,实行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结构,明确劳动人民享有一定程度的收入分配,确保全体劳动人民分享发展成果;在文化上,实行以文化大革命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文化,实行义务教育,普及文化知识,开展文艺等活动。
开展大革命,使中国社会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跃升为世界上第一个实行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这也是中国今天的社会发展背景。
通过阅读《旧制度与大革命》,我可以深入理解这一历史转折点背后的重要
意义,也可以深刻体会到中国60多年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令人振奋。
旧制度与大革命(上)(下)

旧制度与大革命(上)(下)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篇一:《旧制度与大革命》导读(上下)考试一、单选( 共4 小题,总分: 40 分)(上)1. 根据本讲,(C)世纪是西方国家从传统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时代。
2. 根据本讲,《旧制度与大革命》的作者是(D)。
A.马克吐温B.雅克卢梭C.涂尔干D.托克维尔3. 根据本讲,旧制度末期的等级社会中社会流动已经出现,表现为穿袍贵族的出现和(B)经济力量的增长。
A.无产阶级B.资产阶级C.工农阶级D.中产阶级4. 根据本讲,革命的主要起源是(A)。
A.社会因素B.宗教因素C.经济因素D.文化因素二、多选( 共2 小题,总分: 20 分)1. 根据本讲,法国的旧制度是欧洲最经典的封建制度,包括哪两大特征()。
A.民粹主义B.封建专制C.民主精神D.民本思想2. 根据本讲,托克维尔的著作包括()。
A.《1848年革命》B.《论美国的民主》C.《理想国》D.《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三、判断( 共4 小题,总分: 40 分)1. 根据本讲,法国革命史一场政治革命,但不是一场社会革命。
正确错误2. 1856年《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出版,同年,英国、美国、德国等国有译著出版,135年后,才有中译本。
正确错误3. 根据本讲,旧制度下法国社会普遍存在的、时时发生的极度的不自由是引起人民的愤怒、引发革命的根本原因。
正确错误4. 根据本讲,革命往往是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的开端,一种新的政治文化形成的最初形态。
正确错误各题型提交答案说明:(下)一、单选( 共4 小题,总分: 40 分)1. 根据本讲,当发动大革命的一代人被摧毁或丧失锐气时,当对自由的热爱在无政府和人民专政中被挫伤而软弱无力时,当慌乱的民族摸索着寻找新的主人的时候,(C)便有了重新建立的极好机会。
A.文人政治家B.军事领袖C.专制政府D.民主政府2. 根据本讲,“革命是走向平等的唯一门槛?”的答案是(A)的。
旧制度与大革命读后感

旧制度与大革命读后感《旧制度与大革命》是法国历史学家阿尔贝·索布尔所著的一部关于法国大革命的著作。
这本书详细地介绍了法国大革命前的旧制度、大革命的爆发以及其对法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的深远影响。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法国大革命的历史背景、原因和后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变革和挑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书中,索布尔首先介绍了法国大革命前的旧制度,包括封建制度、贵族统治、王权专制等。
这些旧制度造成了法国社会的不公平和不稳定,导致了人民的不满和反抗。
接着,书中详细描述了大革命的爆发以及其过程,包括巴士底监狱事件、国民议会的成立、革命政府的建立等。
大革命的爆发不仅改变了法国的政治格局,也对欧洲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最后,书中还分析了大革命对法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影响,包括废除封建特权、建立民主制度、推动现代化进程等。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认识到大革命是法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点,也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次伟大变革。
大革命的爆发不仅是对旧制度的彻底否定,也是对人权、民主和平等的追求。
大革命的胜利不仅改变了法国的政治格局,也影响了整个欧洲乃至世界。
同时,大革命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即旧的制度和观念必然会被新的力量所取代,变革和挑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而人民的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不竭动力。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对法国大革命的历史背景、原因和后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变革和挑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深刻地认识到,历史是一部不断变革和发展的长卷,每一次变革都是社会前进的动力,每一次挑战都是人类进步的契机。
只有不断学习历史的教训,才能更好地应对当下的挑战,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总之,阅读《旧制度与大革命》让我对法国大革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变革和挑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本书不仅是一部关于法国大革命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启示录。
我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历史的教训,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当下的挑战,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旧制度与大革命(上)(下)

旧制度与大革命(上)(下)篇一:《旧制度与大革命》导读(上下)考试一、单选 ( 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上)1. 根据本讲,(C)世纪是西方国家从传统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时代。
A.16-17B.17-18C.18-19D.19-202. 根据本讲,《旧制度与大革命》的作者是(D)。
A.马克吐温B.雅克卢梭C.涂尔干D.托克维尔3. 根据本讲,旧制度末期的等级社会中社会流动已经出现,表现为穿袍贵族的出现和(B)经济力量的增长。
A.无产阶级B.资产阶级C.工农阶级D.中产阶级4. 根据本讲,革命的主要起源是(A)。
A.社会因素B.宗教因素C.经济因素D.文化因素二、多选 ( 共 2 小题,总分: 20 分)1. 根据本讲,法国的旧制度是欧洲最经典的封建制度,包括哪两大特征()。
A.民粹主义B.封建专制C.民主精神D.民本思想2. 根据本讲,托克维尔的著作包括()。
A.《1848年革命》B.《论美国的民主》C.《理想国》D.《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三、判断 ( 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1. 根据本讲,法国革命史一场政治革命,但不是一场社会革命。
正确错误2. 1856年《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出版,同年,英国、美国、德国等国有译著出版,135年后,才有中译本。
正确错误3. 根据本讲,旧制度下法国社会普遍存在的、时时发生的极度的不自由是引起人民的愤怒、引发革命的根本原因。
正确错误4. 根据本讲,革命往往是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的开端,一种新的政治文化形成的最初形态。
正确错误各题型提交答案说明:(下)一、单选 ( 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1. 根据本讲,当发动大革命的一代人被摧毁或丧失锐气时,当对自由的热爱在无政府和人民专政中被挫伤而软弱无力时,当慌乱的民族摸索着寻找新的主人的时候,(C)便有了重新建立的极好机会。
A.文人政治家B.军事领袖C.专制政府D.民主政府2. 根据本讲,“革命是走向平等的唯一门槛?”的答案是(A)的。
《旧制度与大革命》

《旧制度与大革命》读后感《旧制度与大革命》是政治学领域绕不开的著作,也是研究法国大革命必读的书目。
它立足于扎实的历史档案,条分缕析,试图得出尽可能科学的结论,极大程度地保证了学术上的科学性。
本书基于科学化的视角真正做到了既不守旧也不激进,立场公允、思维冷静、目光犀利地提出真正的问题,做出有益的探索。
比起从这本书中获取作者的观点论断来在人前夸夸其谈,学会作者看待社会和自身的方法更有长远的益处。
书中的知识一经写成便已成定论,而这种思维方式将长远地影响着真正懂得的读者,让我们能根据现实状况更加灵活地对它加以运用。
本书最核心的观点是法国大革命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在旧制度母体中孕育成熟的,许多所谓的革命成果不过是“新瓶装旧酒”罢了。
作者提出了很多值得思考的现象,极具启发意义。
第一,革命往往爆发在对苛政感受最轻的地方,被革命所摧毁的政权往往比它的前几个政权好得多,被摧毁的政权出于维护统治的本意减轻了民众身上的负担、使原本严苛的法律变得宽松,反而促使了革命的爆发。
书中最常被引用的段落便是在论述这个现象。
“革命的发生并非总因为人们的处境越来越坏。
最经常的情况是,一向毫无怨言仿佛若无其事地忍受着最难以忍受的法律的人民,一旦法律的压力减轻,他们就将它猛力抛弃。
被革命摧毁的政权几乎总是比它前面的几个政权更好,而且经验告诉我们,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
人们耐心忍受着苦难,以为这是不可避免的,但一旦有人出主意想消除苦难时,它就变得无法忍受了。
当时被消除的所有流弊似乎更容易使人察觉到尚有其他流弊存在,于是人们的情绪便更激烈;痛苦的确已经减轻,但是感觉却更加敏锐。
路易十六最轻微的专横举动似乎都比路易十四的整个专制制度更难以忍受。
”我们可以从中国的历史中找到佐证,辛亥革命没有爆发在清政府的专制压迫最严重的时候,反而爆发在了清末新政的时候,专制政权一旦将它强压在民众身上的负担减轻,民众就会开始极大的反弹甚至最后完全摧毁专制政权。
旧制度与大革命导读

旧制度与大革命导读旧制度与大革命导读在法国大革命之前,法国社会被称为“旧制度”。
这一制度的核心是绝对君主制,国王拥有绝对的权力,并通过封建制度来支配整个社会。
然而,这一旧制度却导致了法国社会的不平等和压迫,引发了人们对变革的渴望,最终爆发了法国大革命。
在旧制度中,法国社会被分为三个阶级:第一阶级是由法国的统治阶级——贵族组成;第二阶级是法国的教会,具体来说就是天主教会;第三阶级则是法国的广大平民阶层,包括农民、工人和中产阶级。
这三个阶级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社会差距和政治不平等。
贵族和教会享有特权和豁免权,不用纳税,而平民阶层则沦为贵族和教会的经济来源,承受着沉重的赋税负担。
这种不平等的社会结构引发了大量的社会不满和抗议。
平民阶层对贵族和教会的压迫感到愤怒,并开始要求政治和社会改革。
人们呼吁建立一个平等、公正的社会制度,追求自由和人权。
法国启蒙思想家们的思想影响着人们的觉醒,他们开始对旧制度进行批评,并提出了许多改革的主张。
而在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则是旧制度矛盾的一次高峰。
大革命的导火索是贵族对平民阶层的压迫,并导致了经济危机。
人们开始聚集在巴黎的巴士底狱前抗议,并最终攻占了这座象征着专制统治的监狱。
这个事件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开始,也为后来的革命风潮奠定了基础。
接下来的几年间,法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的改革。
大革命期间,法国通过了《人权与公民权宣言》,这一宣言确立了人们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此外,旧制度下的特权被废除,封建制度被废除,重新建立了一个基于平等原则的社会制度。
然而,大革命也伴随着暴力和混乱。
在这一时期,被剥夺了特权的贵族和教会成为了革命的对象。
大量的贵族被执行死刑,教会财产被没收。
内外压力也加剧了革命的混乱,法国在外战争中遭到了许多国家的入侵和挑战。
总的来说,旧制度与大革命是法国历史上的两个重要时期。
旧制度的不平等与压迫引发了人们对变革的渴望,而大革命则是人们对旧制度的反抗与颠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旧制度与大革命》导读(下)80分
各题型提交答案说明:
1.单选题及判断题点击圆形按钮进行单项选择,多选题点击勾选框进行多项选择。
2.选择题和判断题:直接点击选项,系统将自动提交答案。
ﻫ3.未完成考试误操作推出系统后,在考试时间段内可重新进入系统考试。
4.完成考试后点击提交答案按钮,考试结束,不可再次进入系统考试。
ﻫ5.答题完成后,点击考试页面左侧“未答题”按钮,确认无未答题后再提交答案。
6.未提交答案的试卷在考试时间结束后将强制提交答案。
一、单选( 共4 小题,总分:40分)
1.根据本讲,法国大革命中,()率先发起的反抗为未来的革命打开了一个缺口,成为革命的先声。
A.僧侣
B.资产阶级
C.贵族
D.农民
2. 根据本讲,贵族的信誉随着其权力的命运消失:贵族在精神领域一向占有的统治地位已成真空,因此()在那里能尽情扩张,独自占有这个位置。
A.僧侣
B.资产阶级
C.军人
D.作家
3. 根据本讲,“革命是走向平等的唯一门槛?”的答案是()的。
A.否定
B.没有回答
C.不明确
D.肯定
4. 根据本讲,()是大革命的集成者,也是大革命的摧毁者。
A.罗伯斯比尔
B.拿破仑
C.路易十八
D.克拉维埃
二、多选( 共2小题,总分: 20 分)
1. 根据本讲,政府改革努力的失败原因是()和()之间的矛盾。
A.利益集团
B.国家的发展逻辑
C.宗教分裂
D.军事叛变
2. 根据本讲,1760—1788年间君主国家一次次进行改革尝试,这些改革的内容包括()。
A.税收
B.官职
C.高等法院
D.行政运作机制
三、判断(共4小题,总分:40 分)
1.根据本讲,革命前三四十年左右,法国经济停滞,公共财富减少。
正确
错误
2. 根据本讲,托克维尔在证明大革命势在必行,合情合理的时候,没有走向形而上学的极端。
正确
错误
3.托克维尔认为,法国大革命比历史上任何事件更加惊人。
它在行动中如此充满对立,如此爱走极端,不是由原则指导,而是任感情摆布。
正确
错误
4. 本讲认为,革命之所以发生,往往并非因为人们的处境每况愈下。
那些忍受高压强权毫无怨言、甚至毫不自知的人民,往往在压迫稍有放松之时奋起反抗,挣脱枷锁。
正确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