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八年级地理上册2.1中国的地形教案3(新版)湘教版(1)
湘教版八上地理 2.1中国的地形 教案设计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一、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是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学习难度虽然不大,但因涉及中国宏观地形分布,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由于缺乏感性经验积累,在具体学习过程中还是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用好相关地图和景观图片,让学生在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认知的基础上,对中国地形特征有一个理性的判断。
二、教学内容分析地形是组成地理环境的主要要素,它既受到其他地理因素的影响和地质作用的制约,同时又影响着其他要素,如气候、水文、植被、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
因此,认识我国的地形特征,将为学习以后各章节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课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引导学生读中国地形图,认识我国陆地上主要的地形类型,找出我国主要的地形区及其分布位置,由学生归纳出我国复杂多样的地形特征。
通过flash活动,以闯关的形式边游戏边巩固知识点。
第二部分,内容由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两部分构成。
教学时充分利用中国地形图精讲多练,让学生从地形图中获取有关知识。
第三部分,引导学生完成教材P27活动1题表格,理解有些山脉是不同地形区的分界线,并从中感受山脉的“骨架”作用,进一步理解我国复杂多样的地形特征。
教师实例展示,引导学生分析复杂多样的地形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以中国地图的拼图游戏检测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教学目标1.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的主要特征,掌握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认知我国山脉分布基本格局,了解山脉控制着中国地形分布的大势。
2.引导学生发展读图、用图的能力;以直观的视频、有趣的"闯关"活动等,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主动探究的能力。
3.学会描述地形特征的方法,学会分析复杂多样的地形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通过对中国壮丽山河的认识,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爱乡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位置,概括我国地形的特征;认识山脉的走向和分布,感受山脉的“骨架”作用。
培养学生通过地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精品资料2.1中国的地形(一)教案

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精品资料中国的地形(一)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成阶梯分布的特点,及各级阶梯的分界线。
2.掌握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和分布。
3.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特点。
教学重点:1.我国三级阶梯的划分及地形地势的特点。
2.我国主要山脉的分布教学难点:我国的地形地势特点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微课、学案、平板教学过程:自学质疑课一、导入、解读目标图片导入,在大屏幕上给同学们看“黄土高原”,“太行山脉”,“四川盆地”等风景图,激发学生兴趣。
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已经认识了我国的疆域,我国的行政区划和我国的人口和民族,已经对我们的国家有了大致的了解。
然而,我们的祖国还有许多美丽的风景值得我们了解和认识,今天我们就首先从中国的地形开始,解开我国美丽的面纱。
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中国的地形。
1.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成阶梯分布的特点,及各级阶梯的分界线。
2.掌握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和分布。
3.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特点。
二、教材自学学生根据学案,自学教材三、微课助学观看微课的过程中随时用红笔修改自学时学案不正确的地方,并在课本相应位置做好笔记。
四、合作互学1.组长主持,核对答案;2.小组合作,解决疑难;3.未解决问题统计;4.根据学案,巩固与互查。
五、在线测学1.数据分析:登入平台统计分析学习问题。
2.汇总问题:梳理课上学生发现的问题以及问题的反馈训练展示课一、疑难点拨以小组为单位,结合中国地形图,让同学们在地图上分别找出我国东西走向、南北走向的山脉,和弧形山脉,熟记其名称、形状和位置。
结合课本P24图2-8找出中国主要的地形单元并能够分析出中国的地形分布特点和地势特点,最终总结出中国“地形复杂多样”的特点。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并要求记忆。
二、训练展示1.选取学生上台展示;2.完成规定题目。
三、合作提升小组成员针对训练展示学案以及在做学案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懂的地方进行讨论,(也可向其他小组请教)小组内得出完善的答案。
(原创)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2章第1节《中国的地形》精品教案

《中国的地形》教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阅读教材 P21 文字及图片,了解我国地形特征。
2.通过阅读教材 P22 文字及开展活动,在地图上指出各种走向的山脉,理解山脉是构成地形的“骨架”。
3.通过阅读教材 P24-27,了解各种地形区的分布和地表特征。
4.通过阅读教材 P28 文字和图片资料,了解我国地形的构成特点,理解山区在发展经济方面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过程与方法:1.了解我国地形的两大特征。
2.认识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的分布及特点。
3.熟悉我国主要山脉的分布。
4.学会阅读统计图表,能查阅资料,分析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认识我国壮丽的山川,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重点:我国的地形、地势基本特征,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名称、位置及其特征。
难点:我国地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山区发展经济的制约条件。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多媒体展示:名山图片。
二、新课学习(一)东西走向的山脉★多媒体展示: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颜色显示天山山脉、阴山山脉、昆仑山脉、秦岭、南岭。
引导:引导学生明确山脉的走向:东西走向。
(二)南北走向的山脉★多媒体展示: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颜色显示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区的部分山脉。
引导:引导学生明确山脉的走向:南北走向。
(三)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多媒体展示: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颜色显示西侧的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间的长白山、武夷山;东侧的台湾山脉。
引导:引导学生明确山脉的走向:东北——西南走向。
(四)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多媒体展示: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颜色显示阿尔泰山、祁连山。
引导:引导学生明确山脉的走向:西北——东南走向。
(五)弧形山脉★多媒体展示: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颜色显示喜马拉雅山脉。
引导:引导学生明确山脉的走向:弧形。
(六)位于省级行政区域单位交界处的山脉★多媒体展示: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颜色显示祁连山、太行山、武夷山和南岭。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1《中国的地形》教案

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通过读图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掌握我国山脉的名称、走向及在地图上的分布;通过读图分析了解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多媒体展示各种地图资料,学生通过读图、析图、填图、小组合作、小组展示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获取有关中国地形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分析地理事物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的能力,树立因地制宜的观点。
【教学重点】1.我国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2.我国山脉的名称、走向及在地图上的分布3.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教学难点】1.分析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优势2.识记我国主要的山脉及两侧的地形区【教学方法】读图、析图、填图、合作探究、小组展示、多媒体辅助等【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古诗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滚滚长江东浙水,浪花淘尽英雄;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朝看东流水,暮看日西坠。
师:俗语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古诗词中经常会提到我国的大河都是向东流,这也体现了地形地势对河流的影响。
下面进入我们今天的学习——中国的地形。
二、新课学习第一课时(一)地势西高东低多媒体展示我国沿北纬32度纬线所作的地形剖面图探究问题:1.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我国的地势大致可以分为几级阶梯?每一级阶梯的海拔大概是多少米?3.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分别位于哪一级阶梯上?学生读图析图自主完成活动。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多媒体展示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学生结合教材31页活动1,在图2-21中勾画出地势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并在相应位置标出具体山脉的名称。
(培养学生的读图、填图能力)小组合作探究下面三个问题:1.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对气候有何影响?2.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对河流的流向、东西交通有何影响?3.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时,落差有变化吗?有何利用价值?学生分组讨论探究,选出代表回答问题,之后教师多媒体展示讨论结果,和学生一起分析。
2.1中国的地形教案 03(湘教版八年级上)

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让学生总结出我国地势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并能识记各级阶梯分界线的名称,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2、过程与方法:A、组织学生讨论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
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方法。
B、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二、教学重点:本节的核心是让学生认清中国地势的整体特征,因此中国地势特征是本节的重点。
三、教学难点:中国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是本课的难点。
四、学习方法指导学生用观察法、讨论法、综合分析法解决问题。
五、教学流程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首先多媒体放映“中国各大地形区”图片,同时播放歌曲《歌唱祖国》,从学生的最熟悉的图片入手,接着复习两个概念:地形和地势。
以前学过亚洲的地势,让学生回想亚洲地势特点,那么,中国的地势有什么特征呢?从而导入新课。
2、读图分析,探索新知设疑:用什么图能更形象地表示我国地势西东低的特点呢?――那就是地形剖面图。
然后多媒体展示“我国东西(北纬36°)地形剖面图”请同学们根据这幅图在本上画一幅简略示意图,请两名同学在黑板上画。
其他同学做出纠正与评价。
从图可以看出我国地势的特点是什么?(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3、巩固练习,强化新知我国地势呈阶梯分布,那么,我国地形的阶梯有哪几级?它们是怎样分布的呢?请同学们对照书上的图2.1、2.2看一看。
(我们从图上可以看出,我国陆地上自西向东有三级阶梯。
)让学生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图”,明确三级阶梯的界线,把三级阶梯的界线填在空白图上,并请两名同学在屏幕上指出三级阶梯的界线,学生继续“读中国地形图”,结合列表比较法,通过对三级阶梯的海拔、地形的对比,加深学生的印象4、课外延伸,学以致用在中国地形图上找出我们生活的地区位于第几阶梯,所在区域是什么颜色,说明海拔高还是低? 5、合作交流,熟悉国情以上分析了我国地势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这一特点对我国自然环境其它方面以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呢?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对气候的影响,让学生看大屏幕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图片。
2.1中国的地形 第1课时 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中国的地形(第1课时)教学目标:1、我国地形的两大特点2、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及大致海拔高度3、我国地形特征对降水、河流及人民生活和生产的影响4、初步学会运用比较法分析三大阶梯差异。
重点与难点我国地形的两大特点: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教具《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教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吗v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当我们了解了我国疆域和行政区划之后,下面要进一步认识我们的祖国。
〔复习提问〕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国家的地理,请同学们思考自然地理环境都包括哪些要素呢?〔学生回答〕地形、气候、河流、动植物等。
我国的地形情况也是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内容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二、讲授新课欣赏歌曲《歌唱祖国》,从而激发学生的热情。
从歌词中我们了解到什么?提出什么问题?通过学习这一节来了解中国的地形特征。
1、地势的概念——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
从以上的问题可得出:2、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承接:想一想比较图A与图B,这两幅图所反映的地势有什么不同?哪一幅图比较接近实际?得出结论:3、中国的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二、中国的地形在地图册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上:1、指出青藏高原、塔里木盆地、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2、说出青藏高原的大部分地区海拔在多少米以上,塔里木盆地和黄土高原原海拔在多少米之间,华北平原的海拔大约是多少米?3、说出从青藏高原向东、向北、我国的地势有什么变化?(一)中国地势的特点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二)三级地势阶梯的概况阶梯名称及界线平均海拔主要地形类型第一级4000米青藏高原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东缘第二级1000—2000米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第三级500米以下华北平原(三)我国近海大陆架的分布第三级阶梯继续向海洋延伸,形成近海的大陆架。
范围: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南海的一部分。
最新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2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精品教案 (1)

中国的地形【教学目标】1、记住中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基本特征。
记住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
2、读图指出中国主要山脉的准确位置,记住主要山脉的名称,判断主要山脉的走向。
3、读图指出中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的准确位置,记住它们的名称,能描述它们的特点。
4、学会分析中国地势对气候、河流的影响,中国地形基本特征对经济的影响。
以上是本节的知识和能力目标。
本节的过程和方法目标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逐步体现。
【重点难点】中国地形的特点和山脉的分布是本节的重点。
而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这样一个特点,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PPT课件,导学案【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的地形复杂多样,山脉纵横交织,地势西高东低。
你知道哪里分布着高峻的山脉和雄浑的高原吗?你听说过“天府之国”的由来和“鱼米之乡”的故事吗?你去过如茵的草原和苍茫的大漠吗?让我们展开中国地形的雄伟画卷吧!(二)展示目标1、学生齐读目标2、教师边板书边解读目标(三)温故知新1、世界上的陆地地形有哪五种?展示表格总结各种陆地地形的特征。
2、展示各地形区的风光照片,观察回答各地形区的名称。
3、这些基础知识让每个小组的6号同学回答,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四)导学释疑1、记忆知识,形成网络a、学生阅读地图和课本,然后合书背填,相信能得满分。
基本特点地势()高()低,呈()状分布。
地形(),()面积广大。
山脉纵横交错1、东西走向:北列是()-()中列是()-();南列是()2、南北走向:中部有()-(),在()山区也有分布。
3、东北-西南走向:西列是()-()-()-(),中列是()-(),东列是()。
4、西北-东南走向:西部有(),()。
6、弧形山脉:有()。
7、中华五岳:东岳山东(),西岳陕西()中岳河南(),南岳湖南(),北岳山西()地形复杂多样四大高原:()()()(),四大盆地:()()()()。
地理:2.1《中国的地形》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地理:21《中国的地形》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教目标1举例说明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和特点,掌握阅读并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形图的技能。
3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4了解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范围以及主要的灾害性天气。
5举例说明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6了解我国主要的河流和湖泊,以及长江和黄河的开发利用和治理情况。
教重点1、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以及地势对中国地理环境的影响。
2、中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对不同地形区应该合理开发和利用。
教难点1、引导生分析地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培养生树立因地制宜的观点。
教媒体投影仪、投影片、中国地形图挂图、板图。
课时安排四课时板书设计第一节中国的地形一、地势西高东低二、地形复杂多样教过程〔导入新课〕当我们了解了我国疆域和行政区划之后,下面要进一步认识我们的祖国。
〔复习提问〕我们已经过了一些国家的地理,请同们思考自然地理环境都包括哪些要素呢?[] 〔生回答〕地形、气候、河流、动植物等。
我国的地形情况也是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内容之一,今天我们就习。
〔板书〕第一节中国的地形中国地形的第一个特点是从地势的角度描述的,所以地势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换句话说也就是中国那边高,那边低的问题。
〔指图提问〕这是一张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的海拔高度大约是多少,请同们读图分析中国地势那边高那边低?谈谈你是如何分析的。
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请同们各抒己见。
生读图、讨论、回答:西部棕黄色的区域代表海拔4000米以上,中部浅黄色的区域代表海拔1000――2000米,东部绿色的区域代表海拔500米以下。
〔教师总结〕西高东低就是我国地势特点的第一部分。
同们可以想像一下(教师用手势说明西部高东部低)。
〔板书〕一、 地势西高东低〔转折过渡〕如何用图更好的表现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呢?下面我要给同们介绍一种特殊的地图――地形剖面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煜的《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知道“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含义吗?你能从地理的角度来解释这句话的意思吗?
三、自学互帮(内容与方法)
(一)自学提示
1.自学课本,能不能总结中国地势的特点;这种特点对气候、河流、交通、水能资源分布的影响。
2.先给同学们几分钟的时间来熟悉中国地形图,通过小组互提来提高学习效率。
2.1中国的地形
教学目标
1、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Fra bibliotek三级阶梯的分布和特点
2、掌握阅读并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形图技能
教学重难点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以及地势对中国地理环境的影响。
引导学生分析地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手段:挂图或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互阅作业
上节课堂完成的探训部分习题,小组内互批,然后个人进行订正,反思。
4、讲解释疑
(三)、地势西高东低
1、地势三级阶梯的概括
请同学们打开教科书看沿北纬36度线所做的中国地形剖面图,讨论:
观察这幅图高低起伏的趋势,说出我国地势起伏变化有什么特点。
(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2、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水能资源分布等的影响
①西高东低的地势使河流的流向多为自西向东;
七、自主建网
师生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我国地势特点(请同学回答),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请同学回答)。
八、最小作业量
探训上对应习题,当堂完成;知者加速(完成填图册)
*教学反思*
②西高东低的地势使得许多大河东流入海,沟通了东西方向的交通,便于河流沿岸地区的水陆联运。
③西高东低的地势,并且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
五、练习反馈
填图册及探训对应习题:先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互评并打分。
六、帮困、加速
对于本节课上集中问题,教师或知者负责,或同伴互帮,以解决疑难问题。
自学过程
1.观察图2-20沿32°N线中国地形剖面图,总结中国地势特点。
2.小组互相帮助:讨论中国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灯影响,小组间进行竞赛,看哪个小组总结的更多。。
3.填充图册上完成空白地图的填图。
(二)互帮
小组内学生相互提问,说出中国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灯影响,由弱生代表小组回答,组间P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