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地形》(第二课时)教案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2.1 中国的地形2-湘教版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本节是八年级上册(湘教版)第二章第一节“中国地形“的第一课时,基本内容是介绍中国纵横交错的山脉和复杂多样的地形,丰富神奇的自然景观及中国山区的有利条件;了解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及主要山脉分布概况,学会利用地理方位坐标判断山脉的走向;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观念和创造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爱国主义情感,健全学生的人格。
一、教材分析课标要求:1.记住中国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和分布;了解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的位置以及自然与文化特色。
2.了解中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基本特征;记住主要地形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的分布。
地位和作用”山脉纵横交错“是中国地形第一个大知识点,学好山脉的分布大势为后面知识点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因为山脉构成地形的基本“骨架”,山脉的分布掌握牢固,地形区、阶梯分界线等知识点则迎刃而解知识结构:本内容主要涉及山脉的走向及分布。
二、学情分析年七年级下学期级的学生已经具备读图、分析图及一定的思维和理解能力,关键点在于抓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记住中国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和分布;了解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的位置以及自然文化特色。
2.了解中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基本特征;记住主要地形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的分布特点3.学会从地形种类、地形分布、海拔、地势起伏等方面去认识和表述地形特点,去分析对农业、气候、河流等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1.列表比较中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位置、范围和地形特点。
2.分析中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对发展经济的作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分析地形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观念,从而激发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主要山脉走向;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位置、范围和地形特点。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1《中国的地形》教案

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通过读图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掌握我国山脉的名称、走向及在地图上的分布;通过读图分析了解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多媒体展示各种地图资料,学生通过读图、析图、填图、小组合作、小组展示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获取有关中国地形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分析地理事物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的能力,树立因地制宜的观点。
【教学重点】1.我国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2.我国山脉的名称、走向及在地图上的分布3.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教学难点】1.分析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优势2.识记我国主要的山脉及两侧的地形区【教学方法】读图、析图、填图、合作探究、小组展示、多媒体辅助等【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古诗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滚滚长江东浙水,浪花淘尽英雄;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朝看东流水,暮看日西坠。
师:俗语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古诗词中经常会提到我国的大河都是向东流,这也体现了地形地势对河流的影响。
下面进入我们今天的学习——中国的地形。
二、新课学习第一课时(一)地势西高东低多媒体展示我国沿北纬32度纬线所作的地形剖面图探究问题:1.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我国的地势大致可以分为几级阶梯?每一级阶梯的海拔大概是多少米?3.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分别位于哪一级阶梯上?学生读图析图自主完成活动。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多媒体展示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学生结合教材31页活动1,在图2-21中勾画出地势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并在相应位置标出具体山脉的名称。
(培养学生的读图、填图能力)小组合作探究下面三个问题:1.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对气候有何影响?2.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对河流的流向、东西交通有何影响?3.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时,落差有变化吗?有何利用价值?学生分组讨论探究,选出代表回答问题,之后教师多媒体展示讨论结果,和学生一起分析。
八年级地理上册 3.2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新版)湘教版

中国的地形【教学过程】 :⑵⑿⑶⑷⑸⑹⑻⑼⑾⑴⑺⑽⒀⒁⒂⒃⒄(1)下列不同走向的山脉:A 、东西走向、 B 、东北--西南走向、 C 、西北--东南走向、镇集中经济繁荣,是我国的经济中心。
过渡世界陆地共有五种地形类型,我国全部都有,这说明我国地形具有怎样的特点?(复杂多样)。
我国地形虽然复杂多样但是各种地形所占的比例不同。
请同学们观察并完成下图。
1、读图、比较比较结果:山地、高原面积广大,而平原面积仅占12%。
归纳:习惯上,人们把高原、山地和丘陵统称为山区。
山区占全国的三分之二。
【阶段小结】我国地形特征:复杂多样,高原山地面积广大。
2、图文结合,分析山区面积广大的利与弊。
归纳:有利的方面:发展采矿业、林果业、旅游业,不利方面:土地贫瘠、交通不便、容易发生自然灾害1、比较哪两种地形占得比例大?2、从利与弊两方面辩论山区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整理小结依照板书理出我国主要山脉、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归纳明确我国地形的特点是: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板书教学后记【巩固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山脉中,呈东北—西南走向的是()A.武夷山B.阴山C.阿尔泰山 D.祁连山2.关于青藏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A.位于我国西北部B.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C.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D.约占全国面积的1/43.“远看是山,近看成川”是下列哪个高原的写照()A.青藏高原B.内蒙古高原C.黄土高原D.云贵高原4.四大盆地中,海拔最高的是()A.柴达木盆地B.四川盆地C.塔里木盆地D.准噶尔盆地5.“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观是指()A.黄土高原B.华北平原C.四川盆地D.内蒙古高原6.关于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A.世界最大的高原B.水土流失严重,千沟万壑,支离破碎C.黄土层深厚,植被覆盖好D.北依阴山,南邻秦岭7.我国四大高原面积辽阔,形态各异,其中最为平坦的是()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 C.云贵高原 D.内蒙古高原8.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其劣势是()A.森林资源不足 B.耕地资源不足 C.水能资源不足 D.动植物资源不足9.右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形区名称是()A.①黄土高原②华北平原D.①四川盆地②长江中下游平原C.①青藏高原②云贵高原D.①内蒙古高原②东北平原第二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复习回复习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利用地图,复习回顾相关知识。
2.1中国的地形教案 03(湘教版八年级上)

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让学生总结出我国地势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并能识记各级阶梯分界线的名称,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2、过程与方法:A、组织学生讨论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
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方法。
B、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二、教学重点:本节的核心是让学生认清中国地势的整体特征,因此中国地势特征是本节的重点。
三、教学难点:中国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是本课的难点。
四、学习方法指导学生用观察法、讨论法、综合分析法解决问题。
五、教学流程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首先多媒体放映“中国各大地形区”图片,同时播放歌曲《歌唱祖国》,从学生的最熟悉的图片入手,接着复习两个概念:地形和地势。
以前学过亚洲的地势,让学生回想亚洲地势特点,那么,中国的地势有什么特征呢?从而导入新课。
2、读图分析,探索新知设疑:用什么图能更形象地表示我国地势西东低的特点呢?――那就是地形剖面图。
然后多媒体展示“我国东西(北纬36°)地形剖面图”请同学们根据这幅图在本上画一幅简略示意图,请两名同学在黑板上画。
其他同学做出纠正与评价。
从图可以看出我国地势的特点是什么?(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3、巩固练习,强化新知我国地势呈阶梯分布,那么,我国地形的阶梯有哪几级?它们是怎样分布的呢?请同学们对照书上的图2.1、2.2看一看。
(我们从图上可以看出,我国陆地上自西向东有三级阶梯。
)让学生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图”,明确三级阶梯的界线,把三级阶梯的界线填在空白图上,并请两名同学在屏幕上指出三级阶梯的界线,学生继续“读中国地形图”,结合列表比较法,通过对三级阶梯的海拔、地形的对比,加深学生的印象4、课外延伸,学以致用在中国地形图上找出我们生活的地区位于第几阶梯,所在区域是什么颜色,说明海拔高还是低? 5、合作交流,熟悉国情以上分析了我国地势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这一特点对我国自然环境其它方面以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呢?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对气候的影响,让学生看大屏幕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图片。
八年级地理上册 2.1 中国的地形(第2课时)教案 (新版)湘教版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中国的地形》(第2课时)学问与技能:运用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
过程与方法:能够结合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总结出我国的地势总特征;分析我国的地势对气候、河流、水能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培育协作意识和力量;初步树立辩证思维意识教学重点:我国地势特点及影响。
教学难点:我国地势特点及影响。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争辩、合作探究法,启发式,多媒体帮助教学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知道了我国的地形特点和分布,那么我国的地势如何呢?板书:地势三、地势西高东低活动:呈现《中国地形图》,引导同学观看地图启发同学:从这幅颜色斑斓的凹凸起伏的地形图面上,我们可以发觉深色集中在哪里,而浅色又集中在哪里?(同学:图中的深色集中在西部地区,浅色集中在东部地区)从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上,我们还可以发觉什么呢?(我国西部多山地、高原,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活动:《我国东西向(北纬32°)地形剖面图》,引导同学观看地形剖面图的东西海拔高度。
思考:从我国地形剖面图上,可以发觉我国的地势总特征是什么?(西部高、东部低)练习:阅读中国地形图后,各自画出的我国地势自西向东变化的示意图。
哪位同学能说出这两幅图所反映的地势有什么区分?哪一幅图比较接近实际?(同学:图B)同学们再认真观看一遍图B,联想一下,中国的地势自西向东大致呈什么状分布?(阶梯状)活动:《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并引导同学认真阅读观看地图。
思考:我国地势最高的阶梯是第几级阶梯?它位于哪里?(第一级阶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以南、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脉以北)其次级阶梯位于哪里?(昆仑山脉—祁连山—横断山一线以北以东,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西的地区)我国地势最低的一级阶梯是第几级阶梯?它位于哪里?(第三级阶梯;位于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东至海为界)活动:同学们认真阅读图2-19,观看并推断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依次以哪些山脉为分界线?其次、三级阶梯依次以哪些山脉为分界线?(前者以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为分界线;后者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为分界线)叙述:从简化了的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上可以看出:从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向北向东,各类地形呈阶梯状逐级降低。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2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是本学期的第一节地理课,主要介绍了中国的地形特点、地形区划和地形对经济的影响等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大量的地图和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但对于地形这一概念还不是很清晰。
同时,他们对中国的地理环境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地图和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中国的地形特点,掌握地形区划和地形对经济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地图和实例来分析中国的地形特点,培养观察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地形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增强对地理环境的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的地形特点、地形区划和地形对经济的影响。
2.难点:地形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来展示中国的地形特点和地形区划,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记忆。
2.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引导学生分析地形对经济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认识。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地形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图和实例资料,包括中国地形图、地形区划图、地形对经济影响的实例图片等。
2.准备投影仪和电脑,以便进行地图的展示和实例的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中国的地形特点,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中国的地形是什么样的吗?”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地形区划图,向学生介绍中国的地形区划,包括高原、山地、平原、盆地等,并解释地形区划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地形对经济的影响,每组选择一个实例进行分析,如山区对农业的影响、平原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等。
第二章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 第2课时 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读图提问
教师提问
指导学生读图
学生回答
看图讨论,
回答提问
分组讨论
(教师归纳总结)多种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发展农、林、牧、
副等多种经营形式提供了条件,但不利于大型机械作业。山区面积广大为发展林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提供了有利条件,但不利于大型机械作业。地面崎岖,交通不便,同时由于平原面积少,我国的耕地资源相对不足。
1.东北平原西、北、东三面分别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南临渤海。辽河、松花江、黑龙江、嫩江
2.华北平原燕山以南,淮河以北,太行山以东,临渤海、黄海,黄河、淮河、海河
3.长江中下游平原西起巫山,东至东海、黄海长江
四:练习设计,(见课件)
五:课堂小结:有两名学生自己小结本节课的收获。
总结讲解
展示课件练习
在第一、二阶梯上,除高原外,还有四大盆地。让学生找出四大盆地,在第三级阶梯上找出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记住位置,掌握三大平原分布和特点。
三:掌握三大平原的名称、位置、范围、所临海洋及主要的河流。
讲述东部平原的形成,以使学生对平原的成因和分布有(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滚滚东流的江河携带泥沙在东部沉积,形成一条依山连海、南北分布的冲击平原带。)
学生读图
分组讨论
学生回答。
学生小结
作业设置
整理我国的平原,高原,盆地,丘陵。
教
学
反
思
等级评第周,应备课时实备课时,共课时
评价:时间:签查(盖章):
课题
学习
目标
1、在中国地形图上指出主要地形区的位置,并掌握其主要特征。
2、会运用比较法比较同类地理事物,从中找出差异。
3、知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为发展多种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立志建设祖国的感情。
2.1中国的地形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5、阶段性小结:填写下表:活动 4
第一级阶梯
平均海拔
地形类型
分界线 第二级阶梯
分界线
第三级阶梯
活动 5
对照我国地势模型,分析我国地势特点对气候、河流、交通产生哪些影响? 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 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 为我国 广大地区带来了丰富的降水。 地势对河流的影响: 我国的大江、大河多发源于第一阶梯,自西向东奔流入海。在阶梯交界 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地势对交通的影响: 自西向东的河流沟通了我国东西部的交通, 但高大山脉也成了东西交通 的巨大障碍。 地形复杂多样
2、活动 2 读图总结我国地势呈三级阶梯状分布及各阶梯的海拔高度。 总结:第一阶梯以高原为主,平均海拔为 4000 米,第二阶梯以高原盆地为主,平均海拔为
1000 —— 2000 米,第三级阶梯以平原、丘陵为主,平均海拔多在 自然延伸的部分是大陆架。
500 米以下。陆地向海洋
3、活动 3 在课本空白图上绘制我国三级阶梯。
(一)情境导入
播放祖国不同地形区的视频断片或图片,让学生对地形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二)语言导入: 苏轼的《赤壁赋》中写到: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大江为何会东去呢?这与我 国的地势和地形有什么关系? (三)学习新课 地势西高东低
1、活动 1 读中国地形图,通过颜色的变化了解我国地势的特征。 总结: 我国地势总特征是:西高东低。
第二章 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我国地形特点及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2、能力目标:能说出我国地势、地形的特点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 这些特点。掌握阅读并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形图的技能。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欣赏我国的大好河山,给同学们以美的享受,激发同学们的爱国 热情。 二、重点、难点: 1、我国的主要地形地势特点。 2、运用地图分辨各种地形。 三、教具:多媒体课件 地图等 四、课时安排; 2 课时 五、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四大高原
2、山地与丘陵
作业设计
“优化设计”上的能力提升部分
教
学
反
思
课题
中国的地形
主备人
备课时间
周星期
第2课时
备课组长签名
教研组长签名
教学内容
四大高原、丘陵与山地
个性化备课
教
学
目
标
知识技能
1、能在 中国地形图上准确指出主要地形,并能表述各地形区的主要特征。
2、培养学生阅读、分级分层设色地形图,培养学生的识图、用图的技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比较,分析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2、初步掌 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教学重点
1、各地形区的位置。
2、各地形区不同的自然景观。
教学难点
认识到不同的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不 同影响。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1’)
(1)先画出中国轮廓图,再画出我国地势第一、第二级阶梯和第二、第三级阶梯分界线,边画边问,学生回答山脉的名称。
(2)按山脉走向依次画出其它山脉,边画边问,学生回答山脉的名称。
新课推进
二、学习目标(1’)
1、运用中国地形图和景观图,说出我国主要地形的分布,总结出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
2、通过统计图表,总结出我国山区面 积广大的地形特征。
3、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基本观念。
名称
内 容
青藏高原
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
云贵高原
位
置
方位
边界
特点
四、讨论答疑(20’)
1、如果让你来经营一片山区,你打算如何开发呢?
五、当堂达标(7’)
1.将图中序号所代表的地形名称填在横线上:
六、课堂小结(1’)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我国地理分区中的四大 高原、山地与丘陵希望大家能记住各大地形的位置与特点。
三、自学指导
参考书本23—25页两段阅读教材充分了解我国的高原与丘陵
自学自测(15’)
1、纵横交错的和复杂多样的,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
3 、山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 。
4、 山区:把山地、、连同比较崎岖的合称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
四大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