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中国的地形》教案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山东省诸城市辛兴初中孔令刚【学习目标】1、读地形图及地形剖面图,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基本特点,能说出这种地势特点对我国气候、河流的影响。
2、记住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及其分布;认识山脉是地形的“骨架”。
3、理解我国地形复杂多样、高原山地面积广大的特点以及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能在中国地形图上准确找出并填注主要地形区,了解其主要特征。
【导入新课】在第一章里,我们学习了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中国的人口与民族,对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划及中国的人口分布、人口问题、民族情况等都有了了解,那么中国的地形地貌如何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章第一节。
【自学提纲】一、地势西高东低1、交流展示学习提示:读P20页图2-1,归结并交流下面问题:(1)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我国地势可分为几级阶梯?每级阶梯的平均海拔高度大约是多少米?(3)青藏高原、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分别位于哪一级阶梯上?2、小组探究学习提示:结合P20图2-1与P21图2-2及P23图2-9,分组讨论探究下列问题:(1)第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沿着山、山、山一线。
(2)第二、三阶梯的分界线是沿着山、山、山、山一线。
(3)第一阶梯的主要地形区有高原与盆地。
(4)第二阶梯的主要地形区有三大高原:、、与三大盆地:、、等。
(5)第三阶梯的主要地形区有三大平原:、、与三大丘陵:、、等。
(4)第四阶梯是大陆架,主要包括渤海与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及南海的一部分。
3、拓展练习学习提示:阅读下列材料,分组探究问题: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使得我国的江河大多自西向东流淌。
这些大江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加强了内地与沿海的朕系。
在阶梯的交界处河流落差较大,水能资源丰富,我国的大型水电站大多建设在这些地带。
此外,西高东低的地势还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
高中地理_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高二地理组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二、教学设计方案三、教学过程设计【学习目标】学生齐读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读图分析,探索新知】1、展示我国分层设色地形图在我国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记主要地形区加强基础知识的落实回顾学生观察课件结合两幅图思考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自主观察的能力,读图分析能力,从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展示研学线路学生观看屏幕课件以情境化的形式带着学生去分析地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中国的地形》学情分析高二地理组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对中国主要地形区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知识层面的涉及比较浅薄,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和培养。
学生对本节知识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其后对地理知识的学习。
他们对地理事物的分析能力、总结概括技术还不是很成熟,所以单纯的抽象概念教学会打击学生的热情。
《中国的地形》效果分析高二地理组本节课通过创设良好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从生活走向地理,从地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重学科渗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课堂每分钟都发挥最大效益,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注重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绘图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最终达到全面进步和发展。
一、加强基础知识的自主学习和落实教师版图中国地形图,先让学生自主落实记忆主要的地形区,然后让学生去指出主要山脉的名称。
个人感觉在这个环节我做的不够,没有全面的落实四大高原、盆地等的检查。
对于中国的三大阶梯的分界线也没明确提出。
二、通过读图、析图、画图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地图是地理教学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信息载体,特别有利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综合发展,因此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利用地图引导学生认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培养思维能力。
1、读图、析图,使学生能力更强。
高中地理《中国的地形》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中国的地形》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中国的地形1.熟悉中国地形图,了解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及各级阶梯的分界线。
2.了解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基本特征,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和分布。
3.能够分析地形地势对我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4.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壮丽山河,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5.通过研究地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让学生形成因地制宜、人地协调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地形地势对我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归纳总结法。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新课导入教学过程(师生活动)上课前开始播放视频《中国地形地势歌》(小苹果版)。
伴设计意图引起学生注随着优美的歌曲,我们进入今天的研究主题《中国的地形》。
意,同时与本节所学内容密切相关。
目标展示研究目标1.识记我国山脉的走向与分布,了解我国主要地形区的明确进修目标,增强进修的针对性,有利于提分布与特征。
2.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高课堂效率。
特征。
3.学会分析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中国的地形、地势特征多媒体:展示“中国分层设色地势图”、我国各类利用图片地势类型面积占全国的比例饼状图,让学生总结出等资料,让学生“地势类型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阔”的结论。
通过资料自主N)”引导学展示“中国地形剖面示意图(沿32°进行归纳,提生总结出“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结论。
高学生读图能展示“中国地形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让学生找力。
出三级阶梯的主要界限。
问题承转过渡:西高东低的地势特征对地理环问题探究问题探究有境和人类活动有什么影响呢?多媒体:展示探究的问题。
要求:以组为单位讨论,并记录讨论成果。
提问学生回答讨论的成果。
助于提升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多媒体:展示正确答案,教师并点拨更正补充。
中国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头脑风如果我国地势东高西低,我国的地理环境将会是造就学生逆暴怎样的呢?过渡:可以说XXX低的地势是我国自然环境的向思维能力。
中国地形教案

中国地形教案中国地形教案中国地形教案1一、教材分析1、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课标六大理念之一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而地形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让学生感受身边的地理是我们教学的重要任务。
2、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三级阶梯的自然分界线地势对河流、气候的影响3、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的逻辑关系本节内容,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对于中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经济都有重要的影响。
所以本节放在了讲述中国自然地理的各章节之首,本节还与世界地理的关于地形分类、分布和形成的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
4、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这是我国地理最显著的特点之一,也是本节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因为地形是组成地理环境的重要因素,它既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和地质作用的制约,同时又严重影响着别的因素,因此,认识我国的地形特征,将为学习以后各章节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1、本节课的教学,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分层设色地图引入,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参照图例,利用教材上的“沿32ON线中国地势剖面图”抓住图中颜色与高度的关系这一线索,启发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认识并总结出我国的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大致呈阶梯状分布。
2、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了读图的能力,对世界的地形有所了解,在次基础上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中国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从而得出中国地势的特点及阶梯间的分界线。
3、本节学生的认知障碍点是对“沿32ON线中国地形剖面图”的理解。
教学时,先让学生理解“剖面图”,举例说明,把一根萝卜竖着放,沿萝卜的中部剖开,同学们看到的形状就是一根萝卜的剖面图,地形的剖面图也是如此。
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从中国的地形剖面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的地形是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中国的地形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案第一课时地势特点和主要山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能运用地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并能识记各级阶梯分界线的名称。
(2)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能确认几条重要的山脉走向和位置。
(3)了解中国的名山。
(4)学会分析我国地势的优越性。
2、能力目标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查阅分层设色地形图的技能及运用中国地形图的能力, 还要培养学生画图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山脉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同时激发学生为国家做贡献的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以及地势对中国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分析地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用具】教学课件、多媒体教室、板图、自制图片【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读图指导法、个别指导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诗词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古代诗人有很多脍炙人口的诗歌,你们知道这样一句话吗?“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大家思考一下这些河流的流向,(向东),这种流向说明我国的地势有什么特点?所谓地势,是指地面高低起伏的总趋势;(西高东低)二、讲授新课(过渡)这是我们从经验上得出的结论,实际是如此吗?1、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幅地图上有很多种颜色,大家知道这种按不同的海拔着上不同颜色的地图叫什么地图?(分层设色地形图)根据颜色我们很容易看出,西面的海拔比东面的要高。
(西高东低)2、〔转折过渡〕如何用图更好的表现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呢?下面我要给同学们介绍一种特殊的地图――地形剖面图。
〔分析讲解〕什么是剖面图呢?我们来举一个例子:假设在我的讲台上放着一个哈密瓜,竖着,沿哈密瓜中部切开,同学们将看到的形状,就是两个一半的哈密瓜,切口呈圆形,而不是我们平常所看到的椭圆形,这就是一个哈密瓜的剖面图。
地形剖面图的原理也是如此。
只不过这一刀不是切在哈密瓜上,而是切在地形上。
八上《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八上《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精选7篇)八上《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一)学问与技能1、学会读图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及各级阶梯的分界线,它们大致的海拔高度和主要地形区。
2、了解山脉犬牙交错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驾驭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及其在图上的分布。
(二)过程与方法1、培育学生读图和分析各类地形图的实力。
2、通过读图干脆获得有关学问,并将已学学问落实到图上。
(三)情感、看法、价值观1、通过对我国壮美山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骄傲感,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化。
2、通过培育学生动手实力与合作精神以及对科学探究精神,从而培育学生学习地理的爱好。
教学重点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2、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教学难点1、分析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优越性2、识别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教学课时:1课时教具: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沿320N线中国地势剖面图、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1、谈:我们常常说,我们的祖国山川秀美、景色宜人。
首先,我们一起看一段录相感受一下祖国的壮美河山。
(展示多媒体)2、当然,要更进一步的相识,就须要我更深化的学习。
今日,我们将进入一幅全新的画卷。
(板书: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中国的地形)二、地势西高东低:(板书)1、过渡:在古代诗词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为什么江水都要向东流?(地势西高东低)2、把我国的地面沿32°N线剖开,呈现出这样的面貌:(展示多媒体)3、视察,思索P20活动中的问题。
(指名答)归纳: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板书)可分为三级阶梯,第一级平均海拔为4000米以上;其次级为1010米-2000米;第三级为500米以下。
4、活动:(出示设色地形图)找出这三级阶梯的也许范围找出三级阶梯界线上的主要山脉5、探讨:“地势西高东低”的优越性谈:到现在,我们很简单就得出我国的河流为什么会由西向东流了,除些之外,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还有哪些优越性呢?学生共享、自由发言,提出各自观点,最终派代表总结发言。
中国的地形教案初中

中国的地形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地形特点,包括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复杂多样等。
2. 掌握中国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和分布。
3. 熟悉中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的分布和特点。
4. 理解地形对农业、气候、河流等的影响。
教学重点:1. 中国的地形特点。
2. 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和分布。
3. 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的分布和特点。
教学难点:1. 地形对农业、气候、河流等的影响。
教学准备:1. 地图。
2. 教学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地图,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的地形特点。
2. 提问:同学们知道中国的地形有什么特点吗?大家可以举例说明。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中国的地形特点,包括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复杂多样等。
2. 讲解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和分布,如昆仑山、天山、秦岭、大兴安岭等。
3. 讲解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的分布和特点,如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四川盆地、东北平原等。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提问:地形对农业、气候、河流等有什么影响呢?2. 分析地形对农业的影响,如高原、平原、盆地等地形对农业生产的优势和限制。
3. 分析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如山脉对气候的屏障作用、高原对气候的影响等。
4. 分析地形对河流的影响,如山脉对河流的阻挡作用、平原对河流的影响等。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你们认为地形对人类活动有什么影响?可以举例说明。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中国的地形特点、主要山脉、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的理解。
2.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认为中国的地形对人类活动有哪些影响?可以举例说明。
教学延伸:1. 邀请当地地理专家或农民,让学生深入了解地形对农业、气候、河流等的影响。
2.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考察,亲身感受中国的地形特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使学生了解了中国的地形特点、主要山脉、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的分布和特点。
中国的地形教案

中国的地形教案中国的地形教案「篇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歌唱祖国》)同学们,你们一定非常熟悉这首歌曲,每当听到这歌声,我们就会感到无比的自豪,因为我们有一个伟大的祖国。
从这学期开始,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我们国家的基本情况。
首先来看一下我国在世界中的位置。
[读图回答](请学生读“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1、读出我国所跨的经度范围(73oE—135oE)和纬度范围(4oN—53oN),说出我国的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2、根据刚才所读出的数据,我国跨过了哪几个时区(东五区至东九区)?包括哪几个热量带(北温带和热带,其中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这样的纬度位置对我国的气候和农业等方面有什么影响?3、说出我国位于哪个大洲?与哪个大洋相临?与它们的相互位置如何(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4、(读世界政区图或亚洲政区图)除了中国之外,还有哪些亚洲国家位于太平洋的西岸?5、这样的海陆位置对于我国的气候、海洋事业的发展、与海外各国的交往、与陆上邻国交往等方面有什么好处?[读图回答](请学生读“中国的疆域示意挂图”)1、找到我国的四至点,并由教师具体介绍四至点所在的位置。
(最南端在4°N附近的曾母暗沙;最北端在漠河以北、53°N附近,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最东端在135°E多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主航道汇合处;最西端在73°E附近,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
)2、请学生用直尺量一下最东端到最西端的距离,并根据比例尺计算一下实际距离。
(约5000千米)3、纬度相差1°,距离相差110千米,请学生计算我国南北的距离。
(约5500千米)4、从你量算的结果来看,你最直接的感觉是什么(我国的范围很大)?你能说出我国的面积吗?我国在面积上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于世界第三位,相当于整个欧洲的面积。
[转承]这么大的范围,会给我们带来哪些问题呢?(请学生做第3页活动1,了解我国东西部的时间差异和南北方的季节差异)[归纳]我国南北纬度跨度大,气候差异显著,纬度越低,气温越高,因此当祖国北方处于冰天雪地的隆冬时,而南国的海南却早已是烈日炎炎的盛夏景象了;我国东西跨越60多个经度,由于地球自转,东边的地方时刻早,当北京时间为清晨6点时,最东端乌苏里江的地方时约为早7点左右,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的地方时则凌晨2点52分,因此,当东部的乌苏里江已经撒满金色的晨光,而西部的帕米尔高原则还是星斗满天的黑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讲解山脉的走向,指导学生在学案的空白图中分别认识东西走向、南北走向、东北-西南走向、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
(学生)
利用填绘的地图和“中国地形图”,完成课本27页活动题表格,填出山脉与地形区的相对位置。
自主测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学生完成检测题
小结
教师展示板书、小结本课内容
课后思考
我国地形、地势的特征对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有什么影响?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
【学习目标】
⒈知识目标
⑴知道我国的地势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⑵知道我国的地形特征:地形复杂多样,山地面积广。
⒉能力目标
⑴能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等,概括出我国地形、地势特征。
⑵学会运用地形图总结地形、地势特征的方法。
⑶能运用“中国地形图”,认知我国主要山脉、高原、平原、丘陵、盆地的分布和相对位置。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中国的地形、地势特征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
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教具及媒体】
多媒体教学设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学案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课前欣赏
(课件展示)
精美组图:“多彩中国 魅力地形”
新课预备
(谈话活动)
请学生说说有关中国地形的内容
【板书设计】
附:学生学案(见后)
班级: 姓名: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1)
(可以记录教师板书和你认为重要的内容)
⑴读“中国地形图”,判断我国的地势高低。
你是依据图中得出结论的。
⑵下面四幅图是表示我国地势起伏状况的示意图,你认为最准确的是
你是根据得出的结论。
⑶按要求完成下图:
⑴读“中国地形图”,可以看出我国总共有种地形类型,地形类型构成上的特点是
⑵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上,呈东北-西南走向,又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分界线的山脉是()
A大兴安岭B太行山C昆仑山D天山
⑶下图中相对位置不正确的是()
A B C D
⒉对于地形、地势特征的学习,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基础。在七年级上册的学习中,学生初步认识了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在七年级下册区域地理的学习中,学生不止一次学习了运用地形图、地形剖面图认知地形地势特征的方法。如何调动学生已有知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进一步进行方法上的指导,使学生自己利用地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是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
(教师)
根据学生学习情况
⑴指导归纳我国地势特征
⑵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方法。
(学生)
完成学案第一部分⑶
读图认知三级阶梯的界线、每级阶梯的大致高度和主要地形类型。
自主学习
地形特征
(学生)
完成学案第二部分
⑴读“中国地形图”,找出我国总共有几种地形类型,分析地形类型构成上的特点。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附:学生学案)
【课题】
湘教版义务教育地理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第一课时
【所需课时】
1课时
【课标要求】
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教材及学情分析】
⒈本节教材包括三部分内容:①地势西高东低;②山脉纵横交错;③地形复杂多样。根据课标要求,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是本节内容的重点及难点。
⑵读“中国地形图”,结合地图册13页“我国各类地形面积百分比图”,可以看出各种地形类型中
分布面积最广。
图中粗线条代表我国主要山脉,请根据山脉与地形区的相对位置,在图中相应位置标注出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名称⑴四大高原⑵四大盆地⑶三大平原⑷三大丘陵
⑴有关我国地势、地形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势平坦、以平原为主B地势呈阶梯状、山地面积小C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复杂多样
⑵读“中国地形图”,结合地图册13页“我国各类地形面积百分比图”,读出各种地形类型中分布面积最广的。
(教师)
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指导归纳我国地形特征。
自主学习
主要地形区
(学生)
完成学案第三部分
在有山脉的空白地图上,根据山脉与地形区的相对位置,在图中相应位置标注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认知它们的位置。
“我已经知道的……”
“我还想了解的……”
(教师)
根据学生学情。
⑴复习梳理地理概念:地势、地形类型、地形单元。
⑵明示本课学习重点:运用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势、地形特征。
自主学习
地势特征
(学生)
完成学案第一部分⑴⑵
⑴运用“中国地形图”,判断我国地势倾斜状况哪高哪低,并说出判断的依据。
⑵给出四幅示意图,判断哪幅准确表明我国地势的起伏状况,并说出是依据什么图,怎样判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