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地形教案
《中国的地形》教案设计

《中国的地形》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中国的地形特点及主要地形区;(2)培养学生读图、用图和地理观察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识记地形区的名称和位置;(2)运用地形模型和图片,认识地形的特点;(3)利用互联网或图书馆等资源,收集地形区的相关资料。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地形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增强学生的国家地理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地形的特点(1)地形复杂多样;(2)山区面积广大;(3)地形分布不平衡。
2. 主要地形区(1)青藏高原;(2)内蒙古高原;(3)黄土高原;(4)云贵高原;(5)塔里木盆地;(6)准噶尔盆地;(7)四川盆地;(8)东北平原;(9)华北平原;(10)长江中下游平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中国地形的特点及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和位置。
难点:地形区的分布规律及地形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地形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2. 利用多媒体展示地形区的图片和地图,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3. 开展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共同探讨地形区的特点和分布规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中国地形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形特点,提出问题:“请大家来说说我国地形的特点和主要地形区有哪些?”2. 自主学习:学生根据教材和地图,自主学习地形区的名称和位置,了解地形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3. 课堂讲解:讲解中国地形的特点及主要地形区的地理特征,分析地形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地形区的分布规律,每组选取一个地形区,分析其特点和分布原因。
5. 成果展示:各小组代表上台展示本组讨论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7. 作业布置: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性;2. 地形区名称和位置的掌握程度:通过提问、小组讨论和作业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地形区名称和位置的掌握情况;七、教学资源:1. 中国地形分布图;2. 地形模型;3. 地形区相关图片;4. 互联网和图书馆资源。
初中地理教案中国的地形

教案:中国的地形【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地形的主要特征;(2)掌握我国地形类型的分布和特点;(3)能够读图和分析地形图,如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和图像,观察和分析我国地形的分布和特点;(2)利用地形图,找出我国主要山脉、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的地形名称;(3)结合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我国地形的形成和变化。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地理环境的情感;(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我国地形的主要特征;2. 我国地形类型的分布和特点;3. 读图和分析地形图的能力。
【教学难点】1. 我国主要地形单元空间位置的形成;2. 地形、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幅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我国地形的大致特点。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地形特点,教师总结并板书。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学案,自主学习我国地形类型的分布和特点。
2. 学生完成学案中的相关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根据学案,讲解我国地形的主要特征。
2. 教师讲解我国地形类型的分布和特点,如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等。
3. 教师结合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讲解我国地形的形成和变化。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完成课堂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练习题,进行讲解和分析。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完成相关练习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高中地理《中国的地形》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中国的地形》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中国的地形1.熟悉中国地形图,了解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及各级阶梯的分界线。
2.了解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基本特征,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和分布。
3.能够分析地形地势对我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4.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壮丽山河,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5.通过研究地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让学生形成因地制宜、人地协调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地形地势对我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归纳总结法。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新课导入教学过程(师生活动)上课前开始播放视频《中国地形地势歌》(小苹果版)。
伴设计意图引起学生注随着优美的歌曲,我们进入今天的研究主题《中国的地形》。
意,同时与本节所学内容密切相关。
目标展示研究目标1.识记我国山脉的走向与分布,了解我国主要地形区的明确进修目标,增强进修的针对性,有利于提分布与特征。
2.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高课堂效率。
特征。
3.学会分析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中国的地形、地势特征多媒体:展示“中国分层设色地势图”、我国各类利用图片地势类型面积占全国的比例饼状图,让学生总结出等资料,让学生“地势类型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阔”的结论。
通过资料自主N)”引导学展示“中国地形剖面示意图(沿32°进行归纳,提生总结出“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结论。
高学生读图能展示“中国地形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让学生找力。
出三级阶梯的主要界限。
问题承转过渡:西高东低的地势特征对地理环问题探究问题探究有境和人类活动有什么影响呢?多媒体:展示探究的问题。
要求:以组为单位讨论,并记录讨论成果。
提问学生回答讨论的成果。
助于提升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多媒体:展示正确答案,教师并点拨更正补充。
中国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头脑风如果我国地势东高西低,我国的地理环境将会是造就学生逆暴怎样的呢?过渡:可以说XXX低的地势是我国自然环境的向思维能力。
《中国的地形》教案设计

《中国的地形》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中国地形的总体特征;(2)使学生掌握中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和特点;(3)培养学生读图、用图和地理观察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中国地形的特点;(2)运用地形模型、地球仪等教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地形的形成和变化;(3)开展小组讨论、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资源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地理学科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地形的总体特征;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和特点。
2. 教学难点:地形区的分布和特点;地形对经济和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中国地形图、地形模型、地球仪、教学PPT等;2.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地形的总体特征,引发学生对地形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新课:(1)介绍中国地形的总体特征,如地形复杂多样、山地面积广大等;(2)分析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和特点,如青藏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黄土高原等;(3)运用地形模型、地球仪等教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地形的形成和变化;(4)开展小组讨论、探究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地形区的理解和认识。
3.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关于中国地形的选择题或填空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中国地形的总体特征和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和特点。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 收集有关中国地形的图片或资料,下一节课分享。
六、教学策略:1. 问题导向: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中国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2. 直观教学:利用地形模型、地球仪等教具,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地形认识。
3. 合作学习:组织小组讨论和探究活动,鼓励学生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初中中国地形教案

初中中国地形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地形特点,包括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以及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和特点。
2. 掌握中国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和分布。
3. 理解地形对农业、气候、河流等的影响。
教学重点:1. 中国的地形特点和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2. 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和分布。
教学难点:1. 中国地形的阶梯状分布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教学准备:1. 教材或地理知识资料。
2. 中国地形图或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地形图,注意地势的高低变化。
2. 提问:你们观察到中国的地形有什么特点?二、讲解中国地形特点(15分钟)1. 讲解中国地形呈阶梯状分布,西高东低。
2. 讲解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和特点,如青藏高原、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三、讲解主要山脉(15分钟)1. 讲解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和分布。
2.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山脉对中国的地形有什么影响吗?四、讲解地形对农业、气候、河流等的影响(10分钟)1. 讲解地形对农业的影响,如高原、平原、丘陵等地形的农业特点。
2. 讲解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如山脉对气候的阻挡作用。
3. 讲解地形对河流的影响,如阶梯状分布的地形对河流的流向和流量的影响。
五、总结和练习(10分钟)1. 总结中国地形的特点和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2. 练习题目:根据地形图,填写主要山脉的名称和走向。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地形图,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来发现中国地形的特点。
同时,要通过讲解实例,让学生理解地形对农业、气候、河流等的影响。
在讲解主要山脉时,可以结合地图,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中国的地形》教案设计

《中国的地形》教案设计第一章:教案简介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的地形特点,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中国地形的基本概念、主要类型和分布特点。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1)能够说出中国地形的主要类型及特点;(2)能够识别中国地形图上的重要地形区;(3)能够分析中国地形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2.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观察、实地考察等方法,了解中国地形的分布特点;(2)运用地形模型、地球仪等工具,演示中国地形的形成和演变;(3)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探讨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制约与影响。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视自然资源的爱国情怀;(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3)培养学生关爱环境、和谐共生的环保意识。
第二章:教案内容2.1 教学重点中国地形的主要类型及特点、地形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2 教学难点中国地形的分布规律、地形区界的识别。
2.3 教学过程2.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的地形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中国地形的基本概念、主要类型和分布特点。
2.3.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中国地形的形成原因、演变过程,引导学生掌握地形分类及特点。
2.3.4 案例分析分析地形对农业、交通、城市分布等方面的影响,让学生认识到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制约作用。
2.3.5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地形影响的看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实地考察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3.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形模型、地球仪等教学工具,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
第四章:作业设计与评价4.1 作业设计4.2 评价方式(1)课堂表现:参与度、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2)课后作业:地形图绘制、短文质量等;(3)实践活动:实地考察报告、小组合作等。
中国的地形教案

中国的地形教案中国的地形教案「篇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歌唱祖国》)同学们,你们一定非常熟悉这首歌曲,每当听到这歌声,我们就会感到无比的自豪,因为我们有一个伟大的祖国。
从这学期开始,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我们国家的基本情况。
首先来看一下我国在世界中的位置。
[读图回答](请学生读“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1、读出我国所跨的经度范围(73oE—135oE)和纬度范围(4oN—53oN),说出我国的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2、根据刚才所读出的数据,我国跨过了哪几个时区(东五区至东九区)?包括哪几个热量带(北温带和热带,其中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这样的纬度位置对我国的气候和农业等方面有什么影响?3、说出我国位于哪个大洲?与哪个大洋相临?与它们的相互位置如何(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4、(读世界政区图或亚洲政区图)除了中国之外,还有哪些亚洲国家位于太平洋的西岸?5、这样的海陆位置对于我国的气候、海洋事业的发展、与海外各国的交往、与陆上邻国交往等方面有什么好处?[读图回答](请学生读“中国的疆域示意挂图”)1、找到我国的四至点,并由教师具体介绍四至点所在的位置。
(最南端在4°N附近的曾母暗沙;最北端在漠河以北、53°N附近,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最东端在135°E多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主航道汇合处;最西端在73°E附近,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
)2、请学生用直尺量一下最东端到最西端的距离,并根据比例尺计算一下实际距离。
(约5000千米)3、纬度相差1°,距离相差110千米,请学生计算我国南北的距离。
(约5500千米)4、从你量算的结果来看,你最直接的感觉是什么(我国的范围很大)?你能说出我国的面积吗?我国在面积上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于世界第三位,相当于整个欧洲的面积。
[转承]这么大的范围,会给我们带来哪些问题呢?(请学生做第3页活动1,了解我国东西部的时间差异和南北方的季节差异)[归纳]我国南北纬度跨度大,气候差异显著,纬度越低,气温越高,因此当祖国北方处于冰天雪地的隆冬时,而南国的海南却早已是烈日炎炎的盛夏景象了;我国东西跨越60多个经度,由于地球自转,东边的地方时刻早,当北京时间为清晨6点时,最东端乌苏里江的地方时约为早7点左右,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的地方时则凌晨2点52分,因此,当东部的乌苏里江已经撒满金色的晨光,而西部的帕米尔高原则还是星斗满天的黑夜。
地理知识:中国的地形地貌-教案

教案地理知识:中国的地形地貌-教案一、引言1.1中国地形地貌的概述1.1.1中国地形地貌的多样性1.1.2中国地形地貌对气候的影响1.1.3中国地形地貌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1.4中国地形地貌对社会文化的影响1.2中国地形地貌的研究意义1.2.1理解中国的自然环境1.2.2探索中国的自然资源1.2.3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1.2.4增强国土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1.3中国地形地貌的学习方法1.3.1地图学习法1.3.2实地考察法1.3.3案例分析法1.3.4讨论交流法二、知识点讲解2.1中国地形地貌的基本类型2.1.1山地2.1.2高原2.1.3盆地2.1.4丘陵2.1.5平原2.2中国地形地貌的主要特征2.2.1地势西高东低2.2.2山脉纵横交错2.2.3地貌类型复杂多样2.2.4地貌发育程度不同2.3中国地形地貌的区域分布2.3.1东部沿海地区2.3.2中部地区2.3.3西部地区2.3.4东北地区2.3.5南部地区三、教学内容3.1中国地形地貌的基本知识3.1.1地形地貌的定义3.1.2地形地貌的形成原因3.1.3地形地貌的分类3.1.4地形地貌的特征3.2中国地形地貌的影响3.2.1地形地貌对气候的影响3.2.2地形地貌对水资源的影响3.2.3地形地貌对土壤的影响3.2.4地形地貌对生物的影响3.3中国地形地貌与人类活动的关系3.3.1地形地貌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3.2地形地貌对城市建设的影响3.3.3地形地貌对交通运输的影响3.3.4地形地貌对旅游发展的影响四、教学目标4.1知识与技能目标4.1.1了解中国地形地貌的基本类型和特征4.1.2掌握中国地形地貌的区域分布4.1.3学会分析地形地貌对气候、水资源、土壤和生物的影响4.1.4能够运用地形地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2过程与方法目标4.2.1学会观察和分析地图4.2.2学会进行实地考察和调查4.2.3学会运用案例分析和讨论交流的方法4.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4.3.1培养对地形地貌的兴趣和好奇心4.3.2增强对国土和环境的保护意识4.3.3培养合作和团队精神4.3.4培养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教学难点5.1.1地形地貌的形成原因和分类5.1.2地形地貌对气候、水资源、土壤和生物的影响5.1.3地形地貌与人类活动的关系5.2教学重点5.2.1中国地形地貌的基本类型和特征5.2.2中国地形地貌的区域分布5.2.3地形地貌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地图和地形模型6.1.1准备中国地形图和世界地形图6.1.2准备各种地形地貌的模型或实物6.1.3准备地形地貌的图片和视频资料6.1.4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和多媒体设备6.2实地考察工具6.2.1准备指南针、地图、望远镜等实地考察工具6.2.2准备记录本、照相机、录音笔等记录工具6.2.3准备安全装备,如帽子、手套、登山鞋等6.2.4准备交通工具和路线规划6.3互动教学工具6.3.1准备教学卡片、挂图、海报等6.3.2准备教学游戏、角色扮演等互动教具6.3.3准备教学评价工具,如测试题、问卷等6.3.4准备教学反馈工具,如意见箱、反馈表等七、教学过程7.1导入新课7.1.1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地形地貌的概念7.1.2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地形地貌的特点和影响7.1.3利用故事或案例引入地形地貌与人类活动的关系7.1.4通过小组讨论或头脑风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7.2知识讲解与案例分析7.2.1通过PPT或黑板讲解地形地貌的基本知识和分类7.2.2通过地图或模型展示中国地形地貌的分布和特征7.2.3通过案例分析或实地考察引导学生理解地形地貌的影响7.2.4通过讨论交流或小组合作促进学生对地形地貌知识的理解和应用7.3.1安排实地考察或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地形地貌的影响7.3.2通过小组展示或口头报告,让学生分享实践活动的成果和体会7.3.4通过拓展延伸或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地形地貌知识八、板书设计8.1板书和提纲8.1.1板书应简洁明了,突出地形地貌的主题8.1.2板书提纲应包括地形地貌的基本知识、影响和应用8.1.3板书提纲应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相一致8.1.4板书提纲应简洁清晰,避免过多的文字和细节8.2板书内容和布局8.2.1板书内容应包括地形地貌的定义、分类和特征8.2.2板书内容应包括地形地貌对气候、水资源、土壤和生物的影响8.2.3板书内容应包括地形地貌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和实际应用8.2.4板书内容应简洁明了,突出重点和难点8.3板书图示和示例8.3.1利用图示或示例解释地形地貌的概念和特征8.3.2利用图示或示例展示地形地貌的分布和影响8.3.3利用图示或示例说明地形地貌与人类活动的关系8.3.4利用图示或示例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应用九、作业设计9.1作业类型和题目9.1.1填空题:让学生填写地形地貌的基本概念和分类9.1.2选择题:让学生选择正确的地形地貌特征和影响9.1.3简答题:让学生简述地形地貌与人类活动的关系9.1.4应用题:让学生运用地形地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9.2作业难度和分值9.2.1基础题:考察学生对地形地貌基本知识的掌握9.2.2提高题:考察学生对地形地貌特征和影响的理解9.2.3拓展题:考察学生对地形地貌与人类活动关系的分析和应用9.2.4创新题:考察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9.3作业批改和反馈9.3.1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9.3.2针对学生的错误和不足,给予具体的建议和改进措施9.3.3鼓励学生的优点和进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9.3.4利用作业反馈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0.1教学效果评估10.1.1重点和难点解析1.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这一环节是确保教学内容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的重要步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案
第一课时地势特点和主要山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能运用地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并能识记各级阶梯分界线的名称。
(2)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能确认几条重要的山脉走向和位置。
(3)了解中国的名山。
(4)学会分析我国地势的优越性。
2、能力目标
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查阅分层设色地形图的技能及运用中国地形图的能力, 还要培养学生画图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山脉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同时激发学生为国家做贡献的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以及地势对中国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分析地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多媒体教室、板图、自制图片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读图指导法、个别指导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诗词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古代诗人有很多脍炙人口的诗歌,你们知道这样一句话吗?“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大家思考一下这些河流的流向,(向东),这种流向说明我国的地势有什么特点?所谓地势,是指地面高低起伏的总趋势;(西高东低)
二、讲授新课
(过渡)这是我们从经验上得出的结论,实际是如此吗?
1、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幅地图上有很多种颜色,大家知道这种按不同的海拔着上不同颜色的地图叫什么地图?(分层设色地形图)
根据颜色我们很容易看出,西面的海拔比东面的要高。
(西高东低)
2、〔转折过渡〕如何用图更好的表现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呢?下面我
要给同学们介绍一种特殊的地图――地形剖面图。
〔分析讲解〕什么是剖面图呢?我们来举一个例子:假设在我的讲台上放
着一个哈密瓜,竖着,沿哈密瓜中部切开,同学们将看到的形状,就是两个一
半的哈密瓜,切口呈圆形,而不是我们平常所看到的椭圆形,这就是一个哈密
瓜的剖面图。
地形剖面图的原理也是如此。
只不过这一刀不是切在哈密瓜上,而是切在地形上。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沿北纬32度所做的剖面图,根据剖面图同学们能不能在纸上画一幅你看到的地势变化图?
3、通过看图请同学们总结我国地势还有何特点?(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板书)第一节中国的地形(第一课时地势特点和主要山脉)
一、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提问)根据地势的剖面图,请同学们思考我国地势分为几级阶梯,每一级阶梯的平均海拔高度大约是多少米?
(板书)1、三级阶梯的分布概况
4、(分组讨论)这样的地势对我国气候、河流等有何影响?
(板书) 2、地势分布特点对气候、河流的影响
(教师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分析然后得出正确答案,尤其是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
(二)读“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找出我国主要山脉:
[讲述]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有许多高大而绵长的山脉。
它们像一条条卧伏的巨龙,纵横交错在中华大地上,把祖国江山妆扮得雄伟壮丽,多姿多彩,山的分布就像人体的脉络一样,所以称山脉,从图中可以看出,山脉多按一定的方向延伸成带状。
山脉延伸的方向,称为走向,大家看大屏幕,我们国家山脉很多而且纵横交错。
(板书)二、纵横交错的山脉
1、(讲述)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找出与天山走向一致的山脉,并说出名称让学生观察山脉的标注有什么规律。
〔教师概括〕注记文字应与山脉走向一致,由上至下,或由左至右,均匀
分布于山体上。
引导学生找出东西走向的所有山脉,每找出一条,教师都要引
导学生说出其所在的行政区位置。
用同样方法学习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东西走向的三列好像“三道纬向长城”,称“三横”;东北-西南走向的三列山脉好像“三条濒海峻岭”称“三纵”。
(板书)1、主要山脉及走向
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
天山——阴山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上
昆仑山——秦岭长白山——武夷山
南岭台湾山脉(主峰玉山为我国东部最高峰)(教师承转)我国山脉很多,除了以上山脉以外,还有一些山脉也很重要。
如:(1)在中俄边境上画出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阿尔泰山,与其走向相
同的还有甘肃、青海两省边境上的祁连山。
(2)在西南有一组南北走向的山脉,横断山脉
(板书)南北走向: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
西北东南走向:昆仑山祁连山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世界最高峰)
2、(课堂活动)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做个比赛,现在有15座山脉需要同学们来给他们命名,大家请对照书上21页图2-2 ,请同学们进行抢答,以四大组作为四个比赛小组,知道山名的同学不需要举手直接站起来就可答题,答对计入小组积分,答错不扣分,我需要一个同学做记录,记录员只要记住每个小组答对多少题,不需要记住答题选手的姓名,大家都清楚规则了吗,请大家稍微准备一下)
(活动进行)记录员告诉我统计结果,表扬做的好的组,鼓励表现欠佳的组,要奋起直追,迎头赶上。
3、(提问)请同学们对照地图册11页和12页的图,思考图中哪些山脉是三级阶梯的界线?
(板书)2、三级阶梯的分界山脉
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分界: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第二级阶梯和第三极分界: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4、了解了这么多的山脉之后,我们真想有机会去见识一下,更想和他们有个约会,我们伟大的在祖国不仅有着像喜马拉雅山、昆仑山这样雄伟壮观的山脉,还有很多温婉秀丽的山脉,他们就像是多情而害羞的少女正在等待着远方客人的到来
(板书)3、中国主要的名山
(讲述)中国的名山众多,数不胜数,雄、奇、灵、秀,各具特色。
中国的名山首推五岳,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恒山之奇崛、嵩山之萃秀,百态千姿,各怀绝景。
而黄山更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闻名中外。
有“黄山归来不看岳”之说,中国的名山历来就是佛家、道家崇敬之地,因而也成就了以佛、道名扬天下的多座名山,佛教的"金五台、银普陀、铜峨眉、铁九华";道教的武当山、青城山、龙虎山、齐云山等。
人们在游览了这些仙山之后,似乎也沾上了一些仙风道骨,飘飘欲飞。
名山是神话传说最多的地方,从三皇五帝、君王大臣到民间的凡夫俗子,都留下了或喜、或悲、或怒、或怨的美丽传说,名山也因此而充满了灵性;而历代名人留下的诗词题赋则更增加了这些名山的文化底蕴,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遐想。
三、课堂小结
1、我国地势特征,这样的地势使我国河流的大致流向是,沟通了交通,还使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
2、下列山脉是我国二、三阶梯界线的是()
A、天山、昆仑山、横断山
B、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C、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D、长白山、武夷山
四、巩固练习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要同学们填出重要的山脉和五岳的位置
板书设计
一、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1、三级阶梯的分布概况
2、地势分布特点对气候、河流的影响
二、纵横交错的山脉
1、主要山脉及走向
2、三级阶梯的分界山脉
3、中国主要的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