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中国的地形》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中国的地形》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中国的地形》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中国的地形1.熟悉中国地形图,了解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及各级阶梯的分界线。

2.了解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基本特征,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和分布。

3.能够分析地形地势对我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4.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壮丽山河,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5.通过研究地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让学生形成因地制宜、人地协调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地形地势对我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归纳总结法。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新课导入教学过程(师生活动)上课前开始播放视频《中国地形地势歌》(小苹果版)。

伴设计意图引起学生注随着优美的歌曲,我们进入今天的研究主题《中国的地形》。

意,同时与本节所学内容密切相关。

目标展示研究目标1.识记我国山脉的走向与分布,了解我国主要地形区的明确进修目标,增强进修的针对性,有利于提分布与特征。

2.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高课堂效率。

特征。

3.学会分析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中国的地形、地势特征多媒体:展示“中国分层设色地势图”、我国各类利用图片地势类型面积占全国的比例饼状图,让学生总结出等资料,让学生“地势类型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阔”的结论。

通过资料自主N)”引导学展示“中国地形剖面示意图(沿32°进行归纳,提生总结出“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结论。

高学生读图能展示“中国地形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让学生找力。

出三级阶梯的主要界限。

问题承转过渡:西高东低的地势特征对地理环问题探究问题探究有境和人类活动有什么影响呢?多媒体:展示探究的问题。

要求:以组为单位讨论,并记录讨论成果。

提问学生回答讨论的成果。

助于提升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多媒体:展示正确答案,教师并点拨更正补充。

中国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头脑风如果我国地势东高西低,我国的地理环境将会是造就学生逆暴怎样的呢?过渡:可以说XXX低的地势是我国自然环境的向思维能力。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⑵读“中国地形图”,结合地图册13页“我国各类地形面积百分比图”,可以看出各种地形类型中
分布面积最广。
图中粗线条代表我国主要山脉,请根据山脉与地形区的相对位置,在图中相应位置标注出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名称⑴四大高原⑵四大盆地⑶三大平原⑷三大丘陵
⑴有关我国地势、地形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势平坦、以平原为主B地势呈阶梯状、山地面积小C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复杂多样
【板书设计】
附:学生学案(见后)
班级: 姓名: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1)
(可以记录教师板书和你认为重要的内容)
⑴读“中国地形图”,判断我国的地势高低。
你是依据图中得出结论的。
⑵下面四幅图是表示我国地势起伏状况的示意图,你认为最准确的是
你是根据得出的结论。
⑶按要求完成下图:
⑴读“中国地形图”,可以看出我国总共有种地形类型,地形类型构成上的特点是
⑵读“中国地形图”,结合地图册13页“我国各类地形面积百分比图”,读出各种地形类型中分布面积最广的。
(教师)
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指导归纳我国地形特征。
自主学习
主要地形区
(学生)
完成学案第三部分
在有山脉的空白地图上,根据山脉与地形区的相对位置,在图中相应位置标注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认知它们的位置。
⑵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上,呈东北-西南走向,又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分界线的山脉是()
A大兴安岭B太行山C昆仑山D天山
⑶下图中相对位置不正确的是()
A B C D
⒉对于地形、地势特征的学习,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基础。在七年级上册的学习中,学生初步认识了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在七年级下册区域地理的学习中,学生不止一次学习了运用地形图、地形剖面图认知地形地势特征的方法。如何调动学生已有知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进一步进行方法上的指导,使学生自己利用地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是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

《中国的地形》教案设计

《中国的地形》教案设计

《中国的地形》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中国地形的总体特征;(2)使学生掌握中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和特点;(3)培养学生读图、用图和地理观察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中国地形的特点;(2)运用地形模型、地球仪等教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地形的形成和变化;(3)开展小组讨论、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资源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地理学科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地形的总体特征;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和特点。

2. 教学难点:地形区的分布和特点;地形对经济和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中国地形图、地形模型、地球仪、教学PPT等;2.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地形的总体特征,引发学生对地形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新课:(1)介绍中国地形的总体特征,如地形复杂多样、山地面积广大等;(2)分析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和特点,如青藏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黄土高原等;(3)运用地形模型、地球仪等教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地形的形成和变化;(4)开展小组讨论、探究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地形区的理解和认识。

3.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关于中国地形的选择题或填空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中国地形的总体特征和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和特点。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 收集有关中国地形的图片或资料,下一节课分享。

六、教学策略:1. 问题导向: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中国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2. 直观教学:利用地形模型、地球仪等教具,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地形认识。

3. 合作学习:组织小组讨论和探究活动,鼓励学生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读图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及各级阶梯的分界线,它们大致的海拔高度和主要地形区。

2、了解山脉纵横交错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掌握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及其在图上的分布。

3、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理解我国的地势、地形特征对气候、河流、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和农业、交通等社会经济发展要素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各类地形图的能力。

2、通过读图直接获取有关知识,并将已学知识落实到图上。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我国壮丽山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及其中国地势特点。

2、中国的主要各类地形名称及其分布。

教学难点1、如何判别中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2、通过地形这一要素,对气候、河流、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和农业、交通等社会经济发展要素的影响。

教学课时:1课时课前准备:PPT课件制作,图片。

教学设计:思考1、读下图,A、B两图哪幅更符合我国的地势特点?其特点是什么?一、我国地形、地势特点1、地势特点(1)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思考2、结合下图,中国地形图阶梯分布图找出我国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并找出我国三阶梯中各阶梯包括的主要地形区有哪些?(1)特点:类型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2)山区主要包括_____、丘陵和崎岖的_____。

在我国,山区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3。

二、我国主要地形区认识山脉的走向61.主要山脉的走向与分布:完成下列填空,熟记3分钟,说出主要地形区间的主要山脉为分界线。

(1)三列东西走向山脉:北列 a_____—阴山;中列昆仑山—b_____;南列南岭。

(2)三列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西列 c_________—太行山—d_____—雪峰山中列长白山—e_______东列 f_________(3)南北走向山脉:h_______、横断山脉。

初中中国地形教案

初中中国地形教案

初中中国地形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地形特点,包括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以及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和特点。

2. 掌握中国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和分布。

3. 理解地形对农业、气候、河流等的影响。

教学重点:1. 中国的地形特点和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2. 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和分布。

教学难点:1. 中国地形的阶梯状分布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教学准备:1. 教材或地理知识资料。

2. 中国地形图或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地形图,注意地势的高低变化。

2. 提问:你们观察到中国的地形有什么特点?二、讲解中国地形特点(15分钟)1. 讲解中国地形呈阶梯状分布,西高东低。

2. 讲解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和特点,如青藏高原、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三、讲解主要山脉(15分钟)1. 讲解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和分布。

2.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山脉对中国的地形有什么影响吗?四、讲解地形对农业、气候、河流等的影响(10分钟)1. 讲解地形对农业的影响,如高原、平原、丘陵等地形的农业特点。

2. 讲解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如山脉对气候的阻挡作用。

3. 讲解地形对河流的影响,如阶梯状分布的地形对河流的流向和流量的影响。

五、总结和练习(10分钟)1. 总结中国地形的特点和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2. 练习题目:根据地形图,填写主要山脉的名称和走向。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地形图,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来发现中国地形的特点。

同时,要通过讲解实例,让学生理解地形对农业、气候、河流等的影响。

在讲解主要山脉时,可以结合地图,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八上《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八上《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八上《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精选7篇)八上《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一)学问与技能1、学会读图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及各级阶梯的分界线,它们大致的海拔高度和主要地形区。

2、了解山脉犬牙交错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驾驭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及其在图上的分布。

(二)过程与方法1、培育学生读图和分析各类地形图的实力。

2、通过读图干脆获得有关学问,并将已学学问落实到图上。

(三)情感、看法、价值观1、通过对我国壮美山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骄傲感,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化。

2、通过培育学生动手实力与合作精神以及对科学探究精神,从而培育学生学习地理的爱好。

教学重点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2、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教学难点1、分析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优越性2、识别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教学课时:1课时教具: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沿320N线中国地势剖面图、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1、谈:我们常常说,我们的祖国山川秀美、景色宜人。

首先,我们一起看一段录相感受一下祖国的壮美河山。

(展示多媒体)2、当然,要更进一步的相识,就须要我更深化的学习。

今日,我们将进入一幅全新的画卷。

(板书: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中国的地形)二、地势西高东低:(板书)1、过渡:在古代诗词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为什么江水都要向东流?(地势西高东低)2、把我国的地面沿32°N线剖开,呈现出这样的面貌:(展示多媒体)3、视察,思索P20活动中的问题。

(指名答)归纳: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板书)可分为三级阶梯,第一级平均海拔为4000米以上;其次级为1010米-2000米;第三级为500米以下。

4、活动:(出示设色地形图)找出这三级阶梯的也许范围找出三级阶梯界线上的主要山脉5、探讨:“地势西高东低”的优越性谈:到现在,我们很简单就得出我国的河流为什么会由西向东流了,除些之外,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还有哪些优越性呢?学生共享、自由发言,提出各自观点,最终派代表总结发言。

中国的地形——地势西高东低 教案 教学设计

中国的地形——地势西高东低 教案 教学设计

中国的地形——地势西高东低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我国地形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帮助学生理解地势西高东低的概念。

教学内容:1. 利用图片、地图等多种资源,展示中国的地形特点。

2. 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地图,发现地势西高东低的现象。

教学活动:1. 展示中国地形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 提问学生对中国地形地势的了解和认识。

3. 引导学生发现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并解释原因。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对地势西高东低的认知程度。

2. 记录学生在讨论中的提问和回答。

第二章:地形的基本类型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识别和理解地形的基本类型。

2. 学生能够分析不同地形对地势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介绍山地、平原、高原、丘陵和盆地等基本地形类型。

2. 分析不同地形对地势的影响,如山地的高低起伏、平原的平坦等。

1. 利用图片和地图,展示各种地形的特点。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不同地形的特点和对地势的影响。

3.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不同地形对地势影响的理解。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对地形类型的认知和理解。

2. 记录学生在讨论中的提问和回答。

第三章:地势西高东低的原因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地势西高东低的原因。

2. 学生能够分析地势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介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原因,如地壳运动、侵蚀作用等。

2. 分析地势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如气候、水系分布等。

教学活动:1. 利用图片和地图,展示地势西高东低的原因。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地势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

3.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地势对我国地理环境影响的理解。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对地势西高东低原因的理解程度。

2. 记录学生在讨论中的提问和回答。

第四章:地势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1. 学生能够理解地势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

2. 学生能够分析地势对我国气候、水系分布等方面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介绍地势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如气候、水系分布等。

中国的地形教案

中国的地形教案

中国的地形教案中国的地形教案「篇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歌唱祖国》)同学们,你们一定非常熟悉这首歌曲,每当听到这歌声,我们就会感到无比的自豪,因为我们有一个伟大的祖国。

从这学期开始,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我们国家的基本情况。

首先来看一下我国在世界中的位置。

[读图回答](请学生读“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1、读出我国所跨的经度范围(73oE—135oE)和纬度范围(4oN—53oN),说出我国的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2、根据刚才所读出的数据,我国跨过了哪几个时区(东五区至东九区)?包括哪几个热量带(北温带和热带,其中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这样的纬度位置对我国的气候和农业等方面有什么影响?3、说出我国位于哪个大洲?与哪个大洋相临?与它们的相互位置如何(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4、(读世界政区图或亚洲政区图)除了中国之外,还有哪些亚洲国家位于太平洋的西岸?5、这样的海陆位置对于我国的气候、海洋事业的发展、与海外各国的交往、与陆上邻国交往等方面有什么好处?[读图回答](请学生读“中国的疆域示意挂图”)1、找到我国的四至点,并由教师具体介绍四至点所在的位置。

(最南端在4°N附近的曾母暗沙;最北端在漠河以北、53°N附近,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最东端在135°E多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主航道汇合处;最西端在73°E附近,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

)2、请学生用直尺量一下最东端到最西端的距离,并根据比例尺计算一下实际距离。

(约5000千米)3、纬度相差1°,距离相差110千米,请学生计算我国南北的距离。

(约5500千米)4、从你量算的结果来看,你最直接的感觉是什么(我国的范围很大)?你能说出我国的面积吗?我国在面积上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于世界第三位,相当于整个欧洲的面积。

[转承]这么大的范围,会给我们带来哪些问题呢?(请学生做第3页活动1,了解我国东西部的时间差异和南北方的季节差异)[归纳]我国南北纬度跨度大,气候差异显著,纬度越低,气温越高,因此当祖国北方处于冰天雪地的隆冬时,而南国的海南却早已是烈日炎炎的盛夏景象了;我国东西跨越60多个经度,由于地球自转,东边的地方时刻早,当北京时间为清晨6点时,最东端乌苏里江的地方时约为早7点左右,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的地方时则凌晨2点52分,因此,当东部的乌苏里江已经撒满金色的晨光,而西部的帕米尔高原则还是星斗满天的黑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中国的地形》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第一课时。

本篇课文所需课时为1课时,45分钟;
本节课课程标准要求是“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本课从地形的角度,讲述了中国地形的主要特征及对其它自然特征的影响,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分析确定中国地势特点为本节的重点内容,使学生对中国的地形有了一定的了解。

结合地方实际,让学生充分体会我们祖国地形的多姿多彩,培养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