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业 败也存货 成亦存货

合集下载

钢铁行业不景气状况下钢材贸易商的对策分析

钢铁行业不景气状况下钢材贸易商的对策分析

钢铁行业不景气状况下钢材贸易商的对策分析钢铁行业不景气状况下,钢材贸易商面临着市场需求下滑、价格下跌、库存积压等问题。

为了保持企业的竞争力并实现可持续发展,钢材贸易商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多元化产品线:钢材贸易商可以考虑拓展产品线,不仅仅依赖于传统的钢材产品。

可以增加对混凝土、建材等相关产品的贸易,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降低对钢材行业的依赖性。

2. 开拓新的市场:积极寻找新的市场机会,打开新的销售渠道。

可以考虑进军国际市场,开展国际贸易,以拓宽销售范围。

根据市场需求,开展个性化定制服务,为客户提供更加符合其需求的钢材产品。

3. 加强供应链管理:优化供应链管理,降低采购成本。

可以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获得更有竞争力的价格和稳定的供应。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和敏捷性,及时获取市场信息并作出调整。

4. 降低库存风险:钢材贸易商可以通过积极销售、提前预测市场需求和减少进货量等方式降低库存风险。

可以与客户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在销售过程中提供增值服务,例如及时配送和减少物流成本,以增强客户的忠诚度。

5. 提高附加值:除了钢材本身,钢材贸易商可以提供其他增值服务,例如技术咨询、售后服务等,以增加客户粘性和提高销售额。

6. 降低成本:钢材贸易商可以通过降低运营成本、压缩管理费用等方式降低成本。

可以优化仓储管理,减少库存积压和仓储费用;降低人员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7. 加强市场研究和预测:及时了解市场动态,掌握行业发展趋势。

钢材贸易商可以通过市场研究和预测来制定相关的战略和决策,减少风险并抓住机会。

钢材贸易商在钢铁行业不景气状况下可以通过多元化产品线、开拓新市场、优化供应链管理、降低库存风险、提高附加值、降低成本以及加强市场研究和预测等方式来应对。

这些对策将有助于保持企业竞争力,适应市场变化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还原钢铁越产越亏怪圈:停产是自杀 而不停产是杀别人

还原钢铁越产越亏怪圈:停产是自杀 而不停产是杀别人

还原钢铁越产越亏怪圈:停产是自杀而不停产是杀别人2013年05月25日02:59来源:华夏时报还原钢铁怪圈2亿吨的过剩产能、资产负债率逼近警戒线、应收账款居高不下、持续亏损的局面与不得不持续生产的矛盾,让钢铁企业集体陷入了一个“扩产—亏损—再扩产—再亏损”的怪圈。

而被牵入怪圈的不仅有政府、银行还有上游供货商和下游钢贸商,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稳定。

对此,本报记者针对钢企产能、库存、资金链等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

谁为过剩产能买单淘汰落后产能倒逼企业把规模做大本报记者冯庆艳鞍山、上海、武汉报道“停产是自杀,而不停产是杀别人。

”这是如今钢企坚守的一条信念,包括宝钢、武钢、鞍钢等央企在内,都冀望于顶着库存高企压力继续生产来熬过这个冬天。

然而,越产越亏的“死扣”仍在持续发酵,使大大小小几乎所有的钢铁企业犹如进入了一个早被设计好的局,无法自主选择。

用降价清库存河北民营钢厂老板张建(化名)已经有好多天没睡好了,每次走过主厂区,“看着那一堆堆的钢材就闹心。

”张建对《华夏时报》记者说。

张建的钢厂年产能不到1000万吨,但4月份的钢材库存就达到了10万吨。

自去年以来,各大钢厂库存普遍处高位。

记者从宝钢股份(600019.SH)2012年年报获知,宝钢钢铁产成品库存2012年达到220.7万吨,2011年为211.6万吨。

据Wind资讯统计数据显示,沪深港三地上市的50家钢企2012年存货达1555.36亿元,2011年更高,达2575.96亿元。

自宝钢、武钢(600005.SH)、*ST鞍钢(000898.SZ)下调6月钢材出厂价之后,我国最大的民营钢企沙钢集团(002075.SZ)也于5月21日发布了5月下旬建材价格调整信息,其中,三级螺纹钢、高线、盘螺等主要品种价格每吨下跌30至50元。

行业对后市的悲观情绪正在蔓延,钢厂的高炉、生产线却都在一直运转。

本报记者自4月15日起连续多日走访鞍山、上海、武汉、河北等多地钢厂实地调查发现,“生死存亡之下,没人主动停产,尽量不限产,拼的就是看谁先死掉”,这是包括鞍钢、宝钢、武钢以及河北民营企业如今前所未有的一致信念。

存货的定义和分类

存货的定义和分类

存货的定义和分类存货是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所拥有的待售商品、待加工物品、在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原材料以及待交付的服务等直接参与生产经营的物品,也是企业重要的资产之一。

根据存货的特性和用途,可以将其分为多个不同的分类。

一、按照用途分类1. 原材料存货:原材料存货是指企业生产过程中需要用于转化为成品的物料,例如木材、纺织原料、金属等。

这类存货通常会在生产过程中耗尽或者在成品中得到转化。

2. 在产品存货:在产品存货是指已经开始生产但尚未完工的物品,例如正在加工的零部件、组装中的产品等。

这类存货通常会在生产过程中逐步转化为最终的成品。

3. 成品存货:成品存货是指已经完成加工并可以直接销售的物品,例如制造业中的成品商品、零售业中的库存商品等。

这类存货通常是企业出售的主要产品。

二、按照货物特性分类1. 永续存货:永续存货是指企业经营周期内持久存在的存货,它们并不随着销售或生产而消耗,也不会在短期内转化为现金。

例如,企业长期拥有的固定资产、办公设备等。

2. 非永续存货:非永续存货是指企业经营周期内会被消耗或完全销售的存货,它们通常在短期内会转化为现金。

例如,原材料、在产品和成品等。

三、按照货物可分性分类1. 明细存货:明细存货是指可以单独计量、管理和追踪的存货。

这类存货通常具有独立的特性和价值,可以进行单独的购买和销售。

例如,一箱瓶装饮料中的每一瓶。

2. 混合存货:混合存货是指无法单独计量、管理和追踪的存货,需要以整体的方式进行计量和管理。

这类存货通常是由多个相同或不同种类的物品混合组合而成,无法单独进行买卖。

例如,一批不同种类的蔬菜。

三、按照货物状态分类1. 可销售存货:可销售存货是指已经准备好或者正在等待销售的存货。

这类存货通常可以直接转化为现金,通过销售来获取利润。

2. 不可销售存货:不可销售存货是指由于过期、损坏、陈旧等原因而无法再进行正常销售的存货。

这类存货通常需要进行报废处理,或者以低价出售或捐赠。

四、按照价值和流动性分类1. 高价值存货:高价值存货是指具有较高市场价值的存货,其价值相对较高且较稳定。

钢铁行业不景气状况下钢材贸易商的对策分析

钢铁行业不景气状况下钢材贸易商的对策分析

钢铁行业不景气状况下钢材贸易商的对策分析当前钢铁行业正面临严峻的不景气状况,这对于钢材贸易商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本文将从市场环境分析、对策制定和风险管理三个方面,对钢材贸易商在行业不景气状况下的对策进行分析。

一、市场环境分析1. 需求下滑: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各国基础设施建设放缓,钢材需求减少。

钢材产能过剩,市场供大于求,价格下跌,导致贸易商利润下降。

2. 保护主义抬头:各国出台贸易壁垒措施,加大了钢材贸易的难度和风险。

对于市场份额较大的贸易商来说,国内竞争也日益激烈。

二、对策制定1. 转型升级:贸易商可以通过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向高附加值的钢材产品转型。

发展高强度、高韧性等特殊用途的钢材,满足市场的个性化需求。

2. 拓宽销售渠道:加大对国内市场的开拓力度,寻找新的销售渠道,降低对外贸易的依赖。

与此可以加强与重点客户的合作,提供定制化的服务,以留住客户。

3. 合理控制库存:库存是钢材贸易商的一项重要资产,贸易商应严格控制库存水平,避免库存积压和资金占用过多。

可以通过与供应商的沟通协作,实现减少库存和提高周转率的目标。

4. 降低成本:寻求降低采购成本和物流成本的方法,例如与供应商谈判降低采购价格、合理安排运输路线等。

贸易商也可以考虑与其他行业的企业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成本降低。

三、风险管理1. 多元化市场: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分散风险。

贸易商可以寻找新的市场和客户,扩展业务范围,减少不景气市场对企业的影响。

2. 加强风险防控: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市场风险、财务风险、信用风险等。

贸易商可以运用期货工具进行价格对冲,减少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3. 提升资金运作能力:贸易商面临的风险主要有资金不足和资金链断裂。

贸易商应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提升自身的资金运作能力,保障资金的流动性。

4. 加强市场监测和预测: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及时掌握市场情报,进行趋势预测。

这样可以使贸易商在市场变化中快速调整策略,抓住机遇,避免风险。

钢铁企业仓储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钢铁企业仓储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钢铁企业仓储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目录1. 内容概括 (3)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意义 (4)1.3 文献综述 (5)2. 钢铁企业仓储物流管理的概述 (6)2.1 钢铁企业的特性 (8)2.2 仓储物流的概念 (8)2.3 钢铁企业仓储物流的作用 (10)3. 钢铁企业仓储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11)3.1 物流信息管理不完善 (12)3.1.1 信息系统的落后 (14)3.1.2 数据收集与处理的问题 (15)3.2 仓储效率低下 (17)3.2.1 仓库设计不合理 (18)3.2.2 作业流程复杂 (19)3.3 库存管理不合理 (20)3.3.1 库存水平过高 (21)3.3.2 库存物资积压 (23)3.4 物流成本问题 (24)3.4.1 运输成本高昂 (25)3.4.2 仓储成本过大 (27)3.5 供应链协同不足 (29)3.5.1 供应商管理问题 (30)3.5.2 客户服务响应差 (31)4. 对策思考与建议 (32)4.1 信息化建设 (34)4.1.1 物流信息系统升级 (35)4.1.2 数据收集与分析能力的提升 (36)4.2 仓储优化 (38)4.2.1 仓库设计和布局改善 (39)4.2.2 作业流程标准化 (40)4.3 库存管理优化 (42)4.3.1 库存控制策略调整 (43)4.3.2 库存数据分析与预测 (45)4.4 成本控制 (46)4.4.1 运输方式优化 (48)4.4.2 仓储成本分析及控制 (49)4.5 供应链协同 (50)4.5.1 供应商关系管理 (52)4.5.2 客户需求响应 (53)5. 案例分析 (54)5.1 成功案例研究 (56)5.2 失败案例反思 (57)1. 内容概括本文深入探讨了钢铁企业仓储物流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包括库存积压、物流成本高等。

分析了这些问题根源及对钢铁企业经营效益带来的负面影响,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多方面对策,例如优化库存管理、提高物流效率、加强信息化建设等,以期帮助钢铁企业建立高效、智能、可持续的仓储物流管理体系,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

钢材采购销售与存货环节的风险控制与管理

钢材采购销售与存货环节的风险控制与管理

钢材采购销售与存货环节的风险控制与管理钢材是建筑行业和制造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材料,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对钢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

钢材采购销售与存货环节中存在着诸多的风险与挑战,如价格波动、质量控制、供应链管理等问题,这些都需要企业在采购、销售和存货管理中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与管理。

下面将从钢材采购销售与存货环节的风险特点、风险控制与管理措施以及案例分析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钢材采购销售与存货环节的风险特点1.价格波动风险钢材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原材料价格、市场供需关系、国际形势等,价格波动风险较大。

一旦价格波动较大,公司的采购成本、库存价值和销售价格都会受到影响,从而直接影响企业的利润水平。

2.质量控制风险钢材作为建筑和制造业的重要原材料,其质量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一旦采购到质量不合格的钢材,不仅会带来产品质量问题,还会给企业造成资金和声誉方面的损失。

3.供应链管理风险钢材的供应链较长,包括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加工商、分销商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如供应商资信状况、生产能力、交货期等问题,这些都会对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带来一定的风险挑战。

4.市场需求变化风险随着建筑行业和制造业的发展,市场对钢材需求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一旦市场需求发生变化,企业的存货周转和销售情况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钢材采购销售与存货环节的风险控制与管理措施1.加强市场信息分析和预测企业应及时了解市场价格走势、需求变化等信息,做好市场信息的分析和预测,及时调整采购计划和销售策略,减少价格波动风险。

2.建立质量控制体系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供应商管理体系,对供应商的质量认证、检测报告等进行认真审核,确保采购到合格的钢材,避免质量控制风险。

3.优化供应链管理企业应选择信誉良好、生产能力稳定的供应商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同时加强对关键原材料的管控,保障供应链的稳定性。

4.灵活库存管理企业应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合理规划库存水平,做好钢材的分类管理和保管工作,避免因库存过多或过少而导致的资金浪费或交货延误等问题。

钢铁行业危机的教训

钢铁行业危机的教训

钢铁行业危机的教训钢铁行业危机的教训钢铁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

然而,过去几十年来,钢铁行业经历了一系列的困境和危机。

这些危机给我们带来了沉重的教训,引发了对于钢铁行业的认识和发展模式的重新思考。

首先,钢铁行业的过度扩张是导致危机的重要原因。

过去几十年来,中国钢铁行业经历了迅猛的增长,产能不断扩大,投资规模不断增加。

然而,这种过度扩张导致了产能过剩的问题,市场供需失衡,价格下跌,企业盈利能力下降。

过度扩张还导致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加剧。

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在发展中要避免盲目扩张,要在合理规模内发展,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其次,缺乏创新能力是钢铁行业危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长期以来,中国钢铁行业主要依靠传统的高炉炼铁技术和简单的钢铁加工工艺,缺乏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

这导致了产品质量相对较低,竞争力不强。

随着国际市场对于高品质钢材的需求增加,中国钢铁行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逐渐失去了优势。

这给我们教育了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科技创新,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以提高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再次,僵化的管理体制和制度是导致钢铁行业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

过去几十年来,中国的钢铁企业主要由国有企业垄断,管理体制官僚化,决策机制不灵活。

这导致了决策效率低下,企业创新能力不足,难以适应市场变化。

与此同时,由于缺乏市场竞争的压力,钢铁企业普遍缺乏效益意识,出现了一些浪费和低效的现象。

这给我们教育了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要推进企业的市场化改革,注重激励机制的设计,提高管理效能和企业竞争力。

最后,钢铁行业危机的教训还包括注重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加强国际合作,推进可持续发展。

过去几十年来,中国钢铁行业主要依赖于大规模产量和低价格来获取竞争优势,这导致了钢铁行业向规模化、低端化的方向发展。

然而,随着国内市场需求的变化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加剧,这种模式面临着严重的困境。

我们应该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加强高端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提高附加值和竞争力。

钢铁行业存货积压的原因

钢铁行业存货积压的原因

钢铁行业存货积压的原因
近年来,钢铁行业面临着存货积压的问题,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经济压力。

这个问题的出现与多种因素有关,以下为其原因的探讨:
1.生产能力过剩
过去几年,中国钢铁行业出现了过剩生产能力问题。

国内多个地区的钢铁企业大规模建设,导致市场供应过剩,太多的库存无法消化,存货积压。

2.需求疲软
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长缓慢,宏观经济的下行压力对钢铁行业的需求造成了冲击。

此外,受新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的冲击,传统钢铁行业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市场需求变得不那么稳定。

3.环保压力
中国政府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多个地区的钢铁生产企业受到环保政策的限制,限制了企业的产量,同时也导致了一部分产能无法释放而积压在企业的仓库里。

4.市场失衡
由于市场信息传递不完善和市场竞争不够,部分钢铁供应商和买家的交流不畅,导致了供求不匹配,订单难以及时满足,而供应商没有及时调整生产线的生产量,导致库存快速积聚。

5.资金链断裂
部分钢铁企业在经营中,发生了资金链断裂的问题,导致了企业不能进行正常的库存管理,同时还会给企业带来资金成本上的额外压力。

综上所述,钢铁行业存货积压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生产能力过剩、需求疲软、环保压力、市场失衡和资金链断裂都是主要原因。

企业需要提高管理水平,调整经营策略,寻找新的市场和业务机会,降低库存积压的风险。

同时,政府也应该制定和完成相关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增强市场的透明程度,提升行业的竞争力,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铁业 败也存货 成亦存货
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步复苏,CPI和PPI正在加速“赶底”,未来物价以及生产资料价格的回升将大幅推动名义GDP增长,并对企业利润构成显著影响。

作为经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核心构件,“存货”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不容忽视。

以钢铁行业为例,在未来铁矿石价格上涨较为确定的背景下,拥有较多原材料存货的公司有望获得成本优势,从而实现业绩提升。

原材料存货:利润双刃剑
原材料存货可谓上市公司利润的双刃剑。

根据新会计准则的“先进先出法”(即当期成本反映实际历史成本),在存货价格下降时期,则是将前期高价格的材料入账,从而增加当期成本费用、降低当期利润;如果存货价格处于上升阶段,则正好相反。

也就是说,在原材料价格上涨阶段,前期较多的原材料存货能够成为上市公司利润的“蓄水池”,一方面能够稳定上市公司的经营生产,另一方面还可以给上市公司带来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的益处。

钢铁业:关注存货驱动力
由于我国铁矿石等原材料的存货水平较高,因此钢铁行业的利润受存货变动影响较大。

历史数据显示,2002-2005年,原材料价格同比上涨,期间伴随钢铁行业原材料存货的增加,企业总体净利润稳步提升;2005-2006年,原材料价格同比下跌,期间由于钢铁行业原材料存货保持高位,因此企业净利润出现下滑;2007-2008年中期,原材料价格同比继续大幅上涨,期间钢铁行业原材料库存迅速提升,企业净利润也大幅提高;不过,2008年中期-2009年中期,原材料价格巨幅下挫,钢铁行业减少库存,但企业净利润加速跌至低点。

可见,在原材料下降阶段,钢铁行业深受高存货之苦,但是在原材料价格上升阶段,钢铁行业也能够较大程度地享受前期高库存带来的利润提升。

2009年中期以来,原材料价格的同比增速已经开始触底回升。

目前分析人士普遍认为,明年铁矿石价格或将上涨10%-15%。

如果上涨趋势确定,那么原材料存货对于钢铁行业的利润影响就将进入正面周期,前期原材料存货较多的公司自然将享有低成本优势。

另外,中报和年报数据显示,钢铁股的存货明细中,原材料占绝大部分比重,因此,我们拟以今年三季报的“存货”来刻画原材料存货,并计算出钢铁上市公司的“每股存货”,以期寻找未来存货对每股收益贡献较大的个股。

结果显示,承德钒钛、三钢闽光和八一钢铁的“每股存货”居前(表略)。

资料来源:中国证券报 日期:2009-1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