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作业三及解答

计算机网络作业三及解答
计算机网络作业三及解答

计算机网络作业三及解答

计算机网络作业三及解答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信道与通信电路类似,一条可通信的电路往往包含一个信道

B.调制是指把模拟数据转换为数字信号的过程C.信息传输速率是指通信信道上每秒传输的码元数

D.在数值上,波特率等于比特率与每符号含的比特数的比值

2.利用模拟通信信道传输数字信号的方法称为( )。

A.同步传输B.异步传输

C.基带传输D.频带传输

3.测得一个以太网数据的波特率是40M Baud,那么其数据率是( )。

A.10Mbit/s B.20Mbit/s

C.40Mbit/s D.80Mbit/s

4.已知某信道的信号传输速率为64kbit/s,一个载波信号码元有4个有效离散值,则该信道的波特率为( )。

A.16kBaud B.32kBaud

C.64kBaud D.1 28kBaud

5.某信道的波特率为1000Baud,若令其数据传输速率达到4kbit/s,则一个信号码元所取的有效离散值个数为( ) 。

A.2 B.4

C.8 D.1 6

6.对于某带宽为4000Hz的低通信道,采用1 6种不同的物理状态来表示数据。按照奈奎斯特定理,信道的最大传输速率是( )。

A.4kbit/s B.8kbit/s

C.1 6kbit/s D.32kbit/s

7.有一条无噪声的8kHz信道,每个信号包含8级,每秒采样24k次,那么可以获得的最大传输速率是( )。

A.24kbit/s B.32kbit/s

C.48kbit/s D.72kbit/s

8.影响信道最大传输速率的因素主要有( )。

A.信道带宽和信噪比B.码元传输速率和噪声功率

C.频率特性和带宽D.发送功率和噪声功率

9.电话系统的典型参数是信道带宽为3000Hz,

信噪比为30dB,则该系统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为( )。

A.3kbit/s B.6kbit/s

C.30kbit/s D.64kbit/s

10.二进制信号在信噪比为127:1的4kHz信道上传输,最大的数据速率可达到( )。

A.28000bit/s B.8000bit/s

C.4000bit/s D.可以是无限大

11.下列有关曼彻斯特编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每个信号起始边界作为时钟信号有利于同步

B.将时钟与数据取值都包含在信号中

C.这种模拟信号的编码机制特别适合于传输声音

D.每位的中间不跳变表示信号的取值为O 12.在网络中,把语音与计算机产生的数字、文字、图形与图像同时传输,必须先把语音信号数字化。下列可以把语音信号数字化的技术是( )。

A.曼彻斯特编码B.QAM

C.差分曼彻斯特编码D.脉冲编码调

13.采用8种相位,每种相位各有两种幅度的QAM:调制方法,在1 200Baud的信号传输

速率下能达到的数据传输速率为( )。

A.2400bit/s B.3 600bit/s

C.9600bit/s D.4800bit/s 14.【2011.年计算机联考真题】

若某通信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为2400bit/s,采用4相位调制,则该链路的波特率是( )。

A.600波特B.1 200波特

C.4800波特D.9600波特15.【2009年计算机联考真题】

在无噪声的情况下,若某通信链路的带宽为3kHz,采用4个相位,每个相位具有4种振幅的QAM调制技术,则该通信链路的最大数据传输率是( )。

A.1 2kbit/s B.24kbit/s

C.48kbit/s D.96kbit/s

1 6.用PCM对语音进行数字量化,如果将声音分为1 28个量化级,采样频率为8000次/秒,那么一路话音需要的数据传输率为( )。

A.56kbit/s B.64kbit/s

C.1 28kbit/s D.1 024kbit/s

1 7.一个信道每1/8s采样一次,传输信号共有1 6种变化状态,最大数据传输率是( )。

A.。1 6bit/s B.32bit/s C.48bit/s D.64bit/s

1 8.将1路模拟信号分别编码为数字信号后,和另外7路数字信号采用同步TDM方式复用到一条通信线路上。1路模拟信号的频率变化范围为O~l kHz,每个采样点采用PCM方式编码为4位的二进制数,另外7路数字信号的数据率均为7.2kbit/s。复用线路需要的最小通信能力是( )。

A.7.2kbit/s B.8kbit/s

C.64kbit/s D.5 1 2kbit/s .19.在下列数据交换方式中,数据经过网络的传输延迟长而且是不固定的,不能用于语音数据传输的是( )。

A.电路交换B.报文交换

C.数据报交换D.虚电路交换20.Internet本质上属于( )。

A.电路交换网络B.报文交换网络

C.分组交换网络D.虚电路网络

计算机网络作业三

Computer Network 2015fall Homework 3 作业提交地址:ftp://https://www.360docs.net/doc/103067472.html,/~zhgf/ComputerNetwork2015/ 1. UDP and TCP use 1's complement for their checksums. Suppose you have the following three 8-bit words: 01010101, 01110000, 11001100. a) What is the 1's complement of the sum of these words? Please describe such mechanism. b) Why is it that UDP take the 1's complement of the sum, i.e., why not just use the sum? c) With the 1's complement scheme, how does the receiver detect errors. Is it possible that a 1-bit error will go undetected? How about a 2-bit error? Ans: (a) 0101 0101 + 0111 0000 1100 0101 1100 0101 + 1100 1100 1001 0010 1’s complement: 0110 1101 (b) To detect “errors” (e.g., flipped bits) in transmitted segment. (c) ①Compute checksum of received segment ②Check if computed checksum equals checksum field value:if NO, error detected; if YES, no error detected. All one-bit errors will be detected, but two-bit errors can be undetected (e.g., if the last digit of the first word is converted to a 0 and the last digit of the second word is converted to a 1). 2. In our rdt protocols, a) why did we need to introduce timers? b) why did we need to introduce sequence numbers? c) Suppose that the roundtrip delay between sender and receiver is constant and known to the sender. Would a timer still be necessary in protocol rdt 3.0, assuming that packets can be lost? Explain. Ans: (a) To handle losses in the channel. If the ACK for a transmitted packet is not received within the duration of the timer for the packet, the packet(or its ACK or NACK) is assumed to have been lost. Then the packet will be transmitted. (b) To help a receiver to find out whether an arriving packet having new data or is an edition of retransmission.

大学计算机网络工程期末试卷试题试题(附答案)

、选择题 1. 下列关于 IEEE 80 2.11 无线局域网使用的无线信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 目前 802.11无线局域网使用了 2.4~2.5GHz 和5.725~5.875GHz 无线频段 (B) 802.11 无线局域网使用的无线频段不需经过申请就能使用 (C) 每个国家和地区允许使用的 802.11 无线局域网频段是不一定相同 (D) 设计组建一个具有多个 AP 的无线局域网时,相互覆盖的 AP 可以使用相同的无线频段 2. 下列关于 RTS/CTS 机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A) RTS/CTS 机制是 CSMA/CA 协议的一部分 (B) RTS/CTS 机制的主要作用是解决无线局域网中“暴露节点”问题 (C) RTS/CTS 机制适合于传输较大的帧时使用 (D) 以上均不正确 3. 分发系统主要的作用是连接无线局域网延伸服务集中的 B 。 (A) 工作站 (B) 接入点( AP ) (C) 无线介质 (D) 以上均不是 4. 综合布线系统在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属于 D 。(A) 管理平台 (B) 系统平台 (C) 传输平台 (D) 网络平台 5. 在综合布线系统中,从某一建筑物中的主配线架延伸到另外一些建筑物的主配线架的连接系统被称为 A 。 (A) 建筑群子系统 (B) 工作区子系统 (C) 水平子系统 (D) 垂直干线子系统 6. 10Base-2 以太网的最大网段距离为 A 。 (A) 185 米 8. 常用的网络连通性测试命令是通过 C 协议来实现的。 (A) TCP (B) UDP (C) ICMP (D) ARP 9. 在 IEEE 802.3 以太网中,工作站在发送帧之前,需要 C 。 (A) 先等待冲突 (B) 等待一个令牌 (C) 先侦听传输媒体 (D) 先接收一个帧 10. 在尚未对交换机、路由器设置 IP 地址的情况下,通常只能通过 C 对其进行访问。 (A) SNMP (B) Telnet (C) 控制台端口 (D) Web 浏览器 11. 下列选项中,属于 IP 协议基本功能的是 D 。 (A) 流量控制 (B) 寻址与路由 (C) 分段与重组 (D) B 和 C (E) A 和 B 12. 以下选项中,属于多宿主主机可以实现的功能的是 D 。 (A) 实现 VLAN 间的路由 (B) 防火墙 (C) 地址转换 (D) 以上均可 13. SNMP 管理系统中,可以通过 D 管理非 SNMP 设备。 (A) MIB (B) NAT 盒 (C) 路由器 (D) 委托代理 14. IP 地址中,最高位为“ 0”的是 A 类地址。 (A) A (B) B (C) C (D) D (E) E 15. ISDN 基本速率( BRI )服务提供了 A 。 (A) 2 个B 信道和 1个D 信道 (B) 30 个B 信道和 2个D 信道(C) 23个B 信道盒 1个D 信道 (D) 4个A 信道和 1个C 信道 18. RSA 是一种 B 19. 下列 IEEE 802.11 无线局域网标准中,传输速率最低的是 B 20. POP3是Internet 中 A 服务所使用的协议。 (A) 电子邮件 、填空题(共 20 个空格,每个空格 1 分,共计 20 分) 1. ISO 定义的五大网络管理功能包括故障管理、 性能管理 2. IEEE 802.1d 定义了 生成树协议(或 Spanning Tree Protocol 或 STP ) 协议,该协议能够通过计算消除以太网中的回路。 (B) 500 米 (C) 200 米 (D) 100 米 7. OSI 参考模型中第 5 层为 C 。 (A) 网络层 (B) 数据链路层 (C) 会话层 (D) 表示层 16. MAC 地址长度为 C 位。(A) 24 (B) 32 (C) 48 (D) 128 17. A 可以提供局域网中的大量统计信息。 (A) RMON (B) DHCP (C) STP (D) 访问控制列表 (A) 单密钥密码体制 (B) 双密钥密码体制 (C) 数字签名 (D) 身份认证协议 (A) IEEE 802.11a (B) IEEE 802.11b (C) IEEE 802.11g (D) IEEE 802.11c (B) WWW (C) BBS (D) FTP 配置管理 、 计费管理 和安全管理。

计算机网络作业

1.计算机网络源于_计算机__和—通讯__技术的结合(—计算机 技术和通讯技术的结合产生了计算机网络),始于2 0世纪年代 _50_ 。 2.单处理机联机网络涉及到多种通信一技术、多种数据传输一 技术、数据交换_设备等。 3.多点通信线路是在—二—条通信线路上串接—多—个终端,共享一 条通信线路与主机通信的方式。 4.INTERNE是由ARPANE发展和演化而来的。 5.遵循网络体系结构标准建成的网络称为第三一代网络。 6 .局域网属于一中等一耦合度的系统,广域网属于_松—耦合度的系统,而多机系统属于紧耦合度的系统。 7.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是数据通信和共享资源。 8.以相互能够共享资源_ 方式而连接起来,且各自具有备独立功能功能的计算机系统之集合称为计算机网络。 9.通信链路是指传输信息的—信道,可以是电话线、同轴电缆、无线电线路、卫星线路、微波中继线路、光纤等一一。

10 .网络管理软件是用来对网络资源进行一管理_、对网络进行— 维护.的软件。 11 .计算机网络系统是由—资源—子网和__通讯一子网两个子网构成的。 12.通信子网是面向通信控制和通信处理的,包括通信控制机___ 和通信线路_ 。 13.计算机网络按距离可划分为_城域网 _和_广域网_ 14.计算机有线网可采用同轴电缆、 双绞线、光缆等物理介质来传输数据。 15.高速网是指数据传输速率在10 Mbps- 600 Mbps。 16.ATM有时称为信元中继,是汇集了25年来从线路交换到—报文__交换的所有通信技术而发展起来的新技术。 17.数据通信技术将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相结合,完成_编码—数据的传输,转换存储和处理。

计算机网络安全第三次作业

第1题常见的公钥密码算法有RSA算法、 Diffie-Hellman算法和ElGamal算法。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公钥密码算法 第2题拒绝服务攻击属于被动攻击的一种。 您的答案:错误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被动攻击 第3题可以在局域网的网关处安装一个病毒防火墙,从而解决整个局域网的防病毒问题。 您的答案:错误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病毒防火墙 第4题非军事化区DMZ是为了解决安全防火墙后外部网路不能访问内部网络服务器的问题,而设立的一个非安全系统与安全系统之间的缓冲区。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非军事化区 第5题 3DES算法的加密过程就是用同一个密钥对待加密的数据执行三次DES算法的加密操作。 您的答案:错误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3DES 第6题安全是永远是相对的,永远没有一劳永逸的安全防护措施。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安全 第7题入侵检测系统是网络信息系统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您的答案:错误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入侵检测系统 第8题我的公钥证书是不能在网络上公开的,否则其他人可能假冒我的身份或伪造我的数字签名。 您的答案:错误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公钥证书 第9题日常所见的校园饭卡是利用的身份认证的单因素法。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身份认证 第10题公开密钥密码体制比对称密钥密码体制更为安全。 您的答案:错误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密钥密码体制 第11题链路加密方式适用于在广域网系统中应用。 您的答案:错误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链路加密 第12题“一次一密”属于序列密码中的一种。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第三章作业参考答案

第三章作业参考答案 3-03 网络适配器的作用是什么?网络适配器工作在哪一层? 答:网络适配器功能主要包括:对数据进行串/并传输转换;对数据进行缓存;实现以太网协议;过滤功能;同时能够实现帧的传送和接收,对帧进行封装等。 网络适配器工作在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3-04 数据链路层的三个基本问题(帧定界、透明传输和差错检测)为什么都必须加以解决? 答:封装成帧就是在一段数据的前后分别添加首部和尾部(在首部和尾部里面有许多必要的控制信息)构成一个帧。接收端能从收到的比特流中准确地区分出一个帧的开始和结束在什么地方; 透明传输使得不管所传数据是什么样的比特组合,都必须能够正确通过数据链路层,具体说就是解决二进制比特流中出现与帧定界符相同的位流问题; 差错检测可以检测出有差错的帧,并将其丢弃掉,从而降低了数据传输的比特差错率。 3-07 要发送的数据为1101011011。采用CRC的生成多项式是P(x)=x4+x+1 。试求应添加在数据后面的余数。 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一个1变成了0,问接收端能否发现? 若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两个1都变成了0,问接收端能否发现? 采用CRC检验后,数据链路层的传输是否变成了可靠的传输? 答:(1)因为P(x)=x4+x+1,所以p=10011。n比p少一位,所以n=4 采用CRC校验时,被除数是:11010110110000,除数是:10011,得余数1110。 即添加数据后面的余数(帧检验序列)是1110。 (2)若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一个1变成了0,即11010110101110除以10011,得余数为0011,不为0,接收端可以发现差错。 (3)若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两个1都变成了0,即11010110001110除以10011,得余数为0101,不为0,接收端可以发现差错。 (4)出现以上两种情况,由于接收端均发现错误,丢弃相应的帧,而CRC校验方法没有对应的重传机制,数据链路层并不能保证接收方接到的和发送方发送的完全一致,所以,在数据链路层的传输是不可靠的。 3-14常用的局域网的网络拓扑有哪些种类?现在最流行的是哪种结构?为什么早期的以太网选择总线拓扑结构而不使用星形拓扑结构,但现在却改为使用星形拓扑结构? 答:常用的局域网的网络拓扑有:星形网、环形网和总线网。 现在最流行的是星形网。 早期的以太网将多个计算机连接到一根总线上,当初认为这种连接方法既简单又可靠,在早期人们认为:有源器件不可靠,无源的总线结构更加可靠,所以,早期的以太网选择了总线结构。 但是实践证明,连接有大量站点的总线式以太网很容易出现故障,后期出现的集线器采用专用的ASIC芯片,一方面可以将星形结构做得非常可靠,另一方面,使用双绞线的以太网价格便宜、使用方便,因此现在的以太网一般都是用星形结构。 3-16 数据率为10Mb/s的以太网在物理媒体上的码元传输速率是多少码元/秒? 答:码元传输速率即为波特率。 以太网使用曼彻斯特编码,这就意味着发送的每一位都有两个信号周期。标准以太网的数据速率是10Mb/s,因此波特率是数据率的两倍,即20M码元/秒。 3-20 假定1km长的CSMA/CD网络的数据率为1Gb/s。设信号在网络上的传播速率为200000km/s。求能够使用此协议的最短帧长。 答:1km长的CSMA/CD网络的单程传播时延τ=1/200000=5×10-6s,即5us,往返传播时延为2τ = 10us。 为了能够按照CSMA/CD工作,最短帧的发送时延不能小于10us。以1Gb/s速率工作,10us可以发送的比特数为:10×10-6×1×109=10000bit。 所以,最短帧长为10000bit或1250Byte。

广州大学计算机网络技术试卷(A卷)

广州大学2006-2007 学年第 1 学期考试卷课程计算机网络技术考试形式(开/闭卷,考试/查) 一、填空题(15分) 1、现有一计算机要和另一设备进行通信,要实现此目标首先要考虑通过何种接口把计算机和相应设备连接起来;解决此问题属于层的任务。(2分) 2、网络协议中规定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的要素称为。(2分) 3、以太网中用来解决碰撞检测问题的协议是协议。(2分) 4、一主机的IP地址配置为192.168.1.129,子网掩码配置为255.255.255.128,则此主机 所在网络的网络地址为。(3分) 5、10BASE-T以太网的数据速率为,主机到集线器的最大线缆长度 为。(4分) 6、IP 地址就是给每个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分配一个在全世界范围是唯 一的bit 的标识符。(2分)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45分) 1、两个实体之间的通信不需要先建立好连接的通信方式为的特点。 A、面向连接 B、无连接 C、面向连接和无连接 D、以上都不对 2、总线式以太网所采用的传输方式为。 A、“存储-转发”式 B、广播式 C、电路交换式 D、分散控制式 3、可用于流量控制。 A、FCS B、重传 C、计时器 D、滑动窗口 4、一个主机的IP层使用IP数据报首部中的域识别应把收到的IP数据报的数据 部分交给哪个协议(如ICMP、TCP、UDP)软件。

A、版本 B、首部长度 C、目的IP地址 D、协议 5、两台PC通过RS-232-C接口进行通信,发送数据的PC波特率设置为9600波特,接 收数据的PC的波特率设为4800波特,则接收数据的PC 。 A、收不到任何数据 B、能收到部分数据 C、能正确接收发送的数据 D、不能确定是否能收到数据 6、通过RS-232-C接口通信的两台PC不使用。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应用层 7、一主机的TCP协议软件收到一TCP报文段后,通过识别此分组数据应交给运行在主机中的哪个应用进程。 A、目的IP地址 B、源IP地址 C、目的端口 D、源端口 8、一主机IP地址为192.168.1.1,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48,则该主机所在网络能够 连接的主机数量总共为台 A、7 B、6 C、5 D、不能确定 9、一主机的IP地址配置为176.12.128.250,子网掩码配置为255.255.255.248,则其默认 网关可配置为。 A、176.12.128.1 B、176.12.128.248 C、192.168.1.1 D、176.12.128.254 10、若两台主机网络层之间能互相通信,则它们的层之间必然能互相通信。 A、应用 B、运输 C、数据链路 D、以上都对 11、下列属于五层分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和应用层)结构的是。 A、TCP/IP体系结构 B、OSI计算机体系模型 C、A、B都是 D、以上都不对 12、下面属于B类地址的是。 A、120.11.2.1 B、192.168.1.1 C、129.1.5.4 D、202.96.128.68 13、发送数据时,数据块从结点进入到传输媒体所需要的时间称为。 A、发送时延 B、传播时延 C、处理时延 D、往返时延 14、下列哪个设备扩展局域网后会导致冲突域的扩大? A、路由器 B、交换机 C、集线器 D、以上都不对 15、以太网交换机根据转发帧。 A、目的IP地址 B、源IP地址 C、目的MAC地址 D、源MAC地址

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三次作业答案

(注意:若有主观题目,请按照题目,离线完成,完成后纸质上交学习中心,记录成绩。在线只需提交客观题答案。) 西南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2013-2014学期 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三次作业答案(车辆工程专业) 本次作业是本门课程本学期的第3次作业,注释如下: 一、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共40道小题) 1. 计算机所具有的自动控制能力是依靠存储在内存中的______。 (A) 数据实现的 (B) 程序实现的 (C) 汇编语言实现的 (D) 高级语言实现的 你选择的答案: [前面作业中已经做正确] [正确] 正确答案:B 解答参考: 2. 计算机技术中常用的术语CAE 是指______。 (A) 计算机辅助设计 (B) 计算机辅助制造 (C) 计算机辅助工程 (D) 计算机辅助执行 你选择的答案: [前面作业中已经做正确] [正确] 正确答案:C 解答参考: 3. 数据是信息的载体。包括的不同形式有数值、文字、语言、图形和______。 (A) 多媒体 (B) 函数 (C) 表达式 (D) 图像 你选择的答案: [前面作业中已经做正确] [正确] 正确答案:D 解答参考: 4. 计算机不能只有硬件系统,还要有______。

(A) 和硬件配套的各种说明书、操作指南 (B) 软件系统 (C) 多媒体设备 (D) 通信网络 你选择的答案: [前面作业中已经做正确] [正确] 正确答案:B 解答参考: 5. 8 个字节含二进制位______。 (A) 8 个 (B) 16 个 (C) 30 个 (D) 64 个 你选择的答案: [前面作业中已经做正确] [正确] 正确答案:D 解答参考: 6. 系统软件包括各种语言及其处理程序、系统支持和服务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和______。 (A) 表格处理软件 (B) 文字处理软件 (C) 操作系统 (D) 信息资料检索系统 你选择的答案: [前面作业中已经做正确] [正确] 正确答案:C 解答参考: 7. 显示器的分辨率是它的一个主要的性能指标,关于分辨率的正确描述是______。 (A) 分辨率的像素多了,每个像素越大 (B) 分辨率是显示器屏幕上光栅的列数 (C) 分辨率是显示器屏幕上光栅的行数 (D) 分辨率是显示器屏幕上总的像素的点数 你选择的答案: [前面作业中已经做正确] [正确] 正确答案:D 解答参考: 8. 微型计算机的微处理器芯片上集成了____。 (A) CPU 和ROM

计算机网络作业及答案

《计算机网络》作业 一、填空题 1.光纤通讯中,按使用波长区的不同可分光纤通讯方式和光纤通讯方式。单模,多模 2.网络互连设备按照它们执行协议和功能转换的不同,可以分为中继器、网桥、路由器和网关,其中只负责数据链路层,而专门用于高层协议的转换。网桥,网关 3 4 5 6.ISDN 7 8.Internet中的URL是指,IP地址的网络号是。统一资源定位器, 9.在OSI 10 11.ISDN 12(FSK) 13 14 15.Internet中的SNMP PPP 16 17 18.ISP是专业从事于Interne 19.当数据报在物理网络中进行传输时,IP 20.局域网协议把OSI的数据链路层分为MAC子层和 21 22.根据的编码规则,Integer 48 23.ARP 24 25 二、选择题 1.在计算机网络中,互相连接的结点之间赖以互相通信和交换数据的基础是 B 。 A.网络语言 B.网络协议 C.网络接口 D.网络标准 2.想要组成一个网络,对于服务器的要求,正确的说法是 D 。 A.必须有服务器 B.可有可无 C.不需要服务器 D.根据网络类型的要求而定 3.计算机网络通信采用同步和异步两种方式,但传送效率最高的是 A 。 A.同步方式 B.异步方式 C.同步与异步方式传送效率相同 D.无法比较 4.电缆可以按照其物理结构类型分类,目前计算机网络使用最普遍的电缆类型有同轴电缆、双绞线和 C 。 A.电话线 B.输电线 C.光纤 D.天线 5.关于OSI参考模型陈述正确的是 B 。 A.每层之间相互直接通讯 B.物理层直接传输数据

C.数据总是由应用层传输到物理层 D.数据总是由物理层传输到应用层 6.在TCP/IP协议集中, B 协议是每个应用程序必须使用的。 (传输控制协议)(Internet协议) (用户数据报协议)(地址解析协议) 7.Ethernet LAN采用的媒体访问控制方法为 D 。 CA CD 8.ISDN的基速接口提供了 B 。 +D +D +D +D 9.网络协议主要要素为 C A.数据格式、编码、信号电平 B.数据格式、控制信息、速度匹配 C.语法、语义、同步 D.编码、控制信息、同步 10.SNMP是 D 协议的一部分,用来监视和检修网络的运行情况。 SPX IP 11.下面不属于网络拓朴结构的是 C 。 A.星形结构 B.总线结构 C.层次结构 D.网状结构 12.两台计算机利用电话线传输数据信号,其必备的设备是 C 。 A.网卡 B.中继器 C.调制解调器 D.同轴电缆 13.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相位值来表示数字信号1、0的方法叫 B 。 14.关于以太网网卡地址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在世界范围内唯一 B.在世界范围内不唯一 C.在一定范围内唯一 D.在一定范围内不唯一 15.物理层采用 D 手段来实现物理连接。 A.物理设备 B.物理媒体 C.传输差错控制 D.物理层协议规定的四种特性16.PCM调制中T1链路的标准速率是 A 。 A.1.544M B.3.096M C.2.048M 17.在ATM网络中,ATM结点 A 。 A.只做信头的CRC校验,不做差错控制 B.不做信头的CRC校验,不做差错控制 C.既做信头的CRC校验,也做差错控制 D.不做信头的CRC校验,只做差错控制18.TCP/IP应用程序中 C 用于测试网络中主机是否可达。 19.一座大楼内的一个计算机网络系统,属于 B 20.计算机网络中可以共享的资源包括 A A.硬件、软件、数据、通信信道 B.主机、外设、软件、通信信道 C.硬件、程序、数据、通信信道 D.主机、程序、数据、通信信道 21.在OSI七层结构模型中,处于数据链路层与运输层之间的是 B A.物理层 B.网络层 C.会话层 D.表示层 22.Intranet技术主要由一系列的组件和技术构成,Intranet的网络协议核心是 C SPX IP

江南大学计算机网络考试试题

帧中继的帧格式中,标志字段F与HDLC中的类似,用以标识帧的开始和结束,其比特模式为( D)。 A.00111111 B.01110111 C.11111100 D.01111110 5.在局域网参考模型中,两个系统的同等实体按协议进行通信。在一个系统中,上下层之间则通过接口进行通信,用(B)来定义接口。 A、服务原语 B、服务访问点 C、服务数据单元 D、协议数据单元 6.进行数字传输时,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过程称为( D)。A.解码B.编码C.调制D.解调 7.HDLC的帧格式中,帧校验序列字段占(C)。 A.1个比特B.8个比特C.16个比特D.24个比特 E1/T1都是ITU-T统一规定的电接口速率。E1是欧洲标准的基群速率2.048Mbps,T1是北美和日本标准的基群速率1.544Mbps。 15.具有隔离广播信息能力的网络互联设备是( C ) A. 网桥 B. 中继器 C. 路由器 D. 2层交换器 18.( D )是一个有效的MAC地址 A.19-22-01-63-23B.192.201.63.252 C.0000.1234.ADFG D.00-00-11-11-11-AA MAC地址48位,为方便记,记为16进制,分为6组,每组8位 因是16进制, 21.OSI代表( D )。 A.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s Institute B.Organization for Internet Standards C.Open Standards Institute D.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23.URL的全称是( B )。 A.统一地址定位器B.统一资源定位器C.www地址定位器D.www资源定位器 26.下列不属于电子邮件协议的是( C )。 A.POP3 B.SMTP C.SNMP D.IMAP4 27.RIP路由选择协议位于( D )。 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C.网络层D.应用层 4.回退N帧协议(GBN)使用4bit作为发送序列号和应答序列号,不允许使用的发送窗口大小是( C )。 A 15 B 8 C 16 D 7 窗口最大1111-1=15 7.假设有一个56kbps的纯ALOHA信道。每个站平均每100秒输出一个1000位的帧,即使前面的帧还没有被送出,它也这样进行。在这样的信道中,最多有(A)个站可以共享信道而不明显降低信道的性能。 A 1030 B 2050 C 990 D 100 8.下列类型中,不属于HDLC帧类型的是( B )。 A 信息帧 B 确认帧 C 监控帧 D 无序号帧 16.TCP首部的16bit的接收窗口字段主要用来实现( D ) A 可靠数据传输 B 拥塞控制

网络设计第三次作业

中大南方学院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实验成绩评定 实验项目名称端口聚合提供冗余备份链路指导教师张庆丰实验地点1号实验楼315室实验时间2011年3月29日 学生姓名:刘良哲系:电软专业:电子学号082021056一、实验目的 理解链路聚合的配置及原理. 二、实验内容及要求 背景描述 假设某企业采用两台交换机组成一个局域网,由于很多数据流量是跨过交换机进行转发的,因此需要提高交换机之间的传输带宽,并实现链路冗余备份,为此网络管理员在两台交换机之间采用两根网线互连,并将相应的两个端口聚合为一个逻辑端口,现要在交换机上做适当配置来实现这一目标. 实现功能 增加交换机之间的传输带宽,并实现链路冗余备份. 实验设备 S1916+(两台).PC(两台).直连线(4条) 三、实验步骤 步骤1.交换机A基本配置. 基本输入: SwitchA#configure terjminal switchA(config)#vlan10 switchA(config-vlan)#name sales switchA(config-vlan)#exit switchA(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0/5 switchA(ci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10 验证测试:验证已创建了vlan10,并将端口划分到vlan10中. 步骤2.在交换机switchA上配置聚合端口. 基本输入: switchA(config)#interface aggregateport1创建聚合接口AG1 switchA(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

计算机网络作业三及解答

计算机网络作业三及解答

计算机网络作业三及解答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信道与通信电路类似,一条可通信的电路往往包含一个信道 B.调制是指把模拟数据转换为数字信号的过程C.信息传输速率是指通信信道上每秒传输的码元数 D.在数值上,波特率等于比特率与每符号含的比特数的比值 2.利用模拟通信信道传输数字信号的方法称为( )。 A.同步传输B.异步传输 C.基带传输D.频带传输 3.测得一个以太网数据的波特率是40M Baud,那么其数据率是( )。 A.10Mbit/s B.20Mbit/s C.40Mbit/s D.80Mbit/s 4.已知某信道的信号传输速率为64kbit/s,一个载波信号码元有4个有效离散值,则该信道的波特率为( )。 A.16kBaud B.32kBaud

C.64kBaud D.1 28kBaud 5.某信道的波特率为1000Baud,若令其数据传输速率达到4kbit/s,则一个信号码元所取的有效离散值个数为( ) 。 A.2 B.4 C.8 D.1 6 6.对于某带宽为4000Hz的低通信道,采用1 6种不同的物理状态来表示数据。按照奈奎斯特定理,信道的最大传输速率是( )。 A.4kbit/s B.8kbit/s C.1 6kbit/s D.32kbit/s 7.有一条无噪声的8kHz信道,每个信号包含8级,每秒采样24k次,那么可以获得的最大传输速率是( )。 A.24kbit/s B.32kbit/s C.48kbit/s D.72kbit/s 8.影响信道最大传输速率的因素主要有( )。 A.信道带宽和信噪比B.码元传输速率和噪声功率 C.频率特性和带宽D.发送功率和噪声功率 9.电话系统的典型参数是信道带宽为3000Hz,

河南工业大学15-16-1计算机网络试卷A卷

2015 至 2016 学年 第 1 学期 《计算机网络》 试卷 A 卷 适应年级专业: 2013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13级软件工程、2013 级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 考核方式: 闭卷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复查总分: 成绩比例:本试卷考试分数占总评成绩的 70 % 一、选择题(共 20 题,每题 1 分,共 20 分,请把答案写入答题框中) 1. 人们将网络层次结构模型和各层协议定义为网络的 。 A )拓扑结构 B )协议集 C )体系结构 D )开放 系统互联模型 2. TCP/IP 参考模型的网络层提供的是 。 A )无连接不可靠的数据报服务 B )无连接可靠的数据报服务 C )有连接不可靠的虚电路服务 D )有连接可靠的虚电路服务 3. 网络协议的核心要素是指 。 A )数据格式、编码、信号表示 B )数据、控制、速率 C )语义、语法、同步 D )地址、端口、复用。 4. IEEE802.3标准的以太网的物理地址长度为 。 A )8bit B )32bit C )48bit D )64bit 5. 以下关于网桥不正确的是 。 A )网桥在数据链路层实现互连 B )网桥根据MA C 地址转发数据帧 C )网桥能够识别一个完整的帧 D )网桥能够实现局域网和广域网的互连 6. IP 服务的3个主要特点是 。 A )不可靠、面向无连接和尽最大努力投递 B )可靠、面向连接和尽 最大努力投递 D )可靠、面向无连接和 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IPv4地址耗尽的问题 B )IPv6解决IPv4无法 支持无线传输的问题 C )IPv6提供了安全增强功能 D )IPv6地址使用冒号十六进制记法 8. 主机甲向主机乙发送一个(FIN =1,seq =11220)的TCP 报文段,期望与主机乙释放TCP 连接,主机乙收到连接释放报文段后发出确认。则主机乙回复 的正确的TCP 连接释放应答报文段可能是 。 A )(FIN =0,ACK =1,seq =11221,ack =11221) B )(FIN =1,ACK =0,seq =11220,ack =11221) C )(FIN =1,ACK =1,seq =11221,ack =11220) D )(FIN =0,ACK =0,seq =11220,ack =11220) 9. 主机甲与主机乙间建立了一个TCP 连接,主机甲向主机乙发送了两个连续的TCP 段,分别包含300字节和500字节的有效载荷,第一个段的序列号为200,主机乙正确接收两个段后,发送给主机甲TCP 段中的确认序列号是 。 A )500 B )700 C )800 D )1000

计算机网络作业五及解答

计算机网络作业五及解答 一、单项选择题 1.将物理信道的总频带宽分割成若干个子信道,每个子信道传输一路信号,这种信道复用技术是( )。 A.码分复用B.频分复用 C.时分复用D.空分复用 2.TDM所利用的传输介质的性质是( )。 A.介质的带宽大于结合信号的位速率 B.介质的带宽小于单个信号的带宽 C.介质的位速率小于最小信号的带宽 D.介质的位速率大于单个信号的位速率 3.在下列协议中,不会发生碰撞的是( )。 A.TDM B..ALOHA C.CSMA D.CSMA/CD 4.在下列多路复用技术中,( )具有动态分配时隙的功能。 A.同步时分多路复用B.统计时分多路复用 C.频分多路复用D.码分多路复用 5.在CSMA.的非坚持协议中,当站点侦听到总线媒体空闲时,它是( )。 A.以概率p传送B.马上传送 C.以概率(1-p)传送D.以概率p延迟一个时间单位后传送 6.在CSMA的非坚持协议中,当媒体忙时,则( )直到媒体空闲。 A.延迟一个固定的时间单位再侦听B.继续侦听 C.延迟一个随机的时间单位再侦听D.放弃侦听 7.在监听到信道忙时,仍然继续监听下去,直到信道空闲为止。采用这种方式的CSMA 协议称为( )。 A.1一坚持型CSMA B.坚持型CSMA C.p一坚持型CSMA D.非坚持型CSMA. 8.以太网中,当数据传输率提高时,帧的发送时间就会相应的缩短,这样可能会影响到冲突的检测。为了能有效地检测冲突,可以使用的解决方案有( )。 A.减少电缆介质的长度或减少最短帧长 B.减少电缆介质的长度或增加最短帧长 C.增加电缆介质的长度或减少最短帧长 D.增加电缆介质的长度或增加最短帧长 9.长度为10km,数据传输率为10Mbit/s的CSMA/CD以太网,信号传播速度为200m/μs。那么该网络的最小帧长为( )。 A.20bit B.200bit C.1 00bit D.1 000bit 10.【2009年计算机联考真题】. 在一个采用CSMA/CD协议的网络中,传输介质是一根完整的电缆,传输速率为1 Gbit /s,电缆中的信号传播速度是200 000km/s。若最小数据帧长度减少800 比特,则最远的两个站点之间的距离至少需要( )。 A.增加1 60m B.增加80m C.减少60m D.减少80m

计算机网络网上作业(1)答案

计算机网络网上作业(1)答案 1.若一网络系统中采用CRC进行纠错编码。已知传输的信息码为1011,对应的生成多项式为G(x)=x4+x2+1,问得到的CRC码是什么?若接收时收到这样一串传输码10010011,问是否发生了传输错误? 答: (1)生成多项式的比特序列为:10101 ,10110000/10101,得到CRC为1101; (2)是发生了传输错误。 2.在1000Mb/s的以太网中,其最长总线为500m,信号传播速度为200m/μs,问其冲突窗口是多少μs?在此网络中最短帧的长度应为多少bit? 答: (1)冲突窗口为:2×500m/(200m/μs)=5μs (2)最短帧长度为: 100Mb/s×5μs=500bit 3.因特网上有一B类网络,且划分了子网,其子网掩码为255.255.240.0,可划分为多少个子网(允许子网号为全0和全1)?每个子网的最多主机数是多少? 答:(1)8个子网 (2)(240)10=(128+64+32+16)10=(11110000)2 Host-id的位数为4+8=12,因此,最大主机数为: 2^12-2=4096-2=4094 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00 主机数2^12-2 第二次作业 1、简述虚电路的实现原理。 答:虚电路是源端到目的端所经历的各个逻辑信道的组合,是两个DTE之间端到端连接;就是对用户传递数据而言似乎存在着一条道路,但是虚电路没有物理上的对应,只是一种标记。 2、简述令牌环网中数据帧的发送和接收过程 答:令牌环网是通过令牌传递方式来控制各站点的发送权的。网中设有一张令牌,只有获得令牌的站点才有权力发送数据。令牌环工作时主要有3个操作:①截获令牌与发送帧:当一个站点要发送数据时,必须先截获令牌。截获令牌是指,当空闲令牌传送到正准备发送数据的工作站时,该站点便将空闲令牌截获下来,并将其标志变成信息帧的标志,此时的令牌变为忙令牌,接着将数据等字段加上去,构成要发送的非令牌帧送到环上。②接收帧与转发帧:当非令牌帧在环路上传送时,每经过一站,该站的转发器便将帧内的目的地址与本站地址相比较。

大学计算机网络工程-试卷

计算机网络工程-期末试卷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60题) 1. 下列关于IEEE 80 2.11无线局域网使用的无线信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 目前802.11无线局域网使用了2.4~2.5GHz和5.725~5.875GHz无线频段 (B) 802.11无线局域网使用的无线频段不需经过申请就能使用 (C) 每个国家和地区允许使用的802.11无线局域网频段是不一定相同 (D) 设计组建一个具有多个AP的无线局域网时,相互覆盖的AP可以使用相同的无线频段 2. 下列关于RTS/CTS机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A) RTS/CTS机制是CSMA/CA协议的一部分 (B) RTS/CTS机制的主要作用是解决无线局域网中“暴露节点”问题 (C) RTS/CTS机制适合于传输较大的帧时使用 (D) 以上均不正确 3. 分发系统主要的作用是连接无线局域网延伸服务集中的 B 。 (A) 工作站 (B) 接入点(AP) (C) 无线介质 (D) 以上均不是 4. 综合布线系统在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属于 D 。 (A) 管理平台 (B) 系统平台 (C) 传输平台 (D) 网络平台 5. 在综合布线系统中,从某一建筑物中的主配线架延伸到另外一些建筑物的主配线架的连接系统被称为 A 。 (A) 建筑群子系统 (B) 工作区子系统 (C) 水平子系统 (D) 垂直干线子系统 6. 10Base-2以太网的最大网段距离为 A 。 (A) 185米 (B) 500米 (C) 200米 (D) 100米 7. OSI参考模型中第5层为 C 。 (A) 网络层 (B) 数据链路层 (C) 会话层 (D) 表示层 8. 常用的网络连通性测试命令是通过 C 协议来实现的。 (A) TCP (B) UDP (C) ICMP (D) ARP 9. 在IEEE 802.3以太网中,工作站在发送帧之前,需要 C 。 (A) 先等待冲突 (B) 等待一个令牌 (C) 先侦听传输媒体 (D) 先接收一个帧 10. 在尚未对交换机、路由器设置IP地址的情况下,通常只能通过 C 对其进行访问。 (A) SNMP (B) Telnet (C) 控制台端口 (D) Web浏览器 11. 下列选项中,属于IP协议基本功能的是 D 。 (A) 流量控制 (B) 寻址与路由 (C) 分段与重组 (D) B和C (E) A和B 12. 以下选项中,属于多宿主主机可以实现的功能的是 D 。 (A) 实现VLAN间的路由 (B) 防火墙 (C) 地址转换 (D) 以上均可 13. SNMP管理系统中,可以通过 D 管理非SNMP设备。 (A) MIB (B) NAT盒 (C) 路由器 (D) 委托代理 14. IP地址中,最高位为“0”的是 A 类地址。 (A) A (B) B (C) C (D) D (E) E 15. ISDN基本速率(BRI)服务提供了 A 。 (A) 2个B信道和1个D信道 (B) 30个B信道和2个D信道

2014年9月份考试计算机网络第三次作业

2014年9月份考试计算机网络第三次作业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30分,共 6 小题,每小题 5 分) 1. ______ 是WWW客户机与WWW服务器之间的应用层传输协议。 2. Internet上的计算机使用的是 ______ 协议 3. 中文Windows中自带的浏览器是 ______ 4. 因特网采用的协议是 ______ . 5. 通信网络的交换方式大致有两种,即 ______ 和 ______ . 6. FDDI网络中MAC帧结构与 ______ 的帧相似. 二、改错题(本大题共40分,共 4 小题,每小题 10 分) 1. 全双工数据通信不允许数据同时在两个方向上传输. 2. 在数据报方式中,网络节点不为每个分组选择路由. 3. 100Base T采用的媒体访问控制方法不同于10Base T. 4. HDLC是面向字节的异步通信协议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10分,共 2 小题,每小题 5 分) 1. HTML 2. NIC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0分,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 1. 信道带宽与信道容量的区别是什么?增加带宽是否一定能增加信息容量? 2. 什么是客户/服务器结构? 3. 在通信系统中,主要有哪些交换技术?其主要特点是什么? 4. TCP为何采用三次握手来建立连接,若采用二次握手可以吗? 答案: 一、填空题(30分,共 6 题,每小题 5 分) 1. 参考答案: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 解题方案: 无 评分标准: 完全正确才给分 2. 参考答案: TCP/IP 解题方案: 无

评分标准: 答对1个空格得1分 3. 参考答案: Internet Explorer 解题方案: 无 评分标准: 完全正确才给分 4. 参考答案: TCP/IP 解题方案: 评分标准: 完全正确才得分 5. 参考答案: 电路交换包交换(分组交换) 解题方案: 评分标准: 完全正确才得分 6. 参考答案: IEEE802.5 解题方案: 评分标准: 完全正确才得分 二、改错题(40分,共 4 题,每小题 10 分) 1. 参考答案: 错.全双工通信的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 解题方案: 评分标准: 未回答理由只给1分 2. 参考答案: 错.数据报沿最合适的路由发送,每个中间结点都为数据报选择路由. 解题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