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江苏六市(南通徐州淮安扬州泰州宿迁)高三3月二检作文讲评(附各种文体考场佳作)

合集下载

江苏省南通市泰州市扬州2017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答案详解

江苏省南通市泰州市扬州2017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答案详解

江苏省南通市泰州市扬州2017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古人所谈的“文约而事丰”也就是常说的▲。

优秀的作家都是精于语言加工的大师,他们在写作时很少一挥而就。

即使是一首短诗,也要反复锤炼,▲,用最省俭的语言,以不写之写让读者▲弦外之音、韵外之致。

A.言简意赅文从字顺体验B.言近旨远字斟句酌体验C.言简意赅字斟句酌体味D.言近旨远文从字顺体味1.答案:C言简意赅:简:简练;赅:完备、完整。

言语不多,但意思包括无遗。

形容言语简练而意思完整。

言近旨远:语言浅近而含义深远。

文从字顺:顺畅,明白的意思指文章表义清楚,通顺.字斟句酌:斟、酌:反复考虑。

斟酌:推敲。

指写文章或说话时慎重细致,一字一句地推敲琢磨。

体验:1、谓亲身经历;实地领会。

2、指通过亲身实践所获得的经验。

体味:体验寻味,仔细体会,也就是说比"体会"更高一个层次。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随着旅游转型升级,国人出游已经从传统的走马观花式观光游向以文化主题为导向的文化深度游转变,并呈现出个性化特点。

B.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独立发射并研制的首颗新技术试验卫星天“天鲲一号”,用于遥感技术、通信技术和小卫星平台技术的验证试验。

C.今年是第22个世界读书日,为了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学校开展了“走进经典,师生共读”的读书活动。

D.发展新能源产业既是对整个能源供应系统的有效补充,也是治理环境和保护生态的重要举措,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A(B项,语序不当,应为“研制并发射”;C项,搭配不当,“今年”和“读书日”不搭配;D项,句式杂糅,“目的是为了”。

)3.古人常借“杜鹃”寄寓哀怨、悲苦的情思。

下列诗句中没有表现这种情思的一项是(3分)A.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B.杜鹃也报春消息,先放东风一树花。

江苏南通扬州泰州2017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江苏南通扬州泰州2017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泰州市2018 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A)成为文化世家的必要条件是家庭有着的文化底蕴。

北宋最著名的文化世家非苏氏一门莫属,父亲苏洵发奋苦读、勤于笔耕的美名,而苏轼和苏辙两兄弟在文坛的影响更是超过了父亲,真可谓。

A.深厚家喻户晓长江后浪推前浪B.深厚不言而喻这山望着那山高C.深重不言而喻长江后浪推前浪D.深重家喻户晓这山望着那山高【解析:深厚:精深、雄厚;深重:指罪孽、灾难、苦闷等程度深。

按照语境选用“深厚”。

家喻户晓:家家户户都知道。

形容人所共知;不言而喻:指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形容道理很浅显。

按照语境选用“家喻户晓”。

长江后浪推前浪:比喻新出现的有一定积淀积累的人事物等推动旧的人事物等的在某方面的发展等情况。

也可指有一定资历的新人新事胜过旧人旧事。

这山望着那山高:比喻对自己目前的工作或环境不满意,老认为别的工作、别的环境更好。

按照语境选用“长江后浪推前浪”。

】2.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 分)(B)A.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欢迎光临古都洛阳!(导游对游客)B.下一阶段的工作我已经安排好,如有疑问,欢迎垂询!(上级对员工)C.这次回母校叨扰老师,耽搁您宝贵的时间,真不好意思!(学生对老师)D.请记得按时服药,及时复诊,祝您早日康复!(医生对患者)【解析:垂询:敬辞,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旧称上对下有所询问。

】3.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泰山风景区大门两侧的一组是(3 分)(A)①摘星捧日雄踞五岳之首蔚霞蒸云广纳万有之灵②水木荣春晖柳外东风花外雨江山留胜迹秦时明月汉时关③山高则配天阳鲁阴齐资化育坤厚故载物西河东海仰生成④气备四时与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人之师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①是闽宜为中国99 昆明世界园林博览会献联。

齐鲁园-泰山文化。

②该联是中央电视台1985 年以长城为题举办的全国迎春征联的一等奖联。

江苏省六市2017届高三3月联考英语试题含答案

江苏省六市2017届高三3月联考英语试题含答案

扬州、泰州、南通、淮安、宿迁、徐州六市2017届高三3月联考英语第I卷(三部分共85分)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20分)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

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 is the man going to do?A. Buy a new T-shirt.B. Repair the washing machine.C. Wear the same T-shirt.2. How many languages can Helen speak fluently?A. Three.B. Four.C. Two.3. What are the speakers mainly talking about?A. Psychological problems.B. Spending habits.C. High rents.4. Where will the woman go first?A. To the post office.B. To the bakery.C. To the bank.5.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probably take place?A. At home.B. At a restaurant.C. At school.第二节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

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江苏省南通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江苏省南通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南通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Ⅰ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古人所谈的“文约而事丰”也就是常说的▲。

优秀的作家都是精于语言加工的大师,他们在写作时很少一挥而就。

即使是一首短诗,也要反复锤炼,▲,用最省俭的语言,以不写之写让读者▲弦外之音、韵外之致。

A.言简意赅文从字顺体验B.言近旨远字斟句酌体验C.言简意赅字斟句酌体味D.言近旨远文从字顺体味C言简意赅:简:简练;赅:完备、完整。

言语不多,但意思包括无遗。

形容言语简练而意思完整。

言近旨远:语言浅近而含义深远。

文从字顺: 顺畅,明白的意思指文章表义清楚,通顺.字斟句酌:斟、酌:反复考虑。

斟酌:推敲。

指写文章或说话时慎重细致,一字一句地推敲琢磨。

体验: 1、谓亲身经历;实地领会。

2、指通过亲身实践所获得的经验。

体味:体验寻味,仔细体会,也就是说比"体会"更高一个层次。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随着旅游转型升级,国人出游已经从传统的走马观花式观光游向以文化主题为导向的文化深度游转变,并呈现出个性化特点。

B.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独立发射并研制的首颗新技术试验卫星天“天鲲一号”,用于遥感技术、通信技术和小卫星平台技术的验证试验。

C.今年是第22个世界读书日,为了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学校开展了“走进经典,师生共读”的读书活动。

D.发展新能源产业既是对整个能源供应系统的有效补充,也是治理环境和保护生态的重要举措,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A(B项,语序不当,应为“研制并发射”;C项,搭配不当,“今年”和“读书日”不搭配;D项,句式杂糅,“目的是为了”。

)3.古人常借“杜鹃”寄寓哀怨、悲苦的情思。

下列诗句中没有表现这种情思的一项是(3分)A.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B.杜鹃也报春消息,先放东风一树花。

C.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江苏省南通市、扬州市、泰州市2017-2018学年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江苏省南通市、扬州市、泰州市2017-2018学年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江苏省南通市、扬州市、泰州市2017-2018学年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刘勰的《文心雕龙》论述了文学的形式与内容、继承与革新等关系,构建了宏大而的丈论体系,初步了我国文学史观,成为我国古代文学批评中前所未有的系统的文学理论专著,也是我们现在进行文学创作、文艺批评研究的的理论依据。

A.紧密确立首当其冲B.紧密创设不可或缺C.缜密确立不可成缺D.缜密创设首当其冲【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紧密:①连得很紧,不可分隔②数量多且连续不断;缜密:细致精密;谨慎周密。

从“构建……体系”的角度看,第一处用“缜密”更恰当。

确立:牢固地建立或树立;创设:①开始建立②创造条件,使原来不具备条件的也能实现。

第二处“确立”与“文学史观”搭配得当。

首当其冲:当:承当,承受;冲:要冲,交通要道。

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不可或缺:非常重要,无法替代或缺少的,稍微缺少一点点都不可以。

比喻一点也不能缺少。

从语义与上下文的关系上看,第三处用“不可或缺”恰当。

故选C。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曹文轩荣获“世界安徒生奖”,是世界儿童文学领域的至高荣誉。

继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中国文学再次在世界展现了蓬勃的生机。

B.今年4月24日被确立为中国首个航天日,相关部门将以“中国梦航天梦”为主题,筹划、制订“开放日”“科普周”等系列宣传和科普活动。

C.我国老龄人口已经占人口总数的12﹪,而且近一半的老人缺少子女的照顾和陪伴,民政部门面对这样的统计数据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D.相关企业应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等措施,减少高碳能源消耗,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目标。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项残缺,在“荣获”后加“的”字;B项搭配不当,“制订”与活动不搭配,应是“开展……的活动”;C项句式结构混乱,最后一句应改为:“这样的统计数据应该引起民政部门足够的重视”。

江苏南京市、盐城市 2017 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逐题详注详解述评

江苏南京市、盐城市 2017 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逐题详注详解述评

江苏南京市、盐城市2017 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逐题详注详解述评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二十四节气的▲与时令奇异吻合,名称具有东方田园美与古典诗意美。

如“惊蛰”,两个汉字组合在一起,就神奇地构成了生动的画面:在一声初始的雷鸣中,万千沉睡的生灵被唤醒了,睁开惺忪的双眼,▲地向太阳敞开了各自的门户。

历代诗人也以天地节气丰富了汉语的表达空间,并以汉语印证了天地节气的真实不虚和▲。

A.气候不谋而合不可思议B.气候不约而同不可理喻C.物候不约而同不可思议D.物候不谋而合不可理喻1.C。

注意比较不同语素的差异,“气候”应该是与气象有关,“物候”则是生物学现象,从语境看,讲的不是天气,而是生物的变化。

“不约而同”与“不谋而合”这两个成语结构相同,意义相近,都有“偶然一致”的意思,其区别有二,一是适用对象不同,“不谋而合”多指见解、计划、理想等相同,“不约而同”侧重动作;二是语法功能不同,“不谋而合”一般作谓语,“不约而同”多作状语。

有趣的是,2016届南京盐城一模的第一题词语辨析也涉及了“不可理喻”,当时是与“捉摸不透”比较。

此外,文科附加题的第一题文学常识也重复了2014届的文科附加题对“二程”的考查,难道是为了向过往的经典试卷致敬吗?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全球首颗量子卫星发射升空后,天地一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与科学实验体系成功构建,标志着中国量子科学研究已处于领先地位。

B.二次元电影《你的名字》火遍全国,浪漫唯美的故事、让人有截屏冲动的精美画面,广大网友如痴如醉,带给人前所未有的体验。

C.成都市区金沙遗址的发现,进一步确定了古蜀文明考古学意义上的“宝墩、三星堆、金沙三部曲”,从而解决了三星堆的来龙去脉。

D.2017年《社会蓝皮书》披露,我国的阅读情况不容乐观,大约66.72%左右的被调查者表示,过去一年“一本书都没有读”。

江苏省徐州、宿迁、连云港、淮安四市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

江苏省徐州、宿迁、连云港、淮安四市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

一、语言文字运用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诗,表达着语言的最高理想和生命的最区域。

青春就是读诗的旺季,这时的你,内心清澈、葱茏、,没有磐重的世故、杂芜的沉积和理性的禁忌,你的精神体质与诗歌的灵魂是吻合的,美能够轻易地诱惑你、俘虏你,你会地跟她走。

A.单纯轻快心甘情愿B.纯粹轻快坚定不移C.纯粹轻盈心甘情愿D.单纯轻盈坚定不移【答案】C2.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山色蒙蒙横画轴,白鸥飞处带诗来。

B.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C.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D.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修辞手法的分析。

D项选自杜牧《齐安郡中偶题》,是拟人。

A项选自俞桂《过湖》,B项选自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C项选自秦观《浣溪沙》,均是比喻。

3.下列各句中,所引诗文符合语境的一项是A.我们相识几十年,你现在退休要回家乡养老了,“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咱们干了这一杯离别酒!B.“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微风像孩子的手,拂醒一夜沉睡的人们;嗅着窗外桂花香气,倾听着鸟语,感到一天的心情都是愉悦的。

C.常常只有丧失才能不丧失,这是“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的原则;如果我们丧失的是土地,而取得的是战胜敌人,加恢复土地,再加扩大土地,这是赚钱生意。

D.“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谁都逃脱不了天道的惩罚,从出生就无限接近死亡,这是一条永远改变不了的规律。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境分析。

A项“回家乡”与“无故人”不符;B项季节不恰当;D项“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指逃脱不了天道的惩罚,不能用于说命运。

4.下列诗句不是描写我国传统元宵节的一项是A.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B.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

C.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D.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答案】A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清秋的月亮,从东边的篱笆上升起来,在弧形的天顶上踽踽独步,遥望大地,到晨晓,月色也是微淡的了。

江苏省南通市、扬州市、泰州市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江苏省南通市、扬州市、泰州市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江苏省南通市、扬州市、泰州市2016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刘勰的《文心雕龙》论述了文学的形式与内容、继承与革新等关系,构建了宏大而的丈论体系,初步了我国文学史观,成为我国古代文学批评中前所未有的系统的文学理论专著,也是我们现在进行文学创作、文艺批评研究的的理论依据。

A.紧密确立首当其冲B.紧密创设不可或缺C.缜密确立不可成缺D.缜密创设首当其冲【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紧密:①连得很紧,不可分隔②数量多且连续不断;缜密:细致精密;谨慎周密。

从“构建……体系”的角度看,第一处用“缜密”更恰当。

确立:牢固地建立或树立;创设:①开始建立②创造条件,使原来不具备条件的也能实现。

第二处“确立”与“文学史观”搭配得当。

首当其冲:当:承当,承受;冲:要冲,交通要道。

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不可或缺:非常重要,无法替代或缺少的,稍微缺少一点点都不可以。

比喻一点也不能缺少。

从语义与上下文的关系上看,第三处用“不可或缺”恰当。

故选C。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曹文轩荣获“世界安徒生奖”,是世界儿童文学领域的至高荣誉。

继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中国文学再次在世界展现了蓬勃的生机。

B.今年4月24日被确立为中国首个航天日,相关部门将以“中国梦航天梦”为主题,筹划、制订“开放日”“科普周”等系列宣传和科普活动。

C.我国老龄人口已经占人口总数的12﹪,而且近一半的老人缺少子女的照顾和陪伴,民政部门面对这样的统计数据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D.相关企业应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等措施,减少高碳能源消耗,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目标。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项残缺,在“荣获”后加“的”字;B项搭配不当,“制订”与活动不搭配,应是“开展……的活动”;C项句式结构混乱,最后一句应改为:“这样的统计数据应该引起民政部门足够的重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场佳作】
纵浪大化中
一考生
陶潜诗有云:“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任世 界喧嚷,惊涛骇浪浮浮沉沉,我自持定我心,不为大 千世界改变内在从容,如是,方好。
万象推搡下的众生,难免为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所指 引,摩肩接踵,熙熙攘攘,奔赴势利之途,美其名曰 “改变世界”,仿佛凭一人之事功便能左右乾坤沉浮 ,实则在这条看似冠冕堂皇的路上迷失了自我——改 变了曾经天真纯净、令人见之忘俗的眼神,改变了低 眉颔首心怀虔诚的初心,连同初识世界时的好奇一并 抛弃。“门前冷落鞍马稀”又“暮去朝来颜色故”, 结果不过沦为这世间虚浮的又一重拥趸,为这固化了 的世风再添一层厚障壁。
1.审题
对材料中的概念的说明:
“自己”既可以是独立存在的个体生命,也可以是自己眼中的
“他人”,也可以是集体,可以指人也可指拟化的物以及各种文 化、文明等。
“世界”一般是指相对于某个个体生命存在的外部世界。由物质 世界和概念世界组成,物质世界通常指人类所生活居住的地球; 概念世界包含所有生命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以及为记录认知而存在 的事物的总和,有自然和精神、广义和狭义之分;“改变”一般 是指事物产生显著的差别,有优劣之分,雅俗之别,需要辩证地 认识。
中国画“泼墨,挥毫,晕染”于铺展开来而泛着淡黄纸 张,恣意释放那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完美自己 的方式,也淋漓尽致地表现在了核雕身上。
每每刻到传神之处,收放之间就在那云淡风轻中完成, 仿佛就是春到花开的自然天成。独具特色的十八罗汉,各有 其风格韵味,极尽张扬,而那核雕上的女子竟也如那“两弯 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的林妹妹一般温婉 动人。
且插梅花醉洛阳
一考生
世界之大,有如江河湖海,以一己之涓涓细流而希 求动摇之,改变之,终属虚妄,不如就做好自己,于 尘沸乱心之时依旧坚守思想的独立,虽不如“改变世 界”那般恢宏壮丽,倒也不失一番绝美的大气象了。
荣格于《集体无意识主义》中早已指出,伟人若想 拯救沉睡中的大多数,必须以自身的毁灭作为代价以 换取欢欣的众生。诚然,世界的体量往往太过庞大, 其中潜伏着绝无可能轻易动摇的历史惯性,以“改变 世界”为己任的野心家们,终究是蚍蜉撼树,纵然肉 体尚未腐朽,其精神意识已然为世俗之洪流所荡涤, 丧失了自我,也几近于毁灭了。
概念理解
(1)世界: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自己:指自己为人处世的态度、方式。 (2)改变:改换,更改;变化,使事物产生显著的差别。改变, 要强调变化较大,不同于改良、改善。 (3)材料理解: “有人说,我们要通过改变自己,进而改变世界”,意思是在你 改变自己的情况下,改变世界。本句强调的是既改变自己,也改 变世界。以个体影响整体、全局、世界。
且看那个“几曾着眼看侯王”的朱敦儒吧。他抛却的 是“经世致用”的儒家哲学,写下的是“玉楼金阙慵归去 ,且插梅花醉洛阳”的洒脱之语。于尘声鼎沸之时尚存对 于自己那闲适恬淡生活的持守,这份静气、闲气、散气, 比之数数于世的芸芸众生,也算是一番大彻大悟了。
也许,在坚持自我的同时,我们并不总是如此淡定, 安逸,气定神闲。坚持自我的道路绝非坦途,更像是布满 荆棘的小道。世界会倾其所能,扼杀、埋没那些拒绝改变 的特例。从杭州到儋州,一路南下的苏东坡,为了他那“ 不合时宜”的执政理念,遭受了多少苦难。他也怀疑过、 动摇过,但是在生命最艰难的时刻,反倒更加坚定了。“ 乘桴且恁浮于海”,这便是他拒绝改变的誓词。
2017江苏六市(南通徐州淮安扬 州泰州宿迁)高三3月二检作文
讲评(附各种文体考场佳作)
20.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 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人说,我们要通过改变自己,进而改变世界;
有人说,我们不能改变世界,就改变自己;
还有人说,我们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 让世界改变我们。
孔子说:“唯止,能止众止。”唯我内心不改,面对浮 华心如止水,在沉潜中积蓄思想的力量,润物无声地改变着 世界的面貌,才经得起历史的考量。改变世界和改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我从 不矛盾,关键在于改变的是什么,不改的是什么。不改内在 的沉潜从容恰恰是更好地改变世界的起点。
《红楼梦》中咏柳絮言:“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 随分。”不改内在的珍重芳姿,纵使纵浪大化之中,我仍旧 是那不改的颜色,不改的明媚与盎然。
反观当下,多少人为着那烫金的名片,煊赫的声名, 像河马一样欢呼着欲壑的涨潮,一步步被世俗的潮流所吞 没,挣脱不得。依旧能够“且插梅花醉洛阳”的人,怕已 不多见了吧。
不求改变世界,但求自己不被世界改变,此生足矣。
守一篮竹香
一考生
白居易有首小诗:“出去为朝客,归来是野人……此外 皆闲事,时时访老陈。”老陈是谁?
改变自己,这是一种智者的表现。例如:苏轼不能改变 朝廷不重用他的客观现实,就改变自己的心态;林则徐 面对无法改变的朝廷积弱局面,他改变自己投身造福百 姓的民生中;刘伟不能改变的残疾的客观现实,改变自 己的生活工作方式;旭日阳刚面对暂时无法改变的地位, 以歌声来让自己快乐。
改变世界,这是一种勇者、有魄力者的表现。例如:马 丁•路德•金不改变自己的理念,一生从事于反种族歧视, 改变了黑人的处境;乔布斯不改变自己的性格,开发苹 果改变了这个世界;爱因斯坦不改变自己的探究精神, 发现了相对论,改变了世界;王安石不改变自己执拗的 个性,以变法改变了宋朝的政治;毛泽东不改变自己的 意志,缔造了新中国等等。
越来越多的人活得像一个人,像别人的替身。 越来越多的人生像一场抄袭,像流水线肥皂。 老陈始终是老陈。
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大门外,不知谁家的 狗不安分地叫起,叫来一篮竹香,竹香浓烈,在我的心底 窜出一团火苗来。
裂痕中的光芒
穷尽所有的喜爱,如梦似幻的光舞,都在记忆中临摹, 改造。
极爱在夜帘垂下,一切都无声息的时候,与核雕共舞。 阳光便会在不经意间悄然落至窗旁,以极柔和的方式铺满我 的整个世界,将核雕笼罩其中,使其温润,使其温润人心, 也温润着浮华的世界。
长大了,想起老陈,问及阿婆,阿婆说老陈这会子可大 不如前。村里人都讲究新鲜时髦,热衷于各色工艺品,谁 还买老陈土里土气的竹篮?
我仿佛看到了老陈那满是皱纹的面孔,看到了老陈那 惨淡的生活。
但阿婆又说,老陈那倔老头就是不肯放下他手中的竹 篮,人家给他介绍活计他也不干。他就在那儿,守着他的 竹篮,不停地编。
改变自己,就是生命个体因观照自身,或受外部影响,自身产生 了显著的差异。改变世界就是生命个体对外部世界观察考量后, 施加影响,从而使外部世界某一领域在性质或方向上发生显著的 差异。世界改变我们,就是外部世界对个体生命的社会地位、生 活方式、审美趣味、心理情感等多个层面有重大的影响。
2.选材
本次作文的立意范围相对开放。“自己”既可以写自己, 也可以写他人,还可以写拟化的物(各种文化、文明 等);“世界”可以是自然生态,也可以使人类历史进 程演变、自然科学发明创新、社会文化发展等。
细细赏来,在那眉眼中竟也有着放肆的骄傲,不拘泥 于传统,努力改造自己使之完美圆润,在一片迂腐黑暗中 决然前行。
核雕就像那漫天阳光的宠幸儿,以极优美的方式接受 着这盛大的馈赠,阳光点缀着岁月流淌过的时光,温润人 心。
在这里,线条是雕刻人心的轨迹,举手投足间散发着 苍茫渺远的历史厚重感,每一处刀痕都镌刻着对古老核雕 艺术的忠贞与热爱,对未来的美好期冀。人们忘记了手里 的梨锄,在精雕细琢中凝固了岁月,让那片刻芳彩得以张 扬于后世,使之温润人们那干涩的心田。
“有人说,我们不能改变世界,就改变自己”,意思是在你不能 改变世界的情况下,改变自己。本句强调的是改变自己,以适应 世界,自己与世界相谐和。
“还有人说,我们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 们”,意思是你无法改变世界,但不要让世界改变自己。本句强 调在世界改变或不改变的复杂环境中,要保持自我。
经历岁月的冲刷,真正清醒与深刻的了悟,仍是“ 不改”二字。“不改”的背后,是对自我价值最深沉 的领悟与体会,是对自我与世界天地对话的坚持,是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自信与孤独所蕴含的 大智慧。
汪曾祺形容沈从文的一生是“步入冷径仍采花,花 非昨日花,人是(非)昨日人。”沈从文从抗战烽烟 走到文革风暴,从小说巨匠到文物大家,却始终认为 自己是由观察自然人世生活的所谓“乡下人”,始终 “对夕阳,对秋河,对拉帮的人同船”皆那么深沉地 爱着,怀着这份爱与坚持,风沙尘裹的乱世淡出了历 史,沈老未曾改变也未曾为世界改变,他含笑地看世 界,明了这世界不变的终究是爱与美,沈老笑得自信 ,也笑得孤独,更笑得从容。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改变”一是在文中一定要体现出 “显著的变化”;二是对“变化”要有辩证的认识。作
文时要紧扣“世界与我们”的关系而写,可以写
“我们如何改变世界”,也可写“世界如何改变我们”, 还可以写“我们对世界改变”的各种态度。由于本次作 文立意广泛,写作空间较大,考生可以自由发挥,只要 讲清“世界与我们”的关系,即符合题旨。切忌将“我 们”狭隘的理解为只能写人,造成误判。
悠悠夏夜,月亮爬上山坡,院子里很干净。老陈坐在院 子里,手指上缠绞着光滑修长的竹篾片,蔑片又薄又细, 在老陈怀里一闪一闪地跳跃着。
老陈实乃俺们村竹篮妙编巧手。老陈邪乎,他坐在那儿 编竹篮,你分明能闻到他灵魂上那股浓浓的酒意。
儿时觉得,老陈编竹篮甚是威武,篾片在他手指间来回 穿梭,迎着月光,摇落一地清辉。而他黄皱皱的脸庞上那 含讽带刺的胡根,也时不时露出一丝得意的微笑。
我仿佛又看到了我以前从未看到的东西:执着的坚守 和悲惨的奋斗。不屈于这个世界,守得内心一块高地,守 一篮竹香满房。
后来我去看老陈,他的庭院不再那么干净。稻草堆满 整个庭院,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草腥。但惊喜的是,其中 夹杂着一股浓烈的竹香。竹香的那股倔劲,像透了老陈。
昏黄钨丝灯下,老陈正心无二顾地编着竹篮。他苍老 ,消瘦,说得难听些,像一具死尸,他全身唯一还有活气 的就是他的那双眼睛。他的动作迟缓,却又毫不僵硬。他 盯着怀里的竹篮,像看着自己心爱的孩子,眼神柔软如水 ,又分明透着倔强的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