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小肠扭转CT诊断
急诊16层螺旋CT在小肠扭转诊断中的应用

急诊16层螺旋CT在小肠扭转诊断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急诊16层螺旋CT在小肠扭转诊断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经16层螺旋CT扫描拟诊为小肠扭转的患者24例,对其进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并进行图像处理。
观察其在小肠扭转诊断中的意义。
结果:有1例全小肠扭转出现肠壁水肿增厚;13例空肠扭转中,其中顺时针扭转为9例,逆时针扭转为4例;5例回肠扭转;肠扭转中出现腹腔渗血有4例。
经CT确诊的19名患者中,有16例同时出现C形征与鸟嘴征,占84%,5例疑似病例中,经增强扫描及图像后处理发现,出现C形征与鸟嘴征并存的有4例,占80%;19例CT直接确诊的患者中,肠管积气积液及周围肠管气液平各有16例和14例,分别占84%和74%。
P>005,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16层螺旋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在小肠扭转的早期诊断中非常重要。
【关键词】小肠扭转;螺旋CT【中图分类号】R57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3)08-0219-02肠扭转作为一种严重的急腹症,因早期缺乏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而诊断困难,死亡率高,常被误诊而错失最佳治疗时机[1]。
因此早期及时诊断是治疗肠扭转的关键,有助于提高其治疗效果,帮助患者解除痛苦。
应用16层螺旋CT的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等多种技术,对小肠扭转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旨在16层螺旋CT在诊断小肠扭转中的价值。
我院现将研究资料整理,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1年4月~2013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经16层螺旋CT扫描拟诊为小肠扭转的患者24例,男16例,女28例。
患者年龄最小10岁,最大84岁,平均为4842±697岁,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腹痛,其中,22例查体出现明显的压痛、反跳痛。
病程1~10d不等,平均为439±141d。
12方法:采用德国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l6层螺旋CT扫描仪,采用仰卧位。
肠扭转的X线平片、CT诊断附26例报告.doc

肠扭转的X线平片、CT诊断附26例报告肠扭转的X线平片、CT诊断(附26例报告)【摘要】目的探讨影像学对肠扭转的诊断价值。
方法利用影像学表现对26例肠梗阻病人的X线平片、CT 所见的影像学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分析肠腔、肠壁、肠系膜、肠系膜血管、腹腔的改变与肠扭转的关系。
结果26例病人从出现症状到医院诊治时间为1小时到1月不等,将26例病例分为急性肠扭转、慢性肠扭转,其中急性肠扭转21例,慢性肠扭转5例,小肠扭转16例,结肠扭转10例。
结论X线平片及CT扫描对肠扭转的早期诊断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对临床的治疗起到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肠扭转小肠结肠X线平片肠扭转在急腹症中是比较常见的,可以分为小肠扭转和结肠扭转,根据时间可以分为急性肠扭转、慢性肠扭转,急性肠扭转,发病突然,病情进展很快,慢性肠扭转多发生于中老年患者,往往合并肠道的器质性病变。
笔者收集了2008年1月至2010年7月经手术证实的26例肠扭转病例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X线平片、CT检查对肠扭转诊断的价值。
资料与方法临床资料本组26例,男18例,女8例,年龄27~78岁,平均年龄为52岁,病程为1小时~1个月。
临床症状26例均有程度不一的腹痛、腹胀,急性者持续性腹痛阵发性加剧,慢性者腹痛反复发作,部分中间有好转过程,以腹胀明显。
其中有4例呕出现早,3例后期出现呕吐。
早期肠鸣音亢进,随着腹腔积液的出现,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肛门停止排便、排气等。
其中急性21例,慢性5例。
方法人均先进行腹部立位片检查,采用飞利浦双板DR,后进行CT检查,使用美国GEHispeedNX/i型双排螺旋CT机,层厚10mm,其中,单纯平扫12例,增强扫描14例,增强扫描采用1-2ml/kg体重欧乃派克团注,每秒2.5~2.8ml,进行全腹部扫描。
结果本组26例,小肠扭转16例,结肠扭转10例。
腹部平片显示表现有咖啡豆征、假肿瘤征、香蕉征、花瓣征、同心圆征、“8”字征、S型共11例,空、回肠换位4例。
肠扭转的CT诊断

c s s d lt t n o o o p u ld wi a n i u d i a e ,s r p r o e m p e r d i a e , mp y e ft e i tsi u wa a e , i ai fb wl o sf l t g s a d l i n 9 c s s eo ei n u a p a e n 6 c s s e h s ma o n e t m l a o l e h p t h n l
【 e od】 Ie i lo u sTm g pyX r m u d K y rs n sn l l ,o o ah, —a c pt w tt av v u r yo e
肠 扭转是 绞 窄性 肠梗 阻 的常见 病 因之 一 ,是一 种
手术 证实 的肠扭转 中,、 转 9 , 结肠扭 转 /肠扭 J 例 乙状
d tc e n c s . Co l in “ ee t d i 1 a e ncuso whi sg st e ma n e i e e whih c n be r le n t a n e i e t lv l u u . “a g t sg nd d” i n i h i v d nc c a ei d o o dig os ntsi o v l s t r e” i n a na e p s ma o owe l r her la l inswhih m e ni s e ao n e tn m hy e fb lwa la e t ei b e sg c a ngich mi fi t si um e t ntsi lv luls du o i e tna ov u .
M eho s T f d n s i c s s o tsi a ov l sp o e y o eai n we e r t s e t ey a ay e . a e w r c n e wi p an t d C n ig n 1 a e fi e t l lu u r v d b p r t r er p c i l n lz d8 c s s e e s a n d i 1 n n v o o v t h l i
CT诊断小肠扭转的价值

CT诊断小肠扭转的价值
徐琼
【期刊名称】《中外医疗》
【年(卷),期】2009(028)027
【摘要】目的探讨CT诊断小肠扭转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诊治的5例和西南医院进修期间资料齐备的16例病例,均有手术记录.以其中一例作为典型叙述.结果 B超显示全腹可见扩张积液的肠管,其内可见液体和气体反射.考虑肠梗阻.卧位腹部X 平片,见胃窦充气和中腹部少量积气扩张肠管,结肠除肝曲外无明显充气,考虑高位小肠梗阻.CT扫描显示:胃、十二指肠扩张积气,结肠肝曲少量含气,全腹小肠扩张积液,中腹部见一气液面.肠系膜根部肠系膜血管为轴心呈反时针旋转表现,肠系膜上静脉和属支密度增高,大量腹水.结论 B超、平片检查或腹部透视作为急诊检查急腹症方法,而CT检查具有快速简便,对小肠梗阻的病因、部位和梗阻程度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确能节省时间,指导治疗方式的选择,值得推广.
【总页数】1页(P160-160)
【作者】徐琼
【作者单位】甘肃省玉门油田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816.5
【相关文献】
1.肠系膜血管漩涡征对小肠扭转的CT诊断价值 [J], 周卫军;计明珍;徐中华;陈洁
2.CT诊断小肠脂肪瘤引起肠套叠并肠扭转一例 [J], 李亚超
3.小肠扭转的螺旋CT诊断 [J], 张文奇;王善军;洪伟丰;张善华;龚炳昌;王泽;陶云年;陈本宝;方金忠
4.小肠扭转的CT诊断 [J], 吴仕强;廖庆厚;冯仕庭
5.CT诊断小肠系膜扭转伴乳糜腹腔积液1例 [J], 郑磊;于伟;刘贺年;杨泽敏;葛先亮;许倩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肠扭转的CT诊断

HA INAN MED ICAL JOURN AL
小肠扭转的 CT 诊断
吴仕强 1, 廖庆厚 1, 冯仕庭 2 ( 1. 广东省龙川县人民医院放射科, 广东 龙川 517300; 2.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 广东 广州 510080)
Vo.l 21 No. 2 Janua ry 2010
肠壁水肿 1例, 腹水 1例, 6例均有不同程度 的小肠扩张, 并见液气平面。肠系膜上静脉主干扩张 2例。结论
小肠扭转在 CT 上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 CT 对 SBV 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 肠扭转; 体层摄影术, X 线计 算机
中图分类号 R 574. 2
文献 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 6350( 2010) 02 112 03
CT d iagnosis of th e sm all bowe l volvu lus. WU Shi - qiang* , L IAO Q ing - hou, FENG Shi - ting. * D epa rtm ent o f Radio logy ,G uangdong P ro vince L ongchuan County P eople s Ho spita l , Longchuan 517300, G uangdong, CH INA
图1 图 1 42岁男性患者, 小肠扭转。 CT 增强扫 描见 漩涡征 , 表现为小 肠 肠袢及其系膜、血管以肠系膜上动脉根部为中心轴盘绕聚集, 形成 漩涡 状 团 块, 团块内见含环状脂肪密度的系膜。小肠扩张, 并见液气平面。
图2 图 2 45岁男性患者, 小肠扭转。 CT 增强扫 描见 漩涡征 , 表现为小 肠 肠袢和肠系膜上静脉以肠系膜上动脉根部 为中心轴盘绕 聚集, 形成 漩涡 状 团块。下腔静脉旁见 鸟喙征 , 表现为紧邻漩涡缘的肠管呈鸟嘴样变尖, 与 未 被卷入 涡团 的充气、充液的近端肠管有截 然的分界。肠 系膜上 静脉轻度 扩 张。
肠扭转总论及CT表现医学PPT

35
精品课件
36
精品课件
37
精品课件
38
精品课件
39
精品课件
知识小结
小肠扭转“鸟喙征”的出现率不及“漩涡征”高,可能与 扫描层厚及肠管重叠有关,因此薄层扫描及多方位曲面重 建可提高显示率。
乙状结肠扭转“鸟喙征”的出现率高于小肠扭转,可能与 乙状结肠的解剖和位置有关,另外钡剂灌肠易显示乙状结 肠远端的“鸟喙征”。
扭转开始后未被卷入 “涡团”的近端或远端肠管充气、充 液而扩张, 其紧邻漩涡缘的肠管呈鸟嘴样变尖, 称之为 “鸟 喙征 ”。
21
精品课件
22
精品课件
影像表现
肠壁强化减弱、腹腔积液和“靶环征”:
肠扭转后肠壁血管扭转受压,肠壁缺血引起肠壁强化减弱, 静脉回流受阻致使腹腔积液和肠壁水肿增厚呈“靶环征”。
肠管漩涡征诊断肠扭转的特异性还存在质疑,其他一些非 肠扭转的肠管、肠系膜疾病同样也可表现为肠管的“漩涡 征”,称“假漩涡征”。
40
精品课件
通 过“漩涡”征出现的位置也可判断梗阻的病因:
① 上腹部出现“漩涡”征,肠管又固定者,要考虑是否并发于 内疝;
② 中腹部出现“漩涡”征,多为单纯小肠扭转; ③ 下腹部出现“漩涡”征,可能与乙状结肠扭转有关。
2
精品课件
概念
肠扭转(volvulus)是肠袢沿其肠系膜长轴旋转后两端肠 袢均受压而造成的完全性或不完全性肠梗阻,受累肠袢易 发生坏死、穿孔引起弥漫性腹膜炎,为外科常见严重急腹 症。腹腔内游离肠管均可发生扭转,以小肠和乙状结肠为 多。
3
精品课件
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①继发性:约占74%,腹腔粘连是其中主要因素约占59%; ②原发性:先天性肠旋转不良。
肠扭转总论及CT表现课件

2016-11-08
PPT学习交流
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小肠扭转是一种严重的急腹症, 较常见于中非、印度和中东地区的人群, 但中国、欧洲、美国则较少见。
• 肠扭转发病急、病情凶险而且变化快,死亡率高 ,所以术前正确诊断具 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多排螺旋CT(MSCT)具有较高的空间及密度分辨率,合并增强CT薄层 扫描、容积成像(VRT)、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多 种图像后处理技术能够更有效直观显示肠系膜血管全貌、显示肠管位 置及血管走行的解剖结构关系。
• 肠管漩涡征诊断肠扭转的特异性还存在质疑,其他一些非 肠扭转的肠管、肠系膜疾病同样也可表现为肠管的“漩涡 征”,称“假漩涡征”。
PPT学习交流
40
• 通 过“漩涡”征出现的位置也可判断梗阻的病因:
①上腹部出现“漩涡”征,肠管又固定者,要考虑是否并发于 内疝;
②中腹部出现“漩涡”征,多为单纯小肠扭转;
• 漩涡征 Whirl sign
• Fisher于1981年提出这一征象。
▪ 表现为扭转的肠管、肠系膜、肠系膜血管围绕某中心呈螺 旋状排列形成螺旋状改变。
▪ 包括“肠管漩涡征”和“血管漩涡征”,卷入的多为肠系 膜上动脉,部分小肠肠袢
PPT学习交流
12
典型的平扫所示,上下层面,肠梗阻征象不明确
PPT学习交流
PPT学习交流
23
回盲部扭转360°,术中见 肠壁坏死,CT示“靶环征 ” (白色箭头所示)和腹 腔积液(蓝色箭头所示)
空肠扭转270°,腹腔积液,CT 示“空回肠换位”,回肠出现在 左上腹(红色箭头所示),空肠
出现在右下腹(蓝色箭头所示)
小肠扭转的影像学诊断12例

像 学特点。结果 :2例 中, 部 平片腹部 l 腹 肠 管表 现 为 “ 啡 豆 征 ” “ 字 征 ” “ 咖 、8 、香 蕉征 ” 等影像 特征 1 0例 , 无 气腹 ” 少 “ 或“ 气腹 ” 象 2例 , 空 回肠 换位 征 ” 征 “ 1例 ,
C T扫 描 “ 涡 征 ” 2例 。 结 论 : 咖 啡 豆 漩 1 “
06.】 6 2
镇 静 或 浅 睡 眠 状 态 下 接 受 胃肠 镜 检 查 和
治疗 , 整个过 程 中病人 无痛 苦 , 而提 高 从
患者 的 依 从 性 , 大 胃肠 镜 检 查 的 适 应 扩
资 料 与 方 法
证 , 高 胃肠 镜 检 查 治 疗 的 准 确 性… 。 提
方 法 : 胃肠 镜 检 查 治 疗 前 用 咪 达 唑 仑 、 在
征 ”“ 、 8字征 ” “ 蕉 征 ” “ 气腹 征 ” 、香 、无 、 “ 气腹 征 ” “ 涡 征 ” 小 肠 扭 转 具 有 少 、漩 对 较 高 的诊 断价 值 。
关键词 , l 惫I 生小肠扭 转 影像 学诊 断 C T
di 1 . 9 9 j i n 0 7 —6 4 . 0 0 o:0 3 6/. s .10 s 1x 21.
安全舒适 , 应证广 。 适
方法 : 检查 治 疗 前 用 咪 达 唑 仑 1— 2 g 芬太 尼 0 05~0 5 g稀 释后 缓 慢 m、 .2 .m 静脉注射 , 之后用 异丙 酚 2 g k m / g静脉 注 射, 待患者 睫毛反射 消失后 即可进行检查 和治疗操作 , 于检查治疗 时间要求较 长 对
治疗 患者 23 0 9例 , 中无 痛 苦 胃肠 镜 其 16 2 1例( 6 . % ) 2 1例年龄 3~8 占 18 。16 3 岁 , 9岁 8例 ,0—5 0~ 1 9岁 14 12例 ,0~ 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SBV概念
有学者提出扭转度数须在180°以上,也有学者认为把最小扭转度数定义为90° 可提高检出SBV敏感性,但会造成假阳性率增加 180°以下的SBV须审慎地与肠粘连、腹腔内脏器术后等引起的肠管位置、形态改 变鉴别
确诊手术+病理
发生机制及原因
1、解剖学基础,两个条件:腹膜内位脏器和形成C形肠袢,决定了小肠和乙
状结肠好发扭转 2、病理因素,先天:肠旋转不良、肠系膜过长,后天:粘连束带、憩室、肿 瘤、大网膜或肠系膜裂孔 3、肠管动力学改变,腹泻、肠麻痹、肠梗阻致蠕动增强或减弱,肠管胀气、 积液 4、腹内压改变,激烈运动、肠梗阻可致腹内压升高,致肠管自主调节能力下 降,难以复位
分类
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全小肠或部分小肠
CT平扫价值及限度
因肠管、肠系膜及其血管存在天然密度差 平扫可以显示SBV较具特征性的漩涡征和3涡缠绕树征 能够较好诊断大多数SBV 依据肠系膜浑浊和肠壁环形增厚等 ,可对肠管血运进行大致评价 腹腔粘连是肠扭转常见原因,但CT显示粘连条索带较难
CT增强及肠系膜CTA
提高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 肠系膜上动静脉血管扭曲为SBV主要CTA表现 评价有无肠系膜血管栓塞、肠管缺血
1、乙状结肠扭转
鉴别诊断
1、乙状结肠扭转
鉴别诊断
2、腹内疝
鉴别诊断
“假肿瘤”征及占位效应 疝口,较难发现 疝入处的肠管及肠系膜血管的异常
肠梗阻
伴转的CT表现基本 相同,如不能发现疝口,两者鉴别困难
小结
肠管、肠系膜和血管漩涡征是CT诊断SBV较特征性征象
CT征象
“3涡缠绕树”征,扭转起始段、扭结段和肠管闭袢段
扭转起始段含肠系膜、肠系膜血管及输入、输出肠管,扭结段直径小,肠管 缠绕紧密,肠管闭袢段直径变大,并且显示出口,对肠扭转CT诊断具有特征 性
鸟喙征 Beak sign,又称三角征 Trangle sign
CT征象
扭转肠袢的输入段或输出段长轴于CT扫描层面平行时,输入段逐渐变细,输出 段由细变粗
CASE 1
男,17岁,阑尾炎术后6年,腹腔粘连致肠扭转、肠梗阻
CASE 2
CASE 2
CASE 3
CASE 3
CASE 4
CASE 5
Intestinal malrotation and midgut volvulus
CASE 6
43-year old man with small bowel volvulus induced by mesenteric lymphangioma. 肠系膜淋巴管瘤
继发性:约占74%,腹腔粘连是其中主要因素约占
59%
原发性:先天性肠旋转不良
肠梗阻通常是肠扭转的结果,有时也会成为扭转
原因,两者可互为因果
临床表现
持续性腹痛
早期频繁呕吐 消化道出血 腹腔积液 腹部包块或肠型 肠鸣音消失 休克
漩涡征 Whirl sign
CT征象
许多学者认为其对肠扭转CT诊断具有特征性,但肠粘连、腹内疝等肠系膜及血 管扭转亦可出现漩涡征
小肠扭转CT诊断
CT Manifestations of Small Bowel Volvulus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影像科 李忠明 2015-9-21
SBV概念
小肠袢一段或全部由各种原因沿其系膜长轴发生旋转、移位,肠系膜及其内的脉 管也随之发生扭转,形成完全性或不完全性肠梗阻,常可在短时间内发生肠管缺 血、坏死、穿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