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的提取和解读

合集下载

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2012年〃全国卷)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 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量仍连续 增长。据此完成3~5题。 3. 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 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 B. 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 C. 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 D. 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 4. 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要产区在全国商品粮食生 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 A. 太湖平原 B. 洞庭湖平原 C. 汉江平原 D. 成都平原 5. 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两省相比, 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A. 耕地面积广 B. 生产规模大 C. 机械化水平高 D. 人口较少
(2012年〃上海卷)上海宝钢为实施“走出去”战 略,将在韩国京畿道投资新建钢材加工配送中心, 提供汽车板材仓储、剪切、配送等服务。 6. 宝钢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环境 B.扩大市场 C.降低运费 D.输出技术 7. 为提高在国际钢铁市场上的竞争力,宝钢可以采 取的措施有 ①降低钢铁生产能耗 ②建立境外铁矿石基地 ③加大产品研发投入 ④提高进口燃料比重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1、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 2、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 3、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 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 • 4、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 理问题。
(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 地理信息—— 文字资料、图表、数据、画面、符号
发现
判断
提取
解读信息的高手——福尔摩斯
福尔摩斯曾经看到过一个人, 袖口残旧,眼镜片厚,从而判 断出该人的职业。你可以吗?

地图编制中的地理要素提取与特征提取

地图编制中的地理要素提取与特征提取

地图编制中的地理要素提取与特征提取地理要素提取和特征提取在地图编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地图编制是指将地理信息转换为可视化的地图形式,这需要对地理要素进行提取和特征提取。

本文将介绍地图编制中的地理要素提取和特征提取的概念、方法和应用。

地理要素提取指的是从原始地理数据中提取出具有特定含义和价值的地理要素。

地理要素可以是河流、湖泊、山脉、道路、建筑物等。

地理要素提取的目的是将地理现象转化为图形和属性数据,以便在地图上呈现出来。

地理要素提取的方法主要有人工解译、基于遥感影像的自动识别和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等。

人工解译是最早也是最常用的地理要素提取方法之一。

它依靠专业人员对遥感影像进行目视解译,通过观察和判断识别出不同的地理要素。

虽然这种方法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但由于人的直观感知和专业知识,可以提取出高质量的地理要素。

近年来,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基于遥感影像的自动识别成为地理要素提取的重要方法。

这种方法利用计算机算法和数学模型,对遥感影像进行图像分割、特征提取、分类等步骤,自动提取出地理要素。

其中,图像分割是将遥感影像划分为不同的区域,特征提取是对每个区域提取特定的属性,分类是将每个区域归类为相应的地理要素。

这种方法具有快速、准确、大规模处理的优势,能够提高地理要素提取的效率和精度。

地理特征提取是在地理要素提取的基础上,对地理要素进行进一步的属性提取和描述。

地理特征包括形状特征、空间关系特征、属性特征等。

形状特征描述地理要素的形状、大小、比例等特征,空间关系特征描述地理要素之间的相对位置和空间关系,属性特征包括地理要素的属性信息,如高程、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等。

地理特征提取可以通过空间分析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方法实现。

地理要素提取和特征提取在地图编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们是制作地理数据库和地图的重要环节。

地理数据库是包含丰富地理要素和特征的空间数据库,可以为地理信息系统、城市规划、环境监测等领域提供数据支持。

基于测绘技术的地理信息提取与处理方法

基于测绘技术的地理信息提取与处理方法

基于测绘技术的地理信息提取与处理方法地理信息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它为我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空间数据,帮助我们了解和管理地球上的各种现象。

测绘技术则是为获取地理信息的一种重要手段。

基于测绘技术的地理信息提取与处理方法在地理学、城市规划、资源管理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见的基于测绘技术的地理信息提取与处理方法。

首先,我们先介绍一种基于遥感技术的地理信息提取与处理方法。

遥感技术是利用卫星、航空等与被观测物体距离一定的距离来获取地理信息的技术。

通过遥感技术,我们可以获取到不同波段的图像数据,进而进行地物分类、变化监测等操作。

例如,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到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类型、海洋表面温度等信息,从而帮助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

在处理遥感数据时,常常需要进行图像增强、融合和分类等处理,以提取有意义的地理信息。

其次,我们介绍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地理信息提取与处理方法。

GIS是一个用来处理和管理地理信息的系统,它结合了地图、数据库和统计分析等技术。

通过GIS,我们可以对地理信息进行空间分析、网络分析、地图制作等操作。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可以利用GIS对不同地块的建筑密度、道路交通状况等进行分析,以提高城市的规划效果。

在处理GIS数据时,常常需要进行数据清洗、投影转换和空间分析等处理,以提取和挖掘地理信息。

第三,我们介绍一种基于地理数据库的地理信息提取与处理方法。

地理数据库是一种专门用来存储和管理地理信息的数据库,它可以存储地理信息数据和属性数据,并支持地理信息查询和分析。

通过地理数据库,我们可以对地理信息进行多尺度、多维度的查询和分析。

例如,在交通规划中,可以通过查询地理数据库中的交通流量数据和道路网络数据,进行道路拥堵分析和路线规划。

在处理地理数据库时,常常需要进行数据导入、关联查询和空间索引等处理,以提高数据的利用效率。

最后,我们介绍一种基于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地理信息提取与处理方法。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PPT精品课件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PPT精品课件

第一阶段的活动空间有何特点( B )。
A.移动性高,居住空间比例小 B.活动空间局限在较小的范围 C.工作量较少,多余时间都到外地旅游 D.居住空间和工作空间都是统一的
读某市1992~2003年产业结构变化图, 回答问题。
有关该市 1992~2003 年产业结构变 化的叙述,正
确的是 ( D )
(1)无图考图——熟练掌握基本地图,迅速再现。 (2)图像不完整或变式——绘制示意图或添加辅助线、文图 转换、图图转换。
(3)间接信息——挖掘内在联系。
二、充实知识储备,强化迁移能力 专业知识基础愈深厚,对信息感受愈敏锐,对信息的理解 和分析愈深刻,判断事物则愈准确。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实 现对试题所给信息的提炼、分析、整合,必须扎实掌握所学的 地理知识,需要在复习的过程中对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 基本原理进行固化,在此基础上构建知识网络,以便能够在信 息和问题之间建立正确的联系,并能熟练地运用它们解决实际 问题,逐步建立起提炼信息——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 题之间关系的敏感度,达到快速准确解决问题的目的。
一、地理信息含义 所谓地理信息,即试卷中提供的文字资料、图像图表、各 种数据、符号等表达地理事物类型特点、空间分布、时间演化 的信息。 1.信息呈现方式 (1)文字信息:是提供地理信息最基本的方式,它不只是给 出解题的基础材料,还包含了考查的意图、内容和方法。包括 相对独立的文字资料,图、表的引文或说明,以及题干中必要 的限定或提示。
第(3)题,该地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分析图中的海拔高 度及地表起伏状况:海拔高度在 200~500 米,且地表起伏和缓 属于丘陵地区。
[答案](1)D (2)B (3)D
一、了解信息特点,加强审题训练 1.从试题文字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1)背景材料信息 ①对空间和时间信息要敏感。 ②对定性和定量信息要关注。 (2)试题设问信息 ①明确设问的指向与要求,避免答非所问。 ②明确设问的指向性用语,把握答题的角度和层次。

高中课件: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高中课件: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地理信息的获取和解读
所谓地理信息,即地理试卷中的文字资料、图表、数 据、画面、符号等。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过程,包括发 现信息、判断信息的重要性程度、提取有效信息等思 维过程。
审题的过程也就是从图文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过程。
审题要特别关注:
1.图文中的时间信息和空间信息(时空分布、时空联系) 2.设问中的行为动词(确定答题语言组织要求) 3.设问中的指向(限定词,确定答题的角度) 4.图表名称、图例;统计图的单位、刻度;地图中事物、 位置、对比信息;表中对比;统计图中量的读取和变化 5.新概念含义的解读(考查自主学习能力)
(2015北京)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
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待到大
稀大矮的境界,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
的人家(引自贾平凹《太白山记》。太白山为秦岭主
峰,海拔3767米)。据此,回答第1题。
1.太白山( C )
A.北麓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北坡山中腰降水量比山麓少 C.又密又高的树木在针叶林带 D.树木大稀大矮处为稀树草原
பைடு நூலகம்
C
1200E
C.60°W、23°26′S
D.60°W、23°26′N
B
大虚线圆为回归线;弧线ACB为晨昏线,且AC段为昏线;C点为晨昏
线与极圈的切点,也是晨昏线与120°E经线的交点。
6.图示的日期可能是(D)
A.3月21日 B.6月22日
A 00
C.9月23日 D.12月22日
7.该日正午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C)
A.120°E、23°26′S B.120°E、23°26′N
面差、导工致业解布题局出等现来较判大断的。偏该图差可。以从干支流的夹角可以判断。

浅谈地理信息的获取和解读

浅谈地理信息的获取和解读

新教师教学综合论坛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是高考地理考试大纲明确规定的基本考核目标和要求,而且在考核目标里是排在第一位的,可以说它是学生必须要形成的一个最基础的能力。

获取信息即发现、收集信息,解读信息即对信息的理解。

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在题材的新颖性和创新度与题目的信息量上都有了一个比较大的提高,最典型的例子就是2015年全国1卷的37题,青藏铁路建设中克服多年冻土障碍的“热棒技术”,400多个字的文字信息,创下了历年高考之最;还有2017年全国1卷的37题,山地苔原带的植物多样性问题,对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要求很高。

笔者作为一名普通的高中老师,今天也来谈谈如何更好地实现这个能力要求。

一、高考试题中的地理信息要正确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首先要先了解地理信息的形式和特点。

高考地理试题往往通过文字、地图、表格等不同形式相互组合形成解题所需的地理信息,可分为显示信息和隐性信息。

(一)显性信息显性信息就是指直接反映在试题上、学生通过阅读就可以快速获得的信息,根据地理信息载体的不同,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文字信息高考试题基本上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围绕中心问题设计背景材料的试题命题模式。

现在每一组试题都会有一个或多个经过精选的的背景文字材料,一般介绍有关地理事物的定性或定量的信息,很少有对解题无效的信息或有一定干扰作用的信息。

如高考试题中涉及有关农业的部分,一般会在文字材料中说明动植物的产地、生长习性,产业的发展历史、出现的问题等。

2.图表信息地理学科向来“无图不成题”,图表信息在文科综合里是最丰富的。

地理图形语言是指区域图、柱状图、坐标图、各种等值线图、表格、示意图、景观图等各种图形所承载的地理信息,是地理的“第二语言”。

试题往往会通过文字表述和图例的形式告诉考生此图的名称、含义等信息。

表格是地理统计信息资料的分类列表展示形式,地图和表格组合起来构成一种新的情景提供信息,是高考试题的图表化的表现。

3.设问和答案里的信息高考试题里无论是选择题还是综合题,均属于组合式的试题,围绕一个共同的背景材料设问,有一些信息直接在设问或选择题答案里出现。

地理教学中的地理信息获取与分析

地理教学中的地理信息获取与分析

地理教学中的地理信息获取与分析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的学科,旨在帮助人们了解地球的地貌、气候、资源分布、人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地理信息获取与分析是地理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探讨在地理教学中,如何高效获取地理信息,并对其进行准确的分析和应用。

一、地理信息获取地理信息获取是指通过不同的方法和工具,获取到有关地理现象和地貌特征的数据和信息。

在地理教学中,地理信息的获取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实现:1. 实地考察:带领学生走出教室,亲身体验真实的地理环境。

实地考察可以让学生直接观察和接触到地理事物,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

2. 地图和图表:利用地图和图表是获取地理信息的重要手段。

地图可以用来展示地球的形状、地理特征、气候分布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地图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地理情况,并帮助学生学习地理位置和相对位置等概念。

3. 多媒体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教师可以利用电子地图、卫星图像、虚拟实境等技术手段,让学生感受到真实且丰富的地理信息。

二、地理信息分析地理信息分析是指根据获取到的地理信息,利用一定的方法和工具对其进行整理、总结、比较和研究。

地理信息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揭示地理现象的规律和原因,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在地理教学中,地理信息的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地理数据的整理和分类:将收集到的地理数据进行整理和分类,便于后续的研究和比较。

例如,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数据进行整理和分类,以便于分析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变化规律。

2. 地理现象的比较与对比:通过对不同地理现象的比较与对比,让学生了解地理现象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例如,比较不同地区的土地利用情况,分析其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3. 数据的可视化呈现:地理信息可以通过图表、图像、模型等形式进行可视化呈现。

可视化呈现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地理信息。

例如,通过绘制气候图、气候带图等,帮助学生理解全球气候带的分布规律。

地籍可视化中地理语义信息的提取与智能分析

地籍可视化中地理语义信息的提取与智能分析

地籍可视化中地理语义信息的提取与智能分析在地籍可视化中,地理语义信息的提取和智能分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地理语义信息是指通过地理数据传递特定的地理含义和知识,它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和地理关系。

本文将探讨地籍可视化中地理语义信息提取和智能分析的方法和应用。

首先,地理语义信息的提取是地籍可视化的关键步骤之一。

在地籍数据中,地理语义信息通常以地理特征、地物分类、空间关系等形式存在。

为了提取这些地理语义信息,研究人员可以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

GIS可以对各种地理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并提取其中的地理语义信息。

遥感技术则可以通过卫星影像获取地理信息,并将其转化为地理语义信息。

此外,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也可以用于地理语义信息的提取,通过训练模型来自动获得地理语义信息。

在地理语义信息的智能分析方面,地籍可视化可以通过解析地理数据和应用地理知识来实现。

通过对地理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中隐藏的地理语义信息,如地理边界、地理特征和地质构成等。

同时,地理知识的应用可以帮助将地理数据与相关的地理语义信息进行关联,从而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和地理关系。

此外,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用于地理语义信息的挖掘和提炼,通过智能算法对大规模地理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从中提取出有用的地理语义信息。

地籍可视化中地理语义信息的提取和智能分析在很多应用领域都有重要的价值。

首先,它可以帮助城市规划者更好地了解土地利用情况、建筑空间分布和交通网络等地理信息,从而为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提供依据。

其次,地理语义信息的提取和分析可以帮助环境科学家研究自然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用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此外,地籍可视化中地理语义信息的智能分析也可以应用于应急管理、交通规划和农业管理等领域,提高决策效率和精度。

然而,在地籍可视化中地理语义信息的提取和智能分析过程中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地理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对地理语义信息的提取和智能分析有着重要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洛阳一高
一、高考试题的命题特点及方向
(2010年新课标卷)
图1所示区域降水季节 分配较均匀。2010年5 月初,该区域天气晴 朗,气温骤升,出现 了比常年严重的洪灾。 据此完成l~3题。 1.形成本区域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 A.太平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 2.自2009年冬至2010年4月底,与常年相比该区域可能 A.降水量偏少,气温偏高 B.降水量偏多,气温偏高 C.降水量偏少,气温偏低 D.降水量偏多,气温偏低 3.2010年5月初,控制该区域的天气系统及其运行状况是 A.气旋缓慢过境 B.冷锋缓慢过境 C.反气旋缓慢过境 D.暖锋缓慢过境
(10年新课标卷文综第36题)
36.图5示意某区域多年平均降雪 量与雪期(从当年初雪日到次年终 雪日的天数)的空间分布。该区域 内丘陵区每年因融雪径流造成的土 壤侵蚀较为严重。 (1)根据等雪期线的分布,分析沿MN 一线的地形分布特点。(12分) (2)比较甲、乙两地雪期与降雪量的 差异,并解释原因。(6分)
途径四:从地图表格的组合中提取有效信息
9.图6中, 符合该市河 流流向的选 项是 A A.a B.b C.c D.d
10.该市易 发生泥石流 的区域是 D
A.甲、庚 B.丙、庚 C.乙、丁 D.戊、辛
高考试题的命题特点及方向 从文字背景材料中获取和解读
地理信息的 提取与解读
提取有效地理 信息的途径
途径三:从地理图表语言中提取有效地理信息
回答
(1)从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分析 该省的主要气候特征。(16分) 并指出此气候条件下中药材资源 的突出特征。(2分)
(2)简述A地发展中药材加工业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10分)
(8分)
①发展教育,提高劳动力素质;②兴修水利,扩大灌溉面积; ③调整产业结构,扩大中药材播种面积; ④大力发展中药材加工业,扩大对中药材的需求。
(3)分析位于丘陵区的丙地融雪侵蚀 较乙地严重的原因。(8分
(2010新课标卷第37题)
37.(2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桑蚕的适养温度为20~30℃,生长周期约l个月。桑蚕的饲养需要投入的劳 动量较大。我国桑树分布广泛,是世界重要的桑蚕丝生产及其产品出口国, 太湖平原、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传统的桑蚕丝主产区。自20世纪末, 我国桑蚕养殖业开始了空间转移。图6示意我国2000年与2007年桑蚕茧产量 (产量大于0.1吨)的省区分布。

(1)据图简述我国桑蚕养殖业的 发展特点。(8分) (2)简述广西桑蚕业迅速发展的 优势地理条件。(6分)


(3)有人建议贵州向广西学习, 大力发展桑蚕业。你是否赞成? 简述理由。(6分)
从地理图文语言中获取和解读 从地理图表组合中获取和解读 从试题的设问中获取和解读
课下作业:运用所学地理信息的提取方法完成下列练习
(2010全国卷Ⅰ)假设从空中R
点看到地表的纬线m和晨昏线 n如图所示。R点在地表的垂 直投影为S.据此完成9~11题。
9.S地的纬度 A.与M地相同 B. 介于M、N两地之间 C.高于N地 D. 低于M地 10.如果在位于大陆上的N地看见太阳正在落下,则这一时期 A.S地的白昼比N地长 B.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火险等级高 C.巴西东南部正值雨季 D. 长江口附近海水盐度处于高值期 11.若R点沿直线RS A.上升,看到m、n的两交点间距离加大 B.下降,看到m、n的两交点间距离加大 C.上升,看到m、n呈现弯曲方向相反的相交曲线 D.上升或下降,看到m、n的形状保持不变
二、有效提取地理信息的途径
途径一:从文字背景材料中提取有效地理信息
途径二:从试题的设问中提取有效信息
(2010年新课标卷)
图1所示区域降水季节 分配较均匀。2010年5 月初,该区域天气晴 朗,气温骤升,出现 了比常年严重的洪灾。 据此完成l~3题。 1.形成本区域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 C A.太平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 2.自2009年冬至2010年4月底,与常年相比该区域可能 D A.降水量偏少,气温偏高 B.降水量偏多,气温偏高 C.降水量偏少,气温偏低 D.降水量偏多,气温偏低 3.2010年5月初,控制该区域的天气系统及其运行状况是 C A.气旋缓慢过境 B.冷锋缓慢过境 C.反气旋缓慢过境 D.暖锋缓慢过境
(2010新课标卷第37题)
37.(2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桑蚕的适养温度为20~30℃,生长周期约l个月。桑蚕的饲养需要投入的劳 动量较大。我国桑树分布广泛,是世界重要的桑蚕丝生产及其产品出口国, 太湖平原、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传统的桑蚕丝主产区。自20世纪末, 我国桑蚕养殖业开始了空间转移。图6示意我国2000年与2007年桑蚕茧产量 (产量大于0.1吨)的省区分布。

(1)据图简述我国桑蚕养殖业的 发展特点。(8分) (2)简述广西桑蚕业迅速发展的 优势地理条件。(6分)


(3)有人建议贵州向广西学习, 大力发展桑蚕业。你是否赞成? 简述理由。(6分)
高考命题特点四:试题的开放性增强
高考文综考纲要求:能力立意
获取和解读信息 调动和运用知识 描述和阐释事物 论证探讨问题
(3)分析位于丘陵区的丙地融雪侵蚀 较乙地严重的原因。(8分
高考命三:信息简练有序 (2010全国卷Ⅰ)
假设从空中R点看到地表的纬 线m和晨昏线n如图所示。R点 在地表的垂直投影为S.据此 完成9~11题。
9.S地的纬度 A.与M地相同 B. 介于M、N两地之间 C.高于N地 D. 低于M地 10.如果在位于大陆上的N地看见太阳正在落下,则这一时期 A.S地的白昼比N地长 B.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火险等级高 C.巴西东南部正值雨季 D. 长江口附近海水盐度处于高值期 11.若R点沿直线RS A.上升,看到m、n的两交点间距离加大 B.下降,看到m、n的两交点间距离加大 C.上升,看到m、n呈现弯曲方向相反的相交曲线 D.上升或下降,看到m、n的形状保持不变
9.图6中, 符合该市河 流流向的选 项是 A.a B.b C.c D.d
高考命题特点一:图文并茂、图表组合
(10年新课标卷文综第36题)
36.图5示意某区域多年平均降雪 量与雪期(从当年初雪日到次年终 雪日的天数)的空间分布。该区域 内丘陵区每年因融雪径流造成的土 壤侵蚀较为严重。 (1)根据等雪期线的分布,分析沿MN 一线的地形分布特点。(12分) (2)比较甲、乙两地雪期与降雪量的 差异,并解释原因。(6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