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合集下载

高中生地理图表信息获取能力培养

高中生地理图表信息获取能力培养

高中生地理图表信息获取能力培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考地理试题逐渐加强了对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的考查。

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在新高考背景下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成为了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要提高学生的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首先要培养他们对地理信息的敏感度。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提高学生对地理信息的敏感度。

例如,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新闻、天气预报等日常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或者通过组织地理知识竞赛、地图绘制比赛等活动来增强学生对地理信息的感知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地理文献、观看地理纪录片等方式,拓宽学生的地理知识视野,提高他们对地理信息的认知水平。

在高考地理试题中,信息的来源通常是多样化的,包括文字描述、图表分析、数据统计等。

因此,学生必须掌握各种信息获取的方法,如阅读图表、获取数据等。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通过案例分析、专题研讨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从文字描述中提取关键信息,从图表中获取数据规律,从数据统计中分析发展趋势等。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模拟考试、练习题等方式,加强学生的信息获取训练,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

获取信息后,如何解读信息是关键。

在高考地理试题中,往往需要考生根据所获取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

因此,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信息解读能力。

例如,可以引导学生掌握各种地理信息的特征和规律,如气候类型、地形地貌、人口分布等,从而能够正确地解读所获取的信息。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提高学生的信息解读水平。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最终目的是应用信息。

因此,教师需要提高学生的信息应用能力。

例如,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所获取的地理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如旅游规划、城市规划等。

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实践活动、社会调查等方式,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增强学生对地理信息的实际应用能力。

高中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四项关键能力 (1)

高中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四项关键能力 (1)

(2022·石家庄模拟)大气中凝结核能否使水汽凝结,主要取决于水汽是 否达到饱和。大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的途径有两种:一是通过蒸发,增加 空气中的水汽含量,使实际水汽压大于饱和水汽压;二是通过冷却作用, 减小饱和水汽压,使其小于当时的实际水汽压。使空气冷却的方式有多种, 下图示意饱和水汽压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其中A气团和B气团混合后水汽压 为e。据此完成1~2题。
(2022·江苏选择考)国际空间站距地面约420 km,每90分钟环绕地球一周。 空间站反射阳光,在一定条件下,人们肉眼可以看到明亮的光点划过天空。 下图为国际空间站某时段轨迹和某时刻位置示意图,图中阴影表示黑夜。 据此完成(1)~(3)题。
(1)空间站到达北京上空约需( ) A.15分钟 B.30分钟
5.总体上,枯木棒分解速率垂直分异主要取决于( )
A.温度 C.光照
√B.水分
D.风力
6.旱季冠层顶部枯木棒分解速率较快,可能是由于( )
A.风速大 C.湿度低
√B.光照强
D.养分少
关键能力2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所谓调动,是指对原有知识资源的支配。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就是 知识迁移运用能力,通常表现为能将接收到的信息迅速与相关的知识内容 建立准确而有效的联系,并自如地调用或驾驭有关知识、规律、原理等完 成任务,解决问题。
√B.山体高度
C.降水 D.太阳辐射
关键能力3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件、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
所谓描述事物,一般是描述事物的形态或状态等特征;阐释事物则是 对事物的说明和解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即考查考生描述、概括、理 解各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和发展变化的能力。要用规范、简洁的文字语言、 图形语言等形式描述和阐释地理事件、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方法如下:

浅谈高中地理“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的培养

浅谈高中地理“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的培养
获取信息 的方法有两种 : 直接获取和生活经验的积 累。 对高一学 生 图 ; 其次 , 阅读 图 例 , 明 白 图 中表 达 的是 什 么含 义 , 坐标 图 则 要 弄 懂
而言 , 获取信息 的能力 主要包括 : 文字材料的 阅读 能力 、 图表数 据 纵 、 横坐标代表 的t f ’ 么; 最后 , 结合所学知识 、 原理进行分析 , 找 出
二、 咬文嚼字 , 辨析 地 理 概 念
正确辨析概念 是学生获取正确信息的保 障,概念辨析能力的
息 的有效 内容和价值 , 并对其进行 分析和整合 ; I l 1 . 组织 和应用相 培养训练对于提高学生 “ 获取和解 凌信息” 的能力举足轻重。慨念
常见的方法有对 比法 、 类 比法 、 列表法 、 讨论 分析法等 。 关学科 的信息 ,形成综合性 的信息解读 。我认为三个层次循序渐 的教学 中, 暖锋 的教学 , 则 可以让学生看书完成如 下表格 , 类 比二者的 进、 依次提升 , 只有达到前一层次 的要 求 , 才有 可能达到后一层次 如冷 、
的 阅 读 能 力及 图文 转 换 能 力 、 概念辨析能力 、 审 题 能 力 等 。 解读 什 原 因和规律 , 然后用 文字语 言进行描述 。总之 , 图表作 为“ 第二老
么信息就是在 获取 的各种相关信息中 , 结合试题情境 , 从中提炼 出 师” , 教学 中应该加强图文转换 的训练 , 要做到“ 手中无图” 但“ 胸 中 对解题有 用或有价值 的信息 。 它要求学生能够排除干扰信息 , 明确 有图” “ 眼中有 图” “ 口中有图” , 这样学 习时便会事半功倍 。 哪些是重要的 、 关键的信息 , 哪些是次要 、 无关紧要的信 息 , 把握试 题的指向和思路 , 以及考查的关键点 。鉴于此 , 在高一地理教学过

高中地理四大能力要求

高中地理四大能力要求

高中地理四大能力要求
高中地理四大能力要求主要包括:
1.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学生能够根据所提供的地理信息,通过分析、综合等思维过程,正确理解其内涵和外延,提取关键信息。

2.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对地理事物进行观察、描述、分析和解释,并掌握一些基本的地理技能,如使用地图、地球仪等。

3.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件、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学生能够用准确的语言描述地理现象,解释地理规律和原理,并能够运用这些规律和原理分析实际问题。

4. 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地理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论证,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能够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

这四大能力要求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全面发展和提高。

步步为营—强化地理学科四大基本能力

步步为营—强化地理学科四大基本能力

括等理性思维的水平。阐释事物的能力,可以通过考生对问题理解、
分析和说明的思维过程体现出来。提高概括能力,首先掌握好课本知 识,在课堂学习中,培养简明、扼要的回答问题的能力;其次综合复
习时要寻找资料和素材 , 锻炼思考、分析、解答问题的思路,逐步形
成综合能力。如上题中第 (2)题,鱼类的生长繁殖离不开适合其生长 繁殖的水域条件和丰富的饵料条件。
所谓描述事物,一般是表述事物的形态或状态等特征,阐释事物则是 对事物的说明和解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即考查考生描述、概括、 理解各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和发展变化的能力。要准确地描述和阐释 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把握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掌握地理规律和原理
这是正确描述和阐释事物的前提,而理解、掌握地理规律和原理是正
散知识转化为组合的、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用的,在遇到新情景时能
自然顺畅地用得上活知识,从而提高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触类练习要旁通] 2.(2013· 浙江五校联考 )(11分)读我国部分地区干旱总次数等值线图,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由C到B自然景观发生变化,主要体现了 ____________的地域 从沿海向内陆
1.注重知识的储备和整理
复习中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 , 更要特别注意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
和逻辑关系,并掌握地理原理和规律的实际应用领域。 在具体分析地理现象时 , 要注意地理原理的正确选择和合理解释及地 理原理和地理现象的有机衔接 , 避免出现机械的生硬搭配。如上题中 第(1)题实际上是考查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影响气温的因素有纬度位 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因素。
强化地理学科四大基本能力
战略总评
地理新课标的《考试说明》,突出“以能力立 意为主导,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科能力”的 命题指导思想,地理学科能力主要包括四个方 面:一是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二是调 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三是描述和阐释地 理事物的能力;四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 力。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几乎所有试题的 命制都体现了这四个方面,因此,强化学生四大 基本能力,是提高地理成绩的关键所在。

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在地理高考中的体现

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在地理高考中的体现
_ .
’ B马 雅 . 拉山 喜 J 地 D极摹 ・ . 区 南 I ’ t



() 3 下列果树 , 适宜在王教授家乡种植 的是
A 芒果




B荔枝 .

C龙眼 .
D柑橘 .

() 1表中资料显示, 我国 一
A各地降水量集中于夏 、 季节 . 秋
比 0 午的 如20 0 高考题: 授在日 写道: 王教 记中 “ 早晨出门, 暗。 天昏
. 乡江南丘陵 ・ 乡亲们大概正忙着收割早稻 了” 。据此回答 ( ) ( ) 1~ 3 题。
1 年水 春 降 『季水 秋降 l季水 : . I 名 1 降量f季水 夏降 J季水 冬 降 l A 河 地 漠 }——— —l——}——I——f——1 C I ———————————————_—— . X ——————————!—————!— ・  ̄ ———————————————— 一 —— !——兰——兰——兰————H {— — + — — . — — — — —— I 兰
比如 20 年 高考题 : 07 右 图为某城市两个工业区盼分 布示意图 ,东部工业区包 括
表 @A n数 、D ; 长度为 19 年资料 G P铁路 99
云南
人 口( 方人 )
G P亿元 ) D ( ’
贵州
3 1 7O
92 1
陕西
3 1 68
18 48
甘肃
24 53
92 3
青海
50 1
28 3
49 12
15 86
铁/'J (i  ̄Kt k ) - / n .
17 83

高考地理四项基本能力解读

高考地理四项基本能力解读

地理四项基本能力解读——掌握基本技能,轻松备战高考地理学科命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概括起来有以下四方面:一是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二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三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四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这四种能力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这也是高考中取得高分的关键。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是解答试题的基础和前提。

高考试题中地理信息的载体各不相同,有的蕴藏在题干和文字材料中,有的蕴藏在地理图像和表格中,还有的蕴藏在试题的设问中,因此在解题时要注意试题中所有文字和图表,关注组成试题的所有文字信息,关注图像中各种符号信息和注记信息,最大限度地获取试题中的有用信息。

1.从文字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无论是选择题还是综合题,文字材料都承载着解答试题的重要信息,在高考地理试题中,每一组试题的文字材料都是精选细挑的,材料中隐含着重要的解题信息或者是关键词。

审题时要特别关注文字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和空间信息。

在阅读材料时,首先要将文字材料认真阅读一遍,不要漏掉任何一个重要的关键信息,并标注在试卷上,以便后面重读材料时能够迅速找到关键点;其次,弄清题干中设问所涉及的知识点,要在材料中找到其可能包含的所有信息,然后把这些信息与图示及设问相结合,为解答试题做好准备。

2.从图表中获取和解读信息地理图表在高考中非常常见,它承载着非常丰富的地理信息,所以在判读时要分清主次,尽量在短时间内获取图表中的重要信息。

在图中获取信息时可以有意识地进行以下几方面的训练:一是读图,包括读图名、读图例,判断规律,训练从图示中获取信息(包括显性及隐性信息)及加工、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

二是说图,把读图的思维过程及读图所获取的信息说出来。

三是记图,注意把重要地理事物落实到地图上,记在脑海里。

地理高考四大能力要求解读

地理高考四大能力要求解读

地理高考四大能力要求解读地理高考四大能力要求解读根据考试大纲,地理高考考核能力包括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以及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1.获取地理信息地理信息包括文字信息、图像信息和表格信息等。

文字信息是提供地理信息最基本的方式,它包括相对独立的文字资料、图和表的引文或说明、题干中的限定或提示。

图像信息指地图、原理图、统计图、联系图等图像所提供的符号、注记、数字、图例等信息。

表格信息是指数字资料信息及数字资料的属性、类别和单位等信息。

在综合能力测试七年来,地理信息的呈现特点包括:⑴教材之外的信息从原来课本插图的改编转向逐渐脱离教材,信息中涉及学生没有学到的概念和原理,会给出相应解释。

这些新信息基于实际问题、热点问题、合理的假设和推理,不会给学生解题早成障碍。

⑵多以图表形式提供信息这有助于学生阅读和考场读图,提高用图能力。

⑶信息情境化创设新情境,使考查内容融于一定的情境之中。

⑷提供信息的不完整性试题提供信息十分简练,含有隐性信息,使信息不完整。

⑸提供组合信息组合信息是指同一题中以文、图、表等不同形式给出信息,它常常在学科内知识综合,或跨学科间知识的综合呈现。

⑹逐步给出信息以简要题干信息为基础,以一条探究思路为引导,通过分小题逐步给出信息,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一步一步地探究完成。

基于地理信息的形式和特点,在审题时要对试题提供的地理信息进行概括和综合,以获取地理信息的空间、属性、时间等特征。

⑴空间特征如点、线、面;地点、区域、全球;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

⑵属性特征如地形地貌、岩石、天气气候、水文、植被、农业、工业、城市和人口等。

⑶时间特征如某时刻、某天、某月、某年、某一时间段等。

2.提炼地理信息在获取地理信息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对信息进行提炼,明确重要的、关键的、次要的、无关紧要的信息。

然后逐条分析,把握它们的内在联系,从而建立起信息链(概念、原理、规律和过程),实现地理信息的整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文字背景材料中的信息 试题所提供的背景文字材料都是经过精心组织的,无效的或 有一定干扰作用的信息很少,解题时需要仔细阅读,在最短的 时间内提取有效的地理信息。
解读信息要注意“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的挖掘。如果忽 视材料的存在或者不能快速准确提取出有效的地理信息就会 影响解题的准确性和答题速度。如“太阳最接近正南方向”信 息解读为“此时当地地方时为12时左右”;“板栗属于喜光、喜 暖的落叶阔叶树种”信息解读为“适于生长在温带季风气候、 山地阳坡地带”。其基本过程是:
(B )
A.东南 B.西南 C.西北 D.东北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南京市城北地区建筑物高度和密度均 较小,由此推知江北新区发展水平较低,开发的最大优势为土 地成本低。第2题,交通建设有利于加强南京中心城区与城北 的联系,有利于增强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第3题,对比 2000年和2012年南京的天际线可知,城西、城南的建筑物高 度和密度增加最明显,说明南京城区建设发展最快的方向是 西南。
分析推理
文字材料 中的信息 ①指断层——岩层断裂,位移 地理图形 表述语中 某地质剖面——不同历史时期地质构造形成过程及其
地貌特征 的信息
地理图形 中的信息
答案:(1)D (2)C
方法总结 如何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是具有“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 和阐释事物”和“论证和探讨问题”三项能力的重要前提。没 有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或这方面能力不强,就谈不上调动 和运用知识等其他三项能力。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有以下五 点要求。
3.地理图形表述语中的信息 试题中通过对图形加以说明、解释的文字内容越来越丰富, 涉及的试题也越来越多,其意图主要说明地图表示的区域、 地图的类型和地图中的地理要素等信息。要突破一般思维方 式将图文结合综合阅读、理解题意,如“图为雅鲁藏布江中游 宽谷中的爬升沙丘”说明“图中沙丘位于河流中游沿岸,并非 洪积平原和三角洲地区,并且由河谷低处向高处运动”。
(3)做好必要的知识储备。 在平时复习时一定要重视主干知识的复习,构建地理学科知 识体系,储备丰富的知识。要全面、准确、牢固地把握基础 知识并形成知识体系,在体系中突出主干知识,这是为形成综 合性信息解读所做的知识准备。
(4)加强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 平时复习时要加强对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通过重组知识网 络、构建知识的内在联系,将所学知识进行纵、横向的串联、 比较、发散、迁移、升华、深入理解,提高知识的迁移能力。 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要有“热点”意识,强化知识的具 体应用,加强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加强能力的专项训练,逐步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基本步骤:审材料—析图像—读设问— 提信息—找关键—解题意—调原理。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流域等流时线(汇流时间相等的点的 连线)图。读图,完成第4~5题。 4.据图中信息判断( B ) A.该河流干流由东南流向西北 B.该流域S1、S2、S3范围中, 河床坡度最缓的是S3 C.该河流干流长度约为20千米 D.该图不能为防洪提供决策参考
5.当该流域等流时线为一年中最密集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典型例题•悟方法·悟方法 典例1(2020·全国Ⅲ卷,7~8)下图为某地质剖面,其中①指断 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①②③④中最先形成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砂砾石层的下界为相对平坦而广阔的面。该面形成时期, 所在区域可能( ) A.地壳持续抬升,遭受侵蚀 B.地壳持续下降,接受沉积 C.地壳运动稳定,遭受侵蚀 D.地壳运动稳定,接受沉积
地理
(一)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专题脉络整合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是高考能力要求最基本的层次,无论 哪一级别的考试,无论题目难易,解题的第一步都需要从题目 题干材料、图像图表材料、设问选项中获取最基本的地理信 息。有效地理信息的获取和正确解读是成功解题的基础。高 考试题中地理信息的载体形式多样,解题时根据地理信息载 体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法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2006
巴西 11 660
中国 49 800
粮食产量(万吨)
2008 13 800 52 870
2010 14 000 54 640
2012 16 300 58 950
2014 19 300 60 710
6.试题答案、选项中的信息 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中属于组合式的试题,在设问时各题之间 往往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前一题的答案往往为解答后一题提 供信息。如果前一题解答错误就会为下一题提供一个错误的 信息。
细致阅读文字背景材料→全面标注关键词→对关键词句或 关键词语进行综合判读→整理解读关键地理信息
2.试题设问中的信息 设问是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明确试题要求和命题者考 查意图的重要依据。解题时要认真阅读题干,从题干中获取 对解题有用的地理信息,明确考查的具体知识点和要求回答 的问题,理解命题的考查意图。如“图中a恒星视运动转过的 角度约为50°”实际告诉我们“地球自转角度约为50°”。 基本思路是: 地理设问→反映试题考查意图→研读设问中的“指向性”词 语→将“时间”和“空间”信息整合,关联到设问要求上,把握好 “行为动词”
(1)要了解地理信息的形式和特点。 针对信息的形式和特点对其进行概括和整合,并分析信息的 空间、属性和时间等特征,明确试题的要求是定性描述还是 定量分析、是判断还是推理、是演绎还是归纳、是比较还是 综合等,进而明确试题考查的内容和意图。 (2)掌握好获取信息的途径和解读方法。 解读文字材料要注意从中提取关键的词语,对解题起提示性 作用的词语最好能做上记号。解读图表信息时要遵循各种图 表的解读方法和技巧,一般来说解读图表信息时可以按照明 确图名或表名—关注图例—分析图中或表中信息的步骤。
迁移训练·提能力 2016年国务院同意《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方 案》,提出做好南京江北新区规划建设的要求。天际线是西 方城市规划学者的定型理念,它是城市里面高楼大厦构成的 整体结构,又称城市的全景。下图为南京市2000—2012年城 市天际线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3题。
十年寒窗磨利剑, 一朝折桂展宏图!
年份 国家
2006
巴西 6 100
中国 12 178
巴西和中国农业状况对比表 耕地面积(万公顷)
2008 6 500 12 172
2010 8 000 13 539
2012 7 800 13 516
2014 9 400 13 859
注:巴西粮食作物面积约占耕地面积的60%,中国约占70%
年份 国家
5.地图和表格组合中的信息 将地图和表格组合起来构成一种新情景提供信息是高考试 题图表化的表现。解答时关键是从表格的数据中提取出有效 的信息。如2016年天津卷第13题中的巴西地形示意图与巴西 和中国农业状况对比表。从耕地面积表中可以看出巴西与中 国耕地面积的差异及粮食作物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的差异; 从粮食产量表中可以看出巴西与中国粮食总产量的差异;对 比两个表格可以得出巴西与中国单位耕地面积粮食作物产量 的差异。
4.地图中的信息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地图判读时要注意结合图例,分 清主次,在尽量短的时间内从地图 上获取有效信息,然后再按设问的 要求进行分析,排除干扰,提高解题 的速度和准确度。如2017年全国 Ⅱ卷第4~5题图。 图中信息有“伊瓦洛位于68°N~70°N,纬度高,气温低,冬季降 雪量大,路面冰雪覆盖”。据此可得出该地轮胎测试场供轮胎 测试的路面是冰雪路面。
(A) A.该地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B.福建正值台风多发季节 C.该流域河流含沙量最大 D.该流域面积最大
解析:第4题,等流时线数值由西北向东南递减,由此判断该河 流干流由西北流向东南;该流域S1、S2、S3范围中,S3处等流 时线最密集,即与S1、S2相比,相等时间间隔内流过的距离最 短,流速最慢,河床(地形)坡度最缓;通过测量图上距离,结合比 例尺,该河流干流长度约为60千米;通过该图可以推出河流流 速快慢,能为防洪提供决策参考。第5题,当该流域等流时线为 一年中最密集时,相等时间段内流过的距离较短,说明此时河 流流速慢,流量小,为北半球冬季,该地日出日落方向偏南,即东 南方向日出,西南方向日落;福建夏秋季节台风多发;此季节降 水量小,河流含沙量较小;流域面积与等流时线的最大优势是( C )
A.交通便利
B.资源丰富
C.土地成本低 D.科技力量雄厚
2.为增强南京市中心区对城北的辐射带动作用,南京市亟需加
强的是( D ) A.环境保护 B.产业调整
C.市场开拓 D.交通建设
3.据图判断2000—2012年南京城区建设发展最快的方向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