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合集下载

地里四项能力解读

地里四项能力解读

1.准确地运用相关知识和有关信息,认识和说明问题 这一层次要求的核心要素有:准确识别、选择知识;准确 地调动、运用知识;准确地认识、说明问题。
“认识”和“说明”其实就是试题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它 决定了应用知识和相关信息的角度、广度和深度。而对试题的 认识和说明其关键在于能否“准确”。比如在设问中的要求就 有“是什么”“为什么”“将怎样”等的差异。“是什么”主 要是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 而“为什么”“将怎样”的问法,更多地强调把重点放在如何 运用知识上。这就要求考生在认识和说明问题的时候,应注意 这些差异,准确地运用相关知识和有关信息,有针对性地回答 问题。
【答案】
乙地 乙地位于淮河以南,属于亚热带湿润地
区;据等高线特征判断,乙地地形为低山、丘陵。
(2014· 湖南长沙高三第二次模拟)阅读下面某区域局部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甲、乙两地在图示季节气温和降水量的差异,并分 析其主要原因。 (2)描述南回归线以南区域地形的主要特征。 (3)图中R区域的两片沼泽地在不同季节会呈现离合变化的 现象,请予以说明。
月 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① 5.8 6.5 7.5 8.5 9.4 9.6 10.2 9.9 8.7 7.6 6.3 5.8 ② 8.1 8.7 9.6 10.5 10.7 11.2 10.2 9.5 8.9 8.8 8.1 8.0
(1)简述甲图中断层南、北两侧的主要地形类型,并分析该 断层的成因。 (2)比较甲图中①②两城市冬季日照时数的差异,并分析原 因。 (3)瓦德地区种植了大量的椰枣树,请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的 特点,分析椰枣树的生长习性。
2.从试题的设问中获取和解读信息 设问不仅是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解题时明确试题 要求和命题者考查意图的重要依据。因此解题时一定要认真阅 读题干,从题干中获取对解题有用的地理信息,明确试题考查 的具体知识点和要求回答的问题,理解命题的考查意图。

一获取与解读信息的能力高考四项基本能力解读获取和解读

一获取与解读信息的能力高考四项基本能力解读获取和解读

2.91
2.51
进口铁矿石价
格(美元/吨)
92.3 136.5
137.0
121.7
166.2
图1
图2 注:①行业集中度以钢铁行业前十大企业粗钢产量占行业总 产量的比率来衡量;②《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 出的行业集中度指导目标为60%。 根据材料中的表和图指出钢铁行业的现状。
的导向作用。背景材料与题目的设问是题目解答的“左 右手”,缺一不可。背景材料的呈现方式不同,其信息 解读的要求也不同,我们需要针对不同材料,运用不同 的方法进行信息解读。政治试题信息,呈现方式大致包
括:文字资料、图表数据、漫画等。
1.对文字类材料的解读 不同的文字材料呈现特点和提取技巧是不同的。 类型 记叙类 说明类 议论类 信息呈现特点 事件、过程 现象、措施 观点、评价 提取信息的技巧 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 分析核心概念或核心词组 辩证分析观点
第二部分
高考四项基本能力解读
一 获取与解读信息的能力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过程,包含发现信息、判断信息的
重要性程度、提取有效信息等思维过程,因而更明显地表现
出个体的思维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就是考生对试题案例 所提供信息的提炼和整理。高考命题从注重能力考查的角度 出发,会不断地引入新材料、构建新情境,从而使试题在内 容上蕴涵较多的信息,在形式上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因此要
2.对图表类材料的解读 解读时一般按照以下三个步骤进行。
பைடு நூலகம்
首先审标题(表格名称)。图表的标题反映了图表的主题或中
心,把握住图表标题,联系图表内容就不会犯方向性错误。 其次审表格内的项目和数据等内容。这是答案的主要来源, “三比”即横比(说明两者的差距)、纵比(说明变化:增长或 者减少)、合比(前两者的结合),全方位比较表格中的数据,

高考地理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高考地理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1.文字背景材料中的信息 试题所提供的背景文字材料都是经过精心组织的,无效的或 有一定干扰作用的信息很少,解题时需要仔细阅读,在最短的 时间内提取有效的地理信息。
解读信息要注意“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的挖掘。如果忽 视材料的存在或者不能快速准确提取出有效的地理信息就会 影响解题的准确性和答题速度。如“太阳最接近正南方向”信 息解读为“此时当地地方时为12时左右”;“板栗属于喜光、喜 暖的落叶阔叶树种”信息解读为“适于生长在温带季风气候、 山地阳坡地带”。其基本过程是:
(B )
A.东南 B.西南 C.西北 D.东北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南京市城北地区建筑物高度和密度均 较小,由此推知江北新区发展水平较低,开发的最大优势为土 地成本低。第2题,交通建设有利于加强南京中心城区与城北 的联系,有利于增强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第3题,对比 2000年和2012年南京的天际线可知,城西、城南的建筑物高 度和密度增加最明显,说明南京城区建设发展最快的方向是 西南。
分析推理
文字材料 中的信息 ①指断层——岩层断裂,位移 地理图形 表述语中 某地质剖面——不同历史时期地质构造形成过程及其
地貌特征 的信息
地理图形 中的信息
答案:(1)D (2)C
方法总结 如何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是具有“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 和阐释事物”和“论证和探讨问题”三项能力的重要前提。没 有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或这方面能力不强,就谈不上调动 和运用知识等其他三项能力。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有以下五 点要求。
3.地理图形表述语中的信息 试题中通过对图形加以说明、解释的文字内容越来越丰富, 涉及的试题也越来越多,其意图主要说明地图表示的区域、 地图的类型和地图中的地理要素等信息。要突破一般思维方 式将图文结合综合阅读、理解题意,如“图为雅鲁藏布江中游 宽谷中的爬升沙丘”说明“图中沙丘位于河流中游沿岸,并非 洪积平原和三角洲地区,并且由河谷低处向高处运动”。

历史高考考查的四种能力

历史高考考查的四种能力

历史高考考查的四种能力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一、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1)能够从试题提供的各种图文材料中获取所承载的信息,并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

(2)能够准确、完整地理解从试题提供的材料中所获取的有效信息,并进行合理的提炼、梳理与整合。

(3)能够将所学学科知识与试题的有关信息建立正确的联系,并对相关问题作出恰当的判断。

例如:可以给出戊戌变法时期、辛亥革命时期、抗日战争胜利后重庆谈判、新中国成立后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等几段有关中国近代史上政治民主化道路探索的材料,让学生读材料,理解材料中心思想,提取有效信息,归纳出近代百年历史的政治民主化道路。

再如:可以给出拿破仑时期、一战前夕、二战后初期和六、七十年代的欧共体等欧洲形势在几个时期的变化地图,让学生读图,归纳四幅政局图形成的原因、特点及影响。

并能理解全组图显示出的信息是欧洲统一趋势日益加强,显着的变化就是欧共体到欧盟。

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1)能够根据试题的信息和要求,有针对性地调动和运用所掌握的历史学科的基本知识,做出科学的辨别和分析。

(2)能够根据试题的信息和要求,有针对性地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重要相关信息,理解和解决问题。

(3)能够根据试题的信息和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的相关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个人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对相关事物和现象进行辩证地、历史的分析,准确把握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例如:下列有关清朝取代明朝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清朝是新型先进力量的代表②明末统治集团极端腐朽③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导致军事形势逆转④关外清军强于明军及农民军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调动知识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对历史现象产生原因进行分析的能力。

答题时,必须对明末清初的局势、两个政权的性质有明确的认识。

三、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1)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准确的描述人文与社会、自然环境等领域所涉及的相关事物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基本观点等。

高考政治试题提高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例析

高考政治试题提高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例析

高考政治试题提高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例析王恒富任靖高考政治试题是通过提供一定信息来考核规定的能力目标与要求的。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与论证和探讨问题三项能力的重要前提。

因此,提高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是考生正确解答问题的前提条件。

一、试题信息呈现的形式和特点政治试题信息,即试卷中的文字资料、图表、数据、画面、符号等,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1.情境文字类。

不仅指诗词、成语、格言、谚语和名人名言等文字,而且还包括图表说明、引文以及必要的注等。

这是高考政治试题提供信息的最基本方式。

2.漫画类。

是以一幅、一组漫画或图文结合的内容作为背景,通过简单的文字提出问题,以辛辣、幽默、讽刺的方式来批评生活中一些错误思想或行为的82形式。

3.数据图表类。

是用图表、图示、曲线图结合一定的文字、数据等作为背景,让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辩证地分析概括其中的现象、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建议、措施、思路等的形式。

二、获取和解读信息的思路和方法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过程,包含发现信息、判断信息的重要性程度,提取有效信息等思维过程。

准确把握信息的性质是获取和解读的前提。

现以2006年高考文综全国卷第38题为例进行分析。

例: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1(见下页)材料二目前,我国经济增长中存在高投入、高产出、高能耗、高污染的现象。

能源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2002~2005年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图1友好型社会摆在突出位置。

(1)分析图中显示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常识分析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过程中,企业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3)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要注意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要求。

试运用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关系的原理加以说明。

1.从文字背景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高考试题所提供的文字背景材料都是经过仔细筛选的。

高中地理“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培养

高中地理“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培养

浅谈高中地理“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的培养摘要: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侧重对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的培养,为此,新考纲也做出了相应的要求,分三个层次体现。

为了真正有效落实这三个要求,教师应该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从三个方面进行教学。

关键词:高中地理;信息技术;循序渐进高中地理新考纲对“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要求包含三个层次:ⅰ.获取试题提供的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ⅱ.提取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整合;ⅲ.组织和应用相关学科的信息,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

我认为三个层次循序渐进、依次提升,只有达到前一层次的要求,才有可能达到后一层次的要求。

第一层次虽然是解题最低层次的要求,但却是解题的前提和关键,它要求学生通过审读题干与设问,明确试题的问题指向和解题的限制条件。

第二层次就是有效地整理及正确地表述题中提供的各种信息、资料及相关知识,从中提取对解题有用的信息与知识,这是决定解题质量和速度的关键。

第三层次是在前面的基础上对材料提供的信息,结合题干设置的问题情境做出正确的判断、选择、分析和整合,灵活运用相关的学科知识完成答题。

高一地理教学中,结合高一学生的实际地理基础,根据“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在“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培养的三个层次要求中,我认为“要求i”应该是能力培养的重点,在学生具备了“要求i”的能力基础上,再初步培养他们“要求ii”的能力;至于“要求ⅲ”,应该是学生在高二、高三着重培养的能力,否则就会出现“揠苗助长”的现象,反而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教学。

在高一地理“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的培养中,我认为应该加强学生在“如何获取信息”以及“解读什么信息”这两方面能力的训练、培养。

如何获取信息,即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

试题信息的呈现方式主要有文字资料、图表数据、画面符号等,其类型包含显性信息、隐性信息等,获取信息的方法有两种:直接获取和生活经验的积累。

对高一学生而言,获取信息的能力主要包括:文字材料的阅读能力、图表数据的阅读能力及图文转换能力、概念辨析能力、审题能力等。

浅谈高中地理“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的培养

浅谈高中地理“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的培养
获取信息 的方法有两种 : 直接获取和生活经验的积 累。 对高一学 生 图 ; 其次 , 阅读 图 例 , 明 白 图 中表 达 的是 什 么含 义 , 坐标 图 则 要 弄 懂
而言 , 获取信息 的能力 主要包括 : 文字材料的 阅读 能力 、 图表数 据 纵 、 横坐标代表 的t f ’ 么; 最后 , 结合所学知识 、 原理进行分析 , 找 出
二、 咬文嚼字 , 辨析 地 理 概 念
正确辨析概念 是学生获取正确信息的保 障,概念辨析能力的
息 的有效 内容和价值 , 并对其进行 分析和整合 ; I l 1 . 组织 和应用相 培养训练对于提高学生 “ 获取和解 凌信息” 的能力举足轻重。慨念
常见的方法有对 比法 、 类 比法 、 列表法 、 讨论 分析法等 。 关学科 的信息 ,形成综合性 的信息解读 。我认为三个层次循序渐 的教学 中, 暖锋 的教学 , 则 可以让学生看书完成如 下表格 , 类 比二者的 进、 依次提升 , 只有达到前一层次 的要 求 , 才有 可能达到后一层次 如冷 、
的 阅 读 能 力及 图文 转 换 能 力 、 概念辨析能力 、 审 题 能 力 等 。 解读 什 原 因和规律 , 然后用 文字语 言进行描述 。总之 , 图表作 为“ 第二老
么信息就是在 获取 的各种相关信息中 , 结合试题情境 , 从中提炼 出 师” , 教学 中应该加强图文转换 的训练 , 要做到“ 手中无图” 但“ 胸 中 对解题有 用或有价值 的信息 。 它要求学生能够排除干扰信息 , 明确 有图” “ 眼中有 图” “ 口中有图” , 这样学 习时便会事半功倍 。 哪些是重要的 、 关键的信息 , 哪些是次要 、 无关紧要的信 息 , 把握试 题的指向和思路 , 以及考查的关键点 。鉴于此 , 在高一地理教学过

最新历史高考考查的四种能力

最新历史高考考查的四种能力

一、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1)能够从试题提供的各种图文材料中获取所承载的信息,并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

(2)能够准确、完整地理解从试题提供的材料中所获取的有效信息,并进行合理的提炼、梳理与整合。

(3)能够将所学学科知识与试题的有关信息建立正确的联系,并对相关问题作出恰当的判断。

例如:可以给出戊戌变法时期、辛亥革命时期、抗日战争胜利后重庆谈判、新中国成立后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等几段有关中国近代史上政治民主化道路探索的材料,让学生读材料,理解材料中心思想,提取有效信息,归纳出近代百年历史的政治民主化道路。

再如:可以给出拿破仑时期、一战前夕、二战后初期和六、七十年代的欧共体等欧洲形势在几个时期的变化地图,让学生读图,归纳四幅政局图形成的原因、特点及影响。

并能理解全组图显示出的信息是欧洲统一趋势日益加强,显著的变化就是欧共体到欧盟。

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1)能够根据试题的信息和要求,有针对性地调动和运用所掌握的历史学科的基本知识,做出科学的辨别和分析。

(2)能够根据试题的信息和要求,有针对性地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重要相关信息,理解和解决问题。

(3)能够根据试题的信息和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的相关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个人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对相关事物和现象进行辩证地、历史的分析,准确把握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例如:下列有关清朝取代明朝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清朝是新型先进力量的代表②明末统治集团极端腐朽③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导致军事形势逆转④关外清军强于明军及农民军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调动知识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对历史现象产生原因进行分析的能力。

答题时,必须对明末清初的局势、两个政权的性质有明确的认识。

三、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1)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准确的描述人文与社会、自然环境等领域所涉及的相关事物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基本观点等。

(2)能够准确的运用历史学科术语,对有关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作出客观的叙述和说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明确设问的知识范围。注意两种情况:第一,设问限 定的范围是隐性的,需要结合设问与题干材料来确定; 第二,答题所依据的知识具体到某一模块的某一知识点 上时,答案不能超出这个范围。 2.明确设问的答题指向。 根据设问有针对性的分析材料 根据设问有针对性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 度改革,……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 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下列措施中有助于“提高劳动移支付力度 B.调高国有企业利润上缴比例 C.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D.建立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根据题目和材料的信息组织答案,不可眉毛胡子一 把抓。
《仿唐乐舞》《长恨歌》《延安保育员》,30年三部经典, 陕西旅游演艺走出了一条“深挖自身资源,创新驱动原创” 为特色的发展之路。究其成功原因,主要有三点: 一是重视文化和旅游的结合,在二者融合中达到相互提升 和共赢,产生了1+l>2放大式的“蝴蝶效应”。 二是立足自身特色,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创新,打磨完善, 千锤百炼出精品。 三是充分发掘红色资源,重视其教育、凝聚人心的功能。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对陕西旅游演艺成功的愿因 进行解读。(10分)
近年来,G省通过一系列改革,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施行《省行政审批事项目录管理办法》,取消、转移、 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共508项,进一步规范审批行为;办 好民生实事,解决了一批就业、医疗、住房等事关群众 利益的热点问题,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65% 以上;在全国率先推出《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社会服务 暂行办法》,支持社会组织参与提供社会服务;建立全 省统一互联的全天候网上办事大厅,省直部门70%以上 行政审批事项和60%以上社会服务事项实现上办理。 结合材料三,运用“我国的政府”的知识,说明G省 是怎样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
为使全体人民享有更加公平的养老保障,增进 民生福祉,2014年2月21日,国务院印发了《关 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 见》,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从根 本上说,这一做法是基于 A.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B.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的特点 C.我国政府尊重和保障人权 D.社会主义民主是专政的基础
找关键词语和关键句. 提炼材料中的关键语句.关键 词反映了题干材料内容的特殊规定性。能帮助我们准 确获取和解读材料的意思,使思路迅速地进入到试题 中去。 如能体现教材知识点的关键词:如重点、关键、功能 等
2013年俄罗斯“中国旅游年”活动期间,我 国推出了展示中国形象的大型舞台演出《美丽中 国》。演出以歌舞为主,镶嵌京剧、武术等中国 元素,辅以多媒体视频。演出从新疆的《葡萄架 下》到云南的《怒江大小调》,从唐朝乐舞《霓 裳羽衣舞》到现代芭蕾《海上梦明月》,……展 现了美丽中国的壮美画卷。特别是《海上梦明月》 将西方芭蕾与中国民族乐器二胡、琵琶巧妙混搭, 充分显示了中国文化开放、创新、多元的魅力。 根据材料二,运用文化创新与中华文化的知识, 分析《美丽中国》演出所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
1.概况中心论。通常以“材料体现了什么?材料说明 了什么?”等提问方式出现。这要求快速阅读背景材 料,把握材料核心内容或中心议题。 有的材料内容丰富,层次较多,对材料难以全面把 握,因此,要把材料分为若干层次,归纳提炼每一层 次的中心。
某著名手机品牌2014年第一季度亏损 6205万美元,其 负责人称,主要原因是2013年对市场的认识出现了偏差, 将主要精力放在了高端机型上,忽视了中低端市场。 《经济学人》预测,2014 年中低端智能手机销量将占 智能手机市场的 50% 以上。这说明 A. 企业参与市场竞争需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B. 价格优势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最大优势 C. 回归中低端市场是企业生产经营的一种趋势 D. 企业保持一定的营利能力才能增强市场竞争力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网络民主” 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网络民主”可以充分实现人民 参与政治过程的直接性、真实性、平等性,增加了行政 过程的民主化、科学化程度,扩大了社会公众参与体制 内民主的范围和形式。但是,网络作为一个信息平台, 在提供一些真实、有效信息的同时,还会掺杂有许多谣 言,谣言可能会误导公众,公众为谣言所左右,政治判 断和评价就会发生偏差。由失真、过滥的信息煽动起的 公众情绪所制造的肤浅的、虚假的民主,可能让决策者 在人声鼎沸的公众情绪面前无法保持理性,极大地影响 社会公平和公正以及行政决策的效率。 (1)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相关知识,说明 决策者对待“网络民主”应坚持的方法论原则。(6分) (2)结合材料,从文化与政治的关系角度说明“网络 民主”的积极意义。(6分)
《仿唐乐舞》《长恨歌》《延安保育员》,30年三部经 典,陕西旅游演艺走出了一条“深挖自身资源,创新驱 动原创”为特色的发展之路。究其成功原因,主要有三 点: 一是重视文化和旅游的结合,在二者融合中达到相互提 升和共赢,产生了1+l>2放大式的“蝴蝶效应”。 二是立足自身特色,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创新,打磨完 善,千锤百炼出精品。 三是充分发掘红色资源,重视其教育、凝聚人心的功能。 (1)结合材料,说明陕西旅游演艺成功的原因蕴含的 文化生活道理。(12分)
1.2014年10月13日,厦门网友“@Amoy熊猫”在微博上 晒了一辆“土豪金轿车”,引起网友围观,这辆车牌 为“闽D631N5”的轿车,车身贴满5角硬币,金光闪闪。 不少网友惊呼,“亮瞎了我的眼!”对以上材料理解 正确的是 A.5角硬币是金属货币,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B.该车主的行为违反了人民币管理条例,会受到刑法 的制裁 C.这是一种求异消费行为,不值得提倡 D.该车主没有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材料三 近年来,网络成为联系人们生活最紧密的纽带,网上营销、 网上购物、网上议政、网上交流、网上反腐:网络言论等等,极大 促进了社会进步。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的隐匿性和随意性,使它成 为了泄愤的温室,“少了拉架的,多了起哄的”;某些个体或群体 为达私利,进行网络炒作,让部分公共事件在网络中变得扑朔迷离, 让网民的判断无所适从、盲目跟从,不断升级事件;甚至为了吸引 眼球,不惜伪造身份、捏造事实。 结合材料三,从政治生活角度,谈谈我们应如何做一名合格网民? (12分)
“如果是一滴水,你就得滋润大地;如果是一缕阳光, 你就得照亮一分黑暗;如果是一颗粮食,你就得哺育 生命……”这句话告诉我们要 A.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B.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C..在个人奋斗中证明自己的价值 D.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2.准确判断出有效信息.有些材料并不需要全文分析,只 需要分析有效信息。什么是有效信息,主要看设问的不 同要求,设问不同,其指向性不同。“人大的做法体现 了什么政治生活道理?结合当地的做法,从辩证法角度 说明我们如何实现企业发展?” 同时要解读材料。明确哪些是有效信息后,必须将有效 信息解读为材料,注意:读材料时既要把握材料中的显 性信息,又要把握材料中的隐性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