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系膜下动脉的高位结扎论文

合集下载

肠系膜下动脉高、低位结扎治疗直肠癌手术的效果研究

肠系膜下动脉高、低位结扎治疗直肠癌手术的效果研究

肠系膜下动脉高、低位结扎治疗直肠癌手术的效果研究作者:李敏吴兴桂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9年第06期【摘要】目的:观察直肠癌在肠系膜下动脉下行低位、高位结扎治疗的手术疗效及对排便功能、肿瘤转移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8年3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108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按术中肠系膜下动脉不同结扎方式分为两组,每组54例,对照组行低位结扎,观察组行高位结扎,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排便功能及生存质量等。

结果:对照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36.25±7.21)h,短于观察组的(45.36±9.2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其他手术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3个月排便功能评分为(20.54±5.74)分,高于观察组的(17.23±3.7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1.85%)低于观察组(14.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肠梗阻、尿储留、泌尿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存质量评分、6个月内肿瘤转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肠系膜下动脉行低位、高位结扎治疗直肠癌的手术效果、生存质量均相当,术后肿瘤转移率均较低;但是,低位结扎能加快术后肛门恢复通气,且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低,而高位结扎能改善术后排便功能,临床建议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选择结扎方式。

【关键词】直肠癌; 肠系膜下动脉; 低位结扎; 高位结扎; 排便功能; 生存质量doi:10.14033/ki.cfmr.2019.06.7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9)06-0-03在齿状线至直肠乙状结肠二者交汇部位生成的癌称为直肠癌,为恶性消化道肿瘤[1]。

临床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并辅以放、化疗等综合治疗。

腹腔镜下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

腹腔镜下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

3 . 1 6 % ( 9 5 %可信区间 = 0 . 7 2 — 5 . 6 0 ,尸= 0 . 0 1 )。一 项 对 1 1 8对 弱精子症的夫妇的研究表 明精索 静脉} l } i 张手术使精子活力提高 块;( 2)临床病 例资料不全 ; ( 3)合并其他重 大疾病 。根据 了 9 . 8 % ( P= 0 . 0 0 0 2),在这项 研究 中 ,即使术 前精子 密度没 纳 入标 准和排除标准 , 本研究共 收集精索静脉 曲张患者 3 0 例。 有 受 到损害 ,精 子 密度依 然从 2 9 . 6 x 1 0 / ml ,提高 到 3 9 . 0 x 1 0 / 其 { l D u b i n临 床 分 类 为 I 级 曲张 8例 , Ⅱ级 曲 张 1 3例 , Ⅲ级 ml 【 _ ” 。最近 的大多数 Me t a 分 析也显示 精索静脉 曲张在经过手术 } # { 张9 例; 年龄范 同为 1 9 ~ 4 3岁 , 平均年龄 为 ( 2 8 . 9 3 ±6 . 4 8 ) 岁。 修 复后 ,提高 了精 液的参数 l 。上述研究 支持 本研 究 ,本研究 1 . 2 研 究 方 法 。所 有 患 者 入 院后 完 善 相 关 检 验 检 查 ,如 无 手 术 结 果 显 示 术 后 1 月 时 ,2 7例 ( 9 0 . 0 0 % )临 床 症 状 消 失 ,3例 禁 忌症 等则择期行腹 腔镜 下精索静脉高位结 扎术 ,收集术后相 ( 1 0 . 0 0 %) 临床症状减 轻。与术前相 比,术后患者精子密度显 关 并发症 ,比较 患者术前 及术后精液参数。 著升高 ( 2 2 31 ±1 0 . 5 2)v s( 1 6 . 7 3 ±7 . 5 4)M / m l ,P= 0 . 0 0 2 ;a + b 1 . 3 统 计方法 。本研 究 中所有 数据分 析均采用 S P S S 2 2 . 0统计 级 活 动 精 子 率 显 著 升 高 ( 4 4 . 3 9±1 5 . 3 9) v s ( 3 7 . 3 2±1 6 . 3 0) %, 软 件完 成 ,P < O . 0 5则认为差异存在统计 学意义。本研究涉及 的 ( P= 0 . 0 2 5);a级 活 动 率 显 著 升 高 ( 2 2 . 8 4 ±5 . 2 8 )v s 计 量资料均采用 t 榆验进行统计 分析 ;涉及 的分类 资料均采用 ( 1 9 . 9 8 ±3 . 5 7 , ( P= 0 . 0 3 8 精 子 总数 显 著 升 高 ( 1 0 8 . 5 8 ±8 . 5 9) 卡 方检 验进 行 统 计 分 析 。 v s( 8 3 . 2 8 ±6 . 4 9)M / g j a c ,尸= 0 . 0 0 0);正 常形 态精 子 率 显 著 升 2 结 果 高 ( 1 9 . 8 5 ±7 . 4 9)v s( 1 3 . 4 9±5 . 3 9),P= O . 0 0 0 。 2 . 1 术 后临床 疗效及 并发症 。3 0例 患者 中 ,1 例 ( 3 . 3 3 % )术 综上所述 ,腹 腔镜下精索静 脉高位结扎术是安全有效的 , 后 卅现 阴囊 气肿 ,1 例 ( 3 . 3 3 %) 现阴囊 水肿 ,经 对症 处理 显 著提 高了患者精液质量 ,值 得进一 步推广 。 后均好 转。术后 1月时,2 7例 ( 9 0 . 0 0 % )临床症状消 失,3例 参考 文献 ( 1 0 。 0 0 % )临 床 症 状 减 轻 。 [ 1 ] E v e r s J H ,C o l l i n s J ,C l a r k e J .S u r g e r y o r e m b o l i s a t i o n f o r 2 . 2 术前 及术 后 1 月时 精液 参数 比较 。与术前 相 比,术 后患 者 精 子 密度 显 著歹 t ‘ 高 ( 2 2 . 3 1 ±1 0 . 5 2) v s( 1 6 . 7 3 ± 7 . 5 4)M / ml , P= O . 0 0 2);a + h级 活 动 精 子 率 显 著 升 高 ( 4 4 . 3 9 ±1 5 . 3 9 )v s ( 3 7 . 3 2±1 6 . 3 0 ) %, ( P = 0 . 0 2 5 ) ; a 级 活 动 率显 著升 高 ( 2 2 . 8 4±5 . 2 8 ) v q , . ( 1 9 . 9 8± 3 . 5 7 , ( P= 0 . 0 3 8 精 子 总数 显 著 升 高( 1 0 8 . 5 8 ±8 . 5 9) 、 r s( 8 3 . 2 8 ±6 . 4 9) M/ E j a c ,P= 0 . 0 I X ) );正 常 形 态 精 子 率 显 著 升 高 ( 1 9 . 8 5 ±7 - 4 9)v s( 1 3 . 4 9 ±5 . 3 9),P= O . 0 0 0 。

丝线结扎阑尾及系膜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丝线结扎阑尾及系膜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丝线结扎阑尾及系膜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分析目的探讨丝线结扎阑尾残端及系膜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5月~2012年10月收治的58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阑尾残端及系膜丝线结扎处理,观察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本组58例患者无中转开腹阑尾切除术,无术中大出血等症。

手术时间15~80 min,平均(33±5 )min,平均住院(4.8±1.2)d。

对本组患者进行为期3~12个月的随访观察,均无粘连性肠梗阻及戳孔疝发生。

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采用丝线结扎阑尾残端及系膜,安全可靠、手术费用低,消除钛夹留置体内对患者心理及CT、磁共振检查不利影响。

Observation of therapeutic effects and complications标签:阑尾切除术;腹腔镜手术;阑尾炎德国妇科医师Semm于1983年成功完成世界上首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1aparoscopic appendectomy,LA)[1]以来,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已被广泛的应用。

LA较开腹阑尾切除术具有恢复快,切口感染、肠粘连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术后疼痛轻,美容效果好等优点[2]。

但LA术中使用钛夹、生物夹等材料处理阑尾残端及阑尾系膜,给患者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影响和经济压力,通过对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5月~2012年l0月间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用丝线结扎阑尾及系膜58例的临床观察,无出血、肠粘连等并发症,临床效果好,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58例,男22例,女36例,年龄14~70岁,平均(34.5±2.3)岁。

发病至手术时间为6~72 h,平均(12.3±3.4)h。

全部病员有转移性右下腹疼痛或右下腹疼痛史等典型的病史,32例伴有恶心呕吐,3例伴有腹泻。

入院查体:37.4~39.0℃40例,18例体温正常。

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62例麻醉体会

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62例麻醉体会

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62例麻醉体会【摘要】目的探索小儿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方法及管理。

方法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中连续监测ECG、HR、MAP、SpO2、PETCO2。

观察其在CO2气腹前后的变化。

结果术中气腹前后ECG、HR、MAP、SpO2无显著变化(P>0.05),PETCO2显著升高(P<0.01),所有患儿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结论CO2气腹对小儿生理功能有一定干扰。

麻醉处理有一定难度,但只要做好充分术前准备,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合理用药,加强呼吸循环功能监测,就能使小儿腹腔镜手术的麻醉顺利完成。

【关键词】小儿;腹腔镜;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腹腔镜手术因其具有创伤小、机体扰乱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而在小儿外科迅速发展起来,而CO2气腹是目前腹腔镜手术人工气腹的常规方法。

CO2对人体循环、呼吸及神经内分泌代谢产生一定影响,而小儿对缺氧耐受差,幼儿腹腔容积小,腹膜吸收CO2快,易发生高CO2血症,所以腹腔镜手术的麻醉处理有一定的难度及独特之处。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男55例,女7例,其中单侧腹股沟斜疝38例,双侧斜疝27例,年龄3月~14岁,体质量3.5~40 kg。

ASA分级Ⅰ~Ⅱ级。

1.2 麻醉方法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前常规禁食禁水,术前30 min 肌内注射阿托品0.15 mg/kg。

对不合作患儿入手术室前肌内注射氯安酮6 mg/kg,入手术室后开放静脉,静脉滴注乳酸钠林格氏液10~20 ml/kg,面罩吸氧,静脉注射芬太尼2 μg/kg,异丙酚2 mg/kg,顺苯磺胺阿曲库胺0.15 mg/kg,麻醉满意后行气管插管,接麻醉机控制呼吸。

麻醉机呼吸参数为:潮气量10~12 ml/kg,呼吸频率15~30次/min,呼吸比为1∶1.5。

术中持续静脉泵入丙泊酚1.5~2 mg/(kg&#8226;h),每隔25~30 min追加顺苯磺胺阿曲库胺,持续吸入恩氟烷,维持麻醉。

建立气腹后根据PETCO2调节呼吸参数,主要增加RR,少量增加VT,PETCO2<50 mm Hg(1 mm Hg=0.133 kPa),控制气腹压力8~12 mm Hg,低流量进气。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与剥脱术】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与剥脱术】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与剥脱术】麻醉起效后,患者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于腹股沟韧带下方3~4cm处,以卵圆窝为中点作一与腹股沟韧带平行的斜切口,长约6cm。

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浅筋膜,显露卵圆窝,解剖大隐静脉与股静脉汇合处。

解剖出旋髂浅静脉,腹壁浅静脉、阴部外静脉及股内、外侧静脉,分别予以结扎切断。

游离大隐静脉至与股静脉交界处,在距股静脉0.5~1cm处结扎并钳夹大隐静脉。

近端双重结扎,远端用止血钳暂时钳夹等待剥离。

将大隐静脉远端用蚊式钳钳夹牵开管口,插入静脉剥离器,暂用丝线结扎控制出血,将剥离器向小腿方向慢慢推进。

当剥离器进至内踝上方后,于该处切一小口,分离切断大隐静脉,远端结扎,近端则结扎于剥离器上。

然后向上拉出剥离器,将大隐静脉慢慢抽出。

在严重曲张的大隐静脉分支处仔细切开皮肤,在皮下作潜行分离,结扎切断交通支,将曲张静脉充分剥离切除。

术毕。

【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麻醉起效后,患者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

取右肋缘下斜切口,长约7厘米。

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前鞘、钝性分离腹直肌、切开腹直肌后鞘及壁腹膜,护皮进入腹腔。

探查腹腔见腹腔内无明显腹水及渗液。

胆囊充血、肿胀,大小约为8×4cm,胆囊内可扪及数枚结石,胆囊与周围组织广泛粘连。

胆总管增粗,直径约1.0厘米,胆总管内未扪及明显结石,肝脏、胰腺未见异常,根据术中探查情况,决定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

分离胆囊周围粘连,沿胆囊的底部及两侧,距肝床1厘米处切开胆囊两侧浆膜,自胆囊底部向胆囊颈方向,将胆囊从胆囊床上逐步游离。

剪开胆囊三角区上腹膜,钝性分离,显露胆囊管与胆总管,距胆总管0.5厘米处切断胆囊管使胆囊完整摘除,胆囊管残端分别结扎与贯穿缝扎各一次,胆囊床彻底止血后用丝线间断缝合关闭。

在十二指肠上缘纵行切开胆总管,用胆道镜探查,胆道内未见结石。

缝闭胆总管上切口。

在Winslow孔处放置腹腔引流管一根引流。

术野内仔细止血,检查器械敷料对数后,逐层关腹。

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中应用直针一次穿入疝囊高位结扎的效果观察

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中应用直针一次穿入疝囊高位结扎的效果观察

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中应用直针一次穿入疝囊高位结扎的效果观察1. 引言1.1 疝气病是小儿常见的外科疾病之一疝气病是小儿常见的外科疾病之一。

腹股沟斜疝是小儿疝气中最为常见的类型之一,通常表现为腹股沟区域突出物,易受外力影响而加重。

腹股沟斜疝若不及时处理,不仅会影响小儿正常生活和运动,还可能出现并发症,如扭转性腹股沟斜疝。

对于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治疗需要及时有效。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手术在小儿疝气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比传统的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受到医生和患者的青睐。

在这种背景下,直针一次穿入疝囊高位结扎技术应运而生,为小儿腹腔镜腹股沟斜疝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这种技术的出现,为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带来了希望,也让医生在手术中更加精准和高效。

本文将重点观察该技术在小儿腹腔镜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和经验积累。

1.2 腹腔镜手术在小儿疝气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腹腔镜手术在小儿疝气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腹腔镜手术已经成为小儿疝气治疗的主流方式之一。

相比传统的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美容效果好等优点,因此备受医生和患者的青睐。

腹腔镜手术通过腹壁小孔进入腹腔进行操作,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手术部位,精准地完成手术操作。

在小儿疝气治疗中,腹腔镜手术可以有效修复腹股沟斜疝等疝气病,术后效果良好,术后并发症率低,患儿术后疼痛轻微,不会留下明显的手术疤痕。

由于腹腔镜手术在小儿疝气治疗中的优势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开始采用这种先进的手术方式。

患儿及家长也更愿意选择腹腔镜手术治疗疝气,以期望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和术后生活质量。

可以说腹腔镜手术在小儿疝气治疗中已经成为一种得到广泛应用的先进技术,为患儿的健康带来了更好的保障。

2. 正文2.1 直针一次穿入疝囊高位结扎是一种新的手术技术直针一次穿入疝囊高位结扎是一种新的手术技术,相较于传统手术方法有着独特的优势。

腹腔镜下保留睾丸动脉及淋巴管高位结扎精索内静脉治疗精索静脉曲张(65例报告)

腹腔镜下保留睾丸动脉及淋巴管高位结扎精索内静脉治疗精索静脉曲张(65例报告)

腹腔镜下保留睾丸动脉及淋巴管高位结扎精索内静脉治疗精索静脉曲张(65例报告)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保留睾丸动脉及淋巴管的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效果。

方法回顾分析65例行腹腔镜下保留睾丸动脉及淋巴管的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Artery-Lymphatics Sparing Laparoscopic Varicocelectomy,ALSLV)的原发性精索静脉曲张患者临床资料。

结果65例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为(38.5±6.5)min。

术后平均随访1.5~2.5年,精液参数提高率72.3%(47/65);自然妊娠率52.3%(34/65);睾丸疼痛发生率为0(0/65);睾丸萎缩发生率为0(0/65);鞘膜积液发生率为0 (0/65);复发率为6.1%(4/65)。

结论腹腔镜下保留睾丸动脉及淋巴管的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术手术可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精液质量改善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腹腔镜;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睾丸动脉;淋巴管精索静脉曲张为男性常见病,腹腔镜下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该病的优越性已得到公认,但是否要保留睾丸动脉和淋巴管争议较大,各家意见不一。

2006年1月~2010年1月,我们为收治65例原发性精索静脉曲张患者行腹腔镜下保留睾丸动脉及淋巴管的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临床随访资料完整,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65例,年龄19~40岁,平均25岁;其中单纯左侧40例、右侧9例、双侧16例;曲张Ⅱ度43例、Ⅲ度22例;患侧阴囊坠痛不适52例;婚后不育48例;病程0.5~5.5年,平均3.5年。

所有患者均经彩色多普勒检查诊断为精素静脉曲张并排除由于静脉癌栓、血栓等原因造成的继发性精素静脉曲张。

1.2 方法气管插管全麻或硬膜外麻醉,脐下缘弧形切口,置入气腹针,建立人工气腹,气腹压力约14 mmHg (1mmHg=0.133kPa)。

《2024年腹腔镜集束性精索内血管高位结扎术治疗双侧精索静脉曲张的疗效分析》范文

《2024年腹腔镜集束性精索内血管高位结扎术治疗双侧精索静脉曲张的疗效分析》范文

《腹腔镜集束性精索内血管高位结扎术治疗双侧精索静脉曲张的疗效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针对男性生殖系统疾病的诊疗手段日益丰富。

其中,精索静脉曲张作为一种常见的男性生殖系统疾病,其治疗方法也经历了不断的创新与优化。

腹腔镜集束性精索内血管高位结扎术作为治疗双侧精索静脉曲张的先进技术,其疗效及安全性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分析该手术的治疗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二、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了自2018年至2023年间在我院接受腹腔镜集束性精索内血管高位结扎术治疗的双侧精索静脉曲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2. 手术方法腹腔镜集束性精索内血管高位结扎术采用微创技术,通过腹腔镜操作,精确找到精索静脉并实施高位结扎。

手术过程中,医生需确保不损伤其他组织,并尽量减少手术创伤。

3. 疗效评估术后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评估内容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生活质量等指标。

三、结果1. 手术效果腹腔镜集束性精索内血管高位结扎术治疗双侧精索静脉曲张的手术时间相对较短,平均手术时间较传统手术方法有明显缩短。

同时,术中出血量也显著减少,显示了该手术的微创优势。

2. 术后恢复术后患者恢复较快,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

大多数患者术后无明显疼痛,能够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生活。

3. 并发症发生率该手术方法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主要并发症包括轻度血肿和感染等,经过及时处理后均能得到良好控制。

4. 生活质量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精索静脉曲张相关的症状如阴囊坠胀、疼痛等得到有效缓解。

四、讨论腹腔镜集束性精索内血管高位结扎术在治疗双侧精索静脉曲张中展现出了显著的疗效。

其微创特性不仅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中出血量,还加速了患者的术后恢复。

同时,该手术方法在减少并发症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也表现优异。

这些优势使得腹腔镜集束性精索内血管高位结扎术成为治疗双侧精索静脉曲张的优选方法。

然而,尽管该手术方法具有诸多优点,仍需注意其适用范围及操作技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刘荫华,姚宏伟.第7版日本《大肠癌诊疗规范》解读与结直肠癌手术实践[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2,32(9):790鄄713.[9]KobayashiM,OkamotoK,NamikawaT,etal.Laparoscopiclymphnodedissectionaroundtheinferiormesentericarteryforcancerinthelowersigmoidcolonandrectum:isD3lymphnodedissectionwithpreservationoftheleftcolicarteryfeasible?[J].SurgEndosc,2006,20(4):563鄄569.[10]SekimotoM,TakemasaI,MizushimaT,etal.Laparoscopiclymphnodedissectionaroundtheinferiormesentericarterywithpreservationoftheleftcolicartery[J].SurgEndosc,2011,25(3):861鄄866.DOI:10.1007/s00464鄄010鄄1284鄄7.[11]KomenN,SliekerJ,deKortP,etal.Hightieversuslowtieinrectalsurgery:comparisonofanastomoticperfusion[J].IntJColorectalDis,2011,26(8):1075鄄1078.DOI:10.1007/s00384鄄011鄄1188鄄6.[12]SeikeK,KodaK,SaitoN,etal.LaserDopplerassessmentoftheinfluenceofdivisionattherootoftheinferiormesentericarteryonanastomoticbloodflowinrectosigmoidcancersurgery[J].IntJColorectalDis,2007,22(6):689鄄697.DOI:10.1007/s00384鄄006鄄0221鄄7.[13]LangeJF,KomenN,AkkermanG,etal.Riolan′sarch:confusing,misnomer,andobsolete.Aliteraturesurveyoftheconnection(s)betweenthesuperiorandinferiormesentericarteries[J].AmJSurg,2007,193(6):742鄄748.DOI:10.1016/j.amjsurg.2006.10.022.[14]BonnetS,BergerA,HentatiN,etal.Hightieversuslowtievascularligationoftheinferiormesentericarteryincolorectalcancersurgery:impactonthegainincolonlengthandimplicationsonthefeasibilityofanastomoses[J].DisColonRectum,2012,55(5):515鄄521.DOI:10.1097/DCR.0b013e318246f1a2.[15]郑民华,马君俊,臧潞,等.头侧中间入路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5,18(8):835鄄836.DOI:10.3760/cma.j.issn.1671鄄0274.2015.08.030.[16]MuronoK,KawaiK,KazamaS,etal.Anatomyoftheinferiormesentericarteryevaluatedusing3鄄dimensionalCTangiography[J].DisColonRectum,2015,58(2):214鄄219.DOI:10.1097/DCR.0000000000000285.(收稿日期:2016鄄06鄄09)(本文编辑:卜建红)DOI:10.3760/cma.j.issn.1671鄄0274.2016.08.017作者单位:510080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中心通信作者:宋新明,Email:songxm888@163.com肠系膜下动脉的高位结扎秦长江宋新明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mesorectalexcision,TME)出现之后,直肠癌的术后复发率明显降低,患者的5年生存率也明显提高。

虽然TME已经得到了外科医生的广泛认可,但是,对于肠系膜下动脉(inferiormesentericartery,IMA)的处理方式仍有争论。

目前,IMA的结扎水平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位于IMA根部的高位结扎,即自腹主动脉发出后的IMA起始处结扎;一种是低位结扎,即保留左结肠动脉(leftcolicartery,LCA)的结扎。

本文结合笔者经验与体会,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过程中是否需要高位结扎IMA。

一、IMA根部淋巴结清除的必要性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是进展期直肠癌转移的最主要途径,出于对淋巴结清扫范围及肿瘤根治性方面的考虑,目前美国约有69%的患者采用IMA高位结扎[1]。

IMA高位结扎可以最大限度地清除病灶,对IMA根部淋巴结的清扫更加充分,一般可以保证12~14枚以上的淋巴结总收获数量,从而为准确进行直肠癌病理分期及术后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2]。

而不可否认的是,IMA的低位结扎确实降低了淋巴结的收获数量,从而影响了术后准确的病理分期,而且无法实现对第3站淋巴结的评估,故对患者的预后不能做出更准确的判断[3]。

而笔者通过Meta分析发现,常规IMA高位结扎能够提高直肠癌患者的术后5年生存率[4]。

国外学者Hida等[5]也认为,IMA高位结扎能够获得准确的肿瘤分期,同时提高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率。

此外,Kanemitsu等[6]进行的回顾性队列研究也表明,对于第3站淋巴结存在癌转移的患者来说,行IMA的高位结扎并行IMA根部的淋巴结清扫可以改善患者长期预后。

我们中心自1993年对直肠癌常规开展IMA高位结扎,发现其对直肠癌术后并发症、生存率和复发率影响不明显,但可延迟肿瘤复发时间[7]。

故直肠癌手术进行IMA高位结扎对患者而言是有益的。

二、IMA结扎水平对吻合口瘘的影响吻合口瘘是直肠癌术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吻合口瘘的发生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吻合口的血供、吻合口的张力等。

IMA根部高位结扎后,吻合口的血供主要来自结肠中动脉形成的边缘动脉。

尽管理论上IMA高位结扎可能降低远端结肠的血供,但目前循证医学研究表明,IMA高位结扎与保留左结肠动脉相比,并不增加吻合口瘘的发生率[8]。

Hall等[9]对IMA高位结扎前后结肠组织的氧合作用进行分析,发现动脉结扎后横结肠及降结肠组织的氧合作用并没有受到明显影响。

最近有学者研究发现,IMA根部高位结扎后,结肠血流灌注并没有明显降低[10]。

因此,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在许多研究中,高位结扎IMA并没有导致吻合口瘘发生率的升高[8,11]。

我们在实践中发现,IMA行高位结扎切断后,降结肠至吻合口肠管一般无明显缺血性改变;我们中心的直肠癌手术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9.7%,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11]。

除了吻合口血供外,吻合口的张力也被认为是影响术后吻合口瘘的重要因素之一[12]。

有学者研究表明,高位结扎比低位结扎可以多获得10cm的游离肠段[13]。

相对于保留左结肠动脉的低位结扎,IMA根部的高位结扎手术操作简单,可以使结肠更加游离,更有效地保证吻合口无张力[14]。

虽然有一些学者认为,在IMA低位结扎的情况下可以保证足够的远端结肠长度,但需要较高的手术操作技巧和较长的手术操作时间[15]。

而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在IMA根部高位结扎能更好地松解降结肠,有利于降低吻合口张力,虽然切断了左结肠动脉,只要游离降结肠时小心保留边缘动脉弓的完整,足以保证降结肠的血供。

因此,行IMA高位结扎是安全可靠的。

三、IMA结扎水平对盆腔自主神经损伤的影响由于IMA根部无自主神经纤维分布,从保护自主神经的角度来说,IMA最安全的结扎位点在其根部;除此之外,IMA主干及分支均无安全的结扎点[16]。

IMA根部无自主神经分布的解剖特点为腹腔镜下高位结扎IMA提供了解剖窗口,从而避免了盆腔自主神经损伤,对于术后排尿功能及性功能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17]。

另外,IMA分支解剖在个体之间变化较大,存在多种分型,行IMA低位结扎易造成神经、血管的副损伤,进一步导致吻合口缺血及盆腔自主神经损伤[17]。

笔者早期的开腹手术发现,在IMA根部高位结扎不仅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排尿功能和性功能,且能保证手术的根治性,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18]。

而由于腹腔镜的局部放大作用,能够更清晰地显示盆腔自主神经,其在IMA根部高位结扎对腹下神经干的保护更有优势。

当然,笔者并非提倡对所有患者均盲目地进行IMA高位结扎,对于糖尿病、动脉硬化及可能存在的中结肠动脉狭窄、结肠边缘动脉弓闭塞或缺乏Riolan血管弓者的直肠癌患者,在不牺牲肿瘤根治性及降低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前提下,可采用IMA低位结扎。

参考文献[1]AugestadKM,LindsetmoRO,ReynoldsH,etal.Internationaltrendsinsurgicaltreatmentofrectalcancer[J].AmJSurg,2011,201(3):353鄄358.DOI:10.1016/j.amjsurg.2010.08.030.[2]KimJC,LeeKH,YuCS,etal.Theclinicopathologicalsignificanceofinferiormesentericlymphnodemetastasisincolorectalcancer[J].EurJSurgOncol,2004,30(3):271鄄279.DOI:10.1016/j.ejso.2003.12.002.[3]KawamuraYJ,UmetaniN,SunamiE,etal.Effectofhighligationonthelong鄄termresultofpatientswithoperablecoloncancer,particularlythosewithlimitednodalinvolvement[J].EurJSurg,2000,166(10):803鄄807.DOI:10.1080/110241500447443.[4]陈仕才,宋新明,陈志辉,等.肠系膜下动脉结扎方式对乙状结肠癌和直肠癌患者预后影响的Meta分析[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0,13(9):674鄄677.DOI:10.3760/cma.j.issn.1671鄄0274.2010.09.013.[5]HidaJ,OkunoK.Highligationoftheinferiormesentericarteryinrectalcancersurgery[J].SurgToday,2013,43(1):8鄄19.DOI:10.1007/s00595鄄012鄄0359鄄6.[6]KanemitsuY,HiraiT,KomoriK,etal.Survivalbenefitofhighligationoftheinferiormesentericarteryinsigmoidcolonorrectalcancersurgery[J].BrJSurg,2006,93(5):609鄄615.DOI:10.1002/bjs.5327.[7]陈创奇,詹文华,汪建平,等.肠系膜下动脉高位结扎对直肠癌切除术后预后的影响[J].癌症,2000,19(9):918鄄921.DOI:10.3969/j.issn.1000鄄467X.2000.09.020.[8]CirocchiR,TrastulliS,FarinellaE,etal.Hightieversuslowtieoftheinferiormesentericarteryincolorectalcancer:aRCTisneeded[J].SurgOncol,2012,21(3):e111鄄e123.DOI:10.1016/j.suronc.2012.04.004.[9]HallNR,FinanPJ,StephensonBM,etal.Hightieoftheinferiormesentericarteryindistalcolorectalresections鄄鄄asafevascularprocedure[J].IntJColorectalDis,1995,10(1):29鄄32.[10]Ruteg覽rdM,HassménN,HemmingssonO,etal.AnteriorResectionforRectalCancerandVisceralBloodFlow:AnExplorativeStudy[J].ScandJSurg,2016,105(2):78鄄83.DOI:10.1177/1457496915593692.[11]Ruteg覽rdM,HemmingssonO,MatthiessenP,etal.Hightieinanteriorresectionforrectalcancerconfersnoincreasedriskofanastomoticleakage[J].BrJSurg,2012,99(1):127鄄132.DOI:10.1002/bjs.7712.[12]NanoM,DalCorsoH,FerronatoM,etal.Ligationoftheinferiormesentericarteryinthesurgeryofrectalcancer:anatomicalconsiderations[J].DigSurg,2004,21(2):123鄄127.DOI:10.1159/000077347.[13]BonnetS,BergerA,HentatiN,etal.Hightieversuslowtievascularligationoftheinferiormesentericarteryincolorectalcancersurgery:impactonthegainincolonlengthandimplicationsonthefeasibilityofanastomoses[J].DisColonRectum,2012,55(5):515鄄521.DOI:10.1097/DCR.0b013e318246f1a2.[14]FürstA,BurghoferK,HutzelL,etal.NeorectalreservoirisnotthefunctionalprincipleofthecolonicJ鄄pouch:thevolumeofashortcolonicJ鄄pouchdoesnotdifferfromastraightcoloanalanastomosis[J].DisColonRectum,2002,45(5):660鄄667.[15]LangeMM,BuunenM,vandeVeldeCJ,etal.Levelofarterialligationinrectalcancersurgery:lowtiepreferredoverhightie.Areview[J].DisColonRectum,2008,51(7):1139鄄1145.DOI:10.1007/s10350鄄008鄄9328鄄y.[16]张策,李国新,丁自海,等.直肠癌外科与自主神经保留:肠系膜下动脉结扎的神经解剖因素[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6,26(1):49鄄52.DOI:10.3321/j.issn.1673鄄4254.2006.01.008.[17]MuronoK,KawaiK,KazamaS,etal.Anatomyoftheinferiormesentericarteryevaluatedusing3鄄dimensionalCTangiography[J].DisColonRectum,2015,58(2):214鄄219.DOI:10.1097/DCR.0000000000000285.[18]秦长江,任学群,孙嵩洛,等.全直肠系膜切除加盆腔自主神经保留术在男性直肠癌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20(23):3641鄄3643.(收稿日期:2016鄄06鄄16)(本文编辑:卜建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