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经济学》第五章
管理经济学每章小结

管理经济学每章小结绪论管理经济学是一门如何把经济学(主要是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和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实践的学科。
管理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都研究企业的行为,都要根据对企业目标的假设,再结合企业内外的环境来研究。
但两者又是有区别的。
微观经济字是一门理论科学,研究的是抽象的企业;而管理经济学则一门应用科学,研究的现实的企业。
微观经济学是以企业的唯一目标是追求最大利润为假设的;而管理经济学则认为现实企业的目标从短期看,只能是有条件地谋求尽可能多的利润;从长期看,则是追求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微观经济学是以企业所处环境的全部信息已知为假设的,据此来研究企业行为的一般规律;而管理经济字则认为企业的环境信息是不确定的,因而需要依靠多种学科的知识对有关的数据进行预测和估计,在不确定条件下进行具体决策。
管理经济学借用微观经济学的一些基本经济分析方法和原理作为自己的理论支柱。
它们是:建立经济模型、边际分析法、需求弹性原理、关于市场机制和市场竞争的基本原理、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机会成本概念和资金的时间价值等。
正是这些理论支柱大大提高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管理决策的科学水平。
企业的目标可以分为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
企业的短期目标总是多样化的,尽管利润是其中一个重要目标。
企业的长期目标则是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企业利润可以分为会计利润、经济利润和正常利润。
经济利润等于销售收入减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资源用于其他的、次好的用途所可能得到的净收入。
经济利润是企业资源优化配置的指示器,因而是决策的基础。
会计利润是不能用于决策的。
正常利润是指业主如果把他在本企业的投资用于其他相同风险的事业所可能得到的收入,这笔支出是为把业主的资金留住在本企业所必需的,它属于机会成本性质。
还可以把企业的成本分外显成本和内含成本,两者的和等于机会成本。
第一章市场供应及其运行机制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在一定条件下,消费者愿意购买并能够买得起的某种产品或劳务的数量。
管理经济学第五章

AFC:平均固定成本。
AVC:平均变动成本。
AFC、AVC均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
Managerial Economics
成 本 函 数
3、边际成本(MC):指由于增加一单位
产品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或改变。
TC dTC MC Q dQ
三、短期成本曲线及其特征
所谓“短期”,是指这个时期很短,以致在诸 种投入要素中至少有一种或若干种投入要素的数量 不变。其特点在于:有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之分。
的数量为OQ*。
Managerial Economics
成 本 函 数
一般讲企业的最优规模与一定产量上企业的最优 规模是指两种不同的情况。 五、成本曲线的应用 1、生产任务的分配。 例:假如公司所属两家工厂的边际成本是随产量 的增加而增加的,公司应当怎样在两家工厂之间 分配任务,使总成本最低?
Managerial Economics
成 本 函 数
在长期中,企业可以根据它所要求达到的产量来调整生
产规模,从而始终处于最低AC状态。所以,LAC曲线 可视为许多条短期AC曲线的包线。即由无数条短期A C曲线交点以下部分构成,其形状也呈“U”形。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形,表明产量与LAC之间 存 在着一种一般规律。当规模很小时,一般是规模收益递 增,平均成本呈下降趋势。但当规模继续增大时规模收 益近乎不变,平均成本趋于稳定。如果规模再扩大,规 模收益处于递减阶段,AC曲线又开始上升。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就是工厂的最优规模,它
Managerial Economics
Managerial Economics
成本利润分析
因为任何管理决策都要进行成本利润分析,只 有降低成本和增加利润的方案,才是可接受的 方案。下面我们主要阐述:
管理经济学_第五章 生产

A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B X
26
例:排放费对企业投入的影响
企业经常将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三废”向自然界排放,以降 低生产成本。然而,这种做法对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担,导致社会 资源低效配置。为了纠正这种负面影响,政府可以对企业排污费来 影响企业行为。 以钢铁企业为例,在没有征收排污费的情况下,企业每月生产 2000吨钢材,使用2000小时机器和10000加仑的水。企业使用1小时 机器的成本为200元,每向河中排放1加仑废水的成本为50元。如果 政府对企业排放的废水每加仑征收50元排污费,将会对企业的行为 产生什么影响?
0 12 27 42 56 68 76 76 74
平均产量
—— 12 23.5 14 14 13.6 12.7 10.9 9.2
边际产量
—— 12 15 15 14 12 8 0 -2
6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如果其他条件保持不变,持续增加一种投入要素
的数量,超过一定数量后,所得到的边际产量将 会递减。
4
第二节 一种变动要素的生产系统
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
总产量:一定数量投入要素所获得的全部产量 TP 平均产量:每单位投入要素所获得的产量
AP
边际产量:增加一个单位投入要素所引起的产 量增加量
MP TP X
5
TP X
AAA公司的产量
劳动
0 1 2 3 4 5 6 7 8
总产量
比较征收排污费前后企业的要素使用量
27
(接上页)
右图中:A点为征收排污费之 资本(机器) 前的要素最优组合状态; B点为征收排污费之后的要素 最优组合状态。 从图中可以看出,征收排污费 B 之后,企业将会减少废水的排 A 放量,因为这将导致企业的总 成本降低。
管理经济学第五章成本利润分析

54
55
56
范围经济性
一家企业生产多种产品的总成本低于如每种产 品分别由一家企业生产所需成本的总和时,就 存在范围经济性。
范围经济性的程度(SC)可由下列公式来衡量:
SC C(QX ) C(QY ) C(QX , QY ) C(QX , QY )
例:P189, T5
58
第4节 贡献分析法及其应用
P188:复习思考题1,2
15
第2节 成本函数
16
成本函数导源于生产函数
图5—1
17
图5成本函数与长期成本函数
短期是指至少有一种投入要素的投入量固定不 变,故短期成本中有固定成本。主要用于日常 经营决策。
长期是指所有投入要素的投入量都是可变的, 故长期成本都是变动成本。主要用于长期规划。
62
贡献分析法的应用
是否接受订货
如果企业面临一笔订货,其价格低于单位产 品的全部成本,对这种订货,企业要不要接受?
63
贡献分析法的应用
是否接受订货
[例5—5]大陆仪器公司生产各种计算器,一直 通过它自己的销售网进行销售。最近有一家大 型百货商店愿意按每台8元的价格向它购买20 000台X1—9型的计算器。大陆公司现在每年 生产X1—9型160 000台,如果这种型号的计算 器再多生产20 000台,就要减少生产更先进的 X2—7型计算器5 000台。与这两个型号有关的 成本、价格数据见表5—8。
1
第5章 成本利润分析
•第1节 管理决策中几个重要的成本概念 •第2节 成本函数 •第3节 规模经济性和范围经济性 •第4节 贡献分析法及其应用 •第5节 盈亏分析法及其应用 •第6节 成本函数的估计 (略)
2
第1节 管理决策中几个重要的成本概念
管理经济学第五章生产理论(2024版)

第一节 企业生产
一.生产函数的含义
生产函数是指在一定技术条件下生产要素的投入 量与产品最大产出量之间的物质数量关系。
一般形式: Q = f(X1,X2,X3,……Xn)。在 应用中必须通过假设加以简化,如单一可变要素, 二元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的估计与需求函数估计一样,也要用计 量经济学方法。
之,如果MPl /Pl<MPk/ Pk,则要增加在资本方面花费。 这个结论可以推广到多个要素的最佳组合决策。
要素最佳组合与利润最大化
要素最佳组合条件也可由利润函数对L和K分别求 偏导数并等于零求解来证明。
利润函数π=TR-TC=PQ-TC最大的必要条件为: (1) π/ L=P Q/ L- TC/ L=0, 即 P=Pl/MPl (2) π/ K=P Q/ K- TC/ K=0, 即 P=Pk/MPk 可见, P= Pl / MPl = Pk / MPk。说明要素最佳组
三.生产函数与技术进步
生产函数反映的是技术不变条件 下投入产出之间的数量关系,技
术图示进:步生引产起函生数产曲函线数移本动身。的改变。Q
内涵扩大再生产与外延扩大再生 产;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技术进步往往与固定生产要素、 生产规模、培训和教育、新产品 开发等活动有关,需要一定的的
载体。
Q=f(L) Q=f(L)
3.等产量曲线图:
对应于一个生产函数 及其推导得出的等产 K 量曲线方程式,每给 定一个产量水平Qi, 就可以画出一条等产 量曲线,全部等产量 曲线共同组成等产量 曲线图。(Qi称为转 移参数)
K = φ(L)
Q4 Q3 Q1 Q2 L
4.等产量曲线图的特点:
(1)任何两条等产量曲线都不能相交; (2)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曲线代表产量越高; (3)向右向下倾斜,斜率为负,表明两种要素
管理经济学第5章-决策

当代决策理论
核心内容
决策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决策程序就是整个 管理过程。
发展方向
采用现代化的手段和规范化的程序,以系统理 论、运筹学和电子计算机为工具,把古典决策 理论与行为决策理论有机结合起来,既重视科 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的应用,又重视人的积 极作用。
决策的原则
满意原则,非最优原则。 原因:
很难收集到反映外界情况的所有信息; 决策者的利用能力也是有限的; 人们对未来的认识能力和影响能力是有限的; 即使人们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找到最优方案,但
实施的代价往往很大,与其可能带来的收益相 比可能并不合算。
决策的类型
分类标准 决策影响的时间
集体决策方法 活动方向决策方法 活动方案决策方法
决策的方法
集体决策方法
头脑风暴法 名义小组技术 德尔非法
活动方向决策方法
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 政策指导矩阵
活动方案决策方法
确定型决策方法 风险型决策方法 不确定型决策方法
头脑风暴法
原则: 1 对别人的建议不作任何评价; 2 建议越多越好,不考虑建议的质量,想到什 么就说什么; 3 鼓励独立思考,广开思路,想法越新颖、奇 异越好; 4 可以补充和完善已有的建议,以使它更具有 说服力。
原有利润R=(P-Cv)×Q-F
=(50-20)×50万-1000万=500万元
应生产产品数量Q=
F+R P-Cv
= (1000+125)+975 50-(20-5)
=60万件
风险型决策方法
适用条件
决策方案未来存在两种以上的自然状态
无法知道哪种状态会发生
《管理经济学》课程笔记

《管理经济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管理经济学基础一、管理经济学的性质与任务1. 管理经济学的定义:管理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将经济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应用于企业和其他组织的决策过程中,以帮助管理者在有限资源的约束下,做出最优的资源配置和经营决策。
2. 管理经济学的特点:- 微观性:管理经济学专注于单个企业或组织的经济行为,而不是整个经济体系。
- 实用性:管理经济学提供了一系列分析工具和模型,可直接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 多学科性:管理经济学融合了经济学、数学、统计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 决策导向:管理经济学的核心在于提供决策支持,帮助管理者做出更好的决策。
3. 管理经济学的任务:- 提供决策工具:管理经济学为管理者提供了一套分析工具,如成本分析、需求预测、投资评估等。
- 优化资源配置:管理经济学帮助企业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分配资源以实现最大化的效益。
- 增强企业竞争力:通过分析市场和竞争环境,管理经济学帮助企业制定策略,提高市场竞争力。
- 评估风险与不确定性:管理经济学提供方法来评估和应对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二、企业的性质及其目标1. 企业的性质:- 经济实体:企业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拥有自己的资产、负债和权益。
- 利润追求者:企业的首要目标是追求利润,这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 市场参与者:企业在市场中与其他参与者(如消费者、供应商、竞争对手)互动。
2. 企业的目标:- 经济目标:包括利润最大化、成本最小化、市场份额扩大、收入增长等。
- 社会目标:企业还应承担社会责任,如环境保护、员工福利、社区服务等。
- 长期目标:企业的长期目标是持续成长和价值最大化,确保企业在未来市场中保持竞争力。
三、管理经济学的六个决策依据1. 成本与收益分析:- 成本概念: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总成本、边际成本等。
- 收益概念:总收入、边际收入、利润等。
- 成本-收益比较:确保项目的收益大于成本,实现盈利。
管理经济学第五章

2、扩张线与长期总成本 3、市场需求与长期平均成本 4、长期边际成本
Slide 28
长期成本函数
厂商在长期规划内,可以选择使生产某一预期产量水平 成本最低的投入要素组合。利用已有的生产方法和技术,厂 商可以选择工厂的规模、设备的种类和规格,劳动技能和原 材料,把它们组合起来形成生产预期产量的最低成本。
» 最低效率规模 (MES)
本最低的最小规模。 » 现代企业管理提供了避免规模不经济的方法 ,包括利润中心,转移定价以及把绩效与刺 激挂勾等。
Slide 35
厂商为何不断地调整规模? ——长期效益优于短期效益 K
300 200 100
K2
L2 C1
C2
C3
L
Slide 36
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
• 长期平均成本在比较低的产量范围内下降 的原因可归为规模经济:
• 学习曲线关系可写成 C = aQb, 式中的C 为第Q个单位的投入成本。 • 两边取(自然)对数, 我们得到: log C bl = log a + blog Q • 系数b说明学习效应的大小。
» 如果b=0, 那么成本不变。 b » 如果b > 0, 那么成本随产量上升而上升, 这种情况与学习效应相反。 » 如果b < 0, 那么成本随产量上升而下降,这 种情况就是学习效应。
显性成本,
包括象劳动、原材料、供应品、租 金、利息和公共事业费用
隐性成本,
是由业主- 经理已经投到生产既定产量 过程中的时间和资本的机会成本。它们 一般不能从厂商财务报表中的成本数字 中反映出来。
Slide 8
三、增量成本和沉没成本
1、增量成本
因作出某一决策而引起的全部成本变化。 (例如:增加一条新的生产线,或收购一家企业 带来的成本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aw of Diminishing Returns to a Factor
Illustration of Diminishing Returns to a Factor
Typically, increased specialization and better utilization of other factor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allow factor productivity to grow.
Diminishing Returns to a Factor Concept
The law of diminishing returns (the 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returns) states that the marginal product of a variable factor must eventually decline as more of the variable factor is combined with other fixed resources.
ridge lines marginal revenue product economic efficiency net marginal revenue isocost curve (or budget line) constant returns to scale expansion path in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 de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 output elasticity power production function productivity growth labor productivity multifactor productivity
inputs in small increments.
.
Returns to Scale and Returns to a Factor
Returns to scale measure output effect of increasing all inputs.
Returns to a factor measure output effect of increasing one input.
If MPX=∂Q/∂X> 0, total product is rising. If MPX=∂Q/∂X< 0, total product is falling (rare).
Average product
APX=Q/X.
.
.
Total, Marginal, and Average Product
Production Analysis and Compensation Policy
Chapter 5
.
Chapter 5 OVERVIEW
Production Functions Total, Marginal, and Average Product Law of Diminishing Returns to a Factor Input Combination Choice Marginal Revenue Product and Optimal Employment Optimal Combination of Multiple Inputs Optimal Levels of Multiple Inputs Returns to Scale Production Function Estimation Productivity Measurement
.
Chapter 5 Kon function discrete production function continuous production function returns to scale returns to a factor total product marginal product average product law of diminishing returns isoquant technical efficiency input substitution marginal rate of technical
.
Production Functions
Properties of Production Functions Production functions are determined by
technology, equipment and input prices. Discrete production functions are lumpy. Continuous production functions employ
Observations:
When MP = 0, TP is at its maximum When MP > AP, AP is increasing When MP < AP, AP is decreasing When MP = AP, AP is at its maximum
.
Law of Diminishing Returns to a Factor
In practice it is very rare to see input combinations that exhibit increasing returns for any factor. With increasing returns to a factor, an industry would come to be dominated by one very large producer―and this is seldom the case. Input combinations in the range of diminishing returns are commonly observed.
.
Total, Marginal, and Average Product
Total Product
Total product is total output.
.
Marginal Product
Marginal product is the change in output caused by increasing input 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