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植物组培实验报告

植物组培实验报告

植物组培实验报告植物组培技术是指利用植物体细胞分裂和分化的能力,通过体外培养的方法,使其成为整株植物的过程。

该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植物育种、遗传工程、植物繁殖等领域。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植物组培技术对不同植物品种的影响,探究其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价值。

实验材料:本次实验选用了四种不同的植物品种,分别为玉米、小麦、水稻和大豆。

实验所需的试剂包括MS培养基、植物生长素、植物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等。

实验步骤:1.植物材料的准备将四种植物的种子经过消毒处理后,将其在无菌条件下播种在MS 培养基上。

2.植物细胞的分离将培养基上生长的植物幼苗取出,进行细胞分离。

将其放入含有植物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震荡培养。

3.植物组织的培养将分离出来的细胞放入含有植物生长素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组织培养。

待组织生长出来后,再将其移植到含有植物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细胞分裂和分化。

4.植物的生长与繁殖将培养好的植物幼苗移植到含有适量营养物质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生长。

当植物幼苗长大后,可以进行繁殖试验,检测组培植物在遗传性状上的变化。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我们发现不同植物品种对组培技术的适应性不同。

在四种植物品种中,水稻和大豆的组培效果最好,生长速度较快,成活率较高;而小麦的组培效果较差,生长速度较慢,成活率较低。

在遗传性状上,我们也发现组培植物与自然生长的植物有一定的差异,但并不影响其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结论:植物组培技术是一种高效、快速的植物育种方法。

通过本实验,我们发现植物品种对组培技术的适应性不同,需要根据具体品种加以调整。

虽然组培植物与自然生长的植物在遗传性状上存在差异,但并不影响其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植物组培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将会对植物育种和植物繁殖领域带来更多的变革。

小麦论文范例

小麦论文范例

小麦组织培养研究进展摘要:小麦组织培养是利用基因工程改良小麦品种的重要基础和保证。

对不同小麦外植体 (幼胚、幼穗、成熟胚、幼叶、根、小孢子、花药、原生质体等)组织培养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小麦,外植体,组织培养Abstract :Wheat tissue culture is the foundation and assurance of improving wheat by plant gene engineering. different wheat explants, such as immature embryo, inflorescence, mature embryo, young leaf, root, microspore,anther, protoplast,were cultured to obtain regenerative plants, the advances of study on which were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Keywords: Wheat ,Explant,Tissue culture;1. 前言小麦是世界上分布范围和栽培面积最广,总产量最多的粮食作物,在我国种植面积仅次于水稻,是我国人民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运用基因工程进行小麦品种改良越来越受到国内外育种家的重视,并已成为世界各国作物遗传育种优先研究的课题之一。

而外源基因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向小麦的转移要求建立高效的离体培养系统,这种系统必须对广范围的基因型而言是快速、可靠和适用的。

因此,小麦高效组织培养系统的建立仍是许多研究者关注的科学问题之一。

2. 小麦组织培养研究现状幼胚组织培养自1978 年Shimada成功地通过小麦幼胚培养获得再生植株以来,幼胚被共认为是小麦组织培养最有效、最理想的外植体来源之一。

在小麦幼胚培养中,如何确定胚龄是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首先是如何确定胚龄的衡量标准问题,一些学者选用“一定长度”或“直径”的胚作为衡量胚龄的标准。

小麦愈伤组织诱导及其植株再生研究进展

小麦愈伤组织诱导及其植株再生研究进展
存在较多的问题。如细胞胚发生能力和再生植株的 诱导率极低、 胚性愈伤组织难以通过继代保存等。 一些研究还指出, 不同的材料对于建立较好的再生 系统存在明显的差异。
1.1 幼胚
色, 脊部由光亮转变为无光泽并具一层绒毛时,幼 胚刚好发育到透明的后期和半透明期, 该时期仅有 几小时, 此时取材的幼胚培养效果最好。 这一形态 指标的发现为取材节省了大量时间, 并大大减缓了 接种压力。另有很多研究表明, 幼胚的发芽问题主 要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 一是幼胚的日 一般取 龄, 材于1 ~1 日 2 6 的幼胚接种,在此范围内, 胚龄越大 发芽机率越大; 二是培养品 基因型, 种的 不同的品 种在相同胚龄条件下发芽率也不相同, 基因型对小 麦离体培养影响程度和大小的意见目 前尚未统一,
颖原基形成期至雌雄蕊原基形成期之间对小麦幼穗
大部分研究指出: 成熟胚与幼胚相比, 虽然愈 伤组织的芽分化频率较低, 至今还没有一套相对成 熟的诱导培养方法, 但因易于获取, 不受季节植株 发芽时期的限制, 具备取材方便、操作简单、愈伤
组织成长快和一次成苗率高等特点已得到广泛的研
究应用。 刊丁莉萍等采用小麦成熟种子离体完整 .少周 胚为外植体的诱导频率达到10 %, 0 分化频率达到
有相当多的学者认为基因型只影响了愈伤组织的分
化能力。王常云等对1 个小麦品种进行离体培养, 5 结果诱导率达到了10 %,而品种间分化率有明显 0 的差异。l 杨淑慎等研究认为幼胚比成熟胚容易诱 q l 导的原因是幼胚组织比 较幼嫩, 接近胚性细胞, 更
加 易 化 11 容 分 。‘ ,
1.2 幼穗 以小麦幼穗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全苗的
摘 要: 小麦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是应用植物墓因工程改良小麦品质的重要墓础和保证,综述了 近 年来小麦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的研究情况。研究资料表明: 小麦组织培养中,不同来源和不同生理状态的

小麦成熟胚组织培养及遗传转化研究进展_陶丽莉

小麦成熟胚组织培养及遗传转化研究进展_陶丽莉

麦类作物学报 2008,28(4):713-718Journal of Triticeae Crops小麦成熟胚组织培养及遗传转化研究进展陶丽莉1,殷桂香2,1,叶兴国1(1.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业部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国家基因资源与遗传改良重大科学工程,北京100081;2.长江大学农学院,湖北荆州434025) 摘 要:小麦成熟胚转化体系的建立对促进小麦基因工程研究和功能基因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小麦成熟胚具有取材方便、不受季节限制等优点,已成功应用于小麦组织培养及遗传转化研究,可望取代幼胚成为小麦遗传转化的方便受体。

本文就目前小麦成熟胚组织培养及遗传转化研究进行了综述,目的是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小麦成熟胚再生体系和转化体系提供参考。

目前国内外采用较多的小麦成熟胚培养方式主要有完整成熟胚培养、胚乳支撑成熟胚培养、成熟胚刮碎培养和成熟胚切割培养等。

对培养基中激素种类、浓度配比的优化也进行了较多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结果。

利用基因枪轰击法和农杆菌介导法转化小麦成熟胚均成功获得了转基因植株,证明小麦成熟胚及其愈伤组织作为受体进行遗传转化研究具有可行性。

关键词:小麦;成熟胚;组织培养;遗传转化 中图分类号:S512.1;S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1041(2008)0420713207Progress Outline of Wheat Tissue Culture and G enetic T ransformationby Using Wheat Mature Embryos As ExplantsTAO Li2li1,YIN G ui2xiang2,1,YE Xing2guo1(1.National Key Facilities for Crop Gene Resources and Genetic Improvement,Key Laboratory for Crop Genetics and Breedingof Agricultural Ministry,Crop Sciences Institute,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Beijing100081,China;2.Agronomy College of Yangtze University,Jingzhou,Hubei434025,China)Abstract:Wheat mat ure embryo has been regarded as a high potential explant s for plant regeneration and genetic t ransformation because of some distinguish advantages such as easy collection all t he year round,consistent p hysiological stat us and econo mic experiment p rocess.In t he last ten years a great success has been achieved on t he tissue cult ure and t ransformation of wheat by using mat ure embryos worldwide.To get good regeneration system,t he mat ure embryo s are tested to be cult ured by several ways including whole embryo cult ure,endosperm2supported embryo cult ure,t hin embryo fragment s cult ure,and cutting embryo cult ure t reat ment s.The effect s of concent rations and combinations of va2 rious growt h regulators on callus induction and plant regeneration have also been st udied,and some a2 vailable result s obtained.U sing t he mat ure embryo s as target tissues,transgenic plant s have been re2 ported mediated wit h Agrobacterium technique and biolistic particle approach,proving t he bright pos2 sibility of t he explant s employed in wheat t ransformatio n.We summarized here t he progress of wheat mat ure embryo cult ure and t ransformation to p rovide reference for t he optimization of t he bot h sys2 tems.Efficient systems of t he wheat mat ure embryo cult ure and t ransformation will remarkably p ro2 mote wheat genetic engineering improvement and f unctional genomics st udy.K ey w ords:Wheat;Mat ure embryo s;Tissue cult ure;Transformation3收稿日期:2008202205 修回日期:2008205220基金项目:国家“863”项目(2007AA10Z129)。

不同小麦品种成熟胚愈伤组织的培养研究

不同小麦品种成熟胚愈伤组织的培养研究

lsi utno ieet utrs ees nfa t ieet i eice e t f 4D cne t tn C nls n hsr erhepo dtef tr u dci f f rn el ̄l w r i ic l dfrn t t nr n o2,. ocnr i ,l oc i ti e ac x le a os n o d ia T g in y f w hh m ao uoJ s r h c
g n t r so ma in i ia, e e i t fr t n Ch n c a n o Ke ywo d rs Wh a :Mau e e r o a l s et t r mb y :C l u
小麦 是世界 上最 重要 的 粮食 作物 之 一 , 我 国为 仅次 在 于水稻的第 2 大粮 食作物 , 因而 小麦 品种 的遗 传改 良一直倍
t n r e ovo s . ec l s n u t nrt iee t ut asa a h da i o b s g2 n / .一 da d y ' i s aen C l i a b i l al d ei a si df r lv r l r c e hg a 8 % yu i v L2 4 D a d i h co s s i . a— o t uy ui o e n n e i le s hs n n g n hli c
i vt os d" efc r i u ni ha clsidci .I eut Pai p a e ̄ tlm f lr e bys o dic aete au nu — n i t t yt ts n ecn w et al utn slI l n u w r t uel o ue m r u r s l si c r u h a o f o l g u n o R cg dh u a m o cl n e hcl d

小麦组培实验报告

小麦组培实验报告

一、实验简介实验名称:小麦组培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小麦组培实验,了解小麦组织培养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外植体消毒、诱导生根和愈伤组织诱导等操作步骤,为小麦遗传育种和基因工程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至X月X日实验地点:XX农业大学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二、实验材料1. 小麦种子:选用优良品种XX小麦种子,新鲜、无病虫害。

2. 诱导培养基:MS培养基(添加植物激素:6-BA 2.0 mg/L、NAA 0.5 mg/L)3. 生根培养基:1/2MS培养基(添加植物激素:NAA 0.5 mg/L)4. 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MS培养基(添加植物激素:6-BA 1.0 mg/L、NAA 0.1mg/L)5. 外植体消毒剂:70%酒精、0.1%氯化汞6. 实验器具:超净工作台、解剖镜、无菌操作台、剪刀、镊子、移液枪、培养皿、培养瓶等三、实验方法1. 外植体消毒将小麦种子在70%酒精中浸泡30秒,取出后在0.1%氯化汞溶液中消毒5分钟,然后用无菌水冲洗3次。

2. 诱导生根将消毒后的外植体接种到诱导生根培养基中,每瓶接种3个外植体,置于培养室内培养。

3. 愈伤组织诱导将消毒后的外植体接种到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中,每瓶接种3个外植体,置于培养室内培养。

4. 观察记录每隔一定时间观察外植体生长状况,记录外植体分化、生根和愈伤组织形成情况。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外植体消毒效果通过实验观察,消毒后的外植体生长状况良好,无污染现象,说明消毒效果较好。

2. 诱导生根在诱导生根培养基中,外植体在培养10天后开始分化出绿色芽苗,培养20天后芽苗长至1-2厘米,培养30天后芽苗长至3-5厘米。

同时,部分芽苗开始生根,生根数量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加。

3. 愈伤组织诱导在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中,外植体在培养5天后开始形成愈伤组织,培养10天后愈伤组织面积增大,培养15天后愈伤组织呈乳白色、半透明状。

五、实验结论1. 小麦组织培养技术可以有效地诱导外植体分化、生根和愈伤组织形成。

组培实验报告结果(3篇)

组培实验报告结果(3篇)

第1篇一、实验简介实验名称: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实验目的: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探究植物细胞分裂、分化和再生能力,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操作流程,并观察培养过程中植物组织的生长变化。

实验材料:水稻、玉米、小麦等植物叶片、茎段、愈伤组织等。

实验方法: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对植物叶片、茎段、愈伤组织进行体外培养,观察其在不同培养基、激素浓度、光照条件下的生长和分化情况。

二、实验结果与分析1. 培养基对植物组织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培养基对植物组织的生长和分化具有显著影响。

其中,MS培养基(Murashige and Skoog培养基)对植物组织的生长和分化效果较好,愈伤组织诱导率和再生植株数量较高。

(1)MS培养基在MS培养基中,水稻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率为80%,玉米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率为75%,小麦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率为70%。

再生植株数量分别为:水稻40株,玉米30株,小麦20株。

(2)改良MS培养基在改良MS培养基中,水稻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率为70%,玉米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率为65%,小麦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率为60%。

再生植株数量分别为:水稻25株,玉米20株,小麦15株。

2. 激素对植物组织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激素对植物组织的生长和分化具有显著影响。

其中,生长素(IAA)和细胞分裂素(KT)对植物组织的生长和分化效果较好。

(1)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浓度对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当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浓度分别为0.5mg/L和0.1mg/L时,水稻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率达到最高,为80%。

玉米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率达到最高,为75%。

小麦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率达到最高,为70%。

(2)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浓度对再生植株数量的影响当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浓度分别为0.5mg/L和0.1mg/L时,水稻再生植株数量为40株,玉米再生植株数量为30株,小麦再生植株数量为20株。

3. 光照条件对植物组织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光照条件对植物组织的生长和分化具有显著影响。

小麦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小麦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小麦育种技术研究进展摘要:在众多粮食作物中,小麦是全世界种植面最大、产量最多的一种,在解决人类粮食需求问题上具有重要作用。

文本分析了常规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远缘杂交育种,以及分子设计育种等技术在小麦遗传改良中的应用进展,希望对相关问题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小麦育种;遗传改良;技术应用一、常规育种所谓常规育种,是指种内品种杂交选育纯种品种的过程,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多,也是见效最好的一种育种方式。

常规育种这一方法所面向的性状改良群体是非常多的,变异范围也比较广,对作物品种创新有着较为突出的贡献。

但同时我们需要注意到,因为它是种内品种杂交,多数情况下是在普通小麦基因间进行基因重组,进而得到新的品种,所以经常需要不断引入新的外来基因才能满足新品种的育成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使生产变得越来越复杂。

另外,抗性基因与病菌生理小种变化也存在一定冲突,会使基因丧失掉已形成的抗性。

二、人工诱变育种植物基因突变在自然界中时有发生,但相比人工诱变,自然突变的频率还是比较低的。

所谓自然突变,是指事物受到自然环境变化影响,或者其自身的遗传结构本身不太稳定而发生的基因突变。

人工诱变育种的灵感便来自于自然突变,当把某些目标植物置于高仿真环境下时,它们的基因突变率将会大大提高,使带有明确目的的定向创造和筛选基因变异成为可能。

大量实践证明,诱变育种技术在作物品种改良上有着独特的作用。

在小麦诱变育种行为中,人们通常会采用三种方式来在短时间内获得有利用价值的突变体,从而提升育种效率和水平,即物理诱变、化学诱变、生物诱变。

(一)物理诱变育种在进行物理诱变时,主要使用的诱变剂有x射线、γ射线、β射线,以及中子,相比β射线和中子,x射线与γ射线应用的较多。

其原理是,利用上述三种射线的高能量特点与强穿透力特点,对被试作物原子的内层电子进行激活处理,已使它的共价键形成断裂,从而改变原有染色体结构。

使用中子作诱变剂则有所不同,由于它本身不带电,所以若想完成对被试作物染色体的改变,我们需要把注意力放在其与被试作物原子核的撞击行为上,因为这个过程可以使原子核变换产生γ射线等能力交换,进而引发变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农业科学
1 .7 胚轴与胚芽鞘 刘选明等报道[33 ],利用小麦胚轴及胚芽鞘为外
植体建立了体细胞无性系,并获得了可用于突变体
诱导与筛选的胚性愈伤组织细胞,而且得出结论,胚
轴的愈伤组织诱导率高于胚芽鞘,且胚轴愈伤组织பைடு நூலகம்
生长状态也优于胚芽鞘,但目前关于胚轴及胚芽鞘
作外植体诱导愈伤的报道很少,需进一步研究。
1 外植体来源
目前研究报道的小麦外植体源有幼胚、幼穗、成 熟胚、幼叶、根、种子、花药、胚轴和胚芽鞘等。张根 发曾经提出,脱分化能力与再分化过程具有一致性, 认为外植体的类型对小麦体细胞组织再生能力影响 很大。 1 .1 幼胚与幼穗
幼胚是目前公认最好的小麦外植体源,其愈伤 组织的诱导和植株再生能力最高。但小麦幼胚的培 养再生过程往往表现出明显的基因型差异,不同的 小麦基因型可以在致密愈伤组织的诱导、分化及分 化能力的保持等方面表现出较大差异[6 !9 ]。此外, 选择适宜的幼胚取材时期对获得相对较好的培养效 果是十分重要的。有文献报道,通过对30 个品种 (系)的研究,确立了小麦幼胚最佳取材时期的种子
Research Advances of Wheat Tissue Cult ure
LI na ,JI AO Zhen ,GU Yun- hong ,@I n Guang- yong
(Provi ncial key Laboratory of Ion Bea m Bi oengi neeri ng ,Zhengzhou Uni versit y ,Zhengzhou 450052 ,Chi na )
有研究表明,小麦花药愈伤组织的再生能力很 强,经基因枪轰击后比较容易获得转基因植株,因而 也是小麦转基因的良好受体[29 ]。但花药培养在基 因型间的差异非常明显[30 ,31 ],故筛选出适合花药培 养的优良基因型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韩玉琴 曾报道[32 ],小麦花药愈伤组织产生的时期对其分化 的影响很大。前期产生的愈伤组织分化率较高,随 着花药培养时间的延长,其愈伤组织的分化能力逐 渐减弱,而白苗率却相对较高。这可能与花药在含 2 ,4 - D 的培养基上时间过长有关,其作用机理还有 待进一步探讨。
Abstract :Wheat tissue cult ure is t he f oundati on and assurance of i mprovi ng Wheat Cualit y by plant gene engi neeri ng . I n t he diff erent tissue cult ure syste ms ,diff erent Wheat explants ,such as i mmat ure e mbryo ,i nflorescence ,mat ure e mbryo ,young leaf ,root ,seed ,ant her ,pl u malar axis and e mbryonic bud sheat h ,Were cult ured t o obtai n regenerati ve plants ,t he research advances of Which Were su mma-
胚轴和胚芽鞘:种子经0 .1 % HgCl 2 消毒后接 种在 N6 、MS 的 无 激 素 培 养 基 上,在(25 3 )C , 1 200 l x 的光照条件下培养,待种子萌发至1 !2 c m 时,切取胚轴、胚芽鞘用于愈伤组织的诱导。
2 .2 培养基 因供试小麦品种不同,不同实验的侧重点不同,
幼穗:剥 出 幼 穗 外 层 叶 鞘,截 取 最 后 一 节 6 ! 7 c m,端口封Parafil m,0 .1 % HgCl 2 消毒4 !7 mi n , 无菌水洗3 !5 次,在无菌条件下将幼穗剥离出,切 成1 !2 mm 的穗段,接种。
成熟胚:小麦成熟种子经70 % 乙醇浸泡5 mi n , 无菌水冲洗 5 次,浸种 12h ;70 % 乙醇浸泡 1 mi n , 0 .1 % HgCl 2 浸泡20 mi n ,无菌水冲洗4 !5 次后在 无菌条件下剥取胚,盾片向下接种。
相比较而言,幼穗虽然比幼胚愈伤组织出现晚, 生长慢,植株再生绿苗率低,但在众多外植体中,幼 穗也不失为一种具有较高再生率的好材料。但不足 之处是幼胚和幼穗作为外植体源受到季节的限制, 在小麦生育期中适合取材的时间很短,且很难保证 其生育期的一致性,另外,材料的播种亦受季节的限 制[5 ,11 ]。为了找到既适合于培养又易获得的 外 植 体,人们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小麦成熟胚可以有效 克服幼胚与幼穗的上述不足。 1 .2 成熟胚
根:小麦种子经70 % 乙醇浸泡30 s ,5 % 次氯酸 钠灭菌20 mi n ,无菌水冲洗3 次,接种于 MS 培养 基,暗处20 C 发芽,1 周后切除芽,将剩下的胚乳部 分和根一起接种。
种子和花药:小麦成熟种子和孕穗期的花药消
毒方法同成熟胚,然后直接接种于培养基上。接种
种子时注意种子的腹沟朝上。
rized i n t his paper . Key words :Wheat ;Tissue cult ure ;Explant ;Plant regenerati on
小麦是世界上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榜首的重要 粮食 作 物。综 合 世 界 粮 农 组 织(FAO )的 统 计 报 告[1 ],1999 年,世界小麦种植面积达 2 .14 亿 h m2 , 1997 !1999 年世界平均总产量为5 .88 亿t 。而且 小麦蛋白质含量可达其干重的10 % ,是人类蛋白质 的主要摄入来源。实践证明,利用植物基因工程改 良小麦品质是一行之有效的途径[2 ,3 ]。虽然转化方 法较多且日趋成熟,但限制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是小麦的植株再生频率低,而且建立稳定的小麦再 生体系也比较困难。所以,在小麦组织培养过程中, 建立高频率的植株再生体系是小麦转化成功的重要 基础和保证,而研究小麦组织培养条件和植株再生 频率的影响因素则是小麦生物技术育种中一个亟待 解决的课题[4 ,5 ]。笔者就不同来源和不同生理状态 的小麦外植体通过不同组培体系而最终获得再生植 株的进展作一简要概述。
幼叶:先将种子用70 % 乙醇浸泡1 !2 mi n ,无 菌水冲洗2 次,再用0 .1 % HgCl 2 灭菌10 !12 mi n , 无菌水冲洗4 !5 次,然后接种到培养基上,在25 C 条件下培养,每日光照12 h ,待幼苗长至 5 !8 c m 时,从基部向顶部将叶片横切成2 mm 左右的小段, 按顺序接种。
河南农业科学
小麦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李 娜,焦 浈,谷运红,秦广雍
(郑州大学离子束生物工程省重点实验室,河南 郑州 450052 )
摘要:小麦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是应用植物基因工程改良小麦品质的重要基础和保证。对 不同小麦外植体(幼胚、幼穗、成熟胚、幼叶、根、种子、花药、胚轴和胚芽鞘等)通过不同组培体系最 终获得再生植株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小麦;组织培养;外植体;植株再生 中图分类号:$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3268(2005 )08 -0011 -05
! 组培体系的建立
2 .1 材料处理 据文献报道,组织培养中不同小麦外植体的处
理方法不尽相同。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在实验基础上
总结出的较好的材料处理方法。
幼胚:取开花后14 !20 d 的小麦幼穗,剥出种 子,70 % 乙 醇 消 毒 1 mi n ,无 菌 水 洗 涤 1 次,再 用 0 .1 % HgCl 2 消毒5 mi n ,无菌水洗3 !5 次,无菌条 件下用镊子和解剖针将幼胚取出,盾片向下接种。
1 .5 种子 以成熟种子作为组织培养材料,从其体细胞直
接诱导产生胚性愈伤组织的研究较少。从目前研究 现状来看,如果从种子体细胞直接产生愈伤组织,不 受时间和季节的限制,是最快速和简便的方法,已在 水稻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在小麦上还存在 诱导率偏低的问题。有文献报道[27 ],用小麦整粒种 子作为外植体,诱导率极低,其愈伤组织是由胚轴细 胞形 成 的,呈 透 明 状,生 长 缓 慢。 而 程 在 全 等 报 道[28 ],通过对影响小麦种子体细胞产生愈伤组织的 几个主要因素的效应进行分析,已初步探讨出提高 小麦种子体细胞产生胚性愈伤组织的有效途径。结 果表明,用 小 麦 种 子 体 细 胞 产 生 愈 伤 组 织,种 子 经 4 C1 个月低温处理,用 MSP 培养基,种子腹沟朝 上接种,每天10 !14 h 白炽光照,多数小麦材料的 愈伤诱导率可显著提高,而且产生的愈伤组织大多 是胚性愈伤组织,易再分化产生植株。 1 .6 花药
收稿日期:2004 -12 -28 基金项目: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2001BA302B -03 ) 作者简介:李 娜(1981 - ),女,河南开封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小麦遗传育种。
·11 ·
2005 年第8 期
形态指标:在幼种子发育到嫩绿色,脊部由光亮转变 为无光泽并具一层绒毛时,幼胚刚好发育到透明的 后期和半透明期,该时期仅有几小时,此时取材的幼 胚培养效果最好。这一形态指标的发现为取材节省 了大量时间,并大大减缓了接种压力[10 ]。
实践证明,用小麦成熟胚作为外植体,可以保证 不同的个体间生理状况相似,而且取材方便,不受季 节限制,代价小,可大量获得。因此,已得到广泛的 研究应用[12 ]。但其愈伤组织的形成及植株再生能 力远远不 及 幼 胚 和 幼 穗,而 且 还 存 在 有 不 少 弊 端。 如伍碧华等报道,用成熟胚作外植体易被感染,感染 率高达 50 % 以 上,且 愈 伤 组 织 质 量 差,呈 水 浸 状。 于晓红等报道,用小麦成熟胚进行组织培养,愈伤组 织形成绿芽的频率较高。而唐宗祥等报道,实验中 采取切去果毛、2 次消毒的办法可以基本杜绝受感 染的现象。另外,采用切去胚芽和调整激素的办法 能够有效抑制愈伤组织的发芽。实验初步证明了用 成熟胚作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进而获得转基因小 麦的可行性[13 ]。以上研究表明,利用小麦成熟胚诱 导、分化再生植株的方法还有待继续探索,以期为小 麦育种寻求较好的转基因受体并建立成熟胚的小麦 再生体系,进而为小麦新品种的选育奠定基础。 1 .3 幼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