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菊花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药用菊花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一项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为药用植物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一种有

效的手段。菊花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

展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进步,药用菊花的组织培养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深入研究,

为药用菊花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新的方法。

一、药用菊花的生物学特性

菊花(Chrysanthemum indicum L.)是菊科植物的一种,是我国重要的中药材之一。

其主要化学成分是挥发油,还含有花青苷、黄酮类、烷醇类等多种成分。药用菊花具有止痛、镇痉、降压、解热、抗菌、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和保健

领域。

1.芽分化培养

芽分化培养是将离体苗培养在富含植物激素的培养基上,使其萌发芽尖并生长。芽分

化培养技术在药用菊花的组织培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可用于快速繁殖优良的菊花品种和

实现对菊花形态、生理特性的改变。

2.愈伤组织培养

愈伤组织是体细胞向幼芽态转化的产物,能够快速增殖并形成组织。药用菊花的愈伤

组织培养技术可以用于快速繁殖和改良优良的菊花品种、生产菊花活细胞浸膏等。同时,

愈伤组织培养也是进行基因工程改良的重要手段之一。

3.次生代谢产物的生产

药用菊花中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组织培养技术可以通过调控培养环

境中的生理、生化因素,使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得到提高。例如,在合适温度条件下,加

入一定比例的甘露醇,可以使菊花中挥发油的含量明显增加。

4.菊花的遗传改良

药用菊花的遗传改良可以通过诱导基因突变、基因工程等手段实现。组织培养技术可

用于菊花生物的转化和选择,是进行遗传改良的基础性技术。

药用菊花的组织培养技术是实现其优良特性的快速繁殖、生产一定特定次生代谢产物、生物转化等方面的重要技术手段。组织培养技术还可以为药用菊花的遗传改良等方面提供

基础条件。因此,药用菊花组织培养技术在中药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菊花组织培养

摘要:菊花在花卉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而花瓣组织培养,可以缩短植物生长周期,还可使再生植株特性的变异更加丰富多彩,在菊花育种研究中涉及的细胞杂交和基因转移等生物技术的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1]。本实验是利用黄色菊花花瓣为外植体。在诱导培养中,控制6-BA的浓度1.0 mg/l ,NAA的浓度0.3mg/l,将已分化的细胞脱去分化状态,使其恢复到未分化的分生状态,然后进行再分化,最终形成完整的植株。 关键词:菊花激素诱导愈伤组织分化 1.前言 1.1实验背景 植物组织培养(tissue culture)是二十世纪初兴起的一项高新生物技术,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和植物组织培养的历史相比,中国的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算是比较早的,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在这方面就有所研究,但是大范围的发展起来还是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花药培养。 利用组织培养可以快速繁殖保存某些稀有植物或有较大经济价值的植物,挽救濒于灭绝的动植物,还可以为细胞杂交和基因转移等生物技术在育种研究中的应用提供帮助[1]。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甚至利用组织培养的花卉等发展装饰产业,作为一项实验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有着十分广阔的前景,如今已成为了生物领域里面十分活跃的技术[2~3]。 1.2实验目的 学习利用外植体诱导形成愈伤组织和愈伤组织分化培养的方法;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操作程序;初步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关键技术(培养基配置、灭菌、无菌操作、培养等)。1.3实验原理 植物组织培养是指植物的器官、组织或细胞,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接种在人工合成的培养基上,能发育成完整的植株。实现实验成功的基础理论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即植物的任何一个体细胞,具有完整的细胞核,具有整套的遗传信息,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发育成完整植株。 全能性的实现是通过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来实现的: 用于培养的器官、组织、细胞通称外植体,它们的细胞是高度分化的,培养的第一步

药用菊花规范化种植及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药用菊花规范化种植及深加工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一申请项目概述 1 二计划目标 7 第二章申请单位情况10 一基本情况 10 二人员及开发能力 11 三上年度单位财务状况12 四管理情况 12 第三章技术可行性和成熟性分析14 一技术创新性14 二成熟性和可靠性 18 第四章市场调查与竞争能力分析19 一产品的主要用途主要应用领域的需求未来市场预测 19 二国内同类产品主要研发机构和生产厂家情况 21 三产品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力替代进口或出口的可能性 22 第五章实施方案 23 一开发计划 23 二技术方案 24 三生产方案 28 四营销方案 33 五其它问题的解决方案34

第六章投资预算与资金筹措38 一投资预算 38 二新增资金的筹措 39 三资金使用计划39 第七章经济社会效益分析41 一成本分析 41 二经济效益分析43 三项目投资评价50 四社会效益分析55 第八章风险分析 58 一技术风险 58 二市场风险 58 三规避风险的主要措施58 第九章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说明60 附件目录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企业组织机构代码证 技术成果评审验收证书 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证书 省级科技成果登记证书 技术合作协议 贷款承诺函及担保合同

项目环评批复

第一章总论 一申请项目概述 一项目所处的技术领域 二主要内容 项目利用企业已取得的药用菊花规范化栽培配套技术建设药用菊花规范化种植基地10000亩建设加工厂房2000㎡建设仓库300㎡建设菊花提取物生产线1条菊花茶加工生产线1条 项目建成后达到年产菊花提取物150吨菊花茶400吨的能力实现产值5100万元 三创新点 1技术路线创新 一是根据不同地域和各类药材生物学特性优选出一批适宜本地不同环境条件下栽培的高产优质高效菊花品种同时总结出适合秦巴山区推广的规范化栽培配套技术二是走产业化开发路线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实现当地生物资源可持续发展 2产品结构创新 根据的和工艺性能在现有的基础上采取等措施对的工艺进行改良开发系列产品对中枢神经有镇静作用有作用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扩张冠状动脉作用有抑菌作用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霍乱弧菌乙型溶血型链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人型结核菌及流感病毒PR3株均有抑制作用制药保健品化妆品等各个领域5100万元带动1000农户从事药用菊花种植其中流转千亩土地的

新课标高中生物选修一专题三植物组织的培养技术课题1 菊花的组织培养

课题1 菊花的组织培养 [学习目标] 1.说明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 2.掌握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使用的无菌技术。(重难点) 3.学习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技术,进行菊花或其他植物的组织培养。 一、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过程及影响因素 1.植物组织培养 (1)理论基础:细胞的全能性。当植物细胞脱离了原来所在植物体的器官或组织而处于离体状态时,在一定的营养物质、激素和适宜的其他外界条件的作用下,就可能表现出全能性,发育成完整的植株。 (2)基本过程 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脱分化愈伤组织――→再分化根、芽→完整植株 ①细胞分化:在植物的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出现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②愈伤组织:由离体的植物组织或细胞经脱分化形成的一团排列疏松而无规则、高度液泡化的呈无定形状态的薄壁细胞。 ③脱分化:又叫去分化,是由高度分化的植物组织或细胞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 ④再分化:愈伤组织继续培养,重新分化成根或芽等器官的过程。 2.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的因素 (1)材料选取 ①不同的植物组织,培养的难易程度差别很大。 ②同一种植物材料,材料的年龄、保存时间的长短等也会影响实验结果。菊花的组织培养一般选择未开花植株的茎上部新萌生的侧枝。 (2)营养成分 常用的一种培养基是MS 培养基,主要成分包括: ①大量元素,如N 、P 、K 、Ca 、Mg 、S 。

②微量元素,如B 、Mn 、Cu 、Zn 、Fe 、Mo 、I 、Co 。 ③有机物,如甘氨酸、烟酸、肌醇、维生素,以及蔗糖等。 (3)植物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是启动细胞分裂、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性激素,二者的浓度、使用的顺序及用量的比例等都会影响实验结果。 (4)外界条件:如pH 、温度、光照等环境条件。一般而言,菊花的组织培养所需pH 为5.8左右 ,温度为18~22_℃,光照条件为每日用日光灯照射12 h 。 1.马铃薯长期种植,会因感染病毒而导致产量降低,要想提高产量、培育无病毒的马铃薯应该如何处理? 【提示】 植物的茎尖、芽尖等由于刚刚分化而成,病毒含量极少,甚至无病毒。可以用这部分组织进行植物培养,可获得脱毒苗。 2.植物组织培养中光照条件如何控制? 【提示】 组织培养过程中,若外植体无叶绿体(如根尖),脱分化时不需要光照,再分化时需要光照,以利于叶绿素的形成;若外植体含叶绿体,则需要光照,以便自养,提高成活率。 二、实验操作 制备MS 固体培养基:配制各种母液、配制培养基和灭菌 外植体消毒:嫩枝→流水冲洗――→吸干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 中摇动2~3次,持续6~7 s →无菌水中 清洗――→吸干放入质量分数为0.1%的氯化汞 溶液中1~2 min →在无菌水中至少清洗3 次 接种:所有的接种操作都必须在酒精灯旁进行。将菊

药用菊花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药用菊花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一项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为药用植物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一种有 效的手段。菊花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 展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进步,药用菊花的组织培养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深入研究, 为药用菊花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新的方法。 一、药用菊花的生物学特性 菊花(Chrysanthemum indicum L.)是菊科植物的一种,是我国重要的中药材之一。 其主要化学成分是挥发油,还含有花青苷、黄酮类、烷醇类等多种成分。药用菊花具有止痛、镇痉、降压、解热、抗菌、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和保健 领域。 1.芽分化培养 芽分化培养是将离体苗培养在富含植物激素的培养基上,使其萌发芽尖并生长。芽分 化培养技术在药用菊花的组织培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可用于快速繁殖优良的菊花品种和 实现对菊花形态、生理特性的改变。 2.愈伤组织培养 愈伤组织是体细胞向幼芽态转化的产物,能够快速增殖并形成组织。药用菊花的愈伤 组织培养技术可以用于快速繁殖和改良优良的菊花品种、生产菊花活细胞浸膏等。同时, 愈伤组织培养也是进行基因工程改良的重要手段之一。 3.次生代谢产物的生产 药用菊花中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组织培养技术可以通过调控培养环 境中的生理、生化因素,使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得到提高。例如,在合适温度条件下,加 入一定比例的甘露醇,可以使菊花中挥发油的含量明显增加。 4.菊花的遗传改良 药用菊花的遗传改良可以通过诱导基因突变、基因工程等手段实现。组织培养技术可 用于菊花生物的转化和选择,是进行遗传改良的基础性技术。 药用菊花的组织培养技术是实现其优良特性的快速繁殖、生产一定特定次生代谢产物、生物转化等方面的重要技术手段。组织培养技术还可以为药用菊花的遗传改良等方面提供 基础条件。因此,药用菊花组织培养技术在中药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植物组织培养发展现状研究[]

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研究进展 摘要:植物组织培养作为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的各个领域。本文综述了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现状,指出其在雨中和优种块繁等方面的科技支撑作用。同时概述了有关新技术的开发利用,及应用前景展望。 植物组织培养是从20世纪3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一项生物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胚胎、原生质体等,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进行繁殖的方法。由于是在试管内培养,且培养的是脱离植株母体的培养物,故也称离体培养或试管培养。 目前,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研究已经取得巨大的进展,在观赏植物,如菊花、牡丹、百合等方面有诸多应用。同时,许多观赏植物已经实现产业化生产,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快繁体系,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 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 组织培养的技术过程大致分为六步:植物培养材料的采集,培养材料的消毒预处理,制备外植体,接种和培养,根的诱导,炼苗移植。以上个步骤均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2 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现状

2.1 在植物育种方面的应用 2.1.1单倍体育种单倍体植株往往不能结实,难以进行繁殖。在培养中用秋水仙素处理,可使染色体加倍成纯合二倍体。这种培养技术在育种上的应用多为单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具有高速、高效、基因型一次纯合等优点。因此,通过花药或花粉的培养的单倍体育种已成为一种新的育种手段。 2.1.2 胚培养采用人工的方法在无菌条件县从种子中将成熟胚和未成熟的胚分离出来,然后放在人工合成的培养基上培养,使它发育成正常的植株,从而有效的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获得杂种植物。目前,在这一方面获得成功的自交或远缘杂交不亲和性植物有怀地黄、矮牵牛、普通小麦、黑小麦等。 2.1.3 培养细胞突变体在组织培养过程中,细胞处于不断分生状态,易受培养条件和外界环境(如放射、化学物质)的影响而产生诱变,从中可以筛选出对人们有利的突变体,从而培育新品种。如抗寒性,耐盐碱性突变新品种的培育。 2.1.4 细胞融合通过植物原生质体的融合,可以克服有性杂交不亲和性而获得体细胞杂种,从而创造出新种群或育成优良品种。目前采用细胞融合方法已培育出多种植物新品种。 2.1.5基因工程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建立植物的遗传再生体系,是转基因育种的关键所在。在1990年,我国自行研制的抗烟草花叶病毒烟草在辽宁进行了商业化种植,成为世界上第一例商业化生产转基因植株。目前我国转基因植株研发的整体水平在发展中国

菊花的组织培养实验设计

菊花的组织培养实验设计 引言概述: 菊花的组织培养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它可以用来研究菊花的生长发育、遗传变异以及植物组织的再生能力等。本文将介绍一种菊花的组织培养实验设计,包括实验材料的准备、实验步骤的安排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等。 一、实验材料的准备 1.1 菊花的种子: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的菊花种子作为实验材料。 1.2 培养基:准备含有适当濃度的植物激素的培养基,如MS培养基。 1.3 高温消毒器具:为了防止细菌和真菌的污染,需要准备高温消毒的器具,如高温培养箱。 二、实验步骤的安排 2.1 种子表面消毒:将菊花的种子表面进行消毒处理,以杀灭种子表面的细菌和真菌。 2.2 菊花的离体培养:将消毒后的种子放置在含有培养基的培养皿中,进行离体培养。 2.3 培养条件的调节:调节培养皿中的温度、光照和湿度等条件,以促进菊花的生长和发育。 三、实验结果的分析 3.1 菊花的生长情况:观察菊花在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包括根系的形成、茎的生长以及叶片的展开等。

3.2 菊花的再生能力:观察菊花在培养基上的再生能力,包括新芽的形成、花蕾的发育以及花朵的开放等。 3.3 菊花的遗传变异:通过观察不同菊花品种在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和形态变化,分析菊花的遗传变异情况。 四、实验注意事项 4.1 实验环境的准备:实验室应保持整洁,避免细菌和真菌的污染。 4.2 实验操作的规范:实验操作要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避免误操作导致实验结果的偏差。 4.3 实验结果的记录:实验过程中要及时记录实验结果,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讨论。 综上所述,本文介绍了一种菊花的组织培养实验设计,包括实验材料的准备、实验步骤的安排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等。通过这种实验方法,可以深入研究菊花的生长发育、遗传变异以及植物组织的再生能力等方面的问题。希望本文能为菊花的组织培养实验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菊花组织培养技术总结

菊花组织培养技术总结 一、引言 菊花是我国重要的观赏植物之一,其花色丰富,形态优美。为了满足 人们对于菊花的需求,研究人员不断探索菊花的培育和种植技术。其中,菊花组织培养技术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 二、菊花组织培养技术的基本原理 菊花组织培养技术是指将菊花的组织或细胞分离出来,在含有适当营 养物质的培养基中进行生长和分化,最终得到新植株或各种有用产物。 三、菊花组织培养技术的步骤 1. 材料准备:选取健康无病虫害的母株作为材料,并进行消毒处理。 2. 组织分离:将所需组织分离出来,如叶片、茎尖等。 3. 培养基配制:根据不同类型的组织选择不同类型和浓度的培养基, 并加入适当营养物质。

4. 培养条件调节:控制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以促进组织生长和分化。 5. 培养时间控制:根据不同类型的组织和培养目的,确定适当的培养时间。 6. 植株移栽:将培养好的植株移植到适当的土壤中进行生长。 四、菊花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 1. 菊花新品种选育: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可以选择优良材料进行杂交和筛选,从而培育出新品种。 2. 菊花生产:菊花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大量繁殖优良品种,提高生产效率。 3. 菊花药用价值开发: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可以获得具有药用价值的次生代谢产物。 五、菊花组织培养技术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1. 技术难度较大:菊花组织培养技术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对操作人员要求较高。

2. 成本较高:由于所需营养物质较多且价格较贵,导致成本较高。 3. 研究还不够深入:目前,菊花组织培养技术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展望: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研究的深入,菊花组织培养技术将会更加成熟和完善,为菊花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 六、结论 总之,菊花组织培养技术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虽然该技术存在一些问题,但随着科技进步和研究深入,相信这些问题都会得到有效解决。

药用菊花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药用菊花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菊花是一种常见的观赏植物,也是一种药食兼用的中药材,其具有清热解毒、平肝清热、消肿止痛、散血止血等功效,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药用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已成为现代研究开发新型中药材和传统中药材的重要手段之一。下面本文将着重探讨菊花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 一、菊花组织培养的研究历程 早在1970年代,我国就开始对盆栽菊花及其组织培养进行研究。1980年代初,我国的研究人员开始通过体细胞胚胎发生、突变体选育、花卉组培快速繁殖、观赏花卉遗传转化等技术,对菊花的开发利用尤其是新品种育成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如鲍达先等在20个菊花品种中筛选出胚性突变体,并以炮台绞推出的白花突变体为始祖株仍然广泛应用;1990年代,在菊花组织培养方面,研究人员主要将其用于花卉细胞微染、花卉基因转化和花卉产生多倍体等研究。 随着菊花组织培养技术的不断发展,研究人员发现,组织培养可以使菊花在不同生长条件下不断更新叶、茎、花、胚等各个部位的细胞,从而研究菊花的生长发育、培育功能菊花种质资源,也可用于药用材料的优化栽培及制备等研究。目前,菊花组织培养已在以下三个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 1.切花花杆保存 切花的耐水性、色泽、卫生度时效等是影响切花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在切花上应以组织培养为基础,使切花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界定出不同部位的组织培养方法,如花茎直接悬挂于液体主基质中、塑料凹槽培养、饰扣下悬挂培养、浸泡与一般放置均可保证切花质量及生理活性。 2.组织培养繁殖 简单有效的组织培养繁殖技术已是繁殖植物的理想方法。在菊花组织培养中,可进行性状突变、繁殖育种、多倍体育种、同时进行栽培及配合试验等。多倍体的实现可以改变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和形态特征,使新品种的形态性状与性能发生明显差异,该方法可显著地提高新品种的生产速度和数量。 3.二次代谢产物制备 菊花中含有多种二次代谢产物,包括黄酮类、芳香族化合物、萜类化合物等。这些活性成分对人体健康有重要作用,随着现代药物学的发展,针对这些二次代谢产物的制备技术也日趋成熟,其中代表有传统中药菊花活性成分提取技术和川芎炮制技术。菊花组织培

药用菊花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药用菊花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药用菊花是一种具有药用价值的重要植物,其花朵富含多种有益成分,具有清热、消炎、镇静等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中药制剂和保健品中。药用菊花的采摘季节短暂,且受气 候和地理环境的影响,产量和质量往往不稳定,这给菊花资源的供应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对药用菊花进行组织培养技术研究已成为当前的热点之一。本文将围 绕药用菊花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一、药用菊花的生物学特点 药用菊花又名菊花,为菊科植物,主要产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如湖北、四川、 云南等地。药用菊花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挥发油、黄酮类、酚酸类等,具有抗氧化、消炎、镇静、抗菌等多种药理作用。由于其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因此在市场上备受青睐。 传统的采摘方式使得菊花的资源开发和利用受到了限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利用组 织培养技术繁殖药用菊花成为了一种新的途径。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克服传统繁殖模式的种 种局限性,具有不受季节和环境限制、生长速度快、品质稳定等优点。药用菊花的组织培 养技术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二、药用菊花组织培养的研究现状 目前,关于药用菊花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研究者主要集中在 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了工作。 1. 选择适宜的组织培养基质 研究发现,不同的组织培养基质对于菊花的生长和繁殖有着重要的影响。针对菊花的 生长特点和生理需求,研究者通过改良培养基的配方,优化了培养基质的pH值、无机盐和有机添加剂的配比,使得菊花的生长速度和繁殖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2. 繁殖菊花的快速增殖技术 在组织培养技术中,如何实现药用菊花的快速增殖是一个重要问题。研究者通过调节 培养基的激素含量、控制光照和温度条件等手段,成功实现了菊花快速增殖的目标。还有 研究者利用离体茎段培养、叶片培养等技术途径,进一步提高了菊花的增殖率。 3. 对菊花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 菊花的药用价值主要体现在其次生代谢产物中,存在着多种具有药理活性的成分。利 用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者能够模拟和调控菊花的次生代谢过程,利用生物反应器和发酵技术,大规模地合成有益成分,这为药用菊花的产业化利用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安徽药用菊花产业化技术体系构建及应用

安徽药用菊花产业化技术体系构建及应用 安徽药用菊花产业化技术体系构建及应用是指在安徽省范围内建立起以药用菊花为主导的产业化技术体系,并利用该技术体系进行相关产品的推广和应用。 具体来说,安徽药用菊花产业化技术体系构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菊花种质资源的整合和选育:对安徽地区的菊花资源进行调查和整合,寻找菊花中所含的药用成分丰富、品质优良的菊花品种,并通过遗传改良等手段进行选育,以提高菊花的产量和品质。 2. 栽培技术的优化:根据安徽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研究并优化菊花的适应性栽培技术,包括菊花的播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以提高菊花的产量和质量。 3. 菊花的加工与提取技术:研究菊花的加工与提取技术,包括菊花的干燥、粉碎、浸提等工艺,以提高菊花中药用成分的提取率和纯度。 4. 产品开发与推广:基于药用菊花的产业化技术体系,开发与推广注重菊花药用成分的营养保健产品、药物配方、食品饮料等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 安徽药用菊花产业化技术体系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药用菊花的药物开发:利用药用菊花中的有效成分,研发相关药物,如菊花片、菊花素等,用于治疗相关疾病。 2. 药用菊花的营养保健品开发:开发与推广以菊花为主要成分的保健品,如菊花茶、菊花粉等,用于保健养生。 3. 药用菊花的食品饮料开发:将药用菊花应用于食品饮料中,研发相关产品,如菊花酒、菊花果汁等。 4. 药用菊花的化妆品开发:将药用菊花中的有效成分应用于化妆品中,如面膜、乳液等,具有保湿、美白、抗衰老等功效。 通过安徽药用菊花产业化技术体系的构建和应用,可以促进安徽地区的菊花产业的发展,提高菊花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同时,也可以推动相关产品的研发和应用,满足人们对健康和美丽的需求。

药用菊花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药用菊花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药用菊花是中国传统草药之一,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随着人们对草药的需求增加和 生物技术的发展,菊花的组织培养技术应运而生。本文将对药用菊花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 进展进行综述。 药用菊花组织培养技术是通过细胞培养、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等技术手段,利用外源 激素和适宜的培养基条件,在体外培养菊花组织,以获得大量的优质菊花幼苗和有效成分。该技术具有以下优点:一是可以无限制地复制和种植菊花,确保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二 是可以实现菊花生物活性成分的高产、高纯化和高效活性;三是可以提高菊花的产量和质量,缩短生产周期。 在菊花细胞培养方面,目前主要研究了菊花茎尖、叶片和花序等组织的细胞悬浮培养、愈伤组织诱导和维持、胚发生和植株再生等关键技术。对菊花茎尖细胞的研究表明,蔗糖 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菊花组织的生长和分化具有重要影响,适当的激素浓度和添加剂种类 可以促进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研究还发现,不同培养基的配方和pH值以及光周期等因素也对菊花细胞培养的生长和发育有较大影响。 在植株再生方面,主要研究了离体培养、愈伤组织和植株再生的优化技术。通过微量 元素和有机物质的添加,以及适当的光周期和温度条件控制,可以提高菊花植株再生的效果。研究还探讨了不同基因型菊花的组织培养特性和遗传转化等方面的问题。目前,已成 功地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对药用菊花进行了抗逆性和抗病性的遗传改良。 药用菊花组织培养技术在药用植物产业化生产、新品种选育和资源保护方面具有重要 意义。通过优化培养基配方和培养条件,可以提高菊花的产量和成分含量,实现产业化生 产的规模化和连续化。可以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基因工程改良,提高菊花的抗逆性和药 用价值。菊花组织培养技术还可以用于新品种的选育和资源保护,为菊花的遗传多样性和 品种改良提供技术支持。 药用菊花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为药用植物产业化生产和遗传改良提供了理论依据 和技术手段。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菊花组织培养技术将在菊花种植和 药用菊花的开发利用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菊花论文开题报告

菊花论文开题报告 菊花论文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菊花作为我国传统的名贵花卉之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观赏价值。然而, 在现代社会中,菊花的研究和应用却相对较少。本文旨在通过开展菊花相关领 域的研究,深入探讨菊花的生态学特征、栽培技术以及药用价值,为菊花的保护、利用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目的与内容 本研究的目的是系统地分析菊花的生态学特征,探索菊花的适应性和生长规律。同时,通过对菊花的栽培技术进行研究,提高菊花的产量和质量,促进菊花产 业的发展。此外,本研究还将探讨菊花的药用价值和临床应用,为菊花的医药 开发提供依据。 三、研究方法与步骤 1. 调查研究:通过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了解菊花的分布情况、生长环境和栽 培技术现状。 2. 实验研究:采用温室试验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式,研究菊花的生长规律、 适应性和产量影响因素。 3. 文献综述: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总结菊花的药用价值和临床 应用情况。 四、预期结果与意义 1. 对菊花的生态学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为菊花的保护和栽培提供科学依据,促进菊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 通过优化菊花的栽培技术,提高产量和质量,为提升菊花的市场竞争力做出贡献。 3. 探索菊花的药用价值和临床应用,为菊花的医药开发提供新思路和方向。 五、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 菊花资源丰富:我国境内菊花资源丰富,适宜进行相关研究。 2. 研究方法成熟:菊花的生态学研究和栽培技术研究已有一定基础,可以借鉴和改进现有方法。 3. 研究团队实力强大:本研究团队由植物学、园艺学和药学等专业的研究人员组成,具备进行该研究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六、研究计划与进度安排 1. 第一年:开展菊花生态学特征的调查研究,探索菊花的生长规律和适应性。 2. 第二年:进行菊花栽培技术的实验研究,提高菊花的产量和质量。 3. 第三年:对菊花的药用价值和临床应用进行文献综述和实验验证,并撰写研究成果。 七、研究的局限性与改进方向 1. 由于时间和资源的限制,本研究可能无法涵盖所有菊花品种和生态环境。 2. 在菊花的栽培技术研究中,可能会遇到一些生长环境的限制和不确定性。 3. 对菊花的药用价值和临床应用的研究需要进一步的实验验证和临床试验。 八、参考文献 [1] 张三, 李四. 菊花的生态学特征研究[J]. 植物学杂志, 2010, 37(2): 123-135. [2] 王五, 赵六. 菊花的栽培技术与产业发展[J]. 园艺学报, 2012, 39(4): 345-356. [3] 陈七, 马八. 菊花的药用价值与临床应用综述[J]. 中药杂志, 2015, 42(6): 567-

菊花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菊花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朱明涛;贾丽 【摘要】菊花是世界上人们最喜爱的花卉之一,菊花育种家不断培育出新的品种.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菊花育种技术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当今菊花育种存在的问题和今 后的发展趋势. 【期刊名称】《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1(032)002 【总页数】4页(P84-87) 【关键词】菊花;育种技术;进展 【作者】朱明涛;贾丽 【作者单位】玉林师范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广西玉林537000;北京林业大学硕士研 究生,北京10008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4 菊花(Dendranthema grandiflourm Kitam)原产于我国,因其花色丰富,品种多样,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1].全世界菊花品种达7000多个,我国的菊花品种也多达3000多个,由于花卉市场的发展和人们观赏水平的变化,对菊花品种的需求也呈现多样化,要求人们不断培育新的品种,而育种技术在新品种的选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育种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诱变

育种、分子育种以及组织培养技术等育种方法不断涌现,成为近年来育种的主要手段.本文综述了传统的育种方法与新近出现的育种技术,旨在为菊花育种提供参考. 1 杂交育种 1.1 自然授粉育种 菊花属于天然异花授粉植物,常有种间杂交现象发生,因此自然授粉是获得菊花新品种的一条有效途径[2].自然授粉是比较简单、原始的杂交育种方法,一般母本确定,而父本未知,自然授粉是在田间的植株以自然界昆虫为花粉传媒,中、小型菊花,单瓣或复瓣等品种的心花发达,雌蕊伸出筒状花管,容易接受外来花粉而多采用采用自然授粉的方法,例如以“液池河”为母本分别育成了花桔黄色,叠球型的新品种“瑞云异彩”和花浅红色、莲座型的新品种“瑞香红”.南京农业大学利用“七月红”和“台红2号”位母本,分别培育出了“橙红小菊”和“黄河船夫” 的切花实生新品种[3]. 1.2 人工杂交育种 自然授粉具有一定的偶然性,自然授粉所得后代性状不一定能达到新品种的要求,而人工杂交育种可按照育种目标选择亲本,通过配置杂交组合,获得符合育种目标的杂交后代,一般4-5a就可以育成性状稳定的无性系[2].杂交育种材料选择和运 用是否恰当,亲本选配是否合理,是子代中能否出现优良单株的关键,组合的配置,通常选择双亲优缺点能够互补的亲本组合,一般不将主要性状都存在缺点的两个品种组合作为亲本[4].其中在杂交授粉中需要注意的是:菊花的心花为两性花,杂交 授粉时应以筒状花的花粉为父本,而且每次授粉后要套袋.我国的科研工作者通过 杂交育种培育出了一大批菊花新品种,陈俊愉是最早采用人工杂交的方法进行菊花育种研究的先驱之一,他利用野生小菊与小红菊杂交,培育出了四倍体的新品种北京菊[5].王彭伟等[6]以小菊类品种为母本,与菊属野生种进行杂交,培育出大量新品种.陈秀兰等[7]用菊花脑、南京野菊和小菊品种进行杂交配种,最后通过实生苗

药用菊花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药用菊花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摘要 1. 药用菊花是一种具有丰富药用价值的植物,其主要功效包括清热解毒、镇静安神、止咳化痰等。然而,目前药用菊花的质量和效果尚未 得到有效提升,急需开展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以提高药用菊花的质 量和药效。 2. 本文旨在探讨药用菊花提质增效的关键技术,并介绍相关示范研究,以期为药用菊花产业的发展提供可行性方案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药用菊花;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示范研究 一、研究背景 3. 药用菊花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其有效成 分包括黄酮类、挥发油、甾醇等,具有较好的药用价值。然而,目前 药用菊花的质量参差不齐,导致药效不稳定,影响了药用菊花的临床 应用。 4. 为提高药用菊花的质量和药效,急需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包括种植 技术、采摘技术、加工技术等方面的突破。需要进行示范研究,验证 关键技术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药用菊花的产业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二、关键技术研究 2.1 种植技术 5. 种植技术是影响药用菊花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优化土壤肥力、施肥施水、病虫害防治等措施,可以提高药用菊花的产量和有效成分 含量,从而提高其药用品质。 6. 需要开展针对药用菊花种植技术的研究,包括土壤改良、种植密度、肥水管理等方面的探索,寻找最适合药用菊花生长的条件和方法。 2.2 采摘技术 7. 药用菊花的采摘时间、方法对其质量和药效具有重要影响。合理的 采摘时间和方法可以减少药用菊花挥发油的损失,保持其有效成分的 稳定性。 8. 采摘技术研究需要关注采摘时间、采摘工艺、干燥方法等因素,通 过科学的实验证明采摘技术对药用菊花质量的影响,为规范采摘工艺 提供依据。 2.3 加工技术 9. 药用菊花的加工工艺对最终产品的质量和药效有着直接的影响。传 统的加工方法存在着挥发油损失大、产品易受污染等问题,需要进行

怀菊花的研究进展

怀菊花的研究进展 摘要:我国药用菊花的品种很多,分为杭菊、亳菊、贡菊、滁菊、祁菊、怀菊、济菊、黄菊八大主流品种,本文主要针对主产自河南武陟县的怀菊花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做出综述。 关键字:怀菊花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近年来,怀菊花的身价倍增,医药科研单位发现怀菊花含有丰富的黄酮,这类化合物有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能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对心绞痛有一定疗效。用怀菊花浸出物治疗冠心病患者,有效率达58%以上,尤其对伴有高血压、心绞痛的患者,有很好的疗效。 怀菊是四大怀药之一,久负盛名。怀菊有两个品种,一曰“小怀菊”,花序小,色白,管状花少,被认为质量好,其性态与亳菊相同;另一品种为“大怀菊”,花序大,中心管状花多,舌状花先黄后白,不同于其它品种,是1 个独立的品种(1)。 怀菊花是菊科植物菊的干燥头状花序,为多年生草本,味甘苦,性凉。有疏风散热,清肝明目,解毒作用。主治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根据中医的传统经验:白菊花长于平肝明目,黄菊花多用于散风清热。因此,明目多用怀菊,清熟多用杭菊。 1.化学成分 怀菊中和大多数菊花一样,含有的黄酮类成分、绿原酸、挥发油,菊甙,氨基酸,微量元素,但是又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1.1黄酮类成分类型主要有香叶木素、木犀草素、芹菜素、香叶木素7-O- β -D- 葡萄糖、木犀草素7-O- β -D- 葡萄糖苷、金合欢素7-O- β -D-葡萄糖苷、刺槐苷、金合欢素7-O-(6-O-乙酰) -β-D- 葡萄糖苷、金合欢素、山奈酚和异泽兰黄素,但是总的含量差别很大。对八种主流菊花木犀草素的含量进行测定,怀菊含量最少(7)。 1.2.挥发油怀菊花挥发油呈蓝色,收油率0.15%;“大怀菊”挥发油呈绿色,收油率0.13%。怀菊挥发油主要成分含有聚伞花烯3.06%、桉油精9.70%、菊烯酮9.57%、樟脑2.51%、龙脑3.48%、菊烯酮乙酸酯l1.01%、B-石竹烯3.75%和喇叭茶醇4.40%等(11);大怀菊挥发油主要成分为菊烯酮4.89%、樟脑2.47%、龙脑3.07%、菊烯酮乙酸酯13.75%、烯5.70%、8-荜澄茄烯6.07%、橙花叔醇4.32%和喇叭茶醇8.68%(11)。

菊花常用的组培方法

菊花常用的组培方法 菊花是一种重要的观赏植物,不仅具有美丽的花朵和丰富的品种,而且可以应用于药 用和食用等多个领域。为了满足人们对菊花苗种质的需求和加速菊花育种研究进程,组培 技术被广泛用于菊花的育种和繁殖。本文介绍了菊花常用的组培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了 解菊花组培。 一、愈伤组织培养法 愈伤组织培养法是菊花组培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也是最基础的组培方法。该方 法是将菊花组织通过切割、去皮等手段形成小型的组织片段,再将其培养在含有适宜营养 物质和生长激素的培养基中,让其形成小型愈伤组织并快速生长繁殖。 愈伤组织培养常用的培养基有MS、B5、N6等,最主要的激素为2,4-D、NAA、IBA、TDZ等。在菊花愈伤组织培养过程中,应注意菌株选取、外植体处理、培养基配方、温度、光周期等因素的控制。 二、叶片和茎段组织培养法 叶片和茎段组织培养法是将菊花的叶片或者茎段切割成小段,通过营养液或者培养基 中适宜的生长激素刺激其生长而得到苗。这种方法的最大优势是能够利用大量已有菊花株 的组织进行繁殖,且培养的时间短。 这种方法同样需要注意菌株的选择、外植体的处理、培养基的配方等因素的控制。 三、花粉培养法 花粉培养法是通过将菊花的花粉切割种植在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让花粉萌发并 生长为菊花幼苗的方法。 在花粉培养过程中,需要注意花粉的提取、消毒和筛选,以及培养基的配方和温度的 控制。 四、微繁殖法 微繁殖法是通过将菊花的细胞分化成愈伤组织细胞,再通过诱导分化为芽或根,将其 形成小苗并逐步培育成成苗的方法。此方法能够得到大量质量较高的菊花苗,而且操作简单,对于推广和产业化应用有很大的意义。 组培技术为快速育种和大规模生产高质量菊花苗提供了核心技术支持,应当得到更深 入的研究和广泛的应用。菊花组培技术在菊花栽培和育种应用中的优势已经得到了广泛认

菊花的研究进展综述

菊花的研究进展综述 08中药1班顾星星041208121 【摘要】菊花在我国种植广泛,使用历史悠久,是药食兼优的代表性植物,为药食同源的常用中药,能疏风清热、平肝明目。其主要成分为挥发油、黄酮类及氨基酸、微量元素等。根据其产地、生长环境及加工方法不同,又分为杭菊、亳菊、祁菊、滁菊、怀菊、济菊、黄菊八大主流商品。本文就菊花的鉴定、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在近年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综述。【关键词】菊花;产地;鉴定;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药效。 菊花是菊科植物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的干燥头状花序,是我国常用中药,具有疏风、清热、明目、解毒之功效。主要治疗头痛、眩晕、目赤、心胸烦热、疔疮、肿毒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菊花具有治疗冠心病、降低血压、预防高血脂、抗菌、抗病毒、抗炎、抗衰老等多种药理活性。有研究表明,菊花中的挥发油及黄酮类化合物为主要活性成分[1]。目前我国药用菊花在市场上有八大主流商品来源,分别为杭菊、亳菊、贡菊、滁菊、祁菊、怀菊、济菊、黄菊,而《中国药典》Ⅰ部(2000年版)根据菊花产地和加工方法的不同,收载了亳菊、滁菊、贡菊和杭菊四个品种。菊花为药食同源植物,国内外对其分类、鉴定、化学、临床、药理等方面均有报道,现仅就国内外对菊花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作一概述。 化学成分: 1 、挥发油:化学成分包括脂肪族、单萜、倍半萜及含氧衍生物。单萜、倍半萜的含氧衍生物多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和香气,是医药、化妆品和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采用毛细管柱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菊花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初步研究,鉴定出二十余种萜烯类化学成分:α-侧柏烯、β-菲兰烯、χ-菲兰、γ-松油烯、1,8-桉叶素、叔丁基苯、χ-萜品烯、蒲勒烯、优葛缕酮、樟脑、龙脑、异龙脑、醋酸冰片酯、芳樟醇、β-石竹烯、β-榄香烯、假紫罗酮、γ-松油醇、Dihgdr khusilol等;并指出因产地及加工炮制方法的不同,挥发油的成分不同,导致其药效不同。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研究怀菊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鉴定了45个化合物,主要成分是β-菲兰烯、对聚伞花烯、菊烯酮、1,8-桉油精、冰片及桧烯等。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对香菊挥发油成分进行了质谱分析,测定了香菊挥发油含a -蒎烯(16.6%)、樟烯(12.47%)、异缬草酸丁酯(6.8%)、冰片(4.42%)、γ-桉醇(7.25%)、松油醇(4.12%)等为主的43个成分。其中异领缬草酸丁酯、苦橙油醇、γ-桉醇在常用药用菊花或野菊花中很少发现,这三个挥发油成分占挥发油总重的15.88%,能代表香菊的独特香气。 2、黄酮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分布于植物界,而且生物活性多种多样,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重视,菊花中含有的黄酮类化合物主要包括黄酮及其苷、黄酮醇及其苷,是菊花药用的重要活性部位。菊花中含有的黄酮类化合物有:芹菜素(apigenin)、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apigenin-7-O-β-D-glucoside)、芹菜素-7-O-鼠李糖苷(apigenin-7-O-rhamnoside)[2]、芹菜素-7-O-吡喃半乳糖(apigenin-7-O-galactopyranoside)、金合欢素(acacetin)[3]、金合欢素-7-O-β-D-葡萄糖苷(acacetin-7-O-β-D-glucoside)、金合欢素-7-O-吡喃半乳糖(acacetin-7-O-galactopyranoside)、刺槐苷(acaciin)、金合欢素-7-O-(6″-O-乙酰)-β-D-葡萄糖苷(acacetin-7-O-(6"-O-acetyl)-β-D-glucopyranoside)、香叶木素(chrysoeriol) [3]、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苷(chrysoeriol-7-O-β-D-glucoside)、木樨草素(luteolin )、木樨草素-7-O-葡萄糖苷(luteolin-7-O-glucoside)、槲皮素(quercetin)、槲皮素-3-O-半乳糖苷(quercetin-3-O-galactoside)、槲皮苷(quercitrin)、5-羟基-3',4',6,7-四甲氧基黄酮(5-hydroxy-3',4',6,7-tetramethoxy flavone)、山萘酚(kaempferol)。 3 、其他化合物:除上述化合物外,菊花中还含有甾体化合物[4]、糖类、氨基酸[5]、无

亳菊的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研究

亳菊的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研究 江芹;李卫文;董玲;廖华俊;俞年军 【摘要】[目的]探讨亳菊组织培养的快繁技术.[方法]以亳菊的茎尖作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剂量的NAA和6-BA,分别进行丛生芽诱导、增殖和生根培养,考察不同激素配比的培养基对亳菊丛生芽形成与生长的影响,以及对试管苗长势和生根的影响,并根据丛生芽的数量、长势、苗高、根条数、繁殖周期等指标,筛选适合亳菊茎尖离体组织培养的培养基配方.[结果]亳菊诱导分化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6-BA 0.50 mg/L+NAA 0.10 mg/L;增殖培养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 全量培养基;诱导生根的最佳配方为1/2MS+IBA 0.30 mg/L. 将试管苗移栽到土: 泥炭: 珍珠岩为1: 1: 1的基质中,其成活率达99%,大田移栽的试管苗成活率可高达97.9%.[结论]该研究所筛选的培养基配方可作为亳菊脱毒培养的最优技术方案.【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0(038)034 【总页数】3页(P19343-19345) 【关键词】亳菊;组织培养;快繁 【作者】江芹;李卫文;董玲;廖华俊;俞年军 【作者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安徽合肥,23003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安徽合肥,23003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安徽合肥,23003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安徽合肥,23003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安徽合肥,2300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82.1+1 亳菊[Dendranthema morifolium(Ramat.)Tzvel.‘Boju'cv.nov.]为菊科植物,主产于安徽亳州、涡阳一带,有 200~300年的栽培历史,与滁菊、杭菊、贡菊一道并称四大药用菊花。《中药大辞典》载:“白菊产安徽亳州,称亳菊,品质最佳”[1]。《中药志》亦如是说[2]。20世纪中药巨著《中华本草》[3],也称亳菊和滁菊入药品质最优。 近年来四大药菊中,作为茶药兼用的杭白菊、黄山贡菊发展迅猛,种植面积越来越大,而一直被认为是药用菊花中质量最佳的亳菊却面临极大困境。由于种性退化严重、效益低下以及市场的原因,真正的亳菊种植面积逐年减少,亳菊正面临着濒临灭绝的境况。 近年来,关于亳菊的研究较多,大多数为资源、品种考证、生药学研究、产地加工以及质量分析等的研究[4-7]。如王德群等通过产地调查与栽培观察,对我国菊属药用植物进行了整理,了解到河南的小怀菊、山东的济菊以及河北的“祁菊”均来源于亳菊的栽培变种,并且通过调查发现目前作为药用的亳菊还有一种大花的品种“大马牙”,但品质低劣,而正品亳菊主要分布在辛集、大寺一带,以大寺的怀楼栽培最为集中[8-11];杨俊等对药用菊花以及野菊的微量元素进行了研究,认为亳菊的 Sc、Co、Fe、Y、Al、Sr、Ba等微量元素的含量比滁菊、贡菊、杭白菊、杭黄菊高,尤其是 Fe高出其他品种3~9倍,Al高出其他品种的 3~6倍,而对人体有害的元素Pb的含量较杭菊为低[12];郜海生对淮菊、杭菊、滁菊、亳菊挥发油中的樟脑、龙脑进行了定量分析,认为亳菊的挥发油含量为 0.214 4%,亳菊挥发油中樟脑与龙脑含量分别为3.15%、2.64%[13]。除了资源与质量分析外,还有对亳菊产地加工的研究[14],而对亳菊组织培养技术研究非常少,仅有代丽萍对亳菊脱病毒技术及品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