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发达国家的政治与经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章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发展中国家,也称为第三世界国家、民族独立国家、南方国家。发展中国家、南方国家带有经济色彩;第三世界国家、民族独立国家则偏重于政治方面。它们是指那些在历史上受过殖民统治和剥削,独立后经济落后,在国际经济政治中处于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在地域上大多数位于南半球的亚非拉国家。
那么,为什么把这些国家也称为第三世界国家呢?这是因为1952年法国统计学家和经济学家阿尔弗莱德·索维在《三个世界,一个星球》一文中首次提出第三世界的概念;1973年第四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正式把第三世界的概念写进《政治宣言》这一文件中;1974年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同年邓小平在特别联大会议上作了关于“三个世界”的发言。此后,第三世界成为世界各国、各种国际组织、国际会议、报刊媒介以及广大民众普遍使用的名词。
一、政治发展的道路
1、发展中国家的国体
战后获得独立的民族国家面前摆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发展道路可供选择。由于各国历史条件、社会经济状况以及力量对比的不同,加之国际环境的影响,发展中国家选择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少数国家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绝大多数国家选择了资本主义道路,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还有少数国家继续保持着封建的、前资本主义制度。
战后,大多数国家为什么选择了资本主义制度呢?这是由国际环境和这些国家的国内条件决定的。
从国际环境看:
①英法等老牌殖民主义国家,虽在政治上被迫放弃了对殖民地的政治统治,但在经济上则竭力使这些国家继续保留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内;
②美国对选择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中国家提供经济援助;
③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曾对一些发展中国家产生过巨大吸引力,但这种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特别是苏联推行霸权主义,这就使一些发展中国家望而却步。
从国内条件看:
①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民族资产阶级占优势,无产阶级比较薄弱。在民族解放运动中,领导权掌握在民族资产阶级手中,独立后也必然利用手中的权力和推行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方针、政策,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②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资产阶级具有反帝、反殖、反封建的要求,作为一种新的、先进的生产力的代表,反映了本国人民的一些共同利益,因而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③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原有的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落后的小农经济和封建经济极为普遍,生产关系也处于落后状态,资本主

义对于它们原有的生产方式而言,也是先进的。
2、发展中国家(资本主义)的政体
①西方共和制政体
仿效西方国家或从西方国家移植而来的政体,可分为议会共和制政体(如印度、新加坡、土耳其、津巴布韦、多米尼加)和总统共和制政体(如菲律宾、斯里兰卡、叙利亚、也门、阿根廷、巴西、哥伦比亚、墨西哥、委内瑞拉、埃及、肯尼亚、赞比亚)。
②传统君主制政体
以世袭或王室家族为政治权力中心的政体,可分为君主专制政体(如不丹、尼泊尔)和君主立宪政体(如泰国、马来西亚)。
③军人政权
指军人掌权的军事专制统治。如巴基斯坦、伊拉克、埃塞俄比亚。

二、政治发展中的问题
1、政局不稳
指政权不巩固,政治活动无章无序,政治领导集团互相争斗,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无法贯彻落实。
冷战时期,军事政变频繁是政局不稳的主要表现。如1960至1976年,在亚非拉地区约有30个国家发生了40次成功的军事政变。
二、政治发展中的问题
1、政局不稳
指政权不巩固,政治活动无章无序,政治领导集团互相争斗,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无法贯彻落实。
冷战时期,军事政变频繁是政局不稳的主要表现。如1960至1976年,在亚非拉地区约有30个国家发生了40次成功的军事政变。
②跨国性的民族问题,表现为国家合作与地区扩张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趋势;
③民族国家内部的民族问题,主要是主体民族与少数民族、土著居民和外来移民的关系问题。
3、宗教冲突
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不同宗教之间的冲突,如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等之间的冲突;另一是同一宗教中不同浱别之间的冲突,如伊斯兰教中什叶浱和逊尼浱之间的冲突,其它宗教中正统派与非正统派之间的冲突。
三、经济发展中的艰难曲折
1、经济发展的历程
1945—1955年,为发展准备阶段;
1956—1965年,为起飞阶段;
1966—1973,年为高速增长阶段;
1973—1980年,为开展石油斗争和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阶段;
80年代,为停滞阶段;
90年代以来,进行经济调整和深化改革。
2、经济发展规模和水平出现的层次
①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如亚洲“四小龙” ;
②中东石油输出国;
③一些中等收入且在加快发展的中小国家,如泰国、智利等;
④低收入但在加快发展的大国,如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巴西、墨西哥等;
⑤最不发达国家,目前有48个。
3、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
①创造了比发达国家更高的经济发

展速度
如1990—1996年,发展中国家平均递増5%;而这七年,发达国家在增长最快的年份也仅为3.1%。
②民族经济有了较大发展,经济自主性不断增强
如印度目前已掌握了电子技术、原子技术和航天技术;发展中国家能按自己的民族意愿选择本国的发展战略。
③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增大
战后初期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几乎为零,到90年代中期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已达到1/5。
②民族经济有了较大发展,经济自主性不断增强
如印度目前已掌握了电子技术、原子技术和航天技术;发展中国家能按自己的民族意愿选择本国的发展战略。
③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增大
战后初期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几乎为零,到90年代中期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已达到1/5。
四、经济体制与发展战略的调整
发展中国家面对80年代的经济停滞,经济体制与发展战略处在调整之中,主要有以下方面:
1、调整经济发展战略
在发展速度上,从追求高增长转向力求经济增长与资金平衡和货币稳定三者之间的结合;在发展模式上,从内向转为外向或者二者相结合的模式。其中,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尤其引人注目。
2、调整产业结构
强调由发展工业为重点转向工业和农业相适应的发展,注重发展第三产业(服务业)、第四产业(信息业),努力实现工业、农业、能源、交通、金融、服务等各部门的均衡发展。
3、深化经济体制的改革
①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
主要是减少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重视经济杠杆的作用。
②微观经济体制的改革
主要对国有企业实行大规模的私有化,减少国家对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限制。

五、冷战后对外关系的发展
1、南北关系出现了不同以往的变化
①政治问题日益突出
发达国家将意识形态和安全、军控的重点,由前苏联和东欧转向发展中国家而导致。
②经济矛盾依然存在
主要是南北差距问题仍然在扩大;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主张与发达国家的斗争日渐尖锐;债务问题更加突出;南北贸易摩擦加重;环保问题成为一个新问题,南方国家则是主要受害者。
③南北对话与合作关系的加强
南北关系既有对立斗争的一面,也有依存合作的一面。北方国家从自身的利益考虑,开始重视南北合作。
2、南南关系的新变化
①地区集团化趋势
如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各国加强了在经济、政治、文化和安全领域的合作关系,在国际上谋求有

利地位;在非洲地区、拉美地区也都建立了名目繁多的经济联合体。
②合作内容的多样化和合作伙伴的多元化
合作的内容既有经济、政治、文化和安全领域的,还有一些联合打击走私、贩毒方面等带有全球性的问题;合作伙伴既有区域集团内部成员,也在区域集团之间进行,还扩展到与发达国家中的区域集团进行合作。
③不结盟运动和77国集团调整了战略,将重心转移到了经济领域
3、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①促进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②深刻地改变着联合国的面貌
③促进世界和平力量的发展和壮大
④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
思考题:
1、为什么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战后选择了资本主义道路?
2、为什么说发展中国家是国际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3、发展中国家战后的经济政治状况怎样?
4、冷战后南北关系有哪些新变化?南南关系有哪些新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