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 第五章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与经济危机范文

合集下载

刘诗白《政治经济学》(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5第五章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与经济危机)

刘诗白《政治经济学》(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5第五章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与经济危机)

刘诗白《政治经济学》(第2版)第五章社会总资本再生产与经济危机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社会总资本运动的特点是什么?答:相互联系、相互交错的单个资本的总和构成社会总资本。

相互联系、相互交错的单个资本的运动总和就形成社会总资本的运动,即社会总资本再生产。

社会总资本运动具有以下特点:(1)单个资本是在运动中即不断的循环和周转中才彼此发生关系,在数量上,社会总资本是所有单个资本量的总和。

从这个角度看,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运动和个别资本再生产的运动一样,都必须经过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形式,都是不断进行价值增殖的过程。

(2)社会总资本并不是单个资本运动的简单加总。

社会总资本的运动比单个资本运动具有更为复杂的关系。

因为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运动不仅包括预付资本价值的运动,而且包括全部剩余价值的流通;不仅包括生产消费和资本流通,而且包括资本家和工人的个人消费以及媒介个人消费的一般商品流通。

单个资本运动围绕的中心是资本如何带来剩余价值,进而剩余价值又如何转化为资本,所以,在这里考察的只是生产消费;至于资本家和工人的个人生活消费问题,都是在个别资本运动之外进行的,因而并不属于单个资本运动的研究范围。

但是,一旦考察视野从单个资本运动延伸到全社会范围内的社会总资本运动,工人和资本家的消费问题就再也无法被排除在外了。

因为资本家和工人生活所需要的个人消费品,只能在整个社会生产的商品中购买。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运动不仅包括生产消费,而且包括个人消费;不仅包含资本流通,而且包含媒介个人消费的一般商品流通。

资本生产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资本生产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28
停滞阶段的特征是:生产下降已 经停止了,经过危机而幸未倒闭 的那些企业,在缩小了的生产规 模下苟延残喘,大量失业工人依 旧找不到职业,但同时,堆积如 山的存货却在陆续销售出去。
29
恢复阶段的特征是:存货渐渐减少, 物价开始上涨,生产有了转机。资 本家开始采用新技术,扩大生产, 来迎接好转的市场。社会购买力进 一步增长,进一步推动了生产恢复 和发展的步伐,整个社会生产逐渐 接近危机前的水平。
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2020年11月13日星 期五9时 22分6秒21:22:0613 November 2020
科学,你是国力的灵魂;同时又是社 会发展 的标志 。下午9时22分 6秒下 午9时22分21:22:0620.11.13
Ⅰ(C+V+M)>ⅠC+ⅡC
3
上面的公式如果把第一部类内部各 个资本家互相购买生产资料的数量 扣除掉,则可以表示为下式:
Ⅰ(V+M)>ⅡC
这两个公式表明,第一第二两部类 除了补偿生产中耗费掉的生产资料 外,还可以购到更多的生产资料来 实现扩大再生产。
4 4
Ⅰ(第一部类)4000C+1000V+1000M=6000(生产资料) Ⅱ(第二部类)1500C+750V +750M =3000(消费资料)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0.11.1321:22:0621:22Nov-2013-Nov-20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掌控人心方位上 。21:22:0621: 22:0621:22Friday, November 13, 2020
安全在于心细,事故出在麻痹。20.11.1320.11.1321: 22:0621:22:06Novem ber 13, 2020

《政治经济学》第五章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

《政治经济学》第五章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
是个别资本或单个资本。
社会资本: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所有
单个资本所组成的总和,即社会总资本。
个别资本与社会总资本
甲: G-W<APm…P…W′-G′

会 乙:机器,丙:燃料,丁:原料,戊:建筑商


工人:工资,资本家:m

A:食品,B:纺织品,C:鞋子,D:服装, E:日化

(二)个别资本和社会资本运动的关系
实现条件:
基本实现条件:Ⅰ( v + m ) = Ⅱc 两个派生条件:
Ⅰ(c + v + m ) = Ⅰc + Ⅱc Ⅱ(c + v + m ) = Ⅰ( v + m ) + Ⅱ(v + m )
实现条件的含义
1. 基本实现条件: Ⅰ(v+m)=Ⅱc
在价值上,第一部类的可变资本与剩余价值之和,
必须等于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
在实物上,第一部类所生产的生产资料,在扣除本
部类的需要后,要同第二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要相 等。
这一实现条件,体现了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的内
在联系。只有这样,两大部类产品的交换才能实现, 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如果Ⅰ(v +m) 大于或小于Ⅱc,都会使一部分产品无法实现, 从而使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遇到困难。
生产资料 消费资料 不变资本价值 可变资本价值 剩余价值
(三)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出发点:社会总产品
3.why?
社会总产品中既包括了用于生产消费的生产资料, 又包括了用于个人生活的消费资料。因此,只有 以社会总产品为出发点研究社会总资本运动,才 能体现社会总资本运动的特点和内容。
4.考察的直接对象:商品资本的循环

政治经济学-关于对社会再生产的理解

政治经济学-关于对社会再生产的理解

根据上面所说的社会总产品从价值上分为c、v、m三个部分,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的原理以及所设的假定,可以用下列图式来说明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如何顺利实现的问题。

这个图式说明社会总资本价值为7500,其中第一部类的资本为5000,分为4000C和1000V,第二部类的资本为2500,分为2000C和500V,假定剩余价值率都是100%,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分别获得的为1000和500.这样,第一部类生产的生产资料产品价值为6000,第二部类生产的消费资料产品的价值为3000.全年社会总产品的价值为9000.那么,两大部类的产品是怎样经过交换得到实现的呢?这里有三种情况:(1)Ⅰ中的4000C,要在第一部类内部进行交换。

这是因为在第一部类生产的生产资料中,相当于4000C的产品,只能同于生产消费,而第一部类的资本家正好要用它来补偿本部类已经消耗掉的不变资本。

价值4000的生产资料产品就实现了。

(2)Ⅱ(500V+500 )要在第二部类内部交换。

这是因为第二部类500V的产品价值,等于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由工人向本部类资本家购买生活消费品。

500 的产品价值,用于本部类资本家的生活消费,这部分产品在本部类内部各个资本家之间进行交换。

这样Ⅱ(500V+500 )的消费资料产品都在本部类内部得到实现。

(3)Ⅰ1000V+1000 和Ⅱ2000C要在两大部类之间交换。

这是因为第一部类1000V的价值要作为工人的工资,加上1000 都要分别用于工人和资本家的生活消费,但这部分产品在物质上都是生产资料,不能用作生活消费,必须和第二部类交换消费资料;另一方面,第二部类2000C 的价值要用来补偿生产中已经消耗掉的生产资料,但它的实物形式是消费资料,不能用于生产消费,必须和第一部类交换生产资料,再生产才能进行。

这样,第一部类有1000V+1000 ,即价值2000的生产资料要和第二部类交换消费资料;第二部类有2000C的消费资料要和第一部类交换生产资料,两者在价值上恰好相等。

《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五章

《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五章
另一类是由于新的科学技术在生产 中的应用而不能适应要求的失业,称为 结构性失业人口。
— 28 —
二、相对人口过剩 (四)相对过剩人口的基本形式
在相对过剩人口的最底层,还有一些属于赤贫,需要社会救济的人们。他们由三部分人组成:
丧失劳动能力或劳动能力低下的人;
孤儿和需要救济的贫民及其子女;
流浪者或没有正当职业的人。
产资料和劳动力,需要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 本。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剩余价值的资 本化,就是资本积累。
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资本积累又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 10 —
二、资本积累的实质
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驱使资本家进行扩大再生产出于两重原因:
第一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因,人口过剩 (四)相对过剩人口的基本形式
在资本主义社会,相对过剩人口有三种基本形式:
流动的过剩人口
潜在的过剩人口
停滞的过剩人口
1
2
3
— 27 —
二、相对人口过剩 (四)相对过剩人口的基本形式
一类是因资本主义经济周期变化 而发生的失业,称为周期性失业人口,
在资本主义现实经济 中,还存在着其他 两类的失业人口:
— 31 —
一、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二)无产阶级的贫困化
1.无产阶级贫困化的含义
伟大的马克思
无产阶级贫困是指无产阶级由于不占有生产 资料,只能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这种经济地位。
马克思将无产阶级的贫困分为相对贫困和绝对贫困 两种表现形式: 无产阶级的相对贫困是指无产阶级的工资收入在国 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日益下降, 无产阶级的绝对贫困是指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 级经济生活状况的绝对恶化。
竞争规律是资本积累的外在动因。资本家为 在竞争中击败对手,必须不断地进行资本积累, 第二 扩大生产规模用以增强资本实力。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4版)笔记(5第五章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市场实现)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4版)笔记(5第五章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市场实现)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4版)第五章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市场实现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1.社会总资本社会总资本就是以社会分工和市场交换为条件,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全社会各单个资本的总和。

社会资本的构成具有广泛性和系统性。

2.社会总资本运动(1)含义社会资本运动就是互为条件、相互交替的单个资本运动的总和。

而所谓单个资本的运动是指各单个资本经过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依次变换不同的资本形态,独立进行循环和周转,实现着单个资本的再生产。

(2)社会资本运动与单个资本运动之间的关系社会资本运动是单个资本运动的有机组合,单个资本运动是社会资本运动的组成因子。

相同点:二者都是生产和流通过程的统一,并且要在运动中变换资本的职能形式。

不同点:①社会资本运动不仅包括生产消费,而且包括生活消费;②社会资本运动不仅包括媒介生产消费的资本流通,而且包括媒介个人消费的一般商品流通;③社会资本运动不仅包括预付资本的运动,而且包括剩余价值的运动。

3.社会总产品和社会生产部门的分类(1)含义社会总产品是指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社会总产品在价值形态上又称社会总产值,分为包含在产品中的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c),凝结在产品中的由工人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v),以及凝结在产品中的由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里创造的价值(m)。

(2)两大部类的划分①社会总产品根据其最终用途在物质形态上可以区分为两类:用于生产性消费的生产资料和用于生活消费的消费资料。

②社会生产从产品最终用途出发可分为两大部类:第一部类(Ⅰ)是由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所构成,其产品进入生产领域;第二部类(Ⅱ)是由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所构成,其产品进入生活消费领域。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二版)》第五章 资本主义生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二版)》第五章 资本主义生产

三、剩余价值率
1.剩余价值率 必要劳动是社会存在的基础剩余劳动则是人类发展的物质条件。 现实经济生活的复杂性源于剩余产品运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劳动者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部分的价值叫剩 余价值。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2.剩余价值率的三种表示方法
第三节 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形式
简单商品流通的公式是: 资本流通公式是: 运动形式不同:
以卖为起点,以买为终点,起点与终点都是商品,货币是整个过程的 媒介。
以买为起点,以卖为终点,起点与终点都是货币,商品是整个过程的 媒介。
价值所处的地位不同:
WGW
使用价值是运动主体,货币(价值)是媒介,获得使用价值后运动结 束。
价值是运动主体,商品和货币只是价值的存在形式,运动无止境。
三、资本主义工资数量的变动趋势
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 名义工资:是劳动者实际得到的一定数量的货币工资。 实际工资:是劳动者用货币工资所能买到的消费资料的数量。 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两 者的变动是一致的,即名义工资越高,实际工资也就越高,反之亦然。 但两者也常常不一致,即名义工资虽然不变甚至提高,实际工资却可 能降低。
生产资料价值 (24元)





劳动

劳动力价值 (3元)
具体劳动
创造使用价值
转移生产资料的 旧价值
24 元
劳动过程
创造新价值
抽象劳动 6
元 劳动力价值 和剩余价值
价值增殖过程
价值增殖过程
价值 增殖 过程 (30元)
工人的劳动时间 = 必要劳动时间 + 剩余劳动时间 必要劳动时间: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为私人、集体或国家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 剩余价值:由劳动者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大一政治经济学笔记(第五章II)

大一政治经济学笔记(第五章II)

大一政治经济学笔记第五章资本的流通过程(Ⅱ)5.3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一、单个资本和社会资本1、单个资本与社会资本的概念(1)单个资本:资本主义社会中,每个企业的资本在再生产过程中都独立地进行着循环和周转,实现价值的增殖;这种各自独立发挥资本职能的资本,就是单个资本(2)社会资本:资本主义社会中,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所有单个资本的总合,就是总社会资本,或称社会总资本2、单个资本的运动与社会资本的运动的异同(1)相同点①从运动形式看,都采取三种职能形式,并完成各自的循环②从运动内容看,都是为了价值增殖,实现剩余价值③从运动过程看,都经历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都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2)不同点①消费内容不同:单个资本的运动只包括生产消费;社会总资本的运动,既包括生产消费,又包括生活消费②流通的内容不同:单个资本的运动,只显示资本流通;社会总资本的运动,既能显示资本流通,又能显示一般商品流通二、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1、社会总产品的概念:社会各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2、社会总资本的价值构成: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剩余价值(m)3、社会总资产的分类:(1)按产品的最终经济用途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2)对社会生产的分类①制造生产资料的部类————第一部类(Ⅰ)②制造消费资料的部类————第二部类(Ⅱ)4、社会总产品的补偿(1)价值补偿:就是指它的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如何由商品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2)实物补偿:就是指它的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如何由商品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之后,如何再转化为所需要的产品,即资本家从哪里和怎样和怎样获得生产资料,工人和资本家从哪里和怎样获得消费资料5、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三、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一)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1、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扩大再生产2、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中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首先考察简单再生产的原因:(1)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2)从理论上讲,解决了简单再生产的困难,就便于扩大再生产的问题3、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过程[例如]两大部类全年生产的社会总产品的价值为90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与经济危机
一、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认识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的基本内容,重点把握马克思所揭示的社会化生产和商品经济形式下社会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把握社会总资运动的特点、规律;认识经济危机的实质、根源。

二、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二)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运动的出发点和核心问题
(三)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所依据的两个理论前提
第二节社会总资本简单现生产及其实现条件
(一)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
(二)从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关系看实现条件
(三)简单再生产条件下各部类内部的比例关系
第三节社会总资本的扩大再生产
(一)外延扩大再生与内含扩大再生产
(二)积累和扩大再生产
(三)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四)两大部类积累的辨证关系
第四节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一)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危机和再生产周期的特点
(四)经济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过渡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问题
1.社会总资本运动的特点
社会资本运动的总过程,既包括预付资本价值的实现过程,又包含全部剩余价值的实现过程;既包含生产消费,又包含个人消费;即包含所有单个资本的流通,又包含一般的简单商品流通。

2.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所依据的两个理论前提
21
第一个理论前提——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第Ⅰ部类生产资料生产和第Ⅱ部类消费资料生产。

第二个理论前提——每个部类的产品价值都划分为三个部分: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剩余价值m。

3.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
三个交换公式及含义
4.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
一个前提条件公式,三个交换公式及含义
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及周期性
相对的生产过程,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构成了生产过剩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并不是一直陷于危机之中,经济危机每隔一定时期重演一次,它是一种周期出现的现象,这种周期性危机的爆发,也是由资本主义内在矛盾运动所决定。

(二)教学难点
1.研究社会总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对社会资本再生产运动,必须从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相统一的观点进行考察。

2.社会再生产两大部类及三大交换关系
把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是从物质产品的使用价值看,即从物质产品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为标志来划分的,是对社会生产所有生产部门最概括、最恰当的分类。

三大交换关系是:(1)Ⅱ(v+m)的交换。

是在第Ⅱ部类内部通过各生产者之间的交换来实现地。

(2)Ⅰ(v+m)和Ⅱc的交换。

它们的交换只能通过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来实现。

(3)Ⅰc的交换。

是在本部类内部通过交换来实现。

3.两大部类积累的辨证关系
进行扩大再生产,两个部类必须同时具有积累的物质条件;两个部类的积累互为前提、互为条件;两个部类规模是相互制约的。

4.固定资本更新是经济危机的物质基础
固定资本的更新为摆脱危机提供了物质条件,同时,又为下一次危机的到来创造了物质条件。

22
四、习题
论述题
怎样理解生产资料的优先增长?
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指第 I 部类生产比第 II 部类生产增长得快的现象。

其增长最快的是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其次是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最慢的是消费资料生产。

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原因:技术进步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使剩余价值追加资本中,转化为不变资本比重越发增大,可变资本比重越南来越小。

因而对生产资料需求的增长,比对消费资料需求的增长更快。

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并不意味着生产资料生产可以脱离消费资料生产而孤立片面地增长。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什么?
答:社会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从价值形式上看,资本主义社会的总产品。

由不变资本价值( C )、可变资本价值( V )和剩余价值( M )三部分组成;从实物形式上按其最终用途可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类。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第 I 部类的可变资本与剩余价值之和,必须等于第 II 部类的不变资本。

即 I ( V+M ) =IIC 。

由此基本实现条件可引申出另两个实现条件: I ( C+V+M ) =IC+IIC , II ( C+V+M ) =I ( V+M )+II ( V+M )。

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