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名词释义

逻辑学名词释义
逻辑学名词释义

①,指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

②,指一种观点、思想方法和理论。

③,指人的思维的规则和规律。

④,指逻辑的科学即逻辑学。

逻辑形式是用逻辑变项和逻辑常项表示的思维结构。

(1)逻辑变项是思维内容的符号表示,在逻辑形式中代表可以变化的经验内容,也可以看作一种“空位”;对于一个逻辑形式而言,在空位上填入什么“内容”不会影响逻辑形式的特征。

(2)逻辑常项是逻辑形式中不变的部分,如果逻辑常项(个体常项除外)不同,逻辑形式的性质也就不同。因此,逻辑形式的性质是由逻辑常项决定的

:不同内容的命题和推理自身所具有的共同结构。

对逻辑而言,人工语言是用来表示或显示逻辑形式的,我们把这个人工语言叫做对象语言。

对象语言是用来表示思维对象的语言,对象语言是被陈述的语言。

言,元语言是陈述语言的语言。

简单命题(原子命题)是由词项构成的命题。它自身不再含有其它命题了。

复合命题是由命题构成的命题。也就是说,复合命题可以分析为命题和逻辑联词。(基本的复合命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联言、选言、假言和负的复合命题,它们是复合命题与推理讨论的基本对象。)

复合命题基本结构是“主项+谓项”,按照量词划分,全称的,特称的,单称的。

联言命题是反映一个或几个思维对象同时具有某些属性的复合命题。(显然,,联言命题就是几个命题的“联合”,他陈述的是几个同时存在的事实。)

联言判断:就是几种事物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

选言命题是反映一个或几个思维对象所具有的某些属性至少有一种情况存在的复合命题。

相容选言判断:断定几个选言支至少有一个为真的选言判断。

不相容选言判断:断定其选言支中有并且只有一个选言支为真的选言判断。

选言判断:就是断定几种可能事物情况至少有一种存在的判断。

假言命题陈述的是两个思维对象之间的条件关系。因此又叫条件命题、蕴涵命题。

令P与Q之间有条件关系,如果有P就有Q,无P不一定无Q,则P是Q的充分条件。

令P与Q之间有条件关系,如果没有P就没有Q,有P不一定有Q,则P是Q的必要条件。

令P与Q之间有条件关系,如果P是Q的充分条件(有P就有Q)并且P也是Q必要条件(有Q就有P),则P和Q互为充分必要条件关系((P→ Q)∧(?P →?Q))。

负命题是通过对一个命题的否定产生的命题。负命题不同于否定命题。基本的负命题有两类,一类是直言命题的负命题,这是对直言命题的否定命题;另一类是对复合命题的否定。

反映思维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因此也叫性质命题。

同素材的直言命题之间的真假关系。是对反映S与P同命题真假之间的总结。包括上反对关系、下反对关系、矛盾关系、从属关系。

通过改变前提的联项的质或主谓项的位置推出结论的推理。有三种基本形式:换质法,换位法,换质位法与换位质法。

在三段论的结论中位于谓项位置的词项。一般用P表示。

在三段论的前提中出现而不在结论中出现的词项。一般用M表示。

在三段论的结论中位于主项的词项。一般用S表示。

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的属性的逻辑范畴。概念反映的对象既有个体,也有类,类的类等等

21、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是对思维对象的本质属性的反应。

从个体概念方面说,内涵是属性的集,从类概念说,内涵是决定这个类的属性。

概念的外延是具有概念内涵的思维对象。概念的外延是客观对象的数量范围在认识中的反映。

22

真实定义即属加种差定义,是用邻近的属概念和种差下定义的方法。这种定义揭示的是思维对象的属性,(语词是被使用的),因此又叫真实定义。用公式表示为:

被定义概念=种差+邻近的属概念

属加种差定义的被定义项是客观事物。

23

语词定义是明确语词的意义的定义。被定义项是语词,定义项是语词的意义即语义。

语词定义是对符号的意义的解释或规定。

24

划分是明确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逻辑上的划分就是把概念的外延从一个属概念分成几个不相容的种概念。

25

定义项的外延大于被定义项的外延。

26

定义项的外延小于被定义项的外延。

27

定义项中直接包含被定义项。

28

定义项中间接包含被定义项。所谓“间接包含”是被定义项的概念或语词的涵义需要被定义项的涵义才能明确。

简单枚举推理是依据一部分归纳对象具有某种性质并且没有发现反例的情况下推出全部对象都具有该性质的归纳推理。又称简单枚举法

? S1是P

? S2是P

?……

? Sn是P

? S1,S2……Sn是S类的全部对象,

?所以,所有S都是P

?我们把科学研究中的归纳叫做科学归纳。它是依据某类对象与其属性之间的因果联系推出结论的归纳推理。它的推理形式是:

? S1是P

? S2是P

?……

? Sn是P

? S1,S2……Sn是S类的部分对象,并且如果S则M,如果M则P

?所以,所有S是P

31、因果五法

①契合法(求同法)

?通过观察收集到与被研究的现象之间可能具有的情况(场合)之后,在被研究的现象出现的场合,如果有唯一的情况是共同的,那么,这个唯一的情况就是被研究现象的原因或结果。(如果被研究现象是结果,共同出现的情况就是原因,如果被研究现象是原因,共同出现的情况就是结果)。形式表达为:

?场合先行或后行情况被研究现象

?(1) A、B、C、 a

?(2) A、D、E a

?(3) A、F、G a

?……………

? A是a原因(或结果)

②差异法(求异法)

?在被研究现象存在与不存在的两种场合的对比中,除了唯一一个情况没有在被研究现象

?不出现的场合出现之外,其它相同的情况都出现,这个没有出现的情况就是被研究现象

?的原因(或结果)。推理形式是:

?场合先行或后行情况被研究现象

?(1) A、 B、C、D a

?(2)—、B、C 、D —

? A是a原因(或结果)

③契合差异法(求同求异法)

?在被研究现象出现的场合(正场合),如果只有一个共同的情况,而在被研究现象不出现的若干场合(负场合)却没有这个情况,在其它情况不尽相同的情况下,这个唯一的情况就是被研究现象的原因(或结果)。推理的形式是:

?场合先行或后行情况被研究现象

?(1) A、B、C、 a

?(2) A、C、D a

?(3) A、D、E a

?……………

?(1′)—、E 、F —

?(2′)—、F、G —

?(3′)—、G、H —

?………

? A是a原因(或结果)

④共变法

?共变法是在被研究现象发生变化的各个场合中,只有一个情况是变化的,并且其它情况保持不变,那么这个变化的情况就是被研究现象的原因(或结果)。推理形式是:

?场合先行或后行情况被研究现象

?(1) A1、B、C、 a1

?(2) A2、B、C a2

?(3) A3、B、C a3

?……………

? A是a原因(或结果)

⑤剩余法

?已知一个复合情况是一复合情况的原因(或结果),并且还知道复合情况的某一部分是复合现象的原因(或结果),那么,复合情况的剩余部分就是复合现象的剩余部分的原因(或结果)。推理形式是:?复合情况 A、B、C、D是复合现象的a、b、c、d的原因(或结果)

?(1) A 是a的原因(或结果)

?(2) B是b的原因(或结果)

?(3) C是c的原因(或结果)

? D是d原因(或结果)

32、概率

概率就是用数字表示的可能命题实现的大小。或者简单的说概率就是对事实成分的断定。概率越大变成现实的可能就越大。概率越小变成现实的可能就越小。

33、初始概率

初始概率是指简单命题的概率。主要有三种初始概率的解释:

⑴先验概率

事件:一个事件就是命题陈述的思维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事实。

如果某个特定对象具有N个可能事件,其中有m个对事件A有利的可能,那么事件A的概率(用P(A)表示)等于m对所有可能N的比:P(A)=m/N

先验概率又称“结构概率”,因为它是依据概率命题所反映对

(2)频率概率

这种概率是建立在“随机事件”概念上的“频率”解释,也叫统计概率。对于N是有穷域的频率统计可以用重复实验得到概率。

(30)主观概率

主观概率是一种“置信度”的概念。这是人对某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一种“置信”。概率的“置信度”是它的理想形式。当主观上相信某个事件出现为m,不出现为n时,这种“置信度“的概率是:P(A)=m/(m+n)。

34、假说

假说是依据归纳推理的结论对被研究现象的一个推测性的解释。

35、类比

类比推理是依据两个对象A、B在一系列属性上相同(或类似),已知A具有某个属性P,推出B也可能有属性P的归纳推理。

A、B可以是两个个体,也可以是两个类。前提与结论之间没有必然的蕴涵关系,只有概然关系。

A对象有属性a、b、c、d,

B对象有属性a、b、c,

所以,B可能有属性d

36、偷换概念

概念自身要同一,就是概念的涵义和外延必须保持一致。在思维中最常见的现象是通过诡辩手法或是混淆了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违反同一律。这叫“混淆概念”或是“偷换概念”。

37、转移命题

命题自身要同一是说一个命题在思维过程中,真值不能变化。要么是真的,要么是假的。命题的意义不能发生变化。否则就是违反了同一律,犯有“偷换命题”或是“转移命题”的错误。

38、演绎又称形式证明

演绎:?令是一个合式公式序列(A1…… An),?是sd的一个演绎,当且仅当Ai要么是前提,Ai要么是由在先的公式根据规则而得的公式。

39、对A的演绎

令?是sd的一个对A的演绎,iff,A位于?的最后一行, An即 A。

40、语法后承

令?是sd的一个对A的演绎,A是?的语法后承。记做?├A

41. 形式逻辑是研究思维的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42.

43. a,b两概念的外延没有任何重合部分,其外延之和等于其属概念的外延。如金属和非金属。

45

47.

48.

49.

的推理形式。

教育社会学名词解释

一.概念解释 1.教育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主要是运用社会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作为特殊社会现象的教育进行研究的一门科学。是研究“教育行动和教育事实”的学科。 研究教育的社会性质、社会功能以及教育制度、教育组织、教育发展规律的一门社会学分支学科。或者说是:从社会学角度研究各种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与社会之间相互制约关系的学科。教育科学中近百年来发展起来的一个边缘性的分支学科。 2.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学校系统中的行为、活动、组织和制度之间的结构关系及其互动过程。”(P7) 关于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历史上存在不同的观点。“社会化过程说”的研究对象观,其立足点是狭义的“教育”,强调教育如何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发展;“相互关系说”的研究对象观,其立足点是“教育与社会的某种关系”,有的强调教育制度与其他社会制度之间的功能关系,有的强调教育过程与社会过程之间的联系及其相互关系;“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说”的研究对象观,其立足点是“教育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强调对整体社会系统中的教育结构、功能、过程等的分析。 3.教育公平:是指“教育制度的合理性与公平性的统一”。 所谓“教育制度的合理性”,是指一种教育制度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整体利益,虽然社会整体利益的增加为每一个人目的的实现提供了可能,但它未必是有利于每一个人的。因而,当教育的平等分配,确实有利于社会整体利益增加时,这种教育制度是合理的;而当教育的不平等分配确实为我们带来平等所不能带来的整体利益时,这种教育制度同样也是合理的。 所谓“教育制度的公平性”,是指一种教育制度“有利于所有人”。但是,由于利益冲突和价值偏好的存在,所谓“有利于所有人”的检验标准往往不可能是统一的某个标准,或者是由一个权威机构所作的规定。因此,“有利于所有人”的教育制度,实际上是指得到社会大众一致公认的教育制度。这样一来,所谓“教育制度的公平性”,实际上就是社会大众在观念上一致同意和拥护的教育制度,它成了一种可操作的概念。 所谓教育公平,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或原则。这里所说的“合理”是指要符合社会整体的发展和稳定,符合社会成员的个体发展和需要,并从两者的辨证关系出发来统一配置教育资源。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基本方面。 4.教育平等:教育平等是教育民主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主要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是实现教育民主化的一个基本前提。其含义有:①人即目的,尊重基本人权和自由发展;②教育权利平等原则;③机会均等原则;④差别性对待原则。(P284-285)瑞典著名教育家托尔斯顿·胡森认为教育机会均等包括起点均等、过程均等和结果均等三个部分。起点均等。即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都可以进学校,使所有的人入学机会平等。过程均等。过程均等就是学校提供的条件、设备、教师等方面水平差不多。结果均等。结果均等即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取得成功的机会。 5.教育机会均等:教育机会均等包括①入学机会均等,或入学不受歧视;②受教育过程中的机会均等;③取得学业成功的机会均等;④不只是在获得知识方面的机会均等,更主要的是使人在获得本领方面的机会均等;⑤不仅涉及学校教育,还涉及校外教育、成人教育、回归教育等形式中的机会均等;⑥在国际范围内,主要指富国和穷国之间在教育资源分布、教育设施发展、学业成功率和学业证书价值上的均等。(P284) 6.教育权利平等:教育权利是指“受教育”权利,是相对于政治上、经济上的平等权力而讲的“教育上”的平等权利。(P285) 7.“前排中间效应”:即坐在教室前排和中间的学生,与坐在后边和两边的学生相比,往往具有更高的学习动机,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更高,学习成绩更好,更能获得老师和同学的

逻辑学名词解释

逻辑学名词解释 1、概念:反映事物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 单独概念:是指仅反映一个特定对象的概念,它的外延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事物。 普遍概念:是指由若干个分子所组成的类的概念。它的外延包括许多的对象。 集合概念:把一类对象作为一个集合体来反映的概念。 非集合概念:不把一类对象作为一个集合体来放映的概念。 正概念:反映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 负概念:反映对象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只有带否定词并使用其含义的,才是负概念。论域:指一个正概念与其相对的负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组成的类。 定义:就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揭示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有属性的方法。 划分:揭示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就是将外延较大的属概念根据一定的标准,划分出若干个外延较小的概念,从而明确概念全部外延的逻辑方法。 概念的限制:通过增加概念的内涵,以减少概念的外延的逻辑方法。 即概念的限制就是从属概念过渡到种概念的逻辑方法。 概念的概括:通过减少概念的内涵,以扩大其外延的逻辑方法。 命题:陈述事物情况的思维形态。特征在于其真假性。命题有具体内容和逻辑形式,逻辑学不研究具体命题内容上真假,只研究命题形式真假性质和命题形式之间的真假关系。模态命题:就是包含“必然”等模态词的命题。 复合命题:就是包含其他命题的命题,包括联言命题、选言命题、假言命题和负命题。 简单命题:就是没有包含其他命题的命题,主要包括直言命题和关系命题。 推理:就是由一或若干个命题推出另一个命题的思维形态。 直言命题:就是陈述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性质命题) 肯定命题:就是陈述事物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联项一般用“是”表示。 单称命题:就是陈述一个特定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主项专有名词,不需量词。全称命题:陈述一类事物的全部分子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主项普遍概念,量省。特称命题:就是陈述一类事物中至少存在着一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 主项普遍概念,量项不可省为“有的、有些” (其逻辑含义就是“有”即至少有一个,不排斥全部) 周延性:是直言命题主项与谓项在量的方面的逻辑特征,是直言命题形式中对主项或谓项的全部外延的陈述情况。在一个直言命题形式中,如果陈述了它的主项或谓项的全部 外延,那么其主项或谓项就是周延的。 直言直接推理:就是前提只有一个命题的直言推理。 A:全称肯定 E:全称否定 I:特称坑定 O:特称否定 反对关系:A与E之间的关系是:不能同真,得以同假。即,当一个真时,另一个必假; 当一个假时,另一个真假不定。 矛盾关系:AO、EI之间的关系是:既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即,一个为真时,另一个必假; 当一个为假时,另一个必真。 等差关系:AI/EO之间的真假关系:全称真,特称必真;全称假,特称真假不定;特称假,全称必假;特称真,全称真假不定。 下反对关系:IO之间的真假关系:不能同假,可以同真。即当一个假时,另一个必真;当

逻辑学深刻复习知识点

逻辑学复习知识点 前言:逻辑学:传统逻辑、现代逻辑;它是基础性,工具性的学科(更直接,更系统)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什么是逻辑学 1.“逻辑”的含义:源于古希腊,原意:思想,言辞,理性,规律。 逻辑是一门学科,即逻辑学(思维科学)。 2.逻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科学。 逻辑学的研究目的:总结出人们正确运用各种思维形式的逻辑规律。 思维:感性认识(感觉,知觉,表象)和理性认识(概念,命题(判断),推理) 思维的形式结构(思维的逻辑形式):包括逻辑常项和变项 逻辑常项:不随思维具体内容变化而变化,是判定一种逻辑形式具体类型的唯一依据。 传统逻辑:自然语言(日常用语)现代逻辑:人工语言(符号语言:表意符号,公式,公式序列) 思维形式结构的规律:逻辑规则:仅适用于某种思维形式。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普遍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思维形式。(传统逻辑定义)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包括: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表现方式: 现代逻辑的基础部分:经典命题逻辑,经典谓词逻辑(表现方式:重言式(重言蕴涵式,重言等值式))第二节逻辑学的性质和作用 1.逻辑学的性质:工具性,全人类性(没有民族性,阶级性) 2.逻辑学的作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4年规定的七大基础学科:逻辑学、数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

三方面作用:促成逻辑思维由自发向自觉转变;培养和提高人们认识事物、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帮助识别、驳斥谬误和诡辩。 3.第三节逻辑简史 逻辑学的历史:两千多年逻辑学的三大源头:古中国、古印度、古希腊。 西方逻辑:以古希腊逻辑为先河,在发展的历程中完整地经历了传统和现代两个形态。(以此为例) 传统逻辑的诞生与发展: 传统逻辑:由亚里士多德开始直至莱布尼兹之前的整个逻辑类型。特点:借助自然语言,主要范围是常见日常思维类型。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古希腊著名学者,第一次全面、系统研究逻辑学主要问题,首创逻辑学这门科学。被称作“西方逻辑之父”,主要逻辑著作《范畴篇》、《解释篇》、《前分析篇》、《后分析篇》、《论辩篇》、《辩谬篇》,分别论述概念、命题(判断)、推理、论证、论辩的方法和如何驳斥诡辩的问题。哲学著作《形而上学》系统论述了矛盾律、排中律,涉及同一律。奠定了西方逻辑学发展的坚实基础。古希腊斯多葛学派及欧洲中世纪的逻辑学家:研究了假言命题、选言命题、联言命题和推理形式,提出相应推理规则。 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17世纪,实验自然科学兴起和发展,研究了科学归纳法问题。《新工具》一书中提出科学归纳的“三表法”:“存在和具有表”、“差异表”、“程度表”,奠定归纳逻辑的基础。 穆勒(1806-1873):19世纪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在《逻辑体系》(我国近代学者严复译为《逻辑名学》)把科学归纳法发展为五种:求同法、求异法、求同求异并用法、共变法、剩余法。至此,传统逻辑的基本框架大致形成。 现代逻辑的兴起与发展: 现代逻辑(“数理逻辑”或“符号逻辑”):由莱布尼兹奠定基本思想,目前仍在不断发展中的逻辑类型。特点:借助人工语言(符号语言),建立形式系统,对研究对象整体把握。 莱布尼兹(1646-1716):德国著名数学家、哲学家。17世纪末期,提出用数学演算的方法处理演绎逻辑;

完整版逻辑学名词解释

逻辑学名词解释 1概念:反映事物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 单独概念:是指仅反映一个特定对象的概念,它的外延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事物。 普遍概念:是指由若干个分子所组成的类的概念。它的外延包括许多的对象。 集合概念:把一类对象作为一个集合体来反映的概念。 非集合概念:不把一类对象作为一个集合体来放映的概念。 正概念:反映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 负概念:反映对象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只有带否定词并使用其含义的,才是负概念。 论域:指一个正概念与其相对的负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组成的类。 定义:就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揭示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有属性的方法。 划分:揭示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就是将外延较大的属概念根据一定的标准,划分出若干个外延较小的概念,从而明确概念全部外延的逻辑方法。 概念的限制:通过增加概念的内涵,以减少概念的外延的逻辑方法。 即概念的限制就是从属概念过渡到种概念的逻辑方法。 概念的概括:通过减少概念的内涵,以扩大其外延的逻辑方法。 命题:陈述事物情况的思维形态。特征在于其真假性。命题有具体内容和逻辑形式,逻辑学 _______ 不研究具体命题内容上真假,只研究命题形式真假性质和命题形式之间的真假关系。 模态命题:就是包含“必然”等模态词的命题。 复合命题:就是包含其他命题的命题,包括联言命题、选言命题、假言命题和负命题。 简单命题:就是没有包含其他命题的命题,主要包括直言命题和关系命题。 推理:就是由一或若干个命题推出另一个命题的思维形态。 直言命题:就是陈述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性质命题) 肯定命题:就是陈述事物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联项一般用“是”表示。 单称命题:就是陈述一个特定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主项专有名词,不需量词。全称命题:陈述一类事物的全部分子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主项普遍概念,量省。特称命题:就是陈述一类事物中至少存在着一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 主项普遍概念,量项不可省为“有的、有些” (其逻辑含义就是“有”即至少有一个,不排斥全部) 周延性:是直言命题主项与谓项在量的方面的逻辑特征,是直言命题形式中对主项或谓项的全部外延的陈述情况。在一个直言命题形式中,如果陈述了它的主项或谓项的全部外 延,那么其主项或谓项就是周延的。 直言直接推理:就是前提只有一个命题的直言推理。 A :全称肯定 E:全称否定 I :特称坑定 0:特称否定 反对关系:A与E之间的关系是:不能同真,得以同假。即,当一个真时,另一个必假; 当一个假时,另一个真假不定。 矛盾关系:AO、EI之间的关系是:既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即,一个为真时,另一个必假;当一个为假时,另一个必真。 等差关系:AI/E0之间的真假关系:全称真,特称必真;全称假,特称真假不定;特称假,全称必假;特称真,全称真假不定。 下反对关系:10之间的真假关系:不能同假,可以同真。即当一个假时,另一个必真;当

《教育社会学》复习参考答案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是指一个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众,从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转到另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的位置移动 A.人口流动 B.社会流动 C.人才流动 D.社会迁移 2.下列不属于对失范行为的教育控制方法是(D) A.提高行为性成本 B.提高物质性成本 C.提高心理惩处成本 D.树立新的德育观念 3.(A)的主要观点是,课程功能在于确保年轻一代接受成人社会的文化,使之适应社会维护社会系统的生存 A.功能主义范式 B.解释论范式 C.新马克思主义范式 D.结构主义范式 4.教育功能的失调一般发生在教育制度生命周期的第四个阶段,即(D) A.群体化形成阶段 B.成熟阶段 C.形式主义阶段 D.瓦解阶段 5.(A)是指社会所发生的急剧的、具根本性意义的变迁,是社会变迁中的高潮,是一种显着的突变过程,变迁的实现是以新旧阶级之间的政权易手为标志,它对教育的影响常常是突发的、冲击性的。 A.社会剧变 B.文化革命 C.教育革命 D.经济革命 6.(C)强调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在时空上完全隔离开来,不存在互动的一种研究方法 A.调查法 B.现场法 C.隐蔽法 D.人种学研究 7.(C)教育的目的是树立优生优育的观点,理解人口增长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A.责任感 B.环境 C.人口 D.国际理解 8.(C)是教育制度所具有的文化要素。例如,校徽、校旗、校服等象征着学校的性质、地位和功能 A.教育规范系统 B.教育设备 C.象征的标识 D.教育组织和人事系统 9.(A)流行于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涂尔干、美国的佩恩等,认为教育的功能在于使人社会化 A.社会化过程说 B.相互关系说 C.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说 D.特殊社会现象说 10.(B)教育是最具体、也是最持久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内容。其目的是使受教育者理解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使他们获得参与环境问题解决、管理环境质量的知识、态度和技能 A.责任感 B.环境 C.人口 D.国际理解 11.学校主要成员(B)和学生是两大类身份不同、地位不同的群体,在社会学特征上几乎完全相对

逻辑数学概念

逻辑数学概念 --朝阳科技大学幼保系刘冷琴(老师) 一、数学是什么? 1 科学(精确性选择性) 2 秩序(幼儿秩序感的最高峰是2岁半) 3 艺术(黄金三角节拍音谱) 4 语言(例:ABCDEFGHIGKLMNOPQRSTUVWSYZ=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 HARD WORK=98% LOVE GOD=101% ) 5工具(生活中索取) 二、数学的内容-- 算数、代数和几何 打开数学学习的迷失(敏感期0-6岁) 1 人类与生俱有基础在逻辑 2 数学学习基础在逻辑 3 学习数学不变的法则 ①数、量、形的具体学习 ②半具体的学习过程 ③抽象符号的迷知—概念化 ④要给孩子感官的具体经验(Baby最好的数字是“2”) 二、逻辑数学的概念(数学前的活动)

1观察与描述(依据东西的属性,如颜色、形状、大小来描绘其特征) 2分类(性质相似之物予以组合,将性质相异之物予以区分) ①绝对单一类别的分类 ②相似性的分类(二三岁的儿童会依据相同性与相似性来分类) ③层面性的分类(根据物的属性、颜色、形状、大小来分类)3配对(将相同物、相似物或互补物配对,嵌插一对一之交换,取相同数量之物或利用绳子、线或粉笔画线来联结两个集合,以比较 多少或一样多之历程) 4比较(两个同属性的集合比较长短、多少、大小、浓淡、粗细、高低的历程) 5序列(依据某种属性的等级予以排列之历程) 6形式排列(仿造形式或发现 7相等化(依据某种属性[如长度、高度]使两个东西或两组集合变成相等之历程) 8组合与分解(依据某种共同的属性将两个或多个多个东西或集合予以聚集与分离之历程) 9 保留概念(也叫守恒概念同样的量变出不同的图形,有数量、面积、容量 等,这些不管是排列或是形状及容量的改变都不会影响本质) 10 诵或计数(通过歌曲、儿歌、押韵诗 5只小鸭鸭去玩耍越过了小山丘走太远 鸭妈妈急得叫呱呱呱四只小鸭鸭跑回来 (手指游戏)

逻辑学知识要点

逻辑学知识要点 上篇逻辑推理 逻辑学主要是从形式上or结构上来研究推理的正确性或者有效性的科学。 任何推理形式都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组成。∕逻辑常项:推理形式中固定不变的部分,是判定一种推理形式的类型的唯一根据,也是区别不同类型的推理形式的唯一根据。∕无论给变项代入何种不同的具体内容,推理形式不会改变。 如果只要分析到所包含的简单命题即原子命题为止即可判定,那么这类推理称为复合命题推理,简称推理命题,相应的逻辑称为命题逻辑。∕逻辑常项、命题变项。 必须分析到简单命题即原子命题所包含的概念即词项才能判定,则这类推理称为简单命题推理,简称词项推理,相应的逻辑称为词项逻辑。∕逻辑常项、词项变项。 第一章基本复合命题及其推理 1、负命题 负命题:就是通过否定某个命题所得到的命题,又叫做命题的否定。 一般公式是:并非¬。∕“并非“为联结词,常用符号“¬”表示,读作“并非”。 真假特征:p与“¬p”矛盾。 2、联言命题及其推理 ⑴联言命题:就是断定几种事物情况同时存在的命题。 一般公式是:p并且q。∕“并且“为联结词,常用符号“∧”表示,读作“合取”。 “……和……”、“即……又……”、“不但……而且……”、“虽然……但是……”等表示并列关系、递进关系、转折关系的词语都是“并且”的意思。 真假特征:联言支p,q同时真,联言命题p∧q为真;p,q同时假,p∧q为假。 ⑵联言推理:就是前提or结论为联言命题,并且根据其真假特征所进行的推理。 推理形式有:分解式(由前提中一个联言命题为真,推出其任一支命题为真的推理)、组合式(由前提中一些支命题为真,推出这些支命题所组成的联言命题为真的推理)。 3、选言命题及其推理 选言命题是断定几个可能的事物情况中至少有一个事物情况存在的命题。 ①⑴相容的选言命题:至少有一个存在并且可以同时存在的选言命题,即选言支(p,q)之间具有并存的关系,p,q不同假。 一般公式是:p或者q。∕“或者“为联结词,常用符号“∨”表示,读作“析取”。

逻辑学 习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 1、形式逻辑是研究思维的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2、概念的内涵越多,则外延越小;内涵越少,则外延越大;这种关系叫反变关系。 3、概念的矛盾关系是指a、b两概念的外延没有任何部分重合,其外延之和等于其属概念的外延。如金属和非金属。 4、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划分是揭示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 5、当O判断为真时,同素材的判断A 假;E真假不定;I 真假不定。 6、当O判断为假时,同素材的判断A真;E 假;I 真。 7、当A判断为真时,同素材的判断E 假;O为假;I 真。 8、当A判断为真时,同素材的判断E 假;O为假;I 真。 9、关系判断由关系者项、关系项和量项三部分组成。 10、在模态判断中,必然p和可能p之间是差等关系;必然非p与可能p之间是矛盾关系。 11、在“有S不是P”中,逻辑变项是S,P;逻辑常项是有……不是。 12、一个判断的主项周延,则这个判断是全称判断;一个判断的谓项周延,则这个判断是否定判断。 13、若p∨q为真,p为真,则q取值为真假不定;若q为真,则p的取值为真。 14、若一有效三段论的结论为全称肯定判断,则其大前提应为全称肯定判断,小前提应为全称肯定判断。 25、矛盾律的要求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于具有上反对和矛盾关系的判断,不应该承认它们都是真的。 26、排中律的要求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于具有下反对和矛盾关系的判断,不应该承认它们都是假的。 27、若一有效三段论,其小前提为特称否定判断,则其大前提应为全称肯定判断,结论应为特称否定判断。 28、若一有效三段论,其大前提为MIP,则其小前提应为MAS,结论应为SIP。 28、思维的逻辑规律包括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 29若p→q为真,则当p为真时,q的取值为真;当p为假时,q的取值为可真可假。 30、三段论第一格的特殊规则是:(1)小前提必须是肯定判断、大前提必须是全称判断。 31、复合判断包括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和负判断等形式。 32、“只有请外国人当教练,中国足球才能走向世界。”这一判断的负判断的等值判断为就 算沒有请外国人当教练,中国足球也能走向世界。用符号表示为p∧ q。(看不清负号在 哪) 33、“我班同学都是南方来的。因此,南方来的都是我班同学。”上述推理违背了换位法推理中前提中不周延的项,结论里也不得周延的规则。正确的推理应为我班同学都是南方来的。因此,有些南方来的是我班同学。 34、在充分条件的假言判断中,前件真则后件真,前件假则后件假。 35、“只有多喝水,才能减肥”。上述假言判断的负判断是并非只有多喝水,才能减肥,用符号表示为 p←q 。 36、根据概念外延之间重合情况,可以将概念间的关系分为全同关系、真包含关系、真包含于关系、交叉关系和全异关系。 37、“苹果就是长在树上的水果”,这一定义犯了定义过宽的规则,“文学可分为戏剧、散

完整word版逻辑学重点整理

逻辑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什么是逻辑学 答:逻辑是关于思维过程自身规律的学说。逻辑学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逻辑规律及简单 的逻辑方法的科学。 2、什么是概念 答: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及其特有属性的思维形态。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 有属性或本质属性。概念的外延就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对象。 3、什么是命题 答:命题是反映思维对象情况的思维形态。 4、什么是推理 答:推理是依据已知命题得到新命题的思维形态。 5、什么是定义 答: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 6、什么是划分 答:划分是把一个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分为几个小类,从而明确这个概念的外延的逻辑方法。 划分的三要素:母项、子项、划分的根据 7、什么是直言命题 答:直言命题是直接地无条件地反映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 8、什么是直言三段论 答:直言三段论也叫三段论,它是借助于一个共同的词项(概念)把两个直言命题联结起来,从而推出一个新的直言命题的间接推理。 9、什么是同一律 答:同一律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 10、什么是不矛盾律 答:不矛盾律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即互相矛盾或者互相反对的思想不能同真,庇必有一假。 11、什么是排中律 答:排中律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即互相矛盾或下反对关系的思想不能都假,必有一真。12、什么是充足理由律 答:充足理由律是在思维或论证过程中,任何一个被确定为真的思想总有它的充足理由。 二、用图解法表示下列概念间的关系。 1. A船B轮船C货船 答:这几个概念间的关系可用图表示为:

2.A泰山B山东C中国D联合国答:可用图表示为: A 3.A词B褒义词C贬义词D合成词 4.A现代化B社会主义现代化C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答:可用图表示为: 5.A石拱桥B卢沟桥C拱形桥洞 6.A小说家B戏剧家C诗人D文学家答:可以用图表示为: 三、将具有下图所示关系的概念分别填入图中

教育社会学填空和名词解释部分

教育社会学试题及参考答案填空题 1.在西方被公认为教育社会学真正奠基人的是法国的__涂尔干_。世界上第一本正式用"教育社会学"为名的教科书是1917年史密斯出版的___《教育社会学概论》___一书。 2.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在方法论上依据使用的方法划分可以分为__实证研究范式___和__人文研究范式__两类。 3.学校组织是异质结构是指两类互为异质的成员:_教师群体__和_学生群体__的结合体。 4.同辈集体社会功能的一般性主要包括_价值观的认同__、满足心理需要、协调人际关系和__个体的社会化_。 5、教育制度的一种最基本的整合功能是:教育的社会化功能。 6、教育规范包含三层内容,其中约束力最小的是教育习俗。 7在西方,孔德被认为是社会学之父。 8教育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三个层次是:哲学方法论、科学方法论和具体方法论。 9一般来说,教师的专业素质、人格魅力、师生关系和评价手段中,评价手段在小学阶段对学生影响最大。教育社会学试题及参考答案填空题 1.在西方被公认为教育社会学真正奠基人的是法国的__涂尔干_。世界上第一本正式用"教育社会学"为名的教科书是1917年史密斯出版的___《教育社会学概论》___一书。 2.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在方法论上依据使用的方法划分可以分为__实证研究范式___和__人文研究范式__两类。 3.学校组织是异质结构是指两类互为异质的成员:_教师群体__和_学生群体__的结合体。 4.同辈集体社会功能的一般性主要包括_价值观的认同__、满足心理需要、协调人际关系和__个体的社会化_。 5、教育制度的一种最基本的整合功能是:教育的社会化功能。 6、教育规范包含三层内容,其中约束力最小的是教育习俗。 7在西方,孔德被认为是社会学之父。 8教育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三个层次是:哲学方法论、科学方法论和具体方法论。 9一般来说,教师的专业素质、人格魅力、师生关系和评价手段中,评价手段在小学阶段对学生影响最大。 10学生的重要他人可分为两个层次:互动性重要他人和偶像性重要他人。 11三分类说把课堂结构分为三类即:专制型、民主型和放任型。 12根据教育制度具有社会规定性的特点,教育功能可以区分出教育制度的导向功能和传递功能。 13.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在方法论上依据使用的方法划分可以分为实证研究范式和人文研究范式两类。 14.同辈集体社会功能的一般性主要包括价值观的认同、满足心理需要、协调人际关系和个体的社会化。 15、教育制度的一种最基本的整合功能是:教育的社会化功能。 18.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在方法论上主要有规范性研究和证验性研究的区别。 19.学校组织是异质结构是指两类互为异质的成员: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的结合体。 20.在教育社会学中,具有"面对面"交往特点的初级群体指家庭,而群体的高级形式是集体。 21.我国学校在社区发展中的功能主要有大教育功能文明辐射功能和辅助经济发展功能。 22.教育对人口自然变动的影响表现在对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的影响。 23.青年文化社会功能的一般性主要包括价值观的认同、满足心理需要、协调人际关系和个体的社会化。

逻辑学基础重点_逻辑学重点归纳

逻辑学基础重点_逻辑学重点归纳 逻辑学基础期末复习重点 一、填空题1分*10 二、单选题2分*10 三、图解题共10分 1.用欧拉图表示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 3分*2 2.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符号,使之成为一个有效的三段论 2分*2 四、证明题共12分 1.证明三段论的有关规则 6分*1 2.依据判断变形进行的直接推理 3分*2 五、分析题 4题共24分 三段论、对当关系推理、逻辑的基本规律、穆勒五法、真值表六、综合题 3题共24分综合推理 1亚里士多德被成为逻辑学之父。 2.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基本特征。内涵就是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是概念质的规定性;外延是对思维对象范围的反映,是概念量的规定性。 3.概念的种类: 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单独概念是反映一个单独对象的概念,外延数量只有一个; 普遍概念是反映两个以上对象的概念,外延数量是两个以上。 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集合概念是反映集合体的概念,集合体所具有的属性,个体不必然具有; 非集合体是反映非集合体的概念,类不是集合体,所以,反映类的概念是非集合概念。肯定概念与否定概念:肯定概

念,是反映具有某种属性事物的概念; 否定概念,是反映不具有某种属性事物的概念,负概念都有否定词,但是具有否定词的概念不都是负概念。 4.概念间的关系:同一关系、真包含关系、真包含于关系、交叉关系、全异关系(1)同一关系(全同关系):若所有的a都是b,所有的b都是a,则a、b之间为同一关系(全同关系); (2)真包关系(属种关系):若所有的b都是a,但有的a 不是b,则a、b之间为真包关系(属种关系); (3)真包含于关系(种属关系):若所有的a都是b,但有的b不是a,则a、b之间为真包含于关系(种属关系);(4)交叉关系:若有的a是b,有的a不是b,有的b是a,有的b不是a,则a、b之间为交叉关系; a b (5)全异关系(不相容关系):若所有的a都不是b,所有的b都不是a,则a、b之间为全异关系,包含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6)矛盾关系:反对关系: 5.下定义的方法:属加种差的方法,公式:被定义项=种差+属概念定义的规则: (1)定义项的外延和被定义项的外延应是同一个系。否则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2)定义项中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括被定义项。否则犯“同语反复”或

逻辑学名词释义

①,指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 ②,指一种观点、思想方法和理论。 ③,指人的思维的规则和规律。 ④,指逻辑的科学即逻辑学。 逻辑形式是用逻辑变项和逻辑常项表示的思维结构。 (1)逻辑变项是思维内容的符号表示,在逻辑形式中代表可以变化的经验内容,也可以看作一种“空位”;对于一个逻辑形式而言,在空位上填入什么“内容”不会影响逻辑形式的特征。 (2)逻辑常项是逻辑形式中不变的部分,如果逻辑常项(个体常项除外)不同,逻辑形式的性质也就不同。因此,逻辑形式的性质是由逻辑常项决定的 :不同内容的命题和推理自身所具有的共同结构。 对逻辑而言,人工语言是用来表示或显示逻辑形式的,我们把这个人工语言叫做对象语言。 对象语言是用来表示思维对象的语言,对象语言是被陈述的语言。 言,元语言是陈述语言的语言。 简单命题(原子命题)是由词项构成的命题。它自身不再含有其它命题了。 复合命题是由命题构成的命题。也就是说,复合命题可以分析为命题和逻辑联词。(基本的复合命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联言、选言、假言和负的复合命题,它们是复合命题与推理讨论的基本对象。) 复合命题基本结构是“主项+谓项”,按照量词划分,全称的,特称的,单称的。 联言命题是反映一个或几个思维对象同时具有某些属性的复合命题。(显然,,联言命题就是几个命题的“联合”,他陈述的是几个同时存在的事实。) 联言判断:就是几种事物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 选言命题是反映一个或几个思维对象所具有的某些属性至少有一种情况存在的复合命题。 相容选言判断:断定几个选言支至少有一个为真的选言判断。 不相容选言判断:断定其选言支中有并且只有一个选言支为真的选言判断。 选言判断:就是断定几种可能事物情况至少有一种存在的判断。 假言命题陈述的是两个思维对象之间的条件关系。因此又叫条件命题、蕴涵命题。

教育社会学(题库)2020答案整理

《教育社会学》题库-2018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在a, b两类名词解释中各选2个,c类中选择1个,共5个名词 解释,20分) a) 1.教育社会学;主要运用社会学原理与方法对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的社会学层面 进行“事实”研究的一门学科,是社会学与教育学的中介学科。 2.教育;广义的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承生产经 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 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教育着的身心 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3.学校;是一种正式组织,其主要成员是教师和学生。对教师而言,学校是兼具 规范性和功利性的组织;对学生而言,学校是规范性与强制性兼而有之的组织。 4.班级:班级是学校中的下位组织,班级首先并始终是一种社会组织,只是一种 学生组织。班级的目标指向自身,是主体的自我实现;从班级的机构看,班级 的首领是班长,核心领导机构是班委会,下分若干小组,每个学生在班级中都 有自己的相应位置;从班级规范看,任何班级规范所约束都是学生。具有自功 能性和半自制性。 5.学生P222;学生是一种独特的社会存在,既非不承担任何社会义务的婴幼儿, 也非以职业劳动而与社会进行交换的成年人,学生是介于婴幼儿与成人之间的 “半”社会成员,是学校中最游离不定的成员。 6.课程;狭义的课程指学校课程表所列教育科目,最广泛的界定将学生在学校中 所学一切均视为课程。 7.重要他人P244: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在米德的自我发展理论的基础上首先明 确提出的一个概念,指对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 8.潜在课程:主要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文化层面和互动层面所蕴含的各种 经验。 9.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

(完整版)逻辑学基础复习要点

逻辑学基础期末复习要点 第一章引论 1、普通逻辑是研究思维的思维形式及其基本规律以及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 2、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是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两部分构成的。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主要看他们的逻辑常项。 第二章概念 1、概念: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或者说概念是思维对象本质属性的反映。 2、概念与语词的联系与区别:(1)联系: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维形式。 (2)区别: 第一,概念是思维形式,语词是语言形式;第二,概念借助语词表达,但不是所有的语词都表达概念; 第三,同一概念可用不同的语词表达;第四,同一语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达不同概念。 3、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基本特征。内涵就是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外延是对思维对象范围的反映。 4、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单独概念是反映一个单独对象的概念,外延数量只有一个; 普遍概念是反映两个以上对象的概念,外延数量是两个以上。 5、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集合概念是反映集合体的概念,集合体所具有的属性,个体不必然具有; 非集合体是反映非集合体的概念,类不是集合体,所以,反映类的概念是非集合概念。 6、正概念与负概念: 正概念又称肯定概念,是反映具有某种属性事物的概念; 负概念又称否定概念,是反映不具有某种属性事物的概念,负概念都有否定词,但是具有否定词的概念不都是负概念。 7、概念间的关系 (1)同一关系(全同关系):若所有的a都是b,所有的b都是a,则a、b之间为同一关系(全同关系); (2)真包关系(属种关系):若所有的b都是a,但有的a不是b,则a、b之间为真包关系(属种关系); (3)真包含于关系(种属关系):若所有的a都是b,但有的b不是a,则a、b之间为真包含于关系(种属关系);

逻辑学名词解释

逻辑学名词解释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逻辑学名词解释 1、概念:反映事物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 单独概念:是指仅反映一个特定对象的概念,它的外延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事物。 普遍概念:是指由若干个分子所组成的类的概念。它的外延包括许多的对象。 集合概念:把一类对象作为一个集合体来反映的概念。 非集合概念:不把一类对象作为一个集合体来放映的概念。 正概念:反映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 负概念:反映对象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只有带否定词并使用其含义的,才是负概念。 论域:指一个正概念与其相对的负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组成的类。 定义:就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揭示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有属性的方法。 划分:揭示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就是将外延较大的属概念根据一定的标准,划分出若干个外延较小的概念,从而明确概念全部外延的逻辑方法。 概念的限制:通过增加概念的内涵,以减少概念的外延的逻辑方法。 辑学不研究具体命题内容上真假,只研究命题形式真假性质和命题形式之间的真假关系。 模态命题:就是包含“必然”等模态词的命题。 复合命题:就是包含其他命题的命题,包括联言命题、选言命题、假言命题和负命题。简单命题:就是没有包含其他命题的命题,主要包括直言命题和关系命题。 推理:就是由一或若干个命题推出另一个命题的思维形态。 直言命题:就是陈述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性质命题) 肯定命题:就是陈述事物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联项一般用“是”表示。 单称命题:就是陈述一个特定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主项专有名词,不需量词。 全称命题:陈述一类事物的全部分子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主项普遍概念,量省。 特称命题:就是陈述一类事物中至少存在着一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 主项普遍概念,量项不可省为“有的、有些” (其逻辑含义就是“有”即至少有一个,不排斥全部) 周延性:是直言命题主项与谓项在量的方面的逻辑特征,是直言命题形式中对主项或谓项的全部外延的陈述情况。在一个直言命题形式中,如果陈述了它的主项或谓 项的全部外延,那么其主项或谓项就是周延的。 直言直接推理:就是前提只有一个命题的直言推理。 A:全称肯定 E:全称否定 I:特称坑定 O:特称否定 反对关系:A与E之间的关系是:不能同真,得以同假。即,当一个真时,另一个必假; 当一个假时,另一个真假不定。

逻辑学的概念

第二章概念 第一节概念的概述 一、什么是概念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 概念是对象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形式,属于意识的范畴,并非客观对象本身,因而它具有主观性。由于概念是主观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因而它不能脱离客观。如果没有客观事物,那就根本不可能有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可见,概念又不是完全脱离客观的纯主观的东西。所以,概念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二、概念与语词 (1)概念与语词的联系 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有的概念用一个词来表达,有些概念则用词组来表达。 (2)概念与语词的区别 第一,所有的概念都要用词语来表达,但并非所有的语词都表达概念。一般来说,汉语中的实词是表达概念的。虚词一般不表达概念。 第二,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 第三,同一个语词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由于语境不同,同一个语词也可以表示不同的概念。 例:“阎锡山登报征求下联” 1937年,阎锡山经过无锡,游览了锡山,写了上联:阎锡山过无锡登锡山锡山无锡登报征求下联,当时无人能对。你能对吗?请能对者在纸上写出下联交给我。8年后,范长江随陈毅同志到天长县采访。范对陈毅说:“阎锡山的绝句我对上了,是‘范长江到天长望长江长江天长’。”陈毅连声赞道:“妙!妙!长江,才子也。” 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1.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特征 概念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同时也就反映了具有这种本质属性的对象,因而概念有客观的内容和确定的范围,这两方面分别构成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就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对象,即概念的适用范围。 2.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确定性与灵活性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的质的方面;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的量的方面。确定某一概念的内涵,也就相应地确定了这个概念的外延。从这

逻辑学基础复习要点 (1)

逻辑学基础期末复习要点 第一章 引论 1、普通逻辑是研究思维的思维形式及其基本规律以及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 2、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是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两部分构成的。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主要看他们的逻辑常项。 第二章 概念 1、概念: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或者说概念是思维对象本质属性的反映。 2、概念与语词的联系与区别:(1)联系: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维形式。 (2)区别: 第一,概念是思维形式,语词是语言形式;第二,概念借助语词表达,但不是所有的语词都表达概念; 第三,同一概念可用不同的语词表达;第四,同一语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达不同概念。 3、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基本特征。内涵就是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外延是对思维对象范围的反映。 4、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单独概念是反映一个单独对象的概念,外延数量只有一个; 普遍概念是反映两个以上对象的概念,外延数量是两个以上。 5、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集合概念是反映集合体的概念,集合体所具有的属性,个体不必然具有; 非集合体是反映非集合体的概念,类不是集合体,所以,反映类的概念是非集合概念。 6、正概念与负概念: 正概念又称肯定概念,是反映具有某种属性事物的概念; 负概念又称否定概念,是反映不具有某种属性事物的概念,负概念都有否定词,但是具有否定词的概念不都是负概念。 7、概念间的关系 (1)同一关系(全同关系):若所有的a 都是b ,所有的b 都是a ,则a 、b 之间为同一关系(全同关系); (2)真包关系(属种关系):若所有的b 都是a ,但有的a 不是b ,则a 、b 之间为真包关系(属种关系); a 都是 b ,但有的b 不是a ,则a 、(3)真包含于关系(种属关系):若所有的 b 之间为真包含于关系(种属关系) ; (4)交叉关系:若有的a 是b ,有的a 不是b ,有的b 是a ,有的b 不是a ,则a 、b 之间为交叉关系; (5)全异关系(不相容关系):若所有的a 都不是b ,所有的b 都不是a ,则a 、b 之间为全异关系, 包含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a b a b a b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在西方被公认为教育社会学真正奠基人的是法国的__涂尔干_。世界上第一本正式用"教育社会学"为名的教科书是1917年史密斯出版的___《教育社会学概论》___一书。 2.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在方法论上依据使用的方法划分可以分为__实证研究范式___和__人文研究范式__两类。 3.学校组织是异质结构是指两类互为异质的成员:_教师群体__和_学生群体__的结合体。 4.同辈集体社会功能的一般性主要包括_价值观的认同__、满足心理需要、协调人际关系和__个体的社会化_。 5教育规范包含三层内容,其中约束力最小的是教育习俗。 6注重研究社会整合、共同意识、平衡,而视社会冲突为社会病态的理论是功能理论。 7教育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三个层次是:哲学方法论、科学方法论和具体方法论。 8一般来说,教师的专业素质、人格魅力、师生关系和评价手段中,评价手段在小学阶段对学生影响最大 9、教育社会学研究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法来收集资料。常用的研究方法有(调查法、现场法、隐蔽法、人种学研究)四大类。 10学生的重要他人可分为两个层次:互动性重要他人和偶像性重要他人。 11三分类说把课堂结构分为三类即:专制型、民主型和放任型。 12根据教育制度具有社会规定性的特点,教育功能可以区分出教育制度的导向功能和传递功能。 13.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在方法论上依据使用的方法划分可以分为实证研究范式和人文研究范式两类。 14.同辈集体社会功能的一般性主要包括价值观的认同、满足心理需要、协调人际关系和个体的社会化。 15.1949年布(鲁克弗)发表《教育社会学定义问题》一文,可以看成是现代教育社会学正式确立的标 16.1922年(陶孟)和出版的《社会与教育》是我国教育社会学形成标志 17.教育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三个层次是:(哲学方法论、科学方法论、具体方法论)。 18.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在方法论上主要有规范性研究和证验性研究的区别。 19.学校组织是异质结构是指两类互为异质的成员: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的结合体。 20.在教育社会学中,具有"面对面"交往特点的初级群体指家庭,而群体的高级形式是集体。 21.我国学校在社区发展中的功能主要有大教育功能文明辐射功能和辅助经济发展功能。 22.在教育社会学中依据研究方法为基本特征,可以分为(实证研究范式和人文研究范式)。 23.青年文化社会功能的一般性主要包括价值观的认同、满足心理需要、协调人际关系和个体的社会化。 24.政治文化主要包括政治认识、政治情感政治价值观和政治理想四种成分。 25.在西方,(孔德)被认为是社会学之父。 二、判断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