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常州出土泥塑像的初步认识_彭辉-201404考古与文物

合集下载

传统泥塑艺术泥土中的形状与形象

传统泥塑艺术泥土中的形状与形象

传统泥塑艺术泥土中的形状与形象泥塑艺术是中国传统工艺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

作为一种以泥土为材料塑造出各种形状和形象的艺术形式,传统泥塑艺术凝聚了人们对自然界万物的观察和表达,同时也展现了民间文化的丰富内涵。

本文将介绍传统泥塑艺术中形状与形象的表现方式以及其背后的意义。

一、泥塑形状的多样性泥塑作品的形状多种多样,可以是人物、动物、花鸟、山水等。

在传统泥塑艺术中,艺人们通过手工捏塑、模具制作等技术手段,将泥土塑造成各种立体形状。

这些形状既可以是栩栩如生的仿真作品,也可以是夸张、夸示、夸大的夸张作品,形态各异,生动有趣。

例如,人物形状是泥塑艺术中的重要表现方式之一。

艺人们巧妙地利用泥土的柔韧性和可塑性,将人物的容貌、服饰、体态等特征细致入微地刻画出来。

同时,他们还会根据人物的身份、性格、社会地位等因素进行形象的设计和塑造,以传达特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境。

二、泥塑形象的寓意与象征传统泥塑艺术中的形象不仅仅是形状的展示,更体现了人们对生活、自然和社会的理解与表达。

泥塑形象往往富有象征性和意义,传达着寓意深远的文化内涵。

1. 神话传说与宗教信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神话传说和宗教信仰常常成为泥塑形象的创作主题。

以神话人物和神明为原型的泥塑作品,通过形象神秘而又动人的表现方式,引人入胜地讲述着神话故事和宗教信仰。

比如,以《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猪八戒等神话人物为题材的泥塑作品,通过精湛的工艺和细腻的表情塑造,生动地再现了这些经典形象,传达出人性的善恶、真善美的道德追求,使观者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也能体味到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哲理。

2. 社会生活与民俗传统泥塑形象也常常与社会生活和民俗传统紧密相连。

泥塑艺人们通过对人物和物件塑造的形象设计和色彩运用,表达对社会风俗的观察和思考,展现民间的趣味和智慧。

譬如,农村地区常见的泥塑农民形象,以农耕、收割、放牛等日常劳作为题材,通过形象的塑造和表达,传递出对农耕文化和农村生活的赞美和崇尚。

《泥塑基础介绍》课件

《泥塑基础介绍》课件

图,确定造型和姿态。
3
刻画和雕琢
4
用刀具、雕刻工具和刷子进行刻画和 雕琢,塑造凹凸纹理和细节。
构思与设计
确定作品主题和构图,进行设计草图。
成型与修整
根据原型进行实际制作,模塑造型细 节和轮廓。
泥塑修补和保护
1 修复破损
使用粘合剂和填充剂修 复泥塑作品上的破裂和 细小损伤。
2 防止开裂
在泥塑制作过程中添加 抗裂剂,防止作品在干 燥和收缩过程中出现开 裂。
2 跨界合作
与其他艺术形式和领域 进行跨界合过泥塑作品表达对社 会问题、文化现象和时 代精神的思考和评论。
《泥塑基础介绍》PPT课 件
本课件将介绍泥塑的历史、种类、制作步骤等基础知识,以及泥塑在艺术、 装饰和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展示泥塑的创意与创新。
什么是泥塑?
泥塑是一种利用黏土和陶土制作的立体造型艺术,通过模具、手工塑造和雕琢等工艺,创作出具有表现 力和艺术魅力的艺术作品。
泥塑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悠久的历史
泥塑场景设计和构思
创意与想象
通过构思和设计创造出具有独 特场景的泥塑作品,展现艺术 家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材料和技术选择
根据场景需要选择适当的材料 和工艺,以实现对场景的精准 表达和再现。
光线和背景处理
注意光线和背景的处理,提高 泥塑场景的真实感和艺术效果。
泥塑创意与创新思维
1 艺术与科技结合
探索泥塑制作中的新材 料、新工艺和数字技术 应用,创造出独特的艺 术形式。
泥塑的种类
实景泥塑
以真实场景或人物为主题, 具有高度仿真的特点。常见 的包括人物塑像和风景模型。
抽象泥塑
以形状、线条和色彩为表现 元素,追求形式、符号和意 境上的艺术表达。

泥塑的历史

泥塑的历史

泥塑的历史简介泥塑是一种古老的手工艺品,用泥土或粘土雕塑成各种形状的人物、动物或物体。

泥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文明,它既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文化传统。

本文将带您了解泥塑的历史、发展和特点。

泥塑的起源泥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的人类社会。

早期的泥塑作品主要是用粘土或泥土雕塑成简单的人物或动物形象,以供祭祀或宗教仪式使用。

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古代人们的创造力和审美观念,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和信仰。

泥塑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泥塑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在古代文明中,许多文化都有自己的泥塑传统,如中国的泥塑艺术、印度的泥塑工艺和埃及的泥塑技术。

这些文化都对泥塑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中国,泥塑艺术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中国泥塑作品以传统民俗和宗教主题为主题,形象逼真,富有生活气息。

泥塑艺人通过手工雕塑、上色和烧制等工艺,创作出了许多精美的作品,成为中国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印度,泥塑工艺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印度泥塑作品多以宗教题材为主,常见的有印度教的神祇和佛陀的形象。

泥塑艺术在印度被视为一种崇高的艺术形式,常常与建筑和雕刻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景观。

埃及的泥塑技术在古代文明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埃及人将泥塑用于建筑装饰和雕刻,创造出了许多气势恢宏的作品。

这些泥塑作品不仅反映了埃及人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还记录了古代埃及的历史和社会生活。

泥塑的特点泥塑以其独特的特点而闻名。

首先,泥塑是一种手工艺品,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琢磨和精心的雕塑才能完成。

艺人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审美观念,通过手工雕塑和塑造技术,将泥土或粘土打造成想要的形象,给作品赋予生命。

其次,泥塑作品常常以写实的形式表现,力求将对象的形态和特征还原到最大程度。

通过雕塑和上色,泥塑作品呈现出丰富的细节和层次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此外,泥塑作品往往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在古代,泥塑常常被用于祭祀、仪式和装饰等用途。

非遗系列《泥塑》知识科普 宣传介绍PPT模板

非遗系列《泥塑》知识科普 宣传介绍PPT模板

敦煌莫高窟以其丰富多彩的壁画而成为敦煌艺术中的耀眼部分, 但就石窟艺术而言,雕塑、建筑、壁画三者是互为依存的统一整 体,其中雕塑部分由于是佛教供奉的主要神灵,在石窟中处于显 著的位置,因而是石窟艺术的主题。莫高窟因系沙砾性岩石,质 地疏松,不宜雕凿,所以佛像多为敷彩泥塑。
CLAY SCULPTURE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CLAY SCULPTURES OF
泥塑历史源流

统俗 的称 一“
种彩
古塑
老”

常泥 见塑
的艺
民术
间是

艺中 术国 。民



CHINESE
TRADITIONAL
C U LT U R E
传统 文化
CLAY SCULPT URE
CLAY SCULPTURE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泥塑非物遗产
惠山泥人品类丰富,分为粗货、细货两大类。粗货又称耍货, 主要以吉祥祈福为题材,采用模具印坯,手工绘彩,其造型夸 张,线条简拙,整体丰硕稚胖,彩绘用笔粗放,色彩对比强烈。 主要供儿童玩耍。细货是以手捏为主塑造艺术形象。内容大多 以戏剧题材为主,故称手捏戏文。也捏佛像和反映现时生活的 作品。一件作品从脚捏起,从下到上,由里到外,分段组合, 一气呵成。在彩绘上则以细腻的笔触,从头到脚,从人物表情 到衣服褶裥作精致的描绘。手捏戏文再现了戏剧演出的典型场 景,突出戏剧人物的瞬间神态,造型生动,色彩艳丽悦目,装 饰精美,历久不衰。是人们家居的装饰品和送礼的佳品。
无锡彩塑
泥塑非物遗产
南京泥人
南京本地也有泥人这个非遗项目,而且已经是省级非遗项目。南京泥人还有一个名字,叫做“南京小 彩塑”,从“小彩塑”三个字就能突出南京泥人的特点:以小巧、简练、纯朴、明快见长,与天津泥人 张、无锡惠山泥人有明显的不同,强调夸张变形,追求幽默、生动、诙谐。业界对南京泥人有“小如 豆,大盈寸”的评价,虽然“小”,限制了一些艺术语言的表达,但在某种程度上又提升了艺术语言。 在题材上,多反映南京人的日常生活;在色彩上,则多追求装饰效果。

泥塑文化起源PPT课件

泥塑文化起源PPT课件
6. 上色与彩绘
将完成的泥塑作品晾干后,进行烧制以增加其硬度和耐久性。
7. 晾干与烧制
根据需要,对烧制后的作品进行上釉和装饰处理,增加其观赏价值。
8. 上釉与装饰
05
CHAPTER
泥塑文化的内涵与价值
泥塑作品往往反映出特定地域的民俗风情、生活习惯和审美观念,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
地域特色
泥塑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民族记忆,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03
CHAPTER
泥塑的种类与流派
陶泥塑
瓷泥塑
紫砂泥塑
石膏泥塑
01
02
03
04
使用陶土为主要原料,经过雕刻、上釉、烧制等工序制成的泥塑。
以高岭土、石英、长石等为原料,经过高温烧制而成的瓷器泥塑。
采用紫砂泥为原料,具有独特的颜色和质感,多用于茶具等工艺品。
以石膏为主要材料,质地细腻,易于雕刻,多用于教学模型或艺术品。
寓意深刻
泥塑作品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和象征意义,如祈福、辟邪、吉祥等,体现了民间艺术的朴素哲学和审美追求。
泥塑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和号召力,能够凝聚人心、传承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社会价值
泥塑文化对于青少年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育意义
泥塑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助于增进不同民族和国家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跨文化交流
06
CHAPTER
泥塑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03
社会传承
通过学校、社区等社会机构,向公众普及泥塑技艺和文化,提高社会对泥塑文化的认知度和重视程度。

泥塑的由来与发展

泥塑的由来与发展

泥塑的由来与发展中国2011第27届亚洲国际集邮展览,于2011年11月11日在江苏省无锡市举行,国家邮政发行《中国2011—第27届亚洲国际集邮展览》纪念邮票1套2枚,小型张1枚,分别为“扁方壶”、“阿福”和“渔庄秋霁图”。

扁方壶和阿福都是泥塑工艺品,其中“阿福”是无锡惠山泥人的著名作品,在无锡举行集邮展览,发行无锡特征的惠山泥人,使邮票更具有原产地的现实意义。

泥塑,也称“彩塑”、“泥彩塑”,是中国民间传统塑雕工艺品。

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当代泥塑有两种形态,一种是供观赏玩耍的小型泥塑,如案台塑像和儿童玩具,以人物、走兽、飞禽、花果等为主;另一种是庙宇场所的大、中型泥塑,常为寺院宗教佛界造像。

中国泥塑历史悠久,据我国出土文物证实,新石器时期就普遍存在,表现为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遗址出土有古陶井及泥猪、泥羊头,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猪、陶羊,均约在六、七千年之前。

两汉墓葬中发现的众多陶俑、陶兽、陶马车、陶船,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等等陪葬品,则可以确切地认定是当时年代的产物。

此外,更值得关注的是各地寺院还保存有许多历代的泥塑造像,并且成为当代的游旅观光朝拜圣地。

探索与研究泥塑的由来,首先可以认为:新石器时期出土的泥猪、泥羊,陶马、车船,在特定的古代环境里,是一种图腾文化现象。

“图腾”是“原始社会……最早的宗教信仰”。

“原始人相信每个氏族都与某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有着亲属或其他特殊关系,此物即作为该氏族的图腾——保护者和象征。

图腾往往为全族之忌物,动植物图腾则禁杀、禁食;且举行崇拜仪式,以促进图腾的蕃衍。

”(《辞海》1979年版,第777页)出土的泥猪、泥羊有着超生忌杀的寓意,长期湮没和沉睡于华夏大地也就理所当然。

其次是古代社会认为:亡灵犹如人生在世,有同样的物质需求,在丧葬习俗中使用大量与现实生活相似的陪葬品。

泥塑在殡葬方面,起着适应、替代、变异和改革的积极作用,“以土塑人”、“以泥代物”,以陶俑替代活人陪葬,既满足殡葬的传统需求,也保存了各类生物的生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具体表现。

泥塑ppt课件

泥塑ppt课件
刮刀
用于刮平作品表面和清理多余材料,也可 用来制作纹理效果。
滚棒
用于擀平和压实泥料,使作品表面更加光 滑。
喷壶
用于保持泥料湿度,防止干裂。
材料的处理与保存
泥料的准备
将黏土等材料加水搅拌均匀,揉成柔 软适中的泥团。
泥料的保存
作品的保存
完成的作品应放在通风干燥处,避免 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以免变形或开 裂。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作品,可以 考虑进行烧制或上釉处理。
逼真。
装饰
在作品完成后,可以添加一些装饰元素,如亮片、小珠子、金属片等,以增加作品的观 赏性和趣味性。同时,也可以通过喷砂、喷漆等特殊处理,使作品表面呈现出不同的质
感和效果。
04
泥塑的创作过程
灵感来源与创意构思
观察生活与自然
从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景 象以及自然环境中汲取灵 感,如人物、动物、植物
、建筑等。
上色与装饰
根据设计草图对作品进行上色 和装饰,注意色彩的搭配和层 次感的表现,增加作品的艺术 感染力。
完成作品
对作品进行最后的修整和完善 ,确保作品的质量和完整性,
然后进行展示或保存。
05
泥塑的欣赏与评价
泥塑的审美标准
01 造型美
泥塑作品应具备生动、形象、 富有感染力的造型,能够准确 表达主题和情感。
泥塑ppt课件
CONTENTS
• 泥塑概述 • 泥塑材料与工具 • 泥塑的基本技法 • 泥塑的创作过程 • 泥塑的欣赏与评价
01
泥塑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泥塑是一种以泥土为主要原料,通过 雕塑、刻画、上色等工艺制作而成的 立体造型艺术。
特点
泥塑具有质地细腻、色彩鲜艳、形象 逼真、生动传神等特点,能够形象地 表现人物、动物、植物等各种形态, 是民间艺术的瑰宝。

泥塑ppt课件

泥塑ppt课件
泥塑作品可以作为教学成果展示,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泥塑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装饰效果,可以用于美化室内外环境。
大型泥塑作品可以作为公共景观,为城市和乡村增添文化氛围。
泥塑装饰品可以用于家居摆设,提升居住空间的品味和格调。
随着艺术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泥塑艺术也在不断创新和跨界拓展。
泥塑与其他艺术形式的结合,如绘画、摄影、装置艺术等,能够产生独特的视觉效果和艺术体验。
03
泥塑技艺需要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经验积累,其传承方式主要是家族传承和师徒传承。在现代社会,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和保护意识的提高,泥塑技艺的传承和发展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创新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审美的变化,泥塑艺术也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艺术家们可以通过引入新的创作理念、材料和技术,使泥塑作品更加符合现代审美和市场需求。
环境设置
使用手或工具将粘土塑成所需的形状,注意保持湿润度。
塑形基础
使用雕刻刀或刮刀进行精细处理,如刻划纹理、添加细节等。
细节处理
根据需要,给泥塑上色并进行最后的修饰和整理。
上色与修饰
保持粘土湿度
过干的粘土容易裂开,过湿则难以塑造。
安全第一
确保使用雕刻刀等工具时,不要割伤自己。
色彩搭配
注意色彩搭配的协调性,使作品更具美感。
材料处理
准备工作
塑形
晾干
上色
01
02
03
04
准备好所需的泥土、工具和设计稿。
按照设计稿,使用手捏、雕刻、切割等手法进行塑形。
将塑形好的泥塑放在通风处晾干,避免阳光直射,以防变形。
等泥塑完全干燥后,根据设计稿上色,注意色彩搭配和涂色均匀。
根据设计稿和主题选择合适的色彩,注意色彩的对比和协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眉细目,长须及胸。上穿宽袖交领衫,腰系襦裙,
武士像 1 件。TA1328,高 8、宽 5. 2、厚 3. 2
下着裤,裤内另有衬裙。着圆头履。端坐于圆凳 厘米。头戴护颈盔鍪,盔顶有缨。身穿全副鱼鳞
之上,双手按于膝上。肃目正色,为一年长智者 铠甲,肩有披膊,腰间加捍腰,系狮蛮带,脚踏战
模样( 图一,8) 。
持拍乐人像 3 件。TA1336,高 6. 1、宽3. 2、 厚 3. 4 厘米。头戴尖顶笠帽,发披于脑后。身穿 宽袖交领 衫,盘 腿 坐 于 地 上。 双 手 持 拍 板,板 分 四块。乐人口舌微张,作吟唱状( 图二,6) 。
3. 玩具器皿塑像 陶楼阁 1 件。TA1345,高 9. 8、宽 4. 8、厚4. 2 厘米。两层楼阁,重檐歇山式顶。正脊两侧装有 鸱尾。底层正面开一拱门,二层正背面各开一拱 形窗。楼身以粗细线条刻画出瓦垄、屋脊、角柱、 檐柱等。正面台基一侧有缺损( 图三,1) 。 陶扑满 3 件。TA1355,高 4. 6、腹径 6. 9、底径 3. 6 厘米。圆顶,顶面为模印兽面造型,兽面粗眉圆 眼,方牙阔口,口部开长方形槽,折腹,器腹斜收至 底,平底( 图三,2) 。 陶豆 22 件。TA1358,高 4. 6、口径 6. 4、底 径 3. 7 厘米。企口,沿面平,盘腹深,腹下接粗矮 实心豆柄,柄 下 为 喇 叭 形 圈 足,足 尖 开 敞。 豆 上
3. 5 厘米。头戴花蔓高冠,两侧宝缯下垂至肩, 宽额圆脸,面 目 不 清。 身 着 通 肩 大 衣,结 跏 趺 坐 于覆瓣莲台上。莲台下为高须弥座。菩萨身后 为一莲瓣形大背光,背光顶端中央为一佛像,佛 像两侧沿背光外缘有两组协侍立于望柱之上,佛 像及协侍风化不清。须弥座六角,上下枋有云气 印有三层 纹饰带,上 下 为 连 续 回 云 纹 条 带,中 央 为 卷草纹条带( 图三,3) 。
4. 动物偶像塑像 陶麒麟 7 件。TA1359,高 8. 7、宽9. 5、 厚 3. 6 厘米。额顶生一独角,方鼻阔口,獠 牙外露,鬣分三绺,自脑后披至后背。通体 披有鳞片,短尾。面目狰狞,作仰天嘶吼状 ( 图四,1) 。 陶狮 共 34 件,分雌雄两种。 雄狮 2 件。TA1356,高 8. 8、宽 4. 4、 厚 3. 7 厘米。方鼻尖耳,怒目圆睁,巨口大 张,作回首咆哮状。脑后鬣毛倒卷成涡卷, 颈上悬挂 缨 铃。 蹲 坐 在 须 弥 座 上,长 尾 委 地,搭于后足间。底座与狮身连为一体( 图 四,2) 。 雌狮 32 件。TA1360,高 9. 2、狮 宽 4. 8、厚 3. 8、底座径 5. 5 厘米。基本造型 同雄狮。头部略圆,脑后毛 分 四 绺,发 梢 卷曲,颈部 无 缨 铃,前 足 间 卧 有 一 幼 狮。 狮 身 与 底座分离。底座圆形,正背面各绘有一幅蛟龙飞 腾的画面( 图四,3) 。 陶猕猴 137 件。TA1344,高 7. 6、宽 3. 5、 厚 4. 8 厘米。尖嘴圆眼,身形肥硕,双手抱膝,蹲 坐在地上,长尾搭于臀间。身上以密集线条刻画 出毛发( 图四,4) 。
1980 年 1 月,常州博物馆考古工作人员在 对常州市和平路某建筑工地的抢救性考古发掘 中,发现了一座古代房址遗迹。在清理房址内部 底层淤泥过程中出土了一批造型别致的泥塑偶 像。这批泥塑制品数量众多,出土地 点 相 对 集 中,且同一题材的泥塑常有十余件甚至百余件, 显然是规模化生产的产品。结合出土器物的特 征,发掘者推测该房址的性质应为一座宋元时期 手工作坊遗迹。
泥塑中神佛诸像的考证落实,因为有其他地 点所出的同类器物及绘画材料对照研究,所以也 比较明确。如“寒山拾得”像即与深圳望野博物 馆藏一尊红绿彩寒山拾得瓷像造型特征十分相 似[5]( 图五) 。其他如钟离权、吕洞宾、弥勒者也 均可在宋 元 时 期 绘 画 及 同 时 期 造 像 材 料 中 参 看[6],足见当时对于此类人物形象已经有了比较 固定的 蓝 本。 值 得 讨 论 的 是“徐 神 翁 ”像。 “徐 神翁”之名在元代杂剧中多次出现,是元八仙的 主要人物之一[7]。关于徐神翁的形象特点,在元 杂剧中似乎可以找到些蛛丝马迹。马致远的杂 剧《吕洞 宾 三 醉 岳 阳 楼 》第 四 折 末《水 仙 子 》,以 吕洞宾的口吻,依次介绍八仙,其中道: “第一个 是汉钟离,现掌着群仙箓; 这一个是铁拐李,发乱 梳; 这一个是蓝采和,板撤云阳木; 这一个是张果 老,赵州桥骑倒驴; 这一个是徐神翁,身背着葫 芦。……”其中提到的徐神翁“身背着葫芦”,正 与常州所出偶像特征相符。再结合山西芮县永 乐宫纯阳殿《八仙过海图》壁画所绘“徐神翁”图
研究与探索
图四 出土动物塑像 1. 陶麒麟( TA1359) 2. 陶雄狮( TA1356) 3. 陶雌狮( TA1360) 4. 陶猕猴( TA1344)
上。双手持一副拍板,板分四块( 图二,4) 。 捧雀童子像 1 件。TA1331,高 8、宽 5. 4、厚
4. 5 厘米。梳三髻,头顶、两耳侧各留一螺形发髻, 圆脸细眉,为一女童形象。穿交领宽袖长衫,脚穿 靴。盘膝坐于地上。双手捧一只雀鸟。此像与持 拍童子像极为相似( 图二,5) 。
靴,右手持剑,左手按左膝,端坐于圆石上。武士
2. 世俗人物塑像
横眉立目,面露威严之色( 图二,2) 。
妇人像 1 件。TA1319,高 9. 8、宽 5、厚2. 8
伏凳童子像 1 件。TA1332,高 7. 2、宽 4. 6、厚
厘米。发自顶中分为两绺,两侧发梢卷曲成环, 4. 2 厘米。梳童子头,额前留发。圆脸大眼,穿宽袖
孔子像 4 件。TA1321,高 9. 3、宽 4. 5、厚
图一 出土佛道神仙塑像 1. 吕洞宾像( TA1320) 2. 钟离权像( TA1325 - 2) 3. 徐神翁像( TA1325 - 1) 4. 寒山拾得像( TA1316)
5. 布袋弥勒像( TA1317) 6. 弥勒像( TA1315) 7. 菩萨像( TA1318) 8. 孔子像( TA1321)
考古与文物 2014 年第 4 期
95
江苏常州出土泥塑像的初步认识
彭辉
( 南京大学历史学系, 江苏 南京市 210093)
关键词: 常州 宋元时期 磨喝乐 摘要: 本文对江苏常州博物馆上世纪 80 年代发掘的一批宋元时期泥塑偶像进行了梳理和研究,对泥塑中的部分 世俗人物和神祗进行了考证,并对泥塑所反映的社会习俗、宗教观念及服饰特征、制作工艺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KEY WORDS: Changzhou Song and Yuan periods Mahoraga 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a research on a set of clay figurines dating to the Song and Yuan periods excavated in the 1980's by Changzhou Museum. In addition to analyzing the identities of commoners and deities represented by these figurines, this article also illustrates other relevant aspects such as social customs,religious ideology,clothing styles,and manufacturing techniques related to these figurines.
布袋弥勒像 2 件。TA1317,高 8. 7、宽 7. 6、 厚 2. 7 厘米。为布袋弥勒造型。分左右拖袋两 种,造型完全一致,似为对像。光头,脑后有瘤,圆 脸细眉,双耳垂肩。穿宽袖通肩大衣,袒胸露乳, 腹部隆起,腰系丝绦,跣足,立于地上。右手捧腹,
左手拖一大布袋,作大笑状( 图一,5) 。 菩萨像 1 件。TA1318,高 11. 5、宽 4. 8、厚
这批泥塑制品按其题材可分为佛道神仙、世 俗人物、玩具器皿、动物偶像等四大类型 31 种, 多数偶像出土时形象漫漶不清。今选择部分较
具代表性的泥塑介绍如下: 1. 佛道神仙塑像 吕洞宾像 3 件。TA1320,高 10. 4、宽 5. 3、
厚 3. 6 厘米。有大小两种,造型相同。头戴纯阳 巾,巾带自耳后垂落,方脸,眉目俊朗,颌下三绺 短髯,身穿宽大道袍,腰系丝绦,着云头履,双手 拱于胸前,端坐于湖石之上( 图一,1) 。
二、结语
至迟从南宋开始,江南地区已经出现了专门 生产儿童玩具的手工业作坊。1975 年苏州市大 石头巷出土了制造玩具的陶范以及熔炼金属的 坩埚等,被 研 究 者 认 定 为 宋 代 平 江 城 平 权 坊 遗 址[1]。1980 年镇江大市口五条街小学后骆驼岭 附近发现宋代泥塑作坊遗址,出土一批神像、人 物及 泥 塑 儿 童 像[2]。 杭 州 至 今 存 有“泥 孩 儿 巷”,即是作坊集中地的孑遗; 而常州作为当时的 江南大驿,商品经济繁荣,手工业极为发达,产生 专门生产儿童玩具的手工作坊也在情理之中。
一、出土泥塑
这批泥塑制品共 280 件,制 作 工 艺 基 本 相 似。均采用前后半模合范而成。在小型泥塑的 侧面还留有较为明显的范缝痕迹,大型泥塑则使 用工具对范缝稍作抹光处理。胎体采用普通红 色陶泥,陶土因澄洗不足,断面仍可见杂质颗粒。 泥塑均为素烧,表面未施彩或化妆土,烧成温度 普遍不高。另 外,在 泥 塑 成 型 后,制 作 者 常 以 拇 指在泥塑底部按压出一个小凹坑,可能是防止泥 塑过烧造成空鼓现象的技术处理。塑像内面及 底部凹坑内仍可见清晰指纹。
童子 头,头 顶、两 耳 侧
各留一 块 头 发,圆 脸 细
眉,眉 目 含 笑,为 一 男
童形 象。穿 交 领 窄 袖
图三 出土玩具器皿塑像 1. 陶楼阁( TA1345) 2. 陶扑满( TA1355) 3. 陶豆( TA1358)
长衫,下 着 束 口 长 裤, 脚 穿 靴 。盘 膝 坐 于 地
98
钟离权像 2 件。TA1325-2,高 9. 2、宽4. 8、 厚 3. 5 厘米。头绾双髻,披发于脑后。圆脸,凤 眼蚕眉。长髯拂于胸前。缀叶为帔,身穿宽大道 袍,腰系丝绦,跣足,端坐于湖石之上。左手横持 一法器,右手捋须,口舌微张,作说法状 ( 图一, 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