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与喝酒的关系

合集下载

引发肝癌的原因是什么,治疗方法

引发肝癌的原因是什么,治疗方法

引发肝癌的原因是什么,治疗方法肝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发病率在近年来逐渐升高。

引发肝癌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病毒感染、饮酒和饮食不健康、长期吸毒和烟草等。

一、病毒感染1.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HBV)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肝癌发病率较高的原因之一。

乙肝病毒引起的慢性肝炎持续时间较长,往往会发展成为肝硬化和肝癌,而且肝癌的发生率在患乙肝的人中明显高于未感染病毒人群。

2.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HCV)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也是肝癌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丙肝病毒感染后,慢性肝炎的发生率高,约有20%~30%的患者会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

二、饮酒和饮食不健康1. 饮酒长期酗酒会对肝脏造成伤害,严重的酗酒可导致酒精性肝炎和肝硬化,并增加患肝癌的风险。

2. 饮食不健康食物中含有大量的脂肪、糖、盐等对肝脏健康有害的成分,消耗肝脏营养物质的能力,加重肝脏的负担。

过多的摄入高脂肪、高糖、高蛋白的饮食容易引发肝癌。

三、长期吸毒和烟草1. 吸毒吸食毒品经过肝脏的代谢和解毒过程,会使肝脏受到损害,长期吸毒会导致肝癌的发生。

2. 吸烟吸烟不仅可引起肺癌、口腔癌等恶性肿瘤,还会增加患肝癌的概率。

长期吸烟可影响肝脏的健康,加重肝脏损伤,进而增加患肝癌的风险。

治疗方法1. 手术切除对于早期肝癌患者,切除肝癌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

如果癌组织较小、周围组织没有侵犯,手术切除的治疗效果较好。

2. 化疗化疗主要是通过药物抑制肝癌的增长和扩散,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

但化疗会使免疫力下降,可能引发不适感、恶心、呕吐等反应。

3. 放疗放疗是利用放射线杀死肝癌细胞并使其死亡,缓解症状、控制肿瘤进展,但其对正常组织的损伤也比较大。

注意事项1. 定期检查肝癌早期症状不明显,预防和治疗更重要的是定期检查。

对于高危人群,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及肝癌的筛查。

2. 合理饮食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合理的饮食习惯是预防肝癌的重要措施之一。

避免过量饮酒、不吃油炸食物、控制热量、保持均衡的饮食结构等。

喝酒引发的肝癌

喝酒引发的肝癌

喝酒 引起肝癌 并非偶 然巧合
嗜 酒 会 引 起 肝 硬 化 , 是 大 众 耳

以下 大 致 相 同 的 表 现 :化 验 检 查 是 “ 三阳”或 “ 三 阳” 大 小 ,肝 功 能 基 本
熟 能 详 的 一 个 常 识 ,肝 硬 化 以后 , 再 转 变 成 肝 癌 , 也 是 顺 理 成 章 的 事 。 有 很 多 证 据 证 实 酒 精 是 造 成 肝 癌 的 元 凶 之 一 美 国 波 士 顿 地 区 的 肝 癌 患 者中 4 5% 以 上 嗜 酒 ;英 国 伦 敦 地 区
后 , 欲 哭 无 泪 ,但 让 他 不 明 白 的 是 :
的 乙醛 浓度 增 高 ,长 期 酗酒 ,体 内的
乙 醛 就 会 蓄 积 , 最 终 造 成 肝 细 胞 发
自 己 酒 量 很 大 , 为 什 么 还 会 得 肝
癌 ?
生 癌 变。 第 三 ,乙肝病 毒 持续 感 染是
患 肝 癌 的 主 要 原 因 之 一 ,90% 的 /- } T - 癌 患 者 都 有 乙肝 病 史 。 这 类 患 者 有
解 。 酒 精 在 肝 脏 内 的 代 谢 要 通 过 乙 醛 脱 氧 酶 2来 完 成 , 当 乙醛 脱 氧 酶 2
消 耗 殆 尽 或 因 基 因 发 生 变 异 使 该 酶 失 去 活 性 时 , 就 会 导 致 饮 酒 后 血 中

并 原 发 性 肝 癌 ” 他 得 知 这 一 诊 断 。
乏 力 、 出虚 汗 等 。 肝 癌 的 恶性 度 高 、 病 情 进 展 快 ,一 旦 因 出 现 症 状 而 就
诊 时 ,往 往 已属 中 晚期 。肝 炎 病 毒携
带 者 属 于 肝 癌 高 危 人 群 , 比 起 普 通 人 , 患 肝 癌 的 概 率 要 高 1 0倍 ,因 此 0 建 议肝 炎 病 毒 携 带 者 每年 应 做 一次 B

得癌之人很后悔,这样做危害健康

得癌之人很后悔,这样做危害健康

得癌之人很后悔,这样做危害健康其实,我们不应该等到悲剧发生时再去后悔。

下面这几种食物,虽然不是毒药,但却足以让很多癌症患者后悔。

得了胃癌的后悔经常吃剩菜、腌菜很多人查出得胃癌之后,仔细回想日常饮食,才发现是天天吃剩菜。

其实,不缺那个钱,何必那么节省,搞得自己一身病?很多家庭都会遇到剩菜问题,把剩菜放入冰箱下顿继续吃。

在这个过程中,剩菜会产生一些亚硝酸盐,虽然其含量不高,但长此以往,就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此外,腌制的食物中常常含有亚硝胺类化合物,这也是一种致癌物。

得食道癌和胃癌的后悔经常吃得太烫、太辣得了食道癌的和得胃癌的差不多,都觉得自己平常吃得好,也不晚睡。

经过反思才发现,平常自己总喜欢吃烫的东西,觉得热热的东西吞下去,喉咙很舒服……据资料显示,我国是世界上食道癌的高发地。

吃得“太烫”、“太辣”、“饮酒”是食管癌高发的潜在原因。

人最适宜的进食温度在10~40℃左右。

吃得太烫、太辣会灼伤食管黏膜,不断刺激就会引起食管粘膜增生、变异,严重时可能引发癌变。

此外,喝酒,特别是喝酒精度高的酒,可能会导致食道黏膜烧伤,长此以往,反复刺激下,食道癌自然就会随之而至。

得了肝癌的后悔爱剜掉食物发霉的部分继续吃,酗酒许多得了肝癌的人躺在床上反思才发现,因为平常特别节约,喜欢把烂掉的苹果剜掉继续吃,肝脏根本受不了。

据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癌症报告2014》显示,全球超半数肝癌病人在中国。

一些变质的食物可能含有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强致癌物,其毒性为氰化钾的10倍,为砒霜的68倍。

长期酗酒导致的肝病也不容忽视。

调查显示,近四成的患者是因酗酒而导致脂肪肝、慢性肝细胞损伤。

得了大肠癌后悔不吃蔬菜只吃肉得了大肠癌的人常说的一句:原来以为只是便秘,早知道多吃点蔬菜……俗话说,“穷时伤胃,富时伤肠”,大肠癌是典型的“富贵病”。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是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上升最快的肿瘤之一,这与我们摄入蔬菜过少有一定的关系。

酒精与癌症的关系

酒精与癌症的关系

酒精与癌症的关系享誉全球的学术期刊《柳叶刀》曾发表一篇文章,估计2020年全球范围内所有新发癌症病例中有741300例归因于饮酒,其中男性达到76.7%。

酒精所致癌症病例中,食管癌、肝和乳腺癌的病例最多。

研究发现,在74万癌症病例中:•适度饮酒(每天<20克)导致了13.9的癌症病例;••高风险饮酒(每天20-60克)导致了39.4%的癌症病例;••酗酒(每天>60克)导致了46.7%的癌症病例。

•也就是说,只要喝酒,就会导致患癌风险明显增加。

口腔、咽、喉、食道鳞状细胞癌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人们就注意到大量饮酒与口腔、咽、喉和食道鳞状细胞癌之间的因果关系。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大量饮酒对这些肿瘤会产肿瘤应,并且与饮酒时间和饮酒量呈线性关。

1961年首次报道了酒精独立于吸烟的致癌作用(即不吸烟者的致癌风险也会增加),并存在相当一致的剂量-反应关系。

有证据表明,与酒精摄入最密切接触的解剖部位(如舌头的活动部分和下咽)尤其存在高风险。

食管腺癌关于酒精与食道腺癌关系的研究一直没有确定。

一些研究报道饮酒会使食管癌和贲门癌的风险增加1.5-4.0倍,更大样本量的研究报告则显示饮酒与否与食管腺癌没有关联,也没有剂量反应关系。

总的来讲目前没有一致证支持食管腺癌风险和饮酒之间的关系。

胃癌没一致的证据表明饮酒会影响胃癌的风险。

一些研究认为饮酒与胃癌风险之间没有关联。

一些研究报告了特定酒精饮料患胃癌的风险增加:包括俄罗斯的伏特加,意大利的葡萄酒,乌拉圭的烈性酒和啤酒。

然而,胃癌与饮酒之间的关系尚未明确。

结直肠癌研究支持增加饮酒与大肠腺瘤和腺癌风险之间的关系,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的荟萃分析表明,结直肠癌的风险略有增加,并呈剂量-反应关系。

饮食因素如低叶酸摄入被认为会增加结直肠癌的风险2-5倍,酒精会对叶酸代谢产生不利影响,饮酒和低叶酸摄入可能会协同作用,或者酒精可以通过叶酸代谢增加结直肠癌的风险。

肝癌大量饮酒会增加患肝细胞癌的风险。

肝癌晚期患者过度饮酒危害大

肝癌晚期患者过度饮酒危害大

酒是很多中国人的喜爱之物,自古以来酒就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饮品,不论是大小节日、朋友聚会或是家人团聚,都少不了以酒助兴,适当的饮酒可以使人心情愉悦,安气宁神,可是对于肝癌晚期患者来说,酒精却是一个禁忌。

众所周之,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场所,承担着人体的代谢解毒功能。

酒进入人体后,百分之九十以上要经过肝脏代谢,大量饮酒使肝脏超负荷工作,长此以往将造成肝细胞受损,肝功能异常。

肝癌晚期患者肝功能障碍,解毒能力下降,会使酒精中的毒素长期在肝脏堆积,对肝脏带来更大的伤害,给患者造成沉重的负担,对病情十分不利。

大量饮酒对肝癌的发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主要是由于酒精在体内会代谢产生乙醛,而乙醛已被证实对肝细胞有明显的毒性和致癌作用。

酒精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乙醛,对肝细胞有毒性作用,这种作用和饮酒的量成正比。

所以,长期大量喝酒可引起肝硬化,医学上称之为“酒精性肝硬化”。

这种肝硬化是否能引起肝癌则尚无肯定的证据,但是,如果患有慢性乙型肝炎,即便是少量的饮酒也会加重肝脏的损伤,加速肝硬化的形成。

肝癌晚期患者饮酒,无疑是雪上加霜,其致癌物质会粗使肿瘤细胞快速生长,使病情恶化。

不仅是肝癌晚期患者过度饮酒伤害大,正常的人群过度饮酒也会引来很多疾病。

然而,我国的饮酒文化不知不觉中从“品酒”变成了“拼酒”,这种错误愚昧的观念致使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死于过度饮酒,每年都有不少新闻爆出有人因为在酒席上饮酒过度而住院甚至死亡,国家也不得不用法律来控制酒桌上的“劝酒”行为。

小饮怡情,大饮伤身,过量饮酒酿成了不胜枚举的悲剧性事件,由酒精引起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一直居高不下,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一个重大隐患。

肝癌晚期患者除了不能饮酒外,也要避免一些会增加肝脏负担的饮食或生活习惯。

比如食用口味过重、过于油腻、过咸或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及霉变、焦糊类的具有促癌致癌物质的食物,都会给肝脏增添负担。

抽烟、熬夜等不良习惯也应该尽量避免,要保持愉悦的心情,避免长期的焦虑或抑郁。

酒已被定义为一级致癌物,喝酒只会致癌,而不是养生

酒已被定义为一级致癌物,喝酒只会致癌,而不是养生

酒已被定义为一级致癌物,喝酒只会致癌,而不是养生展开全文据说喝酒心情好,酒喝多了会伤身体,喝葡萄酒会流血,喝药酒会养生,其实都是在喝酒找借口。

酒能带来的唯一东西是癌症。

唯一的好处是,可以让短暂的心情变得愉快。

(快乐)。

很久以前,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酒精分类为1种致癌物,目前确认人体7个部位的癌症与酒精有关。

肝癌、胃癌、喉癌、口腔癌、结肠癌、直肠癌、乳腺癌。

2021年7月,《柳叶刀》发表了全球范围内约74万种新癌症与饮酒相关的最新全球癌症报告。

国际卫生组织将酒纳入一级致癌物质也是因为5%的癌症与酒有关。

任何酒都对身体有害酒的话,含有酒精对身体有害,喝再多也不行。

那谁来问,是药吗?药酒有一定的功效,但只要含有酒精,就会对人体有害,酒精对人体的伤害大于这些好处。

喝葡萄酒好吗?很多女性喜欢每天喝一杯葡萄酒,她们认为葡萄酒可以养颜流血。

葡萄酒的优点主要来自花青素、单宁和抗氧化剂。

但是这个含量很低,虽然不知道养颜,但患上乳腺癌的概率会增加。

喝酒为什么会致癌酒精本身不具有致癌作用,但酒精在体内饮用,代谢物对人体产生致癌效果。

酒精的主要成分是乙醇。

乙醇进入体内后,在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用缩醛代谢。

乙醛在乙醛脱氢酶中代谢成乙酸,最后排出体外。

乙醇和乙酸对人体无害,但这种乙醛具有很强的致癌性,如果不用乙酸代谢,留在体内,就会发生基因突变,最终诱发癌症。

酒不是凶手,但酒也属于共犯。

最不能喝酒的人是国人,受着最深的伤害我国的酒文化已经过去了数千年,但由于种族的差异,30%的亚洲人对酒精非常敏感,一喝酒就脸红,全身都红了。

喝酒后脸红的人酒精致癌率提高,乙醛不以醋酸代谢,乙醛与血管扩张有关,最明显的症状是脸红、体红、头痛等。

喝酒脸红并不是身体有疾病,只是基因不同,乙醛脱氢酶活性比较低,简单来说就是结构能力下降。

所以喝酒后脸红的人喝得越多,那就是谎言,相反,喝酒后脸红的人得癌症的概率就越高。

酒已被定义为一级致癌物,喝酒只会致癌,而不是养生酒量可以练习吗?酒精的耐受性由基因决定,可饮用量取决于酶的活性。

肝癌肝脏组织细胞异常增殖导致恶性肿瘤

肝癌肝脏组织细胞异常增殖导致恶性肿瘤

肝癌肝脏组织细胞异常增殖导致恶性肿瘤肝癌是发生在肝脏组织中的一种恶性肿瘤。

它是由肝脏组织中的细胞异常增殖所导致的。

肝癌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一种常见的癌症,它对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本文将探讨肝癌的发病机制以及相关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一、肝癌的发病机制肝癌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与多种因素有关。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肝癌发病机制:1. 病毒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是导致肝癌最常见的病毒。

这些病毒感染肝细胞后,会导致肝细胞的异常增殖,从而形成肝癌。

2. 酒精滥用:长期酗酒会对肝脏产生不可逆转的损害,导致肝细胞异常增殖并最终发展成肝癌。

3. 脂肪肝:脂肪肝是由于肝脏脂肪堆积而引起的一种疾病。

如果不及时治疗,脂肪肝可能演变为肝纤维化、肝硬化和最终的肝癌。

4. 遗传因素:某些遗传变异也会增加患肝癌的风险。

家族中有患肝癌的人,其它成员也有更高的患病风险。

5. 脱氧核酸(DNA)损伤:DNA的损伤会导致细胞的基因组异常,这可能会导致细胞异常增殖并最终形成肝癌。

二、肝癌的预防肝癌的预防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肝癌预防方法:1. 远离病毒感染: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可以有效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同时要注意避免血液传播的疾病,如避免使用未经消毒的注射器等。

2. 限制酒精摄入:减少酒精的摄入量,或者完全戒酒,可以显著降低患肝癌的风险。

3. 控制体重和饮食:保持健康的体重,避免超重和肥胖,通过均衡饮食摄入各类营养素来保持肝脏的健康。

4.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特别是进行肝脏相关的检查,如肝功能指标、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的检测等,能够尽早发现异常并进行处理。

三、肝癌的治疗肝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肝移植、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等。

1. 手术切除和肝移植:对于早期的肝癌患者,手术切除可以完全去除肿瘤组织。

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肝移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2. 化疗和放疗:化疗通过使用抗癌药物来杀灭癌细胞,放疗则利用放射线来杀灭癌细胞。

剖析肝癌的发病原因

剖析肝癌的发病原因

剖析肝癌的发病原因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居高不下。

虽然肝癌的发病原因非常复杂,但是通过多年的研究,我们可以对其发病机制有一定的认识。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剖析肝癌的发病原因。

1. 病毒感染:病毒感染是肝癌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是导致肝癌的主要病毒。

这两种病毒可以引起肝细胞的慢性炎症和损伤,长期的炎症反应会导致肝细胞发生异常增生和恶性转化。

2. 酒精滥用:长期大量饮酒是导致肝癌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酒精会直接对肝脏造成损伤,引起肝细胞的炎症和坏死。

此外,酒精还会干扰肝脏的解毒功能,增加致癌物质对肝细胞的损害。

3. 脂肪肝:脂肪肝是肝癌的潜在危险因素之一。

脂肪肝是指肝脏内脂肪的堆积超过正常范围,长期存在脂肪肝会导致肝细胞的炎症和纤维化,最终可能演变为肝癌。

4.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肝癌的发病中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些基因突变和遗传疾病,如Wilson病和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会增加患肝癌的风险。

5. 肝硬化:肝硬化是肝癌的重要诱因之一。

肝硬化是一种肝脏结构和功能的严重损害,长期存在的肝硬化会导致肝细胞的异常增生和癌变。

6. 其他危险因素:除了上述因素外,一些环境和生活习惯也与肝癌的发病相关。

例如,长期接触有害化学物质、饮食不健康、缺乏运动、肥胖和糖尿病等都可能增加患肝癌的风险。

总结起来,肝癌的发病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病毒感染、酒精滥用、脂肪肝、遗传因素、肝硬化以及其他危险因素。

了解这些发病原因对于预防和早期发现肝癌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肝癌相关危险因素的认识,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如接种乙肝疫苗、限制酒精摄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等,以降低患肝癌的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何在美国的中国人也容易得肝癌?润涛阎1-7-2010听到一位朋友得了肝癌,在难过之余想写点科普知识,很多国人不知道的研究成果一直躺在图书馆的书本里,了解这些知识对很多人是有好处的。

(一)肝癌与喝酒的关系一直有人用西方的研究结果反驳日本学者和中国学者的研究结果,那就是:超过半数的肝癌是喝酒喝出来的。

日本的研究差不多六成,中国的统计研究表明:58% 的肝癌是喝酒喝出来的。

西方白人得肝癌的比例低,而且与喝酒关系不大。

那么,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呢?一说到肝癌,必然要提到乙肝病毒。

要提到环境污染,必然提到CH2:CHCl(氯乙烯)。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这个化合物是啥玩意,其实您家里所有的下水道都是用的叫PVC的塑料管,而制造这个塑料管的材料氯乙烯就是我们所知道的最厉害的致癌化学物质。

要提到生物致癌物质,必然提到黄曲霉素,它是知道的最毒的致癌生物大分子。

然而,对比试验表明,这些环境因素并非是中国人得癌症全球第一(不仅仅是总数第一,更重要的是按人口比例算也是世界第一)的全部根源。

氯乙烯的空气污染和水源污染会增加肝癌和胃癌甚至食管癌等癌症的发病率,吃发酵的食品中含有黄曲霉素也会增加肝癌等癌症的发病率,但我们知道,并非带有乙肝病毒的人都得肝癌。

得肝癌的也不是都带有乙肝病毒。

最直接的数据来自于美国的统计。

在美国出生的中国人,肝癌发病率要比美国白人高,要以倍数来计算的。

也就是说,中国人(严格地说亚裔黄种人)携带者与喝酒有关的突变基因也是导致肝癌的原因之一。

那么,遗传基因与喝酒有何相干呢?(二)“亚裔红脸病”的由来什么是“亚裔红脸病”呢?它的英文名字是Asia flush. 就是喝酒后脸红,甚至脖子都是红的。

为了说明这个病与肝癌的关系,我得先把酒精喝进肚子里到底发生了什么说起。

在文字表达上,专业人士用的跟老百姓用的不是一套。

但很多时候,土话容易理解。

比如这喝酒后的事儿吧,生物学家管那叫代谢途径,而老百姓的话就容易懂了,那叫“去毒”。

所以,当过工农大众的润涛阎喜欢让俺的读者容易搞明白,就是让没学过生物学的文科读者也能清楚这里边的猫腻。

酒精,就是乙醇,对人体没啥毒性。

当然,要是没完没了地喝,那也会死人的。

酒精的主要作用是对神经功能的干扰,干扰过分了就导致醉酒的症状:有的胡说八道,有的钻桌子,有的脱裤子,有的做爱霸王硬上弓,有的半昏迷。

但酒精本身对癌症没啥引导作用。

酒精进入体内,立刻被乙醇脱氢酶抓住,然后把它氧化,它就不是乙醇了,而成了乙醛。

乙醛这个东东可不是闹着玩的!英文叫aldehyde,这个东东非常活跃,醛类化合物可以把生物大分子给链接起来,固定细胞里的组织就用多聚甲醛paraformaldehyde, 以及glualdehyde 等醛类。

打个比方说,在长安街人山人海的,要是发大水,巨浪把人都给冲走了,你就不能研究当时谁谁在哪里了。

那么,在水里加入醛类化合物,它就把这个人的胳膊跟另一个人的腰给粘连了。

人跟电线杆子也粘连上了。

人当然也都死了,但可以研究那些人的位置、长相了。

这当然是假设,但这就是醛类固定液用于固定细胞组织的原理。

固定后,细胞里的分子洗都洗不掉了。

您明白这个了,您就知道醛类化合物是很毒的。

当然,人喝了酒后所得到的乙醛没有把细胞毒死所需的剂量,但它可以致癌。

因为它对细胞的毒性是多方面的,虽然浓度低,但如果长时间在体内,后果就难预测了。

那么,为何亚裔有喝酒后脸红的毛病呢?其实就是因为酒精(乙醇)被乙醇脱氢酶变成乙醛后,乙醛把血管扩张了,就看到了红脸。

那么,为何白人就没这个问题呢?乙醛这个有毒的致癌的东东在肝脏里被一个叫“乙醛脱氢酶”的蛋白质给抓住,把它的一个氢原子拿掉,(事实上是打开一个水分子在醛上加入一个羟基,把氢给了NAD)它就变成了乙酸了。

乙酸就是醋。

这个东东没毒。

吃醋都没事的,当然吃了醋把情敌给杀了,那就要坐牢。

不吃那么多醋,就不会出啥大事。

酒后杀情敌,说是“醋意大发”,那是文学家的胡诌。

事实上那是乙醇(酒精)对神经的作用,科学家应该说是“酒意大发”才对,而不是代谢到了最后的醋惹得祸。

(提示:这个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把氢给了NAD,而醛加上了个氧。

醛氧化成酸。

但所有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最基本语言表达就是脱氢。

所以叫脱氢酶。

脱氢酶就等于氧化酶。

道理是一样的。

这个可不是“异构”,尽管看上去氢原子个数没变,但过程属于脱氢(=加氧)的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就是至少有两个底物,一个被氧化,另一个被还原。

NAD被还原,醛被氧化成酸。

)说到这里,您就明白了。

乙醇—乙醛—乙酸,这三个东东就是喝了酒以后体内的三个物件。

这三个东东只有乙醛最可怕。

而能否将乙醛立刻干掉的工作就是“乙醛脱氢酶”的能耐大小决定的了。

研究发现,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等亚裔黄种人中,有一半人口带有突变的乙醛脱氢酶2. 英文叫ALDH2*2.乙醛脱氢酶有三个,被称为乙醛脱氢酶1 和乙醛脱氢酶2 以及乙醛脱氢酶3 。

因为乙醛脱氢酶3 的功能基本上没有,因为它的Km 值太高。

乙醛脱氢酶2 是在线粒体上的,它是主要的乙醛脱氢酶,Km 值最低。

因为乙醛脱氢酶1 的量太少,Km值也高,只是起到很小很小的辅助作用。

白人中没有发现带有乙醛脱氢酶突变体的,而中国人有一半人口带有这个突变的乙醛脱氢酶2. 更要命的是:乙醛基本上靠这个脱氢酶来消化掉。

(三)一半中国人携带的那个突变基因,它为何不把有毒的乙醛干掉?先说这个东东是咋回事。

乙醛脱氢酶见了乙醛就如同愚公见了太行山,他会立刻搬山不止。

我们一半中国人带有的那个突变的乙醛脱氢酶,就像太行山上的智叟,不搬山,还到处晃荡。

一半的中国人携带的这个突变的乙醛脱氢酶,见到乙醛后,就跟智叟见到太行山。

您可能还是没搞明白这个道理,没关系,俺润涛阎有耐心,继续给您聊。

乙醛是有毒的,如同一破楼在你家门口往下掉砖,你是花钱让农民工去给你搬走这些砖呢,还是花钱请高干子女去给你搬砖呢?农民工给点钱就干得非常起劲,而高干子女钱少了不干,钱多了也扭扭捏捏的,一天也不出活。

一半的中国人携带的这个突变的乙醛脱氢酶,你让它去把乙醛干掉,它就是吊儿郎当的样子。

那为何突变的乙醛脱氢酶成了废物呢?乙醛脱氢酶有两个大口袋,一个装乙醛,一个装NAD+ 。

等乙醛和NAD+进入各自的口袋后,乙醛脱氢酶变形,那么一拧巴就把乙醛头上的氢原子给拧下来了,立刻交给了旁边的NAD+ 。

NAD+ 得到了一个氢原子就变成了NADH ,被还原了。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醛的头上加上了一个氧,所以叫乙醛氧化成乙酸。

一半中国人携带的这个突变乙醛脱氢酶装乙醛的那个口袋是正常的,但装NAD+ 的那个口袋有一个氨基酸变了,其原因就是一个基因突变,一个碱基对变了。

正常的氨基酸是谷氨酰氨,突变变成了赖氨酸。

这个赖氨酸是带正电的,跟男人一样,带正电还比较赖,所以叫赖氨酸(您别跟我抬杠说是Lycine的音译)。

而NAD+ 也是带正电的,带正电的赖氨酸在口袋门口把门,这就麻烦了。

带正电的NAD+ 想跟带正电的赖氨酸断背的只占8% 。

正常的乙醛脱氢酶一旦见到乙醛和NAD+ 立马撒欢。

好像一个穷光棍,别说见到美女了,就是见到丑女也会兴高采烈,鸡动万分,撒欢不已。

可要是一个太监,别说看到普通女人了,见到倾城的宫女都不会撒欢的。

据说只有见到杨贵妃,太监里才有撒欢的。

突变的乙醛脱氢酶就像太监,很难撒欢。

这个比喻好像还差点火候。

最恰当的比喻就是嫖客到了八大胡同,见了妓女个个都能成功。

可要妓女床边站着个傻乎乎的爷们,一百个嫖客中只有8 个嫖客完活了,92 个逃跑了。

突变的乙醛脱氢酶其功能最好的只有正常乙醛脱氢酶的8% ,原因就是带正电的NAD+ 被带同性(正电)的赖氨酸给恶心跑了,NAD+ 进不了那个口袋,乙醛头上的氢原子就没有了接受体。

事实上,乙醛脱氢酶是由亚基组成的,如果每个亚基都是突变的,其功能是0%,而非8%。

那么,携带突变的乙醛脱氢酶的人怎么消化掉乙醛呢?肝脏里有一群氧化酶,叫P450 。

这群氧化酶不是专门氧化乙醛的,但当肝脏里的乙醛太多的时候,它们就会慢慢氧化乙醛,因为P450 是特异性比较低的一群氧化酶。

好比你家仓库里进来了一批耗子,本来是你养的猫的活,可你那猫是个瞎猫,不逮耗子,你家有条狗,它看到到处都是耗子很不高兴,就“狗拿耗子多管闲事”了。

当耗子多的时候,狗也能拿耗子,要慢慢地拿。

这时,有的耗子就有机会把你仓库里的粮囤给搞个窟窿。

机理说明白了,下面说说科学统计研究结果。

这里说一下,您可能会问:你润涛阎咋知道的这么详细?莫不是忽悠我们?在这个地球上的科学发展史上,有一个乙醛脱氢酶是被润涛阎鉴别、纯化、定性出来的。

当然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

在那时候还没有什么互联网,查资料都是靠在图书馆里查找。

我当时把所有研究乙醛脱氢酶的文章都查出来了(当然也许有漏网之鱼)。

乙醛脱氢酶有两种,一种是以NAD+ 为cofactor 另一种是以NADP+ 为接受氢原子的受体。

我分离纯化出来的那个就是用NADP+ 的那种。

当然,研究乙醛脱氢酶的主要任务是把它的Km 搞出来。

Km 是啥东西呢?没搞过生物化学的可能不知道,这么说吧,比如乙醛脱氢酶,Km 低,表明乙醛在低浓度时它就开始工作了。

体内的乙醛就会在还没有积累的时候就被干掉了。

如同让农民工搬砖,给点钱他就玩命干活了。

研究乙醛脱氢酶最多的是马肝。

因为马吃发酵了的草,而这些草里有酒精。

马要是不把酒精干掉,那可就醉晕晕的,马失前蹄也就可能了,老马不识途了,丢了都可能。

所以,马肝里的乙醛脱氢酶含量极高,很容易被提取、纯化。

您看到这里就该明白,俺是本行了。

虽然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可自己亲自动手搞过的东东,实难忘记。

那时候俺可不是搞肝癌的,而是搞工业领域里的生物能量利用,靠微生物,现在叫再生能源,属于工业领域。

俺搞过癌症,但那是后来的事了,研究的是细胞分裂,不属于喝酒领域。

日本科学家早就对为何日本人容易得肝癌感兴趣了。

要说中国环境污染导致肝癌、胃癌、食管癌发病率高,可日本的饮食习惯和环境条件不比欧美差,所以,日本人认为问题出在遗传因子上。

日本人在1995 年左右在美国研究了生在美国的日本人中国人韩国人酒后血液里乙醛的含量。

当然,他们先把被研究者的乙醛脱氢酶基因是否是突变鉴定好,这个很容易。

当然今天的分子生物学技术要比那时候更容易了。

结果发现,带有突变乙醛脱氢酶的个体酒后血液里乙醛含量高很多。

其实这个研究属于有点多余,因为这个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

美国科学家也对美国的白人和在美国出生的中国人肝癌发病率进行了统计研究。

在美国出生长大的中国人肝癌发病率比在中国的中国人低3倍。

表明中国的环境(空气污染、乙肝病毒传染、水污染、喝酒多)比美国更容易让同族人得肝癌。

出生生长在美国的中国人,肝癌发病率要比白人高3 倍(根据美国癌症研究所的统计研究:在中国出生的中国人肝癌发病率是26.5,在美国出生的中国人在美国的癌症发病率是9.8;而美国白人是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