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社会网理论
社会学课件第五讲:社会化

2.
3.
4.
例子:当儿童看到一张奴隶的照 片的时候。。。
感觉运动阶段:一张薄薄的东西
前操作阶段:一张照片 具体操作阶段:那是错的 形式操作阶段:要是我们的国家建立在
平等之上,人们怎么会占有奴隶?
人格,道德和情感又是怎样习得的呢?
弗洛伊德
埃里克森 科尔伯格 吉利根
4、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的“无意识理论”
2.
3.
3、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 的“认知发展”理论—我们是如何学会思 考的?
1.
感觉运动阶段(0-2岁):通过感觉器官(吮吸,触摸,视听) 来了解世界。不会认识到因果关系,不知道行为的后果。 前操作阶段(2-7岁):学会使用和理解符号,学会说话,开 始有描摹客体的企图。完全自我中心,不能理解抽象的概念 (大小,速度和因果等)。 具体操作阶段(7-12岁):懂得如何去构想一个具体的客体, 或者以不止一种方式来认识客体,他们能够形成关于事物之间 相互关联的概念。但仍停留在具体在具体思维上,没有具体的 实例她们还是无法讨论抽象的概念,如真理,诚实,公正等。 形式操作阶段(12-15岁):发展起了高度抽象思考的能力。 可以对现实的可能性进行思考,并建构理想。
第五讲 社会化(socialization)
课堂目标
社会化的概念和内涵
社会化的相关理论 社会化的主体 再社会化与预期社会化
遗传还是环境?
人之初,性本无。与其他动物不同,人类
出生时缺乏生存的本能。
那么,人类的基本生存能力和其他东西是
从哪里来的呢?社会学的答案是什么?
社会化(socialization)
社会网络讲义PPT

社会网络定义
社会网络是指社会行动者及其关系的集合。
一个社会网络是由多个节点(社会行动者)和各点之间的连线(行动者 之间的关系)组成的集合。行动者作为图中的节点可以是个人、组织或 国家;行动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是个体之间的关系、组织与个体的关系或 组织间的关系。
社会网络理论基本内容
结构洞理论
博特在市场竞争行为分析中利用结构洞理论,认为资源优势和关系优势 构成了总体竞争优势,结构空洞型社会网络的竞争者具有更多的关系优 势,并可获得更大的利益回报。 但在现实生活中,这两种极端的网络类型是不存在的。
社会网络理论基本内容
社会资本理论
代表人物:林南,布迪厄 该理论认为资源既可以通过占有或通过行动者及其连带网络发展形成的 信任、合作而获得。
社会网络讲义
制作者:栾梦雪
CONTENTS
社会网络 社会网络理论
目 录
社会网络分析
社会网络概述
社会网络是西方社会学从1960年代兴起的一种分析视角,随着工业化、 城市化的进行和新的通讯技术的兴起,社会呈现越来越网络化的趋势。
社会网络指的是个体之间的社会关系构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体系,是一 群人之间的一组独特联系;而社会网络分析就是要建立这些关系的模型, 力图描述群体关系的结构,研究这种结构对群体功能或者群体内部个体 的影响。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莫雷诺创立的社会计量学,发明了“社群 图”,为社会网络分析奠定了计量分析基础。
社会网络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相关概念
“距离”相关
测地线、距离、直径
(完整版)社会网络理论的概述

社会网络理论的概述社会网络理论发端于20世纪30年代,成熟于20世纪70年代,是一种新的社会学研究范式。
从30年代到60年代,社会结构”的概念从心理学、社会计量学、社会学、人类学、数学、统计学、概率论等不同的领域不断深化,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结构研究范式。
社会网络理论到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研究领域。
社会网络的概念最早是在英国著名人类学家R•布朗对结构的关注中提出来的。
布朗所探讨的网络概念聚焦于文化是如何规定有界群体(如部落、乡村等)内部成员的行为,他的研究比较简单,实际的人际交往行为要复杂得多。
较成熟的社会网络的定义是Wellman于1988 年提出的社会网络是由某些个体间的社会关系构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即把网络”视为是联结行动者(actor)的一系列社会联系(social ties)或社会关系(social relations),它们相对稳定的模式构成社会结构(SO—cial structure)。
随着应用范围的不断拓展,社会网络的概念已超越了人际关系的范畴,网络的行动者(actor)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集合单位,如家庭、部门、组织。
社会网络与企业知识、信息等资源的获取紧密相关。
网络成员有差别占有各种稀缺性资源,关系的数量、方向、密度、力量和行动者在网络中的位置等因素,影响资源流动的方式和效率。
[编辑]社会网络理论的主要内容根据分析的着眼点不同,社会网络理论有两大分析要素:关系要素和结构要素。
关系要素关注行动者之间的社会性粘着关系,通过社会联结的密度、强度、对称性、规模等来说明特定的行为和过程。
结构要素则关注网络参与者在网络中所处的位置,讨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动者和第三方之间的关系所折射出来的社会结构,以及这种结构的形成和演进模式。
这两类要素都对知识和信息的流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具体来说,强弱联结、社会资本、结构空洞是社会网络理论三大核心理论。
社会网络理论(梁建雄)解析

社会网络理论解析社会网络理论是一种研究个体或群体之间相互联系和互动的社会学理论。
它关注的是社会结构中的人际关系网络,以及这些网络如何影响个体的行为、态度和机会。
社会网络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和决策受到其社会网络中其他成员的影响,而这些影响可以通过网络结构来解释。
社会网络理论的核心概念包括节点、连结和子网络。
节点指的是网络中的个体或群体,连结则表示节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子网络则是由一系列节点和连结组成的更小的网络结构。
社会网络理论认为,节点之间的关系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而且这些关系可以是强连结或弱连结。
社会网络理论在解释社会现象时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例如,它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某些群体或个体更容易获得信息、资源和机会,以及为什么某些群体或个体更容易受到社会排斥和歧视。
社会网络理论还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某些社会运动能够迅速扩散和影响更多的人。
社会网络理论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的社会学家开始关注社会结构中的人际关系网络。
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网络理论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吸引了来自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者。
社会网络理论解析社会网络理论是一种研究个体或群体之间相互联系和互动的社会学理论。
它关注的是社会结构中的人际关系网络,以及这些网络如何影响个体的行为、态度和机会。
社会网络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和决来解释。
社会网络理论的核心概念包括节点、连结和子网络。
节点指的是网络中的个体或群体,连结则表示节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子网络则是由一系列节点和连结组成的更小的网络结构。
社会网络理论认为,节点之间的关系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而且这些关系可以是强连结或弱连结。
社会网络理论在解释社会现象时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例如,它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某些群体或个体更容易获得信息、资源和机会,以及为什么某些群体或个体更容易受到社会排斥和歧视。
社会网络理论还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某些社会运动能够迅速扩散和影响更多的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和制度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实践
4、住有所居问题
房价过高症结何在 投资推动。 资金推动,2009年我国新增信贷规模近10万亿元,相当 于过去三四年的增量。 地价推动,“土地财政”导致的地价上涨。 制度原因,体制机制还不健全,保障型住房供应不足, 房地产税收制度不健全。 与城镇化快速发展有关。今后5年,预计城镇每年增加 1500万人,每年新增500万户,住房需求显著增加。 腐败现象在房地产领域比较突出。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实践
1、小康社会
国家发展等级标准 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是我 国二十一世纪头20年的发展目标. 世界银行《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对121个国家的排队: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545美元以下为低收入国家, 42个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546-5999美元为中等收入国家 54个 又以2200美元为界,以上为中上收入,以下为中下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6000美元以上为高收入国家 25个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实践
5、分配差距问题
如何切实提高普通劳动者收入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全 面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大力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建 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如何有效调节过高收入 财产转让、利息、股息、红利所得等,纳入个税征管对象 。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加大税收的调节作用,积极发展 社会慈善事业。坚决打击取缔非法收入。 如何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加快推进城镇化。鼓励和支持自主创业,努力提高劳动者 素质,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2008年 我国城镇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比重只有2.3%。
思考题
3.当前在如何让解决贫富差距拉大问题上 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应把着力点放 在继续发展经济上,只有经济发展了、 蛋糕做大了,才有能力解决差距问题; 另一种认为,应把着力点放在完善非配 体制上,只有分配公平了,蛋糕分合理 了,就能缩小贫富差距。请结合实际评 析上述观点。
第五讲社会化

9、香槟野女孩
香槟野女孩可能在被遗弃之前就学过说话,因为 她是兽孩中很罕见的能够连贯语言表达的例子。 她的食物包括鸟肉、青蛙、鱼、叶子、树枝和树 根等。如果给她一只兔子,她能很快将其剥皮并 生吃下去。据当地的目击者、著名科学家查尔斯. 玛丽表示,“她的手指,尤其是大拇指非常大, 能用拇指挖出树根,并能象猴子一样在树间荡来 荡去。”她跑得非常之快,视力也很好。1737年, 当时的法国女王之母、波兰女王占领了洛林公国 之后,她听说了这个野女孩的故事,就带她去打 猎,结果她跑得比兔子还快,能够徒手擒杀兔子。
4、猎豹男孩
研究人员斯图尔特.贝克在1920年7月刊的 《孟买自然历史学》杂志上介绍了猎豹男 孩。约在1912年时,一只雌豹从印度阿萨 姆邦附近的北卡查尔山偷走了一个男孩, 三年后人们找回并确认了他的身份。当时, “他完全四肢行走,跑得象成年男性一样 快,还可不同闪躲灌木丛和其它障碍物, 显得很聪明敏捷,不过膝盖处却结满硬硬 的老茧,脚趾也变成和脚背呈直角的状态, 手掌和脚心、拇指的皮肤也又粗又硬。人 们最初发现他时,他对接近自己的每个人 都是又咬又打,任何在他势力范围之内的 家禽都是他的猎物,他能将其撕成碎片, 并很快吃掉。”
学者核心概念与贡献主要理论观点镜中自我自我发展的阶段不明确通过与他人的互动来建立对自己的观感米德自我概化他人重要他人自我发展三个明确的阶段当儿童理解周围他人的角色时自我就开始发展印象管理拟剧论面子功夫通过传达印象给他人与团体自我得以发展弗洛伊德心理治疗法律强化了既得利益者的地位自我受到双亲以及与生俱来的驱动力影响比如说对性满足的驱动力皮亚杰发展认知论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道德发展与社会化有关不同意弗洛伊德的泛性论观点以及人格在四五岁时即已基本完成的观点认为社会文化对于人格发展也有重要影响并且人格的发展贯穿人的一生
社会网络理论的研究与应用

社会网络理论的研究与应用社会网络理论指的是对人与人之间互动关系的研究,将这些互动关系看作是一个网络,并通过网络科学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和应用。
在现代社会中,社交媒体的兴起使得人们可以更方便、更频繁地与他人互动,从而将社会网络理论的研究与应用带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一. 社会网络理论的基础概念在社会网络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为节点、连结和聚类系数。
节点是指网络中的一个个体,可以是个人、组织或物品等;连结是指这些节点之间的联系,可以是朋友、家庭成员、合作伙伴或资源共享等;聚类系数则是指网络中已连接的节点间连接的密集程度,它可以发现网络上的小群体,揭示出相互联系的人或事物。
社会网络理论的研究并不是一个孤立的领域,它跨越多个领域,如计算机科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来解释和发现人们之间的互动。
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不同人群如何建立联系和互动,还可以帮助企业和组织发现自身的优势和潜在的机会。
二. 社会网络在企业中的应用社会网络理论可以在企业中有很多应用,帮助企业更好理解员工之间的互动和协作,同时促进员工更好地融入企业文化。
以下几个方面是社会网络在企业中的应用:1. 社会网络分析和可视化通过社会网络分析和可视化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员工之间的互动关系,包括他们参与的项目、他们的领导和同事关系、他们的知识和专业技能等。
这可以帮助企业发现潜在的问题和机会,从而制定相应的人才管理策略。
2. 员工发展社会网络理论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员工的学历和专业技能,从而为员工提供更好的培训和发展机会。
同时,可以通过社会网络分析了解员工的兴趣爱好,从而为企业更好地制定文化和福利政策。
3. 领导发展社会网络理论还可以帮助企业发现领导的联系和关系,从而指导企业在领导层发展上做出更好的决策。
企业可以通过社会网络理论了解领导的技能和专业知识,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培训和发展机会。
三. 社会网络在个人中的应用社会网络在个人中的应用同样广泛,包括找到工作、交朋友、学习和生活等。
第五讲-韦伯的社会学理论PPT课件

10
Tianjin University
三、统治基本类型
1.统治与合法性 ➢ 韦伯的政治社会学的宗旨就是研究统治的合法性问题。 ➢ 合理性和合法性构成了近代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和发展过程的 两个重要方面。 ➢ 在他的社会学中,统治是通过权利来界定的。 ➢ 他认为一个人具有权利,就是指在社会关系中即使遇到反对 意见时也可以贯彻其意志。
18
Tianjin University
五、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 1、近代资本主义与宗教伦理
➢ 韦伯分析资本主义是从两个方面入手的:
➢ 一是经济形态;二是观念形态。
➢ 韦伯重点研究了宗教伦理对资本主义的产生的作用。
➢ 他解释了“为什么近代形态的资本主义仅仅在西方出现, 而没有在其他文明中出现”?
韦伯称这种概念体系为“理想类型”。 韦伯提出社会学 的理想类型是受到物理学(质点、思想实验)和经济学(经 济人的假设)中的理想类型和基本假设的启发。
7
Tianjin University
二.社会行动与理性化过程
1.社会行动与社会结构 ➢ 韦伯认为社会行动本质上是以他人的行为为期望取向的个 人行动,即存在着针对他的主观动机或意义;只有具有主观意 义的社会行动才是可以理解的,才属于社会学的研究领域。 ➢ 他根据合理性将社会行动分为四种类型: ➢ (1)目的合理性行动(工具合理性行动); ➢ (2)价值合理性行动,即通过有意识地对某个特定的举止的 无条件的价值信仰而产生的行动; ➢ (3)情感行动,即通过情绪和情感状况产生的行动; ➢ (4)传统行动,是约定俗成的习惯决定的行动。 ➢ 根据韦伯他的社会行动的本质认识,社会行动包含着一 种社会关系;同时社会结构就是社会关系。 ➢ 他提出了两种类型的社会结构,即“共同体化”的社会结 构个和社会化的社会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社会网理论的发展及其在城市研究中的出现 ③博特(Bott,E.)对伦敦家庭夫妻角色关 系的研究中,将家庭网络形态与家庭内夫妻 关系角色分配联系起来研究,并第一次发展 出网络结构的明确测量工具——结,从而引 发了一系列从社会网络角度研究夫妻角色关 系的研究。
1.社会网理论的发展及其在城市研究中的出现
奥利弗对洛杉矶市非洲裔美国黑人社区的研究也
同样证明了城市社区社会组织的存在。 奥利弗认为,黑人社区并没有解组,他们依然 存在。城市黑人有相当大的社区网络,黑人从 这些关系中获得情感和物质的支持。黑人有比 较亲密和丰富的关系,其中亲属是黑人社区的 主要社会关系来源。
理论 流派
关注焦点
社区 ①都将社区看做一个地域概念,或者是将城 消失论 市社区等同于城市邻里想努力从邻里地域中 去寻找城市居民的人际关系; 社区 ②都关注人们的社会团结感和共同体感,关 幸存论 注的是规范整合和共识。 社区 他们认为城市社区问题最本质的东西是关系。 解放论
社区解放论的主要观点:
(4)当社会是由具有多个社会网络成员资格 的人们交叉形成的复杂系统时,基于对有界 限群体的描述会使得对复杂社会系统的理解 过于简单化。 他们通过通过大规模调查去研究城市居民的 网络结构、组成及内容、他们关心的中心问 题是:网络中关系类型是如何影响到成员间 的资源流动的。
1.社会网理论的发展及其在城市研究中的出现
1.1.1起源于法国。从思想渊源来讲,齐美 尔1908年《社会学:关于社会交往形式的 探讨》一书中把社会想象为相互交织的社会 关系的观点可以说是最早的社会网思想。 1.1.2形成于英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英 国人类学家发现,研究比较复杂的社区时, 传统结构功能分析框架需要其他的分析方式 补充,社会网分析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 生。
(1)网络分析者从网络的角度来研究和回答 城市社区问题。他们认为城市社区最本质的东 西是人们之间的关系,关注的焦点是个体的社 会关系,而不是对邻里地域和社会团结的偏好。 他们强调研究人们之间的联系,将社区从邻里 地域的限制中解脱出来,因此又被称为“社区 解放论”。
社区解放论的主要观点:
(2)将社区当做“个人社区”:即一种网络 意义上的、以个体为中心限定的非正式“社区 关系”。 (3)他们认为社会大规模的变迁已经改变了 社区的性质,当代城市居民不再完全是一个地 域共同体或亲属群体的成员,而是众多的、特 殊化的、以兴趣为基础的社区成员。
他认为社会支持的内容分为
①情感性支持 ②实际支持 ③社会交往支持
然后将这三方面的支持具体操作化为10个问题加 以测量 范德普尔的研究目的是:要描述出个人社会支 持网络以及个人网络成员的角色关系。
范德普尔1987年春在荷兰的个人支持网研究
范德普尔的研究结果是:
① 荷兰人的个人社会支持网平均规模为9.9人 ② 个人社会支持网络成员角色关系范畴分布的
2.城市社会网络研究的主要领域及其理论观点
2.1城市社区研究:从地域到关系网络 2.2社会支持网络 2.3社会网络与城市劳动力市场中的求职过程 2.4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源 2.5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 2.6社会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网
2.1城市社区研究:从地域到关系网络
2.1.1时代背景
2.1.2理论家们的关注 2.1.3理论流派
社区解放论的主要观点:
(5)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有影响力的 代表人物有: 劳曼(Laumann,E.O.) 韦尔曼(Wellman,B.) 奥利弗(Oliver,M.L.)
劳曼的研究:
1965~1966年,劳曼采用主体网的方法对美国
底特律市进行研究,研究最后得到的结论是: 一是城市社区中仍保持着密切的人际关系; 二是人际关系在民族、宗教和职业等方面起着 重要的作用; 三是属于不同类别的人们之间的关系较疏远, 即在类别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社会距离。
2.2社会支持网(Social Support)
社会支持网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兴起的一个 热门研究领域。 社会支持网的最初研究中,研究者的主要注意焦 点是社会支持网与个体健康状况的关系。他们力 图证实社会支持对于维护个体的健康,帮助人们 面对和解决压力与心理紧张的重要性。 学者们在理论上形成了两派:
2.1城市社区研究:从地域到关系网络
2.1.3理论流派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一些研究者开始宣称 城市“社区消失论”(Community Lost)
20世纪60年代,一些学者提出“社区幸存论” (Community Save)。 20世纪70年代,网络分析者提出“社区网理 论”(Community Liberated)。
①整体网络研究:即研究一个社会体系中角 色关系的综合结构。遵从社会计量学的传统。 代表人物为林顿· 弗里曼(Freeman,L.) ②自我中心网络研究:关注个人的社会世界, 从个体的角度来界定社会网。他们关注的问 题是个体行为如何受到其人际网络的影响, 个体如何通过人际网络结合为社会团体。代 表人物有哈里森· 怀特(White,H.)、林南 (Lin Nan)和罗纳德· 博特(Burt,R.)等。
社区消失论的主要观点:
(1)随着民族国家互动范围和规模增加,地 方社区的自主性和团结程度降低。 (2)在社会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中由于科 层制的发展,正式的科层机构已经取代了许 多家庭、邻里和朋友所承担的职能或活动。 (3)由于城市规模较大,结果为有不同兴 趣爱好的群体提供了潜在的人口和组织。
格兰诺维特提出4个测量关系力量强弱的维度:
①互动的频率。互动次数多的强关系,反之为弱关系。 ②感情力量。感情较强(深)为强关系,反 之为弱关系。 ③亲密程度。关系密切为强关系,反之为弱关 ④互惠交换。互惠交换多而广为强关系,反 之为弱关系。
情况如下:亲属(53%) 朋友(18%) 邻居(16%) 同事/熟人/会员(13%)
个人社会支持网调查: ① 讨论支持
在过去的半年里,您与谁讨论过对您来说是最 重要的事/问题?
②经济支持 假如您需要借一大笔钱,您向谁借? ③就业支持 假如您需要找工作,您会找谁帮忙? ④陪伴支持 当需要聊天/散步/逛商店/踢球/打球等方 式度过闲暇时间时,谁会陪伴您?
2.2社会支持网(Social Support)
一派认为:社会支持主要是起到缓冲压力 (Buffering Hypothesis)的作用,而社 会支持系统的崩溃会令人产生不平衡或甚至导 致疾病的形成。 支持这一观点的学者主张建立个人的支持系统, 以帮助个人缓冲危机情况所导致的心理及生理冲 击。
1.社会网理论的发展及其在城市研究中的出现
①布朗在1940年首次使用了“社会网”的 概念,他将社会结构界定为“实际存在的社 会关系网络”,激发了研究者对社会关系联 系的想象。 ②巴恩斯:真正将社会网络作为一种分析研 究实际问题的工具和手段。他于1954年首 次将社会网络的应用从隐喻转化为具体实际 的分析研究。
1973年格兰诺维特(Granovetter,M)在 《美国社会学刊》上发表了《弱关系的力量》 一文,成为社会网研究的一篇重要文献。 关系(tie)是指人与人、组织与组织之间由于 交流和接触而实际存在的一种纽带联系。 他首次提出了关系力量的概念、并将关系分为强 和弱。
2.3社会网络与城市劳动力市场中的求职过程
社区幸存论的主要观点:
挑战社区消失论者认为:城市居民并不是没有 联系的个体的聚集,城市居民仍有邻里关系, 仍存在地方社区感,仍然利用邻里关系来进行 社会交往和获得各种社会支持。 驳斥社区解组论者认为:城市社区中仍然存在 丰富而充满活力的首属关系,人们并没有感到 孤独。
社区解放论的主要观点:
韦尔曼的个人网络社区的研究:
韦尔曼认为:城市人际关系并没有随着工业化、 城市化和现代化的不断发展而普遍衰败,城市 居民仍然有很普遍的亲密关系网络,其组成主 要是亲属和非亲属。
他们在建构个人社会关系网络时会采取不同的
模式,个人社区网络中不同的关系类型以不同的 方式表现出来。
奥利弗(Oliver)的研究:
第五讲:社会网理论
2010年4月14日
城市社区
空间结构 生 态 学 理 论 城 市 性 理 论
社会结构
社 区 权 利
城 市 符 号 互 动 理 论
社 会 网 络 理 论
社会网理论
1.社会网理论的发展及其在城市研究中的出 现 2.城市社会网研究的主要领域及其理论观点 3.社会网理论的应用
1.社会网理论的发展及其在城市研究中的出现
1.1.3发展于美国。 ①1930年代,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莫雷诺创 立了分析社会关系资料的社会计量学方法。 ②二战后,美国社会学家对齐美尔有关“社 会关系的形式会决定它的内容”这一论点关 注并熟悉起来。 ③20世纪70年代,社会网络理论成为一个 新的社会学领域。
2.2社会支持网(Social Support)
还有一些学者关注社会网络本身,即研究社会 支持网络本身的特点、社会网络支持的内容以 及社会关系与社会支持内容之间的关系等。 在这方面较有影响的研究之一就是范德普尔 (Van del Poel)的个人支持网研究。
范德普尔1987年春在荷兰的个人支持网研究
1.社会网理论的发展及其在城市研究中的出现
1.1 从社会网研究发展的历史来看,其形成 和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方法和隐喻到理论与实 质的变化过程。 1.2社会网分析被视为提供了一种连接微观 和宏观社会学理论的工具。 1.3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社会网研究一 直沿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平行发展,因而被划 分为两个研究群体。
2.1城市社区研究:从地域到关系网络
2.1.1时代背景。
①伴随工业化而出现的城市化 ②城市社会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全新体验
2.1城市社区研究:从地域到关系网络
2.1.2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社会理论家思 考和关注的重大问题: ①工业化和城市化等大规模的社会变迁的社会 影响后果是什么? ②社会变迁对城市社会人际关系内容及其组 织的影响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