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煤业集团公司红菱煤矿“12.24”(98年)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教训

沈阳煤业集团公司红菱煤矿“12.24”(98年)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教训
沈阳煤业集团公司红菱煤矿“12.24”(98年)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教训

沈阳煤业集团公司红菱煤矿“12.24”(98年)煤与瓦斯突出事故

沈阳煤业集团公司红菱煤矿位于沈阳市苏家屯区红菱镇南红村,沈大高速公路西侧。该矿1969年建井,1976年3月投产,设计年产量90万吨,后改扩建为150万吨。该矿井田走向8km,倾斜长1.5km。主采煤层为七煤和十二煤,煤层厚分别为2m和4m,西东倾斜,倾角为20°至45°,均为突出煤层。矿井开拓方式为立井多水平阶段石门分区式,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后退式,放炮落煤。矿井通风方式为两翼对角抽出式,总排风量为12100m3/min,2003年瓦斯鉴定相对瓦斯涌出量39.31m3/t,绝对量为79.25 m3/min。煤层发火期3-6个月。煤尘爆炸指数为20.6%,建矿以来,共发生煤与瓦斯突出136次。

1.事故时间:1998年12月24日15时45分

2.事故地点:南二采区-700m南石门揭煤工作面

3.伤亡情况:死亡28人,伤6人

4.事故前情况

⑴该矿对12煤有突出危险性是清楚的。1996年6月20日这块煤的上段-620m水平曾发生过一次突出。因此,在-700m水平南石门送道掘进时,加强了一些防突措施。如该南石门在97年11月份开始掘进,当掘到距煤层25.2m 时,就停了下来,在底板巷打抽放瓦斯钻孔33个,从98年1月14日至98年5月11日,共抽放瓦斯117天,抽出瓦斯量1.7万m3。

⑵停掘近10个月后,于98年11月28日,工作面恢复前掘,但预测指标仍有超标问题,又补打了瓦斯排放钻孔38个,还架设了金属骨架。

⑶到98年12月21日,该工作面又打了4排爆破孔,29个眼,第一排孔高1.6m,只有3-5个眼见煤,其余孔没有见煤。21日为了处理工作面前‘三角根’,进行了放炮处理。

⑷为了安全揭煤,矿里成立了揭煤指挥部,由矿总工程师、生产副矿长、掘进副矿长、局通风处长、矿通风副总、矿掘进副总等人组成,并制定了安全技术措施报矿务局批准。

5.事故发生经过

⑴ 12月24日下午4点左右,揭煤指挥部成员及工作人员、救护人员,共34人,全部来到-700m大巷放炮地点。如图11所示。

⑵放炮地点距突出地点为100m(事故调查报告记载242.5m),反向风门距南石门15m,南石门距入风材料上山车场子360m。南石门反向风门关闭,中石门反向风门用8#铁丝捆绑在φ108 mm水管上。

⑶ 15时35分,揭煤指挥部总指挥、矿总工程师陈永庆下令,放炮揭煤,放炮后约15-20分钟,出现突出预兆,南石门方向传来轰轰响声,并伴有飓风,揭煤人员本能的顺着飓风方向向材料上山车场猛跑。由于飓风力量,把原中石门处用8#铁丝绑在4吋铁管上的两道反向风门关上,逃生人员到达后打不开风门,只能从中石门反向风门的铁风筒口向外爬,由于飓风力量,不等人爬出,分别像子弹一样,一个一个被射出,恰好反向风门外边有一个大型电气设备,这样,多数人被撞击而死。在大型设备处有23人死亡,材料道上有4人死亡,-700m底板巷距南石门约300m处有1人死亡。现场人员中有6人跑出。可见,从发现突出预兆到突出有一段时间,如果中石门反向风门不被飓风关上,也可能不会死亡这么多人。现场遇难人员中,有局通风处长、科长各1人,副矿长2人,矿总工1人、副总工3人,科区长2人,队长2人,救护队员7人,另有工人10名。如图11所示。

图11 红菱矿“98.12.24”煤与瓦斯突出区域示意图

6.事故教训及技术原因分析

⑴事故直接原因

揭煤指挥人员严重违章指挥,设置放炮和揭煤指挥部的地点距揭煤工作面太近。按有关规定放炮地点应设置在材料上山车场子处,而实际设在距揭煤工作面100m处,导致突出后多人迂难。

⑵事故教训及技术原因分析

①在突出预测和措施效果检验方面教训

Ⅰ按有关规定要求,突出预测采用钻屑指标法是指两项指标,一个是钻孔每米钻屑量S,一个是解吸指标Δh2或k1。钻孔每米钻屑量S是测地应力的,Δh2或k1是测瓦斯压力和煤质特征的,两者均不能偏废。矿里只测了Δh2,

没有测钻孔每米钻屑量S,违反规定。导至测量Δh2上的错误,没有得到矫正。.

Ⅱ按石门揭煤有关规定,在距煤层法向距离10m时,要分别在距煤层法向距离10m、5m、2m处,打多个煤层预测孔进行预测。但因受矿里罐笼空间限制只能下5m长钻杆,所以,矿里打的预测孔深最深最多只有5m。而实际需要是12煤层厚4m,在距煤层法向距离10m处,打预测钻孔最小深度要14m;5m处打预测钻孔最小深度要9m;2m 处打预测钻孔最小深度要大于6m。显然过去用5m钻杆打的预测钻孔获取的数据都是不准确的。另12月19日到12月24日揭煤前打的预测钻、校验钻孔,使用的均是5m长钻杆,孔深最深为5m都没有到位,测得的Δh2都是不准确的,导致有关人员决策错误。

Ⅲ矿里用瓦斯排放孔代替预测测孔是不合适的。因为排放孔孔径大为90mm,预测孔孔径小为42-75mm,孔径大排放煤屑的速度慢,时间长,煤屑中的瓦斯丢失多,测得的Δh2偏小。

Ⅳ后来调查知道,很多预测钻孔没见煤,预测指标和效验指标数值都是假数。

②防突措施方面教训

Ⅰ按有关规定排放瓦斯措施钻孔要穿透煤层,并外扩石门3-5m,形成网格式抽放。但矿里打的瓦斯排放措施钻孔不但数量不足,而且多数都没有打进煤层,只有少量钻孔打进煤层0.5m左右。如图10所示。

Ⅱ有关规定要求反向风门墙垛厚度要大于0.8m,嵌入岩石深度要大于0.2m,门框厚度大于100mm,门板厚度大于50mm,反向风门距工作面要大于70m,否则要设三道。实际上矿里的反向风门与工作面距离是32.5m只有两道;墙垛是单砖砌成的,最厚只有250mm,没有嵌入岩壁;门框、门板很薄,这些都违反有关规定。导致突出时,反向风门全部被摧毁,如果反向风门不倒,人死的不会这么多。

Ⅲ中石门反向风门不用时,应将门板摘下,而当时矿里是将门板用8#铁丝绑在108mm铁管上。如果这个反向风门不关上,人可能跑出的会更多。

Ⅳ有关规定要求,放炮地点要设在新鲜风流处,并最短距离不能少于300m。而矿里实际放炮地点在-700走向大巷距南石门约100m处,距工作面只有132.5m。如放炮地点设在材料上山车场处,关上中石门反向风门,即使突出可能1个人也不能死。

Ⅴ救护队待机地点错误。如救护队待机地点设在材料上山车场处,发生突出事故后,救护队及时救护能减少伤亡。

Ⅵ有关规定要求,石门揭煤工作面要保证回风畅通,回风侧不准有风门。但矿里实际-700大巷回风侧有调节风门,导致突出后,回风不畅,大量瓦斯涌向入风侧。

图12突出地点事故前钻孔情况

③在管理方面教训

Ⅰ表面上看,当时局、矿对防突工作是重视的,派出强大阵容去揭煤,但缺乏科学性,不能深刻理解煤与瓦斯突出机理、综合防突措施的实质,重视局限在形式上。表现在个别管理干部、工人防突技术素质低。如:突出预测不准、做假报表、防突措施不到位、爆破地点和反向风门地点选择错误、指挥人员和救护队待机地点错误等,局、矿领导都没有发现和纠正。如上述任何一点把住关,这次突出事故可能不会发生或损失会小些。

Ⅱ个别局、矿两级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对防突专业知识理解不深。如防突措施中有错误、缺项、漏项看不出来;不懂得预测参数Δh2、钻屑量S的意义;不知如何检验等,只知道机械的执行某些条文,导致批示报表和文件时,看不出问题,盲目相信基层上报材料,结果导致事故发生。

Ⅲ矿技术资料管理不严、不健全。如瓦斯抽放钻打的日期、抽放时间、孔深、流量、累计量记录不清楚。预测指标报告单“甩单篇”,无分析,无批示意见,防突工作管理工作无序。

煤与瓦斯突出事故防范措施示范文本

煤与瓦斯突出事故防范措 施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煤与瓦斯突出事故防范措施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严格执行《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认真落实 “两个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 2、防突工作坚持区域防突措施先行、局部防突措施补 充的原则,区域防突措施不达标或只进行局部防突就是犯 罪,采掘工作做到不掘突出头,不采突出面。 3、规范瓦斯参数测定步骤与方法,严格区域和局部防 突参数的管控,保证多种参数指标综合评定。 4、采掘工作面生产作业前,必须对采掘工作面的突出 危险性和瓦斯抽采效果进行评估,不符合标准严禁生产作 业。 5、局部防突专项设计及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的安全技术 措施,经矿总工程师批准后执行。

6、在突出煤层或遇地质构造沿煤层施工钻孔时,必须保证60m以上的安全隔离带。打钻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如顶钻、夹钻、喷孔等)要立即停止施工,不得将钻杆拔出,维持钻杆原状,立即向矿调度室进行汇报。 7、发现有突出预兆时,瓦斯检查工有权停止作业,协助班组长立即组织人员按避灾路线撤出。 8、有突出危险的采区必须设置采区避难所。矿井入井人员必须随身携带隔离式自救器。 9、管理人员和井下工作人员必须接受防突知识的培训,持证上岗。 请在此位置输入品牌名/标语/slogan Please Enter The Brand Name / Slogan / Slogan In This Position, Such As Foonsion

煤矿煤与瓦斯突出安全事故案例学习心得体会记录

煤矿安全事故案例学习心得体会记录 2018年6月28日

学习事故案例、吸取经验教训 学习事故案例 2015年8月11日15分,普安县楼下镇政忠煤矿发生一起重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造成13人死亡,5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980.6万元。 事故原因 1、直接原因 (1)12172下山掘进工作面区域防突措施缺失、局部防突措施不到位,未消除煤体突出危险; (2)8月5日,工作面发生突出事故后没有立即停止作业、查明原因,采取有效的瓦斯治理措施,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3)8月6日盲目施工瓦斯排放钻孔时出现顶钻、卡钴、喷孔等突出预兆后,该矿有关负责人仍然违章指挥、冒险组织作业,放炮后诱导煤与瓦斯延时突出,从而导致事故发生。 2、间接原因 (1)该矿未采取区域、局部两个“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冒险组织掘进,发生突出的12172探煤巷掘进工作面(煤巷掘进工作面)未进行瓦斯抽采: (2)该矿井下生产布局不合理,通风系统不可靠,掘进工作面未实现专用回风,导致事故发生时灾区扩大; (3)2006年该矿井田范围内曾发生过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但该矿未

认真吸取事故教训:特别是12172探煤巷掘进工作面在事故前曾发生过卡钻、顶钻、喷孔等突出预兆,但未采取安全措施,冒险作业; (4)该矿安全管理混乱,矿井监测监控系统运行不正常,人员定位系统损坏后未及时维护,不能正常使用;未严格执行人员出入井登记等制度,出入井人员情况不清; (5)事故发生后,该矿未按照规定及时报告事故,迟报约5小时,导致救援不及时。 事故教训及防范措施 此次事故反映我省部分煤矿企业仍然存在重生产、轻安全、冒险蛮干违章作业的现象,各地、各煤矿企业要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引以为戒。各级煤矿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要继续以重典治乱、猛药去疴的高压手段给非法违法行为以雷霆打击,确保我省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1、切实落实瓦斯防治责任。各级煤矿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要加强对瓦斯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完善制度、强化责任、加强管理、严格监管,特别是对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坚持“一矿一策”、“一面一策”,集中力量开展定向攻坚。组织所有煤矿健全完善瓦斯防治责任制,由煤矿主要负责人负总责,确保瓦斯防治机构、人员、计划、措施、资金“五落实” 2、扎实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各地、各相关部门要按照《省安全监管局关于印发贵州省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

煤矿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分析考试题

案例分析 一、材料:某年某煤矿发生一起特大瓦斯爆炸事故,14人死亡。矿井通风方式为分区抽出式,矿井需要总风量4700M2/min,总入风量5089M2/ min,总排风量5172M2/min。该矿2000年经瓦斯等级鉴定为低瓦斯矿井。事故地点位于-水平某采区左翼已贯通等移交的准备采煤工作面。事故调查组确认这是一起特大瓦斯爆炸责任事故,其中事故的原因是: 1、事故直接原因:两掘进工作面贯通后,回风上山通风设施不可靠,严重漏风,导致工作面处于微风状态,造成瓦斯积聚;作业人员违章实验放炮器打火引起瓦斯爆炸。 2、事故间接原因 (1)安全管理松散,安全责任制不落实。两掘进工作面贯通后,矿各级领导没有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对巷道贯通和贯通后通风系统调整实施现场指挥。风门没有专人管理,致使风门打开,风流短路,造成准备采煤工作面微风,导致瓦斯积聚。 (2)瓦斯检查制度不健全,瓦斯检测员漏岗、漏检。没有制定瓦斯检测员交接制度,没有按规定检查瓦斯、漏检、假检。在没有对工作面进行瓦斯检查情况下,违章指挥工人进入工作面作业。 (3)违规作业。贯通后的通风系统构筑物未按设计规定材质要求安设木质调风门,而是设挡风帘,漏风严重,造成准备工作面风量不足。 (4)“一通三防”管理工作混乱。瓦斯检测员未经矿务局培训就上岗作业;瓦斯日报无人检查和查看,记录混乱;通风调度水平低下,不能协调指挥生产。 (5)技术管理不到位。巷道贯通和通风系统调整计划与安全措施等,矿总工程师未按规程规定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审批,导致作业规程编制内容不全,无针对性安全措施和明确的责任制,无法指挥生产。 (6)安全投入不足。全矿共有9个作业地点,仅有14台便携式报警仪使用,全矿无瓦斯报警矿灯,二道防线不健全。 (7)采煤工作面接续紧张,导致只注意进尺,不注意安全,无规程作业,违章指挥现象经常发生。 问题:请根据事故调查组分析的事故原因,为该矿拟订事故整改和预防措施。

矿采煤工作面煤与瓦斯突出事故

某矿x x采煤工作面煤与瓦斯突出事故xx年xx月xx日十点班,xx区在xx工作面采煤,4时55分机组割 煤时,发生了煤与瓦斯突出,突出煤量28t,瓦斯750m3,并造成两 人死亡。 一、事故经过: xx年xx月xx日十点班,xx区班前会上,区长首先组织学习了瓦斯 防治(补充)技术措施,并强调了瓦斯管理、顶板管理要求。要求跟班区长、班长工作期间不准离开工作面,发现瓦斯异常立即撤人。 值班区长罗xx贯彻了当班计划,根据汇报,两点班预测指标不超, 预计能割半刀煤,还剩三刀半,强调割煤前司机要先检查牵引装置,机组上要挂好便携仪,割煤期间出现瓦斯超限时,要立即停机,待 瓦斯降到1%以下后再开机。工作面放炮时要严格按照措施规定停电、撤人,回风巷要关好反向风门,站岗警戒要坚持去二回一制度,并 要站好岗。机组割煤期间,生产班长负责在机组前取戴帽柱,安全 班长负责跟机打戴帽柱,工作面上隅角要挂好便携仪;并强调工作 面不准缺柱、缺防倒绳。各段要加强审帮问顶,严禁空顶作业,要 特别注意连网质量;尤其是打戴帽柱时,要有专人观察帮顶,严格 执行审帮问顶制度,防止煤墙片帮伤人。23点左右班长朱xx汇报,

工作面共分八段人,机组在工作面中间向下割煤。余xx、徐xx、张xx三人一段在槽头以上第三段,分了15棚,高xx、赵xx、吕xx是第五段。本班人员到达工作面做好准备工作后,机组司机何xx从槽尾80棚向下开始割煤,割到槽头后翻刀向上又割到槽尾,后又割到槽头,先后割了两刀半煤,均正常。0时10分工作面上安全口放第一炮,3时12分工作面上安全口放第二炮,4时07分工作面槽头(下安全口)放第三炮(每次放炮时,人员均按规定撤人,回风巷按规定站岗,执行撤人、停电、关反向风门。炮后均停了30分钟,班长朱xx、瓦斯检查员王xx进入工作面内检查支架和瓦斯均无异常后,人员开始进入工作面工作)。炮后自槽头开始向上割最后一刀煤,4时55分机组司机何xx发现机组上悬挂的便携仪显示0.98%,何xx立即停止机组运转,随即发现机组刚割过的煤墙发生了煤与瓦斯突出,突出煤将正在老巷工作的余xx和经过该段的高xx等人埋住。当班的跟班区长、班长及时组织抢救遇难人员,并及时向调度室汇报,调度室接到事故电话,立即通知有关领导、救护队、局调度室。生产副矿长、安全矿长、总工程师等先后赶到事故地点。余xx、高xx由于窒息时间长而死亡。 2、事故原因:

煤矿重特大事故案例汇总

云南瓦斯事故 救援人员在现场准备进行救援。当天下午14时15分左右,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黄泥河镇上厂煤矿一号井110212采煤工作面放炮作业时发生一起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经全力组织、科学施救,49人安全升井,16人现场遇难、1人在送往医院救治途中死亡,遇难矿工遗体全部升井并妥善安置。升井人员中有6人受伤,被及时送到医院救治,伤者生命体征平稳。 据新华社贵阳3月13日电(记者王新明)记者13日凌晨从贵州省政府应急办获悉,12日20时许,贵州水矿集团格目底公司马场煤矿发生一起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已致21人死亡,还有4人下落不明。事故发生时,当班下井人员83人,其中58人安全升井。 吉林八宝煤矿事故 2013年3月29日,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的吉煤集团通化矿业公司八宝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发生一起瓦斯事故。2013年4月1日,因通化矿业公司擅自违规派人员到八宝煤矿井下再次处理火区,八宝煤矿井下再次发生瓦斯爆炸。两起瓦斯事故,共造成35人死亡,16人受伤,11人失踪。 吉林八宝煤矿再次发生瓦斯爆炸 新华网长春4月1日电(记者马扬)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2013年4月1日10时06分,地处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的通化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八宝煤矿再次发生瓦斯爆炸,确定6人死亡,另有11人下落不明。 防治措施 首先通过勘察研究划定突出区段,然后针对瓦斯突出所在煤层的特点,采取防治措施。具体措施有:①开采解放层。在多煤层矿井中,选择一个无突出煤层或突出危险性较小的煤层作为解放层,首先开采,使上下邻近煤层卸压,从而消除突出危险。这是比较有效的区域性措施。②抽放瓦斯,降低瓦斯压力,削弱瓦斯在煤层中的作用。③水力冲孔,煤层注水,安设专门支架等措施也有一定效果。④震动性放炮诱发突出。控制振动强度,采用挡栏措施可获一定效果。 突出条件 主要有3个:岩层的重力和构造应力;瓦斯的含量和压力;煤层本身的松软结构。瓦斯在煤层中的赋存状态分吸附和游离两种。煤层吸附量的多少,取决于煤的变质程度、结构和成分,同时与矿压和围岩的封闭性有关。 突出的强度与类型:煤(岩)和瓦斯突出的强度,常用一次突出的煤量或岩石量表示。100吨以下的为一般突出,100~500吨的为严重突出,500~1000吨的为大突出,1000吨以上的为特大突出。如1975年8月8日发生在中国四川重庆三汇坝矿区,喷出甲烷1200000立方米,煤和矸石12780吨。1975年6月13日发生在吉林营城煤矿五井,喷出二氧化碳14000立方米及砂岩1005吨。两次都是少见的特大突出。 瓦斯突出分3种:①突出,在地压和瓦斯联合作用下产生,瓦斯参与了煤岩的破碎和运搬过程。抛出的煤有明显的气流运搬特征:煤的堆积角度小于煤堆的安息角,粒度分布呈分选现象。②压出,主要由地压造成,涌出瓦斯和粉煤都较少。③倾出,煤岩倾出后,形成孔洞的轴线与水平交角大于45°,煤的堆积角度与煤堆的安息角相接近。突出最为常见,占总数的50%以上。 4.5贵州瓮安煤矿透水事故 事故概述

沈阳煤业集团公司红菱煤矿“12.24”(98年)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教训

沈阳煤业集团公司红菱煤矿“12.24”(98年)煤与瓦斯突出事故 沈阳煤业集团公司红菱煤矿位于沈阳市苏家屯区红菱镇南红村,沈大高速公路西侧。该矿1969年建井,1976年3月投产,设计年产量90万吨,后改扩建为150万吨。该矿井田走向8km,倾斜长1.5km。主采煤层为七煤和十二煤,煤层厚分别为2m和4m,西东倾斜,倾角为20°至45°,均为突出煤层。矿井开拓方式为立井多水平阶段石门分区式,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后退式,放炮落煤。矿井通风方式为两翼对角抽出式,总排风量为12100m3/min,2003年瓦斯鉴定相对瓦斯涌出量39.31m3/t,绝对量为79.25 m3/min。煤层发火期3-6个月。煤尘爆炸指数为20.6%,建矿以来,共发生煤与瓦斯突出136次。 1.事故时间:1998年12月24日15时45分 2.事故地点:南二采区-700m南石门揭煤工作面 3.伤亡情况:死亡28人,伤6人 4.事故前情况 ⑴该矿对12煤有突出危险性是清楚的。1996年6月20日这块煤的上段-620m水平曾发生过一次突出。因此,在-700m水平南石门送道掘进时,加强了一些防突措施。如该南石门在97年11月份开始掘进,当掘到距煤层25.2m 时,就停了下来,在底板巷打抽放瓦斯钻孔33个,从98年1月14日至98年5月11日,共抽放瓦斯117天,抽出瓦斯量1.7万m3。 ⑵停掘近10个月后,于98年11月28日,工作面恢复前掘,但预测指标仍有超标问题,又补打了瓦斯排放钻孔38个,还架设了金属骨架。 ⑶到98年12月21日,该工作面又打了4排爆破孔,29个眼,第一排孔高1.6m,只有3-5个眼见煤,其余孔没有见煤。21日为了处理工作面前‘三角根’,进行了放炮处理。 ⑷为了安全揭煤,矿里成立了揭煤指挥部,由矿总工程师、生产副矿长、掘进副矿长、局通风处长、矿通风副总、矿掘进副总等人组成,并制定了安全技术措施报矿务局批准。 5.事故发生经过 ⑴ 12月24日下午4点左右,揭煤指挥部成员及工作人员、救护人员,共34人,全部来到-700m大巷放炮地点。如图11所示。 ⑵放炮地点距突出地点为100m(事故调查报告记载242.5m),反向风门距南石门15m,南石门距入风材料上山车场子360m。南石门反向风门关闭,中石门反向风门用8#铁丝捆绑在φ108 mm水管上。 ⑶ 15时35分,揭煤指挥部总指挥、矿总工程师陈永庆下令,放炮揭煤,放炮后约15-20分钟,出现突出预兆,南石门方向传来轰轰响声,并伴有飓风,揭煤人员本能的顺着飓风方向向材料上山车场猛跑。由于飓风力量,把原中石门处用8#铁丝绑在4吋铁管上的两道反向风门关上,逃生人员到达后打不开风门,只能从中石门反向风门的铁风筒口向外爬,由于飓风力量,不等人爬出,分别像子弹一样,一个一个被射出,恰好反向风门外边有一个大型电气设备,这样,多数人被撞击而死。在大型设备处有23人死亡,材料道上有4人死亡,-700m底板巷距南石门约300m处有1人死亡。现场人员中有6人跑出。可见,从发现突出预兆到突出有一段时间,如果中石门反向风门不被飓风关上,也可能不会死亡这么多人。现场遇难人员中,有局通风处长、科长各1人,副矿长2人,矿总工1人、副总工3人,科区长2人,队长2人,救护队员7人,另有工人10名。如图11所示。 图11 红菱矿“98.12.24”煤与瓦斯突出区域示意图 6.事故教训及技术原因分析 ⑴事故直接原因 揭煤指挥人员严重违章指挥,设置放炮和揭煤指挥部的地点距揭煤工作面太近。按有关规定放炮地点应设置在材料上山车场子处,而实际设在距揭煤工作面100m处,导致突出后多人迂难。 ⑵事故教训及技术原因分析 ①在突出预测和措施效果检验方面教训 Ⅰ按有关规定要求,突出预测采用钻屑指标法是指两项指标,一个是钻孔每米钻屑量S,一个是解吸指标Δh2或k1。钻孔每米钻屑量S是测地应力的,Δh2或k1是测瓦斯压力和煤质特征的,两者均不能偏废。矿里只测了Δh2,

瓦斯爆炸心得体会

瓦斯爆炸心得体会 【篇一: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体会反思】 **矿11.5瓦斯爆炸事故的体会 **矿2006年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也给公司的安全 生产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同时也暴露出安全思想松懈、管理混乱 等一系列问题。痛定思痛,我们应该深刻汲取11.5瓦斯爆炸事故 的教训,举一反三的抓好煤矿安全生产,努力把轩煤公司打造成一 个本质安全型、和谐稳定型、强势竞争型、科学发展型的现代化企业。 思想决定行动。抓好煤矿安全生产,首先要始终摆正搞质量标准化 与安全之间的关系、与生产之间的关系、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牢固树立“质量为本、安全为天”和“持之以恒抓质量、扎实有序做工作”的思想观念,牢固树立起“抓质量就等于抓安全、就等于增效益” 的观念,牢固树立“没有质量标准化建设就没有安全生产的良性循环”的思想观念,在全矿上下形成共识,凝聚合力。要制定科学的管理 机制、考核机制、事故问责机制和激励机制等一系列制度。 制度落实是关键。思想提升了,制度完善了,我们就要不折不扣去 执行,去落实,去管理。层层落实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责任,做到事事有人管、件件有着落。只有实施强有力的管理,才能保证 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扎实稳步地向前推进。才能保证矿井的安全生产。杀不住“三违”的风,就迈不开安全的路。从11.5事故到所有 的事故的发生,每一起几乎都是由于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造成的。 要想彻底消除“三违”,就要广泛动员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努力形成 党政领导一条线,工团组织一条线、纵向管理一条线、女工家属一 条线,在全矿形成对“三违”现象施以重压的态势。各区队,班组要 充分利用班前会、口头问答、知识测试、献身说法、案例分析、“三违”亮相等形式,认识“三违”危害,普及煤矿三大规程安全知识。对 有“三违”思想的人员下重药,提高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素质。安 检部门要在加强集中教育培训的基础上,通过制度来约束和规范员 工的操作行为,对于违章违纪,不论责任者处于什么目的,无论是 否造成后果,一律按规定进行处理。这一点主要是我们管理干部要 彻底转变观念,决不能当好人,作到宁听骂声,不听哭声,使干部 员工对制度、规定形成敬畏感。对于各项制度,要求,必须有相应 的追查落实机制,按照逐级负责制、岗位责任制的要求,一追到底,

沟煤矿“3.24”重大瓦斯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一、通沟煤矿“3.24”重大瓦斯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一)事故简况 事故时间:2011年3月24日8时36分 事故单位:吉林省白山市浑江区通沟煤矿 经济类型:私营企业 事故地点:井下+428.5m回风巷与第一小川的交叉口处事故类别:瓦斯事故事故性质:责任事故 人员伤亡情况:死亡13人,伤6人 直接经济损失:892.5万元 (二)矿井概况 通沟煤矿位于白山市浑江区通沟街道,原为通化矿务局八道江煤矿小井公司一号井,1997年建井并投产,设计生产能力2万吨/年。后几经转卖,现由吕春和独自经营,属乡镇煤矿。矿井核定生产能力4万吨/年,法定代表人、矿长为吕春和。该矿井“五证一照”齐全,均在有效期内。 通沟煤矿井田内含煤两层,即3A层和3B层,3B层全区发育,为主采层,煤层平均厚度为2.91米。该矿属低瓦斯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0.29立方米/分钟,相对瓦斯涌出量5.9 立方米/吨;煤尘无爆炸性,属自燃煤层。 矿井开拓方式为两斜井一立井联合开拓,通风方式为边界抽出式(斜井入风、立井回风),主要通风机为FBCZ№10/15型,安装有 KJ-19N安全监控系统,采用斜井串车提升。 该矿地面标高为+485米,井下最低开采标高为+421米。 新鲜风流通过主井进入井下后在+421入风巷分成两股,一股流向井田东侧,通过设在第一回风巷外侧的两台局部通风机向井田东侧的两个掘进工作面强制供风。 另一股新鲜风流流向井田的西侧,通过设在+422米的一台局部通风机向井田西侧掘进工作面强制供风。 井下乏风最后在+432米回风巷汇合,经回风立井排到地面。 事故前,该矿井下有三个掘进工作面,没有正规回采工作面。井田的西侧一个,叫第二掘进工作面,当时正常掘进;在井田的东侧两个,叫第一、三掘进工作面,当时正在进行巷修作业。 在井田的东侧沿煤层底板平行掘送了两条下山,分别叫一号下山、二号下山,在这两条下山之间平行布置了五条联络小川。 2011年春节前后,省、市、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均对煤矿春节放假和节后复工工作做出安排,要求所有煤矿都必须经政府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复产,但该矿今年春节放假后,在未经政府有关部门验收的情况下擅自复产。 全国“两会”前,省政府办公厅于2月28日发出明传电文(吉政办明电〔2011〕28号),要求全省小煤矿在“两会”期间一律停产排查隐患,按安全标准进行整改,不经政府有关部门验收坚决不准复产。白山市及浑江区政府安委会根据上级对小煤矿的要求,在“两会”前相继下发紧急通知,要求所属煤矿“两会”期间(3月1日至16日)停止井下全部作业,只允许通风、排水,并要求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管,“两会”结束后必须经验收合格方可复产。浑江区安委会办公室还专门下发文件,要求“两会”期间对全区煤矿等高危行业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包保,明确了包保人员、包保对象和责任分工。

煤与瓦斯突出事故预防及处理

国电xxxx寨中柱煤业有限公司 突出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第一节矿井突出事故的预防 一、区域性预测 主要与科研单位进行合作,对煤层进行预测。 二、工作面预测 1、现场施工人员、瓦检员必须熟知突出预兆: (1)煤炮声、支架断裂发出的响声,岩煤开裂自行剥落、掉渣、底鼓与煤壁颤动,钻场变形,垮孔、顶钻、夹钻、钻机过负荷等。 (2)瓦斯涌出异常,忽大忽小,气温气味异常,打钻喷瓦斯,发现哨声、风声和蜂鸣声等。 2、钻屑量预测 (1)在掘进工作面打3个直径为42mm、孔深10m的钻孔。 (2)钻孔每隔2m测定一次钻屑解吸指标。根据每个钻孔钻屑解吸指标K 1或△h 2预测工作面的突出危险性。采用钻屑指标法预测工作面突出危险时各项指标的突出危险临界值,根据《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规定△h 2为湿煤160Pa,干煤200Pa,K 1值按如下表。实测K 1值或△h 2值等于或大于临界值时,该工作面预测为有突出危险性工作面。 △h2Pa

干煤 ≥200 <200湿煤 ≥160 <160K1mL/(g〃min) 干煤 ≥0.5 <0.5湿煤 ≥0.4 <0.4危险性 突出危险工作面无突出危险工作面 (3)采用钻屑指标法连续预测突出危险性,当预测无突出危险性时,每预测循环应留有5m的预测超前距。 第二节防治突出的主要措施 一、区域性防突措施 我矿主要采取开采2#煤作为上保护层,在没有保护层可采的7#煤层必须在岩石巷内施工瓦斯抽放巷打穿层钻孔对煤层进行大面积预抽,达到《煤矿安全规程》和《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规定后,方可进行准备采掘工作面。 二、局部防突措施 (一)石门揭煤 1、在石门工作面掘至距煤层10m(垂距)之前,至少打两个穿透煤层全厚且进入顶(底)板不小于0.5m的前探钻孔,并详细记录岩芯资料。地质构造复杂、岩石破碎的区域,石门工作面掘至距煤层20m(垂距)之前,必须在石门

近年来阳泉矿区突出事故案例

新元公司大反思、大会战、大整治五个事故案例 1、新景公司“6.19”煤与瓦斯突出事故 一、事故简要经过 2012年6月19日零点班,掘七队当班出勤11人,由队长崔某主持班前会,安排7人到北一出煤系统巷掘进,4人到北四搞标化,当班强调了要执行好防突措施和安全注意事项。 18日23时40分,当班7人到达北一出煤系统巷,工长蔡某带领安某、王某、张某在煤头施工局部卸压孔。约1时45分煤头30个卸压孔施工完毕,跟机瓦检工赵某查验了卸压孔,防突办主任高某及防突队技术员刘某到煤头查看了卸压孔施工情况,并安排掘进缩减循环进度为1排。准备开机前,工长蔡某安排安某开综掘机,李某看桥皮带,其余人员往外倒移钻具、到看皮带和看风机岗位。其余人员撤至北一下料巷口。约2时左右,综掘司机安某开机割煤。2时22分煤头噘炮连续响起,发生煤与瓦斯突出,造成蔡某、安某两人被埋死亡,李某抢救无效死亡。 发生事故人员位臵:综掘司机安某在综掘机司机位臵附近,工长蔡某距煤头4m处巷道右侧。 二、事故原因 1、该矿保安采区北一系统巷(出煤巷)遇正断层,掘进机割煤截齿触动断层上盘导致煤与瓦斯突出,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2、现场作业区域和局部防突管理不到位,在施工的卸压孔不达措施规定要求深度、预留距离不足的情况下仍向前掘进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 3、预测前方可能遇构造的情况下,补充防突措施未重新确定超前钻孔

参数,未有效探明煤层赋存状况是造成事故的又一主要原因。 4、防突监管责任落实不到位,没有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 5、职工防突安全意识差,安全培训教育不到位也是造成事故的又一重要原因。 三、防范措施 1、突出煤层严格执行两个“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不同地质情况应采取不同措施,严格做到各种安全防护设施齐全。一旦发现有突出危险预兆时,必须立即停止工作,撤退人员,快速撤离危险区域。 2、现场必须严格执行区域和局部综合防突措施,施工卸压孔,并按照措施规定深度参数进行施工。 3、在遇地质构造或异常情况,不能执行所规定的防突措施时,必须停止作业,探明构造,测定突出指标,补充完善制定专项防突措施。 4、加强现场防突管理和防突监管,加强揭煤管理,落实防突措施和效果达标,加强瓦斯地质超前探测工作,有效地指导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工作。 5、强化职工安全教育培训,认真学习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及相关知识,并进行针对性的灾害预防应急演练,真正提高从业人员整体防突、防灾素质。 四、事故点评 新景保安北一系统巷掘进过程中揭露地质构造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现场存在通风系统不合理,防突管理不到位,区域和局部综合防突措施不落实,施工队组有制度不执行,领导对防突措施执行情况不重视,对防突工作没有做到“精细化”管理。掘进过程中遇地质构造后,矿相关领导

《勿忘血的教训—3.29事故》两周年警示教育片观看学习情况

《勿忘血的教训—3.29事故》两周年警示教 育片观看学习情况 学习时间: 5月25日 学习人员:全体员工 学习讨论情况: 通过组织观看吉林八宝煤业瓦斯爆炸事故教育片,不仅思想得到了洗礼,心里也多了份震撼。煤矿事故的发生,不仅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也给企业的安全生产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同时也暴露出安全思想松懈、管理混乱等一系列问题。痛定思痛,我们应该深刻汲取这些事故的教训,举一反三的抓好煤矿安全生产,努力把义桥煤矿打造成一个本质安全型、和谐稳定型、强势竞争型、科学发展型的现代化企业。 思想决定行动。抓好煤矿安全生产,首先要始终摆正搞质量标准化与安全之间的关系、与生产之间的关系、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牢固树立“质量为本、安全为天”和“持之以恒抓质量、扎实有序做工作”的思想观念,牢固树立起“抓质量就等于抓安全、就等于增效益”的观念,牢固树立“没有质量标准化建设就没有安全生产的良性循环”的思想观念,在全矿上下形成共识,凝聚合力。要制定科学的管理机制、考核机制、事故问责机制和激励机制等一系列制度。制度落实是关键。思想提升了,制度完善了,我们就要不折不扣去执行,去落实,去管理。层层落实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责任,做到事事有人管、件件有着落。只有实施强

有力的管理,才能保证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扎实稳步地向前推进。才能保证矿井的安全生产。 抵制“三违”现象。从发生的事故来看,每一起几乎都是由于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造成的。要想彻底消除“三违”,就要广泛动员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努力形成党政领导一条线,工团组织一条线、纵向管理一条线、女工家属一条线,在全矿形成对“三违”现象施以重压的态势。各队,班组要充分利用班前会、口头问答、知识测试、献身说法、案例分析、“三违”亮相等形式,认识“三违”危害,普及煤矿三大规程安全知识。对有“三违”思想的人员下重药,提高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素质。安检部门要在加强集中教育培训的基础上,通过制度来约束和规范员工的操作行为,对于违章违纪,不论责任者处于什么目的,无论是否造成后果,一律按规定进行处理。这一点主要是我们管理干部要彻底转变观念,决不能当好人,作到宁听骂声,不听哭声,使干部员工对制度、规定形成敬畏感。对于各项制度,要求,必须有相应的追查落实机制,按照逐级负责制、岗位责任制的要求,一追到底,彻底追查不落实的人事。 细节决定成败。矿井的采煤、掘进、机电、运输、“一通三防”等生产环节和相关岗位的安全质量工作,是煤矿的生命线。因此,在矿井建设中,我们不仅需要先进的技术装备,更需要将精细化管理落实到安全生产、质量标准化建设的全过程。通过实施精细化管理,使安全生产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章、规程等规定,并达到和保持一定的标准,使煤

瓦斯爆炸事故案例及防范措施

煤矿瓦斯燃爆事故案例分析及防范措施 第一章采煤工作面瓦斯燃爆事故 案例1:山西焦煤屯兰煤矿2009.2.22瓦斯爆炸事故 2009年2月22日凌晨2时17分,山西焦煤屯兰煤矿井下南四盘区12403工作面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当时在井下的矿工有436人,共造成74人死亡,114人受伤(其中重伤5人),直接经济损失2386.94万元。 事故经过:事故发生在南四盘区12403综采工作面区域,该工作面开采2#、3#煤层,煤层厚度4.26米,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方法,一次采全高,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37.77 m3/min,瓦斯抽放率44.13%。采用“二进一回”(皮带巷、轨道巷进风,尾巷回风)的通风方式。在1号联络巷安装有两部2×30kw局部通风机和4台风机开关向工作面尾巷14号联络巷密闭施工点供风,在1号联络巷靠尾巷侧约6m处设一料石密闭墙,密闭墙上设有一个调节风窗。2月22日凌晨2时17分,12403工作面发生瓦斯爆炸。 事故原因:1、12403采煤工作面1号联络巷微风或无风,局部瓦斯积聚,达到爆炸浓度界限。 2、引爆瓦斯的火源是12403工作面1号联络巷内风机开关内爆炸生成物冲出壳外,引爆壳外瓦斯。爆炸破坏瓦斯抽放管路,管路内瓦斯参与爆炸并沿瓦斯抽放管路传爆。 案例2:余吾煤业2011.6.22瓦斯燃爆事故 2011年6月22日,余吾煤业N1203工作面发生一起瓦斯燃爆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

事故经过:N1203工作面位于北一采区,瓦斯相对涌出量为12.1m3/t,煤层平均厚度为6.6m,采用大采高低位放顶煤综合机械化开采,采高3.2m,放煤高度3.4m。工作面长度301.67m,推进长度1024.3m,工作面采用“两进两回”通风系统,工作面总风量为5592 m3/min(回风巷1420 m3/min、瓦排巷4172m3/min)。回采至停采线约80m处时,工作面距煤溜机头45-60架左右发生瓦斯燃爆。 事故原因:直接原因:事故发生前,工作面有明显的顶板来压声响,同时工作面煤墙有片帮漏矸现象。经综合分析认为,顶板周期来压造成工作面机组后滚筒附近顶梁上部瓦斯突然大量涌出,同时遇火(可能是顶部煤矸冒落摩擦支架前梁或其他原因产生火源)引起局部瓦斯爆燃。 间接原因:瓦斯抽采未真正实现高瓦斯矿井变低瓦斯矿井;对支架顶梁上部等非可控范围内局部瓦斯积聚的危害性认识不到位,对支架顶梁上部岩石垮落与支架前梁摩擦或采煤机滚筒切割石头产生火源可能导致事故的严重性认识不足,且相关安全制度和技术措施不完善;防治瓦斯燃烧应急装备、措施不完善。 综合防范措施 1、依据初采期间采空区顶煤可能大面积冒落最大瓦斯绝对涌出量计算工作面配风量,工作面各条巷道的风速和风量要根据瓦斯涌出量情况合理调配。严禁风量不足作业和超通风能力生产。 2、高瓦斯、突出矿井要建立瓦斯抽采达标评判体系,严禁超瓦斯抽采能力生产。 3、严禁在微风、无风的联络巷、硐室等处和瓦排巷、专回等瓦斯易积聚区域安设电气设备。安在采掘工作面回风巷的电气设备每班至少检查一次瓦斯。 4、严禁供电线路及电气设备失爆。

(六)煤与瓦斯突出及事故预防知识

第六节煤与瓦斯突出及事故预防知识 一、煤与瓦斯突出的征兆及常见发生地点 1.煤与瓦斯突出的危害 煤与瓦斯突出是指煤矿地下采掘过程中,由于地应力和瓦斯的共同作用,在很短时间(数分钟)内,破碎的煤(岩)和瓦斯(甲烷、二氧化碳)由煤体或岩体向采掘工作空间突然喷出的异常动力现象。它表现出来的危害主要包括: (1)煤与瓦斯突出使采掘工作面及巷道在突然间充满大量的高浓度瓦斯,造成人员窒息,遇火会发生瓦斯爆炸。 (2)突出造成一定的动力效应,可以摧毁支架,破坏设施、设备。 (3)瞬间突出的瓦斯、碎煤(岩)流能破坏通风系统,造成风流紊乱或短时逆转。 (4)突出的煤炭使巷道堵塞,生产系统受到破坏,巷道通风阻力增大,甚至造成矿井停产。 2.煤与瓦斯突出的征兆 1)有声征兆 (1)煤层中有煤炮声,煤层变形发出劈裂声、鞭炮声、机枪声、闷雷声或远处的雷鸣声,声音由远到近,由大到小,间隔时间的长短也不一致。 (2)支架折断声。发生突出前,因顶板压力突然增大,支架出现嘎嘎响,发出劈裂折断声。 (3)煤层或岩层的破裂声。有时煤层内出现破裂,引起煤壁震动、开裂响声等。 2)无声征兆 (1)煤层构造方面表现为煤层层理紊乱,煤变软、暗淡无光、变干燥、无光泽、易粉碎。

(2)煤层受挤压褶曲、倾角变大、变陡,煤层突然增厚或变薄,煤层破坏严重并常常伴随断层出现等。 (3)矿压显现方面表现为压力增大,使支架变形、断裂,煤壁外鼓、片帮、掉碴,顶底板出现凸起,炮眼变形,打钻时垮孔、顶钻、夹钻杆、钻机过负荷等。 (4)其他方面的征兆有瓦斯涌出异常、忽大忽小,煤尘增大,空气气味异常、闷人,气温异常,打钻喷瓦斯、喷煤粉等。 上述突出征兆并非每次突出时都会出现,很可能只出现其中的一种或几种。 3.突出常见发生地点 (1)突出多数发生在采煤、掘进工作面,其中大多数发生在掘进工作面。 (2)突出多发生在上山掘进头、煤层平巷及石门揭开煤层时,特别是石门揭开煤层时,突出强度最大,次数最多。 (3)突出多发生在地质构造变化的地区。 (4)突出多发生在外力冲击作用下,如爆破、打钻、破煤等都容易诱导突出。 (5)突出多发生在煤层由薄变厚的地区。 (6)围岩致密而干燥的厚煤层容易发生突出。 (7)采掘工作形成的应力集中地带容易发生突出。 二、预防煤与瓦斯突出的主要措施及管理规定 1.预防煤与瓦斯突出的主要措施 1)区域性防突措施 1

某煤矿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案例

目录 1、三交河煤矿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案例 (1) 2、三交河煤矿特大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案例 (4) 3、三交河煤矿“5.30”事故案例 (8) 4、回坡底煤矿“6.25”运输事故案例 (12) 5、回坡底煤矿“2.20”放炮崩人事故案例 (15) 6、回坡底矿洗煤厂“8.26”排矸上站变压器室触电事故案例 19 7、霍宝干河煤矿“11.9”顶板事故案例 (23) 8、霍宝干河煤矿“12.4”2-1081返掘巷断层滞后出水事故案例26 9、霍宝干河煤矿2-112综采工作面出水事故案例 (30)

三交河煤矿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案例 三交河煤矿始建于1971年,原属于地方国营矿,1997年霍州煤电集团公司接收为子矿井。 1980年6月8日11时20分左右,三交河煤矿发生瓦斯煤尘爆炸事故,造成30人死亡,50多人中毒,经济损失约70万元。 一、矿井基本情况 1980年,三交河煤矿为地方国营矿,有职工679人,年产煤150000吨,瓦斯含量为4.06%,属于瓦斯矿井。 二、事故经过 1980年6月4日,矿上决定从6月7日转到西部采区第六顺槽掘进。该顺槽已有四个月没生产,不通风,造成瓦斯积聚,本应先在检查瓦斯,加强通风,排除有害气体后再作业。但是该矿领导没有这样做,而是仓促组织生产。8日11时20分左右,当在六顺槽工作的工人将绞车、电线运到该顺槽210米处时,由于电工带电作业,产生火花,引起瓦斯爆炸,当时在井下西区工作的26名工人全部死亡。接着,在抢救过程中,由于管理者没有制定救援方案,冒然指挥,工人自发下井进行抢救,造成二次伤亡,其中50多人中毒,4人死亡,经济损失约700000元。 三、事故原因 1、矿领导一味追求产量、利润,全然不顾工人的生命安全。1980年以来,该县接到国务院和省、地区等关于安全生产方面的文件共计14个,有的无人阅看,有的只阅不办,有的批给主管部门,但无具

某煤矿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某年某煤矿发生一起特大瓦斯爆炸事故,14人死亡。矿井通风方式为分区抽出式,矿井需要总风量4700M2/min,总入风量5089M2/ min,总排风量5172M2/min。该矿2000年经瓦斯等级鉴定为低瓦斯矿井。事故地点位于-水平某采区左翼已贯通等移交的准备采煤工作面。事故调查组确认这是一起特大瓦斯爆炸责任事故,其中事故的原因是: 1、事故直接原因:两掘进工作面贯通后,回风上山通风设施不可靠,严重漏风,导致工作面处于微风状态,造成瓦斯积聚;作业人员违章实验放炮器打火引起瓦斯爆炸。(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 2、事故间接原因(为什么会有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 (1)安全管理松散,安全责任制不落实。两掘进工作面贯通后,矿各级领导没有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对巷道贯通和贯通后通风系统调整实施现场指挥。风门没有专人管理,致使风门打开,风流短路,造成准备采煤工作面微风,导致瓦斯积聚。 (2)瓦斯检查制度不健全,瓦斯检测员漏岗、漏检。没有制定瓦斯检测员交接制度,没有按规定检查瓦斯、漏检、假检。在没有对工作面进行瓦斯检查情况下,违章指挥工人进入工作面作业。

(3)违规作业。贯通后的通风系统构筑物未按设计规定材质要求安设木质调风门,而是设挡风帘,漏风严重,造成准备工作面风量不足。 (4)“一通三防”管理工作混乱。瓦斯检测员未经矿务局培训就上岗作业;瓦斯日报无人检查和查看,记录混乱;通风调度水平低下,不能协调指挥生产。 (5)技术管理不到位。巷道贯通和通风系统调整计划与安全措施等,矿总工程师未按规程规定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审批,导致作业规程编制内容不全,无针对性安全措施和明确的责任制,无法指挥生产。 (6)安全投入不足。全矿共有9个作业地点,仅有14台便携式报警仪使用,全矿无瓦斯报警矿灯,二道防线不健全。 (7)采煤工作面接续紧张,导致只注意进尺,不注意安全,无规程作业,违章指挥现象经常发生。 问题:

煤与瓦斯突出事故预防及处理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6999 (操作规程范本系列) 煤与瓦斯突出事故预防及 处理详细版 The Daily Operation Mode, It Includes All The Implementation Items, And Acts To Regulate Individual Actions, Regulate Or Limit All Their Behaviors, And Finally Simplify Management Proces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煤与瓦斯突出事故预防及处理详细 版 提示语:本操作规程文件适合使用于日常的规则或运作模式中,包含所有的执行事项,并作用于规范个体行动,规范或限制其所有行为,最终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第一节矿井突出事故的预防 一、区域性预测 主要与科研单位进行合作,对煤层进行预测。 二、工作面预测 1、现场施工人员、瓦检员必须熟知突出预兆: (1)煤炮声、支架断裂发出的响声,岩煤开裂自行剥落、掉渣、底鼓与煤壁颤动,钻场变形,垮孔、顶钻、夹钻、钻机过负荷等。 (2)瓦斯涌出异常,忽大忽小,气温气味异常,打钻喷瓦斯,发现哨声、风声和蜂鸣声等。

2、钻屑量预测 (1)在掘进工作面打3个直径为42mm、孔深10m的钻孔。 (2)钻孔每隔2m测定一次钻屑解吸指标。根据每个钻孔钻屑解吸指标K1或△h2预测工作面的突出危险性。采用钻屑指标法预测工作面突出危险时各项指标的突出危险临界值,根据《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规定△h2为湿煤160Pa,干煤200Pa,K1值按如下表。实测K1值或△h2值等于或大于临界值时,该工作面预测为有突出危险性工作面。 △h2 K1 危险性 Pa mL/(g?min1/2) 干煤湿煤干煤湿煤 ≥200 ≥160 ≥0.5 ≥0.4 突出危险工作面 <200 <160 <0.5 <0.4 无突出危险工作面

吉林省吉煤集团通化矿业集团公司八宝煤业公司“”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

吉林省吉煤集团通化矿业集团公司八宝煤业公司“3·29”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一、矿井基本情况 (一)矿井概况。 八宝煤矿隶属于吉林省煤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煤集团)通化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通化矿业公司)。吉煤集团是吉林省属国有独资企业,法定代表人为董事长袁玉清。 八宝煤矿为原通化矿务局砟子煤矿,2004年更名为松树镇煤矿八宝 采区,2007年进行改扩建时,更名为吉林八宝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该矿工商营业执照、煤炭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矿长资格 证和矿长安全资格证均在有效期内,采矿许可证的企业名称未变更,仍为通化矿务局松树镇煤矿八宝采区。

(二)矿井煤层赋存和开采情况。 八宝煤矿有6个可采煤层,煤层自燃倾向性等级均为II类,属自燃煤层,为高瓦斯矿井,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 该矿采用立井开拓,共有5个井筒,发生事故前有5个生产采区(其中1个综采区和4个水采区)。该矿目前最深开拓标高已达到-780米水平,超出采矿许可证许可的-600米水平。 事故发生在-416采区-4164东水采工作面上区段采空区。-416采区工作面采用自然垮落法管理顶板,埋管抽放采空区瓦斯。

(三)生产能力核定情况。 2010年12月,八宝煤矿经改扩建竣工后,生产能力由120万吨/年扩至180万吨/年。2011年,吉煤集团申请重新核定包括该矿在内的7处煤矿生产能力。同年10月,吉林省人民政府召开专题会议,要求省能源局会同相关部门对吉煤集团申请事项进行重新核定。同年12月,吉林省能源局违反《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建设项目安全管理的通知》(发改能源〔2010〕709号)“改扩建煤矿项目投产后5年内不得通过能力核定来提高生产能力”的规定,违规核定批复该矿生产能力由180万吨/年提高到300万吨/年。在事故发生时,井下有5个采区、5个采煤工作面、24个掘进工作面。 (四)-416采区采空区防灭火管理情况。 八宝煤矿采用采后封闭注惰气防止煤层自然发火。由于煤层倾角大(55°左右),留设的6米宽区段隔离煤柱在工作面回采后垮落,导

特大型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发生条件及防范措施完整版

编号:TQC/K299 特大型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发生条件及防范措施完整 Through the proposed methods and Countermeasures to deal with, common types such as planning scheme, design scheme, construction scheme, the essence is to build accessible bridge between people and products, realize matching problems, correct problems. 【适用制定规则/统一目标/规范行为/增强沟通等场景】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大型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发生条件 及防范措施完整版 下载说明:本解决方案资料适合用于解决各类问题场景,通过提出的方法与对策来应付,常见种类如计划方案、设计方案、施工方案、技术措施,本质是人和产品之间建立可触达的桥梁,实现匹配问题,修正问题,预防未来出现同类问题。可直接应用日常文档制作,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修改。 20xx年4月7日前,芦岭煤矿共发生煤与瓦斯突出14起,突出总煤量仅为1 329 t,突出总瓦斯量为24 788m3;最大一次突出煤量314t,平均突出煤量95 t/次,瓦斯量1 770 m3/次,基本上均为小型突出,其中大多数为压出和倾出类型。20xx年4月7日04:18,818—3#溜煤岩石斜巷掘进工作面发生了突出煤量10.5 kt、瓦斯量930 km3、死亡14人的特大型煤(岩)与瓦斯突出,而且是在石门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