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反相机镜头焦距与被摄物体的实际距离

合集下载

焦距、物距与像距 .

焦距、物距与像距 .

最长焦距/最短焦距=变焦倍数光学变焦镜头不单要看其变焦倍数,还要看其焦距范围,焦距越大,看的越远,视角范围越小之南宫帮珍创作玩单反的谁还在乎光学变焦的倍数呀?这倍数可是越大越狗头。

人家有钱的高烧们都自豪地宣称自己的镜头都是1倍的--定焦数码单反,镜头标识乘1。

5就是实际焦距变焦和焦距首先没有太大的区别其次,一般的普通数码相机的变焦要在7倍以上方可达到210以上的焦距能看物体的远近只和焦距有关系,比方4-88mm 的22倍镜头没有10-100mm10倍镜头看的远。

要想知道能看的最远距离就看最大焦距是多少,想知道能看的最大区域是多大,就看最小焦距是多少。

光圈是一个用来控制光线透过镜头,进入机身内感光面的光量的装置,它通常是在镜头内。

表达光圈大小我们是用f值。

光圈f 值 = 镜头的焦距 / 镜头口径的直径从以上的公式可知要达到相同的光圈f值,长焦距镜头的口径要比短焦距镜头的口径大。

完整的光圈值系列如下: f1, f1。

4, f2, f2。

8, f4, f5。

6, f8, f11, f16, f22, f32, f44, f64 这里值得一题的是光圈f值愈小,在同一单位时间内的进光量便愈多,而且上一级的进光量刚是下一级的一倍,例如光圈从f8调整到f5.6,进光量便多一倍,我们也说光圈开大了一级。

您知道光圈大小对景深影响的原理吗?一个物点发出的光线通过镜头聚焦之后,所有光线形成一个圆锥形光束。

圆锥的顶角与光圈有关:光圈越大、顶角越大。

圆锥顶点与底片接触形成一个像点。

如果底片稍微前移或者后移一点固定距离,切割光束形成一个圆斑,圆斑的大小与顶角有关:顶角大则圆斑也大。

换句话说:底片偏离同样的距离,光圈大圆斑也大。

现在我们不要移动底片、而是移动物点,使得光束的顶点移动。

如果形成的光斑相同,较细的光束(意为着光圈较小)物点可以移动更大的距离,这就说明小光圈景深更大。

景深随着物距的增加而增加,随着焦距的增加而减少。

监控摄像头镜头焦距计算方法。

监控摄像头镜头焦距计算方法。

监控摄像头镜头焦距计算方法。

转载:一、公式计算法:视场和焦距的计算视场系指被摄取物体的大小,视场的大小是以镜头至被摄取物体距离,镜头焦头及所要求的成像大小确定的。

1、镜头的焦距,视场大小及镜头到被摄取物体的距离的计算如下;f=wL/Wf=hL/hf:镜头焦距w:图象的宽度(被摄物体在ccd靶面上成象宽度)W:被摄物体宽度L:被摄物体至镜头的距离h:图象高度(被摄物体在ccd靶面上成像高度)视场(摄取场景)高度H:被摄物体的高度ccd靶面规格尺寸:单位mm规格W H1/3” 4.83。

61/2” 6.4 4.82/3"8。

8 6.61"12。

79。

6由于摄像机画面宽度和高度与电视接收机画面宽度和高度一样,其比例均为4:3,当L 不变,H或W增大时,f变小,当H或W不变,L增大时,f增大。

2、视场角的计算如果知道了水平或垂直视场角便可按公式计算出现场宽度和高度。

水平视场角β(水平观看的角度) β=2tg-1= 垂直视场角q(垂直观看的角度) q=2tg—1= 式中w、H、f同上水平视场角与垂直视场角的关系如下:q=或=q 表2中列出了不同尺寸摄像层和不同焦距f时的水平视场角b的值,如果知道了水平或垂直场角便可按下式计算出视场角便可按下式计算出视场高度H和视场宽度W. H=2Ltg、W=2Ltg 例如;摄像机的摄像管为17mm(2/3in),镜头焦距f为12mm,从表2中查得水平视场角为40℃而镜头与被摄取物体的距离为2m,试求视场的宽度w. W=2Ltg=2×2tg=1。

46m 则H=W=×1。

46=1.059m 焦距f越和长,视场角越小,监视的目标也就小。

二、图解法如前所示,摄像机镜头的视场由宽(W)。

高(H)和与摄像机的距离(L)决定,一旦决定了摄像机要监视的景物,正确地选择镜头的焦距就由来3个因素决定;*.欲监视景物的尺寸*.摄像机与景物的距离*.摄像机成像器的尺士:1/3"、1/2”、2/3"或1”。

摄像机焦距的计算方法

摄像机焦距的计算方法

一、公式计算法:视场和焦距的计算视场系指被摄取物体的大小,视场的大小是以镜头至被摄取物体距离,镜头焦头及所要求的成像大小确定的。

1、镜头的焦距,视场大小及镜头到被摄取物体的距离的计算如下;f=wL/Wf=hL/hf:镜头焦距w:图象的宽度(被摄物体在ccd靶面上成象宽度)W:被摄物体宽度L:被摄物体至镜头的距离h:图象高度(被摄物体在ccd靶面上成像高度)视场(摄取场景)高度H:被摄物体的高度ccd靶面规格尺寸:单位mm规格W H1/3" 4.8 3.61/2" 6.4 4.82/3"8.8 6.61"12.79.6由于摄像机画面宽度和高度与电视接收机画面宽度和高度一样,其比例均为4:3,当L不变,H或W增大时,f变小,当H或W不变,L增大时,f增大。

2、视场角的计算如果知道了水平或垂直视场角便可按公式计算出现场宽度和高度。

水平视场角β(水平观看的角度)β=2tg-1= 垂直视场角q(垂直观看的角度)q=2tg-1= 式中w、H、f同上水平视场角与垂直视场角的关系如下:q=或=q 表2中列出了不同尺寸摄像层和不同焦距f时的水平视场角b的值,如果知道了水平或垂直场角便可按下式计算出视场角便可按下式计算出视场高度H和视场宽度W. H=2Ltg、W=2Ltg 例如;摄像机的摄像管为17mm(2/3in),镜头焦距f为12mm,从表2中查得水平视场角为40℃而镜头与被摄取物体的距离为2m,试求视场的宽度w。

W=2Ltg=2×2tg=1.46m 则H=W=×1.46=1.059m 焦距f越和长,视场角越小,监视的目标也就小。

二、图解法如前所示,摄像机镜头的视场由宽(W)。

高(H)和与摄像机的距离(L)决定,一旦决定了摄像机要监视的景物,正确地选择镜头的焦距就由来3个因素决定;*.欲监视景物的尺寸*.摄像机与景物的距离*.摄像机成像器的尺士:1/3"、1/2"、2/3"或1"。

什么是焦距如何计算焦距

什么是焦距如何计算焦距

什么是焦距如何计算焦距
焦距是摄影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决定了图像的视角和透视效果。

计算焦距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焦距是指从镜头光轴到焦平面的距离,通常用毫米(mm)作为单位。

焦距的大小决定了镜头的视角,即视野的范围。

较小的焦距会展现出更广阔的视野,被称为广角镜头;较大的焦距会呈现出更小范围的视野,被称为长焦镜头。

计算焦距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实现:
1. 标注焦距:大多数镜头上会标注其焦距,可以直接通过查看镜头的参数或标签来获得焦距值。

2. 使用测距仪:可以使用激光测距仪或其他测距工具来测量镜头光轴到焦平面的距离,即为焦距。

3. 使用焦距计算公式:可以通过测量物体与焦平面的实际距离来计算焦距。

公式为焦距(F)= 物体距离(D)×图像尺寸(H)/ 物体尺寸(h),其中物体距离指物体与镜头之间的距离,图像尺寸指在焦平面上的图像的实际大小,物体尺寸表示物体的实际大小。

4. 使用相机的EXIF信息:在相机拍摄的照片中,可以通过查看其EXIF信息获得焦距值。

在实际应用中,焦距的选择与拍摄场景和拍摄目的密切相关。

对于风景照片或需要捕捉大范围场景的照片,可以选择较小的焦距;对于需要突出被摄主体的照片,可以选择较大的焦距。

总之,焦距是摄影中一个重要的技术参数,通过合适的计算方法可以准确地得到焦距的数值。

合理选择焦距可以帮助摄影师实现自己想要的拍摄效果,创造出具有艺术感和表现力的照片作品。

镜头角度与距离计算方法

镜头角度与距离计算方法

专用的镜头角度计算法镜头焦距的计算1公式计算法:视场和焦距的计算视场系指被摄取物体的大小,视场的大小是以镜头至被摄取物体距离,镜头焦头及所要求的成像大小确定的。

1、镜头的焦距,视场大小及镜头到被摄取物体的距离的计算如下;f=wL/W 2、f=hL/hf;镜头焦距w:图象的宽度(被摄物体在ccd靶面上成象宽度)W:被摄物体宽度L:被摄物体至镜头的距离h:图象高度(被摄物体在ccd靶面上成像高度)视场(摄取场景)高度H:被摄物体的高度ccd靶面规格尺寸:单位mm规格W H1/3" 4.8 3.61/2" 6.4 4.82/3" 8.8 6.61" 12.7 9.6由于摄像机画面宽度和高度与电视接收机画面宽度和高度一样,其比例均为4:3,当L不变,H或W增大时,f变小,当H或W不变,L增大时,f增大。

2视场角的计算如果知道了水平或垂直视场角便可按公式计算出现场宽度和高度。

水平视场角β(水平观看的角度)β=2tg-1= 垂直视场角q(垂直观看的角度)q=2tg-1= 式中w、H、f同上水平视场角与垂直视场角的关系如下:q=或=q 表2中列出了不同尺寸摄像层和不同焦距f时的水平视场角b的值,如果知道了水平或垂直场角便可按下式计算出视场角便可按下式计算出视场高度H和视场宽度W.H=2Ltg、W=2Ltg 例如;摄像机的摄像管为17mm(2/3in),镜头焦距f为12mm,从表2中查得水平视场角为40℃而镜头与被摄取物体的距离为2m,试求视场的宽度w。

W=2Ltg=2×2tg=1.46m 则H=W=×1.46=1.059m 焦距f越和长,视场角越小,监视的目标也就小。

图解法如前所示,摄像机镜头的视场由宽(W)。

高(H)和与摄像机的距离(L)决定,一旦决定了摄像机要监视的景物,正确地选择镜头的焦距就由来3个因素决定;*.欲监视景物的尺寸*.摄像机与景物的距离*.摄像机成像器的尺士:1/3"、1/2"、2/3"或1"。

单反镜头参数详解

单反镜头参数详解

单反镜头参数详解单反相机镜头是单反相机最关键的部分,不同的镜头参数决定了镜头的功能与性能。

以下是对单反相机镜头参数的详细解析。

1. 焦距:焦距是指镜头到成像平面的距离,通常以毫米(mm)为单位表示。

焦距的大小决定了拍摄的视角,焦距越长,所拍摄的场景越小,焦距越短,所拍摄的场景越广阔。

常见的焦距有广角镜头(小于35mm),标准镜头(50mm左右)和长焦镜头(大于70mm)。

2.光圈:光圈是指镜头允许通过的光线量的大小。

光圈大小用F值表示,常见的F值有F1.4、F2.8、F4等。

光圈越大,镜头可以收集到更多的光线,拍摄出的照片在光线暗的环境下更清晰明亮。

同时,大光圈还能实现背景虚化效果,使被摄物体更加突出。

3. 焦段:焦段是指镜头能够调节的焦距范围,也称为变焦镜头。

焦段范围广泛的变焦镜头能够在不更换镜头的情况下,实现从广角到长焦的拍摄需求。

例如,一个焦段范围为24-70mm的镜头可以实现从广角到标准焦段的拍摄。

4.对焦方式:对焦方式包括自动对焦和手动对焦两种。

自动对焦依靠相机的对焦系统自动调整焦距,使被摄物体清晰。

手动对焦则需要摄影师通过手动旋转镜头来实现对焦。

目前,大部分镜头都支持自动对焦功能,但在一些特殊拍摄场景中,手动对焦仍然是必不可少的。

5.防抖功能:防抖功能是指镜头内置的光学防抖系统,它可以通过对镜头进行微小的振动来抵消相机或摄影者手持时的抖动。

这可以提高相片的稳定性,减少模糊和抖动,特别是在长焦拍摄和低光条件下。

6.滤镜直径:滤镜直径是指镜头前面螺纹的直径,用于连接滤镜、镜头盖或遮光罩等附件。

滤镜直径的大小要与镜头匹配,以确保各类附件的正常使用。

7.镜头材质:镜头的材质决定了光学性能和镜头的耐用性。

常见的镜头材质有玻璃、塑料和复合材料。

在选择镜头时,一般会优先考虑玻璃镜头,因为它具有较好的光学性能和耐用性。

8.前组/后组镜片:镜头由前组镜片和后组镜片构成。

前组镜片主要负责光线的收集,后组镜片主要负责光线的投射。

相机工作距离计算公式

相机工作距离计算公式

相机工作距离计算公式引言:相机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器材,它可以记录下我们眼中的美丽瞬间。

但是,你是否注意过相机的工作距离呢?相机的工作距离是指相机与被摄物体之间的距离。

在摄影中,工作距离的选择直接影响着照片的清晰度和视觉效果。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相机工作距离的计算公式及其影响因素。

一、相机工作距离的计算公式相机工作距离的计算公式如下:工作距离 = 焦距× 物距 / 物距 - 焦距其中,焦距是指相机镜头的焦距,物距是指被摄物体与相机之间的实际距离。

二、影响相机工作距离的因素1. 焦距:焦距越长,相机可以拍摄到的物体距离越远。

2. 物距:物距越远,相机可以拍摄到的物体越清晰。

三、工作距离对照片质量的影响工作距离的选择对于照片的质量有重要影响:1. 过近的工作距离会导致物体失焦,照片模糊不清。

2. 过远的工作距离会使物体在照片中显得很小,缺乏细节。

四、如何选择合适的工作距离选择合适的工作距离可以拍摄出清晰、生动的照片:1. 静物拍摄:对于拍摄静物,可以选择较远的工作距离,以突出物体的细节和纹理。

2. 人像拍摄:人像拍摄可以选择适中的工作距离,以保持人物的真实感和美观度。

3. 风景拍摄:对于拍摄远景,可以选择较远的工作距离,以突出景物的广阔和壮丽。

五、注意事项在计算工作距离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意使用正确的焦距和物距,以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2. 在实际拍摄中,还需要考虑光线、环境等因素,以获得更好的拍摄效果。

结论:相机工作距离的选择对于照片的质量和效果有很大影响。

根据拍摄的主题和需要,选择合适的工作距离可以使照片更加生动、清晰。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相机工作距离的计算公式,并在实际拍摄中获得更好的效果。

让我们一起记录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镜头与物距计算

镜头与物距计算

镜头与物距计算在摄影领域中,镜头与物距的计算是非常重要的技巧之一。

物距即被摄物体离镜头的距离,它对摄影师来说是决定焦点、景深和透视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介绍如何准确计算镜头与物距的方法和相关概念。

一、物距的概念物距是指被摄物体与摄像机镜头之间的距离。

它是由摄像机位置和目标物体的位置共同决定的。

物距的计算对于合理设置摄像机的位置和确保拍摄效果至关重要。

二、镜头的焦距镜头的焦距是指镜头光学系统的一个重要参数,也是摄影中最基本的技术要素之一。

焦距的单位通常使用毫米(mm)。

在计算物距时,焦距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数值。

三、物距计算方法1. 平行光法平行光法是一种用于计算物距的常用方法。

当被摄物与镜头之间的距离远大于焦距时,我们可以假设入射光线是平行的。

这样,我们就可以使用平行光法来计算物距。

公式为:物距 = 焦距 × (感光材料与镜头的距离 + 物体与感光材料的距离) / (感光材料与镜头的距离)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公式只适用于被摄物与镜头之间的距离远大于焦距的情况。

2. 双物距法双物距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物距的方法,它适用于被摄物体与镜头之间的距离较小的情况。

该方法使用两个不同的物距来计算。

公式为:物距 = 物体与镜头的距离 ×接触物距 / (焦距 - 物体与镜头的距离)其中,接触物距是指物体和镜头之间的最小距离。

四、镜头与物距的应用1. 焦点控制通过准确计算物距,摄影师可以选择所需的焦点位置,以实现所需的拍摄效果。

如果想要突出主体并模糊背景,则物体与镜头的距离应尽可能小。

2. 景深控制景深是指照片中清晰的范围。

通过合适的物距计算,摄影师可以控制景深的范围,创造出不同的视觉效果。

根据被摄物体与镜头的距离,摄影师可以选择较大或较小的焦距来控制景深。

3. 透视效果通过调整物距,摄影师可以创造出不同的透视效果。

当物体与镜头的距离较远时,可以突出距离感,营造出广角透视的效果。

而当物体与镜头的距离较近时,可以突出物体的细节,营造出长焦透视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反相机镜头焦距与被摄物体的实际距离经过实际测算:如果要用APS(半画幅)单反相机拍摄高2米的物体,镜头焦段与实际距离为:焦段10实际距离为1.21米,
焦段16实际距离为1.94米,
焦段18实际距离为2.18米,
焦段20实际距离为2.42米。

焦段24实际距离为2.9米,
焦段28实际距离为3.39米,
焦段35实际距离为4.24米,
焦段50实际距离为6.05米。

焦段55实际距离为6.65米,
焦段60实际距离为7.25米,
焦段70实际距离为8.49米,
焦段80实际距离为9.67米。

焦段85实际距离为10.3米,
焦段105实际距离为12.7米,
焦段135实际距离为16.31米,
焦段180实际距离为21.81米。

焦段200实际距离为24.2米,
焦段300实际距离为36.4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