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市制造产业发展情况介绍(20120320)
晋江鞋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晋江鞋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晋江市位于中国福建省泉州市东南部,素有“世纪鞋城”之称。
作为中国最大的鞋业生产基地之一,晋江的鞋业发展一直以来都备受瞩目。
本文将对晋江鞋业的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分析。
一、晋江鞋业发展现状1. 制造规模持续扩大:晋江鞋业以制造为主导,拥有大量的鞋业企业和供应链资源。
在全球鞋业市场中,晋江的鞋业占有率逐年增长,产品远销世界各地。
2. 品牌建设成果显著:在过去的几年中,晋江鞋业逐渐注重品牌建设,涌现了一大批知名的本土鞋业品牌,如安踏、361°等。
这些品牌通过实力和良好的口碑赢得了市场份额。
3. 技术创新不断推动:晋江鞋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积极探索,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提升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同时,晋江还建立了一批鞋业研发机构,不断培养和吸引鞋业创新人才。
4. 多元化市场需求:晋江鞋业在多元化市场需求下发展迅速。
除了传统的运动鞋、休闲鞋等产品,晋江鞋业还涉足了时尚鞋、功能鞋、儿童鞋等领域,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
二、晋江鞋业未来趋势1. 产业升级助力高质量发展:随着国内消费升级和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晋江鞋业将进一步加大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打造高端品牌,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
2. 品牌国际化迈出步伐:晋江鞋业的品牌建设取得了初步成功,未来将进一步打破国内市场壁垒,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通过加强品牌宣传和国际合作,推动晋江鞋业品牌走向世界。
3. 绿色环保成为发展重点: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升,晋江鞋业将加强绿色生产和循环经济的探索。
通过降低废弃物产生、推动可再生资源利用等措施,实现可持续发展。
4. 互联网与鞋业深度融合: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为晋江鞋业带来更多的机遇。
晋江鞋业将借助互联网渠道,拓展销售渠道和提升用户体验,加强与消费者的互动和沟通。
5. 合作共赢推动产业发展:晋江鞋业将进一步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实现产业链的整合和资源共享。
通过共同研发、共同营销等合作方式,提升整个产业链的效益和竞争力。
晋江鞋业概况

一、晋江制鞋产业概况经过20多年的发展,晋江制鞋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更新速度不断加强,产品档次得到较快的提高,晋江制鞋业已逐渐达到规模化、规范化、集团化、科技化的发展水平。
诞生了安踏、361度、特步、鸿星尔克、亚礼得、德尔惠、喜得龙等知名品牌。
被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所等4家机构联合命名为“中国鞋都”。
同时,制鞋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配套工业的发展。
目前晋江从皮革、鞋材、化工原料、鞋机直至数字模在区域内都有专业厂家为成品鞋企业从事配套生产。
晋江鞋业在重镇陈埭形成了长达数公里的“鞋材一条街”,吸引国内各省市和30多个国家和地区客商,交易额超20亿元,是华东地区规模最大鞋材市场之一,与广东东莞、浙江温州并称为全国三大制鞋业原辅材料市场。
目前,绝大部分的泉州制鞋企业都建起宽敞明亮的厂房,蕴含自己独特企业文化的现代化工业园;先后引进国内外先进流水线高达1000多台,PU生产线70多条,移膜革生产线20多条,拥有单、双三色TPR 注塑机超千台,先进的EVA射出成型机40余台。
再加上数以万计的各式制鞋设备的投入,给晋江制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同时,晋江鞋材配套厂家能独立生产TPR鞋底、PU鞋底、EVA发泡片材、PU 牛二层贴膜革、高级移膜革、小牛皮、油光革、鞋材、树脂、PU软气垫和EVA、MODLE鞋底等鞋材及鞋机、化工、五金配件。
晋江鞋企的上市动作在中国整个制鞋产业非常突出。
2007年7月10日,福建安踏集团以安踏体育在香港交易所上市。
2008年5月,特步也已完成了在香港上市。
2009年6月30日,361度在香港上市。
2009年9月29日,匹克体育在港交所挂牌。
喜得龙、德尔惠、乔丹等知名鞋企正已经把上市提上了日程。
由此可见,晋江鞋企已把品牌地位放入了国际市场,上市也是为了更快的打进国际市场。
晋江是全国重要的体育用品制造基地,中国国家体育总局国家体育产业基地于2007年12月18日落户福建晋江。
这是继深圳、成都之后,第三个获此称号的城市。
论福建晋江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及优化

论福建晋江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及优化晋江市在遵循发展规律,贴近产业需要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和促进产业集群发展,走出一条以发展产业集群来实现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发展之路。
本文介绍了福建省晋江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及特征,并提出了集群优化的途径。
标签:晋江产业集群现状优化1 晋江产业集群的现状晋江地处祖国东南沿海,是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前沿,具有产业集聚特征的产业集群有26个,聚集了6360家企业,聚集起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纺织服装,鞋业制造,建筑陶瓷,食品饮料,伞具、玩具等一批比较典型的产业集群,同时还拥有机械设备,精细化工,家居用品,纸制品,制药以及电子通讯器材等一批具有集群趋势的产业,呈现出从以轻型加工为主向轻重并举,重化制造发展的态势,可概括为“小产品大市场”,“小企业大合作”,“小概念大前景”,“小集群大作为”。
晋江现有的传统产业集群如图所示:2 晋江的产业集群形成的特征晋江不仅拥有五十七枚“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而成为全国2600个县市中名牌最多的城市,同时晋江企业还在国内外建立了庞大的营销网络。
短短几年,晋江在全国建立起几十万家运动鞋、服装、食品饮料的专卖店、旗舰店和品牌店。
晋江上千亿产品通过这些销售渠道和终端网络,源源不断地销售到世界各地。
晋江已具备了一定的产业集群的基础,并形成了产业集群中独有的“四小四大”特征:2.1 小产品创造大市场晋江企业生产的产品都很小,如西装、夹克、西裤、内衣、运动鞋、拉链、玩具文具、卫生巾、雨伞、薯片、糖果、外墙砖、琉璃瓦等纺织服装、休闲食品等产品,但产品市场销售量很大,而且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晋江的休闲夹克、西裤年产量已达十亿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运动鞋生产基地,名副其实的世界鞋都。
2.2 小企业引发大合作晋江基本是中小企业为主体,企业规模不大,但已经形成完善的生产链和专业化配套的生产方式,特别是晋江的纺织服装从产业链的前端,从石油冶炼到化工原料,再到纺织化纤和服装、西裤的生产的产业链后端,全部都在晋江能够完成,企业之间上百道工序能够实现社会化大协作,晋江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不但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泉州产业集群资料

泉州产业集群资料纺织服装行业1、服装基地。
该基地以晋江、石狮为主,并辐射到中心城区、惠安等县(市、区) 是我市最具特色、最具活力的制造业基地。
2002年实现工业产值352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18.18%,拥有企业6556家,从业人员28.28万人。
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工业产值111亿元,企业数394家,职工人数13万人,产品出口占全行业的30%,主要以来样、来料加工为主,国内销售以名牌企业为主,市场占有率达26.7%。
晋江服装产值达109亿元,占全市31%,其中英林年服装产值达31.92亿元,拥有服装企业500多家,职工人数2.53万人;龙湖服装产值12.09亿,拥有服装企业360多家,从业人员1.39万人;石狮服装产值57.1亿元,占全市16.2%,丰泽服装年产值12.75亿元,惠安服装产值11亿元,形成了以石狮蚶江、惠安螺阳的西裤生产基地,晋江深沪、英林、金井、龙湖和石狮彭田的休闲服装基地,石狮凤里、丰泽东海的童装生产基地,拥有七匹狼、柒牌、劲霸、利郎、拼牌、九牧王、圣莎拉、双喜、惠港、格林等多项全国驰名、著名商标和骨干企业,其中柒牌、劲霸、大帝、富贵鸟进入全国服装行业百强,并促进了石狮、晋江市场营销中心、设计中心、研发中心、劳动力市场的形成。
2、纺织基地。
2002年实现工业产值139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18%,企业数1424家,从业人员8.27万人,产品主要与本地、江浙服装企业配套,部分出口。
基地集中度较高的地区是晋江、石狮两地,鲤城、丰泽也已初具规模。
晋江、石狮、鲤城、丰泽的产值分别为72.6、34.8、15、4.25亿元,其中晋江龙湖的纺织业产值达12.09亿元,英林纺织业产值7.18亿元。
该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占全市纺织行业产值的73.81%。
在产值上亿元的21家企业中,晋江、石狮占了半数以上,年产值均超3亿元的有百宏弹性织造、锦兴(福建)化纤、天辉织造、协丰(石狮)染织、祥鸿织造漂染、海天轻纺、凤竹纺织和石狮华宝等重点企业。
2023年晋江服装业现状与分析1

晋江服装业现状与分析纺织服装业进展于改革开放初期,经过二十余年的快速进展,已成为泉州市第一大支柱产业,同时,也成为国内重要的纺织服装生产基地之一。
纺织服装业作为泉州第一支柱产业,目前已形成从抽丝、织布、漂染及后整理、服装生产一条龙完整的产业链,它已形成生产企业多、经济总量大,设备先进,技术水平高;行业分布趋于集约化、规模化、区域化,市场占有率高等特点。
泉州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现辖晋江、石狮、南安等市,是福建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2022年全市实现国民生产总值1125亿元。
纺织服装业是泉州的优势产业,全市有近万家纺织服装生产企业,年产值300多亿元,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4,出口值约占全市出口商品总值的22.2%,其中外商投资的纺织服装生产企业2849家。
全市有各类织机1万多台,年产针织布料20多万吨,各类服装近3亿元。
市下辖的县级市晋江和石狮是纺织服装业最发达的地区,晋江市2022年纺织服装年产值约156.5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的32%;泉州的纺织面料织造业要集中在晋江龙湖及英林等地。
全市各类针织品染整日产量20万吨-30万吨,有梭及无梭织物染整年产量6亿米。
一、行业基本状况经济总量:2022年纺织服装业工业部产值达491.2亿元。
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5.36%,约占到全国纺织服装业总产值的非常之一,占全省同行业总产值的80%。
该行业是我市外向度较高的产业,出口产值占全市工业品出口产值的23.5%企业数量:全市纺织服装企业8000多家,其中:纺织企业1000家,染整企业100多家,服装生产企业7000家、商标、钮扣、织带、印花等辅料生产企业300多家。
生产规模:年产值超过亿元企业34家,超50000家企业80、超2000万元企业177家、超1000万企业284家、超500万元企业476家。
二、行业布局:1、纺织面料织造行业:主要集中在晋江青阳、龙湖、英林、金井、东石、南安官桥、水头、和泉州市区等地。
晋江调研报告

晋江调研报告晋江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晋江市的经济发展现状、产业结构、市场竞争力以及对外开放程度,为制定相关发展策略和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二、调研方法我们采用了多种调研方法,包括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等。
通过与企业负责人、政府官员和市民的交流,我们收集了大量的实地观察和问卷调查数据,并对其进行了深入分析。
三、调研结果1. 经济发展现状晋江市经济发展迅速,GDP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经济总量在全省市中居前列。
主要经济指标表明,晋江市的经济增速稳定且具有活力。
其中,鞋业、纺织业、家居用品等行业发展较快,成为市场的主导产业。
2. 产业结构晋江市的产业结构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包括鞋业、纺织业、电子制造业等。
传统产业占据了晋江市的主导地位,但也存在着结构性矛盾,亟需进行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
3. 市场竞争力晋江市的市场竞争力较强,具有一定的核心竞争力。
众多知名企业如安踏、特步等在晋江市设有生产基地,并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声誉和竞争优势。
4. 对外开放程度晋江市对外开放程度较高,吸引了大量的外资企业和外国投资者。
市内的工业园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提供了优惠政策和便利条件,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企业来此投资。
四、问题分析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晋江市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1. 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传统制造业占比过高,需要加快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步伐。
2. 制造业的发展依赖于对科技的引进和研发投入,但晋江市在科技创新方面还有待加强。
3.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需要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市场拓展能力。
4. 对外开放程度虽高,但外资企业在晋江市的影响力仍相对较低,需要加大吸引力和影响力。
五、发展策略基于以上问题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发展策略:1. 加强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推动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并培育新兴产业。
2.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大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的力度,提高市场占有率。
3. 大力吸引外资,提供更加优惠的政策和条件,增加外资企业在晋江市的投资和影响力。
晋江陶瓷建材业发展状况调查分析

式 的 多 元 化 努力 培 育 区 域 市 场 目前
,
,
种 繁多 规格 齐全 各种规格 各种 型
、 , 、
已 形 成 了 由天 工 陶瓷 城 世 华 陶 瓷 城
、
、
、
末 开 始 晋 江 市 陶瓷 建材业 经 历 了起
.
号 的 内外 墙 砖 地 板 砖 琉 璃 瓦
、
一
、
应俱
下 官路建 陶市 场 钱 坡 建 陶市场 和 东
、
段 并逐 步形 成 以 下 特 点 :
.
一
权 另 外 近 年 来 全 市 还 有 10 多 家 陶
。
,
销 对 路 的产 品 另 外 近 年 来 晋 江 市 陶
。
,
是 产业 规 模 较 大 经 过 优 胜 劣
。
瓷生 产 企业 通 过 在 全 国2 0 多 个城市建
立 了 营 销 机 构 和 办 事 处 抢 占产 品 终
,
科 技 先 导 企 业 创 办 了6 家 民 办 科 研 所
,
进入 2 l
世纪 以来 晋
,
亿平 方 米 不 仅 承 担 了 晋 江 陶瓷 的 销
,
和 检 测 中心
,
研发生产出
一
大批 如防
、
江 陶瓷 建材 业 基 本 处 于 调 整 洗 牌 阶
售任务 还 控 制
,
了4 0 %
,
广东 砖 的销售
静 电抛 光 砖 通 体砖等技术含量 高 适
予 福 建 省大型 专业 市 场 泉州 市重 点
、
在 国家宏 观 调 控政 策 陆续 出 台 房 地
被授予 中国 陶瓷重 镇 荣 誉 称 号
晋江市智能装备制造行业研究分析报告

晋江市智能装备制造行业研究报告————————————————————————————————作者:————————————————————————————————日期:2晋江市智能装备制造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2017-2022年前言目前中国的经济环境与这些制造业发达国家在历史上产业升级的拐点时期非常相似,都面临着劳动力短缺和制造业用人成本上升的困境等。
为了冲破目前的困境,遵循制造业先进国家所进行的产业升级之路,从低端产品、低技术密集度、低资本密集度、高劳动力密集度产业发展模式向高端产品、高技术密集度、高资本密集度、低劳动力密度产业转型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比上世纪70年代就已经发力智能制造的发达国家,中国智能制造发展起步已经晚了几十年。
但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在智能制造领域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掌握如机器人技术、感知技术、复杂制造系统、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等,同时建设了一批相关的国家级研发基地。
但整体而言,在智能制造技术的基础研究能力方面,中国的企业和高校与国际水准差距较大,导致原始创新匮乏。
在设备方面,国内产品的可靠性相较国外品牌依然存在一定差距,中国目前核心零部件依靠进口,高端智能制造装备对外依存度高。
近年来,除了加大自主开发力度,海外并购也成为企业获取关键技术的常见途径,而其中大部分的并购皆以技术为着眼点。
在中国启动经济改革三十多年后,中国制造的商品已经遍布全世界,随着资本的逐步积累和技术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的出口产品已经从低端的成衣鞋帽等低附加值产品向机械、电子甚至高新技术产品转移。
随着中国制造业整体开始向附加值更高的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迁移,对加工或生产这些产品的设备本身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低精度、低可靠性、低效率的普通设备已经逐渐不能满足中国制造业企业的需要,对高精度、高可靠性、高度智能化的新一代智能制造设备的需求开始涌现。
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和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重要体现,大力培育和发展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对于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生产效率、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实现制造过程的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晋江市制造产业发展情况介绍晋江市经济贸易局(2012年3月20日)全市现在经工商注册登记的企业1.8万多家,其中,具有法人资格各类企业7974家(具有法人资格制造企业6070家),6070家制造企业主要分布在我市“十二五”规划中确立的“641”现代产业体系中的“6”、“4”里面,其中,“6”是指6个支柱性传统产业,即:制鞋、纺织服装、食品饮料、睛雨伞、陶瓷建材、纸制品。
“4”指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即:装备制造、航空零部件修造、高端印刷、光电能源。
一、制造产业发展现状支柱性传统产业:1、制鞋业。
主要集中在晋东地区,以陈埭镇为重点。
现有企业1532家,从业人数25万人,2011年行业产值超700亿,占全市工业产值的27%,缴纳税收37亿元,代表性企业有安踏、三六一度、乔丹、贵人鸟、特步、德尔惠、喜得龙等。
这个产业有三个特点:一是规模大。
据权威部门统计反馈,晋江运动、旅游鞋占全国总产量的40%、世界总产量的20%。
另外,从单体企业规模来看,逐年也有长足进步,目前已拥有13家上市公司、20家多纳税超千万元企业,其中安踏公司、三六一度公司在晋江纳税超过6亿元。
二是品牌多。
全市共有31枚中国驰名商标、9件中国名牌产品、36件国家免检产品,“国字号”品牌总数占全国运动鞋行业的一半以上。
因为这双鞋,因为鞋,晋江还获得了“中国鞋都”、“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市”称誉。
三是产业链完善。
鞋业集中区已形成集鞋成品、鞋机、鞋材、皮革、鞋用化工生产于一体的产业体系,其中专门为成品鞋从事配套生产的专业厂家达到1000多家,鞋用机械产品已占据全市鞋业80%市场份额,业界用“企业足不出户就能完善生产到销售的全部流程”形容晋江鞋业的产业链优势。
2、纺织服装业。
主要集中在晋南四镇,现有企业1871家,从业人数17万人,2010年行业产值超60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4%,缴纳税收31亿元,代表性企业有七匹狼、劲霸、柒牌、利郎、九牧王、百宏、锦兴、浔兴等。
这个产业有三个特点:一是集中了一批龙头企业。
2011年,行业内共拥有9家上市公司、纳税超千万元企业20多家,百宏去年实施的78万吨仿棉差别化纤维投产后预计产值可突破100亿元。
二是拥有较强的创新能力。
如在长纤、短纤方面拥有一批差别化、功能化纤维成果。
再比如:功能面料开发方面也长期有新产品推出,尤其是鑫华公司通过产学研渠道,相继推出了竹炭纤维材料、过滤材料、再生聚脂纤维系列新产品。
又比如:部分服装一线品牌通过实施两化融合,赴香港、上海等一线城市设立研发中心,开始全面抢占国内服装界高端市场。
三是十分重视品牌创新,走个性化、差异化品牌发展之路,比如:劲霸公司以“每一款茄克都有一处独创设计”的承诺吸引消费者眼球,七匹狼、九牧王、柒牌、利郎则分别打出了“茄克专家”、“西裤专家”、“中华立领”、“商务男装”个性产品。
在品牌宣传方面,七匹狼集团实施多品牌战略,同时成功运作了旗下七匹狼、与狼共舞、港士龙、七匹狼运动、马克·华菲等四个品牌。
劲霸公司则以“唯一入选巴黎卢浮宫”广告卖点,加上连续三届对世界杯的大额广告投放,塑造了品牌独特个性。
在营销方式上,众多服装品牌相继通过收回代理权、自建专卖网络体系以及引入CRM(客户关系管理)管理系统,推动营销方式变革。
目前,服装业累计在国内的终端连锁店超过5万家,其中,七匹狼、九牧王、柒牌、浩沙、劲霸均已超过4000家。
众多男装服装品牌的集聚,为晋江赢得了世界茄克之都的称誉。
3、食品业。
主要集中在罗山、新塘、安海等镇(街道),现有企业377家,从业人数2.8万人,2011年行业产值161亿元,缴纳税收4.7亿元,代表性企业有盼盼、雅客、亲亲、福马、金冠、蜡笔小新等。
晋江食品业起步初期以生产季节性果蔬罐头、五香瓜子、蜜钱为主,90年代晋江食品开始逐步向糖果、膨化等领域拓展,到现在已经形成涵盖糖果、膨化、果冻、烘焙产品、水产品、调味品、蜜钱等10多个门类、数百个品种的产品格局,其中,糖果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20%。
这个产业从90年代开始,历经多轮洗牌,目前已步入相对稳固发展格局,10多家龙头企业产值超全行业产值的比例达90%以上,而且产品差异化程度较高,基本上各家龙头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主导产品,并相继在国内食品业界拥有较大市场影响。
比如:亲亲膨化、雅客功能糖果、福马爱尚非蛋糕、盼盼法式小面包、蜡笔小新果冻、九九王木糖醇、喜多多什锦椰果罐头。
4、晴雨伞产业。
主要集中在东石镇,现有企业97家,从业人数2.2万人,2011年行业产值65亿元、缴纳税收1.3亿元,代表性企业有梅花、鸿盛、富隆、雨丝梦等。
这个产业相比于晋江其他传统产业,起步相对较晚,至90年代后期才开始提速发展,但后发优势明显,目前晴雨伞年产量、出口量已占到全国的18%、30%,成为与浙江上虞市齐头并进的国内两大伞业基地,现在国内晴雨伞中国名牌产品中,除杭洲天堂伞之外,其他4个都在晋江东石镇,晋江也因此被中国日用杂品工业协会授予“中国伞都”荣誉称号。
5、陶瓷建材业。
主要集中在磁灶、内坑、紫帽等镇,现有企业511家,从业人数4.4万人,2011年行业产值262亿元、缴纳税收10.7亿元,代表性企业有华泰、腾达、恒达、豪山、华宝等。
陶瓷业在晋江的发源可追溯到西晋年间,到现在已有1700多年历史,上世纪80、90年代,陶瓷业总量曾一度排在晋江几大产业前列,外墙砖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5%,琉璃瓦则基本垄断了全国市场,进入二十一世纪,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国内市场竞争和节能减排压力,一些较具实力的企业相继启动创新转型,借助外部技术资源,开发高附加值陶瓷产品,陶瓷产品已由生产外墙砖、琉璃瓦向内墙砖、地板砖等高附加值产品转型,特别是2010年以来,随着华泰TOB陶板、太阳能陶板等新型产品的相继落地投产,标志着晋江陶瓷业正在单纯的建筑材料向功能陶瓷、新能源转化。
6、纸制品业。
这个产业共有企业453家,从业人数2.6万人,2011年行业产值147元、纳税额达11.2亿元,其中恒安、优兰发两家龙头占据行业总量的绝大部分,恒安除纸巾、纸尿裤、卫生巾产量在国内销售收入保持领先以外,前年新上的中纸项目,年产能达到60万吨。
优兰发被列为全国纸业10强企业,主打产品——薄型纸总产量居全国首位,去年上市后,现在又在晋江启动一个总投资12亿元的墙纸项目。
战略性新兴产业:1、装备制造业。
系近年来晋江迅速崛起的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共有企业807家,2011年行业产值139元、纳税额达5.2亿元。
行业门类分布比较广泛,包括有纺织机械、制鞋机械、石材机械、工程机械、园林机械、汽车和工程机械配件、煅造铸造基础部件等多个类别,并涌现出一批较具创新活力、竞争能力的代表性企业,如:专职从事纺织机械制造的佶龙、聚旺、宏基、恒毅公司,专职从事鞋业机械制造的中泰、满誉、盛达公司,专职从事工程园林机械制造的三力公司,专职从事工程机械制造的晋工、升泰、威盛公司。
2007年晋江被确定为省级装备制造业重点基地,目前,省级装备制造业重点基地安海-内坑园(22.46平方公里)、金井-深沪园(23.28平方公里)已进入实质启动阶段,相继已有麦雅数控、宏雅数控、索密克汽配、兴凯机械、汇控科技等一批项目相继落地,晋工、开关厂、佶龙、升泰等一批本土企业入驻增资扩营,另有江铃汽车、三一重工、中联发汽车变速箱等一批项目正在积极洽谈中,预计“十二五”期间,装备制造业将迎来发展黄金期,成为晋江产业提升的一个重要增长极。
2、光电能源业。
这个产业是晋江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功破题的最鲜明印证,2006年,由晋江著名华侨洪祖杭先生到晋江投建了福建省第一家太阳能晶体硅电池项目,2010年,金保利公司采取以商招商办法,相继引进了上游配套供应商凌阳光电、下游产品生产商保利协鑫,构建形成了太阳能晶体硅电池产业链雏形,并由此带动企业产能快速增长。
另外,还先后引进了专职从事在LED冷光源制造的晶蓝公司、专职从事纳米电池制造的光泉公司,以及专职从事液晶电视制造的冠科公司,其中,冠科公司经过几年积淀发展,去年产能开始实现极大拼发。
十二五”期间,随着上述这些项目的相继投产达产,以及一批与上述项目相配套上下游产业链项目跟进入驻,光电能源业总量可望实现较大飞跃。
3、高端印刷业。
印刷业是伴随着鞋服等传统产业崛起而产生出来的,在晋江历史比较悠久,“十二五”规划把高端印刷业纳入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主要原因是近年来,艾派、大自然、宝树等一批传统印刷企业相继走上转型提升道路,主打产品相继由原来的包装纸、包装箱等配套产品转向书籍、日历、笔记本等文化产品、创意产品,同时,依托中国包装印刷基地、出口加工区的有效运作,现在又成功引进了香港金鹰、新高准两个高端印刷项目。
“十二五”期间,随着上述项目的扩张做大,以及中国印刷包装基地入区企业的全面投产,晋江印刷业将跨越现有仅作为终端产品企业配套产品地位,迅速抢占国内外文件产品、创意产品终端市场,成为晋江产业提升的一大亮点。
4、航空零部件修造业。
目前已有邓禄普飞机轮胎、太古势必锐复合材料两个项目在泉州出口加工区正式落地投产,另外,现在还有飞机地板梁、门舱、起落架制造维修等一批项目在跟进洽谈中,预计“十二五”期间,航空零部件修造产业在晋江将初具雏形。
二、“十二五”制造产业经济发展思路“十二五”我市制造产业发展总体思路是:通过实施“2355”产业发展工程,构建“641”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制造与创造融合、传统与新兴并重”局面。
力争到2015年,制鞋、纺织服装等2个产业集群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食品饮料、装备制造、纸制品等3个产业集群产值达到500亿元以上,培育5家以上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企业、50家以上上市公司。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十二五”我市制造产业发展的总体导向是:巩固提升支柱性传统产业。
积极引导纺织服装、制鞋、食品、晴雨伞、陶瓷建材、纸制品6个支柱性传统产业向高端发展,实现“二次创业”。
1、纺织服装业。
开发应用新型纤维材料,扩大功能面料生产规模,改造纺织后整理技术,提高服装高档面料自给率。
鼓励开发低碳、生态面料,拓展产业用纺织品生产规模。
推广应用CAD(服装辅助设计)、自动裁剪、生产吊挂传输、立体整烫等先进系统,支持做强服装设计业,引导培育专业化模特队伍。
鼓励服装品牌对接全球行业资源,建设国外直销基地、研发中心,提升品牌含金量。
积极引导中小服装企业转型从事休闲服装、运动服装贴牌加工。
2、制鞋业。
支持鞋业品牌企业向休闲服饰、体育用品延伸拓展,鼓励深度开发功能型、专业型、时尚型鞋类产品,挖掘产品层级和升值潜力空间。
重点发展高端鞋用模具、人造合成革、鞋用化工材料等项目,加强公用性鞋业检测、研发机构建设,支持发展鞋样设计、鞋材研发、形象策划等配套服务机构,填补鞋业产业链空白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