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与顺的故事

合集下载

二十四孝的24个孝的故事

二十四孝的24个孝的故事

【导语】孝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代有不少孝⼦的故事,其中流传甚⼴的是“⼆⼗四孝”。

下⾯是©⽆忧考⽹分享的⼆⼗四孝的24个孝的故事。

欢迎阅读参考!1.⼆⼗四孝的24个孝的故事 1.孝感动天。

远古帝王舜年轻时,⽗亲、继母和异母之弟多次想害死他,但舜仍然对⽗母孝敬,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感动了天,于是就有⼤象和⼩鸟帮他耕种,后来帝尧还把帝位让给了他。

2.戏彩娱亲。

春秋楚国的⽼莱⼦为了让⽗母开⼼,70多岁时仍然穿着五⾊彩⾐,拿着拨浪⿎戏耍,就像⼩孩⼀样。

⼀次他跌了⼀跤,怕⽗母伤⼼,就躺在地上装哭,逗得⽗母很⾼兴。

3.⿅乳奉亲。

周朝郯⼦的⽗母年⽼时想吃⿅乳,郯⼦就⾝披⿅⽪,想混到⿅群中去取得⿅乳。

不料猎⼈把他当做了真⿅,要⽤⼸箭射杀他。

他连忙解释,猎⼈才知是⼈,对他⼤加赞扬。

4.为亲负⽶。

春秋鲁国⼈仲由,年轻时家贫,⾃⼰常吃野菜,却从百⾥之外负⽶回家侍奉双亲。

后来他做了⼤官,但是⽗母死了,他经常感叹:“现在我还想为⽗母亲去负⽶,却再不能了。

” 5.啮指⼼痛。

春秋鲁国⼈曾参少年时经常到⼭⾥去打柴。

⼀天家⾥忽然有客⼈造访,母亲不知如何接待,就⽤⽛咬⾃⼰的⼿指。

曾参忽然觉得⼼疼,明⽩是母亲在召唤,便赶快回家招待客⼈。

6.芦⾐顺母。

春秋鲁国的闵损常受继母虐待。

冬天继母的亲⽣⼦的棉⾐⾥是棉花,⽽他的棉⾐⾥是芦花。

后来⽗亲发觉后要休掉妻⼦,闵损反⽽为继母求情,继母从此对他⼗分疼爱。

7.亲尝汤药。

汉⽂帝⾝为⼀国之君,对母亲⾮常孝顺。

⼀次母亲病重,汉⽂帝⽇夜守护,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好后,他都要先尝⼀尝,觉得合适才端给母亲。

8.拾葚供亲。

汉代的蔡顺⽣活岔困,每⽇拾桑葚奉养母亲。

⼀天遇到军⼠,问他为什么把红桑葚和⿊桑葚分开装他说⿊桑葚让母亲吃,⽽红桑葚⾃⼰吃。

军⼠们就送给他⽶和⽜,让他孝敬母亲。

9.为母埋⼉。

晋代郭巨家道中落但妻⼦⽣了⼀个男孩,郭巨怕养孩⼦影响供养母亲,准备将⼉⼦埋掉。

挖坑时,突然挖到⼀坛上天所赐的黄⾦,于是既可孝敬母亲,⼜可抚养⼉⼦了. 10.卖⾝葬⽗。

10个中华孝道故事

10个中华孝道故事

10个中华孝道故事1.仲由“百里负米”:仲由从小家境贫寒,年幼时十分孝顺。

为了能让父母吃到米,他不论刮风下雨都要去百里之外买米,再背着米赶回家。

2.闵损“单衣顺母”:闵损生母早死,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芦花做的“棉衣”。

父亲知道后要休掉继母,闵损却劝说父亲留下继母,从而保全了一家人。

3.郯子“鹿乳奉亲”:郯子为了治疗父母的眼疾,披上鹿皮进深山,钻入鹿群,挤取鹿乳供父母服用。

4.老莱“戏彩娱亲”:为了不使自己老来寂寞,老莱假装自己不老,还嬉戏顽皮,以娱双亲。

5.董永“卖身葬父”:董永为了使父亲得以安葬,甘愿卖身做奴隶。

6.江革“行佣供母”:战乱时期,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乞求不要杀他。

贼人被他的孝心感动,不杀他,还给他衣服和食物。

7.庾黔娄“尝粪忧心”:南齐时的庾黔娄,为县令时只有二十六岁。

他从小家庭观念重,外出做官内心不安。

一天庾黔娄突然流鼻血,心想这是父亲生病时的前兆。

黔娄不顾一切辞官回家,在回家的路上他心神不定地推算凶吉。

8.陆绩“怀橘遗亲”:陆绩是三国时期的吴国官员。

六岁时,他随父亲陆康到九江拜见袁术。

袁术用橘子招待他们,陆绩偷偷地往怀里藏了三个。

临走时,陆绩拜谢袁术,橘子从怀中滚落在地。

9.黄香“扇枕温席”:东汉时的黄香九岁丧母,夏天天气炎热,他便在父亲睡觉的床前扇扇子,使蚊虫不来叮咬父亲。

冬天则用自己的体温为父亲暖热被窝再让父亲上床睡觉。

10.吴猛“恣蚊饱血”:晋朝时的吴猛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

夏夜,吴猛让蚊子在他身上恣意叮咬自己而不驱赶它们,目的是让蚊子吸饱了血不再叮咬父母。

弟子规-孝的故事(24孝故事)

弟子规-孝的故事(24孝故事)

十 行佣供母
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 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 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 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 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 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 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 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四 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 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 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 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 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 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 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 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 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 “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 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五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衣顺母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弟子, 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 “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 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 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 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 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 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 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 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 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 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 他如亲子。
三 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 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 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 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 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 “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 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 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 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 《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 圣”。

古代人孝顺父母故事

古代人孝顺父母故事

古代人孝顺父母故事孝顺父母是从人类诞生的时候就开始传承下来,孝顺父母是做人最基本的准则。

下面是为你整理的古代人孝顺父母故事,希望对你有用!古代人孝顺父母故事篇1:哭竹生笋孟宗,三国时期江夏人,年少的时候父亲就早早就去世了,只有年老体衰的母亲和他相依为命。

一年冬天,孟妈妈突然病倒,病了许多天,什么食物都不想吃。

一天早上,她忽然对孟宗说:"孩子,真奇怪,我现在真想喝点笋尖汤!"孟宗听说妈妈想喝点汤,心中十分高兴,因为她几天没吃东西,身体已越来越衰弱了。

不过他又想,现在正是严冬时分,而竹子要到春天才发芽,我到什么地方去找竹笋呢?"孟宗想着想着,不觉皱起眉来。

孟妈妈见到了,就说:"哦,我大概是病得糊涂了,算了吧!"孟宗立刻说:"别这么说,妈。

"很久以前孟宗就对天发誓,无论妈妈跟他要什么,他都不能说"不"!现在他得实现他的诺言,所以接着说:"妈,您别着急,我会尽量设法找点笋尖回来炖汤给您喝。

":可是他心中又想,我这么轻易就答应了,我怎能做到呢?最近这两天,天气冷得厉害,冷风呼啸不停,动物全在冬眠,花草树木离茁芽生长还有一段时间,我怎能找到笋尖呢?"可是妈妈要喝笋尖汤,他必须出去找寻竹笋。

于是他扛着铲子、斧头,冒着风雪向山中走去。

他在风雪中辛苦挣扎,走了半天,才到了一个竹林。

当他看到白雪像地毯似的厚厚铺了一地,令他更加心惊。

"天哪!几乎连青绿的竹叶都看不见,上哪儿去找新笋尖呢?这实在是办不到的事呀,老天可怜可怜吧!妈妈病得那么厉害,若是我找不到笋尖炖汤给她喝,而她因此逝世,那我可一辈子也不能心安呀!"他一想到母亲正在病床上苦苦等待这笋尖汤,就鼓足勇气,自己对自己说:"我为何不试试挖一挖呢?我可以一寸一寸地挖土,到挖着笋尖为止。

孝亲敬老的简短故事(优秀9篇)

孝亲敬老的简短故事(优秀9篇)

孝亲敬老的简短故事(优秀9篇)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试设想,一个对父母长辈出言不逊、举止不雅的人,能成为爱国成才、奉献力量的人物吗?牛牛范文为您精心收集了9篇孝亲敬老的简短故事,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名人孝亲敬老的故事篇一许世友未到10岁时父亲便去世了,母亲更加辛勤劳动。

一天,许世友到山上挖野菜回家晚了,母亲迎着寒风站在村口等他,他一阵心酸,流出了眼泪,心疼地跪在地上对母亲说:“娘,俺晓得你最疼俺,俺这一辈子不管有没有出息,一定尽心奉养您!”许世友16岁那年,误伤了一个地主的儿子,地主勾结官府到处追捕他。

一年后,许世友悄悄回到家中,跪在母亲面前,喊了一声:“娘,俺走后,让您老受苦了!”许世友投身革命斗争之后,反动派对他恨之入骨,曾几次抄他的家,许世友的母亲被迫带着两个女儿逃到外乡。

一次在行军路上,许世友偶而碰到正在沿街乞讨的母亲和妹妹,难过得泪如泉涌,一下子跪在母亲的面前,泣不成声:“娘,孩儿不孝,连累您老人家无处安身……”1949年,许世友已是山东军区司令员。

不久,许世友便接来了年迈的母亲。

当饱经风霜的母亲从吉普车里走出来的时候,许世友叫了一声:“娘!”随后当着数十名官兵的面,泪如泉涌,跪在了地上。

母亲心疼地说:“孩子,快起来,一个大将军怎么能当着这么多部下跪我一个老太婆!”许世友却说:“我当再大的官,还是您的儿,您老就让我多跪会儿吧,这样我心里好受些!”勤劳惯了的许母,在城里住了不到一个月,便住不下去了。

1959年春天,许世友思母心切,请假后起程返家。

他看到母亲背着柴草,马上快步跑过去,接过母亲背上的柴草,然后跪倒在母亲面前,说:“娘,您这么大年纪了还上山砍柴,儿心里实在难过啊!”直到母亲答应再也不去砍柴了,许世友才起身。

孝老爱亲事迹篇二某某某,男,1949年出生,中共党员,鄂城区泽林镇余山下村村民。

其父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把毫无血缘关系的孤寡老人接到家中当自己的`母亲一样照顾,父亲去世后某某某夫妇接过爱心和孝心的接力棒。

孝与顺

孝与顺

龙源期刊网 孝与顺作者:黄导德来源:《老友》2012年第04期89岁高龄的堂兄驾鹤西去。

遗体火化后,儿女亲友们聚在一起,商议把骨灰安在何处。

堂嫂颤巍巍从怀里摸出一个信封,里面装着堂兄生前写好的遗嘱。

遗嘱说他的后事从简,骨灰撒在赣江里。

“赣江是我们的母亲河,我是吃赣江水长大的,我愿意百年后回到母亲河的怀抱。

”按我们这里的乡例,人死后都是埋骨桑梓,入土为安为上。

堂兄一辈子杏坛辛勤耕耘,声誉播乡里,辞世后享受较高的哀荣,立墓永志,谁也不会有什么异议。

但他在遗嘱里却作出了将骨灰撒赣江的决定,这让大家惊愕不已。

堂嫂说,堂兄生前未亲口告诉大家,是怕说了引起纠葛,遭遇阻力,望大家能理解。

堂兄的大儿子首先表示不能同意:这样做,让我们子女脸面往哪搁?乡亲的议论我们怎么受得了?父亲养育了我们,父亲过世后我们连一座坟堆也不给他,不孝的恶名我们怎么担当得起?老爷子就不考虑儿女们的感受?堂兄二儿子附和说,每年的清明、冬至节,我们到何处去祭奠,寄托思父之情哟?小妹也发表意见:老爷子历来积极,思想前卫,他是向我们国家领导人周恩来、邓小平学习。

那时候,电视里播放几位领导人葬礼的情景时,他在电视机前激动得两眼含着泪花。

他也不想想,人家是什么人,我们是什么人,怎能比得上?我们就是应该乡下锣鼓乡下打嘛!堂兄的几个儿子女儿都有出息,事业有成,他们对父亲的孝心我最清楚,无可挑剔。

堂嫂抹着泪说:“你们就满足我二老的愿望吧!你们的孝心我们领情了。

其实河葬、海葬各地都有,只是我们这里稀奇。

人死如灯灭,留个坟堆在世上做什么哟,只给后人添麻烦。

若干年后,谁还记得,不一样荒凉,成孤穴蛇窟吗?我们国家人多地少,何必让死人抢占活人的地盘呢?你们坐火车都看到,坟堆就在良田里,多么触目惊心!我想我们二老的决定是正确的,既环保,又卫生,于国于民于己都有利,在我们这小县城也算是开一代新风吧。

”堂嫂是知书达理的人,一番话说得大家默不作声。

我深为堂兄的遗嘱所感动,对堂嫂的表态深表赞同。

有关孝道的感人故事

有关孝道的感人故事

有关孝道的感人故事一、孝感动天这个典故说的是传说中的五帝之一舜的故事。

相传舜的父亲瞽瞍和继母都非常不喜欢他,他们和舜同父异母的弟弟象多次设计诡计想害死舜,但舜并没有记恨他们,反而以德报怨,对他们仍然十分亲近。

舜每天去历山耕田是有大象跑来为他拉犁,有小鸟为他播种,人们都说这是他的孝行感动了上天才有的景象。

尧帝听说他的事迹后,派人考察果然如此,让自己的儿子去向舜学习,并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都嫁给了舜,最后选定了舜做他的继承人,舜为帝后,仍然待父母兄弟如初。

二、戏彩娱亲这个典故说的是周朝的一个老人叫莱子的故事。

他非常孝顺,伺候父母,极尽可能地做可口好吃的食物,自己都快到了古稀之年,在父母面前从来不说自己年纪大了。

他经常穿着色彩鲜艳的婴儿装,扮作婴儿和父母玩耍。

有一次给父母端洗脚水,还假装摔倒,像婴儿一样哭泣,以此来逗父母开心。

三、鹿乳奉亲这个典故说的是周朝有个叫剡子的人,他天性非常孝顺。

父母年纪大了,都得了眼病,眼神都不好,想吃野鹿的乳汁。

剡子就穿上鹿皮做的衣服,深入深山老林之后混入鹿群之中,挤母鹿的乳汁拿回家让父母喝。

有次有个进山打猎的猎人发现了他,以为他是只野鹿,就想射杀了他,他赶紧大声说自己是穿着鹿皮的人,并告知他是为了让父母喝上鹿的乳汁而假扮的野鹿,这才得以免受伤害。

四、百里负米这个典故说的是孔子的学生子路,子路年轻的时候家里很穷,只能吃嫩藜叶和野藿叶能野菜为主做的食物,他常常把自己的俸米从百里之外背回家给自己的父母吃。

后来父母故去,子路也做了大官,他去楚地游学时,随从车驾多达百辆,家里的粮食堆积如山,吃饭坐的座位都铺上好多层垫子,食物丰盛。

可是面对此景,子路却说,我宁愿还吃嫩藜叶和野藿叶做的食物,继续为父母从百里外背米回来,可惜再也不会有这样的机会了。

五、啮指心痛这个典故说的是孔子的另一个得意门生曾参的故事,曾参侍奉母亲十分孝敬,一天曾参进山去砍柴,家里突然来了客人,他母亲不知所措,等待许久不见曾参回来,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关于孝的故事简短20个

关于孝的故事简短20个

关于孝的故事简短20个关于孝的故事简短(一):单衣顺母周朝闵损,字子骞,是个孝子。

母亲早逝,父亲怜他衣食难周,便再娶后母照料闵子骞。

几年后,后母生了两个儿子,待子骞渐渐冷淡了。

一年,冬天快到了,父亲未归,后母做棉衣偏心,给亲生儿子用厚厚的棉絮,而给子骞用芦花絮。

一天,父亲回来,叫子骞帮着拉车外出。

外面寒风凛冽,子骞衣单体寒,但他默默忍受,什么也不对父亲说。

之后绳子把子骞肩头的棉布磨破了。

父亲看到棉布里的芦花,明白儿子受后母虐待,回家后便要休妻。

闵子骞看到后母和两个小弟弟抱头痛哭,难分难舍,便跪求父亲说:“母亲若在仅儿一人稍受单寒;若驱出母亲,三个孩儿均受寒。

”子骞孝心感动后母,使其痛改前非。

自此母慈子孝合家欢乐。

有诗赞曰:闵氏有贤郎,何曾怨后娘;车前留母在,三子免风霜。

关于孝的故事简短(二):打虎救父晋朝时,有一位叫杨香的孝子,十四岁的时候就经常跟着父亲去田里收割庄稼。

有一天,突然一只老虎把他的父亲衔去。

当时杨香手无寸铁,但他深深地明白必须去救自我的父亲,于是不顾自身的危险,立即爬上虎背,紧紧扼住老虎的脖子,老虎最终松口逃走。

他的父亲也就脱离虎口,保全了性命。

有诗颂曰:深山逢白额,努力搏腥风;父子俱无恙,脱身虎口。

关于孝的故事简短(三):弃官奉亲荥阳牟人潘岳,字安仁,晋武帝时任河阳县令。

他事亲至孝,当时父亲已去世,就接母亲到任所侍奉。

他喜植花木,天长日久,他植的桃李竟成林。

每年花开时节,他总是拣风和日丽的好天,亲自搀扶母亲来林赏花游乐。

一年,母亲染病思归故里。

潘岳得知母意,随即辞官奉母回乡。

上官再三挽留。

他说:“我若是贪恋荣华富贵,不肯听从母意,那算什么儿子呢”上官被他孝感动,便允他辞官。

回到家乡后,他母竟病愈了。

家贫穷,他就耕田种菜卖菜,之后再买回母亲爱吃的食物。

他还喂了一群羊,每一天挤奶给母亲喝。

在他精心护理下,母亲安度晚年。

诗曰:弃官从母孝诚虔,归里牧羊兼种田;藉以承欢滋养母,复元欢乐事天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孝与顺的故事
作者:徐立新
来源:《保健与生活》2012年第01期
去上海出差,我顺便拜访一位多年未见的好友。

朋友早年背井离乡,到上海独自创业,现已是一位身家上亿的企业家了。

当天,在朋友家闲聊叙旧时,中途有人开门进来。

这是一位和颜悦色、满头白发的老妇人,朋友忙介绍说,这是他的母亲。

从老人的穿着可以看出,她一定是出生在农村,还保持着乡下人简单朴素的打扮。

让我惊讶的是,她的手中拿着一个包装商品用的旧硬纸盒,还有两个空矿泉水瓶。

拿回这些废品做什么?我心生疑问。

朋友笑呵呵地对老人说:“妈,今天收获不小嘛!赶快放下来歇歇吧。


老人回答道:“后悔死了,去迟了一步,一台旧电扇被收废品的抢先捡走了。


“没事,明天你早点下去,兴许还能捡到更好的东西呢。

”朋友安慰道。

很显然,朋友的母亲在小区里捡废品。

家里经济条件这么好,还需要母亲在外面捡废品吗?把母亲送回房间后,猜到我的不解,朋友笑着对我解释说:“这主要是为了让老母亲高兴。


朋友说,自己出生在农村,小时候家里很苦,是勤俭的母亲把他培养成人,节俭的习惯已经成为母亲生命中的一部分。

当他把母亲接到上海时,母亲发现小区垃圾筒里的很多东西都是很值钱的“宝贝”,于是开始往家捡,房间里、床底下到处都是。

刚开始朋友坚决反对,对母亲说,废品不卫生,污染家里的环境,而且会被别人笑话。

可说了几次都不管用,母亲竟开始背着他偷偷地捡,然后将这些废品藏在楼道的电表房里。

因为自己住的是高档小区,很多人丢弃的东西,在母亲看来都是无比珍贵的,完全可以捡回来再用,实在用不上,还可以带回老家给村里的乡亲们。

朋友说,他母亲今年已经70岁了,基本上没有回到乡下的可能了。

有一次,他又因为此事狠狠地批评了母亲,没想到,母亲一下子哭了,并嚷着要立即回老家去,中午还赌气不吃饭。

那件事情发生后,朋友感到非常愧疚,他突然醒悟过来,自己不是一直说要把母亲接到身边,好好孝顺她吗?孝顺,孝顺,不就是以“顺”为孝吗?如果自己都不顺着母亲,让母亲不高兴,那么孝还从何说起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