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鉴定科技成果简介

合集下载

四川农业大学成果推介

四川农业大学成果推介

成都科技2020年第10期C®川恋业科415KHUMI AERKUUnjMl.SCIENCE AND T KHN0W6Y四川农业大学成果推介1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该技术针对四川稻田种植制度、地形地貌和生产条件、农机品种等要素,从水稻稻田耕作、机种、植保、烘干、秸秆还田和机械收获等环节,经过多年的研究和示范,形成了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

该技术成熟度高,先进适用,在四川水稻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并极大的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实现水稻节本增效、推动规模经营,促进了水稻生产方式的转变。

该技术适用于四川盆地平原、丘陵区及类似生态区,一般可增产稻谷5%-10%,节约劳动力3~5个/667m2,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可增收节支300X/667m2以上。

该技术集成性强、成熟度高,技术应用覆盖面广,社会经济效益显著,为2017年四川省农业主推技术。

2杂交中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体系及其应用该技术从品种选择、育秧方式、秧苗素质、秧龄、密度、栽培方式、水肥调控、杂草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系统地研究和建立了杂交中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新体系,确立了“嫩秧早栽、稀植壮株、控苗壮秆、湿润强根、足肥高产”等技术关键,并探明了其在发挥水稻高产潜力方面的科学性,建立了以“稀播旱育壮秧早栽、稀植巧肥增穗增粒、控苗壮秆提高成穗、湿润灌溉强根延衰”为技术核心。

该技术分别适合于四川及类似稻作生态区早茬稻田的中小苗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规程和“油-稻”“麦-稻”及其他晚茬口稻田的中大苗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规程。

该技术体系仅在四川已累计推广130.67万hn?,平均单产626.5kg/667m2,比全省平均增116kg/667m2,累计新增稻谷22.73亿kg,新增总产值43.3亿元,增加纯收益30.1亿元。

该技术成果具有重要创新,形成了总体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其中三角形强化栽培理论与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2013年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5年度成都市科技进步奖拟奖项目讲解

2015年度成都市科技进步奖拟奖项目讲解
一等奖
2
头孢类药物关键技术创新及产业化
成都大学
成都大学
一等奖
3
药物临床前评价研究技术体系建设及应用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四川大学
一等奖
4
食品玻璃纸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
成都丽雅纤维股份有限公司
青白江区科技经济和信息化局
二等奖
5
焦炉气甲烷化制天然气催化剂开发及产业化应用
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三等奖
9
水平井积液规律及其排水采气技术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
高新区科技局
三等奖
10
高精度石英晶片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成都泰美克晶体技术有限公司
高新区科技局
三等奖
11
铁路供电安全生产指挥系统
成都唐源电气有限责任公司
武侯区经济与科技信息化局
三等奖
12
低压电力窄带载波通信技术
成都博高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三等奖
19
一种新型双基速交流伺服电机
四川埃姆克伺服科技有限公司
D/QTD260型动臂变幅式塔机的研制
四川锦城建筑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金牛区经济和科学技术局
三等奖
21
经济型高性能油套管特殊螺纹接头研制与开发
攀钢集团成都钢钒有限公司
青白江区科技经济和信息化局
三等奖
22
JHC0500液压活塞式CNG加气子站-常规加气站双工作模式双用途压缩机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第二研究所
高新区科技局
一等奖
3
长管拖车用大容积缠绕气瓶无缝钢管的研发
攀钢集团成都钢钒有限公司
青白江区科技经济和信息化局
一等奖
4

四川农业大学省部级一等奖以上获奖成果(1988-2011)

四川农业大学省部级一等奖以上获奖成果(1988-2011)
四川农业大学省部级一等奖以上获奖成果
(1988-2014)
序号
成 果 名 称
完 成 单 位
完 成 人
获奖种类及等级
获奖时间
1
籼亚种内品种间培育雄性不育系及冈.D型杂交稻
四川农业大学
周开达 等
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1988
2
四川杂交中稻蓄留再生稻技术推广
……四川农业大学
…田彦华
李实贲 等
农业部丰收一等奖
1988
四川农业大学、浙江大学 等
杨文钰 等
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0
57
小麦重要育种目标性状基因的鉴定与利用
四川农业大学
郑有良 等
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1
58
建鲤健康养殖的系统营养技术研究及其在淡水鱼上的应用
四川农业大学 等
周小秋 等
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1
59
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四川农业大学 等
2013
68
建鲤健康养殖的系统营养技术及其在淡水鱼上的应用
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通威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畜科饲料有限公司等
周小秋等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3
69
农业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研究与应用
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西南科技大学、成都德弘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邓良基等
75
大恒肉鸡培育与育种技术体系建立及应用
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四川农业大学等
蒋小松、朱庆 等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4
76
小麦种质资源重要育种性状的评价与创新利用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等

2015年度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公布

2015年度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公布

龙源期刊网 2015年度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公布作者:来源:《陕西教育·高教版》2016年第03期2月4日,教育部发布《关于2015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决定授予“FJRW 理论”等47项成果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授予“哈德雷环流变宽机理及其气候效应研究”等70项成果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授予“大型互联电网阻尼特性在线分析与控制技术及应用”等20项成果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授予“气固环流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等25项成果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授予“一种连续螺旋折流板双壳程组合异形管管束换热器”1项成果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技术发明奖(专利类)二等奖;授予“基因工程小鼠等相关疾病模型研发与应用”1项成果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授予“中国脑卒中高发成因和精准预防的研究与转化”等43项成果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授予“下颌下腺移植治疗重症干眼关键技术体系的创建及应用”等79项成果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授予“国家税务大数据计算与服务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等2项成果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奖(推广类)一等奖,授予“综合康复在汶川大地震伤员功能障碍中的应用研究”等5项成果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奖(推广类)二等奖,授予“躲不开的食品添加剂——院士、教授告诉你食品添加剂背后的那些事”1项成果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奖(科普类)一等奖,授予“高速列车技术科普”等3项成果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奖(科普类)二等奖;授予许晨阳等8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青年科学奖。

据悉,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分设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和青年科学奖。

2014-2015年度中华农业科技奖科研成果二等奖获奖名录

2014-2015年度中华农业科技奖科研成果二等奖获奖名录

22
食用农产品风险因子快速检测关键技术 研究及推广应用 优质高附加值化小米加工关键技术及产 业化示范
23
24
草地机械化破土切根复壮促生技术及机 具研发应用
25
中小型西瓜系列专用型品种选育与应用
26
番茄遗传改良基础和育种技术创新及东 农系列新品种选育与推广
27
莲藕优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集成创新及 应用
武汉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农 胡中立,周明全,韩永斌,谢克强,何建军,徐金星, 产品加工与核农技术研究所, 广昌县白莲科学研 刁英,靳素荣,桑子芳,杨良波,张金木,汪超,徐 究所,武汉大全高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湖北工业 丽,许金蓉,关健 大学
主要完成单位 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四川农业大学,四川大 学,中国农业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草原 工作总站,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草原工作站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乾元浩生物 股份有限公司
14
15
禽用系列灭活联苗的研究与应用
16
功能性饲料研究开发与利用
东北农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江苏三仪动物营 单安山,徐永平,徐世文,江国托,李建平,徐良梅, 养科技有限公司,谷实农牧股份有限责任公司, 梁代华,陈文彬,石宝明,毕重朋,程宝晶 哈尔滨远大牧业有限公司 高林,冯波,宋良敏,白春生,高学文,贾卿,富维 纳,杨作丰,曹明慧,赵培,隋继国,潘秀东,张雅 为,韩玉奎,高忠武 沈阳金科丰牧业科技有限公司, 辽宁省动物疫病 预防控制中心,沈阳爱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沈 阳科丰牧业科技有限公司
13
国审新品种皖系长毛兔选育及配套技术 的研究与应用
2
序号
成果名称 青藏高原东部牧草种质资源收集评价、 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示范

四川农业大学鉴定科技成果简介

四川农业大学鉴定科技成果简介

四川农业大学2007年鉴定科技成果简介成果名称:大耳羊舍饲高效育肥关键技术和肉用特性研究完成单位:四川农业大学、四川正东农牧集团主要完成人:徐刚毅、王志全、代中春、杜林、樊朝亮、张鑫道、程婷婷、秦文鉴定组织单位:四川省科技厅鉴定时间:2007.5.17成果水平:国内先进成果简介:1、该项目通过试验研究,研制出了秸秆和干划料为主的肉羊舍饲技术。

该技术充分利用农村丰富秸秆资源,降低了舍饲养羊成本、母羊的瘫痪和难产率、羔羊出生死亡率和羊群发病率,提高了养羊经济效益,为进一步发展节粮型养羊生产开辟了一条新的有效途径。

2、该项目采用秸秆综合加工、不同原料日粮配制、不同营养水平、微生态制剂、抗菌素制剂和酶制剂等技术,提高了断奶羔羊的生长速度和育肥效果,肥育羔羊的日增重达150-220克,效果显著,为积极发展规模舍饲肉山羊生产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3、该项目通过系统研究,揭示了不同日龄简阳大耳羊感官、理化性质及加工、食用、营养等肉质特性,提出基于综合品质特性及商业性目的,以利用9月龄左右大耳羊为佳的结论,为大耳羊的商业化合理利用和发挥生产潜力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研制和提出了提高简阳大耳羊的肉用品质和商业利用率的配套技术。

4、该项目自2004年在简阳市的11个乡(镇)实施以来,极大地促进了当地肉羊业的发展,累计新增出栏肉羊20多万只,出售种羊8千多只,存栏20多万只。

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显著,为促进资阳市“千万工程”项目的实施和肉出羊产业化进程提供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四川农业大学2007年鉴定科技成果简介成果名称:核桃杂交育种与丰产配套技术研究及推广完成单位:四川农业大学、广元市朝天区林业局、成都市清白江林业局、德阳市绵竹林业局、四川省林科院、成都市林科所主要完成人:肖千文、周兰英、蒲光兰、向永宗、张尚杰、胡庭兴、庞永长、韩华柏、唐礼贵鉴定组织单位:四川省科技厅鉴定时间:2007.5.18成果水平:国际先进成果简介:1、通过对核桃受精机理、花粉生理和生长发育的深入研究,找到了调控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的方法,为核桃超短期杂交遗传育种奠定了基础。

2015年度重庆市科学技术奖拟奖名单

2015年度重庆市科学技术奖拟奖名单
中石化重庆涪陵页岩气勘探开发有限公司、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江汉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2
环已烷合成已二酸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应用
姜曦、赵风轩、谢华林、陈恩之、裴跃新、凌志敏、徐建华、金桂林、谯映辉、江波
重庆华峰化工有限公司、长江师范学院、华峰集团有限公司
3
2MW双馈式风电机组关键技术及系列产品产业化
重庆科技学院、重庆群崴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3
罗苏伐他汀关键中间体J6合成工艺的研究及其产业化
林文清、郑宏杰、刘小波、朱剑平、何颖、冰青、付军舰
重庆博腾制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4
乘用车控制器软件平台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
何举刚、岑明、易纲、蒋建春、汪正胜、李银国、王艳晖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重庆邮电大学
5
LED道路照明灯系列
胡栋、陈禄文、耿晓明、杨湖光、彭智利、段云、王大贵
重庆四联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6
重庆动漫影视高清数字技术支持平台
周宗凯、周小波、康丽娟、曾巧、许磊、徐静君、王玲
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市中凯广告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7
基于时序DInSAR技术的山地城市地表形变监测
陈华刚、谢征海、胡开全、周智勇、王成、张燕、张俊前
蒋电明、罗小辑、权正学、欧云生、胡侦明、刘渤、安洪
重庆医科大学
25
新生儿常见疾病诊治的应用基础研究
余加林、芦起、华子瑜、邓春、陈启雄、李禄全、李芳、韦红、李晓文、王建辉、包蕾
重庆医科大学
26
常用实验动物生产应用关键技术和相关人类疾病模型研究
陈飞兰、樵星芳、谭冬梅、陈建康、张倩、杨扬、韩文莉、米本中、杨根岭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农业大学2013年鉴定科技成果简介

四川农业大学2013年鉴定科技成果简介

四川农业大学2013年鉴定科技成果简介成果名称糯玉米种质资源发掘创新及甜糯玉米新品种选育与应用完成单位四川农业大学主要完成人黄玉碧、刘坚、刘永建、胡尔良、田孟良、张明强、卢艳丽、兰海、吴元奇鉴定组织单位四川省科技厅鉴定时间2013.4.7鉴定形式会议鉴定成果水平国际先进成果简介1、该成果首次将农艺性状分析与RAPD、SSR等分子标记结合,全面系统评价了西南糯玉米种质资源。

研究表明,西南糯玉米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主要分布在种质资源间,而地理分布对遗传多样性的贡献很小。

2、结合RAPD、SSR等分子标记以及waxy基因部分片段、glb-1基因、线粒体nad1基因第2内含子、叶绿体rpL16基因内含子和核糖体核酸内转录间隔区基因( nrDNA ITS)的序列分析,研究糯玉米的亲缘关系。

结果表明,糯玉米与玉米近缘野生材料间的遗传相似性较小,与普通玉米相比也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

3、根据糯玉米wx基因突变位点与非糯玉米Wx基因之间的序列差异,开发了显性基因Wx的基因内分子标记(引物P7/P8),隐性基因wx的基因内分子标记(引物S1/S2),在幼苗期即可鉴定WxWx、Wxwx和wxwx三种基因型单株,开展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高了育种效率。

4、首次用玉米近缘属材料构建的远缘杂交组合RK029与四川糯玉米地方品种峨眉糯杂交,以其为基础材料选育了糯玉米自交系SWX02及糯玉米杂交种川单糯1号。

5、课题组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方法创新选育了适宜西南地区的糯玉米新品种2个,甜玉米新品种4个。

其中,“荣玉甜1号”于2012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系西南地区第一个通过国家级审定的甜玉米新品种。

目前,已在四川、重庆、广西、贵州和云南等省(市、区)广泛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综上,该成果将现代分子生物技术与常规技术结合,在甜糯玉米育种基础理论研究上取得了显著进展,育种方法创新性突出,育成的强优势组合及亲本有重大突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鉴定科技成果简介成果名称米枣新品种选育及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完成单位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三台永新枣业科技有限公司、四川省三台县崭山米枣专业合作社、三台县生产力促进中心、三台县林业局主要完成人邓群仙、秦文、王永清、吕秀兰、罗弦、汤福义、张金蓉、朱宗洪、文伯毅、廖明安、夏惠鉴定组织单位四川省科技厅鉴定时间2015.4.24鉴定形式会议鉴定成果水平整体国内领先、部分国际先进成果简介1、首次利用农艺性状和ISSR分子标记相结合的方法对区域内枣树品种进行了亲缘关系分析和种群鉴定,确认了崭山米枣为独立品种群。

选育出优质丰产的‘崭山大果枣’和‘崭山苹果枣’2个新品种,引进筛选出适宜该区域种植的‘武隆猪腰枣’和‘蜂蜜罐枣’2个品种。

2、首次探明了崭山米枣的需冷量、休眠特性、落花落果机理、采后生理特性等,研发创新了促进提前萌芽、保花保果、提早成熟等关键技术。

3、集成创新了米枣“保花保果、促成栽培、有机栽培、立体种植、复合保鲜、多样加工”等综合配套技术,该技术使崭山米枣提早20~30天成熟,每亩纯收入达2.0~3.5万元。

累计推广1 4.98万亩,产值达23.83亿元。

4、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1项,有机产品认证1个,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项;主参编全国统编规划教材7部。

综上,该成果技术创新突出,效益显著,对四川枣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研究整体达到同类研究国内领先水平,在米枣亲缘关系鉴定、芽休眠特性及促成栽培研究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鉴定科技成果简介成果名称汉源花椒良种选育及配套技术和产业化研究完成单位四川农业大学、汉源县林业局、汉源县生产力促进中心、四川省味佳食品有限公司、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主要完成人龚伟、肖千文、彭兴刚、王景燕、郭恒、辜云杰、芶国军、罗成荣、胡文、王跃、陈培兴、陆春友、张艳云、白克军、张浩李学伟、朱砺、李明洲、冯光德、曾仰双、唐国庆、姜延志、刁运华、陈方琴、帅素容、蒋岸岸、白林、刘海峰、王讯、马继登鉴定组织单位四川省科技厅鉴定时间2015.5.19鉴定形式会议鉴定成果水平国际先进成果简介1、开展了汉源县花椒资源的调查、测定与评价,选育出品质优良良种一一汉源花椒”、抗逆良种一“汉源无刺花椒”和丰产稳产良种一“汉源葡萄青椒”3个乡土花椒品种,开展了汉源花椒良种繁育技术体系及种质资源保存研究,建立了系统的实生苗、嫁接苗、扦插苗和组培苗繁育技术体系。

2、开展了汉源县域花椒土壤养分研究,制定了汉源县域土壤养分含量分布图,开展了水肥耦合效应研究,得出了促进汉源花椒植株生长及提高植株养分吸收利用率、抗逆性和光合能力的适宜土壤水分范围和肥料施用量,研究提出汉源花椒植株叶片和土壤养分标准,制定了“汉源花椒标准化栽培与管理技术”和“汉源花椒管理历表”,为花椒的丰产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

3、开展了汉源花椒生产加工技术研究,研发出了“贡椒源”牌花椒系列产品2个,获得绿色食品认证书和ISO9001:2008质量体系认证书,“汉源花椒”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4、该项技术成果己推广应用11.7万亩,培训技术人员和椒农1.2万余人次,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

成果总体到国际先进水平。

成果名称特色核果类水果安全高效保鲜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完成单位四川农业大学主要完成人秦文、陈安均、李素清、蒲彪、马荣朝、李庆、廖明安、付婷婷、何靖柳鉴定组织单位四川省科技厅鉴定时间2015.4.28鉴定形式会议鉴定成果水平国际先进成果简介1、项目以四川省核果(枇杷、芒果、桃、李、樱桃、枣)为研究对象,从生理生化和细胞平上系统地研究核果类水果采后生理病理及贮藏保鲜技术。

首次从甜樱桃果实中分离鉴定出四种病原菌;利用电镜方法从组织学角度揭示了核果(枇杷)冷害发生机制;从活性氧代谢角度研气了果实软化、成熟衰老机理;应用GC-MS技术对核果类水果贮藏过程中的挥发性物质进行对比分析,初步探明了挥发性物质种类和含量的变化规律。

系统地研究了不同采后处理技术对果实采后生理、贮藏效果、风味品质的影响,采用臭氧、1-MCP、植物精油、钙盐、水杨酸、热激等组合处理,结合冷藏条件,能有效地控制果实采后成熟衰老进程,减少腐烂,延长贮藏期和货架期,更好地保持鲜果的营养和风味。

2、项目单位重点开展以冷藏技术为基础的新型核果保鲜贮运技术体系、物理保鲜技术和天然保鲜剂的研究,确立了多项适合于四川特色核果类水果品种采后处理的技术规程和配套技术。

整体技术实用可行,安全高效,便于推广,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成果名称磷酸盐的质量安全及家禽高效利用技术研究完成单位四川农业大学、贵州川恒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主要完成人曾秋凤、白世平、张克英、丁雪梅、罗玉衡、王建萍、王佳才、陈代文鉴定组织单位四川省科技厅鉴定时间2015.5.13鉴定形式会议鉴定成果水平整体国内领先、部分国际先进成果简介1、系统研究了磷酸一二钙在蛋鸡、肉鸡和肉鸭上的相对生物学效价及饲用效果,发现肉鸡饲粮中磷酸一二钙的生物学利用率高于磷酸氢钙,确定了蛋鸡、肉鸡和肉鸭不同生长阶段的有效磷需要量。

2、研究证实了不同生理阶段的蛋鸡、肉鸡和肉鸭饲粮中添加植酸酶及组合酶可减少 0.10%一0.15%无机磷使用量,提高了饲料级磷酸盐的利用效率,减少磷的排放。

3、该项目制定饲料级磷酸盐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1项;申请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系列产品和技术在饲料工业和家禽养殖业中的推广应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

研究成果对于提高家禽磷酸盐的安全、高效利用,减少家禽排泄物中的磷含量,实现家禽养殖业的优质高效生产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研究成果在生产上得到了推广应用,社会经济和环保效益显著。

项目整体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成果名称大恒肉鸡和青脚麻肉鸡营养需要及饲料高效利用技术研究与应用完成单位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内江市金鑫畜禽有限公司、雅安隆生农牧有限公司主要完成人丁雪梅、张克英、白世平、彭焕伟、王建萍、罗玉衡、曾秋凤、龚铭鑫、王肄、宿卓薇鉴定组织单位四川省科技厅鉴定时间2015.5.13鉴定形式会议鉴定成果水平整体国内领先、部分国际领先成果简介1、系统研究了大恒699肉鸡和青脚麻肉鸡不同生长阶段能量、蛋白质和主要限制性氨基酸的营养需要量,提出了大恒699肉鸡和青脚麻肉鸡各阶段的营养需要参数;评定了玉米、麦麸、豆粕、膨化大豆、菜粕、发酵蛋白等主要饲料原料的营养价值,构建了优质肉鸡常用饲料营养价值数据库。

2、研发出大恒699肉鸡和青脚麻肉鸡高效生产的饲料配方15个,饲料转化效率提高9%以上。

研究成果在饲料企业和养殖企业中进行推广应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研究成果对于提高优质肉种鸡的繁殖性能、提高优质肉鸡的生产性能和饲料原料的利用效率,实现优质肉鸡的高效生产具有重大的理论实践意义,经济社会和环保效益显著,项目整体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其中,针对母体—胚胎—后代整个繁殖生产周期的肉鸡维生素营养部分研究结果达国际领先水平。

成果名称葡萄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完成单位四川农业大学、眉山市彭山区农业局、双流县农村发展局、成都市龙泉驿区农村发展局主要完成人夏惠、梁东、陈洪强、吕秀兰、王进、邓群仙鉴定组织单位四川省科技厅鉴定时间2015.4.24鉴定形式会议鉴定成果水平国内先进成果简介1、研发的双膜覆盖(天膜+黑色反光地膜)栽培技术模式,能有效阻断葡萄病害的传播途径,并抑制杂草生长。

2、集成的杀虫灯、粘虫板、性诱剂和防鸟网等绿色防控技术,能有效控制葡萄虫害和鸟害。

3、采用集成技术后,有效减少农药使用量,每亩节本增收700元以上,产品达到葡萄绿色食品标准(NY/T 844—2010),项目示范区获得有机认证及转换产品认证基地4个。

该成果在阻断病原菌传播途径和实现农药减量控害上具有创新性,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对四川盆地及南方高温、高湿、寡照生态区葡萄有害生物绿色防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研究整体达到国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

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鉴定科技成果简介成果名称四川植烟土壤质量演变与精准高效施肥技术研究及应用完成单位四川农业大学、中国烟草总公司四川省公司、四川省烟草公司攀枝花市公司、四川省烟草公司凉山州公司、四川省烟草公司泸州市公司、四川省烟草公司宜宾市公司、四川省烟草公司广元市公司主要完成人肖瑞、王昌全、雷强、李冰、伍仁军、蔡艳、李启权、李斌、曾庆宾、罗定棋鉴定组织单位四川省科技厅鉴定时间2015.6.15鉴定形式会议鉴定成果水平总体国际先进、部分国际领先成果简介1、针对复杂山区土壤环境及属性提取困难、精度差等问题,首次创建了基于遥感、地理信息和数学建模的高精度复杂山区气象、地形及其属性空间信息提取方法与技术。

数字高程和气象因子模拟精度较高,大尺度复杂景观背景下土壤属性模拟精度较克里格插值提高20%,构建了复杂山区地形、气象及土壤属性数据库3套。

2、基于WebGIs和Com GIs平台,融合高精度建模提取的植烟土壤屙陛数据、土壤分析数据、施肥模型,研发了网络版和单机版精准施肥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复杂山区烤烟施肥管理信息系统的在线访问,创建了复杂山区烤烟田(地)块级的精准施肥管理技术。

4、查明了植烟土壤质量空间演变特征、土壤生态退化的主要因子和烤烟根际微生物多样性特点,摸清了烤烟需肥特性,形成了四川主要烤烟品种氮磷钾优化配方。

集成创新了植烟土壤质量退化阻控技术3套、烤烟肥料减施增效技术3套。

5、在四川省攀枝花市、凉山州、泸州市、宜宾市、广元市等烟区推广90余万亩,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显著。

发表论文6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2项,培养了四川省学术带头人2名、博士/硕士研究生20名。

该成果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创建的复杂山区气象、地形及其属性高精度数学模拟方法,及其在植烟土壤要素空间模拟方面的应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鉴定科技成果简介.成果名称固态发酵改善菜籽饼粕营养价值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完成单位四川农业大学、四川伯乐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完成人田刚、余冰、何军、虞洁、黄志清、陈代文、郑萍、毛湘冰鉴定组织单位四川省科技厅鉴定时间2015.5.13鉴定形式会议鉴定成果水平总体国际先进、部分国际领先成果简介1、深入研究了单菌、不同菌种组合对不同类型菜籽粕中主要抗营养因子硫代葡萄糖苷和异硫氰酸酯的降解作用以及对其它营养物质含量和有效性的影响,提出了特异性组合菌种3套,并建立了其发酵工艺参数。

2、项目首次采用双向电泳结合质谱技术对发酵前后的菜籽饼粕进行了宏蛋白组对比分析,并结合:FTIR、SEM、Tricine-SDS-PAGE和SDS-PAGE技术,明确了菜籽饼粕发酵前后表面形态结构和有机物大分子物质种类的变化以及微生物代谢产物的情况,阐明了固态发酵改善菜籽饼粕营养价值的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