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用】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古典诗歌115离骚节选练习粤教版必修1
《离骚(节选)》译文与练习

【作者简介】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
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光”的巍巍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
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之一。
【课文点译】【课文全译】我是古帝高阳氏的苗裔子孙,我先父的尊名叫做伯庸。
正当夏历寅年的孟春正月,又在庚寅之日我便降生。
生父观察我初生的器宇容度,始将美名赐予儿身。
我的美名叫做正则,我的表字称为灵均。
我既有华盛的内在美质,又有清秀的外貌丰姿。
披佩那连接缉续的江离、白芷,又将秋兰联缀成串作为佩饰。
我勤勉修行,匆匆若将不及,唯恐时不我待,人生易老。
我在清晨攀折山冈上的木兰花枝,薄暮又去采摘江洲中的紫苏香草。
日月匆迫而不久留,春去秋来而依次更代。
感念草木的飘零陨落,只恐美人又年迈色衰。
何不趁此少壮而抛弃邪秽,何不改变这不善的态度?驾着骐骥而自由驰骋吧,请来啊,我在前面为你引路!古昔的三王德行纯粹,当时原有众芳荟萃一堂。
交杂地佩用申椒与菌桂,难道只将香蕙、白芷缀饰身上?那尧、舜何其光明正大,遵循正道而得大路畅通。
那桀、纣何其狂悖不羁,只贪走便道而寸步难行。
那结党营私之辈,但知苟且偷安,使其所导之路幽暗而险隘。
难道我畏惮己身获罪遭殃吗?我只担心君王之车倾覆败坏。
我匆遽黾勉地在前后效劳奔走,但愿能追及先王的步武。
君王不谅察我内心的一片赤情,反而轻信谗言而对我勃然暴怒。
我本知忠直谏诤会招来祸患,却宁受苦难也不舍弃正途。
我指苍天起誓,让天作证,我的忠忱只是为了君王之故。
(选自袁梅《屈原赋译注》,齐鲁书社1983年版。
袁本“曰黄昏以为期,羌中道而改路”译文空缺。
此译诗与课文注释可能有所不同,仅供参考。
《离骚(节选)》同步训练(含答案)

《离骚(节选)》同步训练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楚辞”之名,首见于《史记张汤传》,可见至迟在汉代前期已有这一名称。
其本义,当是泛指楚地的歌辞,以后才成为专称,指以战国时楚国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
这种诗体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
西汉末,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的作品,及汉代人模仿这种诗体的作品,书名即题作《楚辞》。
这是《诗经》以后,我国古代又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诗歌总集。
另外,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所以楚辞又被称为“骚”或“骚体”。
汉代人还普遍把楚辞称为“赋”,《史记》中已说屈原“作《怀沙》之赋”。
②楚辞的形成,从直接的因素来说,首先同楚地的歌谣有密切关系。
现存的歌辞,较早的有《孟子》中记录的《孺子歌》,据说是孔子游楚时听当地小孩所唱,“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这种歌谣到秦汉时还十分流行。
如刘邦有《大风歌》,项羽有《垓下歌》,它们的体式与中原歌谣不同,不是整齐的四言体,每句可长可短,在句尾或句中多用语气词“兮”字。
这些也成为楚辞的显著特征。
③但值得注意的是,楚辞虽脱胎于楚地歌谣,却已发生了重大变化。
汉代人称楚辞为赋,取义是“不歌而诵谓之赋”(《汉书艺文志》)。
屈原的作品,除《九歌》外,《离骚》《招魂》《天问》,都是长篇巨制;《九章》较之《诗经》而言,也长得多。
它们显然不适宜歌唱,不应当作歌曲来看待。
同时,这种“不歌而诵”的“赋”,却又不是像散文那样的读法,据古籍记载,需要用一种特别的声调来诵读。
这大约类似于古希腊史诗的“吟唱”形式。
歌谣总是篇幅短小而语言简朴的,楚辞正是摆脱了歌谣的形式,才能使用繁丽的文辞,容纳复杂的内涵,表现丰富的思想情感。
顺带说,现代人为了区别楚辞与汉赋,不主张称楚辞为“赋”,这不无道理,却不能说汉代人这样称呼有何过错。
因为本来是先有“屈赋”而后有“汉赋”的。
④楚地盛行的巫教使楚辞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据史书记载,当中原文化巫教色彩早已明显消退以后,在南楚,民间的巫风更为盛行。
《离骚》(节选)练习题解析

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
.比干伍:子商:纣伍王子时胥贤,臣春,秋因为 直谏时,吴被国纣贤王臣杀。死剖心逢。殃:
伍子胥遭到灾祸啊,比干被剁成肉泥菹。醢指(伍zū子hǎ胥i)被:吴古王代夫的差酷
与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刑之,人杀将?害人。跺成肉酱。
与前世相比都是这样啊,我又何必埋怨当今的人呢!
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C.文学史上常“风骚”并称。“风”指以《国风》为 代表的《诗经》,“骚”指以《离骚》为代表的《楚 辞》。
D.《离骚》是我国古典诗歌中最长的一首政治叙事诗, 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解析:D项中“政治叙事诗”错,应为“政治抒情诗”。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节选,完成7~10题。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 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 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 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 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忽反 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佩缤纷其繁饰兮, 芳菲菲其弥章。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 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
.舲(líng)船:有窗的小齐船:。同上时:并溯举流。而上吴。:国名,也有人解
坐着船沿着沅水向为上“大游”前。进啊榜!:船船夫桨们。一汰:齐水摇波桨。划船。
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疑滞。
船容淹缓与:慢:停地缓留慢不。,肯舒回行缓水进。:啊回,旋老的水是。停这留句在是回说船旋徘的徊水在流回里旋的。水流中停滞不前。
7.“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句中“悔”字应 怎样理解更贴切?它与课文第一节“虽九死其犹未悔” 中的“未悔”是否矛盾?为什么?它在结构上有何作 用?悔:追悔(反省),前一个“悔”是反悔;不矛
高二语文新教材《离骚(节选)》(同步习题)(解析版)

《离骚(节选)》同步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诗人后悔自己从政的人生选择,想一切从头开始。
B.“制芰荷以为衣分,集芙蓉以为裳”,用对对偶反复强调自己高尚、纯洁光明磊落的品格。
C.“高余冠之岌发兮,长余佩之陆离”,用夸张的服饰显示自己与众不同的高洁品格。
D.“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诗人将自己与一般百姓形成对比,表现自己的坚贞。
【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应先审清题目要求“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然后在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辨析。
本题中,A项,“想一切从头开始”不当,应为产生了退隐的思想。
B项,“对偶”错误,由于有“兮”字,前后两句的字数不相等。
D项,“将自己与般百姓形成对比”有误,没有对比。
故选C。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悔相道之不察.兮察:观察,了解B.进不入以离尤.兮尤:怨恨,指责C.唯昭.质其犹未亏昭:光明纯洁D.芳菲菲其弥章.章:通“彰”,明显【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把加点词的现代意思代入句中,看能否讲得通。
本题中,A项,“察”,应是“看清楚”的意思。
故选A。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伏清白..兮..以死直兮B.怨灵修之浩荡C.宁溘死以流亡..兮D.长余佩之陆离..【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古今异义现象的把握。
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
“”:古义指,;今义:。
A项,“清白”的意义和现代汉语相同,纯洁;没有污点。
B项,“浩荡”:古义:荒唐,没有准则。
今义:水势大;形容广阔或壮大。
C项,“流亡”:古义:随水流而消逝。
高中语文必修1第四单元古典诗歌(1)第15课离骚(节选)试题3360

高中语文必修1第四单元古典诗歌(1)第15课离骚(节选)试题 2019.091,阅读司马迁的《屈原贾生列传》(节选),完成文后各题。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絜,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絜,故其称物芳。
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
濯淖汙泥之中,蝉蜕於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1.解释下列词语。
方正:穷:信:约:微:廉:2.用原文回答问题。
①屈原写作《离骚》的原因是:②“离骚”的含义是:③屈原用“离骚”为其作品命名的原因是:3.翻译下列语句: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②其文约,其辞微,其志絜,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絜,故其称物芳。
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
③濯淖汙泥之中,蝉蜕於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2,下面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朕(zhèn)险隘(yì) 惮(dān)殃B. 败绩(jí)菌(jǖn)桂朝搴(jiǎn)C. 荃(quán)窘(jiǒng)步踵(zhǒng)武D. 皇舆(Yú)申椒(shū)桀(jié)纣3,下列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謇謇:忠贞的样子苗裔:后代孟陬:正月揆:揣度B.踵武:脚后跟肇:开始扈:披弃秽:指弊政C.纫:编骐骥:骏马名余曰:名字荃:香草名D.汩:水急流貌惮:害怕灵修:神明宿莽:经冬不凋的草4,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我是古帝高阳的后代啊,我伟大的已故的父亲名叫伯庸。
必修四离骚节选复习练习题含答案语文版

必修四离骚(节选)复习练习题(含答案语文版)(时间:45分钟分值:60分)积累与运用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芰.(jì)荷溘.(hé)死朝谇.(suì)B.修姱.(kuā) 蕙.(huì) 抑.(yì)志C.谣诼.(zhuó) 延伫.(chù) 椒.(jiāo)丘D.侘.(zhà)傺规矩.(ju) 昭.(zhào)质解析A.“溘”读kè;C.“伫”读zhù;D.“侘”读chà,“昭”读zhāo。
答案 B2.下面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息修姱灵修功巧B.绳墨周容郁邑留亡C.鸷鸟固然异道屈心D.壤诟离尤信芳繁饰解析A.功—工;B.留—流;D.壤—攘。
答案C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3分) A.屈.心而抑志兮B.回.朕车以复路兮C.步.余马于兰皋兮D.伏清白以死.直兮解析D.为“动词的为动用法”。
其它三项为“使动用法”。
答案 D4.下列各句中没有特殊句式的一项是()(3分) A.不吾知其亦已兮B.虽体解吾犹未变兮C.背绳墨以追曲兮D.长余佩之陆离解析A.宾语前置句式;B.被动句式;D.定语后置句式。
答案 C5.下列各句中,对加点实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余独好修.以为常修:美好。
B.謇朝谇而夕替.替:废弃。
C.苟余情其信.芳信:相信。
D.宁溘.死以流亡兮溘:突然。
解析C.信:确实。
答案 C阅读与鉴赏一、课内精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8题。
(15分)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必修四离骚(节选)复习练习题(含答案语文版)

必修四离骚(节选)复习练习题(含答案语文版)必修四离骚(节选)复习练习题(含答案语文版)(时间:45分钟分值:60分)积累与运用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芰(j)荷溘(h ©死朝谇(su)iB. 修姱(ku蕙(hu)抑(y)志C. 谣诼(zhu 延伫(ch 椒(ji oE o)D. 侘(zh傺规矩(ju)昭(zh d质)解析A.溘”读k已C.伫”读zh宜D.侘”读ch d昭”读zh ae答案B2. 下面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太息修姱灵修功巧B. 绳墨周容郁邑留亡C. 鸷鸟固然异道屈心D. 壤诟离尤信芳繁饰解析A.功一工;B.留一流;D壤一攘。
答案C3.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3分)A. 屈心而抑志兮B.回朕车以复路兮C.步余马于兰皋兮D.伏清白以死直兮解析D.为动词的为动用法”。
其它三项为使动用法答案D4. 下列各句中没有特殊句式的一项是()(3分)A. 不吾知其亦已兮B.虽体解吾犹未变兮C.背绳墨以追曲兮D.长余佩之陆离解析A.宾语前置句式;B.被动句式;D.定语后置句式答案C5. 下列各句中,对加点实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余独好修以为常修:美好。
B. 謇朝谇而夕替替:废弃。
C. 苟余情其信芳信:相信。
D. 宁溘死以流亡兮溘:突然。
解析C.信:确实。
答案C阅读与鉴赏、课内精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8题。
(15分)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15离骚节选练习含解析粤教版必修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15离骚节选练习含解析粤教版必修飘香的端午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朝来暮往,风吹去,世间多少浮华。
已过去二千多年的岁月,让人们至今不能忘怀。
明天又是一年的端午节了,在粽子飘香的五月,我们来纪念和缅怀伟大的诗人屈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千古绝唱出自屈原《离骚》一文的华美诗章,激励着继往开来的人们,令人感慨,使人奋进。
飘香的端午,以宽厚的胸怀当叶,温柔的心情做馅,甜美的话语为五彩丝线,调以真诚的缅怀,让我们的灵魂再向屈原致敬!美字体离骚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多艰赏美文生命的弧度佚名“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哦,屈原,是你吗?吟唱着这忧伤的歌,两千年前在汨罗江畔你纵身一跃,用生命在楚国划出一道美的弧线……这道弧线,承载着你满腔的爱国情怀;这道弧线,或许是你生命最完美的结局;这道弧线,又书写出多少无奈与不甘,但终究不能淡褪你对楚怀王的忠贞不渝!是的,上苍把这条诗的河留给了你,也把楚国的民心留给了你。
你说你没有看见商於六百里富饶之地,而看见的是秦昭王邪恶奸诈的眼睛——“怀王啊,”你不禁呐喊,“你岂能如此轻信张仪?何苦对我避之唯恐不及?”你说你没有看到楚国廉洁清明的“美政”,而看到的是靳尚贪婪嫉妒的面庞;政坛黑暗,官官相护,贪婪无比,结党营私,排除异己——不,这不是你所想要的。
昏庸的楚怀王啊,何时才懂你这颗赤诚之心?但,你没有消沉,你矢志不渝。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的确,除了以身殉国,你已没有任何心意,怀王已死,顷襄王执政,子兰迫害,你,能做的还有什么?但你不曾后悔,纵然是身投汨罗江,也不肯与世同浊,用生命的弧度来证明你对楚国的热爱,对怀王的忠心!你说你没有看见一个国泰民安、繁荣昌盛的楚国,而只看见楚国人民相争的尸首和红了眼正在撕裂着谁家春闺梦里人的野狗。
生存与死亡,逃避与直面,苟且与殉国,你,选择了后者。
你要以此勉励国人,唤醒国君,努力着,你最后的抗争!你,行走在沅湘江畔,面色枯槁,长发披肩,漠然无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离骚(节选)一、语言基础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A.偭规矩而改错B.芳菲菲其弥章C.忽反顾以游目兮D.延伫乎吾将反解析:C A项,“错”通“措”,措施;B项,“章”通“彰”,明显;D项,“反”通“返”,返回。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謇朝谇而夕替.替:替换B.宁溘.死以流亡兮溘:突然,忽然C.忍尤.而攘诟尤:厉害D.岂余心之可惩.惩:惩罚解析:B A项,废弃,贬斥;C项,责骂;D项,受创而改变。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怨灵修之浩荡..以死直兮..兮 B.伏清白C.吾独穷困..兮..乎此时也 D.固时俗之工巧解析:B “清白”古今同义,都是纯洁,没有污点的意思。
A项,古义:荒唐,没有准则;今义:水势大;形容广阔或壮大。
C项,古义:走投无路;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D项,古义:善于取巧;今义:指工艺品、诗文书画细致精巧。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屈.心而抑志兮B.回.朕车以复路兮C.步.余马于兰皋兮D.伏清白以死.直兮解析:D 为动用法,为……死。
A、B、C三项中的加点词均为使动用法。
5.下列各句中,没有特殊句式的一项是( )A.不吾知其亦已兮B.虽体解吾犹未变兮C.背绳墨以追曲兮D.长余佩之陆离解析:C A项,宾语前置;B项,被动句;D项,定语后置。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译文:(2)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译文:答案:(1)宁愿突然死去,随水流而长逝啊,我也不肯做出这些世俗小人的种种行径啊!(2)(因为)我的芳香和光泽杂糅在一起啊,(所以)唯独我光明纯洁的品质还没有亏损。
二、阅读鉴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吴中复,字仲庶,兴国永兴人。
父仲举仕李煜为池阳令曹彬平江南仲举尝杀彬所招使者城陷彬执之仲举曰世禄李氏国亡而死职也彬义而不杀。
中复进士及第....,知峨眉县。
边夷民事淫祠太盛,中复悉废之。
廉于居官,代还,不载一物。
通判潭州,御史中丞孙抃荐为监察御史,初不相识也。
或问之,抃曰:“昔人耻为呈身御史,今岂有识面台官耶?”迁殿中侍御史。
弹宰相梁适,仁宗曰:“马遵亦言之矣。
”且问中复曰:“唐自天宝..后治乱分,何也?”中复历引姚、宋、九龄、林甫、国忠用舍以对。
适罢,中复亦通判虔州,未至,复还台。
富弼主李仲昌开六漯河,内臣刘恢密告所断冈与国姓上名同,贾昌朝阴助之,欲以摇弼。
诏中复往治,促行甚急。
中复言:“狱起奸臣,非盛世所宜有。
”驰至,较其名,乃赵征村也,亦无冈势,狱以故得止。
又弹宰相刘沆,沆罢。
改右司谏,同知谏院。
迁御史知杂事、户部..副使,擢天章阁待制,知泽州、瀛州,移河东都转运使,进龙图阁直学士、知江宁府。
邮兵苦巡辖官苛刻,絷而鞭之。
狱具,法不至死,中复以便宜戮首恶,流其余,入奏为令。
历成德军、成都府、永兴军。
河北行青苗法,使者至,将先下州县。
中复檄之曰:“敛散自有期,今先事扰之,何也?”拒不听,且以报。
安抚司韩琦方疏谏青苗,录其语以上。
熙宁并省郡邑,以永康为县,中复言:“永康控威、茂,不可废。
”其后因夷.竟复之。
关内大旱,民多流亡。
中复请加赈恤,执政恶之,遣使往视,谓为不实,削一阶,提举玉隆观。
起知荆南,坐过用公使酒,免。
卒,年六十八。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八十一》,有删改)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父仲举仕李煜/为池阳令/曹彬平江南/仲举尝杀彬/所招使者城陷/彬执之/仲举曰/世禄李氏国/亡而死职也/彬义而不杀B.父仲举仕李煜/为池阳令/曹彬平江南/仲举尝杀彬所招使者/城陷/彬执之/仲举曰/世禄李氏/国亡而死职也/彬义而不杀C.父仲举/仕李煜为池阳令/曹彬平江南/仲举尝杀彬/所招使者城陷/彬执之/仲举曰/世禄李氏国/亡而死/职也/彬义而不杀D.父仲举/仕李煜为池阳令/曹彬平江南/仲举尝杀彬所招使者/城陷/彬执之/仲举曰/世禄李氏/国亡而死/职也/彬义而不杀解析:D 根据句意判断停顿,注意“者”“也”等停顿处。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及第是中国古代科举殿试时中选者之称,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
B.天宝,为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
中国古代的纪年法有多种,采用皇帝年号纪年是其中的一种。
C.户部,是尚书省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土地、户籍、屯田、赋税、财政收支、典章制度等事务。
D.夷,古代对东部各民族的统称,开始只是一种泛称,随着少数民族的崛起, 对华夏的威胁日益严重,就变成了带有歧视性的蔑称。
解析:C “屯田”为工部掌管,“典章制度”为礼部掌管。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中复重视教化,居官清廉。
他在峨眉县为官时,为改变社会风气,废除了当地百姓滥建的祠庙;离任时,没带走峨眉县的任何一样东西。
B.吴中复受人赏识。
御史中丞孙抃虽说跟他素不相识,但仍毫不犹豫地向朝廷荐举他担任监察御史,主要是因为吴中复为官廉洁。
C.吴中复实事求是,坚持原则。
内臣刘恢与朝官贾昌朝一唱一和,诋毁富弼,吴中复受命前往查证,他据实上报,避免了一场以诬陷为发端的冤讼。
D.吴中复体察民情,不畏皇权,在朝廷使者要将青苗法推行到州县时,他认为此举扰民,提出了反对意见,后来这番话被韩琦引入奏章。
解析:B “主要是因为吴中复为官廉洁”没有依据。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狱具,法不至死,中复以便宜戮首恶,流其余,入奏为令。
译文:(2)执政恶之,遣使往视,谓为不实,削一阶,提举玉隆观。
译文:答案:(1)罪案已定,这些人按照法令不至于处死,吴中复根据具体情况杀了首恶,流放了其他人,上书奏请将此作为法令。
(关键点:“狱”“法”“便宜”“流”)(2)执政者憎恨他,派使者去视察,说不符合实情,将他的官职降了一级,让他去做玉隆观的提举。
(关键点:“恶”“视”“实”“阶”)参考译文:吴中复,字仲庶,兴国永兴人。
父亲仲举,为南唐李煜做官,为池阳令。
曹彬平定江南,吴仲举曾经杀死曹彬所招的使者。
城被攻陷,曹彬逮捕了吴仲举,仲举说:“我家世世代代吃李氏的俸禄,国亡我死,这是我的职责。
”曹彬认为他是忠义之士没有杀死他。
吴中复进士及第,主持掌管峨眉县。
边疆百姓滥建祠庙的现象太过兴盛,吴中复全部废除了。
他在官位上清廉,重新被调回朝廷任职时,不载回一件物品。
在潭州做通判,御史中丞孙抃推荐他为监察御史,最初两人不相识。
有人问他,孙抃说:“过去人们以成为自荐求仕的御史为耻,现在我难道要做徇私荐人的御史台长官吗?”吴中复升任殿中侍御史。
弹劾宰相梁适,仁宗说:“马遵也说了这件事。
”并且问吴中复说:“唐朝自天宝后有治世和乱世的区别,这是为什么呢?”吴中复逐个引用姚崇、宋璟、张九龄、李林甫、杨国忠任免的事来回答。
于是梁适被罢免,中复也被派到虔州做通判,但还未到任,就又被召回到御史台。
富弼用李仲昌开凿六漯河,太监刘恢秘密举报工程要挖断的山冈名称与国姓和皇上名字相同,贾昌朝暗中帮助他,想要动摇富弼的地位。
皇上下诏让中复前往查证,催促行程十分着急。
中复说:“冤案(一定)由奸臣兴起,这不是太平盛世应该有的。
”骑马赶到所说的地方,检验此地的名字,是赵征村。
也没有所说的山冈之势,这起案件才得以终止。
又弹劾宰相刘沆,刘沆被罢免。
改任右司谏,同知谏院。
调任御史知杂事、户部副使,升为天章阁待制,担任泽州知州,瀛洲知州,调任河东的都转任使,升任龙图阁直学士、掌管江宁府。
邮兵苦于巡辖官的苛刻,把巡辖官捆起来然后用鞭子抽。
罪案已定(已详尽、结案),这些人按照法令不至于处死,吴中复根据具体情况杀了首恶,流放了其他人,上书奏请将此作为法令。
又依次到成德军、成都府、永兴军任职。
河北实行青苗法,朝廷的使者到达后,想要先将法令推行到州县。
中复发檄文说:“粮食买进卖出自有日期,现在先就此事去扰民,为什么呢?”使者拒不听从,并且将这些都上报了。
安抚司韩琦刚好上奏章劝阻青苗法的实行,将他的话写入奏章呈上。
熙宁年间,要合并省、郡邑,要把永康降格为县,中复说:“永康控制威州、茂州,不可废除。
”后来因为夷患最终恢复。
关内大旱,老百姓大多流离失所。
中复请求增加赈济抚恤百姓,执政者憎恨他,派使者去视察,说不符合实情,将他的官职降了一级,让他去做玉隆观的提举。
起用掌管荆南知府,因为过度使用公使酒被罢免。
后来就去世了,享年六十八岁。
三、语言运用11.农历五月五日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学校准备举办“端午节晚会”。
请你以晚会节目主持人的身份,在下面横线上写一段开场白。
要求:①主题鲜明,语言生动;②80字左右。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晚上好!解析:开场白要有气势,要有吸引力,要有文采。
可以引用屈原诗句,可以简介屈原事迹。
答案:(示例)两千多年来,飘香的端午和不朽的诗人一路相伴走来,屈原那浪漫诗篇、爱国情怀,已经化为民族的文化与精魂。
今晚,让我们用青春的旋律、美妙的舞姿、动人的歌声,欢度民族的传统节日。
(下面请欣赏晚会的精彩节目。
)12.按照要求,把下面的三句话改写成一句话,并保留原有信息(可酌情增减词语)。
《离骚》是我国古代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
屈原是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的作者。
楚国的腐败政治和黑暗势力被《离骚》无情地揭露了出来。
①以“《离骚》”为主语②以“屈原”为主语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按照要求从所给短句中找出一个基本的句子,以它为基础,然后将其余两个句子融入其中,让它们做句子的组成部分,同时也要注意调整语序。
答案:①《离骚》是屈原创作的无情揭露楚国的腐败政治和黑暗势力的我国古代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
②屈原是以无情地揭露楚国的腐败政治和黑暗势力为主题的我国古代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