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语文古典诗歌的教学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教案(1)

《燕歌行并序》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基本掌握诵读本诗的要领,培养学生鉴赏古典诗歌的基本能力。
2.指导学生在诵读中体悟诗歌复杂的情感意蕴,体会高适古体诗的格律化风格。
3.理解边塞戍卒生活的艰辛苦楚,激发对和平稳定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边塞戍卒生活的艰辛苦楚,通过诵读品味诗歌中的复杂情感和高适古体诗的格律化风格。
2.教学难点:体会诗歌中的复杂情感和高适古体诗的格律化风格,激发对和平稳定生活的热爱之情。
背景介绍:高适的边塞诗《燕歌行》产生于一个特定的社会文化场景:盛唐。
盛唐时期经济空前繁荣,堪称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
在那种蓬勃向上、昂扬奋进的时代氛围中,边塞诗如林庚先生所论,“主要的并不在于写战争,而是一种在相对和平的环境下充满着豪迈精神的边防歌”,而《燕歌行》又不全然如此,其主旨一直有讽刺说、赞美说等不同声音,这是教学此诗时必须考虑的特点之一。
《燕歌行》另一个需要重视的特点是它的格律倾向。
入唐以后,随着近体诗的定型和普及,七古(字数七字,也可多少,风格端正浑厚,庄重典雅)领域出现了两种作派:一种是力戒骈偶对仗,刻意使它与近体诗保持距离,李白、杜甫、韩愈都是这么创作的,他们追求的是古体诗的古朴美;还有一种与之相反,有意引近体诗格律入七古,努力形成一种齐整美,高适、王维、白居易是其代表。
本课就是入律古风的一个典型。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一个峰极,有唐一代诗人名家辈出,如果我问谁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或许答案不尽相同,有人喜欢李白的飘逸,有人喜欢杜甫的沉郁。
然而我若问唐代哪位诗人的身份最显达,那恐怕就没什么争论了。
诗人多是在困厄中磨砺好诗,如果抛开李世民那种写诗的皇帝不论的话,做官的诗人中,最飞黄腾达的就要数高适了。
高适官至西川节度使,封渤海县侯。
《旧唐书》评价他说:“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惟适而已。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这是李贺的人生理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是王昌龄的报国宣言,但是理想也好,宣言也罢,总是被残酷的现实“雨打风吹去”。
高考诗词鉴赏教案

【 - 高中作文】【篇一】高考诗词鉴赏教案古代诗歌鉴赏(高二选修)教学目标:1、通过适量的读练析强化学生的对古代诗歌的感性积累和鉴赏的思维能力。
2、强化学生适应各种题型的能力,尤其是主观题。
教学设想:1、抓住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讲析,并进行有效的综合讲析,让学生对古代诗歌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要求学生背诵和欣赏一定量的诗歌作为训练的补充,以免学生只求做题,而忽略了古代诗歌鉴赏其实是一个体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
3、教师在制定教案时心里一定在装着学生,要真正摸清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进度。
必要的时候实施分层教学。
4、本知识点教学大约需要9课时,知识点强化训练解析3课时,综合检测讲练2课时,共约十四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要点:1、此知识点出现的背景分析。
2、鉴赏诗歌中的形象之典例例析一、此知识点出现的背景分析:在2002年高考考试说明中,有三个变化最大的项,古典诗歌鉴赏由客观题变为主观笔试题,增加了试题的难度。
国家考试中心张伟明说:古代诗歌的考察主要包括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的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
所谓初步鉴赏指的是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作概要的赏析,无需引经据典,也不需要拿试卷以外的作品进行比较,只需对作品本身的特点进行鉴赏。
当然,如果诗句用到的典故是我们在课文中学过的,我们应该知道,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在命题是可以是综合要求,也可以就某一方面提出设问,也可能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
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不能有所偏废。
张伟明的说法指明了古典诗歌欣赏的四个方面,综合起来说就是“三鉴赏一评价”,由于这道题是以主观题型出现,难度不太大,而且与以前的客观题型应该存在着一定联系,这个联系应当是题目语言导向性。
就目前所见到的试题而言,具体的题型可分为两种:有话语引导的填空题型和无话题引导的短评题型,也有的是二者结合,题型很不一致,说明我们还处在摸索阶段。
关于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的策略研究

关于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的策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一直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诗歌作为文学的精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对学生的情感、思维和语言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现行的高中语文教学中,诗歌鉴赏教学存在一些问题。
部分学生对诗歌缺乏兴趣,难以产生深刻的审美体验。
诗歌鉴赏内容相对传统,难以激发学生对文学的探究和思考。
诗歌鉴赏教学重视理论知识传授,缺乏实践操作,导致学生在实际应用时难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有必要对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进行深入研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以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兴趣。
通过对诗歌鉴赏教学策略的探讨和实践,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展其文学视野,提高语文素养,促进全面发展。
【研究背景】部分完。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的策略,通过分析现有的教学模式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策略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具体目的包括:一是深入了解诗歌鉴赏教学的重要性和影响,探讨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诗歌;二是分析当前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存在的问题,包括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诗歌理解能力欠缺等方面,为提出改进策略提供有效的依据;三是提出利用多媒体手段、拓展鉴赏内容以及注重实践操作等多方面的策略,以期引领诗歌鉴赏教学的发展方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提升诗歌鉴赏水平。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提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质量提供可行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诗歌鉴赏能力的提升。
【字数200】1.3 意义诗歌作为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之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在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中,通过学习和欣赏不同风格和流派的诗歌作品,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文学素养和人文情怀,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批判思维能力。
研究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的策略,对于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诗歌是一种高度凝练和含蓄的文学形式,通过鉴赏诗歌,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表达能力和文学品味。
浅谈高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

【 文章编号】 2 0 9 5 ~ 3 0 8 9 ( 2 0 1 3 ) 1 1 — 0 0 4 3 — 0 1
出翠竹林外 。密密的荷叶纷纷倒 向两旁, 莲花摇动 , 水波 荡漾 , 原 来是顺 流而下的渔舟正轻盈 地穿过荷花丛 。弄乱 的荷塘 月 色。 划破 了大山的宁静 。诗 中有 画, 画 中有诗 , 好诗好 画 , 相辅 相成 。 给人 以一种 清新 恬淡的 美感 , 自然也就会激发 学生欣 赏 的兴趣 。最后 , 我们 可以引导学生展 开丰富的联 想、 想 象, 对诗 歌 的意境 进行艺术的再创造 。让学生在有所感悟 的基础上 用 散 文化 的语 言表达 出来。 古人 写诗 非常重视 意境 的创 造。 同时 因诗词是 一种高度凝练 的文学样式 ,它往往 以极 简省而形 象 的语 言创 造 出完美的 意境 .表 达 出丰富 的思想 内容和主观情 感 ,这种散 文化的表述使 学生能很 快地进入 到他 自己的创 造 性的描述描 写的情境 中, 也就能准确地把握住全诗的意境 。 ( 二) 把握 考纲 要求 , 归纳解 题技巧 , 规 范答题 , 知 己知彼 方能百战不 殆。 有极 大助益 ,而且 对 于培养 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格健 全有导 我们 帮助 学生学会发 现诗歌的 美。并不代表在 完成诗歌 还 需要 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 。首 引作 用 。所 以 。 我们在教 学 中要积极探 索新的教学 方法 , 激发 鉴 赏试题 时就 一定会得 高分 , 学生对诗的 阅读兴趣 , 提 高他 们的语文综合素质 。 先就要做 到随 时关注考纲 中对诗歌鉴 赏的要 求 。及 时调整 平 但 实际上 . 就我 个人 的 实际教 学经验 来看 , 现在 的 学生对 时学习过程 中的重难点。例如 2 0 1 3的高考诗歌考纲 内容包 古典诗歌很 少有人能发 自内心的喜爱 , 甚至可 以夸 张一点说 , 括: 1 . 鉴 赏古代诗歌 的形 象、 语言和表达技巧。2 . 评价 古代诗歌 有的学生对 它可是深 恶痛绝。原 因就是 自 1 9 9 3 年诗歌鉴 赏在 的思想 内容 和作 者的观 点态度。那么, 平时我们 学. - - j 的时候 就 高考试题 中 出现 以来 , 虽然深受广 大 中学语文教师好评 , 但 由 要 有所侧 重 。其 次, 每一种题 型都 有其特有的规律 , 我们 可以 于考生文化底蕴薄弱 , 诗歌 鉴 赏题的得分率一直偏低 。 尝试摸 索 出试题 的特 点 , 找到试题 的规 律 , 从 而找 到解 决问题 那 么为什 么学生的诗歌得 分率会这 么低 呢?我们在 平时 的技 巧。古诗歌鉴 赏考题 , 我们 大致可以作 以下四大分类 : 形 的教 学终有 该如何做 ,才 能尽 量帮助 学生夺 回诗 歌鉴 赏的主 象类、 意境 类、 语 言鉴 赏类、 表现手 法类等。不 管哪 一类 , 一般 在表述答 案时 。 我们都尽 量采 用总分或 总分总的结构 形 动权 呢?下面我仅就 个人 的一点教 学 实践 , 简单谈谈对 古典诗 来说 。 歌教 学的认识。 式。以“ 表现手 法类” 为例 , 答题步骤要 分为三步 : 准确指 出用 ( 一) 多积累诗词 , 了解古典诗词 的特 点 , 引导 学生发现诗 了何 种手法 : 结合诗 句阐释 为什 么是用 了此种手 法 ; 此手 法有 歌的美 。 欣 赏诗歌 的美。 效地 传达 出诗人 怎么样 的情感。湖北卷 吴融《 华清宫》 李 约《 过 古典诗 词是一 门经典 的语言 艺术 , 它注重 用词 炼句 。 它对 华清宫》 考题① 两首诗描 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 宫。 请指 出二 者 语言 简洁、 准确 和传 神等方 面的要 求 , 可谓近 乎苛刻 。因为古 主要 运用 了哪种相 同的表现手法 。 并作 简要说 明。 ② 两首诗 各 研读 意 象, 理 出诗 典诗词讲 究韵律 . 于是便会 出现 平常 少见的词序和 句式 , 初 学 表 达 了作者什 么样 的思想感情? 细细审读 。 者一 时较难 理解 , 不 能适应 ; 待其 稍稍 适应后 , 有 的也未 必能 歌 的情 感之 后 , 我们 就可 以轻松地作 以下表 述 , 考题① : 两首 深思其 中道理 . 这对学生诗词鉴 赏能力的培养是极 为不利的 。 诗 都应用 了对 比手法( 步骤 一) ; 第一首宫 内宫外对 比 : 宫 内绿 所以, 我 们要尽 量想 办法让 学生感 受诗词 , 了解诗词 。 首先 我 树成 阴 , 温 暖如春 ; 宫外飞血 阴云 , 分外寒 冷。 第二首今 昔对 们可 以采用吟 诵 比赛 的方式 , 让 学生 自主积 累部分诗歌 , 体 悟 比 : 今 朝杂树 丛生 , 宫殿 荒凉 ; 昔 日霓裳 羽衣 , 歌 舞升平 ( 步骤 诗歌 的节奏感与 美感 , 在 学习的过程 中了解诗词 , 在感悟 中 发 二) 。考题② : 第一首诗表达 了 诗人对 无视人 民疾苦 、 沉湎于享 现诗词 的美。其 次我们 可 以在进行教 学时运用现代化 的教 学 乐的统治者 的无情批 判 :第二首诗 则表 达 了诗人对统 治者荒 手段 。 在进行诗歌教 学时配 以相应 的音 乐和 图片, 在合适 的背 淫误 国的讽刺和对 王朝兴衰 的感叹 ( 步骤三 ) 。相 信如果我 们 景音 乐下多读 多诵 , 初步把握诗歌 的感情基调 。例如 《 山居秋 的学生真的 能做 到知 己知彼 ,那 么诗歌鉴 赏难题也就 迎刃而 暝》 中有这 么几 句: “ 明月松 间照 , 清泉石上 流。竹喧 归浣女 , 莲 解 了。 动 下渔舟。” 我 们在 教 学时可以配以这样一幅 画面 : 初秋 的傍 总之 , 在诗 歌鉴 赏教 学 中, 我 们可 以给 学生以准确 、 厚 实 晚。 山雨初 霁, 万物一新 , 树木繁 茂, 空气清新 。 高山寂静 , 宛若 的诗 歌鉴 赏理论知识做铺 垫 .再根据诗歌教 学特点 ,因地 制 这样 学生便会 学有所 世外桃 源。暮 色苍 茫 , 皎洁 的明月升上 了天 空, 银 色的月光透 宜 ,制定 出适合 自己学生的教 学方 法 . 过松树 的虬枝 翠叶 , 星星点 点地洒 落下来。 清清的泉水淙淙地 获 , 学生古典诗歌 的鉴 赏能力一定能够得 到提 高。 流 泻于山石之上 , 在 月光辉映之 下 。 宛若一条 洁 白的绸布 闪闪 参考文献 : 发光 、 随风飘 荡。竹林里传 来一 阵银铃般 的 笑声, 那是一群 勤 f 1 1 孙红 芳《 中学语文古诗词教 学激趣谈》 劳淳朴的 山村姑娘 刚洗完衣服 , 披 着 月光 笑盈 盈地 归来 了。 也 【 2 1 林茂彪《 新课 改下的古诗词教 学策略》 许她们 正为什 么开心 的事儿在 竹林 里嬉 戏追逐着 .笑闹声传 f 3 1 江国建《 浅谈 古诗 词教 学》
高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浅论

’卜 差异 , 这种差异体现在诗歌中, 就标 出了或是浪漫或是沉郁的格 形 象后 面所蕴 含 的作者 思想感 情 。
比如我们 在学 习柳 永 的 名 篇 《 雨 霖铃 》 时, 有 这 样 的一 句话 因此 , 在进行 诗 歌讲 解 时 , 我 往 往 会 引导 学 生 在 课 下 搜 集 关 “ 今 宵酒醒 何处 , 杨柳 岸 , 晓风 残 月 ” | f | , 那 么在 这 样 一 , u 丁 话 中. 主 于诗人生平 的相关信息以及所要讲解古诗的创作背景, 让学生切 要就 是一 些景 物 的描 写 , “ 杨柳” 、 “ 晓风” 、 “ 残月” 这 些 景 物 出现
中图分 类号 : G 6 3 3 文 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5— 6 3 5 1 ( 2 0 1 3 ) 一 0 3— 0 0 1 2— 0 l 师: “ 这 位同学 说 的非 常 好。下 而 我们 一 起 米 仔 细分 析 这 首 通 过这 种课 下 收集资料 的方 法 , 可 以帮助 学 生更 好 的 理 解诗
同时还 要让 学生 掌 握 不 同种 类 诗 歌 的 基 本 鉴赏 技 巧 。根据 笔 者 在 实 际诗歌 教学 的经验 和体 会 , 认 为 对诗 歌 的 阅读 鉴 赏主 要 应该
注意 以下几 点 :
一
二、 掌握古 典诗 歌的 主要意 象
。
在诗 歌 中 , 诗 人的感情 与思 想会通 过一 些 有 代表 性 的 具 体事
中国 自古 以来 就是一 个诗 歌 大 国 , 唐 诗宋 词 是 中华 文 化 的瑰
要 成员 。学 习古 典 诗 歌 。 不 仅 可 以 帮 助 学 生 了解 中 国 的传 统 文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摘要:本文“诗歌鉴赏”是关于“古典诗词曲的鉴赏”。
诗歌以言简意赅的语言、精巧凝练的文字和壮阔深远的意境屹立在中国传统文化之林上,历经千年而依然熠熠生辉。
受到诗歌及其背后所蕴含传统文化的熏陶,学生的心灵能够受到洗涤,语文素养也能够得到全方面的提高。
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可以有效解决诗歌教学中的重难点,保证诗歌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本文简要概述了目前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应对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策略引言:抒情言志、意境深远是诗歌文化的主要特色。
诗歌的体裁固然短小精悍,但一首诗所蕴含的信息量却浩如烟海。
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学生理解诗歌有很多困难,往往不能体会到诗歌真正的价值,对鉴赏诗歌表现出明显的厌烦和抵触情绪。
因此,应针对诗歌鉴赏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需要应用相应的策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障碍、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一、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中遇到的阻碍(一)文学常识薄弱,不能有效获取信息鉴赏诗歌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语文素养。
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语文常识,包括辨别诗歌的格式和平仄韵律、熟知常见作者的生平典故和理解诗歌中特定的意象[1]。
然而,部分高中生的语文常识较为薄弱,在鉴赏诗歌时缺少必要的知识储备,习惯用现代的思想曲解古人意欲表达的内容,导致诗歌鉴赏失分过多。
因此正确理解诗句的基本含义是鉴赏诗歌的首要条件,弄清作者写作的背景是前提,从而避免学生考试因缺少文学常识而导致犯下基础性的错误。
(二)缺少答题技巧,表达不合规范由于试卷版面空间和得分点的限制,学生在进行诗歌鉴赏答题时需要具备清晰的思维逻辑,仔细审清题目的关键词和要求。
思路不明确、不围绕要点组织答案都是缺少答题技巧的表现,学生不能以规范的形式鉴赏诗歌,表达时会错过或漏掉要点,降低了答案的准确率。
(三)教学方法单一,未能传达诗歌美感就诗论诗、题海训练好像能从表面上提升诗歌鉴赏教学的效率,但不能使学生领会到诗歌的精髓,导致割裂学生与作者情感上的联通。
高中古诗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高中古诗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中学语文论文高中古诗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的灵魂,蕴含着极为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其特殊的表现手法﹑丰富多样的精神内涵启迪着历代读者。
高中古诗教学,承担着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培养和提高青年人鉴赏古诗能力的重要使命。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新课标”对高中古诗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仅仅依靠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一、高中古诗教学的现状调查高中学生作为学校的主体,又是教育和管理的对象,他们对目前的高中语文教学现状有何看法?他们对古诗学习的兴趣如何?……就这些问题笔者围绕高中古诗教学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课堂教学、考试与评价四个方面,设计了选择题,随机抽取徐州市三所高中的三个年级中的340名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
(一)学生调查信息①有自己阅读古诗的方法吗?A、有(35%)B、没有(65%)②遇到喜欢的古诗,你会怎样?A、多读几遍(76%)B、当时背诵(17%)C、摘抄下来(7%)③你认为古诗学习的困难是什么?(可多选)A、理解古诗的字词(33%)B、体味古诗的意境(55%)C、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63%)D、对古诗的背诵记忆(28%)E、掌握古诗的艺术手法(89%)④你觉得怎样学习古诗的效果更好?(可多选)A、和同学讨论交流(60%)B、老师提问和点拨(65%)C、自己闭门研究(28%)D、经常与老师探讨(73%)⑤你会主动向老师请教或者和老师讨论吗?A、经常(30%)B、有时有(57%)C、极少有(25%)D、从来没有过(12%)通过问卷调查可知:大部分学生并没有自己阅读古诗的方法,在课堂上只是被动接受。
平时的学习中,即使遇到自己喜欢的古诗,大多数学生也只是多读几遍罢了,能够背诵下来或者摘抄积累的学生很少,这就造成了高中生在古诗积累方面的薄弱。
虽然大部分学生意识到和同学的讨论交流、与老师的探讨可以促进自己的学习,但在实际情况中,能够经常向老师请教或者和老师探讨的学生并不多,甚而有25%的学生极少向老师提问,还有12%的学生从来没有向老师提问或探讨过。
高中语文古典诗歌选修教学策略初探——以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为例

习, 并做小 老师给其 他 同学讲 一讲 , 最后要 求其他 同学对 这
了以往单一 的课程 结构 , 适应 了社会需求 的多样 化 , 使课 程
典诗歌选修课 , 教师可 以突破篇章 的局 限 , 以单元 为单位 , 整 合课文 , 适当提高与延伸 , 进 行专题引导式教学 , 从而达到选
成为学生全 面而有个性发展 的平 台。高 中语文新课标对语文 必修课 和选修课的性质 、 目的和学 习要求 等都做 了简 明而全
的 多样 化 , 使 课 程 成 为 学 生 全 面 而有 个 性 发 展 的平 台。 选 修 课 到 底 怎 么上 , 是 个 见 仁 见 智 的 问 题 。本 文 以 粤 教 版 选 修 一《 唐 诗 宋 词 元 散 曲选 读 》 的教 学 实 践 为 基 础 , 以“ 拓 展与提高” 为 宗 旨, 探 索高 中语 文古 典 诗 歌 选 修 教
索 高中语文古典诗歌选修教学 的有效策略 。
一
方面体 现 了选修 课程 的拓展性 、 多样性 和灵活性 , 让学生 从
不 同层面感受 到了唐诗 的美 ; 一方 面还从教学 目标上 实现 了
从必修到选修 的逐层递进 和深入 , 很好 地完成 了选修教材 与 高考古典诗歌复习的顺利 对接 。
鎏
作模式是 : 我先对《 蝶恋花》 、 《 定风波》 、 《 鹧 鸪天》 和《 青玉 案》
四首 词 进 行 精 讲 , 然 后 另 选 十二 首 词 让 学 生 分 组 自主 合 作 学 不 同; 一 方 面 又 冈为 在 中 国 文学 史 上 , 向来 以 诗 文 为 正 宗 , 戏 曲被 很 多 人 归 为 难 登 大 雅 之 堂 的 “ 俗 文化” 。 以此 为 突 破 口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高中语文古典诗歌的教学
【摘要】崭新的教育形势下,为高中古典诗歌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首先分析了加强古典诗歌教学的现实价值,接着阐述了高中古典诗歌学习的现状,最后提出了加强古典诗歌学习的策略,希望对高中古典诗歌教学产生积极作用,带来一些有益思考。
【关键词】高中古典诗歌价值教学策略组
一、加强高中古典诗歌教学的现实价值
(一)有利于丰富传统的学习模式,发挥人文学科应有的向导作用
古典诗歌作品本身就具备非常浓厚的人文气息。
高中学校注重古典诗歌教学非常有利于打破原有的陈旧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人文情怀,让人文气息带动学生文学素养的变化,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习生活变得更为丰富。
从本质上看,提升学生的古典诗歌教学质量也是高中学校教学过程中落实创新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促使古典诗歌作品关注学生审美意愿
高中生已经具备属于自己的鉴别能力和欣赏能力。
因此,当面对各类古典诗歌作品时,不再是简单的读读看看,不再习惯这种被动式的接受,往往会从审美角度对艺术活动
或作品去品评,去体会古典诗歌作品的优点,或去挖掘作品本身的欠缺,并形成自己的想法或看法,这种行为无非是学生审美意识增强,审美能力提高的具体体现。
(三)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文学修养,适应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新要求
在高中学校重视古典诗歌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的内心和精神发生重大变化,也会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艺术评论技能水平等文学素养,为社会提供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尽量满足现今社会对人才的新需求。
特别是部分学生将来有可能进入文化部门工作,良好浓厚的文学修养显得尤为重要,而古典诗歌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这种需求。
二、古典诗歌教学的现状
(一)主观方面现状
首先,很多高中生认为,没有必要将太多精力放在古典诗歌的学习上,毕竟,生活中还是需要用普通话进行交流沟通。
在这种想法的作用下,连古典诗歌学习都无法正常实现。
其次,古典诗歌语言生涩难懂,不能用现代语言进行简单的替换理解,一些比较专业的知识更是让学生望而生畏,比如虚词、实词、通假字、古今异议等,这些知识点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学生的心理负担,让他们对古典诗词的学习
产生恐惧感,进而演变成厌倦心理。
再次,考试时古典诗词版块分数不高,学生受应试教育影响,不愿用过多时间去阅读背诵更多的诗词,只是将时间用于考试大纲里锁定的内容,这是高中学生的普遍想法和做法。
学生机械地学习古典诗歌,并未真正意识到古典诗歌的意义,未感受到古典诗歌的魅力,势必影响高中古典诗歌教学质量。
(二)客观方面现状
首先,在现今社会里,各种流行文化、快餐文化时时处处充斥着各个领域,导致高中生的阅读空间变大,阅读品味却陡然下降。
现在高中生的学习负担很重,学生一旦拥有了自己的课余时间,就会花费在网络、电视、流行音乐上,而不愿去进行有益的课外阅读,去进行古典诗词探究,无法体会古典诗词的高雅之处。
其次,古典诗歌的选用存在一定问题,无法契合高中生的学习心理。
比如,屈原的《离骚》,是古典诗歌的经典,是浪漫主义的标志。
然而,《离骚》是在距离我们很遥远的年代完成创作的,其句式和内容对于学生来讲还不能完全适应和接受,而且诗歌里面存在较多生僻字,阻碍了学生的理解,此外,诗歌通篇较长,学生更是没有耐性去阅读下去,难免产生排斥心理。
再次,老师教学理念,方法方式单调无味,克制了学
生的学习热情。
很多高中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围绕高考来进行。
在教授古典诗歌时,只对其中的字词句进行讲解,对诗歌没有通篇的鉴赏过程,忽略了古典诗歌本身强烈的人文性,致使教学过程索然无味,丧失了生动性。
三、加强高中古典诗歌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具体了解诗歌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与作家的创作意图
古典诗歌作品是一个时代的反映。
因此,诗歌创造离不开所处的时代背景。
为加强高中生古典诗歌教学质量,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老师应当对学生进行及时的疏导,使他们全面了解诗歌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或作品所反映的时代背景。
这样,各类诗歌作品的深层内涵,也就得以呈现,使学生能够较为准确的把握更为深层的东西,利于文学修养的历练。
比如,杜甫的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出自《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在讲授这篇古典诗歌时,可以从杜甫诗歌的特点说开去,使学生深切懂得当时社会的背景,懂得百姓疾苦,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让古典诗歌贴近生活,给学生以切实感受
高中生都有着自己的经历,每段经历都有着不同的感受。
因此,要学会用诗歌的名句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新课标的人文情怀散布在每个学生的心里。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表现了大诗人李
白十分豁达的人生态度;“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更是“诗圣”杜甫积极进取的心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表达了边塞诗人王昌龄的豪情壮志。
每个学生都怀揣着理想迈入了课堂,那么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态度行为去面对理想,这是他们应当考虑的问题,而这些充满力量的诗句或许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给予他们鼓舞。
(三)从流行音乐中寻找古典诗歌的踪影,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很多时候,流行音乐里都会隐藏着古典诗词的影子,使很多流行歌曲成为经典。
因此,老师在教授古典诗歌工程中,可以联系流行歌曲,让学生发现古典诗歌化成流行歌曲,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歌曲《涛声依旧》就化用了张继的诗歌《枫桥夜泊》,将那种怀旧的情感非常真实的体现在流行歌曲里,使我们懂得珍惜一份真感情;《白云深处》就化用了杜牧的诗歌《山行》,使那份细腻的情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刻画;《烟花三月》化用了李白的诗歌《送孟浩然之广陵》,将朋友之间的那种情谊表现的动人感人,这些都是非常成功的例子,老师若能合理的加以联系点拨,必然能够提升学生古典诗歌的学习兴趣。
四、结语
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
在古代就产生了很多优秀的诗歌作品,等待我们去学习领悟。
从古典诗歌作品里,我们
都可以寻找到自己的影子,感受人生的哲理。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加强高中生古典诗歌学习,是非常必要的举措。
这样,才能契合新课标的新要求,提升高中生的人文情怀,提升他们的审美意识,提升他们的文化底蕴和文学修为。
从而,使古典诗歌成为他们的内心语言,通过学习去净化他们的心灵。
参考文献
[1]刘青.古代诗歌教学误区和诗歌美育[J].基础教育研究.2007(8)
[2]翁珍.浅谈高中语文古代诗歌的教学策略[J].新课程学习(中).2011(8)
[3]黄贵菊.高中语文中的古代诗歌教学之我见[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