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的方法

合集下载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3单元第1课《将进酒》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3单元第1课《将进酒》教学设计

《将进酒》教学设计教案主备人:刘文灿一、教学目标:本课为人教版选修第三单元赏析示例,是一篇以劝酒为主要内容来抒发人生际遇情感的诗歌。

该课主要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在学习第一、二单元诗歌的基础上,学会抓住意象,结合背景,把握作者“酒是引子,愁是血液,狂是脊梁。

”的写法。

为此,特设定以下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

2.了解和把握古代诗人借助意象述志达情的主要文脉,以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3.继续培养学生于诵读中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和鉴赏水平。

教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把握李白“怀才不遇又渴望用世的矛盾复杂的情感”。

二、预习导学(一)知识梳理1.作者及背景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二十五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生活,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应山。

直到天宝元年(742),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两年半,就赐金放还而去,然后飘荡四方的漫游生活。

李白和杜甫并称“李杜”。

他的诗歌总体风格清新俊逸,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2.解题“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

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将,读qiāng,“请”“愿”的意思。

我们以前也学过此种用法,例如:《氓》中的“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二)读准下列字音将(qiāng):愿,请岑夫子:指岑(cén)勋。

馔(zhuàn)玉:美好的食物恣(zì):放纵,无拘无束。

谑(xuè):玩笑沽(gū):通“酤”,买或卖,这里指买。

(三)走进文本,抓情感,理脉络。

本文以酒为内容,描写了“悲-欢-愤激-狂放”的情感变化;又以愁为线索,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鉴赏古诗词可以增加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下面我将介绍几种适合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方
法。

1. 朗读与赏析:老师可以首先选取一些经典的古诗词,朗读给学生听。

然后对诗词
的内容进行解读和赏析,引导学生理解诗词的意境和艺术特点。

通过朗读和赏析,可以增
加诗词的美感和韵味,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3. 对比与比较:选取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古诗词进行对比和比较。

通过对比和比较,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艺术特点和时代背景,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
能力。

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辨析能力。

4. 观察与描写:选取一些描写山水、花鸟等自然景观的古诗词,让学生观察并进行
描写。

学生可以亲自到户外观察自然景观,然后根据观察结果进行描写。

通过观察与描写,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意象和寓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5. 课文朗诵与背诵:选择一些经典的古诗词课文,让学生进行朗诵和背诵。

通过朗
诵和背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古诗词的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
记忆能力。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需要通过多种形式和方法来进行,既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和文学素养,又要注重学生的实践和创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
词的魅力。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8篇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8篇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8篇第1篇示例: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古诗词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中生而言,学习古诗词不仅可以提高语文素养,更可以培养情感、审美和语感。

古诗词的鉴赏并不容易,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学功底和积累。

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内涵,成为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激发学生兴趣在进行古诗词鉴赏教学之前,首要的任务是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鼓励学生多读古诗词作品,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思想和感情,培养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和向往。

通过课堂讲解、范例赏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魅力,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学的瑰宝,其语言精炼、意蕴深刻,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准确理解和鉴赏。

在教学中,可以设置词语解释、语言运用、句式仿写等环节,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诗词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三、注重情感认知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学的精髓,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体验和人生哲理。

在鉴赏古诗词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感悟情感、体验情感、表达情感的方式,感受诗人的内心世界,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进而增强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情感觉悟。

四、多维度解读古诗词鉴赏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学生从多个维度进行解读和理解。

除了注重语言表达和情感认知外,还要关注古诗词背后的历史文化、哲学思想和审美意义。

教师可以结合课堂讲解、多媒体展示、现场体验等形式,引导学生在多维度上理解古诗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的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注重情感认知和多维度解读。

只有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内涵,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才能真正实现语文教育的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中生。

高中语文古代诗词教学问题及对策

高中语文古代诗词教学问题及对策

高中语文古代诗词教学问题及对策古代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高中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在古代诗词教学中,教师们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让学生掌握古代诗词的基本技能,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代诗词的内涵等等。

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希望能够帮助教师们更好地开展古代诗词教学工作。

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古代诗词的语言古奥难懂,很多学生对古代诗词没有太大的兴趣,觉得它们与自己的生活脱离太远。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古代诗词的兴趣就成为了教师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教师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创设情境,增加趣味性。

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讲历史背景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古代诗词的创作背景和意境,从而增加学生对古代诗词的好奇心和兴趣。

2. 利用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内容。

教师可以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展示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增加对古代诗词的兴趣。

3. 引导学生参与诗词创作。

让学生亲身体验古代诗词的魅力,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古体诗歌创作活动,或者让学生用现代的语言表达古代诗词的意境,从而增强学生对古代诗词的兴趣和理解。

二、学生诗词鉴赏能力不足的问题古代诗词的鉴赏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文学常识和修养素养,然而很多学生在这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短板,导致他们无法真正领略古代诗词的魅力。

针对这一问题,教师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对策:1. 加强语言基础训练。

古代诗词的语言古奥难懂,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才能准确理解古代诗词的内涵。

教师可以通过词语的解释、句式的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加强语言基础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增加文学常识的教学内容。

古代诗词的鉴赏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学常识,如历史、文学史、传统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古代诗词的历史背景、作者的生平、创作时的社会环境等内容,增加学生的文学常识,提高学生对古代诗词的鉴赏能力。

高中语文古诗词有效教学方法

高中语文古诗词有效教学方法

高中语文古诗词有效教学方法【摘要】高中语文古诗词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的魅力。

本文从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利用教辅资料、激发学生兴趣、运用现代科技和注重背景知识等方面展开讨论。

通过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情。

古诗词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情感、思想和审美情趣的培养过程。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方法的灵活运用,引导学生从古诗词中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让古诗词之美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通过不断努力和创新,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将会逐渐走向完善,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古诗词,高中语文,教学方法,教辅资料,学生兴趣,现代科技,背景知识,创新,理解,欣赏能力,传统文化,热情1. 引言1.1 高中语文古诗词有效教学方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一直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如何有效地教授古诗词成为了语文教师们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古诗词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增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在高中阶段,学生们的认知程度已经相对成熟,他们能够更深入地去理解古诗词所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解读古诗词背后的文化内涵。

教师们还需要利用各种教辅资料,如古诗词辞典、注释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古诗词的含义。

除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们还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提高古诗词教学的效果。

可以通过诗词朗诵比赛、古诗词研究小组等活动,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运用现代科技如多媒体教学、在线资源等,也可以有效提升古诗词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高中语文古诗词的有效教学方法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以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情。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的鉴赏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古诗词的鉴赏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和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关于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的内容。

一、选取经典诗词进行教学在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中,首先要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古诗词进行教学。

这些古诗词既要有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又要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趣味,同时也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

比如《庐山谣》、《将进酒》等经典诗词都是非常适合高中生进行鉴赏教学的经典之作。

这些诗词可以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受到古人的风采和智慧,也可以启发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

二、结合历史故事进行解读古诗词的鉴赏教学不能脱离历史背景进行解读。

因为许多古诗词都是在某种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他们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教学中,可以结合一些历史故事或者历史事件与古诗词进行解读,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含义和艺术特点,同时也能够增进学生对历史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比如在教学《庐山谣》时,可以结合李白的传奇故事进行解读,让学生了解李白的人生境遇和创作背景,以此来理解《庐山谣》对自然和生活的赞美之情。

三、注重诗词的音韵和意境古诗词的音韵和意境是其独特魅力之一,也是教学中需要重点强调的部分。

在鉴赏教学中,可以通过分析古诗词的音韵结构、韵脚格律、节奏脉络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也可以借助一些声、相、意、形的技巧来引导学生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比如在教学《静夜思》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感受诗词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样的音韵美和意境美来领略诗人的清幽之情和淡泊之趣。

四、提倡多角度的解读和理解古诗词的鉴赏教学应该提倡多角度的解读和理解。

古诗词是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它所包含的内容和意义往往不止一种,而且不同的学生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体验。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古诗词是我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艺术性和思想性,对于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发展文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介绍几种适合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方法。

一、扩大学生对古代文化的了解在进行古诗词鉴赏教学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扩大学生对古代文化的了解。

可以邀请专家学者给学生讲解古代文化和古代文学的背景知识,介绍古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感受力和想象力古诗词的语言表达和意境描绘常常抽象而含蓄,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感受力和想象力才能真正理解。

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展示一些自然景观、艺术作品等来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

还可以通过让学生编写类似的古诗词或者画出对应的画作来锻炼学生的想象力。

三、注重语文素养的培养古诗词的语言特点和艺术手法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较高。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经典的古诗词进行解读,分析其中的修辞手法、意象的运用等,帮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语言特点,并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鉴赏。

四、注重鉴赏方法的培养学生需要逐步培养对古诗词进行鉴赏的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审视诗词的整体结构、内容表达,欣赏诗词的意境和情感表达,体会诗人的情感态度等方面来进行鉴赏。

教师还可以通过对一些优秀的古诗词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学会运用鉴赏方法进行诗词欣赏。

五、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联动古诗词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与其他学科的联动,可以更好地进行古诗词鉴赏教学。

在地理课上讲解一些与古诗词相关的地理景观;在历史课上讲解古诗词在历史背景下的创作和影响;在美术课上学习古代画作中的意象等。

而这些知识的交织和联动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层次,促进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鉴赏古诗词。

通过以上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素质。

通过与其他学科的联动,也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同时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增强学科之间的联系性。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古诗词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传统和文化内涵。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鉴赏是重要的一环,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

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成为了语文教师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下面我们将就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一、注重古诗词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在进行古诗词鉴赏教学时,首先要注重古诗词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让学生了解古诗词所处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生平经历以及创作背景等。

通过了解古诗词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深刻内涵和情感表达,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感情投入和审美体验。

二、注重古诗词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如对偶、借景抒情、象征手法等。

在古诗词鉴赏教学中,要注重对古诗词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的解读,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古诗词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加深学生对古诗词诗意的领悟和理解。

三、注重古诗词的情感体验和情感交流古诗词作为文学的精品,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如爱国情怀、豪情壮志、离别伤怀等。

在古诗词鉴赏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体验古诗词中蕴含的情感,让学生通过朗诵、演讲、表演等形式,去感受古诗词所传达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情感共鸣和情感交流。

四、注重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设计在进行古诗词鉴赏教学时,要注重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设计,如讲解分析、诗词鉴赏、唱和演讲、创作赏析等。

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水平,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感情投入和审美体验。

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在进行古诗词鉴赏教学时,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让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比较、理解等方式,自主探索古诗词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是一个综合性的课程设计,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创新,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高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的方法
诗歌是文学之母,诗歌鉴赏是文学鉴赏的最高形式。
诗歌虽然没有戏剧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没有小说曲折生动
的情节,没有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但诗歌有它本身简洁凝
练、生动形象、易于感受等特色,再加上“每个青年都是潜
在的诗人”( 著名诗人叶延滨语),这使诗歌欣赏在中小学
教育教学中不仅有了可能,而且由于学识阅历文化传统等因
素的综合影响,诗歌阅读欣赏甚至是培养中小学生文学趣味
和文学素养的最佳媒介之一。

中国作为诗歌的国度,有许多关于读诗的宝贵经验,比
如“知人论世”“披文入情”“涵咏滋味”等等。许多鉴赏专
家提出学习诗歌要多读,要去涵咏,去感悟、去思索,这固
然是正确的态度和基本的方法,可是对只有十几岁的中学生
来说却是异常艰难的事。就算是已经成年的人要通过读来涵
咏、感悟、思索诗歌,理解诗歌也是有相当难度的。有鉴于
诗歌理解的难度与学生生活经验、思维水平的现状的冲突,
在多年的教学中,我大胆创新,努力探索,尝试从诗歌语言
的特点出发,从诗歌表意的常识出发,从诗歌的表达技巧出
发,从诗歌作为文学体裁的特点出发,教给学生一些与自身
生活、思维深度关系不密切的理解诗歌的方法,以此来弥补
学生生活和思维上的不足,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把我的一
些做法和体会整理一下,抛砖引玉,以期方家指正。
一、 从诗歌词句特点入手,理解诗家语
诗歌语言的特点涉及到语言风格、遣词造句、语体色彩
等,诗贵含蓄,诗歌语言往往具有暗示性、跳跃性、多义性、
隐喻性等特点;其次,诗歌语言要形象、准确、凝练、简洁,
所以分析诗歌语言应特别注意古诗的“炼字”,达到几字乃
至一字传神的精妙境界。当然学生只知道这些抽象的概念,
对鉴赏诗歌来说是茫然而无用的。我们应该要教给学生实实
在在的理解诗歌语言的方法,所以我选择教会他们理解诗歌
语言最基本的词句知识。
古代诗歌是说文言文的古代人写的,所以它包含古代文
言词句的各种常用和特殊的用法,比如常用用法中文言以单
音为主,现代汉语则以双音为主;特殊用法则有:词类活用、
意动用法、倒装句式、互文见义等。上课时如果我们能够结
合诗文例句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这些语言现象,在读诗时他们
就会注意这些常用与特殊的用法,从而更好的理解诗歌语
言。比如,词类活用: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按照常理理解诗歌语言和理解文言古文一样是用直译的方
式----单音双解法,可是在这个诗句中如果我们用直意的方式
翻译,就会发现它不符合语法规范:晓是早上,镜是镜子,
那么整句话就成了:早上镜子只是因为鬓发改变而发愁,显
然是不合逻辑的;再者早上是时间名词,在句中应该做时间
状语,由此可以推断出镜在此应该活用作动词了,也就是应
该翻译成:照镜子。再如,倒装句式,对于古典诗歌诗句的
倒置,清人洪亮吉说:“诗家例用倒句法,方觉奇峭生动”。
有句诗: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如果我们按常
规的翻译方法就没办法理解,可是我们如果进行一些调整:
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再按直译的方法翻译就
会准确的理解诗意了。碧梧:梧桐。地面上可见鹦鹉啄剩的
米粒,梧桐上可见栖息的凤凰。形容当时长安物产的丰盛,
景物的美丽。当然,诗歌中常见的互文见义也是要在教学中
加以指出和强调的,常见的诗句有: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
长征人未还。不能翻译成: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
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因为这里用了互文的手法,
因而不知道互文,就会犯理解不准确的毛病。
诗句难解也就在这些地方,如果教师教学时能努力让学
生较好的掌握这些词句知识,通过长期的学习实践,词义、
句意的解析能力就会提高,在诗歌的阅读理解上就具有了起
码的语言理解的常识能力。
二、 从诗歌创“意”常识入手,领会意象深意
孔子说:“立象以尽意。”这里的象,即形象,是形式,
意是内容。造一个象,立一个意,这便是诗。只有了解了形
象,才会领会诗的主旨。形象分人物形象,自然形象。鉴赏
意象,通常从形象的色彩、指向、强度、虚实、动静等角度
进行分析,通过这些分析,归纳出形象的特征,进而理解诗
人寄予在形象中的思想情感,这些思想感情与客观形象结合
在一起,也就是诗人创作的包含诗人独特情感体验的意象。
从这些诗歌创“意”的常识入手,有助于学生深入领会诗歌
意象的深层含义。形象特征的不完备性是诗歌形象的主要特
征。小说和散文形象可以描写的十分完备和细致。由于篇幅
的限制,诗歌描写事物总是表现它的某些重要的特征。这就
要求我们要教会学生能从诗歌形象中归纳出它的主要特征,
通过想象、补充,深入、全面地理解形象。比如王安石的《江
上》: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底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作者就是通过选取远景:天空阴云半合半开,底垂的暮
云带着雨意,沉重、缓慢地移动着。赋予这幅秋江暮云图,
朦胧悠远而闲静的特征,加上起伏绵延的青山尽头,隐约而
现地点点云帆,给人以幽远淡雅的感觉,创造出空明幽远的
意境。教学时就应教会学生通过理解作者描写的各类景物的
共同特点,综合出作者选取远景,突出景物特征的表现意境
的思路,从而教会他们通过归纳意象特点理解出作者蕴涵在
形象中的情感。当然,形象创作的动静结合,是诗歌开拓诗
境,传达感情的一种常用方法,是诗的意象构成情趣的一种
手段。学生对诗人用动静结合创作形象的方法,理解较浅,
不知道或难以理解诗人利用动静结合创造形象的意图与内
涵,如果我们告诉了学生,让他们知道动静结合是诗人形象
创作时有意而为之,学生就会格外注意,并建立起从动静结
合的角度分析理解形象的思维。例如:星垂平野阔,月涌大
江流。上句写静景,下句写动景,形成了雄浑开阔的意境。
而形象创作的虚实结合,是诗歌形象思维的起码要求,诗讲
究模糊性,朦胧性,不能太实,太实很难给人留下想象的余
地;不能太虚,水中之月,镜中之花,让人摸不着边际,见
不着真意。因此诗的意象构成,应该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虚实相生。这样也使诗的结构更紧凑,形象更鲜明,容量更
大。
我在教学时应抓住诗歌形象创造的这些其本常识,教学
生从这些方面解读诗歌形象,学生在读诗时就能打开思路,
并知其所以然了。
三、 从诗歌表达技巧入手,理解表情方法
诗歌表达技巧包括的内容很多,我们要教会学生的分析
角度应该是:行文构思、修辞特点、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风格流派等。关于修辞手法,诗词常用的有:比喻、拟人、
夸张、对比、对仗、设问、反问、反复、互文等。学生常见
的毛病是分辨不清或不能从诗句中发掘这些修辞手法并分
析。因此我们首先应该教给他们基本的修辞知识,进而结合
诗句分析,让学生学会在没有人指导的情况下也能较好的辨
别并结合诗句分析各种修辞的作用和表达效果。例如:刘禹
锡《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诗的后两句在形容洞庭湖景色时运用了暗喻的修辞手
法,学生可能知道是比喻,可不一定知道是暗喻,这时我们
就要从暗喻的特点启发学生:暗喻是只出现喻体,本体与喻
词是不出现的,很显然,白银盘,青螺是用来比喻洞庭湖景
色的,到底它们的本体是什么呢?它们之间的相同点是什么
呢?学生通过教师的启发和理解思考,就能清楚的认识到暗
喻的特点和妙处:白银盘的本体是皎皎月辉下的洞庭湖水,
突出其澄澈空明的特点;青螺的本体则是皓月银辉之下愈显
青翠的洞庭山。可以看出本处的比喻恰当,色调淡雅,银盘
子与青螺互相映衬,相得益彰。诗人笔下秋月光华之中的洞
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妙绝伦的工艺美术作品。
至于其他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风格流派在许多作品
中可见,在此不再累述了。
总之,教师能从诗歌语言入手,从诗歌创“意”常识入
手,从诗歌表达技巧入手,教给学生把握诗歌意象和形象,
读懂诗歌思想内容,体会诗人想要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就
能建立起学生理解古代诗歌的起码的认知框架,读一般的古
诗应该是没有什么障碍了,生活经历地限制也就少了。学生
的理解能力也可能达到实际学习年龄,顺利解读古代诗歌。
参考文献
[1]《唐诗鉴赏辞典》
[2]《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