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科学《探索宇宙》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4.探索宇宙》优秀说课稿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4.探索宇宙》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探索宇宙》是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的一课。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宇宙的基本知识,包括宇宙的起源、组成和结构。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引导学生探索宇宙的奥秘,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和观察能力,他们对宇宙有一定的认知,但还不够系统和完善。
在学习本节课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进一步深化对宇宙的认识和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宇宙的起源、组成和结构,认识恒星、行星等基本天体。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宇宙的起源、组成和结构,恒星、行星等基本天体的特点。
2.难点: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恒星、行星等基本天体的形成和演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讲授法、实践活动法。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天文望远镜、模型、图片、图表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宇宙星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宇宙,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讲解:讲解宇宙的起源、组成和结构,恒星、行星等基本天体的特点。
3.观察:引导学生观察天文望远镜中的天体,加深对恒星、行星等基本天体的认识。
4.讨论:分组讨论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5.实践活动:制作宇宙模型,展示自己对宇宙的理解和认识。
6.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宇宙的奥秘和科学的价值。
七. 说板书设计宇宙起源、组成、结构恒星、行星、基本天体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和思考深度。
2.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制作的宇宙模型,考察学生的理解和创新能力。
3.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探索宇宙》知识点及单元测试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及单元测试第四单元探索宇宙1、登月之旅1、太阳落山后,月亮就是天空中最明亮的天体了。
“今月照古人”,从古时候起,美丽的月亮就引起了人们无限的遐想,你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吗?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俐略利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月球,看到了月球表面众多的环形山,高地,和“月海”。
2、300多年来,科学家一直认为环形山是由于火山喷发所形成的,直到大约50年前,科学家们提出了新的结论:这些环形山是由于来自宇宙的流星和陨石撞击而形成的。
(撞击说)这是地球上的由流星撞击而成的陨石坑,月球上的陨石坑也就是这样形成的。
3、实验名称:环形山的形成。
(一)从不同高度往沙盘里丢下大小相同的石子。
问题:从不同高度往沙盘里丢下大小相同的石子时,撞击坑有什么变化?假设:从较低的地方往下扔石子的时候,形成的撞击坑较浅,从较高的地方往下扔石子时,形成的撞击坑较深。
实验设计:1、准备实验器材:大小相同的石子,沙子、盘子2、在一个盘子里铺上约3厘米厚的细沙。
3、从不同高度往沙盘里丢下一些大小相同的石子。
实验记录:略结论:从不同高处丢下大小相同的石子时,高度越高,撞击坑越深,反之越浅。
(即:流星、陨石的撞击速度越快,撞击坑越深)(二)从相同高度往沙盘里丢下大小不同的石子。
问题:从相同高度往沙盘里丢下大小不同的石子时,撞击坑有什么变化?假设:从相同高度丢下大小不同的石子时,撞击坑的大小不同。
实验设计:1、准备实验器材:大小相同的石子,沙子、盘子2、在一个盘子里铺上约3厘米厚的细沙。
3、从同一高度往沙盘里丢下一些大小不同的石子。
实验记录:略结论:从相同高度往沙盘里丢下大小不同的石子时,石子大的撞击坑大,石子小的撞击坑小。
(即:撞击坑的大小与流星陨石的大小有关)(以下为课本上的方法)实验名称:环形山的形成。
实验材料:盘子,大小不一的石子,沙子。
实验方法:①在一个盘子里铺上约3厘米厚的细沙。
②从不同的高度往沙盘里丢下一些相同大小的石子。
《探索宇宙》2024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甚至以牺牲航天员的生命为代价去 探索宇宙,你认为是否值得?
苏联航天员加加林是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人。 不幸的是,他在之后的一次飞行训练中牺牲了。
1986年,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 发生爆炸,航天员全部遇难。
已有两个空间探测器正在飞离太阳系,其中一个载着人类的照片和 地图,你能读懂它的含义吗?
假如有外星人存在,你 认为要不要把地球的信息主 动发送给他们?
谢谢 大家
查阅资料,了解中国的航天之旅。
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我 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 发射升空,21时50分传回了《东 方红》乐曲。
“天宫”1号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 行器和空间实验室。
杨利伟是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 航天员。
看图,说说我国的“嫦娥工程”飞行器是怎样到达月球的。
简单来说就是;火箭起飞——助推 分离——冲出大气层——器箭分离—— 展开太阳翼——进入月球轨道——收起 太阳翼开始着陆——着陆完成。
2024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
14.探索宇宙
四
单
元
从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升空起, 人类已经向太空发射了多种航天器, 它们承载着人类对太空的无限梦想, 去探索更加遥远的宇宙空间。
载人航天器
载人飞船”号
“新视野”号
“旅行者”1号
登录器
“好奇”号火星漫游车
“玉兔”2号月球车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4.4_探索宇宙》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4.4_探索宇宙》苏教版一. 教材分析《4.4_探索宇宙》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包括宇宙的组成、恒星、行星等。
通过学习,让学生对宇宙有更直观的认识,激发他们对宇宙探索的兴趣。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宇宙的相关概念。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宇宙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具体的知识点和探索方法上,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包括宇宙的组成、恒星、行星等。
2.培养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和热情。
3.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宇宙的组成和恒星、行星等的天体特点。
2.探索宇宙的方法和过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实例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宇宙的相关知识。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图片和实例:准备与宇宙相关的图片和实例,用于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2.教学视频:准备宇宙探索的相关视频,用于呈现和讲解。
3.实验器材:准备星座卡片等实验器材,用于实践操作环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对宇宙产生兴趣,并提出本节课的主题:“探索宇宙”。
2.呈现(10分钟)播放宇宙探索的相关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
在观看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由哪些部分组成?恒星和行星有什么特点?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发星座卡片,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了解星座的特点。
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分析星座的形成和特点。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宇宙探索的意义是什么?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此外,还可以让学生举例说明宇宙探索的成果。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4.4_探索宇宙》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4.4_探索宇宙》苏教版一. 教材分析《4.4 探索宇宙》这一课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一部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宇宙的基本知识,包括宇宙的组成、恒星的产生和演化、以及人类对宇宙的探索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对宇宙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他们对宇宙有一定的了解和兴趣。
但同时,学生对于宇宙的概念和知识还存在很多疑惑和不理解的地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学习。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掌握恒星的产生和演化,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社会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宇宙的组成、恒星的产生和演化、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2.教学难点:恒星演化的过程、人类探索宇宙的技术和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结合板书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宇宙的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宇宙星空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奥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活动1:宇宙的组成。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宇宙的组成部分,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宇宙的层次结构和基本知识。
3.探究活动2:恒星的产生和演化。
学生观察恒星的生命周期图,分析恒星的演化过程,教师讲解恒星演化的原因和特点。
4.探究活动3: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学生分组研究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和现状,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探索宇宙的意义和挑战。
5.总结与反思: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总结,强调宇宙知识的重要性和继续探索的意义。
2023秋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4.探索宇宙(表格教案)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布置以下课后作业:
1. 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宇宙基本概念,绘制一幅宇宙示意图,包括恒星、行星、星系等天体,并简要描述它们的特点。
2. 结合教材中的案例分析,撰写一篇关于宇宙探索成果的小短文。可以选取人类登陆月球、探测火星等历史事件,介绍其意义和影响。
3. 针对本节课的天体运动规律,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可以选择地球自转或公转的模拟实验,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天体运动的理解。
3. 组织一些与宇宙探索相关的活动,如科普讲座、宇宙探索知识竞赛等。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并促进他们的学习动力。
4. 鼓励学生参与科学俱乐部或科学小组,与其他对宇宙探索感兴趣的同学一起进行交流和学习。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5. 引导学生关注宇宙探索的最新进展和新闻,如航天器的发射、探测器的研究成果等。这样可以保持学生对宇宙探索的热情,并让他们及时了解最新的科学知识。
- 在点评作业时,我会强调学生的优点和进步,鼓励他们继续保持努力。同时,我也会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供具体的改进建议。
- 除了书面作业,我还会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提问、讨论、实验操作等。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我可以了解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努力程度,并及时给予鼓励和反馈。
3. 综合评价:综合课堂评价和作业评价,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了解他们在本节课的学习情况。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宇宙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宇宙探索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探索宇宙》

算一算:1光年等于多少米?
1光年= 9 460 800 000 000 000米 = 94608亿千米
光年是长度的单位。 银河系的直径约为10万光年
不规则星系
星云的气体 和尘埃紧缩
红外星 燃料消耗殆尽,膨胀 红巨星
国际空间站和航天飞机
科学试验卫星
先驱者10号太空探测器
行星探测器
神州5号飞船
难忘的太空人
为我 升国 空明 而朝 牺人 牲万 的户 第是 一人 人类
难忘的太空人
的世
苏界
联上
宇第
航一
员位
-
加 加 林
进 入 宇 宙
空
间
难忘的太空人
员中
-
杨 利 伟
国 第 一 位
进
入
太
空
的
宇
航
“伽利略”号探测器
环绕火星飞行的“2001火星奥德赛”探测
神州五号升空
神州五号升空
神州五号宇航员
神州六号
神州六号宇航员
神州七号
难忘的太空人
第一位登上月球 的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左)
难忘的太空人
中国神舟6 号宇航员费俊龙和 聂海胜
难忘的太空人
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上 牺牲的太空英雄
哈勃拍摄的最好火星图片
马头星云
沙漏星云
猫眼星云
天空中的宝石
惊恐的双眼
远美 镜国
的 “ 钱 德 拉 ” 射 线 空 间 望
X
天文望远镜观察到的天体
天文望远镜观察到的仙女座星系
射电望远镜观察到的超新星爆炸
射电望远镜观察到的星云图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4.探索宇宙》优质说课稿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4.探索宇宙》优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探索宇宙》这一课是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的重要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宇宙的基本知识,包括宇宙的起源、组成和结构。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对宇宙有更全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宇宙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他们对宇宙的深入了解还不够,对宇宙的起源、组成和结构等概念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逐步建立对宇宙的系统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宇宙的起源、组成和结构,掌握一些基本的宇宙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宇宙的起源、组成和结构。
2.难点:对宇宙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观察、讨论、讲授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模型、图片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宇宙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起源和组成,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解:讲解宇宙的起源、组成和结构,让学生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
3.观察:让学生观察宇宙模型,加深对宇宙结构的理解。
4.讨论:分组讨论宇宙的起源和组成,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科学思维。
5.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宇宙的基本概念。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起源:大爆炸•组成:恒星、行星、星系•结构:太阳系、银河系、宇宙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单元测试成绩。
通过这些评价,可以了解学生对宇宙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九. 说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解题思路,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勃拍摄的最好火星图片
马头星云
沙漏星云
猫眼星云
天空中的宝石
惊恐的双眼
。
想火 冲箭 出的 地出 球现 ,, 飞终 向于 宇实 宙现 的了 梦人 想们
•
中 国 古 代 火 箭 模 型
枚 现年 代美 火国 箭第 一
1926
长 征 二 号 火 箭
逐 级 升加 空速 图多 解级 火 箭
航天器将人们带进崭新的航天时代, 探索更加遥远的宇宙深处。
肉眼
地月系 太阳系
地球 月球
银河系
其他行星系
宇 宙
河外星系
其他恒星系
花费大量的人力、物 力和财力,甚至以牺牲宇 航员的生命为代价去探索 宇宙的奥秘,你认为是否 值得?
离开地球有多难?
冲出地球最大的困难是无法摆脱地球 引力的束缚。地球就像一个巨大的磁 铁,牢牢地抓住地表的各种物体。当 运载火箭的速度达到7.9千米/秒时,他 就能挣脱地球的引力围绕地球运转。
“勘测者”月球探 测器
“麦哲伦”号金星探测 器。(1989)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973年发射的“水 手”10号探测器
“旅行者”号探测飞 飞越各大行星的“旅行者” 船 号
神州5号飞船
难忘的太空人
为我 升国 空明 而朝 牺人 牲万 的户 第是 一人 人类
难忘的太空人
的世 苏界 联上 宇第 航一 员位 进 加 入 加 宇 林 宙 空 间 -
浩瀚的宇宙是什么样子的? • 人类与生俱来的好奇心驱使着人 们不断地去探索宇宙的奥秘。 • 你认为探索太空的困难是什么?
•
• 起初,我们只能用肉眼来观察太空。
• 后来,望远镜的出现让我们能看得更远。
伽利略亲手制作的世 界上第一架天文望远镜
伽利略望远镜观察到的天体
光学望远镜
•大型天文望远镜
天文望远镜观察到的天体
天文望远镜观察到的仙女座星系
射电望远镜
专门接收天体发出的无线电波
中国最大的射电望远镜
射电望远镜观察到的超新星爆炸
射电望远镜观察到的星云图
哈勃太空望远镜
“哈勃”望远镜是有史以来最大、最精 确的天文望远镜。它上面的广角行星照 相机可拍摄上百个恒星的照片,其清晰 度是地面天文望远镜的10倍以上,1. 6万公里以外的一只萤火虫都难逃它的 “法眼”。它创造了一个个太空观测奇 迹,包括发现黑洞存在的证据,探测到 恒星和星系的早期形成过程,观测到迄 今为止人类已发现的最遥远、距离地球 130亿光年的古老星系。
夸父执杖逐日
在遥远的北方,生活着一个叫夸父的巨人。在冰天雪地的 北方,冬季的夜晚寒冷而漫长。一天晚上,夸父被冻得睡 不着觉,他突发奇想:要是可以追上太阳,让太阳在人间 多停留一段时间,那么人间就暖和多了。为了这个想法, 他兴奋得一夜未眠。 第二天,太阳刚从东方发出第一缕光芒,夸父就迈开 大步向着太阳升起的地方飞奔而去。可是,太阳跑得太快 了。才一转眼,它已经跃上了枝头;又一转眼,它已经跳 上了泰山;再一转眼,它已经挂在了半空。夸父没有被困 难吓跑,他镇定地擦了擦额头的汗,甩开大步,追着太阳 一路奔跑,辽阔的大地上留下了他追逐的脚印。近了,近 了,更近了,只要再前进几步,就可以把太阳抱在怀里; 近了,近了,更近了,太阳发出的火焰(flame)越来越热, 几乎要把夸父身体内唯一的一点水分烤干。
盘古开天
话说最早的天地本是合在一起的,宇宙本是一团混沌。在 这片混沌中沉睡着一个人,他的名字叫做盘古。他的身边 放着一把样子古怪的斧头。直到有一天盘古忽然醒来,但 是觉得自己所在的空间是那么的压抑,于是拿起身旁的斧 头对着周围的空间一气乱挥,也不知道挥了多久,反正是 把天和地给明确的划分出来了。但是天与地分开没多久就 又开始慢慢合拢,盘古就用自己的身体来支撑着天与地, 就这样支撑了很久很久,天与地的位置已经被固定住了, 但是伟大的盘古却因疲劳过度,累死了。他死后身体开始 变化,骨骼变成了山脉和丘陵,肉身变成了平原和盆地, 血和汗水变成了江海,毛发变成了森林,草原和沼泽。他 的元神到了天与地的中心处,却因疲倦睡去.
大家思考
花费大量的人力、 物力、财力、,甚 至以牺牲宇航员的 生命为代价去探索 宇宙,你认为是否 值得?你长大了是 不是会去做一名宇 航员?
女娲炼石补天
传说盘古开辟了天地后,女娲用泥捏了人类。后女娲继了皇位,镇守 冀方的水神共工十分不满,就兴风作浪,女娲即令火神祝融迎战。经 过殊死搏斗,共工大败,恼羞成怒,一头向擎天柱不周山(今长子县 境内,另说昆仑山西北)撞去,竟反擎天大柱撞折了,霎时天塌了个 大窟窿。天地相通,脉气失常,洪水泛滥,大火蔓延,人类陷入灾难 之中。 女娲见她的儿女们即将失去生存条件,着急万分,就决心炼石补 天。可去哪里炼石?女娲遍涉群山,选择了天台山。这里山高顶阔, 水足石多,是炼石的理想地方。 女娲在天台山上炼了九九八十一天,炼了块厚12丈、宽24丈的五 色巨石,众神称好。于是依照此法,又用整整4年的时间,炼了36500 块五色石,连同前面的那块共36501块。众神仙和众将官帮女娲补天, 用了36501块。因石是五色的,形成了天上的彩虹、彩霞。 且说天补好后,女娲担心天塌下来。这时有一大龟游来,献出了 自己的腿。女娲过意不去,将自己的衣服扯下来送与它,从此龟游水 不用腿而用鳍了。女娲用龟的四腿做擎天柱。因西、北两面的短些, 故有“天倾西北”的说法。 女娲补天后,洪水归道,烈火熄灭,天地定位,普天同庆,人们 在天台山迎女娲归朝,女娲也十分欢喜。到天台山后,大家看天下的 儿女们生活安然,高兴地吹起了笙箫。
难忘的太空人
航天英雄杨利伟
神州六号飞船航天员费俊龙 聂海胜
人类第一位航天员 加加林
哥伦比亚号航天员
向他们致敬,他们 是人类的 英 雄!
未来充满希望
老师寄语:
古有明朝人万户,今 有航天英雄杨利伟, 探索宇宙无止境,好 好学习科学知识,怀 揣航天梦想,报效祖 国,老师希望你们中 有人能成为祖国的航 天英雄。
国际空间站和航天飞机
科学试验卫星
行星探测器
先驱者10号太空探测器
“伽利略”号探测器
“火星观察者”探测
火星极地着陆者”探测 “火星全球探勘者”探测器 器
“
“卡西尼”号土星探测飞 “卡西尼”号穿越土星光 船 环
“水手”2号金星探测器,1962年8月发射。
环绕月球飞行的 “月球勘探者”探 测器。
难忘的太空人
员中 国 杨 第 利 一 伟 位 进 入 太 空 的 宇 航 -
难忘的太空人
第一位登上月球 的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左)
难忘的太空人
中国神舟6 号宇航员费俊龙和 聂海胜
难忘的太空人
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上 牺牲的太空英雄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过程
运载火箭
航天探测器
载人航天器
望远镜
盘古开天辟地:古人对天地产生原因的最 初思考
嫦娥偷药奔月:古人看到月亮明暗相同的 阴影。 女娲炼石补天:古人看到天空中日月星辰 的分布 夸父执杖逐日:古人看到太阳的东升西落, 对光明的向往
•古代神话是古代人民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时 代与宇宙的一种认识和看法,反映了古人对 宇宙的向往和探索宇宙的强烈愿望。
夸父只好停下来,低下头,一口气喝光了黄河的水。这些 水立刻从他的毛孔里蒸发出去了,他还是渴得要命。他又 转过头,一口气喝光了渭河的水,他的心里还是觉得有团 火在燃烧。路边的老人看到了,好心地对他说:“年轻人, 北方有一个很大的湖泊(lake),那里的水取之不尽,用之不 竭。”夸父便迈开大步向北方走去。 走啊走啊,也不知道走了多远,还是看不到北方那个大湖 泊的影子。他太渴了,也太累了,再也坚持不住了。他回 过头,深情地望了一眼温暖的太阳,用力把手杖扔了出去, 不甘心地倒了下来,砸得大地抖了三抖。 追逐太阳的巨人夸父就这样死了,死在追逐太阳的路 上。他死后,身体变成了一座连绵千里的山脉,他扔出去 的手杖变成了一片桃林。这片桃林枝繁叶茂,果实累累, 长途跋涉的人经过那里,摘一个桃子吃,立刻满口生津, 浑身有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