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

合集下载

印象派、新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区别与联系

印象派、新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区别与联系

印象派、新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区别与联系印象主义是19世纪后期产生于法国的一种艺术思潮和流派,印象主义画家根据光色原理对绘画色彩进行了大胆的革新,打破了传统绘画的褐色调子,彻底反对官方学院派艺术的统治,后来成为以法国为中心的欧洲美术运动的主流.早期印象派分为两派,以莫奈为代表的注重色彩,以德加为首的注重形体造型.后印象派认为绘画不应拘泥于客观自然主义的描写,强调主观理性和自我情感、个性的表现。

风格方面:印象派:印象派画家提倡户外写生,直接描绘阳光下的景物,根据自己的眼睛观察和直接感受表现色彩的微妙变化。

他们有意放松严谨的造型,笔法多样,注重光与色本身,题材成为光色的载体和附属品。

代表画家有:马奈,德加,莫奈,毕沙罗,雷诺阿。

新印象派:在印象派发展的时候,法国又出现的新的用色方法,以修拉为代表的“点彩派”。

新印象派的画家,在创作时不仅应用光线的分析和视觉的生理特征,以达到最高纯度和新鲜的色调,造成明亮辉映的画面。

而且,在画面上更进一步表现明朗的秩序观念。

后印象派:美术史家把印象派之后出现的几位风格迥异的天才画家统称为“后印象派”,他们更集中突出的表现颜色与光影的变化。

代表画家有:梵高,高更,塞尚后印象派更加强调构成关系,认为艺术形象要异于生活的物象,用作者的主观感情去改造客观物象,要表现出“主观化了的客观”。

他们在尊重印象派光色成就的同时,不是片面追求外光,而是侧重于表现物质的具体性、稳定性和内在结构。

后印象派代表画家:梵高塞尚修拉劳特累克高更特点:印象派把对自然清新生动的感观放到了首位,认真观察沐浴在光线中的自然景色,寻求并把握色彩的冷暖变化和相互作用,以看似随意实则准确地抓住对象的迅捷手法,把变幻不居的光色效果记录在画布上,留下瞬间的永恒图像。

这种取自于直接外光写生的方式和捕捉到的种种生动印象以及其所呈现的种种风格为一切色彩皆产生于光,于是他们依据光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来调配颜色。

由于光是瞬息万变的,他们认为只有捕捉瞬息间光的照耀才能揭示自然界的奥妙。

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

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

• 印象派在相当程度上贯注了理性的思考,它继承 了浪漫主义对色彩的研究和现实主义对现实的表 现,而它把这种真实看作是在不同光的作用下不 断变化着的现实,最终实现了对现实主义艺术的 升华。 • 这种升华使艺术逐步走向自觉,即把艺术本身看 成是一种可以不依赖于现实的独立存在,成为自 文艺复兴以来的幻觉写实主义艺术观的结束和以 形式与结构为中心的新艺术观的开始。
《日出· 印象》
《 日 光 下 的 鲁 昂 主 教 堂 》
蛙塘﹝La Grenouillere﹞1869 年75 x 100 公分 大都會美術館,紐約﹝New York﹞,美國
《 睡 莲 》
坐在柳樹下的女人 ﹝Woman Seated under the Willows﹞
《 圣 德 尼 街 的 节 日 》
劳德累克
重要的印象派画家,其绘画追求潇洒流畅的 笔法,喜欢从舞厅、酒吧等等场所中选取题材, 其代表作为《费尔南多马戏团》、《红磨坊的舞 蹈》
毕沙罗
• 印象派元老之一,也是一位著名的风景画 家,以厚重的笔触在画布上精心摆放不同 的色彩,朴实地再现法国自然风光。
《 蒙 马 特 尔 大 街 的 傍 晚 》
浮世绘
• 浮世绘是起源于日本江户时代的一种绘 画风格,所谓“浮世”是“现实”的意 思,即描绘现实社会众生,在社会、传说、 历史、戏剧、故事等许多方面反映民俗 生活。浮世绘包括画家亲笔所绘和水印 木版画两种形式。其丰富的线条、简洁 的用色、自由的图案对十九世纪的欧洲 画家,如梵高、德加等,产生了重大的 影响。代表画家有喜多川歌摩、葛饰北 斋等。
鋼琴前的少女﹝Girls at the Piano﹞ 1892 年 油彩‧畫布,116 x 90 公分 奧塞美術館,巴黎﹝Paris﹞, 法國

印象派与后印象派

印象派与后印象派

印象派与后印象派艺术的发展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旅程,始终伴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思想的演变。

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西方绘画艺术经历了重要的变革,其中印象派和后印象派成为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艺术流派。

印象派以其大胆的创新和对自然光影的独特表现技法,挑战了传统绘画的规范。

而后印象派则在印象主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色彩、形状和个人情感,形成了不同于印象派的独特风格。

本文将深入探讨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发展历程、主要艺术家及其作品特色,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与区别。

印象派的起源与发展印象派起源于19世纪60年代的法国,它是一种旨在捕捉瞬间光影效果和色彩变化的绘画风格。

传统的绘画方法强调细节与线条的精确表现,而印象派则更关注对光影的变化、商街生活、自然风景等现实生活场景进行即时描绘。

历史背景19世纪中叶,法国社会发生着重大变化。

工业革命带来了城市化进程,加速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使得许多艺术家面临传统艺术体制的挑战。

此时,巴黎成为文化与艺术的中心。

众多艺术家聚集于此,他们希望在自由、多样化的创作环境中寻找新的艺术表达方式。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印象派应运而生。

主要艺术家克劳德·莫奈是印象派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之一。

他于1872年创作的《日出·印象》被认为是这一流派名称的来源。

这幅画描绘了黎明时分港口景色,运用了浓烈而富有表现力的色彩,高度概括了光影变化的特质。

此外,毕沙罗、雷诺阿、德加、塞尚等也是重要的印象派画家。

他们各自通过不同的角度展现了生活中的美。

例如,雷诺阿以其典雅而生动的人物肖像著称,而德加则专注于舞蹈表演和女性形态,通过不同于常规透视法则描绘空间。

艺术特点光线与色彩:印象派艺术家使用短促快速的笔触来捕捉光线照射下物体表面的瞬时效果。

他们常常选择户外作画,以便直接观察光线对颜色变化的影响。

自然题材:许多印象派作品展现了日常生活场景,如公园散步的人、繁忙的咖啡馆,或宁静的大自然景观。

这些题材出现在当时众多市民的新兴生活中,并赋予了作品一种亲切感。

印象派、新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印象派、新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印象派、新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特点分别是什么?1.印象派:•印象派最早出现于19世纪40年代,创始人是马奈,他们主张到户外去,在阳光下直接描绘景物,强调以瞬间的印象作画,努力捕捉大自然色彩、光线、气氛和那种现场感,将视觉、听觉等感官全面打开。

•印象派分为重光和色彩与重造型和素描两种类型,前者以莫奈、雷诺阿为代表,后者以德加为代表。

•莫奈是印象派的创始人与代表人物之一,擅长光与影的试验与表现技法,“印象派”因莫奈的《日出·印象》而得名,晚年专注于描绘自家的莲花池,画出了闻名于世的睡莲系列。

•雷诺阿以画人物(尤其是女人)出名,其中又以画甜、,悠闲的气氛还有丰满、明亮的脸和手最为经典。

2.新印象派•新印象派也成“点彩派”,由一群受到印象派影响的画家于19世纪80年代后期创力,代表人物之一西涅克在其著作《从E·德拉克洛瓦到新印象主义》中为新印象主义下定义说:“他们是自1886年以来发展了分割主义技术的人,分割主义用色彩和色彩进行光的混合,以此来表现自己的意图。

”•印象主义强调色彩的光学混合作用,不反对色彩混合使用,而新印象主义则强调不在调色板上调和各种颜色,而从色彩规律出发,把各种单纯的单色通过细小的笔触并列在画面上,经过观者的视觉作用达到自然调和。

•新印象派的代表人物是修拉、西涅克和毕沙罗。

•修拉是新印象派的开山鼻祖,他的《大碗岛上的星期日的下午》是新印象派的最著名的代表作。

3.后印象派•和新印象派不同,后印象派不是对印象派的发扬光大,而是直接站在了印象派的对立面:他们不再满足于刻板片面的追求光色,强调作品要抒发艺术家的自我感受和主观感情,于是19世纪末,后印象派诞生。

•后印象派的代表人物是塞尚、梵高和高更。

•塞尚的绘画突出几何性的形体结构,对后来现代流派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被尊称为“现代艺术之父”。

•梵高,是后印象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地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表现主义,代表作有《向日葵》、《星夜》等。

印象派

印象派

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印象主义概念1 9世纪后半期~201919世纪下半叶法国画界有一部分青年画家反对官方学院派艺术的墨守成规,由于自己的创新作品不能在共同寻求艺术创新道路。

19世纪后1867~1886年期间一批持有相近的观点和采用相近技巧的画家的活动。

这些画家个性十分鲜明,非常讲究实际,没有确定的共同遵守的具体原则。

但印象主义最明显的特点则是,力图客观地描绘视觉现实中的瞬息片刻,主要是表现纯粹光的关系。

在广义上,印象主义一词有时也用于19世纪后期的其他艺术(通)(Alfred Sisley)、窦加(EdgarDegas)、摩里索(Berthe Morisot)、吉约曼(Armand Guillaumin)Bazille),他们一起工作,相互影响,并一起独立展出作品,只有继续谋求官方赞许的马奈200年之久的种种清规戒律表示不满。

1860有史以来第一次把画家画艺术的组成部分--颜色和形体上。

在大约同一时间内,莫奈、毕沙罗、雷诺瓦、西斯莱萃的敏锐目光一马当先。

当时这方面的科学研究表明∶颜色不是物体所固有的特性,而是物体反射出来的光线。

在这种观点影响下,这些画家努力探索一种有效的方法,以突破物体的单一的,表面看来一成不变的“固有”色;他们力图捕捉物体在特定时间内所自然呈现的那种瞬息即逝的颜色,那种受一时的气氛条件、距离和周围其他物体影响的颜色。

他们从画水开始,把水波反射出来的许多颜色完全按照他们亲眼目睹的那样表现出来。

他们把这一做法扩大到从建筑物到天空的所有其他物体,笔触简短明了,远看是一堆混合的颜色,其实是用启发下,他们努力寻找色彩最鲜明的题材,通常不再注意感情色彩和文学特性。

1874年,这批画家首次举行独立画展,以与法国美术学院的官方沙龙相抗衡,后者一再拒绝展出他们的大部分作品。

莫奈的《印象∶日出》一画(1872, 现藏巴黎马摩坦博物馆〔Musee Ma rmottan〕),最初曾使人们用印象派这一名称讥笑这批画家。

印象主义与后印象主义的不同

印象主义与后印象主义的不同

印象主义与后印象主义“印象派”反对陈陈相因的古典画派和娇揉造作的浪漫主义,注重绘画中对光的研究和表现,提倡户外写生。

根据画家的观察和直接感受,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

试图摆脱文学的影响,更多的注意绘画语言的本身。

有两类画家群:1,以莫奈为代表,偏重色彩的表现力;2,以德加为代表,仍对古典素描造型有所迷恋。

印象主义得名于莫奈的《印象。

日出》印象派画家有马奈、莫奈、雷诺阿、德加、西斯莱、毕沙罗等。

其中莫奈为最典型代表。

《印象。

日出》《草垛》《睡莲》都是有名的代表作。

这些风景画突破传统题材和构图的束缚,完全以对母题的视觉经验的感知为主要出发点。

它们忽视物象轮廓的写实,主要用光线和色彩来表现瞬间的印象,追求绘画色彩关系的美。

后印象主义用于泛指印象主义之后在观念和实践上与印象主义相左的艺术潮流。

代表画家有塞尚、高更、凡高。

受印象主义的影响,但又不满足于印象主义的法则。

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艺术表现的本质。

后印象主义画家们的艺术探索和追求从本质上说是对印象主义的否定。

塞尚的静物反对过于迷恋外观和色彩而破坏物象的尸体结构和持久感。

专注于物质的具体性、稳定性和内在结构的表现。

对色彩和明暗作沉着而深入的分析。

凡高和高更则侧重于精神性的表现,并赋予画面以象征的意味。

他们都注重线的作用。

凡高的《向日葵》《星空》《夜间咖啡馆》都充满对生命的爱,倾诉了他内心强烈的感情,他把油画中的色彩和线的表现力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

高更的《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生命?我们到哪里去?》反映它内心的痛苦和矛盾,反映它对人生的哲学思考。

他主张舍弃细节及特征的描绘,把感受加以压缩,强烈而集中的表现印象、观念和经验的三者的综合,从而使艺术具有力感和直率性,并具有普片的象征意义。

作品表现了土著人的神秘、专注和痛苦,艺术回归原始。

追求表象生命的本源,追求粗犷、奇异的倾向。

从印象主义到后印象主义艺术的关注点也开始由客观对象转向主管对象,外在现象到内在本质。

后印象主义绘画印象派绘画。

高中美术:从传统走向现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

高中美术:从传统走向现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

从传统走向现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印象派是西方绘画史中的重要艺术流派,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的法国。

那为什么这两个画派被称为是从传统走向现代呢?我们首先要了解印象主义之前的绘画风格。

1、在十九世紀中期以前,西方绘画多以神话、宗教、历史或贵族生活为题材。

2、虽然画家在创作前可能会到戶外写生取景,但他们都喜欢回到画室才進行绘画创作。

3、当时的画家除了相信自然界的一切景物,各自有不同的固有色外,绘画时还会在物体受光较少的部分加上黑色或褐色,以营造黑暗的调子变化。

在红色上加上黑色或褐色营造红袍下的暗面效果在手部加上黑色或褐色來营造阴影的效果这就是传统绘画的写实风格。

印象派就是改变了传统绘画的现状,走向了革新。

作品大多是在室外对景写生而成,突破了西方几百年来画家在画室作画的传统习惯。

在不同的光线下,物体会展现不同的颜色。

印象主义画家以阳光和色彩为主角,借助光与色的变幻来表现作者从一个飞逝的瞬间所捕捉到的印象。

下面我们就了解一下印象派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印象派代表人物:莫奈1840年在巴黎出生,少年时代在面对英吉利海峡的港口城市拉·阿布尔度过。

1874年4月,莫奈等一批青年画家,在巴黎了借用一位摄影师的工作室举办了印象派的第一次展览。

这幅画就是其中的一幅。

这幅画面描绘的是塞纳河的清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

由于画家要在很短的瞬间,将早晨的美景在光线还没有变化前完成作品,因此画面不可能描绘的很仔细,所以完全要靠印象了。

当学院派的画家们看到这幅作品时,认为很粗糙,过于随便,就用讥讽的语言嘲笑他们,其他人也跟着附和,说这些画家统统都是“印象主义”,没想到,这些挖苦的话,反而成全了这批画家,“印象派”这个画派随之诞生。

莫奈《鲁昂大教堂》1892——1933《鲁昂大教堂》不是一幅画,而是一个系列,都是差不多在教堂正面角度的地方画的,但是莫奈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去描绘不同光线下的鲁昂教堂,充分表现了印象派注重瞬间的感受,注重对光线的描绘,不同天气情况下,教堂呈现出这几种不同的色彩。

新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

新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

新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 (New-Impressionism)直接给新印象主义以启示的艺术评论家和艺术家布朗所著<<绘画艺术的法则>>, 谢佛勒所著<<色彩的并存对比法则>>中有关色彩混合的理论,自然科学试验的成果表明, 在光的照耀下, 一切物象的色彩是分割的色彩, 必须把不同的, 纯色彩的点和块不经调混地并列在一起. 用这种方法, 颜色的彩度的亮度可以获得最鲜明的效果, 而中间色则是在观赏者眼中的视觉调绘中形成的.因为新印象主义根据这一色彩分割的理论作画, 所以也被称作"分割主义"(Divisionism), 也因为他们在具体敷色时用点彩的方法, 所以有被称作"点彩派"(Pointillism). "新印象主义"一词是由这派的理论家费利克斯.费内翁于1884年在布鲁塞尔的美术杂志<<现代绘画>>上首先使用的, 它恰当说明了在追求绘画中光和色的表现上, 新印象主义是进一步发展了. 新印象主义不仅是印象主义在技法上的发展, 在某种意义上它还是对印象主义的经验写实的某种反拨, 在艺术中灌注古典理性精神.正当印象主义绘画方兴未艾之际,在这个团体中就逐渐滋生出一个新的支派,即新印象主义。

它的代表画家是修拉和西涅克,他们崇拜理论,把理论看得高于感觉。

修拉和西涅克依照谢弗勒尔的色彩学说,尝试用原色色点配置,使画面产生视觉混合的色彩效果,运用这种准确分布的各种色点来客观理性地、冷静地组成画面艺术形象。

因他们用这种科学的、严格化的色彩和笔触,代替了印象主义画家的那种富有感情的色彩和生动潇洒的笔触,所以人们又称它为“科学的印象主义”,以区别于莫奈为代表的“浪漫的印象主义”。

“新印象主义”的名称是由费里富奈翁关于《1886年的印象派》书中所言“深信印象主义已被修拉的新风格所代替了”,于是人就称以修拉为代表的这一主义为“新印象主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 与后印象主义绘画
《日出· 印象》莫奈1872年


这幅画于 1874年4月15 日第一届 “独立派” 画展中展出, 《喧噪》杂 志记者勒鲁 瓦,以这幅 画题写一篇 评论文章, “印象派” 由此而得名。 它每时每 刻随着太阳 光而变化着, 画家运用神 奇的画笔将 这瞬间的印 象永驻在画 布上,使它 成为永恒。
塞尚 (1839-1906年)
现代艺术之父
《高脚盘、玻璃酒杯和苹果》

这是塞尚41 岁时的作品。整 个画面上的物体 的体积感和质量 感由于光的反射 颤动而更明显, 高脚盘和苹果被 鲜明地突现出来, 形成视觉的吸引 力,画中的物象 都显得非常结实、 厚重。画中的一 切都有其相互的 关系和存在的意 义,每个物体都 是构成其整体的 一个要素,达到 高度的精练、简 化,这是塞尚创 造的一个纯粹的、 实在性的画面。
卢昂大教堂系列
《睡莲》
毕沙罗 (1830-1903年)
卡米耶· 毕沙罗是始终如一的印象派画家, 他对印象派的重要意义甚至超过莫奈,他 品德高尚赢得所有人的钦佩,在印象派画 家心目中,他是这个松散大家庭的家长, 因此人们尊称他为印象派的摩西(上帝的传 喻者,以色列人的领袖)。
《歌剧院大街:清晨雪景》
莫奈 (1840-1926年) 毕沙罗 (1830-1903年) 雷诺阿 (1841-1919年) …
莫奈 (1840-1926年)
克洛德· 莫奈 被誉为印象 派之父。
《阿运动 中瞬息万变的生命和 流动着的感觉和印象, 他喜欢画水,他说: “我的一生都在塞纳 河,可以说每天所有 的时间都是这样,甚 至每个季节,我从没 有产生过厌倦,对我 来说,它永远在变化 着。” 他在这幅画中所 描绘的阳光下平静的 水面,像华丽的织锦 一样光灿夺目,色彩 缤纷艳丽,天空的云 朵,浓密的丛林,大 桥与河面上白色帆船 的倒影,被微风吹起 的波浪搅得若隐若现, 粼光灿灿,近处如镜 的水面印着倒置的蓝 天白云和白色帆船, 这是一个蕴含生命跳 动的光与色组成的艺 术世界。
《向日葵》

凡· 高最有名的作品 无疑是这幅《向日葵》。 他曾多次描绘以向日葵为 主题的静物,他爱用向日 葵来布置他在阿尔的房间。 他曾说过:“我想画上半 打的《向日葵》来装饰我 的画室,让纯净的或调和 的铬黄,在各种不同的背 景上,在各种程度的蓝色 底子上,从最淡的维罗内 塞的蓝色到最高级的蓝色, 闪闪发光;我要给这些画 配上最精致的涂成橙黄色 的画框,就像哥特式教堂 里的彩绘玻璃一样。” 凡· 高确实做到了让阿尔8 月阳光的色彩在画面上大 放光芒,这些色彩炽热的 阳光,发自内心虔诚的敬 神情感。
《雅各和天使在搏斗》

在这幅画中强烈的 色彩已经超出了描 绘性色彩的正常体 现范围。这是一幅 惊人的作品,由红、 蓝、黑和白色组合 而成的一幅图案。 弯曲起伏的线条, 产生了拜占庭镶嵌 画似的效果,表现 了农民式的宗教幻 想。这是一种“综 合主义”信念的体 现,一种独创,就 是在雅各和天使搏 斗的统治画面红色 色场中,他任意使 用了色彩。这幅画 可谓第一个完整的 色彩声明,他把色 彩本身当成表现目 的,而不是对自然 界的某种描绘。就 此而论,它标志着 西方绘画划时代的 变化。
高更(1848-1903年)
受印象派影响,脱离印象派 向往原始部落生活,厌倦城市生活 放弃写实画法,对民间版画及东方绘画感兴趣
塔希提岛的牧歌

1892年 保罗•高更 法国 87.5×113.7cm 布 油彩
画家以单纯的平面化手法,描绘了塔希提如梦如幻的诗意境界,在 装饰性的画面中,表现了画家对风光的热爱。两位少女,一个似乎 刚洗衣归来,一个正在吹牧笛,树上开满鲜花,猎犬在草地上,一 切都显得宁静浪漫。画面富有异域情调,并透出一种神秘的气息, 展示出东方艺术的单纯美和装饰性的魅力。
修拉 (1859-1891年)
自西涅克邀请修拉参加印象派,向他炫耀了 纯色的优越性后,他们便在画布上堆起与环境、 阳光、颜色的相互作用相符合的小圆点来。为了 更好地平衡这些因素,并使它们互相渗透到只有 极小的差异程度,他们采用了不在调色板上调色, 而用小圆点和纯色色点进行点彩的办法。在一定 的距离看上去,这无数的小点便在视网膜上造成 所寻求的调色效果。从此以后,对比法则、点彩 法、纯色和光学调色法,便成为修拉艺术的主要 成分。

后印象主义
指那些曾经追随印象主义,后来又极力反对印 象主义的束缚,从而形成独特艺术风格的画家。后 印象主义者不喜欢印象主义画家所采取的过于客观 的科学态度。他们主张,艺术形象要有别于客观物 象,同时饱含着艺术家的主观感受和鲜明的艺术个 性。
代 表 画 家
梵高(Vincent Van Gogh,1853-1890) 高更(Paul Gauguin,1848-1903) 塞尚(Paul Cezanne,1839-1906)
后 印 象 三 杰
文森特· 凡· 高 (1853-1890年)
► "我喜欢画人的眼睛
胜过那些教堂,在 眼睛的深处藏着一 种无论多么感人, 多么肃穆的教堂都 没有的东西。我关 心人的灵魂而不是 结构,无论这灵魂 属于一个贫穷的恶 魔还是妓女。"
《星月夜》
《麦田与乌鸦》

凡· 高不忍心弟弟为自己而增加负担,同时也怕自己的病变为永久的白痴,所以决心在清醒时 自杀。1890年7月的一天,他画了这幅一生中最后的写生《乌鸦群飞的麦田》。 在这幅画上仍然有着人们熟悉的他那特有的金黄色,但它却充满不安和阴郁感,乌云密布的 沉沉蓝天,死死压住金黄色的麦田,沉重得叫人透不过气来,空气似乎也凝固了,一群凌乱低飞 的乌鸦、波动起伏的地平线和狂暴跳动的激荡笔触更增加了压迫感、反抗感和不安感。画面极度 骚动,绿色的小路在黄色麦田中深入远方,这更增添了不安和激奋情绪,这种画面处处流露出紧 张和不详的预兆,好像是一幅色彩和线条组成的无言绝命书。就在第二天,他又来到这块麦田对 着自己的心开了一枪。
雷诺阿 (1841-1919年)
雷诺阿艺术的主体旋律--毕生所 竭诚表现的是女性肉体的魅力。 阳光、空气、大自然、女人、鲜花 和儿童。这就是雷诺阿一生用丰富 华美的色彩所弹奏的主题。
《加莱特磨坊的舞会》

画中形象与色彩服从于一个节奏:多种颜色不断闪现、消失,再闪现, 再消失,组成一个变幻无常却又十分真实的,不受轮廓限制的整体,所有色 块和光照共同组成一个欢乐、健美和愉快的画境。这是有史以来画家最大胆 地表现光和色的跳动。这是雷诺阿式的印象主义的典型。这种风格是处处运 用水光反射的原则,也就是借笔触的断续和光的颤动以及借色彩的区分,以 达到光学综合的效果。
库尔伯瓦的塞纳河 景色

1885年 乔治•修拉 法国 81.4cm×65.2cm 油彩 私人藏 修拉的这幅作品运用“点彩分割法”,刻画了库尔伯瓦的塞纳河景色,令空间雾化, 使雾蒙蒙的景色极富大气感。色点所构成的图象过渡到面与线的分界,没有轮廓线,只 有色点组成的具体形象,造成一幅“风格化”的河畔风光。这是新印象派绘画的典型手 法,表现出点彩法在风景画上的新发现,同时也预示着20世纪的几何形抽象艺术的出现。
印象主义(19世纪60一70年代)
印象主义画家认为:大自
反对古典主义、浪漫主义 吸收现实主义营养(对景写 生) 受19世纪光学理论的启发

代表画家

然一切色彩都来源于光,由 于光线是瞬息变化的,在画 面上捕捉住对光和色的瞬 间印象,才能揭示大自然的 美. 提倡户外写生 表现光、色、空气感…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
这是一幅充满哲理性的大型油画,据画家自己说,这是他以最大热情完成的作品。 因为此前,高更迫于贫困交加,绝望到了自杀的地步,被救之后,产生出强烈的 创作欲望。他把在梦中的幻想与在塔希提生活的感受综合为这样的构图,并以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为题,构思成这件巨作。画面色 彩单纯而富神秘气息,平面手法使之富有东方的装饰性与浪漫色彩。在斑驳绚丽、 如梦如幻的画面中,暗寓着画家哲理性的对生命意义的追问。
新印象主义
也叫点彩派,代表画家是修拉和西涅克,他们崇拜理论, 把理论看得高于感觉。尝试用原色色点配置,使画面产生 视觉混合的色彩效果,运用这种准确分布的各种色点来客 观理性地、冷静地组成画面艺术形象。因他们用这种科学 的、严格化的色彩和笔触,代替了印象主义画家的那种富 有感情的色彩和生动潇洒的笔触,所以人们又称它为“科 学的印象主义”。
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

在这幅作品 中,修拉采取小 心翼翼的点彩画 法,把各种经过 仔细分析处理的 原色小圆点点满 在画布上。作品 描绘的是巴黎附 近奥尼埃的大碗 岛上一个晴朗的 下午,游人们在 树林间休闲的情 景。前景一大块 暗绿色表示阴影, 中间黄色调子的 亮部,表现午后 的强烈阳光。阳 光透过树林投在 草地上的阴影, 被强调得界限分 明。人物服饰的 色彩与树林、草 地互为呼应,给 人以地毯式的装 饰特点。由于点 彩,使人和物都 显得影影绰绰, 朦胧模糊.
注意对空间的处理
《 从 爱 斯 达 克 看 马 赛 海 湾 》


塞尚一生的创作活动都是为了追求心目中永恒性的形体 和坚实的结构,以创造形象的重量感、体积感、稳定感 和宏伟感,最后达到简单化和几何化的效果,这使他成 为后来的立体主义和抽象主义的始祖。 高更主张不要面对实物,而凭记忆作画,提倡综合的和 象征的美学原则。 凡· 高的画,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强烈地表现了自己的个 性。有人说,他的画都是他的自画像。 这三位画家都是在去世后很久才得到社会的承认,他 们三人共同开启了现代艺术的大门,在他们的创作思想、 艺术观念影响下产生了野兽主义、立体主义、表现主义、 抽象主义等,是他们彻底地改变了西方绘画面貌,由客 观再现走向主观表现,并使之走向现代,他们被誉为现 代艺术之父。 后来的美术史家们发现他们既有与印象主义联系又不 同于印象主义,便称他们为“后印象主义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